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专题综合检测(一)古代史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阶段训练(一)1.(2016·浙江宁波高一上学期期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是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

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老家谱600多种。

宁波民间修谱甚是活跃。

下列对国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按照分封制维护等级秩序C.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3.(2016·10月浙江选考)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4.(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6·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以下各项可以佐证该结论的是()①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②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③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④唐宋时期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天鹅绒等,都是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7.(2016·浙江绍兴高一上学期期末)“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练古代史:阶段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练古代史:阶段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一)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命题交流)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

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

这种族墓制度源于()A .分圭寸制B .礼乐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虽然本题中出现了“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但礼乐制度并非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故C项正确;世袭制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2 . (2017衢州名校学考评估检测)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相吻合,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 (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

此举主要目的是()A .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B .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C .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D .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周武王……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先代帝王的后代以巩固西周统治,商纣王子武庚属于旧贵族,故B项正确。

4. (2017浙江嘉兴学考评估)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人民版高中历史 2019-2020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史综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 2019-2020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史综合(含答案)

二轮复习:古代史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2.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其目的是A.宣扬天无二日B.保证嫡长子地位C.强化尊祖敬宗D.维护家天下局面3.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5.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6.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7.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工具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林则徐在15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

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A.由关中农民创造B.至今还流行与新疆一些地区C.起源于战国时期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9.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重庆联考]《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西周礼乐制度中“礼”的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解析:“礼者为异”可以得出礼可以让等级明确,故A项错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可得出乐可以求同,形成集体认同,故B项错误;“和而不同”是礼乐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 项错误;“礼者为异”“异则相敬”“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可以说明礼可以明确社会等级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山东日照一模]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

周公的这种天命观( )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解析:根据材料“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

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这种天命观强调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项。

答案:A3.[2019·云南一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 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 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解析:由材料“陪臣执国命”“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可知家臣掌政,而“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可知孔子的政治理想追求,故选D项;由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强调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强调孔子的政治理想而非实践与思想的关系,排除C项。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史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汉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在一次晋见文帝的时候,文帝的宠臣邓通举止傲慢。

申屠嘉回到丞相府之后,立即发出命令,召邓通诣丞相府。

邓通免冠赤足,顿首谢罪。

申屠嘉本打算杀掉邓通,但是就在严辞训斥邓通的时候,文帝派使节召邓通入宫,邓通才免于一死。

由此可见A.皇帝与丞相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B.丞相垄断朝政,威胁皇权C.丞相对官员有任免处置的权力 D.皇权严重削弱,形同虑设3.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是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

明清的密折制度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京官可以面呈,外省递奏必须使用折匣、锁好,一般事务可派家丁送至紫禁城景运门交奏事官员转呈;急件可派手下武官随驿站递送。

如此严格的密折制度主要反映了A.清朝行政效率的提高 B.对群臣驾驭C.君主高度集权 D.民情上通下达4.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

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5.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子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地方官吏管理地方政务,不得参与军务。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 )A.诸侯割据的局面B.郡国并行尾大不掉的局面C.五代十国的局面D.南北对峙的局面6、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

”材料反映丘浚(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B.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最新推荐】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

【最新推荐】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

课时跟踪检测(一)(建议用时: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安徽合肥质检)《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据下表可知当时(C)A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解析观察理解表格中的四则材料的内涵,其共同点都强调民的重要性,故选C项;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意,没有体现神权色彩,排除B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期,而材料是商周时期,排除D项。

2.(2020·河北石家庄高三摸底)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B)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加速了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可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为秦汉以后中华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故选B项;先秦时期中国的疆域尚未确立,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C项错误;封建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王朝建立以后,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3.(2019·安徽宣城调研)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是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C)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兼并战争加速了统一的步伐C.传统的政治体制正在瓦解D.诸侯王国积极推广郡县制度解析题干反映的是郡县制的开端,传统的分封制正在瓦解,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新得到的土地进行管理,土地仍归周王所有,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春秋时期,郡县制并没有得以推广,排除D项。

4.(2019·河南洛阳一模)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二套密卷第01卷中国古代史综合卷(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二套密卷第01卷中国古代史综合卷(含解析)

第一卷中国古代史综合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夏商周三代时姓与氏分离,姓源于母系氏族且多带女字旁;氏则主要来自父系贵族的封国封地。

战国至秦代以来,姓氏逐渐合并而简称为姓,而氏则专指女子出嫁后的娘家。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民族融合趋势促进姓氏发展B.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C. 女权社会被男权社会所取代D.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答案】D【解析】“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

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表明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主要考查分封宗法制的解体。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5.学者对秦始皇陵修陵人乱葬坑中的人骨取样进行 DNA 检测,数据显示劳工中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南方,没有样本显示明显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个体。

检测结果还不能为乱葬坑中人骨种族属性下最终的结论。

这一研究说明A. 秦政权的统治政策具有明显地域性B. 秦政权带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色彩C. 现代科技为考古学提供了精确方法D. 现代技术可以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答案】D【解析】A.题干信息只是个案,不能由此得出秦政权的统治政策具有明显地域性,故不选A。

B.从题干中看不出秦政权带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色彩,故不选B。

C.项说法与题干“检测结果还不能为乱葬坑中人骨种族属性下最终的结论”信息相悖,故不选C。

D.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现代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史实,这表明现代技术可以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故D正确。

故选D。

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7 分)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试卷1(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试卷1(含解析)

第九周二轮复习模拟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 ) 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解析:选A 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表明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A项正确。

2.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

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解析:选C “变化”与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无关,A项错误;B、D两项只体现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具有片面性,不合题意;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

4.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结构的变动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官商勾结腐败严重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A 材料意思是,工商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士商相混”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这是社会结构变动的表现,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商勾结,故C项错误;明清是君主专制强化时期,没有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练 古代史: 阶段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精品讲练 古代史: 阶段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一)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命题交流)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

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

这种族墓制度源于()A.分封制B.礼乐制C.宗法制D.世袭制答案 C解析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虽然本题中出现了“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但礼乐制度并非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故C项正确;世袭制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衢州名校学考评估检测)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答案 B解析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相吻合,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

此举主要目的是()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答案 B解析据材料“周武王……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先代帝王的后代以巩固西周统治,商纣王子武庚属于旧贵族,故B项正确。

4.(2017·浙江嘉兴学考评估)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综合检测(一)中国古代史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综合检测(一)中国古代史专题Word版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17镇江高三联考)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 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这表明周代( )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 A解析根据“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 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可知离周王越远的等级,其分裂的可能性越大,故A 项正确。

2. (2017南京、盐城高三二模)《战国策 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 輙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

’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

及王病,使卜之。

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

赵乃还之’”。

据材料,以下理解 正确的是()A .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 .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 .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 .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战国策 东周策》”可判断当时是战国时期,赵国获取东周王室的祭地, 周王感到担忧,郑朝为周王想了一个计策,以三十金贿赂赵太卜,趁赵王生病的时机,赵太卜占卜进言劝告,使赵王将祭地还给东周,由此可见,当时诸侯力量很强大,周王室地位已 严重衰落,故C 项正确。

3. (2017课标全国卷n ,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M 打.'.Irt.泊吩国胰河出山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中国古代史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01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的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

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 B.沿袭了分封时期的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 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D.科举制度僵化3.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 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 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4.北宋太祖有言,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宋神宗时,大臣文彦博也言:“与士大夫治天下。

”后来,“共治天下”的理念经士大夫进一步发挥,阐释为“共天下”。

由“共治天下”到“共天下”反映出( )A.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B.天下之事已经不能由皇帝独裁C.士大夫追求“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 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实质上已弱化5.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

这说明元代(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C.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6.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表明军机处( )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7.《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结构□专题主线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 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 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T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T 完善独尊(董仲舒: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T 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T 批判、新生(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 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 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舂秋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战国 西汉孟子,荀子董仲祈 ”一程”、朱熹王阳明-------------------- ------- 一_=程朱理学卬刷术卜创立新儒営。

发恥到理学阶段批判继承帝協*凿宗戡 王光之.顾握起 丽頑殛恿T 时代特色一k 诗经》*楚辞逍纸术儒学创立o 诞力晁于。

确丸正统地位 汉赋科技火药宋同—元曲—明滴小说 楷枚草书、行朽*屮骨文考点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排查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 •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1)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家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 •宋明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 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一) 中国古代史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一)    中国古代史

综合测试一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

由此可以推论( )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2.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

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安排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

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3.唐前期由1名宰相长期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保证议政公允 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权力制衡4.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5.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这说明明朝( )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6.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

相对于明代,清代( )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的主要阶梯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7.《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8.《太平御览》记载了为诸葛亮造三千口刀(时称“神刀”)的蒲元,他已经能够鉴别取自不同江河的水,由于水质不同具有不同的淬火能力。

2020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模块综合测评卷(一)

2020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模块综合测评卷(一)

模块综合测评卷(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临沂质检)汉朝初年,2 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到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作“赀选”。

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

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解析: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汉武帝制定的官员选拔标准注重道德领域中的“孝”“廉”两个方面,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官僚选拔上的反映,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7·黄冈模拟)“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解析:“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是“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

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7·鹰潭模拟)《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解析:根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可知,政事堂由独立的议事机构变为附属的议事机构,三省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机制减弱,故A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重庆联考]《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西周礼乐制度中“礼”的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解析:“礼者为异”可以得出礼可以让等级明确,故A项错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可得出乐可以求同,形成集体认同,故B项错误;“和而不同”是礼乐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礼者为异”“异则相敬”“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可以说明礼可以明确社会等级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山东日照一模]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

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解析:根据材料“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

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这种天命观强调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项。

答案:A3.[2019·云南一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解析:由材料“陪臣执国命”“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可知家臣掌政,而“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可知孔子的政治理想追求,故选D项;由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强调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强调孔子的政治理想而非实践与思想的关系,排除C 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检测(一)古代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2017 •山东临沂高三期末)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

这说明()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 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D.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神的相关信息,只是提到了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这些文字及它们的关系,故A项错误;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应该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故B项错误;秦始皇最早称皇帝,皇帝的称呼来源于“三皇五帝”,故C项错误。

2. (2017 •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这表明周代()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天子之位是高高在上的,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分封制虽然与血缘关系有关,但材料突出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D项错误。

3. (2017 •河南濮阳一模)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是因为汉代()A.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B.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D.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因此阻断了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故C项正确。

4. (2017 •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

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

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

这说明“谶语”()A. 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 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 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 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表明“谶语”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故A项正确。

5. (2017 •山东济宁高三期末)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

这说明汉初()A. 注重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体现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

6. (2017 •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A. 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 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 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答案B解析《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这种经济现象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现象,故C项错误;这种庄园对对外交往是不利的,不会促进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7. (2017 •山东济宁高三期末)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C.世家大族趋于消失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魏晋时期的望族到“寻常百姓家”,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士族特权受到否定,故A项错误;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世家大族仍存在,只是特权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说明政权基础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8. (2017 •山东济宁高三期末)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

国士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其言论揭示了()A. 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没有说明国家分裂的影响,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只是受到冲击,没有衰落,故D项错误。

9. (20 17 •湖南株洲高三质检)《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A.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 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 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是关于曹魏时期中正官察举人才的六条标准:忠、孝、友、谦、信、学,可见这六条标准与儒学理念一致,说明儒学理念影响着九品中正制度,故A项正确。

10. (2017 •湖南株洲高三质检)国子监是古代官方教育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刻印的书被称为监本。

北宋曾出现开封、洛阳、商丘三个国子监并存的局面,监本大多出于杭州。

这可以说明宋代()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活字印刷已经普及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监本由国子监刻印后,由杭州进行印刷,再提供给三个国子监(开封、洛阳、商丘),说明南北文化交流频繁,故D项正确。

11. (2017 •湖南长沙高三一模)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

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汉代和宋代在血缘关系方面,没有很大的变化,无法说明对儒家先贤态度的变化,故A项错误;联系宋代史实,在治国理念上与前代相比没有特别突出的变化,故B项错误;宋代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理学的产生,强化对人品质的要求,这与孟子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和理学的本质是一样的,王阳明是明朝时期人物,故D项错误。

12. (2017 •山东潍坊高三模拟)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

”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答案C解析对打死佃客的处理,宋代较宽松,而明代相当严格,这反映出明代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故排除B项。

A、D两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全部排除。

13. (2017 •山东淄博高三模拟)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

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等级限制受到冲击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C.专制制度日益衰落D.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百姓建筑规制赶上官府,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14. (2017 •山东潍坊高三模拟)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

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明清之际“智略之人” “致力于经商”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商不再“卑”,人们崇尚经商,故B项正确。

15.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 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D. 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读懂材料,黄宗羲主张学问以“用得著者为真”,主张可以“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故B项正确。

16. (2017 •湖南株洲高三质检)清代画家郑板桥自订《润格》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郑板桥的作品()A.体现怀才不遇的苦闷B•隐晦抨击拜金之风C.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D.蕴含文人画的衰败答案C解析材料中未体现郑板桥怀才不遇的苦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可见郑板桥认同送白银的做法,因而未体现其抨击拜金的态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书画、扇子均成为商品可以买卖,因而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书画商品化能进一步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故D项错误。

17.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审法庭包括6 000名陪审员,在10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出。

这些陪审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

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

雅典每所法院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的直接原因在于()A. 能预防陪审员受贿的危险性B. 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公正C. 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D. 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答案A解析解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直接原因”。

陪审员人数众多,有利于相互监督,预防受贿的危险性,故A项正确;陪审员人数众多,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故B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与审判,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与审判,也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18.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A. 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B. 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D. 奴隶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国家不断扩大,多个民族融合的缘故,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