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软件管理程序(含表格)

合集下载

IT信息部作业流程管理程序(含表格)

IT信息部作业流程管理程序(含表格)

IT信息部作业流程管理程序1.0目的规范IT信息部各项工作流程运作。

2.0范围适用于企管中心/IT信息部。

3.0定义(无)4.0职责(权责)4.1IT信息部:负责整个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故障排除和疑难问题的解决;4.2各相关部门:负责对其相关部分工作流程的配合;4.3审计部:负责对归档资料和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5.0内容5.1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5.1.1集团公司跨区域的网络体系系统规划与建设,维护集团网络体系系统的正常运行;5.1.2主导公司软体系统的调研、选型、实施、辅导、监督应用,新系统引入,按先导入公司总部试运行,若达到预期效果,将分步分别导入各分厂运用;5.1.3不定期将从这几个方面(操作方法、数据冗余或无效数据、便利性、实效性等)来关注软体系统的运行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指导与解决;5.1.4为用户提供软体系统的技术支持;5.1.5主导公司软体系统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制度化的拟定与推行;5.1.6主导软体系统二次开发需求规格的撰写与提交并跟踪落实;5.1.7主导公司硬体设备的选购,性能测试,安装调试,应用效果的评估;5.1.8集团总公司及各分厂所有客户端电脑硬件及软件的维护,以确保各终端用户能正常完成本机及网络资源作业;5.1.9集团总公司及各分厂所有服务器(含ERP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使各终端用户能正常,快速地享用服务器所提供的所有服务;5.1.10集团总公司及各分厂所有打印设备(含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绘图仪、打印服务器)的维护与维修;5.1.11集团总公司及各分厂所有通讯设备(含喷墨传真机、激光传真机、电话计费系统)的维护;5.1.12 内、外WEB站点的开发与更新;5.1.13新IT技术的引进;5.1.14做好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5.2IT信息部的工作管理规定分为几个部分5.2.1部门组织结构图(含人事)。

管理信息系统第07章-6 处理流程图

管理信息系统第07章-6 处理流程图

1
2 模块处理流程图设计
系统的模块之间的设计通过处理流程图来描述。处 理流程图符号如下所示:
打印 文件 读取 信息
磁带
判别
磁盘
处理 端点、 端点、 中断符 联机 存储
键盘
显示器
手工 操作 处理 流程线
辅助操作 脱机) (脱机) 信息 流向线
2
网络
成本核算子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成本核算子系统 1 2 3 4 5
17
在完成系统的硬件及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工作后, 在完成系统的硬件及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工作后,开发组的总 体技术负责人高博士指示各子系统的负责人带领各自的开发人员, 体技术负责人高博士指示各子系统的负责人带领各自的开发人员, 以系统分析报告为基础,考虑到所采用的计算机硬件平台、 以系统分析报告为基础,考虑到所采用的计算机硬件平台、数据库 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 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依据现有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新系统的数据 处理流程,进而对相应的数据类进行设计(如增加新数据类, 处理流程,进而对相应的数据类进行设计(如增加新数据类,去除 无用数据类,改造某些数据类等)。 )。根据得到的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无用数据类,改造某些数据类等)。根据得到的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最后确定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最后确定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此时的功能结构实际上就 是新系统的应用软件结构。 是新系统的应用软件结构。 完成上述工作后, 完成上述工作后,在得到了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系统应用 软件结构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新系统的数据类( 软件结构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新系统的数据类(由数据字典给 )。在总体技术负责人高博士的带领下 在总体技术负责人高博士的带领下, 出)。在总体技术负责人高博士的带领下,开发组依据得到的数据 类的结构(即数据字典)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 类的结构(即数据字典)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并对 其中系统全局性应用的共享编码类数据, 物资编码、 其中系统全局性应用的共享编码类数据,如:物资编码、供应商编 产品编码、会计科目编码进行了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码、产品编码、会计科目编码进行了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册四(表格模板)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册四(表格模板)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表格模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册四)表格模板1.0信息中心目录一、资产清单 (4)二、保密承诺书 (6)三、保密协议 (8)四、关键岗位安全协议 (12)五、防火墙访问规则审批表 (16)六、网络开通审批表 (18)七、机房进出记录表 (20)八、机房设备维护记录表 (22)九、安全会议纪要 (24)十、安全管理制度评审表 (26)十一、人员培训记录表 (28)十二、产品采购验收记录 (30)十三、系统测试验收报告 (32)十四、设备操作维护记录 (34)十五、信息系统权限申请表 (36)十六、数据备份记录 (38)十七、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记录 (40)十八、变更评审记录 (42)十九、变更过程记录 (44)二十、变更申请表 (46)二十一、开通外网申请表 (48)二十二、信息系统定级建议书 (50)二十三、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审记录 (52)二十四、备份工作汇总表 (54)二十五、备份介质登记表 (55)二十六、备份介质介质登记表 (56)二十七、介质销毁登记表 (58)二十八、数据备份申请表 (60)二十九、数据备份通知表 (62)三十、数据恢复申请表 (64)一、资产清单1.目的本规范规定了××××资产清单模板。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信息中心。

3.记录表单信息资产清单编号:二、保密承诺书1.目的本规范规定了××××人员保密承诺书模板。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信息安全技术项目。

3.保密承诺书保密承诺书XXX公司在为XX公司开发实施YYY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涉及接触到XX公司相关保密信息,XXX公司特向XX公司作如下保密承诺:保密信息范畴:来源于Xx公司的所有信息;XXX公司对项目涉及的保密信息具有严守机密的保密义务,并采取一切保密措施和制度保护保密信息;XXX公司绝不擅自复制、传播项目保密信息,绝不泄露任何保密信息给任何第三方;除项目工作中应用以外,任何时候均不会利用项目保密信息内容;项目完成以后,XXX公司绝不保留项目保密信息的副本,一切关于保密信息的资料必须销毁,保证信息不会外流;XXX公司绝不泄露项目数据库的账号和密码,绝不泄露项目的用户权限及密码;XXX公司项目开发人员如果离开XXX公司,XXX公司负责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保密信息泄露;该开发人员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应保密信息,视为XXX公司违反本保密承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ava课程设计(含源代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ava课程设计(含源代码)

JAVA 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陈述宇文皓月课 题: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姓 名: 学 号: 同组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目 录1、需要实现的功能32、设计目的3 1、功能模块划分32、数据库结构描述43、系统详细设计文档64、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描述95、测试数据及期望结果11一、系统描述1、需求实现的功能1.1、录入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含:学号、姓名、年龄、出生地、专业、班级总学分,在拔出时,如果数据库已经存在该学号,则不克不及再拔出该学号。

1.2、修改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在表格中选中某个学生,就可以对该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评阅意见:评定成绩: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 日1.3、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可使用“姓名”对已存有的学生资料进行查询。

1.4、删除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选择表格中的某个学生,就可以删除该学生。

1.5、用户登陆用分歧的登录权限可以进入分歧的后台界面,从而实现权限操纵。

1.6、用户登陆信息设置可以修改用户登陆密码2、设计目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成缺少的部分。

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单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统计和查询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费;另外时间一长,将发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多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较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询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好、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软件操作说明

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软件操作说明

【接收数据-1】
成批接收 数据
选择用于接 收的文件
确认接收
【接收数据-2】
选择所在目录中 的 *.up文件接收
导入或接收如果遇到表重复出现的问题,重新导入或接收就可以解决。
【导入导出(学校级)】
可导出如下格式 Csv:可用电子表格打开 Data:系统数据格式,用于导入数据 Dbf:可用VFP打开
是对基表进行分析,可以显示出满足设定条件的所有学校的数据。类似一种有条件的过录。
【校验分析-1】
全选是选 择全部报 表
选择 管理 部门
进行逻 辑校验
进行经 验校验
选择要校 验的报表, 可多选
正式版软件中可以查到未录入数据的学校。
【校验分析-2】
如果校验信息较 多,可以对校验 结果进行筛选, 方便查看
【导入导出(各级管理用户)】
可将数据导出DATA, CSV,DBF
可将数据导出DATA, CSV,DBF

左侧是对某个地区整体操作,右边是具体到学校的操作。此界面中只有导出功能,导入功能在系统管理中。 XP系统上报和导出时不要把路径设置为桌面。
【系统管理→导入数据-1】
【系统管理→导入数据-2】
【系统管理→导入数据-3】
导入或接收如果遇到表重复出现的问题,重新导入或接收就可以解决。
谢 谢!
【业务办理(学校级)-浮动表-1】
【业务办理(学校级)-浮动表-2
可以打开专业 代码选择界面, 添加若干专业
可以直接录入6 位专业代码

【添加行】是增加一个空行,用于录入专业代码。 【删除行】将表中的某个专业删除。
【业务办理(学校级)-浮动表-3
添加专业
去除专业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修订日期:2019.12.18修订日期:2019.12.18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1 适用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范围内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活动。

2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所采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识别信息资产、风险等级评估,认知本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在考虑控制成本与风险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保持本公司业务持续性发展,以满足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的要求。

3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第一次完整的风险评估和定期的再评估。

在辨识资产时,本着尽量细化的原则进行,但在评估时我司又会把资产按照系统进行规划。

辨识与评估的重点是信息资产,不区分物理资产、软件和硬件。

4 职责4.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4.2 策划与实施风险评估小组每年至少一次,或当体系、组织、业务、技术、环境等影响企业的重大事项发生变更、重大事故事件发生后,负责编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划,确认评估结果,形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4.3 信息资产识别与风险评估活动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或管理的信息资产的识别,并负责本部门所涉及的信息资产的具体安全控制工作。

4.3.1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信息资产识别。

4.3.2 办公室经理负责汇总、校对全公司的信息资产。

修订日期:2019.12.184.3.3 办公室负责风险评估的策划。

4.3.4 信息安全小组负责进行第一次评估与定期的再评估。

5 程序5.1 风险评估前准备5.1.1 办公室牵头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至少应该包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负责部门的成员、信息安全重要责任部门的成员。

5.1.2风险评估小组制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划,下发各部门内审员。

5.1.3必要时应对各部门内审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和表格填写的培训。

5.2 信息资产的识别5.2.1 本公司的资产范围包括:5.2.1.1信息资产1)数据文档资产:客户和公司数据,各种介质的信息文件包括纸质文件。

信息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流程

• 基本情况 • 市场占有率 • 产品价格 • 广告/促销 • 新产品情况
公司外部
购买 访谈 访谈 访谈 二手
资料 行业 渠道 消费 资料
协会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式
公司内部
销售 开票 记录
财务 系统 信息
生产 系统 信息
采购 系统 信息
研发 各分 各职能 系统 公司 部门信 信息 上报 息
康佳 财务 学院 系统
生产 研发 分公司 系统 系统 市场经

✓ ✓ ✓ ✓ ✓
• 存储历年销售情况
• 统计当月销售情况
公司 内部
• 统计财务信息 • 统计成本信息 • 统计生产能力信息
• 统计广告/推广信息
• 统计产品开发信息
• 统计人员培训要求信息


✓✓






✓ ✓
* 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工程公司经理、独立项目经理
5
主要内容
•信息管理程序的目标 •信息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程序的实施
附录:表格框架
EFJ/990818/SH-Info(97GB)
6
信息管理流程
EFJ/990818/SH-Info(97GB)
1. 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 2.汇总信息
3. 分析处理信息
主要活动
• 通过拜访客户、和有组
织的市场调研获取第一
主要内容
销售 市场 售后服务 研发
负责部门
总经办
信息中心
主要内容
信息平台建设/维护 技术支持 技术培训
人力资源 战略子系统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含表格)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 目的
规定内、外部沟通的渠道,以加强信息交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各种信息的沟通。

3.0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质量管理运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沟通的顺畅。

3.2办公室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督查内部信息沟通及处理。

3.3质管部为外部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接收部门负责传递顾客的信息反馈,研发中心负责工艺、工装等技术方面的处理;质管部负责质量问题反馈的处理,质管部负责所有顾客反馈信息的统计、归类、跟踪验证工作。

4.工作程序
4.1外部沟通及信息管理
5.2内部沟通及信息管理
6.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会议管理及汇报制度 记录控制程序 7.质量记录 工作联络单
工作联络单.xl s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d oc
外部质量信息传递登记表
质量信息反馈单 (2).d oc 质量信息分析传递
处理单.d oc
顾客反馈问题清单。

最新IS015189:2012一整套程序文件汇编(含附属全套表单)

最新IS015189:2012一整套程序文件汇编(含附属全套表单)

最新ISO15189:2012
程序文件汇编(含附属全套表格)
1.公正性保证程序
2.客户保密管理程序
3.实验室沟通程序
4.质量监督管理程序
5.文件的编写与控制程序
6.服务协议建立与评审程序
7.受委托实验室的选择与评估程序
8.委托标本检测程序
9.服务及供应品的釆购管理程序
10.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程序
11.咨询服务程序
12.投诉解决程序
13.不符合的识别与控制程序
14.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15.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6.持续改进程序
17.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程序
18.内部审核程序
♦1*
19.申请和样品要求适宜性定期评审程序
20.检验程序评审程序
21.用户反馈评审程序
22.员工建议管理程序
23.风险管理程序
24.质量指标管理程序
25.外部机构评审管理程序
26.管理评审程序
27.人员管理程序
28.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
29.温控系统操作管理程序
30.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31.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32.设备校准管理程序
33.计量学溯源性管理程序
34.试剂和耗材管理程序
35.口头申请检验管理程序
36.样品采集管理程序
37.标本运送、接收与处理程序
38.急诊样品处理程序
39.检验程序的选择、验证和确认管理程序
40.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2*
41.生物参考区间建立与评审程序。

信息化项目管理表格模板

信息化项目管理表格模板

信息化项目管理表格模板
1. 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起止时间、项目目标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快速了解项目的
背景和基本情况。

2. 项目进度管理,包括项目里程碑、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
时间、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团
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度,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3. 资源分配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务资源等方面
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顺利
进行。

4. 风险管理,包括项目风险清单、风险等级、风险应对措施等
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及时发现和应对项目风险,保障
项目顺利完成。

5. 沟通与协调,包括团队成员联系方式、会议安排、沟通记录
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保持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促进
团队合作。

在实际使用中,信息化项目管理表格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定制,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

同时,定期更新和维护表格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表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新产品研发管理程序(完整表格)

新产品研发管理程序(完整表格)

新产品研发管理程序(完整表格)新产品研发管理程序目的:该程序旨在建立一套新产品研发控制程序,包括从最初一个全新的产品立案和产品研发的全过程直到产品放行到生产部,以及相关负责人及产品进程安排和设计文件发放等。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产品有关技术性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估及有关研发项目,包含公司内部项目和公司外部项目。

同时,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研发所有产品研发项目,包括新产品导入、有关技术性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设计、设计评审(含可靠性测试)、设计更改等新产品研发全过程。

定义:市场部需发起新产品定义方案;研发部需对新产品作出技术性可行性研究及评估。

职责:业务部负责市场或客户需求信息的提供及反馈研发部;研发部主导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以及供应商送样和客户送样的检验;采购部负责样品、小批量试产所需物料的采购;生产部协助样品制作及试产过程;品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确认;相关部门参与产品开发各阶段的参与及评审;总经理负责新产品开发意向书的最终核准。

内容:本程序包括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的相关节点管理规定,具体责任单位如下:营销中心:负责客户需求转化设计输入,提供样品/图纸/概念/邮件,并向产品研发中心发出《新产品开发通知书》(附件一)。

研发中心:收到《新产品开发通知书》后,由研发中心副总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新产品开发起动会议,并形成【新产品开发起动会议纪要】(附件二)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及进度跟踪甘特图】(附件三)。

可行性评审:对于重要客户的重要新产品或开发难度大的新产品,研发副总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成立专项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小组,并形成【评审报告】和【成本预算表】。

新产品开发周例会:研发副总每周二下午组织召开新产品开发周例会,并形成【新产品开发周例会会议纪要】。

告】本、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等),并在试产过程中记录关键控制点及异常情况。

12、试产结束后,由项目工程师提供试产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试产周期、试产数量、不良数量及原因分析、改善措施、下一步跟进计划等,并将试产报告及时提交到PMC。

ISO13485设计开发程序(含表格)

ISO13485设计开发程序(含表格)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ISO13485-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规范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并对其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及定型产品的技术改进。

3.0职责3.1技术开发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总工程师负责设计开发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对于新产品需要编写《设计开发建议书》。

3.3总经理负责批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建议书》、《试产报告》。

3.4销售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

3.5售后服务部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客户试用报告》。

3.6生产部负责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试制和生产。

3.7质量部负责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检测并出具《产品出厂检测报告》。

4.0定义无5.0程序5.1设计开发的策划在进行设计和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5.1.1明确设计和开发项目的来源,总工程师编制《设计和开发建议书》。

a)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总工程师根据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编制《设计和开发建议书》,提出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的建议,报告总经理批准。

批准后的《设计和开发建议书》发回,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实施。

b)总经理要求:总工程师根据总经理要求,编制《设计和开发建议书》,提出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的建议,报告总经理批准。

批准后的《设计和开发建议书》发回,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实施。

5.1.2技术开发部主任根据以上确定的开发项目,编制《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风险管理报告》。

a)《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和开发项目的产品描述;2)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情况;3)明确各阶段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过度要求和配合部门;4)明确划分设计和开发阶段,识别每个阶段将要承担的主要任务,每一阶段预期的输出;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应包括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与开发的更改等;5)每个阶段的任务安排应满足整个项目的规定时限,明确完成阶段或任务的预期时间框架;6)确定产品规范制定、验证、确认和生产活动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其他相关内容;7)规定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以及每个阶段评审组的组成及评审人应遵循的程序;8)明确每一阶段或任务预期的输出结果(文件和记录);b)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要求进行风险管理活动,以《风险管理报告》的形式呈现。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ISO9001/ISO14001-2015/ISO45001-2018)1.0目的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3.0定义3.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0职责4.1办公室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

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4.2办公室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4.3办公室负责公司无形资产的管理。

(实物可放在财务室保管)。

4.4办公室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4.5开发部负责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的管理与控制。

4.6营销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及顾客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4.7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5.0作业程序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ISO15189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

ISO15189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

ISO15189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修订页序号文件编号页码需更改的内容更改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1总则1.1检验结果和信息是医学实验室的产品。

因计算机系统可以各种方式被损坏或毁坏,因此有必要制定政策以保护患者免受因资料丢失或改变而导致的伤害。

本程序给出的建议旨在保证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高度完整性。

注:这些要求不适用于:台式计算器;小型可编程的技术计算机;购买的服务和外购品;仅用于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或类似的具有单一用户功能的计算机;作为某一检验设备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专门用途的微处理器。

2环境2.1计算机设施及设备应保持清洁,妥善维护并放置在符合通风要求的位置和环境中。

2.2应在计算机部件及其存放区域内配备适当的方便取用的灭火设备。

2.3应对穿过交通区域的电线和计算机线缆进行保护。

2.4应具备不间断电源供应(UPS)的条件。

2.5应保护信息设施,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3程序手册3.1应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可以是电子形式),以备所有经授权的计算机用户使用。

3.2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或被指定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室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定期进行复核、批准。

3.3应有书面程序对火灾或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时,为保护数据和/或计算机设备而需采取的措施进行规定。

4系统安全性4.1应对计算机程序进行充分保护,以防止无关的或非授权的用户对其进行更改或破坏。

4.2应就计算机系统的授权使用制订严格的政策。

该政策应该明确授权哪些人可以接触患者资料,哪些人可以输入患者结果、更改结果、更改帐单或改变计算机程序。

4.3如果通过LIS(如药房记录或病历)可以接触到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应制定适当的计算机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LIS接触这些数据。

LIS 不应危害其它系统内数据的安全。

5数据输入和报告5.1应定期将报告以及视频材料中的患者数据与原始输入数据相比较,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并检查在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软件)操作说明

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软件)操作说明

导入由程序导出 功能导出的数据
【系统管理→初始化数据库】
目前培训版软件没 有含上年数据库, 此位置会空,正式 版软件下发时就会 正常了
点击初始数据库后如上图所示
【系统管理→导入编码-1】
注意编码目录文 件不能放在桌面 上,否则接收不 成功
选择本省编 码文件
选择后确认 导入操作
【系统管理→导入编码-2】
操作说明
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软件)
主要内容 一、总体说明 二、工作流程 三、操作说明
一、总体说明
项目实施团队根据2011年系统存在汇总、校验、接收数据较慢,数据过录功能较为简 单的问题,专门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制定专门方案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 升级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数据录入功能提升 数据录入功能中增加了两年数据对比功能,提高数据保存速度。 数据校验功能提升 提升了校验速度,以河南省为例,2011版软件全省校验时间为数天,2012版软件校验 时间为7~8分钟。 增加了校验结果的筛选,以机构或者校验公式为维度进行校验结果的筛选。 查看校验结果列表的同时,可以打开校验出错的报表。 汇总功能提升: 提升了汇总速度,汇总报表实时计算,即时点击即时查看。 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参数进行汇总。 可以实现教育统计管理部门辖内汇总(根据国标汇总) 可以实现采集部门辖内学校汇总(根据省自用汇总) 可以实现区划内学校汇总(根据学校所在地) 在原有汇总基础上,可以增加按照不同的维度来重新汇总综表。譬如仅汇总某一种办 学类型。 可以实现乡级汇总 可以实现村级汇总
县基表 页签
【业务办理(数据代录)】
可以收缩左 侧内容,扩 大右侧显示 区域
可以收缩左 侧内容,扩 大右侧显示 区域
数据代 录页签
其他按钮功能请参考前面的【业务办理(学校级)】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控制程序(含表格)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控制程序(含表格)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控制程序(ISO9001-2015/ISO13485-2016)1.0 目的通过监视满足客户要求的信息,了解本公司是否正确理解并满足顾客当期和未来的需求;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根据调查结果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0 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质量问题的早期警报需反馈信息的类别、反馈程序、传递、评审处置、收集、归档控制要求及有关职责。

3.0 职责3.1 质控部负责本程序的质量活动,负责质量信息的传递、评审处置、收集、归档及验证。

3.2 营销部负责顾客质量投诉信息反馈、管理。

3.3 采购部负责供方及所采购物品品质报警信息反馈、管理。

3.4 制造部负责各自生产中质量报警信息反馈、管理。

3.5 各部门及时发出本部门发现的质量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理传递到公司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3.6 质控部对收集到的质量报警信息组织评审分析。

4.0 工作程序4.1满足顾客的要求的信息获取和利用。

4.1.1 需获取信息的内容:a)有关产品质量、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等方面的顾客反映;b)顾客要求和合同信息;c) 市场需求;d)服务提供信息;e)竞争方面的信息。

4.1.2 收集的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包括:a)顾客的抱怨与投诉(调查表、电话、邮件等)。

b)顾客或市场的走访、调研(如问卷等)。

c)顾客质量投诉信息4.1.3顾客反馈信息(包括抱怨)的处置a)传递程序顾客→营销部→专题分析会→技术部→顾客b)营销部收集到顾客质量反馈信息后,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交由技术部,由技术部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改善措施,并验证措施效果。

c)营销部负责对顾客抱怨的接受,技术部须确保从分配给部门、调查、处置到结束均处于受控状态,对所有顾客投诉均应进行调查,并保持处理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①产品名称;②收到投诉的日期;③产品标识和使用的控制编号;④投诉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⑤投诉的性质和细节;⑥调查日期和结果;⑦采取的纠正措施⑧对投诉的答复d)如果没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记录其理由,并经部门经理批准。

配置管理流程及配置控制过程

配置管理流程及配置控制过程

配置管理流程及配置控制过程配置管理是一种系统和程序工程的方法,用于在特定时间内,对系统、软件或硬件的多个版本和组成部分进行控制、追踪、审计、发布和变更管理。

配置管理通常涉及版本控制、变更管理、权限管理、发布管理和审计等方面,以下是关于配置管理过程的详细说明。

一、配置计划配置计划是在整个项目开始之前,对配置管理的范围、目标、策略、角色和责任进行定义的过程。

这涉及到确定哪些资产需要进行配置管理,哪些不需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管理这些资产。

此外,还要确定配置管理的技术手段,如使用哪些配置管理工具,如何分类和命名资产等。

同时,为了确保配置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各成员在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进行配置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配置管理的范围。

这涉及到确定需要管理的资产的范围,包括哪些系统、软件、硬件、文档等需要进行配置管理。

2.确定配置管理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确保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保护客户数据等。

3.制定配置管理的策略。

这包括如何分类和命名资产,如何进行版本控制,如何处理变更请求,如何进行发布管理等。

4.选择配置管理的工具。

可以选择使用各种配置管理工具,如版本控制系统、问题跟踪系统、变更管理系统等5.确定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这包括确定配置管理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发布人员等的角色和责任。

二、配置标识在确定了需要配置管理的资产之后,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标识,以便能够准确地跟踪和控制这些资产。

配置标识包括给每个资产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及为每个标识符创建一个包含所有重要信息的配置项数据库或电子表格。

此外,为了便于搜索和识别,还需要为每个资产创建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型、版本、来源、用途等信息。

在进行配置标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为每个资产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这个标识符应该简单易记,并且不容易混淆。

2. 2 为每个资产创建包含重要信息的数据库或电子表格。

这些信息应该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型、版本、来源等信息. 3. 为每个资产创建元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软件管理程序(ISO27001-20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软件版本管理,规范软件版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版本运行维护质量,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软件包括在线运行的软件和拟投产的软件。

软件版本管理对象包括应用软件版本以及相关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

第三条软件版本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办法作为软件版本管理的重要依据,软件版本管理归口管理部门、业务支撑部门、信息部门、内审部门及各软件供应商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执行软件版本管理的各项流程和规定,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条任何未经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许可的软件版本不允许在生产环境使用。

在商务合同中若涉及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应确认为版本归口管理部门允许使用的软件版本。

因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版本而造成系统故障影响正常业务交易,相关部门及各厂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本办法由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六条软件版本管理实行总行集中管理体系。

第七条信息部是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八条人事部是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的内审部门。

第九条信息部是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的风险控制部门。

第十条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工作还涉及软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包括软件最终提供商、代理商和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厂商)。

第一节归口管理部门职责第十一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的软件版本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工作的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业务支撑部门上报的版本变更申请,组织进行资料审核和上线测试,安排试运行工作及全行推广实施。

第十四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软件版本信息库,发布软件版本管理各类信息;建立版本预警体系,发布软件版本缺陷信息和版本预警信息。

第十五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与业务支撑部门、信息部门、内审部门、厂商协调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节业务支撑部门职责第十六条版本管理业务支撑部门负责业务类需求的日常收集和集中收集。

第十七条版本管理业务支撑部门负责发起新版本的试运行申请。

第十八条版本管理业务支撑部门负责协助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新版本发布资料(包括申请、厂家及仿真环境测试报告、版本说明文档、升级方案、测试方案等),并协助归口管理部门开展新版本试运行测试工作。

第十九条版本管理业务支撑部门负责自查并督促其下属机构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版本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

第三节信息部门职责第二十条版本管理信息部门负责重大版本发布前的风险评估。

第四节内审部门职责第二十一条版本管理内审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版本管理归口管理部门、业务支撑部门、信息部门和厂商是否严格执行版本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第五节厂商义务第二十二条信息系统厂商应严格遵守软件版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

第二十三条信息系统厂商应根据业务发展及运行维护的需要及时更新版本,保证在线运行的软件版本是允许使用的版本。

第二十四条信息系统厂商应配合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软件仿真测试,及时提供各类运行维护及仿真测试所需的文件资料和技术咨询,并对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时性负责。

在不具备相应仿真测试环境的情况下,厂商有义务提供仿真环境配合开展测试。

第二十五条信息系统厂商应配合进行试运行工作。

厂商应根据版本变更情况选择能够测试所有升级功能点的分支机构,并结合用户量、安全性等的要求向提出试验点建议。

第二十六条信息系统厂商应配合做好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工作,建立本厂家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管理资料库信息,协助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做好版本预警信息的发布与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二十七条信息系统厂商应指定专门的版本管理联系人与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衔接,以便配合进行软件的升级实施和及时跟踪处理升级过程中或者升级后出现的各种故障。

第二十八条信息系统厂商有义务在升级过程中按照的要求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包括协助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模拟重现升级或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和软件版本相关的故障。

第二十九条信息系统厂商有义务在工程招标书中,承诺按照版本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履行投标方的义务。

第三章版本管理内容与流程第三十条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分为版本和补丁。

版本是指软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发生结构性变化、应用部分新增若干功能而生成的软件版本。

补丁是指软件系统中不涉及核心部分的变化,只是应用部分的故障修复或功能完善而生成的软件版本。

第三十一条版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执行,各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本部门的职责,做好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第三十二条版本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需求管理、认证管理、变更管理、评估管理和信息管理。

其中,需求管理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版本的新特性需求或未修复缺陷,引导厂家新版本开发,确定待认证的版本;认证管理是依据技术规范,对厂家待认证版本的符合性和可用性进行认证,并对已认证版本进行更新或废止管理;变更管理是对生产运行版本变更的技术审核和流程管控;评估管理是对生产运行版本的版本能力、缺陷等方面的评价和管理;信息管理是对全行软件版本信息及版本管理工作各环节输出信息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整合、关联、更新、价值挖掘和全行共享,是版本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

第一节需求管理第三十三条版本需求管理主要分为业务类需求管理和运行维护类需求管理两大类,两大类需求的特点如下:(一) 业务类需求:包括对原有业务模型、业务流程进行变更完善的需求,对新业务模式、新业务功能的支撑需求以及与业务推广能力相关的需求等;(二) 运行维护类需求:包括运维监控类需求、系统软件版本缺陷和问题解决需求等与运行维护工作直接相关的需求;第三十四条运行维护类需求由信息部牵头收集整理,业务类需求由信息部牵头收集整理,最终由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进行统一梳理后落实到建设项目中,组织技术规范的修订。

第三十五条需求收集分为两种:日常收集和集中征集。

(一)日常收集:业务类需求由需求提交部门发起,开发中心收集整理,运行维护类需求由运行中心不定期向综合部提交新需求并填写《软件版本需求汇总表》(见附表一)作为附件。

(二)集中征集: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由专项治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发起、在规定时期内征集各方需求,然后统一汇总整理,向需求归口管理部门提交新需求并填写《软件版本需求汇总表》(见附表一)作为附件。

第二节认证管理第三十六条软件新版本的认证过程包括仿真环境测试和生产环境试运行测试。

第三十七条仿真环境测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版本差异化测试(新增功能测试、功能变更测试、故障修复有效性测试)、新版本回归性验证测试(即原有功能点的测试)、新版本的升级过程测试、性能测试、业务功能测试等。

由厂商自行组织的内部测试也应涵盖上述测试内容。

第三十八条原则上,业务类需求导致的新软件版本由信息部开发中心组织进行仿真环境测试;运行维护类需求导致的新软件版本由信息部运行中心组织进行仿真环境测试。

如果新版本包含以上两方面的需求,则由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新版本的仿真环境测试。

新版软件正式开始测试前,厂商应向上述部门提交相关技术资料和说明书。

说明书中应包含以下内容:(一)软件版本变更的原因及必要性,新版软件与旧版软件的差异性说明、新增功能说明、新版软件对硬件环境的要求、涉及第三方的软件版本说明;(二)维护手册及有关资料变更部分;(三)新版软件对所在平台及所承载业务的影响以及对相连的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接口(包括第三方接口)变化的说明文档;(四)新版本的历史应用情况,已知缺陷、隐患或与需求(含商务需求、设计需求、业务需求、运维需求等)不符之处并列出解决方案;(五)对新版软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所用的软硬件环境、测试项目及具体测试方法步骤、测试环境要求及预期结果;(六)详细的升级方案及针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升级失败的应急回退方案等;(七)厂商内部测试情况报告。

第三十九条对于信息系统软件新版本的仿真环境测试原则上应在提供的仿真环境中进行,对不具备测试条件的,厂商须提供相应的仿真环境。

厂商应在测试前,配合进行仿真环境的准备工作。

仿真环境应能对版本进行尽量完整的测试。

第四十条对于仿真环境下无法测试的测试用例,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可在试运行阶段再进行测试。

第四十一条因版本质量问题导致不能完成测试或测试报告结论为不通过的,需由厂商修改问题后重新测试。

测试完成后测试单位应向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提交新版本的测试报告《XX系统XX版本测试报告》(见附表三)。

测试报告文档应包含内容:(一)测试原因(二)测试环境拓扑图(三)测试所需软硬件及其他工具(可选)(四)基本连接和配置(可选)(五)测试项目及具体测试方案(六)测试结论(包含测试情况如何,该版本功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申请内容以及升级建议等)第四十二条对于测试中不满足要求的项目,厂商应给出相应的改进承诺和时间表。

第四十三条完成版本测试后,业务支撑部门应向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提出试运行建议申请,并填写《XX系统XX版本试运行建议表》(详见附表四),由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发布新版本的试运行通知。

第四十四条信息系统的试运行升级申请应至少在升级日期前七个工作日提交到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在收到升级申请后的四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试运行准备时间不少于三个工作日。

在紧急情况下,试运行申请至少提前四个工作日提交到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软件版本归口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试运行准备时间不少于两个工作日。

升级方案所需要的内容具体参见第三章第三节变更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