灵台历史名人
灵台县风景区介绍作文
灵台县风景区介绍作文那里有一座神奇的山,叫做荆山。
这座山可高啦,有四五百米呢!山上的景色秀丽极了,嘿呀,让人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夏季节的荆山格外迷人。
早上,太阳升起,阳光穿过密密层层的松林,投射在草地上,嘿呀,那景象真是太美啦!整个树林就像浸泡在光和水中一样。
中午,当你登上半山腰,就会有凉风吹来,让人感觉特别凉爽。
晚上,县城的灯光渐次亮起,站在山上看,就像一片灯的海洋。
这时候,树林里的青蛙还会唱起动听的歌,哎呀,那感觉真是太棒啦!
还有一个地方也很有趣,那就是灵台。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这里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嘿嘿,我还听说灵台县出过很多名人呢,比如针灸鼻祖皇甫谧、唐代名臣牛弘等等。
总之,灵台县是一个非常美丽、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
哎呀呀,下次我还要去那里玩!哈哈哈哈。
灵台颂
“灵台”的来源
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 “灵台” 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 二,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 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 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 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 故名。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三,《西游记》第一回:“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 孙悟空拜师学艺的地方。 四,灵台(英文Astronomical Observatory),星名。属太微垣, 位于今狮子座。《晋书〃天文志上》:“明堂西三星曰灵台; 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福瑞、候灾变也。”意为:灵台星三 颗,位于明堂之西,神的精明叫做灵,四面方正高大的建筑 叫做台,掌管观测云气物候,察看祥瑞,占候灾害变异。武 密说:与司怪星的占验情况相同。
二,灵台县赛牛大会
三,灵台县地滩社火
地滩社火,主要流传陇东的泾川、灵台一 带乡村。其社火场面浩荡,气势宏伟,热 闹非凡。每年进入腊月,庄头就响起了锣 鼓声,把整个村人的心击荡得热乎乎的, 告诉村里要耍社火了。地滩社火中的演员, 最少不下24个身子,主要有红脸、花脸、 净脸、文旦、武旦、丑脸、白脸等。各种 脸谱、衣服都有专门人负责化妆。所用的 道具,有长刀、短刀、枪棍、鞭、锏、锤、 弓箭等。通过一转又一转打斗追杀。仿佛 把观众引入古老而久远的战争中,或一场 历史纠葛中,或人生悲剧中,或缠缠绵绵 的爱河中地滩社火的技巧、功夫要求很严, 一切从人物出场,打斗翻转,每一个动作 讲究功底,一要看四门是否踏到,二要看 套路,是否掌握了道具:黑虎鞭、春秋刀、 莲花刀、四平刀、连枷棍……这些动作的 基本功。一般演员要看他是否还掌握了推 刀、斩刀、提刀、劈刀、挽面花等动作的 各种基本要领。
灵台县的历史沿革
灵台县的历史沿革灵台县- 县情概况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远古即有先民生息,商周之际建立古密须国、密国,史有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
灵台因此得名,有上千年的历史。
灵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晋代名医皇甫谧,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唐代名臣牛弘、博学多闻、贯通古今,官居吏部尚书。
名相牛僧孺,为官清正,著作等身,其《玄怪录》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灵台县- 自然地理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地处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
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
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4℃,全年无霜期159天。
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
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灵台县- 历史渊源灵台县古属雍州。
商周时为密须国和密国属地。
秦始皇二十七年置鹑觚县,属北地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置阴密县,属安定郡。
东汉废阴密,鹑觚改属安定郡。
顺帝永建四年于今梁原境内侨置三水县。
献帝兴平元年鹑觚县改属新平郡。
三国魏复置阴密县,属安定郡。
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十年,于鹑觚县置赵平郡,并领鹑觚县。
十六国前秦鹑觚、阴密俱属安定郡。
北魏太武帝神三年,鹑觚属泾州赵平郡。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徙朝那县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后置安武郡,析置安武县。
大统中期鹑觚县治自故城移至今所。
废帝元年阴密改属平凉郡,北周废阴密县。
隋开皇三年废安武郡及安武县入朝那县。
炀帝大业元年,分安定、鹑觚二县之地置良原县,分鹑觚置灵台县,唐义宁二年,废朝那县,又以安定郡之鹑觚县析置灵台县。
针灸鼻祖皇甫谧生平简介
针灸鼻祖皇甫谧生平简介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针灸鼻祖皇甫谧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皇甫谧生平简介皇甫谧出生于公元215年的西晋,282年去世,一生活了68岁,在古时已经算是长寿之人了。
而且他是一位擅长针灸的名医,也是著名的学者。
皇甫谧,即皇甫士安,小名叫作静,自己称自己玄宴先生。
故乡在现在的甘肃省灵台县。
皇甫谧是名门士族出身,家世地位显赫。
他出生之后亲生母亲就去世了,家道也中落了,被叔叔收养,十五岁跟随继父搬家到新安,他的儿时在战乱中度过。
皇甫谧作为古代著名的学者,在文学、历史,医药学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享有盛名。
他一生编纂了《针灸甲乙经》、《玄宴先生集》等多部著作,建树颇丰。
他总结了以往针灸的经验,在西晋以前很少有有关针灸的医书,即使存在少量的文字记录也很难看懂,再加上当时多用竹简,书籍稀少,这对皇甫谧总结针灸经验造成了很大的苦难。
但他拥有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一切阻碍,并结合自己的亲身试验,终于写成了为后世称奇的针灸学巨著《针灸甲乙经》。
他所写的《帝王世纪》是一部重要的'史地巨著,对之前各代的土地面积、人口、属国做了详细完备的记录,今人研究先秦时期的人口等的时候仍然把这部书当做重要的参考。
一提起皇甫谧,不得不想起这部最令人称道的《针灸甲乙经》,此书一共分十卷,涵括经络学说、腑脏的理论和针灸的操作方法等诸多方面。
这部古代医书被认为是学医必读之经典,是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这本书不仅在中国本土发扬光大而且流传海外,日本曾把《针灸甲乙经》作为必读的参考书,由此可见各国对它的重视程度。
皇甫谧大器晚成二十岁之前皇甫谧是一个得过且过的贪玩之人。
小时候母亲去世便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但得到了叔母的万分宠爱。
从小无心学习,被人看做傻子一般。
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能通晓诗书,叔母望子成龙,时常对他的前途犯愁,只能心生气愤。
古代名医 皇甫谧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皇甫谧生平简介姓名皇甫谧字士安、玄晏先生别名皇甫静去逝时间公元282年所在朝代三国曹魏→西晋出生地区安定朝那主要成就著《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擅长领域暂无资料。
代表作品《针灸甲乙经》一、皇甫谧简介: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
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卒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大体和傅玄同时。
他虽然一生多病,但学习和钻研非常刻苦,“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计有《晋征士皇甫谧集》二卷、《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列女传》六卷、《玄晏春秋》三卷、《帝王世纪》十卷、《年历》六卷、《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是魏晋之际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与医学家。
二、人物介绍: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县(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人。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三、主要著作:《晋征士皇甫谧集》二卷、《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列女传》六卷、《玄晏春秋》三卷、《帝王世纪》十卷、《年历》六卷、《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四、学术内容:他继承了先秦以来一元论的哲学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
他在《针灸甲乙经》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交合,生成万物,也就是说,天所赋予的是生生之机,气所赋予的是物质基础,两相结合,万物才有生化之机。
自然界万物万象正是由于所受气不同而致。
盐城历史名人
盐城历史名人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杰出人才在这里涌现,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盐城历史上的名人吧。
一、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原名齐春燕,字白石,号默庵,盐城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被誉为“近代书画巨匠”。
齐白石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绘画花鸟、山水,尤以写意花鸟最为出名。
他的作品传世千古,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二、秦孝公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姓嬴,名政,盐城宝应(今东台市)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秦孝公推行改革,实施“三疑”“百户”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打通商路,改善民生。
他还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开凿修筑灵渠、洛河、渭河等水利工程,使秦国农业得到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繁森孔繁森(1874年-1938年),字仲奇,浙江余姚人,是盐城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文学家、诗人、戏剧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孔繁森的文学作品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点,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影响深远。
四、董卿董卿(1973年9月9日-),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著名的主持人。
董卿多年来在央视担任主持人,主持了《朝闻天下》、《康熙来了》等知名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她以亲和力强、口才流利而著称,是中国电视界的一颗明星主持人。
五、周迅周迅(1974年10月18日-),江苏盐城人,中国著名女演员。
周迅在影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众多精彩的影视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影视奖项。
她以敢于突破自我、塑造各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而著称,是中国当代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以上介绍的盐城历史名人,他们各具才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为盐城人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于个人的光辉,更在于影响了后世,展示了盐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盐城将会涌现更多的杰出人才,继续书写辉煌的历史篇章。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省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经》《道德经》之奥旨。
5.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皇甫谧与朝那和灵台
皇甫谧与朝那和灵台皇甫谧(公元215-282年),针灸鼻祖,安定朝那人。
朝那县从汉置到隋废,其间发生过县址迁移,所以就出现了“西朝那”和“东朝那”之说。
由于史志文献缺乏东汉时期朝那迁移的记述,这就给后人考证朝那的变迁以及皇甫谧的生卒地带来许多困惑和争议。
目前对皇甫谧故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宁夏固原说,甘肃灵台说,甘肃平凉说,其他还有甘肃华亭说、宁夏泾源说和河南新安说等。
以下笔者就实地考察结果和近年来的研究所得做一简述,供同仁参考。
1皇甫世系1.1皇甫姓氏的产生关于皇甫姓氏产生的年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皇甫氏:“出自子姓。
宋戴公白生公子充石,字皇父……汉兴自鲁迁茂陵,改父为甫。
”至此皇甫姓氏生焉。
子姓,商汤时期的子姓后裔。
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
”鲁,即今山东省。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建造于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茂陵在槐里县茂乡(今陕西兴平东南)。
《长庆集·皇甫镛墓志》“皇父氏……改父为甫,及汉迁安定朝那,其后为安定朝那人。
”由此可知,皇甫姓氏的先祖是西周(公元前799-760年)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
皇甫姓氏产生的年代,是在茂陵建成之后,即公元前139年以后。
其产生地是在茂陵,即今陕西兴平东南。
因此皇甫姓氏出自皇室贵族,皇甫谧为名门之后。
根据《元和姓纂五》:“后汉安定皇甫携生稷,始居安定,为著姓”的记述,皇甫氏族应该是在公元30年前后迁居到安定朝那的(西朝那),即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的古城。
后汉即指东汉,东汉初年为公元25年。
皇甫氏族在西朝那成为望族,用了大约一百多年的时间,即从公元30年到公元184年皇甫嵩成名。
1.2朝那皇甫世系《晋书·皇甫规传》:“皇甫谧……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后汉书·皇甫规传》:“祖父棱,渡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人物志》:“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祖父棱,渡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灵台名人
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隋代牛弘,唐时皇甫松、牛峤等都是我县的历史名人,因此特推出灵台历史名人栏目,以了解历代英豪,培育灵台新人。
历史名人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祖辈世代为武官,爱好阅读、写作,有著作二十余篇。
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来改做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
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不计私利,在朝庭和民间都有很高声望。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
经历了东汉、魏、晋三朝。
幼年丧母,生活艰难。
成年后,勤奋好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不愿为官,专心著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作很多。
尤其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该书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公元545—610)。
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喜欢读书、博学多才,曾做过隋朝纳言上士,后来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世袭“临泾公”。
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
隋朝先后做了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
享年66岁。
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很大。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很大。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黄河九曲通古今,星汉灿烂耀陇原”。
甘肃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不仅形成了陇上特有的壮美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更成就了众多历史杰出人物,上溯远古神话传说人物,下至晚清时期名人。
他们或对古老的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在中国历史、地方时局乃至于甘肃社会、经济、军事、民族、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有所建树。
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或璀璨耀眼,或疏朗明丽,或被怒相含,划破历史的长空,裹夹着时代的风烟穿破云雾,留下了或浓或淡的一笔。
串联秦汉、回眸魏晋南北朝、凝视隋唐五代、追溯宋元明清,仰视先贤,追古抚今,这些名人身上闪烁着璀璨的历史光芒,是每个甘肃人为之骄傲与汲取营养的宝贵精神财富。
1.赵充国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
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2.金日磾金日磾(mìdī)(前134~前86),字翁叔。
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西汉元狩年间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
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功拜车骑将军。
深受汉武帝喜爱。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
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
起雷英雄姚显儒
起雷英雄姚显儒平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这里曾经孕育培养了许多英雄名将,汉朝飞将军李广、宋朝民族英雄吴玠、吴璘、刘琦等,华夏人人皆知,众口皆碑。
新中国成立后,平凉热血男儿,佩剑挥戈从军去,频倾赤血为国家的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抗美援朝战场上勇冠三军的扫雷英雄---姚显儒就是最为显赫的一位。
姚显儒1927年生于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他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又被国民党抓去填了兵。
1949年,大西北解放了,阳光照到了每一个穷苦人身上,姚显儒也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全国解放以后,姚显儒放下枪,背起铁锹,在黄龙山一边唱歌,一边开荒,他决心把荒山开成肥沃的土地,把祖国建设成和平美丽的大花园,但是刚刚换来和平生活的人民,又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欺凌。
美国强盗在朝鲜烧起的战火,烈焰滚滚,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强盗的飞机,疯狂地轰炸我国东北地区。
身为军人的姚显儒同志,心里就像被烈火烧着一样,他放下铁锹,又把枪擦得雪亮,随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他在朝鲜浪浦里开城保卫战斗中,担任189师566团3连8班班长。
1952年2月12日晚,雨雪交加,姚显儒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到敌人前沿的游动阵地去伏击敌人,在“159”高地上整整埋伏了一夜,仍不见敌人踪影。
他叮嘱战士注意监视,自己前去观察敌情。
刚刚爬到山腰,两只受惊的山羊便飞快地向山上跑去,接着“轰”的一声,山羊被炸飞了。
姚显儒想起连长曾说过,敌人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的地雷,以阻拦我军的攻击。
他想:我是党员,不能让这些地雷再伤害自己的战友,影响战斗进程,一定要排除它。
在一个生满各种杂草和小树的山坡上,姚显儒刚刚迈过左脚,发现有一条细细的铁丝拦着他的右脚。
他左右一看,发觉在离身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方方的东西。
他心里想这就是地雷么?于是立刻警觉起来,向后面的战友摆摆手,轻声说:“这儿有地雷,你往后面站一站。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色细铁丝走了大约四五米,在一棵矮树下,看到一个绿色的铁盒子--地雷。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甘肃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平凉。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张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甘肃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内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甘肃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姓牛的历史名人
姓牛的历史名人
1、牛皋[gāo](1087年~1147年),汝州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
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
绍兴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军、长胜军。
2、牛仙客(675-742年),字仙客,泾州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
唐朝时期宰相,泾州刺史牛意仁之子。
起家鹑觚县吏,出任陇右营田使佐吏,迁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
萧嵩入朝拜相,迁河西节度使。
3、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去世,大约出生于公元848年),一字延峰,陇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
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
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
原有歌诗集三卷,现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4、牛僧孺(780年~848年),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
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
居于长安。
贞元进士。
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不叙用。
5、牛希济,五代词人。
(872?~?)陇西(今甘肃)人。
词人牛峤之侄。
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
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
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皇甫谧的精神守望
龙源期刊网 皇甫谧的精神守望作者:唐山来源:《中学生百科·成长》2012年第01期魏晋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皇甫谧嗜书如命,人称“书淫”。
那时国家历经战乱,民间能看到的书很少,他甚至直接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信,,要求借书看。
司马炎也很有气度,不仅没生气,干脆送给了他整整一车书,传为一段佳话。
书读得好,可代替不了温饱,皇甫谧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
有一年,恰好他姑母的儿子梁柳当上了城阳太守,许多人都觉得是一个攀附的好机会,纷纷送上贺礼,或是摆上几桌,以示庆贺。
外人都争相如此,有人劝皇甫谧也买些酒肉,来为这个表弟饯饯行,联络一下感情,将来没准能提携一下,使生活得到改善。
皇甫谧说:“梁柳是平民百姓时到我这里来,我送他迎他不出家门,吃饭也不过是成菜,贫穷的人是不用酒肉招待客人的,如今他做郡太守我去送他,是认为他做城阳太守是高贵的,而作为百姓的梁柳是低下的,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的道理吗?这是不能使我安心的事。
”其实对于皇甫谧来说,他想过上富贵的生活并不难,根本用不着表弟这棵小树。
皇甫谧早就精通百家,成为一个大学问家,26岁就写出了《帝王世纪》《年历》等历史著作,名动乡里,此后更是名闻天下。
为此,征召他出来做官的邀请函络绎不绝。
开始是所在的安定郡守征召他充任上计掾,并举荐他为孝廉,他拒绝了。
后来执掌大权的相国司马昭也亲召皇甫谧到朝中供职,他又拒绝了。
晋朝建立后,武帝司马炎亲自下诏书征召他,许诺让他又是当征议郎,又是当著作郎,甚至让他当太子的老师,他依然一概拒绝。
有时催逼得急了,他只好离家出走,先后曾跑到陕西陇县龙门洞、平凉崆峒山等地避居,仅靠招几个学生,赚点学费维持生活。
别人都是跑官、要官,而他却是官找上门来都不干,皇甫谧不是脑子进水了,而是想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他年轻时就立下了著书立说的志向,这注定就是一条寂寞而清贫的道路,对此,他早有准备,正如他在《玄守论》中所说:作为文士,贫穷是司空见惯的,讲究道义的人的确也常受到轻视。
【名人故事】皇甫规简介
【名人故事】皇甫规简介皇甫规个人资料本名:皇甫规别名:字威明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东汉所处时代:东汉时期出生地: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出生日期:公元04年逝世时间:公元74年职业:军事家、学者职位: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大司农成就:屡破羌人,平定叛乱;缓和汉羌矛盾;凉州三明之一代表作品:文集五卷皇甫规简介皇甫规(公元04年?公元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灵台),东汉时期名将。
家族世代武官,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
皇甫规有见识,熟习兵法。
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
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并缓和汉羌矛盾,与张奂、段?合称“凉州三明”。
官至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74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大司农。
其侄皇甫嵩,为平定黄巾之乱的名将,官至太尉。
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
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
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
并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的一系列概念,很有警世意义。
皇甫规生平简介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东汉名将。
皇甫规世代武官家庭出身,有见识,熟习兵法。
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
汉顺帝永和六年(4年),西羌大寇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围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谋犯长安。
征西将军马贤率十万大军征剿,不克。
皇甫规此时虽为布衣,见马贤不懂军事,不爱恤士兵,料其必败,于是上书说明情况。
后马贤果为羌军打得全军覆没,马贤及其二子均被杀。
郡守乃知皇甫规懂兵略,举荐任命为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与羌军交战,斩首数级,羌军退却。
于是举皇甫规为上计掾。
后羌军合兵,攻烧陇西,朝廷虑之,他上疏请兵五千退羌,报效国家,书曰:“臣比年以来,数陈便宜。
羌戎未动,策其将反,马贤始出,颇知必败。
甘肃走出的历代名人,想不到会有这么多!
甘肃走出的历代名人,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甘肃省历史名人:伏羲:人文始祖,三皇之首。
故地在古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陇南)一带,《史记》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
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
”据郦道元《水经注》:“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司马贞:“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
” 1992年8月,江泽民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
” 郦道元撰《水经注》,首次指出了女娲祠的具体位置。
其《渭水篇》云:“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
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
庖羲之后有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其水南流注瓦亭水。
”秦非子: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襄公(?—前766年)嬴姓,名开。
陇西人。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开。
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大秦真正的开国之君。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秦始皇,祖籍陇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
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
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
灵台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祖辈世代为武官,爱好阅读、写作,有著作二十余篇。
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来改做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
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不计私利,在朝庭和民间都有很高声望。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
经历了东汉、魏、晋三朝。
幼年丧母,生活艰难。
成年后,勤奋好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不愿为官,专心著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作很多。
尤其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该书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公元545—610)。
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喜欢读书、博学多才,曾做过隋朝纳言上士,后来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世袭“临泾公”。
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
隋朝先后做了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
享年66岁。
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很大。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很大。
一生爱好文学,做官期间,喜欢与名人文士交往,特别喜欢“传奇志怪”,他写的《玄怪录》多为志怪作品,其中80余篇保留至今。
这些志怪作品,继承发扬了汉魏六朝以来志怪艺文的特长,对唐以后小说创作有较深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
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祖辈世代为武官,爱好阅读、写作,有著作二十余篇。
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来改做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
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不计私利,在朝庭和民间都有很高声望。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
经历了东汉、魏、晋三朝。
幼年丧母,生活艰难。
成年后,勤奋好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不愿为官,专心著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作很多。
尤其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该书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 弘(公元545—610)。
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喜欢读书、博学多才,曾做过隋朝纳言上士,后来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世
袭“临泾公”。
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
隋朝先后做了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
享年66岁。
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很大。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很大。
一生爱好文学,做官期间,喜欢与名人文士交往,特别喜欢“传奇志
怪”,他写的《玄怪录》多为志怪作品,其中80余篇保留至今。
这些志怪作品,继承发扬了汉魏六朝以来志怪艺文的特长,对唐以后小说创作有较深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皇甫松 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 之子。
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
传说他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
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 重 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
曾经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1930),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
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
到任后,见人民饥困、灾荒及土匪侵扰,采取了减轻财税负担,组织地方武装自卫,安定社会秩序,兴教助农,救助贫苦百姓,深受人民群众爱戴。
当时中央军驻陇东十三师旅旅长杨抱诚强行摊派灵台额外服装费银币一万元,经过多次上下周旋,他断然拒绝。
直到10月11日晚,驻军把他吊起来毒打,他虽然遍体鳞伤,仍然没有屈服,第二天凌晨,谎称押到平凉,在灵台东门外被枪杀。
人民自发制做棺木,收敛遗体,设灵堂在东岳庙中,民间致丧吊唁者络绎不绝。
次年春,他的儿子将他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人民集资相助,后县长张东野树立“为民流血之碑”来纪念他。
张公被害后不久,杨抱诚也死了,当时盛传“杨贼杀害张县长后,每一合眼便见张公执杖追打,夺了他的贼命。
”这自然是人民口诛心伐杨贼的一种表现形式。
杨子恒(1898—1961),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
民国陆军将领,先后当过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对修复灵台、兴办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永祥(1915—1945),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
自幼聪慧,从小理想远大,1931年背着父亲、兄长投奔国民军,1932年跟随部队在宁都起义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在革命队伍中,英勇有为,身经百战,多次立功,受到嘉奖。
先后当过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景庆荣(1914—1985)出生于灵台县梁原乡景家庄,自由家贫,解放后参加扫盲班学习文化。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长、农业合作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3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赴京出席了第十次全国党代会。
1983年,1985年10月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71岁。
景庆荣同志任基层干部30多年,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带领群众战天斗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1963年为灌溉庄子坪周围的土地,他组织群众筹备资金,修建灌溉渠道2000多米,开挖大口井,提水灌溉。
他带领群众在山坡地大面积种植杨树、洋槐等用材林,在川台地种植果树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为远近村社树立了榜样。
姚显儒(1927—2006)甘肃省灵台县人,一九四八年六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第五六六团第三连八班班长。
他在朝鲜浪浦里开城保卫战斗中,带领战友手抛冻土,用牙咬断引火线,起出敌人的地阵雷、连环雷、照明雷1000多颗,并将400多枚移出搬家,炸毁敌人的阵地。
1952年5月姚显儒被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授予一等功臣,同年8月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起雷英雄”,19兵团党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党务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称号,著名作家魏巍接见他时题写了“浩然英雄气,永存天地间”十个大字,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朝鲜首相金日成的接见。
他在战斗中使用过的排雷手钳、剪刀、铁钩、冲锋枪、手枪以及20多幅战地照片和奖章等实物档案均陈列在国家军事博物馆,63集团军在太原军史馆陈列了他的铜像。
编者:马麟 陶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