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简述草原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
简述草原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草原民族文化传承是指草原上的民族所拥有的一整套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包括文学、艺术、民间传说、习俗和传统饮食等方面,是草原地区多少年文化的体现,它们体现了草原上的民族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这种文化传承是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和拓展方向的核心,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草原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不同,草原民族文化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古代时期,草原地区的民族以“骑射文化”为主,因此在草原上生活和狩猎活动的技能非常重要。
草原民族需要熟练于马术、箭术和弓箭制造技术等,这些传统技能已被当作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草原上的民族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艺术和习俗等,比如说蒙古族的弦子、马头琴、黄连元等,藏族的唐卡画、躅然、呼唤、松赞林和打诺等文化现象,哈萨克族的米诺、欢歌、舞蹈和自由骑术等。
通过这些文化传承和弘扬,草原上的民族所传承的传统文化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文化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草原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草原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增强,也可以促进草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学术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草原民族文化传承,可以更好地传达草原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时也可以推动新发展、新经济和新文化的蓬勃发展。
总之,草原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高度重视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都非常重要,草原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关注,通过草原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草原地区的传统文化,为未来的发展寻找好的方向。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内蒙古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等,构成了内蒙古多元文化的精彩画卷。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加强民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地区主要使用蒙古语、汉语、满语等多种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不少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对蒙古语的兴趣,导致蒙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蒙古语的传承和推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使用蒙古语,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蒙古语的独特魅力,提升蒙古语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内蒙古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节日庆典、马踏飞燕等,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是蒙古族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传统文化和习俗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人的参与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习俗。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和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学习和庆祝活动,以及开展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结合文化产业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它能够在维护和传承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内蒙古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广袤的大草原、特有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民间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因此,要想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宣传。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课堂、读书、景点等多种形式,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该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激发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保证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第二,打造文化品牌。
内蒙古有着独特的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可以被用来打造别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通过各种形式的场馆、节庆、展览等集中展示,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注内蒙古文化,提高内蒙古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开展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促进文化传承和庇护的重要渠道,内蒙古可以与国内、国际民族文化组织和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和互动,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和互联网等方式开展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化交流,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健全严格的处罚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氛围,保护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推广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发扬的有力支撑,推动内蒙古集草原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经济模式的发展,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创造更多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结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保护和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重视和加强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庇护,才能够保证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不断为为民族文化多彩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内蒙古各民族文化深厚而独特,传统民族文化是内蒙古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一定的传承和保护压力。
制定相关对策,加强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传统文化是内蒙古各民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大对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培养一批懂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
二、保护传统手工艺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如蒙古族的刺绣、蒙古包制作、蒙古族的马头琴制作等,这些传统手工艺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
受到现代化工艺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传统手工艺,需要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社会可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民间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锡林郭勒草原的壮观焚烧仪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社会可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民间可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摘要】内蒙古民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
本文将从内蒙古传统服饰、传统音乐、传统建筑、传统美食以及传统节日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内蒙古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内蒙古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变迁和演变,这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活力的表现。
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内蒙古民族文化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变迁、重要性、服饰、音乐、建筑、美食、节日、保护、发展、创新、影响、展望。
1. 引言1.1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内蒙古民族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服饰、音乐、建筑、美食等元素,能够展示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内蒙古民族文化代表着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对当地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着重要作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还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促进全国各族群众的团结和互助。
保护和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在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
内蒙古民族文化是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和历史,代表着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传承并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内蒙古文化保护典型案例
内蒙古文化保护典型案例
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保护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传统文化、语言、艺术、历史遗迹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代表内蒙古文化保护的典型案例:
1.敖汉旗木版年画传承:
•敖汉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方行政区,以其独特的木版年画而闻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当地政府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木版年画传承基地、举办展
览和培训班,以吸引年轻一代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
承。
2.库伦旗草原文化保护:
•内蒙古库伦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当地政府通过开展文化节庆、举办传统体育赛事、
修复和保护传统建筑等方式,致力于传承和保护库伦旗的
草原文化。
3.敖德萨古城保护:
•敖德萨古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这座古城,当地政府进行
了古城修缮、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并规划了文化旅游活
动,促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历史名城。
4.呼和浩特文化街区: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其文化街区是一个集中展示蒙古文化的地方。
通过对文化街区的规划和管理,呼
和浩特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包括举办传统
手工艺展示、文化节庆等。
这些案例代表了内蒙古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旨在保护和传承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保护举措通常涉及政府、社区、文化组织和居民等多方的合作。
草原文化游了解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
草原文化游了解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草原文化游 - 了解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草原,广袤而壮观的大地,犹如大自然的画布,展现着无尽的美景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草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们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将带您走进草原,了解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
一、草原之美草原是大自然的瑰宝,草地延伸至远方,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
在这广袤的草原上,阳光洒满大地,与一片片青草相互辉映,犹如天堂一般的美景令人陶醉。
草原上的动物也是草原之美的一部分,奔跑在原野上的骏马、婉转歌唱的羊群、草丛中优雅行走的鹿群,都在草原上谱写着与自然的和谐交响曲。
二、民族特色草原地区的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例如,蒙古族以其勇敢和顽强的精神而闻名。
他们居住在众多的蒙古包中,这是一种传统的圆顶帐篷,以其便携和适应性在草原上长期使用。
蒙古族人还以其骑马技艺和马球运动而闻名,这也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一。
柯尔克孜族则以其独特的歌舞和手工艺而闻名。
他们通过歌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使人们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柯尔克孜族的手工艺品,如编织品和银饰,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三、传统生活在草原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
他们依靠放牧和畜牧为生,过着朴素而自给自足的生活。
草原民族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关爱子女。
家庭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是情感纽带的象征。
草原上的民族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节日和传统活动,如蒙古族的套马和歌舞表演、哈萨克族的独具特色的马术比赛等。
草原民族还拥有丰富的口头传统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通过故事的传承,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智慧代代相传。
四、草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独特的一环。
为了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许多地区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包括举办草原文化节、建设传统文化村落等。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方边疆,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地区。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民俗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为内蒙古地区的人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一、民俗文化内蒙古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游牧文化。
牧民们居住在蒙古包里,饲养着羊、马等牲畜。
他们以牛奶制作的奶制品如奶茶、奶酒等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主要饮品。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内蒙古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每年的“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草原上,举行各种传统体育比赛,如赛马、摔跤等。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展示蒙古族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语言文化内蒙古的主要民族是蒙古族,他们使用蒙古语作为日常交流工具。
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言之一。
蒙古族的文字是基于蒙古文的,它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字系统。
除了蒙古语外,汉语也是内蒙古的主要语言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在内蒙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了各族人民沟通的桥梁。
三、艺术文化内蒙古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
蒙古族的音乐艺术以马头琴为代表,马头琴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弦乐器,被誉为“亚洲之王”。
演奏马头琴的技艺需要高超的音乐造诣和灵巧的手指技巧,能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也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瑰宝,例如“锡伯舞”、“草原舞”等。
这些舞蹈以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服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内蒙古的绘画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蒙古族的绘画作品多以马、牛、羊等草原动物为主题,通过绘画展现出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场景。
四、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蒙古族文化传承》范文
《蒙古族文化传承》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草原文化和丰富的民间传统闻名于世。
其文化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沉淀,深深植根于这片辽阔的草原之中。
在这片古老而又富饶的土地上,蒙古族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璀璨的光华透过时间的尘埃,照耀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分析其价值与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蒙古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其核心在于对自然、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首先,蒙古族文化深深植根于草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其次,蒙古族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此外,蒙古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长调、马头琴等,都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方式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方式进行。
首先,口头传承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长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方式,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其次,社会实践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节日庆典等,人们可以学习和掌握蒙古族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递给子女。
四、蒙古族文化传承的价值与影响蒙古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蒙古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蒙古族文化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蒙古族文化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此外,蒙古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等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五、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内蒙古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是蒙古族的主要居住地,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库之一。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蒙古族群体生生不息,他们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将其传承发展至今。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迁。
本文将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这一主题出发,探讨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特点、传统、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蒙古族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片土地上,蒙古族以草原为家园,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马、牛、羊成为蒙古族的生活伴侣,马头琴、长调歌等成为他们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和牧民气息,其民歌、舞蹈、传统服饰、建筑风格等都体现着浓厚的草原传统文化特色。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草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乐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无论是游牧生活方式、草原民歌还是草原传统宗教都离不开草原。
而传统艺术方面,内蒙古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长调歌、马头琴、蒙古族舞蹈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都是蒙古族人民生活方式的反映。
蒙古族还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这些都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正在不断发生变迁。
一方面,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蒙古族群体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让自己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这种情况下,内蒙古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代社会,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融合并发展,将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保护内蒙古的传统文化,让其传承下去也是内蒙古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蒙古族的服饰文化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冲击,蒙古族的服饰文化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服饰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将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下去。
一、了解蒙古族的服饰文化蒙古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草原风情。
传统的蒙古族服饰以“袍”为主,男士一般穿长袍,称为“达尔”,女士一般穿短袍,称为“哈达”。
蒙古族的服饰颜色以鲜艳、明快为主,以反映大草原上的丰富色彩和蒙古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在蒙古族的服饰中,还有很多独特的配饰,比如头饰、腰饰、袜饰等,这些配饰不仅美观,更能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的优美情感和独特风采。
要保护蒙古族的服饰文化,首先需要加强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科学研究和保护。
通过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渊源、样式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建立健全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保护体系。
政府、社会机构和相关社团应加强合作,共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保护体系,从政策上确保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教育,引导蒙古族青少年热爱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服饰文化,使蒙古族服饰文化薪火相传。
要传承蒙古族的服饰文化,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需要加强对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制作技艺逐渐失传,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传统技艺传承班,由老师传授传统的制作技艺,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使这些技艺得到传承。
加强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蒙古族服饰文化展览、赛事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蒙古族的服饰文化,增强人们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推动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文化传承》范文
《蒙古族文化传承》篇一一、引言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文旨在探索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文化。
二、蒙古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 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源于广袤的草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独特文化体系。
2. 艺术瑰宝:蒙古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 信仰习俗:蒙古族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如萨满教、藏传佛教等。
4. 英勇传奇:蒙古族历史悠久,曾创造了诸如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等伟大事迹,为民族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三、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挑战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蒙古族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习俗和信仰逐渐被淡化。
其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此外,由于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四、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1. 教育传承:加强蒙古族文化教育,培养更多对民族文化有认同感的年轻人。
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程、举办民族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2. 媒体传播: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电视、网络等,传播蒙古族文化。
制作优秀的纪录片、动画片等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3. 民俗保护: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民俗活动,如马术表演、蒙古族歌舞等。
通过举办民俗活动比赛、设立民俗文化村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4. 文化创新:鼓励蒙古族文化创新,结合现代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如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设立文化传承基金、鼓励企业参与文化传承等。
五、结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任务。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内蒙古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地区。
然而,在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教育传统文化知识。
教育是最基本的传承方式之一。
内蒙古应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内蒙古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河等自然景观,还有民俗艺术、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应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得以传承下去。
3.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蒙古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和展现。
4. 加强宣传和文化交流。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加强宣传和文化交流,可以增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互动,促进内蒙古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5. 鼓励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创新。
内蒙古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通过创新和应用,让传统文化发挥出更多的价值,为内蒙古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传承和保护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方面,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承担,才能让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当代语境下的草原文化传承和保护——以牧区蒙古族文化为个案
少畜 的原 因基 本 上 可 以分 为两 种 情 况 , 是 缺 乏 一
劳动 力 、 中 常 年 有 病人 的 ; 是 劳 动 松 散 、 动 家 二 劳
技 能不 足等 自身 原 因所 致 。这部 分 人 是 新制 度 环 境 下 第一批 被边 缘化 的 文化 主 体 。 因为 草畜 分 包 到 户后 牧户 进 入 全 面 单 干 的 时代 , 乏 劳 动 力 的 缺
有 权 归嘎查 集体 。该 制度 实 行 后牧 区 很快 出现 了 两 种新 事物 , 即有 场 无畜 的雇 工 和 有 畜 无 场 的 雇 主 。所 谓有 场 无 畜 的 雇 工 是 指 分 包 了草 场 , 自 但 己没有 牲畜 或 只 有 少 量 的牲 畜 , 此 只 能 在 承 包 因 的草场 上 为其他各 类畜 牧 业 投 资人 代 牧 或干 脆 处
贷款 , 尤其是 在将 草场 长 期 转让 出去 后 , 民在 很 牧 长 的 时 间 内都 没 有 了最 主 要 的生产 资 料— — 草 场 的使用 权 , 就没 有 了重 整旗 鼓 的 根本 基 础 , 也 因此 无畜户 一 旦 出 现 , 山再 起 的机 会 十 分 渺 茫。 因 东 为对未 来 的无望 , 这部 分人 的环 境资 源 贴现 率 变
要 : 古族牧 民是 蒙 古文化在 漫 长 的历 史 长河 中产 生和 发展 的奠 基 人 、 蒙 践行 者 和 主要 的 守
护 者 。在 “ 发展 ” “ 和 改革 ” 大语 境 带 来 的社 会 诸 方 面 的 变迁 现 实下 , 蒙古 族牧 民对社 会 资 源 的 拥 有量 明显 缩减 , 对社会 资 源的 支配和 控 制 力急 剧 减 弱 , 这种 面对 现 实境 遇 的 无力 感 让这 部 分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蒙古高原的南缘,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蒙古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谱写着内蒙古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和睦相处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弘扬,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持续发展。
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区,历史上与北方各民族交流频繁,不仅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也吸取了蒙古族、满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地方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弘扬。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内蒙古地域广阔,气候条件独特,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服饰习俗、传统节日和民俗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如长袍、头巾、靴子等,以其独特的款式和色彩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成为了内蒙古地区的一张名片。
蒙古族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百戏节、肖童节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且也促进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与此内蒙古的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其传统服饰、建筑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并在当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也各自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为内蒙古的文化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在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交流中,内蒙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体系。
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蒙古族是中国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传统文化深厚丰富,尤其以草原文化和马文化闻名。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同时又让其与时俱进,需要进行文化创新和研究。
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标志,如马文化、草原文化、民间歌舞、手工艺品等。
这些文化元素都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节日庆典和信仰习俗中。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尤其是对草原文化和马文化的记录和保护。
如今,草原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草原文化的消失。
而马文化作为草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需要加强对其历史和意义的挖掘和保护,以便让后人了解和传承。
其次,需要加强对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的保护。
在现代的科技社会中,许多手工技艺已经被淘汰或取代。
如果这些技艺不予保护,将失去它们的传承。
例如,蒙古族的毛皮工艺、银饰制作等都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需要引导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
最后,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教育。
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蒙古族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让其继续传承和发展,而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创新。
创新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替换传统文化元素,而是通过一定的变化和组合,使得传统文化能够真正与现代人相结合和得到发展。
首先,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经济价值。
例如,传统草原文化的民俗游览和生态旅游,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草原文化。
同时,蒙古族的奶制品和肉制品等农牧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等途径,走向全国。
其次,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和产业模式。
例如,将传统的蒙古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发掘传统的食疗、药膳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品牌。
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
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草原地带,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牧民文化。
牧民们依靠草原牧养牲畜,过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草原风俗、传统生活、牧民艺术等方面,探索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草原风俗锡林郭勒草原的牧民们秉承着传统的草原风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
例如,他们喜欢骑马比赛,举行盛大的长白骑马会。
这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活动,不仅体现了牧民们对马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技艺。
此外,牧民们还保留和传承着丰富的草原音乐文化,如著名的鸣马调和哈达舞等。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代表了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身份认同,也成为了他们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生活牧民们过着与大自然亲密相伴的传统生活。
他们住在传统的蒙古包中,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圆顶帐篷。
蒙古包不仅可以迅速搭建和拆除,还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为牧民们提供了方便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牧民们依靠放牧维生,他们饲养着羊、马、牛等动物,以奶制品和毛皮为主要的生计来源。
在草原上,他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移动居住地,与家人一起度过简朴而又充实的生活。
三、牧民艺术牧民们发展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马头琴演奏。
马头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形状像马的头部,因此得名。
牧民们将他们对大自然的景象和情感表达融入到马头琴的音乐中,创造出了优美而激昂的旋律。
此外,牧民们还以刺绣和编织为特色的艺术形式,制作精美的马鞍、围巾等纺织品,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手工艺技巧。
总结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以其独特的风俗、传统生活和牧民艺术而闻名。
这个文化传统不仅反映了草原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也展示了牧民们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片美丽的土地,也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交流。
通过对锡林郭勒草原牧民文化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这一文化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锡林郭勒草原的美。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蒙古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更是蒙古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宝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融,蒙古族服饰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承保护面临很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文化传承教育,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以及开展相关的文化保护工作。
加强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蒙古族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我们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价值所在。
还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传播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精髓,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
传统技艺传承是保护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环节。
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繁复精湛,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手工技艺和传统工具。
为了让这些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推动相关的技艺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传统工艺学校、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传统工艺师傅,让他们能够传承并发展蒙古族服饰制作的传统工艺,推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文化保护工作。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许多蒙古族服饰文化面临被替代和淘汰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比如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立法保护。
还可以推动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强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
第二篇示例: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蒙古族服饰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蒙古族服饰文化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急需保护和传承。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内蒙古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辽阔疆域、丰富民族文化的地区,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背景,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变迁,是内蒙古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进行探讨。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特点是把马、草原、民族和家园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围绕着“马文化”和“草原文化”展开,犹如一首美妙的诗篇,流淌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马文化是内蒙古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特色,自古以来内蒙古人就把马视为生命之源、安家之本、亲人之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情感。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养马、游牧、民族舞蹈、牧童歌、草原民族风情等,展示了草原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俗。
此外,皮影戏、马头琴、摔跤、箭术、赛马等传统文化形态也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不断吸收新元素,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内蒙古特有的艺术形式。
1、传承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与内蒙古本身的历史和发展密不可分的。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内蒙古地区的各民族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从一代到一代传递下来。
在现代社会,内蒙古不断加强文化传承,大力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播草原文化、马文化、牧区文化等,努力让内蒙古的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扩大内蒙古的文化影响力,让内蒙古民族文化在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变迁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变迁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社会中,内蒙古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得草原文化、牧区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被工业化、城市化淘汰,随之散失的是许多传统文化素材和民族传统,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挖掘。
在当代文明的背景下,内蒙古民族文化正不断地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完善化、个性化和时尚化。
三、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宝库的保护和发展使得内蒙古地区的文化风貌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09[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内蒙古党校课题 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齐秀华(1964~),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党校 理论研究!编辑部,副编审,学士学位。
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On Preservation and Succession of the Grasslands Nationality Culture齐秀华QI Xiu-hua(内蒙古党校,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The Chinese Communist Pa rty ∀s School o f Inner Mon golia,H uhhot I nner Mongolia Ch ina 010010)##[摘#要]如何在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发展草原民族文化,实现经济社会与民族传统文化协调发展的双赢效应。
[关键词]草原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G 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5)02-0116-02Abstract:How to preserve the tradi tional cultures of the nationalities have been a key proble m of great urgenc y i n the process of globali zati on and the i mplementation of the Grea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Wes tern Region.We s hould take some workabl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the econo my,preserve and fl ouris h the grasslands nati onali ties ∀cultures,and realize the win-w i n effect of coordinated devel opment of the socio-econo my and the traditional ethnic cul tures.Key words:Grass lands nationality culture;Preservati on;Successi on##北方草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并表现出了极强的草原文明、绿色文明特征,成为中华西部文化的一大特色。
然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一部分民族文化已被变异或消解,甚至出现了文化断裂的现象。
从全球范围来讲,在以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为表征的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人类文化的趋同性、单调性、重复性色彩日益加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试图以草原民族文化为例,探析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一、草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时刻思考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的问题,否则国家或民族就要涣散、萎靡,甚至解体或消亡。
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而提出的。
主要理由如下:首先,从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看,需要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模式。
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全人类所共有的世界文化。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与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但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越来越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下,各种文化不断渗透与融合,强势文化或文明形态在不断扩张,使相对弱势文化或文明形态趋于消失或削弱, 全球一体化 与 文化多元化 的矛盾已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人类文明进化中的 文化基因库 是不可缺少的。
大量研究和事实已充分证明,文化或文明形态的多样性与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内在的联系性、互动性和对应性。
世界文明的进化、升级也像生物进化一样需要有丰富的 文化基因库 作为其进化的素材储备,没有了文化的多样性,就谈不上文化的进步。
因此,各国的少数民族既要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又必须要较好地保留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说,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丧失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一种退步。
其次,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来看,在21世纪多元一体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目前世界各国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一方面,世界各民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现代化革命,每一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都要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化是每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每一个繁荣昌盛的民族都应保存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本民族的基本特点。
丧失现代化将意味着民族的贫困,但丧∃116∃#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总第133期)##Journal of Radio &T V Uni versi ty(Phil osophy &Socia l Sci ences)#############################No.2,2005(Sum No.133)失文化传统则意味着民族的消亡。
因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一民族成员世代相传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聚力和团结的象征。
这种传承性存在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并作为民族核心要素与民族共同体相始终。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传统文化是否要保护,而是怎样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从草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来看,草原民族文化必须要保护与传承。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上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化,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其中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草原游牧文明的典型代表。
蒙古民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积极吸收了汉藏满等民族的先进文化,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吸纳、交融中不断发展和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游牧文明以其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和 兼容并蓄 的人文观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创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到了近现代以后,由于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原因,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使传统游牧社会由游牧∃∃∃半农半牧∃∃∃农耕∃∃∃城镇四种经济文化类型依次更替,游牧的蒙古人随之也完成了两次经济社会的转型,即从游牧人到定居者,从定居者再到城镇居民的变迁。
目前,我国蒙古族人口中有80%以上已经实现了定居生活,有20%以上的人口已变成了城市居民。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以城镇化道路为主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草原文化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生变化,民族地区文化安全、文化生态、文化产业化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定成为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措施多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并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来抢救、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与现实脱节,还没有真正起到从根本上培植壮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而且由于对这类资源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它应被重视的程度,使得这类文化遗产有的自生自灭,有的濒临失传或被人为破坏,因此对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从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在以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唯一重要指标的时候,民族文化往往成为牺牲品。
即使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而可行的保护措施,文化安全也难以保证。
比如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变异与消解就很难制止。
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优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愈发显得意义深远,而我国有形成这种优势的可能的时候,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缩短,对西部文化的急剧冲击,形成了文化安全的内部隐患。
西部民族文化需要的是 与时俱进 、 有机更新 ,在创新中保持稳定,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不是导致 文化自杀 或者非正常同化与退化。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讲,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
人类破坏自己生活的文化生态,割断生活的历史文化传承,其后果可能不像破坏自然生态那样直接,但却会深远地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文化生态区别于生态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可再生性。
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损,传统风格一旦变异,人居环境一旦破坏,就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和历史的遗憾。
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需要保护的 精神植被 。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既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又必须对少数民族文化实行特殊保护,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法律保护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文化开发的必然前提。
确立以文化为本的产业战略,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的宝贵性,特别是文物资源的珍贵性、不可再生性,把文化、文物的保护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以便实现在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坚决防止乱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浪费。
当务之急,应抓好如下工作:首先,要树立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我们要转变环境保护只是针对自然环境而言的观念,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中来,真正树立起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有了这种观念、意识,我们才能够自觉地体现和落实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保护和建构民族传统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加紧进行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一要把濒临灭绝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少数民族口传文艺、民间风情习俗、民间工艺等无形文化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下来,使其由直接知识转化为间接知识,存入国家和民族知识库与智力库中。
抢救文化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就是在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珍贵的财富。
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保护各类有形文化资源。
可建立民族民俗博物馆,永久性地将文化样本保存下来,还可以通过修建民俗村、民俗公园、开展民俗旅游、举办文化节等形式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从1999年开始已举办了五届中国%内蒙古昭君文化节!,2004年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向世人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了解了草原,使草原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