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041f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4.png)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艺术和美感,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包括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遗址、赏析传统艺术和参与传统节日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同时,旅游业的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戏曲演出等,这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
经济发展的推动旅游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文化景点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激发了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旅游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
通过旅游,外国游客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外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多样旅游目的地的国家。
从长城到故宫,从丽江到西湖,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景名胜。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目的地,体验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增进了中外之间的友谊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发展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5f7c412c998fcc22bdd10d21.png)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体一致认同,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保留,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日渐一体化的今天,保护与传承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民族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源泉,没有民族文化,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地区旅游业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样,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就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
一、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诚如美国著名学者弗克斯(Fox)所言:“旅游业像一把火,它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屋。
”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必须树立“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设计者要明确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开发建设道路、商业设施时,不能破坏民族风貌的标志性地貌、地形,要全力保护原始民居建筑,宗教活动场所,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更要充分保护非物质文化,尊重当地的民族生产、生活习惯。
在保护中开发。
诚然,旅游开发也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了许多冲击和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决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名来限制民族旅游业发展的行为。
保护不是保守,更不是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
我们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应多发掘一些优良的、高尚的、易于教化和传播的风俗。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把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特性、行为偏好的文化广泛传播和推广。
二、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和主体(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对旅游开发的民族地区,首先要保护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如民居,水系、道路等;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要是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习俗礼仪节庆、传统手技艺和与自然及宇宙相关的知识及实践等等。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2130d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8.png)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第一章引言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成为了各国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第二章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一、提高文化意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它更是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向游客传递当地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要对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需要游客主动去寻求。
因此,旅游活动能够促进游客对文化方面的认知,提高了游客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弘扬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建设一些民俗文化景点,例如博物馆、传统村落等。
这些景点能够用直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此外,旅游活动也会涉及到当地的民俗节日或习俗,这些都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旅游活动,能够更好地将这些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下去。
三、提高文化保护意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有帮助的,旅游活动能够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例如,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建筑风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
第三章文化传承的推动对旅游业的促进一、丰富旅游资源文化传承的推动对旅游资源的丰富也是有助益的。
例如,博物馆、古建筑、传统村落等这些民俗文化景点的建设,可以不断地为旅游业提供新的资源,并扩大旅游产品线。
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文化传承的推动也能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文化传承中的一些传统习俗会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进而提高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当地文化的特色和传承也更容易华丽地镶嵌在旅游服务中,提高了旅游体验的深度和魅力。
三、塑造积极的旅游形象文化传承的推动也能够塑造积极的旅游形象,这对于吸引旅游客源非常有利。
例如,当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果被成功推广和传承,较为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使旅游形象更加美好,对于吸引国内外的旅游客源非常有利。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91491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2.png)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摘要】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旅游景点的灵魂,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情,丰富旅游体验。
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丰富体验、吸引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
1. 引言1.1 民族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越发凸显。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旅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风俗和习俗。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让它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旅游业更加繁荣,让世界更加美好。
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
2. 正文2.1 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民族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也可以使当地居民更加自豪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通过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可以避免文化的丢失和消失。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很多民族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
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938a3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2.png)
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旅游是一种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创新文化。
在文化旅游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共同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探讨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瑰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文化传承是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传承给后代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文化旅游中,文化传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比如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使其得以长久保存,并向游客展示历史和艺术之美。
2. 弘扬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文化旅游,可以向游客展示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书法、绘画等,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 引导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通过导游解说等方式,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历史、习俗等,引导游客尊重当地文化,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创新,文化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在文化旅游中,文化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科技与文化融合: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体验。
比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场景。
2. 举办文化创意活动:通过举办文化创意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文化的创新。
比如举办民俗展演、文化交流活动等,使文化更加有吸引力。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产品。
比如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商品。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互动关系,互为因果。
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和灵感,文化创新则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文化创新激发文化传承的兴趣:通过文化创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新鲜、有趣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激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情。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5c165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8.png)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多样文化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本文将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义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独特标识,它体现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智慧、塑造人民的共同认同感。
此外,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1. 教育引导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学校、家庭和社区等都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培养一批专门的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和传承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文化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演出,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记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许多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语言文字的丧失、传统技艺的衰退等。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记录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对相关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网络化等,还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
4. 多方合作与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术界、文化机构、社团组织等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2b46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5.png)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民族文化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表现形式。
它涉及民族传说、习俗、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众多方面。
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西藏的拉萨和稻城亚丁景区,都是以藏族文化为特色的著名旅游景区。
而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二、民族文化是旅游业的品牌推广旅游业需要独特的文化品牌去吸引游客,民族文化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品牌。
民族文化是人们在传统习俗、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领域中体现出来的丰富内容,是游客走进本土文化的桥梁。
民族文化的艺术、文学、历史传承等丰富多彩的元素被开发成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有效提升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例如,四川省阿坝州藏区所打造的“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提高了该地的知名度和旅游收益。
三、民族文化是旅游业的文化教育旅游业可以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示,使游客了解民族文化背景、沿革、习俗等一系列文化元素,从而实现文化教育的目的。
例如,人们前往贵州省的黔东南州游览龙胜、印江、黎平等地时,除了欣赏美景,更能了解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现今的生活状态,对于建立自我文化自信、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文化是旅游业的扶贫关键我国西部地区是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滞后,贫困面广。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有助于解决西部地区的扶贫问题。
通过旅游发展,可将各地的文化元素、文化产品、手工艺品等开发,进一步寻求市场,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旅游业与扶贫相结合的目标。
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045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f.png)
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一、引言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景点的文化特色。
而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于旅游业来说,将民族文化运用在旅游开发中,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并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将探讨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应用民族文化。
二、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基础作用在旅游业中,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
首先,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传统、历史、风俗、习惯、语言等,这些独特性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的独特魅力。
其次,民族文化是历史的见证。
历代古迹、古建筑、民间传说、史诗传统等都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史见证通过旅游展示出来,既可以丰富旅游者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文化传承的历程。
最后,民族文化是一种承载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载体。
文化中的美学、道德、伦理等元素,可以让旅游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度体验当地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1. 打造独特的文化主题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将民族文化打造成独特的文化主题景区,是一种常见的运用。
如“广西丹寨梦”就是运用壮族传统房屋、竹楼、鼓楼等元素打造的一座主题文化景区。
在景区内,除了有传统的建筑和文化展览外,也有丰富的民族风情表演,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
2. 推出特色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还可以通过推出特色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
比如,云南的“花山节”、“泼水节”等都是本地传统节庆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力。
3. 提供民族文化体验活动除了推出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提供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旅游开发方式。
在云南大理洱源片区,当地旅游机构提供的摩梭民俗文化体验游成为了当地的旅游亮点。
游客可以在当地家庭住宿、体验文化传统、品尝当地美食、了解家族历史等,深度体验摩梭族的文化魅力。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df644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0.png)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从汉字文化传媒世界闻名的中华文明,到藏传佛教、蒙古民歌、哈尼竹楼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多彩的文化名片,并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然而,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民族文化岌岌可危,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当下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民族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维系民族互相依存、相信、相互扶持的重要纽带。
保护民族文化不仅仅意味着保护一种文化形式,更是对一个民族自身价值和身份的肯定和保障,是维护民族认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民族文化的保护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它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避免社会霸凌和强权主义的出现。
其次是文化同质化的避免,如果民族文化不得不依照主流文化的模式来发展,可能会丧失其独特性和魅力,这将导致文化倒退和文化危机。
最后是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文化也将有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面对民族文化的危机,如何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尤为重要,下面将探讨一些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
1. 加强文化教育:利用学校、博物馆、文化场馆等教育资源,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增强民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 建立文化遗产档案:建立覆盖全国的民族文化遗产档案,记录和保留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民族文化遗产信息,让这些信息更好地为后代所继承和利用。
3. 加强跨民族文化交流:跨民族交流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减少文化间的偏见和误解。
4. 引导多元文化表达:传承民族文化不要仅仅停留于传统文物和服饰等方面,更应该让民众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多元表达,例如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等领域,让民族文化可以融入到现代文化之中。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9565e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1.png)
文化旅游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体验与旅游休闲的活动形式,正逐渐展现出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强大推动作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珍贵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记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衰落、破坏甚至消失的威胁。
文化旅游的兴起,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文化旅游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许多文化遗产所在地往往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和居民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而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筹集资金。
例如,一些历史古镇通过发展文化旅游,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古建筑的修缮、文物的保护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提高当地居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当游客纷至沓来,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赞赏时,当地居民会更加自豪于自己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他们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学习和传播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和技艺。
此外,文化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记录。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对文化遗产的了解需求,相关部门和学者会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记录、多媒体展示等,将文化遗产的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
然而,文化旅游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过度开发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旅游规模,过度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导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比如,一些古建筑被改建成商业店铺,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变得过于商业化和表演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另外,游客数量的过多也可能给文化遗产带来压力。
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d1170d7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f.png)
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旅业,即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旅游活动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产业。
它包括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多种形式。
那作为现如今非常火的一个行业,文旅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关系如何呢?接下来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一、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包括了历史遗迹、建筑艺术、民间风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而文旅业的发展就需要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
此外,通过文旅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保护和修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工作的顺利完成。
至此,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皆会因此得到新生。
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文旅业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直接体验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参观故宫可以了解皇家文化,游览古镇可以体验地方民俗,观看京剧可以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等。
而这些亲身的体验要比单纯的文字和图片更能深入人心,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而,文旅业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习惯。
譬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抑或是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以提供给旅客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四、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启蒙方面文旅业不仅是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是教育和文化启蒙的平台。
因此,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更能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形式的教育更具吸引力,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自身对文化自信的坚定。
五、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文旅业的发展应当注重可持续性,确保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9a5e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5.png)
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政策解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和文化传统的载体。
然而,由于社会的演变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忽视甚至消失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民族文化政策。
本文将对民族文化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宝藏,是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乐器、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多元性和特色。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最后,保护民族文化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许多地区的民族文化都具有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激发相关产业的活力,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1. 打造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对民族语言、文学、传统知识等的教育。
这样不仅能够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加强对受威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其被破坏或流失。
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科技等相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产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0573d0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1.png)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文化在不断地演变中。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它承载着我们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继承者。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一族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深刻认识自然和社会,创造出来的反映其意志、观念和情感的特点。
以基本功、民族文学、民族艺术、民间传统,为主要代表。
二、民族文化的保护1、守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上曾经创造或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人类生产、生活、思想和价值等各个领域活动成果的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景点包括了文物古迹、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去它原本的面貌,许多文物被盗窃,遗址被损坏,其中有一些已经无法回归了。
所以,守护文化遗产尤其是革命老区、革命文化教育机构、武装斗争遗址、革命纪念设施等,显得尤为重要。
2、教育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保护民族文化应该从教育做起。
教育是引导和指导一代又一代的人向着正确方向走的过程,他能够洗涤人们过去传入的习惯和思想。
教育应该从儿时开始,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知道本民族的语言和历史,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好者也能够举办一系列文化普及活动,希望让文化底蕴延续下去。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1、继承和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指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手段和形式,将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保持和传承历史遗产的价值。
而创新则是在保留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使文化更加有生命力,更加适应现实发展节奏,成为具有活力的文化。
比如说,歌剧改编自传统的戏曲剧目,但在剧本、曲调、演唱方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使其更符合时代需求,而且具有现代的表现手法,相当受人喜爱。
2、运用高新科技在今天的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使得民族文化得到更深入发展。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4f6a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b.png)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块。
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对文化传承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积极影响。
一、推动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方式,促进了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世界各地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和传统艺术品,还会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产生兴趣。
这种兴趣催生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关注,推动了相关机构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旅游业也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机遇。
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得以重视和传承。
例如,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这些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鼓励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三、传播文化多样性旅游业的便利性和全球化影响力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游客可以通过旅游体验了解他们所到达地方的文化,与本地人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保护。
人们更加认识到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开始关心和尊重他们。
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兴旺对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许多地方政府利用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消费。
这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地区的经济繁荣进一步增加了对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视和投入。
五、培养文化自信心旅游体验可以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体验有助于培养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自信心。
人们在旅游中获得的文化启发将激发他们更强烈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六、促进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兴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e9b4b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b.png)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核心价值的表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侵蚀,面临丧失的危险。
因此,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挑战及解决方法。
一、意义1.维护民族认同与自尊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和精神纽带,对于民族认同和自尊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加强民众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促进文化多样性不同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摒弃文化多样性会导致文化单一化和文化冲突,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则可以保留和传承不同文化间的互补关系,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3.丰富国家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丰富国家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手工艺等,对于国家的历史认同、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挑战1.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丧失的危险。
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逐渐减弱。
同时,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退化也导致了文化知识的流失。
2.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然而也带来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
外来文化的流入与吸收,可能导致本土文化逐渐失去特色和独立性,甚至面临被同化的危险。
三、解决方法1.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应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授和弘扬,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社会教育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政府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76e8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3.png)
.元地理 91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尹昭滢I余晶2利\青3(1.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澳门;2.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云南昆明;3.昆明市第十中学,云南昆明)摘要: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在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傣族孔雀舞的历史渊源、傣族孔雀舞的演化阶段、旅游开发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等角度,探讨旅游开发中如何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下,通过产业化手段将孔雀舞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传承保护;傣族孔雀舞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蕴含着华夏民族 特有精神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 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听说,在云南 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 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
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1]”2019年7月,在考 察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聆听古典民族史诗《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段说唱后,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你们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 华民族。
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 护传承。
”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和保护,在当下更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
长期的开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给一些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较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重心已逐步从申报向传承和保护转变,有关少数民 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一些研究成果在指导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以云南傣族孔 雀舞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人探讨旅游开发 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eccf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3.png)
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生态旅游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而出现的。
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旅游词汇。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齐头并进。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是可持续理念在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 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赏自然景观的旅行,而且强调观光景点不应该受到损失的影响。
它被定义为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教育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活动。
.一、生态旅游的出现人类文明史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逐步发展过程。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工业文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金融危机。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文明。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理念。
旅游业作为现代文明之一,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
2. 黔东南迷人生态旅游黔东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单元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等。
随着黔东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地位和品味也不断提升。
不断改进。
“完美假期——深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央视评为全国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首府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雷山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线路之一,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国家地理和中国旅游时尚评为全球33个最迷人的目的地;黎平被中国地理评为最美肇兴侗寨被评为中国六大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被网友评选为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旅游行业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旅游行业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323cc7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e.png)
旅游行业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旅游行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提供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机遇。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旅游行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旅游行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而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还有助于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首先,旅游行业的发展为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众多游客的到来助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使得更多人了解和认知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旅游行业将文化遗产与游客之间建立了桥梁,使得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旅游行业的引导,许多受到遗产保护的景点得以恢复和重建。
这些景点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经济收益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身份。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为该国在国际间树立良好的形象。
世界遗产的认定和保护,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会使得国家在国际间获得更多的声誉和认可。
其次,文化遗产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独特性的象征。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这种独特性凝聚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让下一代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再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创造力的瑰宝,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也是对未来世代的回馈和承诺。
旅游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旅游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142f439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7.png)
旅游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旅游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其不仅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更是让人们在日常压力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文化的体验。
然而,一些地方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文化传承,大量的场馆和环境失去了本身的文化特色,导致旅游业中的文化传承难以实现。
因此,在旅游业中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传承可以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在旅游业中,文化传承可以使得旅游目的地更加本土化和吸引力。
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和小吃、南方的水乡和小桥流水,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可以吸引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
这些地方把本土文化融入到景点中,让游客能够了解和体验到当地文化的精髓,让游客更加喜欢和留恋这个景点,从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文化传承可以传承历史和传统。
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更是承载着历史和传统,极大的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在旅游业中,文化元素的传承可以使游客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更加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例如,旅游目的地中的古建筑、民居等历史文物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传统,他们的保存和传承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加深了对当地文化和习俗的了解。
此外,文化传承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多样性。
在旅游业中,文化传承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
它使游客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独特之处,并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从而消除文化隔阂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最后,文化传承保护和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表达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信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
在旅游业中,文化传承保护和坚持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底蕴。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可以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的传递。
保障文化自信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推广。
总之,在旅游业中加强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化传承可以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同时可以承载着历史和传统,促进和维持文化交流和多样性,保障和坚持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ca9516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e.png)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一、引言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拥有着众多深受世界瞩目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也是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如何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了解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游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包括传统艺术、建筑、服饰、食品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2.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后代子孙也能够享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3.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三、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培训。
这些人员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他们的引导下,游客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2.文化展示:在旅游景区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区,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手工艺品、传统舞蹈等文化传统,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
3.文化活动: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节庆,包括传统音乐会、表演、游戏等,吸引游客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旅游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向国内外游客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之处。
这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也可以提高中国旅游服务品质的知名度。
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意义1.提升国家形象: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可以展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貌,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话语权。
2.增加游客满意度: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加他们的满意度,提高回头率和推荐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为例内容摘要: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日益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同时,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各界研究讨论的焦点。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对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进行探讨。
本文前部分介绍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对满族屯满族乡的定位、满族屯满族乡的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等内容,后部分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进行了全面探讨,以期在满族屯满族乡文化产业化中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一、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对满族屯满族乡的具体定位满族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据2008年8月北京京师天成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应兴安盟旅游局要求制作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可知,在兴安盟区域旅游市场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客源市场以分流阿尔山客流为主。
并将科尔沁右翼前旗在兴安盟旅游市场中的位置定位为“中途岛型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其具备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
并将整个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旅游资源功能定位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境通道、短途休息地→逗留地、短途度假地→旅游目的地。
在充分考虑与阿尔山差异化、互动发展的基础上,设置有生命力的草原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最终把科尔沁右翼前旗打造成与阿尔山联动发展的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
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形象定位为:草原嘉年华,梦回科尔沁。
主题特色分为红色草原、诗意草原、浪漫草原、生态草原、休闲草原、欢乐草原等六部分。
空间发展布局为“一头两翼八节点”,一头:科尔沁右翼前旗旗政府所在地大坝沟;两翼:“乌兰浩特-乌兰毛都草原-阿尔山”草原风情游憩片区和“小坝洮儿河谷风光带-好仁飞机包-黑山羊生态景观游览区-察尔森水库观光区-乌兰浩特”民情休闲体验片区;八节点与八旗元素结成“梦回科尔沁·草原嘉年华”的八块整体布局,分别为:正黄旗大营-休闲驿站-前旗首府;镶黄旗大营-欢乐大营-乌兰毛都;正白旗大营-美食驿站-察尔森水库;镶白旗大营-风情牧场-满族屯;正红旗大营-红色驿站-好仁;镶红旗大营-幸福牧场-德伯斯黑山羊;正蓝旗大营-浪漫牧场-草根台小坝;镶蓝旗大营-健康牧场-乌兰毛都。
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满族屯满族乡为“一头两翼”中的右翼,“八个节点”中的第四个节点,与八旗中的镶白旗相结合为“红色草原”主题的“风情牧场”。
并将产品立意为:利用满族屯保存较好的原生态民俗开展民俗接待旅游,再现牧民生活,包括特色餐饮制作、满蒙民族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礼体验等,在满族部落中体会原生态生活。
并将其形象设定为:最蒙古的满族部落。
综上,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整体旅游规划一道为“中途岛型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的一部分,以自然生态草原环境为背景,以满蒙民族文化为特色,设定为八旗之镶白旗“红色草原-风情牧场”的旅游景区。
二、满族屯满族乡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满族屯满族乡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部。
西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2.553公里;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交界;北部与阿尔山市相邻;东邻索伦镇;南部和东南部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勿布林苏木、乌兰毛都苏木相连。
位于东经121°10′,北纬45°25′交叉点周围。
地貌属山高谷深,低山地带,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之间,特点是山多,较大的开阔地少,地形差异较大。
土壤以黑钙土、黑土为主,有广阔的天然林和天然草原。
全乡土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
满族屯满族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春秋季干燥风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据气象部门统计,满族屯满族乡平均气温在2℃左右,无霜期80–100天左右,年降水量400–410㎜之间。
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纯天然草原的面积280多万亩,天然林地面积为75万亩。
地表水较丰富,境内有境内的大小河流16条,其中就有海力斯台河、图布台河、特门沟河、查干河、敖门台河等,还有多处泉水。
该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便是天然草原,该自然资源也是人们世代从事畜牧业的自然资源基础。
基于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和林地,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鸿雁、鹤、猫头鹰、百灵鸟、啄木鸟、水鸭、野鸡、飞龙、沙半鸡、鹿、狍子、野猪、雪兔、狼、狐狸等飞禽野兽。
除此之外还有珍贵的药材和山珍野菜。
典型的丘陵草原地质地貌类型是当地开发旅游的资源依托。
(二)人文旅游资源满族屯满族乡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单体主要有金界壕、古井、古树,修建和开发出的旅游产品主要有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图布台旅游区、满族屯满族乡博物馆。
1、金界壕金界壕在兴安盟境内有三段,其中满族屯满族乡位于金界壕的中段。
金界壕史称金长城,约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前后竣工,全长5500公里,历时70余年。
现在我国境内长约4600公里。
据史料记载金廷镇压了北方部族的反抗后,修筑了该界壕,用于防御游牧民族骑兵南下侵扰。
金界壕属于军事防御工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的历史遗产价值。
尤其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场所和实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古井古井位于满族屯满族乡政府对面,起日格广场前。
据民间传说,该井是由金国时期驻四方城守卫金界壕的兵丁挖筑,用于取水,自饮和饮马。
井边原有两眼石臼,现存一眼,石臼是兵丁捣米工具。
目前,古井用水泥盖覆盖,未按照“修旧如旧,整新如旧”的原则修复、建设,除了政府立碑标识为古井外,无法对该景观进行识别。
3、古树古树位于满族屯满族乡政府西侧3-4公里,有300多年的历史,横跨流经满族屯的溪流,传说是乾隆皇帝亲手栽下的。
经过的游客和本地人民在树上系挂哈达进行祭祀,当地人信奉该树有灵气,经常在树前祈祷。
4、图布台旅游区当地牧民自行开发的图布台旅游区位于满族屯满族乡西侧3-4公里处,现由6个蒙古包组成,与古树距离不到1公里,是集餐饮、观光和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目前景区规模较小,主要提供餐饮,特色餐饮为烤全羊,并可以电话预定,根据顾客需要选择羊的类型和大小。
5、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临近满族屯满族乡主干道,位于乡政府北侧的丘陵上,该公园以地势最高处的查干敖包为核心。
该敖包是由几位满族屯满族老人从索伦山上的敖包取石而建,属于满族的民族敖包,是兴安盟境内的第三大敖包。
从敖包处可以鸟瞰满族屯满族乡全貌,视野开阔,公园内植被繁茂。
6、满族屯博物馆满族屯满族乡博物馆于2011年10月12日落成开馆。
该博物馆以清廷皇室与札萨克图君王室联姻、联盟的史实为切入点,对满族屯的历史源流及满蒙民族在该地区的文化融合进行了阐释。
馆内布置有五个展厅,分别为:满族渊源、简史;札萨克图君王旗的满族那拉;满族经济、文化、民俗;团结、进步、和谐之乡满族屯;美丽幸福的满族屯草原。
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博物馆对满族屯满族乡满族的历史渊源及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静态形式由史至今进行了展示。
真实反映了满族屯满族乡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当地民族文化内涵,也是满族屯当地牧民缅怀历史的场所。
博物馆前面的塑像是根据满蒙联姻中札萨克图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敖力布仁钦王(额驸)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的原型而作,是满族屯满族乡满蒙融合的一座标志性雕塑。
(三)当地旅游开发的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1、满族屯满族的历史从16世纪中后期,科尔沁草原地区便开始了满蒙联姻、联盟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为稳固新生政权,实施满蒙联姻,在入关前的30年间先后将满洲12位格格嫁入科尔沁部1。
满族屯地区的满族便是满族公主与札萨克图君王旗王室联姻时来到科尔沁草原地区满族人的后裔。
据《科尔沁右翼前旗志》记载,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札萨克图旗蒙古族摔跤手敖力布仁钦在图什业图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哈日诺尔的比武中夺魁当了元帅,后来又率领10万蒙古兵马镇压反抗清廷压迫的“回勇造反”,立下“战1乌日图巴雅尔、宝力道、西恩塔本、图雅编撰,《札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科右前旗满族屯史略》,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P.3-10.功”,被康熙帝招为额驸。
由于其不习惯宫廷生活,便请旨回乡2。
敖力布仁钦亲王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手握康熙帝赐封给完颜氏的铁卷家书和祖传宝剑,并带着陪嫁给公主的刘、王、董、白、金、高6姓氏的牧民和木、瓦、铁、石、金、银匠一行60多人回到札萨克图旗,沿洮儿河逐水草游牧,经平台、镇西、葛根庙、到王爷庙(乌兰浩特)附近定居放牧。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敖力布仁钦亲王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的后人在亲王与公主相继离世后率领自己的家族沿着金界壕(金长城)一路北上游牧,最终在水草丰美的乌兰毛都舍博素扎拉嘎定居下来,便形成了如今的满族屯。
满族屯的满族以王姓为主,与北京正白旗王姓属同一宗族。
2、满族屯人文环境满族屯满族乡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从物质文化资源现状及其历史渊源看,满族屯满族乡地区与满族及其先人均有密切的联系。
从2010年-2012年对满族屯满族春节习俗进行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虽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及涵化,满族屯满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及节日习俗与本地区的蒙古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满蒙民族仍各自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满族的婚姻习俗、祭祀习俗、饮食习俗、社交习俗、娱乐习俗中均具有满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满族屯满族乡满蒙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相互尊重、认可,并在历史的交织中使满族屯满族乡与其他满族自治乡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全国唯一经营畜牧业的满族乡;唯一边境满族乡;与科尔沁蒙古族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满族乡;与北京王姓满族为同一宗族,以王姓满族为多数的满族乡。
除文化形式体现着丰富的满族文化内涵外,本地区满族群体对本民族的历史渊源具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并由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据调查,满族屯满族群体普遍认为他们来到科尔沁草原地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对其渊源普遍有“60户满洲”的说法。
满族屯满族乡满蒙文化历经300多年的交流、渗透和融合,但仍保持着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即便在文化特质上存在相互影响、借鉴的现象,但在涵化的过程中仍体现着各民族自身的文化特征。
满族屯满族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尽管满族屯满族已不会说满语而说蒙古语,但在调查访谈中几乎所有满族人反复强调“曼涅满杰”3,同时得知拜访者中有满族人后,异常热情和兴奋,也亲切的称2参阅“满族屯满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