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兼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

春秋战国是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腥风血雨,奴隶制土崩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为文化上的百家争鸣提供了沃土。儒家的仁义思想、道家的无为智慧、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权谋圆滑、兵家的谋略城府共同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辉煌。有“世之显学”之称的墨家,在诸多流派中备受世人推崇。

“兼爱”是墨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墨子作有《兼爱》上、中、下三篇,颇为详细的阐述了兼爱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政治功能、伦理价值。墨家用“兼爱”观组织了其学说体系,如“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而且无不以“兼爱”为出发点展开。墨子讲仁者爱人,是爱无差等,是兼爱,是体爱,是以每个人的平等生存和平等获利为目的的。墨子认为应兼爱天下,平等的爱在无穷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在墨家看来,兼爱思想内涵之一是爱无等差,强调爱人超越血缘,超越阶级阶层,主张一切人皆应兼相爱;内涵之二是在道德范畴中要对等互助互利,即墨自所云的“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之人心所向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于天下之富,而厌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至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兼爱中》。

把“兼相爱交相利”原则,提高到了“圣王之法”,“天下之道”的高度来看待,是墨子对兼爱学说的价值定位,也是墨家人道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墨子的这种思想,不能不考虑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墨子所处的年代是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王室十分微弱,周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墨子在这个时候提出兼爱的政治主张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他指出天下纷争不断的原因是:“天下之道贼,大夫之乱家,诸侯之乱国者,皆起不相爱。墨子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代表,对战国初期激烈的社会冲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深恶痛绝。在他看来,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上存在着等级差别及由此而来的种种矛盾。他把这些社会差别和社会矛盾称作“别”,正是由于社会有“别”,而产生了“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等各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墨家着力探究“乱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乱起不相爱”,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于是提出了“兼相爱”的救世主张。

兼而爱之,从而利之

“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也”---《兼爱下》。

此句意思是说:人们走向兼爱互利,就好像火会向上升腾,水会流向地势低的地方一样不可阻挡。承认人的本性是走向善的,人在信善的基础上是平等的、互相理解的,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墨子以“兼爱”作为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认为兼爱是实现天下大治社会太平的前提条件。互惠互利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和纽带,国与国之间的互惠互利才是良好的局面,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才是最佳的生活状况。墨家“兼

爱”的原则是“视人之国,若视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己家,视人之身若视己身”,这样天下才能大治。

墨家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伦理价值,坚持互惠互利互惠的伦理原则,这些主张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互助性和互惠性。这些伦理原则和价值,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互惠性经济行为的道德支撑。要知道爱人即是利人,而利人即是利己,兼爱就意味着互利,当义利合一时,就实现了彼此的互惠,这样既能满足彼此的私利,也可兼顾彼此的利益,利人又利己,这种共赢的选择越来越为当代企业所接受,“共生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兼爱之感恩

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应,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意思是说:先王的书《大雅》说道:“没有什么话不听用,没有什么德不报答。你投给我桃,我报给你李。”这就是说爱人的人必被人爱,憎恶人的人必被人憎恶。

儒家把义和利绝对的对立起来,认为“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义和利是无法统一的对立方,凡是涉及利的方面,都不该是人们追求的,而在墨子眼中,仁义爱利是相同的,兼爱就是爱人利人,相爱相利,爱利并举。这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爱众生的大爱而不是私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无私的付出自己的关爱,这样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成就的是对方,圆满的是自己。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兼爱。

兼爱之王道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此文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兼爱下》)

文王兼爱天下的广大,好像太阳、月亮兼照天下,没有半点偏私。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思想,体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无偏无党”《墨子.兼爱下》所征引《洪范》之“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这是王者必存的博爱之心。我们能从“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历史事件中知道,圣明的君主需要公平公正的对待自己的臣民,不允许结党,不带头偏私。社会发展到今天,墨子的“无偏无党”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兼爱之兴利除害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兼爱中》

“兴利除害”是墨家兼爱学说的核心思想和根本主张,被称作仁人之事、圣者所为,也是直接用于救乱补弊的。按照墨子的设想,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是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对待自己的爱心爱人利他,这样也就可以出去天下之害了.

墨子是当时小工商业者的代言人,代表者平民阶层的利益,他的“交相利”思想正是小工商业者阶层得以安身立命的生活原则。

兼爱之破产

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子的仁者爱人更多地是强调个人存在的平等,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必然形成的物质利益和目标追求的差异,忽视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墨子由于强调爱无差等,在理论上只能以尚同作归结,认为只要一同天下之义,便能使各个独立的个体协调和谐了。因此,可以说墨子缺乏从社会的现实出发,强调社会关系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群体意识。这些既反映了小生产劳动者的政治经济的利益要求,也表现了他们的阶级局限

墨子思想从总体上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化相左。因此,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来说,它很难融入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曲线图中,它既不能长久地凝聚分散的小农生产,又不能维护宗族宗法的社会秩序。相反,它促成了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相抗衡的另一政治权力中。所以墨家也就走向了“绝学”。

兼爱之后世影响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着乎!--《兼爱上》。

“君臣之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如果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像爱自己那像爱惜他人,那天下何来不孝之人!就确定了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以“爱”为纽带而形成的相互制约的伦理关系。兼爱和孝亲观念相适应,着眼于兼爱观念和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的协调与结合,表达了人际和谐,社会稳定仍以家庭为本的思想。

墨子的兼爱主张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推崇,主要是因为他的这种思想从博爱的角度出发,主张要爱天下所有的人。墨子的兼爱情怀,从更高的层次上高扬了人性的美好。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倡导兼爱是对战争创伤的抚慰,是休兵止戈的人性温暖;而在和平安定的今天,倡导兼爱思想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连接人心的温情通道,是构建谐社会的文化武器,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人是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因而爱和利是相互依存的,这种思想虽然有些功利,但更有现实意义追求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益于缓解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社会,兼爱(平等、愽爱)的价值体系为现代社会提供的是一个基本的标准,一个很好的道德模板。“兼相爱”是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而“交相利”则是这种思想在现实中推行所获得结果。这种义利合一,使得墨子的爱利思想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承认,也是我们应该发扬的墨子精神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