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浙江 调研报告

浙江 调研报告

浙江调研报告
《浙江调研报告》
一、引言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浙江省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浙江省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

宁波、杭州、温州等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同时,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科技创新
浙江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杭州、宁波等城市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助力浙江省的科技发展。

四、环境保护
浙江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大气、水污染治理,推动生态修
复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结语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国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提升、环境治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希望未来浙江省能够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

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

近 几年来 , 浙江凭借 规模化的专业 市场在第~ 产业的发展
方面 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 , 如台州 的水 果罐 头 , 湖州的竹制 品 、
数 取值在 0 1 间 , 值越大 表明产 业集 中程度越 高 , 和 之 数 专业 化优势越 明显 ; 数值越小 , 表明该地 区产业分布 越均衡 , 专业化
值 16 亿 元 ,第二产 业增 加值 31
湖州 丽 水 衢 州 舟 山
15 .41 2I 5 22 2.2 .8 .61 58

111 元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42 亿
17 5亿 元 , 分 别 增 长 32 14 .%、 1./m 21 在对外贸易方面 , 2 o 1.%。 3d 进 出口总额达 到 2 3 5 5亿美元 , 比 上年增长 3%,出 口占全 国的比 5 重从上年的 1. 11 %提高到 1 . 1 %。 4
优势越小 。动态方面 , 基尼 系数 的变动 反映了产业分 布的一种
笋罐头, 舟山的水海产品, 衢州的畜禽、 食用菌生产和丽水的香
菇、 竹木制品等 , 这些地区通过集 群化 的专业生产 , 已经具 备极 大程 度的规模 优势和 竞争优势 , 这对 优化 产业分 布 , 降低 经营


01 O .8
丽水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来社会各 界人士的关注 ,其经济腾飞 的原
因更是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 。本 文 以浙江 产业 结构为 切入 点 , 通
18 2 .7 18 6 .8 20 8 .8
∑e 00 8 02 l 03 8 04 7 05 3 06 5 07 8 08 5 08 9 09 0 . .3 .8 . .7 . . .5 .9 . 6 6 6 7 5 ∑E 01 l 03 6 05 l 05 9 O7 3 .1 .3 .2 .9 . O 7 8 08 8 09 6 09 9 09 6 8 .7 . .4 .7 2

浙江景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浙江景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浙江景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个发达的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景宁县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景宁县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景宁县目前的发展现状较为稳定。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景宁县坐落在浙江西部,是浙江省的腹地。

该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净土”。

景宁县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景宁县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景宁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包括雁荡山、百丈松、北界岩画等知名景点。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未来,景宁县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自然景观,推动旅游业的升级和创新,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

同时,景宁县在生态农业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加,生态农业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景宁县的丰富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未来,景宁县可以进一步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景宁县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县内有一些传统的产业,包括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业等。

未来,景宁县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比如木制家具制造业、生态建材制造业等。

通过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景宁县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景宁县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不便于外部交流和市场的开拓。

其次,县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短期内难以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相媲美。

再加上全球经济格局的不稳定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景宁县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浙江各市变化情况汇报材料

浙江各市变化情况汇报材料

浙江各市变化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浙江各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

下面将对浙江各市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省领先地位。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正在逐渐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宁波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外贸进出口额一直保持在全省的前列。

温州则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民营经济发达城市。

此外,台州、绍兴、金华等地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为浙江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浙江各市变化的重要方面。

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各市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医疗卫生方面,各市也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也是浙江各市变化的重要体现。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浙江各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各地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城市建设方面,各市也在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总的来看,浙江各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各市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浙江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优质创新资源集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浙江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03
02
01
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
03
杭州湾经济区概述
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黄金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生产性服务业
浙江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消费性服务业
浙江积极发展旅游、文化、教育等消费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服务业创新发展
浙江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浙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04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02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出口市场多元化
03
浙江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市场覆盖全球,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
对外投资规模扩大
随着浙江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浙江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浙江对外投资的主体既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外投资区域广泛
浙江对外投资区域覆盖全球各地,尤其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有较大投资规模,对外投资成为浙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浙江省的特点

浙江省的特点

浙江省的特点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浙江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浙江省还拥有众多港口和海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2.自然环境优美: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杭州的西湖、温州的雁荡山、宁波的普陀山等。

浙江省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龙井茶等名茶享誉国内外。

3.经济发展迅速: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

浙江省还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种类繁多,以轻工产品、丝绸、茶叶等为主。

4.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浙江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如杭州的宋城、衢州的孔庙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5.旅游资源丰富:浙江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杭州的西湖、嘉兴的乌镇、衢州的开化等著名旅游胜地。

浙江省还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如苏州园林等。

6.教育科技发达:浙江省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发达,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也非常发达,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7.美食特色鲜明:浙江省的美食特色鲜明,以清淡、鲜美、营养
均衡而著称。

如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都是浙江省的代表性美食。

综上所述,浙江省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教育科技发达、美食特色鲜明等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体现了浙江省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一、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地理位置优势,浙江省与上海对接,辐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使得浙江省坐拥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加快省内外资产业的融合和互补,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 人才优势浙江省在科技、教育和文化上具有强大的支持力。

省内有众多综合性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大量人才涌向浙江省,形成稳定和优质的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3. 政策优势政策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基本环境和制度保障。

浙江省注重推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拥有长期、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信任和认可。

4. 信息传递优势浙江省拥有广阔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加上发达的交通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产业多样化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多样化,覆盖了传统产业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和新兴产业。

这种丰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群聚现象,为浙江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劣势分析1.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浙江省的一些产业存在着过度集中的现象,比如纺织和鞋子行业,容易导致市场风险过高。

缺乏更多类型的产业集群会影响浙江省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企业发展不平衡在浙江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通常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忽略了共同发展和合作。

这种不平衡发展有时会导致贸易竞争的升级,也会影响省内各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产品长期沉淀在某些领域,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可能是定型化或标准化的,具有低附加值性质。

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属于市场价格逐渐降低的风险较大的产品,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利润空间。

4. 人才流动性不足由于浙江省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上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特定领域的特征,缺乏跨产业、跨领域的灵活和流动性,这使得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难以得到这些人才的支持。

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66设区市与县在行政隶属上是上下级关系,从行政管辖范围来看市域包涵县域,但由于建国以来浙江“省管县”体制一直存在,因此市域和县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实践工作中,通常所谓王晓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摘 要] 在市域范围内,浙江市区和县域经济社会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但由于行政管辖范围及职责和权利方面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人口构成、发展阶段和产业分布等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些差异。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交通便捷化、经济数字化和去周期化的大趋势下,市区与县域经济发展也各自面临着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市区与县域经济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必须从健全完善要素指标区域竞争性分配机制、加快建立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及着力构建县域经济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实现市区与县域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市区;县域;合作竞争;分配协调;防范化解;浙江[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54-0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n ZhejiangWANG Xiaom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322000, China)Abstract: Within the scope of municipal are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municipal districtsand county regions of Zhejiang are close, and they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etc. Meanwhile,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traffic convenience, economic digitization and de-periodizatio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are also faced with some new risks and problems respectivel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further facilitate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t is required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s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actors and indicators,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s, and focusing on building a risk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conomy in county regions to achieve the stead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Key words: Municipal districts; County region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Distribution and coordination;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Zhejiang的市域主要指设区市的市辖区(以下简称“市区”)范围①。

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当前发展 面临的主要挑战
今 年以来 ,受 国内外经济发 展环境 和宏观调控政策 的影 响 , 浙江经济发展 中 长期积 累 的各 种 问题 和挑 战显 现得更 加 清晰 。其 中比较突 出的有 : 保 持持续 快速增 长与原 有增长 动力
弱 化 的 矛 盾 。 从 人 均 G P 0 0美 元 向 D 50
而 今 年 上 半 年 全 省 G P增 长 速 度 比 去 年 D
当时期 内仍将 是 区域 经济 增长 的主要 支
撑, 服务业发展严 重滞后 的问题难 以在短 期 内得 到破解 ; 二 , 第 与全 国相 比较 , 浙江
同期 回落 33个百 分点 ,更 令 人担 忧 的 . 是, 长期来拉动 区域经济增长 的固定 资产 投资增 幅近年来持续下 降 。上半年 , 全省 全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比去 年 同期 增 长 1. 68 %,增 幅 比去年 同期提高 5 . 百分 4个
创 建商业性品牌企业 。 鼓励和支
浙 江经济发 展正 处于宏观调控背 景 短周期经济增 长转 折点和发 展 F 阶段转换中经济转型 分叉 点的“ 碰头”其 转型的核心征 f实现“ 双 , 置 个转变”
浙 江经济转型 的基 本特 点和主要 内容
>文/ ) 盛世 豪
用 不 断 弱 化 是 不 容 回避 的 趋 势 。 别 是 工 特 济增 长 的 贡献 不 断 递 减 。 开 放 型 经 济 提 升 与 区 域 产 业 空 心 化
业 投 资 增 幅 的 显 著 回 落 将 会 对 未 来 浙 江
经济平稳快速增 长产 生较大的压力 。
发 展 阶段 转 变 与 现 有 增 长 结 构 之 间
之间的矛盾 随着 发展水平 的提升 , 发展 成本明显提高 , 特别是近 年来 随着人 民币 升值 、 能源 原材 料价格 持续 上涨 、 地紧 土 缺 、 劳动法实 施等 因素 的影 响 , 新 广大 以 劳动 密集 型产业 和低 附加值 传统 产业 为 主业 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 困境 , 企业 整 底 , 江共 有 4 0多万人在外 务工 、 浙 4 经商 ,

萧山区发展特点分析报告

萧山区发展特点分析报告

萧山区发展特点分析报告一、概述萧山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下辖,是杭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萧山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

本报告旨在分析萧山区的发展特点,揭示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与趋势。

二、经济特点1. 工业经济发达:萧山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等多个行业。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萧山区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

2. 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萧山区的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商业、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的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对外开放程度高:萧山区地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与杭州萧江综合保税区相邻,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和投资。

外贸、外资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特点1. 人口结构年轻化:萧山区人口中年轻人群体比例较高,年轻、高学历的劳动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教育资源丰富:萧山区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社会文化多元化:萧山区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和外国人士。

文化多元化成为区域社会的一大特点。

四、环境特点1. 自然生态环保:萧山区拥有较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美丽的湖泊、山水资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

2. 环境污染治理: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

然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萧山区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并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趋势1. 创新驱动发展:萧山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和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传统制造业将通过技术升级和转型,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浙江经济发展环境与态势分析——基于“发展陷阱”机理的视角

浙江经济发展环境与态势分析——基于“发展陷阱”机理的视角
代后期至 8 0年 中期 美 国在 世 界 经 济 中 的
垫底。实际上 , 一喜一忧是 同一事 物的 这
两 个 方 面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是 喜 的必 从 忧
产业 之间的非均衡性运动所引起 的。 波 长
运 行 不 仅 决 定 了 各 国经 济 运 行 状 况 的 趋
然 结果 。之 所以如此 , 是因为人均收入 的 高 水平也 就是 意味着所 有企 业作 为一个 整体 的“ 高成本 ”在技 术水 平没有相应提 , 高 的情 况下 ,相 对竞争力必然 不断下降 , 由此 出现浙江经 济增 长乏力 的情况 也就 再 正常不过。更严重 的是 , 这种情况还仅
大 量 的 外 汇 储 备 , 么 发 生 以外 债 危 机 为 那
转换到二战后技术基础上长波爬 升。 这个
时期 , 是美 国开始新的长波转换③西欧 也 ,
而获得较高 的利润率 。 较高利润率所推动
的投 资 ,则会进一步提 高资本利润率 , 由 此在 一个 相当时期 内 , 利润与经济增 长会
技 术 时 的上 升 时期 , 在 国 际 上 的 绝 对 和 其
相对经济地位都会 不断提高 , 这正如二战 后至 6 0年代 中期 以及 8 0年 代后期 至 2 1 世纪初 , 美国经济在 国际上 的地位变化一 样。 因为它不仅要满足国 内产业更新而产 生的巨大需求 , 而且要满足其他 国家因此 产生的巨大需求 ,经济 因此会快速增长 , 在 国际上 的地位会 不断提高 。与之相 比 , 较落后但相对领先 的国家 , 如西 欧和 日本
着 经 济 的成 熟 , 业 成 本 会 不 断 提 高 。这 企 种 提 高对 企 业 来 说 是 致 命 的 , 因为 在 成 本

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高于 温 州 ; 州 市 、 水 市是 浙 江 省 经 济发 展 的 洼 地 。 衢 丽
关键 词 : 江省 ; 济发 展 ; 浙 经 区域 差 异
中 图分 类 号 :2 9 7 F9 . 2
文献 标 志 码 : A来自文 章 编 号 :6 3 2 1 (0 9 0 — 12 0 1 7 —9 X 20 )4 0 0 — 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历来是学者和 政府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地区经济差异是对经济客 体 的一 种 客 观评 价 ,它 所 反 映 的是 经 济现 象 在质 或 量 上 的 不 同 , 身不 带 有 主观 成 分 。针 对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空 间差 异 , 本 不 少 学者 从 不 同 的空 间 尺度 进 行 了研 究 l 。 不 同 的空 间 尺度 l 在 _ 经 济发 展 的 差异 特 征会 有 所 不 同 。 江省 实 行 “ 管 县” 浙 省 财 政体制 ,省管县”的制度设计体现的就是改革重在农村的思 “ 想 , 效地 扩 大 了县 一 级 的经 济 调控 权 , 改革 开放 的 着 重 点 有 把 放在发展县域经济上 ,推动浙江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 省 份之 一 。 相对 浙 江 东北 环 杭州 湾 六城 市 ( 兴 、 州 、 州 、 嘉 湖 杭 绍兴 、 宁波 、 山 ) 言 . 西 南 五城 市 ( 州 、 州 、 华 、 舟 而 浙 温 台 金 衢 州、 丽水 ) 于受 历史 、 条 件 等方 面 原 因 , 由 自然 发展 水 平 相 对滞 后 。 为进 一 步促 进 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 展 , 建 和谐 社 会 . 文 应 构 本 用基尼系数 、 空间分析等方法 , 对浙江省的主要城市 以及 5 7 个 县 ( 级 市 ) 济 发 展 差 异 进 行 定 量定 性 分 析 , 探 索浙 江 县 经 以 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征 、 发展趋势 以及空间分布。

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的 45 /。
场 54 ,其 中超 十亿 元 市 场 13个 ,超 百亿 元市 场 1 7个 3。 5 个 ,市场成 交 总额 、单 个 市场 成交 额 连续 1 7年居 全 国第


市场建 设对 浙江 区 域 经 济发 展 的作 用 是 大 的 ,成
2 浙江 区域经 济协调 发展 未 来趋 势
济协 调发 展是整 个 国民经 济发展 的重要 条件 。只有 发挥各
级示 范 区试 点单位 ,加快 形成 产 业 集 群 的 “ 头 企 业 带 龙
动作 用 明显 的 集 聚优 势 、配 套 协作 紧 密 的 产 业 链 优 势 、 持续 创新 的技 术 领 先 优 势 、公 共 服 务 平 台 的支 撑 优 势 、
市快 速发展 。2 0 0 8年浙 江省 县域经 济 G P为 1 3 54 D 2 . 2亿 1 元 , 占全省 G P的 5 . % , 次 产业 结构 比为 7 2: 7 6 D 27 . 5. : 52 3 . ,与全省 5 1:5 . 4 . 3 9: 1比较 ,第 一 产业 过 高 ,第
区域 经 济
中国市场 21 年 第4 期 ( 01 8 总第69期) 5
浙 江 区 域 经 济 的 特 点 与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袁 丽
( 浙江 商 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0 5 ) I 10 3
[ 摘 要 ]对 浙 江 区域 经济的特 点在 于块状 经 济、专业 市场 、县域 经济 的发 展 ,在 结合 《 中共 中央 关 于制 定 国民经
丁程 ,鼓励欠 发 达 县 市 充分 发 挥 后 发 优 势 和 生 态 资 源 优
1 浙 江 区域 经济 特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区域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各省份的经济实力、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

本文将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

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这些省份往往拥有较成熟的经济体系,较高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

这一地区的发展模式往往是由外向内不断扩散、持续升级的。

区域内企业不仅拥有较好的国内市场,还能充分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不断提高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东部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时,随着工资成本和房价的上涨,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流向中西部地区,这也对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招商引资的加大,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加速。

在新一轮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例如,河南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湖南省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湖北省以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中部地区正在逐渐崛起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极。

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区,但由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和国家政策的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加速。

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往往是资源相关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

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的扶持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也纷纷进入西部地区投资兴业。

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曾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未来走向

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未来走向

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未来走向浙江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有许多特点值得概括,有许多原因值得探秘,有许多问题值得破解。

总结浙江经济发展经验和发展特点,分析其演进轨迹和制度变迁,研究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对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等,都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一跃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多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深刻、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变化。

1978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仅124亿元,居全国第12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走上快车道,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38亿元,上升到全国第4位。

同期,人均生产总值由331元发展到37128元,上升到省区第1位,基本建成经济大省,并开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农民为主体,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工业化进程。

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46.9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7028.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78年的38:43:19,调整到2007年的5.5:54.1:40.4,提前完成工业化初期任务,顺利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并开始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

实现了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变化。

浙江率先突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商品物资的地域封锁,1978年到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由0.7亿美元发展到176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3.7亿美元。

目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浙江人有100多万人,在全国有440多万人,形成独特的“风云浙商”和“浙江人经济”现象。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县市都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区域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与非沿海、沿海内部区域差异都构成了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均对浙江沿海区域经济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出实际使用外资、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差异 agdp 发展不平衡面板数据根据对有关资料分析,浙江经济在原有区域经济水平静态不平衡的基础上,经过动态不平衡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广泛的新增长极,区域间经济水平的差距经历了先有所扩大又逐步收敛的过程。

总体上是一种非极化性不平衡发展。

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浙江省201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列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第4位,特别是人均gdp列各省之首。

但浙江是地域小省、人口小省、自然资源小省,而且省内地域差异明显,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复杂,山区面积约占70%。

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

1997年消灭了贫困县,2001年消灭了绝对贫困乡镇。

但是过去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在今天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

2009年杭州市的人均gdp达到74924元,而温州市的泰顺县只有9554元,前者竟是后者的7.6倍之多。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将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首先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采用了极值差率和标准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重点产业分 析
章节副标题
杭州市重点产业分析
电子商务:杭州市是全国电子商务中心,拥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
数字经济:杭州市是全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杭州市的支柱产业之 一。
生物医药: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达,拥有众多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
文化创意:杭州市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中心,拥有众多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
新能源:宁波的 新能源产业以太 阳能、风能等可 再生能源为主导, 重点发展太阳能 电池、风力发电 机等产品。
温州市重点产业分析
产业布局:温州市重点发展制造 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 成“3+1”产业体系。
服务业:温州市加快发展现代物 流、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 业,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
石油化工产业:依托舟山港的区位优势,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成为舟山市的支 柱产业之一。
海洋渔业产业: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重 点发展海洋渔业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海 洋渔业基地之一。
船舶修造产业:舟山市拥有丰富的海洋 资源和船舶修造业基础,重点发展船舶 修造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 地之一。
旅游业:依托独特的海岛风光和丰富的海 洋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业,成为舟山 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添加标题制造业:温州市以鞋革、服装、 汽摩配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同时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温州市以数字经 济、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 点发展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力度。
湖州市重点产业分析
湖州市重点产业: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
机械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 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 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文献综述]

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统计学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一、前言部分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

其核心地区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城市,属长江三角洲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未来10年内,长江三角洲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近年来浙江省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跃居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着手深入地研究并努力使其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并通过良好的带动作用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个行业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长期以来浙江省各行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本文考察浙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收集各项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可以均衡的发展,为浙江经济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有关概念:主成分分析[1]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也称主分量分析, 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利用降低维度的思想,在损失很少的信息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一般情况下,将转化后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其中每一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个主成分之间是线性无关的,这样就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更优越的性能,这样就使得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要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的信息,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的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同时将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对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在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本文通过对浙江区域经济特点的总结,结合目前发展趋势,分析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块状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确立了未来5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1 浙江区域经济特点
(1)富有生机的专业市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温台地区和浙中地区就出现了“前店后厂”或就地集中办市场的产销方式,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和专业市场,经过20世纪90年代和这些年的发展提高,目前已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2007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个,市场成交总额9325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574个,其中超十亿元市场133个,超百亿元市场15个,市场成交总额、单个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

市场建设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成为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因,形成“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发展景象。

(2)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各地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特色产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块状经济。

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多个工业行业和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业。

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

与世界上一些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浙江的块状经济存在着价值链低端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集群内企业离散化等一系列问题。

全省范围内确定了41个特色明显、提升力度大、带动力强的块状经济作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等六大国际竞争优势。

(3)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浙江一直以来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多次出台政策,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不断完善省对县市财政转移
支付办法,引导和鼓励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同时,出台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鼓励欠发达县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走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推动欠发达县市快速发展。

2008 年浙江省县域经济GDP 为11325.42 亿元,占全省GDP 的5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57.6∶35.2,与全省 5.1∶53.9∶41 比较,第一产业过高,第三产业比值过低。

县域经济GDP 最高时占到浙江省的73%,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2008 年县域人均GDP 约为35000 元,全省为42798 元,前者约为后者的4/5。

2 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来趋势
(1)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首先,做强省域中心城市。

加快省域中心城市人口、要素和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优化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把区域中心城市培育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形成城市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加快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强县(市)政府的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

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提高县城集聚和辐射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

其次,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发展的原则,分类引导和培育现代小城市、都市卫星城、专业特色镇和综合小城镇。

最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省域城际轨道网络和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整治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

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大力发展乡村精品农业,推进特色专业村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乡镇、中心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供销社、信用社等机构在中心村建立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加快“千村千社便民工程”建设。

(3)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

对影响全省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农业条件较好的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经济地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

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

(4)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山区特色优势产业。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区资源,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和低碳环保产业。

加大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

研究制定新一轮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
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小县大城”战略,促进人口“内聚外迁”,加快生态城镇建设。

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海岛地区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景宁加快建设成为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

(5)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贯彻实施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共同构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全球重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

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和方便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防,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开展重点专题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