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定稿)

《手指》,看看这漫画家写出来的文字是否也别有一番趣味。
教学过程
一、 赏玩漫画式语言
(一) 食指
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留心(板书),哪个词语让你感
觉最有趣(板书),印象最深刻?把词语圈出来。
2.再次默读第三自然段,把词语放到句段中去,边读边思考(板书),这个词
语有趣在哪里?简单批注(板书)你的感受。
秽物、毒物、烈物刀伤、烫伤、轧伤、咬伤 打电话、扳机枪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交流:连用一串词语列举,表达简练(板书)又丰富。 把这么多词语放进句子,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把这些句子串联起来? 交流:分号,句式整齐又富于变化 5.指导朗读,读出畅快淋漓的节奏感,读出充满活力的趣味性。 6.小结:抓词语,读句子,做批注,说感受,甚至还关注到小小的标点符号, 一个能冒险、够机敏的食指跃然纸上。其他四指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 风趣幽默地表现出来的呢?
(重点、难点) 的想法”是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前者关乎阅读,后者迁移表达;再结合本课课
后练习第 2 题及小练笔的要求,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文章风趣简练的漫画式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1.品味赏玩文字,感受文章风趣简练的漫画式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2.说说由五根手指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人,体会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交流
预设: ①“窈窕”——“强硬”
窈窕本义形容女子容貌身形美好,这里用来形容其他三指,形象有趣。 食指“强硬”的曲线和其他三指形成对比,特点鲜明突出。 ②“冒险”
冒什么险?(接触秽物、毒物、烈物,消受刀伤、烫伤、轧伤、咬伤) “消受”是享用、受用之意,享受的是危险,幽默风趣 还会冒什么险?(夹伤、割伤、戳伤……) ③“机敏”:机警灵敏 精细复杂:打电话、扳机枪、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躲避危险 4.出示词串,指 4 名学生读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备课

课件出示内容: “回忆往事”活动内容: 1. 朗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师生情深。
别”板块中的活动内容: ①阅读材料,感受依依惜 别之情。 ②写毕业赠言。
2. 回忆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成长 ③给老师、同学或母校写
的足迹”。 3. 搜集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填写时 间轴。
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④筹划毕业联欢会,学写策 划书。 ⑤为母校做点事,如办一期
第_八___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主备人:
执教人:
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学习主题 纸短情长,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
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是继前面的年级在单元内安排“综合性学 习”栏目之后,第一次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这种单元自成体 系,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这样编排, 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运用语文能 力的基础,可以开展历时较长、任务较多的语文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希望通 过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 文实践的机会,调动和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具体的情境任务, 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 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
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深 刻的语句,老师适当课件出 示,点拨。
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
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
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恍
如、发呆、惊醒)
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
4. 搜集、筛选成长资料,编排制作班级纪 “再见吧,母校”黑板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第八单元《故事大王安徒生》的内容涉及到安徒生的生平、作品及英雄故事,是一个富有情感、渗透人文精神的单元。

在集体备课之前,需要对本单元的教学背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安徒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安徒生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介绍;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与感悟;2.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安徒生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表达对安徒生的情感和评价。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安徒生的生平介绍(30分钟)1.利用图片、资料等形式生动介绍安徒生的生平经历;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安徒生生平中的重要事件。

第二课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欣赏(40分钟)1.通过课文导入,带领学生欣赏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如《皇帝的新装》等;2.学生诵读及讨论安徒生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安徒生的童话特点分析(4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对比分析其中的特点,如幽默、寓意等;2.分组讨论并展示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与感悟。

第四课时:统一复习与作业布置(30分钟)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内容的统一复习;2.布置作业,让学生动手体验安徒生童话创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成长;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4.课堂讨论与展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3.学业考核:通过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生字、生词、段落的意义;2.能够培养学生对课文的语感,感受文章情感色彩;3.能够通过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1.注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2.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合作探讨、写作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2.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难生字、生词的意义;2.感受文章的美感,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2.提问学生对于当下话题的看法,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

二、学习新课1.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2.导入重点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3.分段解释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4.学习句型结构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语感。

三、师生互动1.师生互动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2.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表演乐趣。

四、巩固提高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要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2.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帮助学生进行感想写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2.选择一篇课外文章,用自己的话总结其中的主旨;3.按要求背诵一段课文,展示时注意语音语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感,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并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理解和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会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成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教学反思)

法和想法 , 叙述自己自己的思考。
由于是初次在教材中接触漫画,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
一起分享习作成功地快乐。
(2)互相评价:从哪里受到了启示,受到了什么样的启
示。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 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3 )分钟
3. 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大家学会了看漫画作文的方法。但是文无定法, 你还可以去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你的作文符合了写 作要求,只要你写出了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
舆论导向。
找习作的“亮点” 。这
4.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样的鉴赏评价,既肯定
作。
了习作者的长处, 又使
(1)学生自由阅读。
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潜意识的启发。让讲台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 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你
欣赏与评价例文,
有何感想?当不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不良行为时,你有什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前
么看法和想法?在简略地记叙事情之后,生活中有这样的 面所学的经验学会赏
假文盲吗?可以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具备感悟生活的能力, 能从生活中广泛的取材, 写出来的作文才会 充实,才能生动感人,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充实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修改习作,提高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 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对照写作要求对初稿进行修改, 可自改,高声诵读, 边读边修改; 可同学互改,取长补短;可请教老师,指导修改;可对比范文,比中修改。在反复修改的 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鉴赏评价,张扬个性: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站在欣赏的 角度阅读, 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习作的 “亮点”。这样的鉴赏评价, 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 又使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了习作者的个性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 独特感受。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成功,张扬个性的场所,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 分积极的意义。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审美鉴赏能 力的要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并且能正确运用。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学习阅读相关散文、小说,了解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学会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蕴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八》2.教学课件3.手册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文学形式1.对比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判断文本的形式。

2.通过教材中的相关篇章,示范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3. 学习文学意蕴1.老师导读篇章,让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义。

2.分组讨论,总结文字隐含的意义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表现展示在小组内自由表演领会篇章的核心,展现学生的理解和想象。

5. 互评与总结让学生互相评阅对方的表演,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阅读《语文园地八》中的相关诗文,试着找出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七、教学反思学生很好地接受了新的文体知识和文学意义的探讨,课堂氛围热烈,小组内达到了良好的合作共识。

但是在课后作业完成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巩固和再次练习。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夹竹桃》、《答记者问》、《只有一个地球》。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描绘事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自然段、句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三篇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标题和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学生总结的方法,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理解和写作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胚、祸、患”等10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重点强调“胚、娜、窘”的字音。

2.阅读理解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讨论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感受作者自嘲式的语言风格,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训练学生讲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幻想,并且善于探索。

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童年的发现)2.质疑课文题目。

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课文写谁的童年发现?“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质疑课文题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画上线。

(学生自学课文)(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个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2.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因为睡梦中,人在长身体;人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目的和要求本次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回顾第八单元的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语文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 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书写;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二、复习内容安排1. 复习课文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复习《诗的意义》、《不识庐山真面目》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加深理解。

2. 语言知识操练1.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拼音、写字练习。

2.复习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分析、语法规则等。

3.进行词语搭配、造句练习,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3. 阅读与表达1.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材料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写作训练1.设计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书面表达。

2.分组互评,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复习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互动游戏•设计语文知识竞赛、游戏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合作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写作能力。

四、复习效果评估1. 课堂表现评定•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水平。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书面测试•设计书面测试题目,测试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评定学生的测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成绩水平和学习进步。

五、复习辅助材料1. 复习提纲•提供学生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点,加强记忆。

•提醒学生注意重点、难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定稿

语文园地八教案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陋室铭》的意境与作者的生平。

2.熟练掌握古诗词《春晓》的背诵和朗读。

3.学会使用古诗词《春晓》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文字描述,表达个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陋室铭》和古诗词《春晓》的意境,并熟练掌握背诵和朗读。

•难点:运用修辞手法分析古诗《春晓》,并能够灵活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
1.教材:《语文园地八》课本下册。

2.资料:文言文《陋室铭》、古诗词《春晓》相关解读材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通过谈论生活中的小确幸,引出《陋室铭》的主题。

2.学习文言文《陋室铭》:带领学生朗读《陋室铭》,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意境。

3.了解作者生平: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陋室铭》中的感悟和理解,展示各组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学习古诗词《春晓》:背诵《春晓》,讲解诗词的意境。

3.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课堂练习:老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重新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诗句。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陋室铭》和《春晓》的意境,掌握了古诗词的背诵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服同学们认真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能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生字词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第二段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2.黑板、粉笔、书画板3.教学PPT4.教学录音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教材图片展示课文主要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听录音,跟读课文,进行语音、语调、停顿的训练。

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语音语调。

第三步:讨论交流(15分钟)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指导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2.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写一段课文相关的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课文重点内容,强化生字词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复习课文内容。

2.撰写一篇感想,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评价或设想下一篇故事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在此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下次课堂需加强相关练习。

同时,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下次需进行更多的口语表达训练。

以上为本课时教案,希望同学们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把握,并能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习题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习题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习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及情感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八》。

2.教辅资料:提前准备相关的古代诗歌鉴赏素材。

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设备等。

4.活动准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合作、朗读、默写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通过课文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分发相关的古代诗歌鉴赏素材,让学生尝试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默写其中的诗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2.设计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练习,培养其朗读能力。

4.分发习题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诗句默写,加深对古代诗歌的记忆。

四、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

2.收集学生在本次诗歌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展示课外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他们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歌知识。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代诗歌,培养其文学素养。

2.设计相关的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创作的乐趣。

3.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展览馆等,加深对古代诗歌背景的了解。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八》习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复习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复习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探究”,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共有3篇文章,分别是《实验与发现》、《地球卫星》、《保护大自然》。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观察、思考、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仔细、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观察、思考、探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途径,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观察、思考、探究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科学探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实验与发现、地球卫星、保护大自然三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篇文章分别讲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诗意表达,领悟诗的韵律之美。

2.能够朗读课文,表达对诗歌的感悟。

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做到字字通。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诗意表达,领悟诗的韵律之美。

2.朗读课文,表达对诗歌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运用生字词做到字字通。

2.理解并表达诗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八》。

2.教学反思表格。

3.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4.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老师播放相关音乐,营造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学习课文及生字词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把握诗的韵律。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标注生字词并理解意思。

3.组织学生课前准备的短诗朗读,并进行评比。

5.3 拓展阅读老师给学生推荐相关诗歌作品,扩大学生的诗歌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4 操练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理解诗歌的情感。

2.学生小组合作,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创作,表达对诗歌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对于诗歌中的隐喻和抽象表达理解不够深入,这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来强化。

另外,在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个别学生语调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地道,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我将结合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音乐、绘画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个别辅导,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爱诗歌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课文要旨。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拓展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1.能听懂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表达和回答问题。

2.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

3.能够体验诗歌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感。

2.培养学生对优美语文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要旨。

2.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增加词汇量。

3.进行有关家乡风土人情的听说训练。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2.能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出简单的思维拓展。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课本。

•准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

•准备学生素材: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有关家乡的照片或文字资料。

2. 导入•让学生展示家乡的照片或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风土人情。

3. 学习新课•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感想。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好,展示积极向上的思想。

4. 拓展阅读•给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家乡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5.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小组形式展示学生对家乡的描述,互相欣赏和学习。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语文园地八》课后习题。

3.写一篇短文,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五个手指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五个手指的形态、性格和用途,寓意着人的各个侧面。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能够感受到散文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相关散文作品等,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难点
学生能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
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代讲,以读引思,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悟、积累、学习语言。
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1 班
课程类型
精读课文
教 师
学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5】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能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难点词汇的意思及用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发现》(1)课文内容梗概《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发现各种不同物品时的有趣经历。

通过对每个物品的发现和玩耍,表达了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好奇心。

(2)课文重点内容整理•小男孩在家里的发现•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童年时的喜悦和好奇心2. 课文理解与解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热身朗读,感受语言节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和记忆•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分析文章中细节内容,掌握重点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课堂:通过图片、引言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读领读: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风格。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重点。

4.师生互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课文分析: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6.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简短故事引入课文主题《童年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听读领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思路,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课题杨氏之子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板书:杨氏子)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

“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

)“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

)“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

)“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板书:杨梅杨家果)(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孔雀——孔家禽)(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1)未闻:没有听说过。

显得委婉。

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

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书:甚聪惠)四、熟读成诵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1.课堂小结: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2.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