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为学与做人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为学与做人读后感梁启超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既否定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知识教育分割的形式,也批评了先教书后教人的错误观点,更反对“贩卖知识杂货店”的教育。
也否定了康有为、严复主张在中学阶段侧重德育教育的主张。
“教人学做人”的原则应贯彻到各级学校各科及各年龄段的教育之中。
幼儿教育是养成教育阶段,也有教人学做人的问题,各种优良习惯绝大部分都养成于幼儿阶段,所谓三岁看七十,幼儿时期养成的各种习惯和为人风格,甚至贯串人的一生,终身难改。
因此,在幼儿阶段,即要贯彻落实教人学做人的原则,绝不能只仅仅限于知识教育。
教育家教人学做人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梁启超指出,“教育家教人做人,不仅教他学会做单独一个人便了,还要教他学会做父母做儿女做丈夫做妻子做伙计,``````乃至做一般国民,因为不会做这种种脚色,想做单独一个人决然是做不成的”。
学生不仅要“学会为自已或家族经营单独生活所必须的本领外,还要学会在一个国家内经营共同生活所必须的本领。
倘若不如此只算学会做半个人,最高也只算得古代的整个人不算得现代的整个人。
”我的为学与做人2021级计科二班王加伟人活在这个世上无外乎是成人与成材,而成材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与自身的为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于为学一道,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但是具体到个人却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思虑良久,觉得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是说长久以来学习的经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可以理解为“明”,此境界为登高远,“望尽天涯路”,把握全局,明确自己所追寻的目标与方向,是最初的求学与立志之境。
第二境界为“行”,词境界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为了实现远大目标理应坚忍不拔、“衣带渐宽”,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为学与为人读后感篇1这是一篇梁先生于20XX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梁先生首先发问问什么要上学,他得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
实际上,不光是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时隔86年多,也仍然需要这样的回答。
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迷失在智识教育中。
其结果就是迷失自我,沦落人生。
在这个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安逸使人累。
在旧社会尚且有无数大学生思考探索救国之道,而如今,大学校园里满是刁着奶嘴的洋娃娃们,忙着谈恋爱、办社团、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莘莘学子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讨论,甚至没有时间上课,于是衣服袜子集了一大摞,带回家去洗。
梁先生强调教育分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方面,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
然而,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削尖了脑袋要进名牌大学而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进大学。
带着入名门,耀祖宗的想法踏进大学的人往往会被各种诱惑迷倒,无从选择。
在徘徊和随波逐流中度过的大学生活将会是遗憾而浪费青春的。
都说大学就是个社会。
这个社会给人陷阱,给人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路,没有人会管你。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
唯有两个时间段是值得回味的。
一段是我大二下学期刚刚从暗恋师兄中解脱出来,每天早起去花园背英语,之后整天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除了上课。
我的成果就是记了一厚本的读书思考笔记。
之后和一挚友交流,获益匪浅。
再之后开始初恋,开始迷失。
另一段则是我大四分手后潜心考研的经历。
这一段是我认为自己战胜痛苦,训练意志的过程。
回想起来,只有这两段让我觉得自己有所获。
之间的日子大部分被迷茫充斥着。
看看身边的同学,也大都如此。
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上大学?为上大学有的背着一身债,有的让父母背着一身债,即使没债也是一大笔开支。
在这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我们的思想也禁锢了。
大学的自由仿佛成了我们的债,不知所措,不堪重负。
为学与做人 1
发现 DNA
要懂得做好学问,必须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我经常鼓励 学生去读名人传记,了解著名学者如何学习、克服挫折和 开拓新的方何。我的专业虽是数学,但在阅读其他学科名 家的成功经验时,也会深受启发。 记得读Jim Watson写的一本小书 ,书中描述他与Francis Crick发 现DNA结构的一段故事。他们为 了研究生物的基本结构,三年间 完成了二十世纪其中一个最伟大 的科学杰作,其过程可以说是引 人入胜,但也不乏奸诈之道。
从历
变
讲
……
辛亥革命以后他在清华大学 做教授,成为清华国学研究 所四大导师之一。 四大导师里还有大史学家陈 寅恪先生,解放后,他一直 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
从历
变
讲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耻辱的开端。广东同胞 为国而战,多次击退入侵的英国军队。 差不多有两百年,广东始终是国家开放的先驱。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是深圳。它得到广东省和香港的 强力支持,由于南方同胞早已习惯了西方的思想,特区 开放很快就成功了。
Jim Watson
Franc! C"ck
发现 DNA
当时Jim Watson才二十出头,跟你们年纪不相上下。 他的基础虽然很好,但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靠无比的专 注和热情,深信可以攀登生物学的高峰,完成人类有史 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 他找到一个好拍檔,那就是Francis Crick。他们合作期间,曾遇上停滞 不前的低潮,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透 过学习并利用同行最新的结果,终于 比竞争对手Linus Pauling早一步,测 定了DNA的结构。
科学界研究的题目多如牛毛,但重要的只占少部分。其 余大部分项目很快便可以做出成果,因此每天都有成千 上万的论文发表。假如每篇文章都有创见的话,人类的 科学成果将会远远超过今天了。 话说回来,文明毕竟是累积的,科学的突破往住建基于 众人思想的融汇。即使不太重要的发现,只要有新的意 思,也是有价值的,这样就能发挥所谓集腋成裘的作 用。 至于有学问的大师,有更独特的创新贡献,承先启后, 引领风骚,但是他们的工作毕竟还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 上完成的。
为学与做人
为学与做人演讲人:丘成桐时间:12月2日地点:华南师范大学从历史的变革讲起要持续发展,提高生产力,就要朝高科技化的目标前进,否则中国只会永远为全世界的先进国家服务,从中拾取微小的利润。
今天讲的题目是梁任公从前讲过的题目。
梁启超,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中国20世纪初重要的启蒙学者。
他和康有为发起的维新运动,虽然不尽正确,而且也以流血失败告终,但它却引起了国人的注意,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去改变腐败的清政权。
辛亥革命以后他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成为清华国学研究所四大导师之一。
四大导师里还有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解放后,他一直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耻辱的开端。
广东同胞为国而战,多次击退入侵的英国军队。
差不多有两百年,广东始终是国家开放的先驱。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是深圳。
它得到广东省和香港的强力支持,由于南方同胞早已习惯了西方的思想,特区开放很快就成功了。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它的成就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
向来轻视中国的欧美强国也开始对我们另眼相看。
三十年来中国的老百姓胼手胝足,辛勤工作,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这有赖于中央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以稳定作为休养生息的基础。
现在,三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仍然以廉价劳工为主导,很明显这是没法再走下去的。
要持续发展,提高生产力,就要朝高科技化的目标前进,否则中国只会永远为全世界的先进国家服务,从中拾取微小的利润。
科技VS基本科学近年来,韩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听说韩国政府要成立五十个以基础科学为主的研究中心,每个中心每年投入的经费为一千五百万美元。
高科技化是亚洲所有地区、国家都想做的事情。
日本最早成功,跟着有所谓“四小龙”的兴起,即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
这十多年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使中国大陆在经济上领头,变了“妈妈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如何把中国的高科技搞上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迫切问题。
在座诸位都是国家的菁英,我想你们都关心这个问题。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梁启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这位老爷子可是咱们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大人物,他的思想、言论简直就是一部活教材。
今天呢,我们就来聊聊梁启超的“为学与做人”,也就是他对学习和做人这两方面的看法,保证让你听了之后恍若大梦初醒,受益匪浅!1. 学习:永不止步的追求梁启超对学习有着特别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或获得一张文凭那么简单。
真正的学习,是一种不断追求的过程,一种对知识的渴望。
你看看他自己,身为一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梁启超可是活到老、学到老。
他常常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
那你要怎么学呢?梁启超提倡“活学活用”。
别只是读书读得头晕脑胀,关键在于把书本上的东西用到生活中去,这才叫真学问。
比如你学了数学,就应该把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而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的公式里。
这也就是梁启超的“学以致用”了。
2. 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说到做人,梁启超可是有一套自己的“黄金法则”。
他认为,人得有理想,也就是要有目标、有追求。
你想想,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真是像一只无头苍蝇,哪里都能碰上,却不知道自己在干啥。
梁启超提到,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敢于担当。
这种担当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真正的行动。
你比如,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政治改革,还鼓励大家一起努力,真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好榜样。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就像是你在关键时刻不推卸责任、勇敢面对挑战,这才算是真正的“担当”。
3. 如何结合:学以致用与责任担当的完美融合。
那么,如何把学习和做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呢?梁启超其实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他强调,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你学到的每一分知识,都应该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这也就是说,你在学习的时候,得想着自己将来能做点什么贡献,不能只为了升学、为了工作。
梁启超的这种理念,就像是一种责任感,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总之,梁启超的“为学与做人”并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的教诲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那位大文豪梁启超的为人处世之道。
说到梁启超,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他写的文章,但其实他的为人处世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1. 学习的态度首先说说学习吧。
梁先生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他说:“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知识。
”这句话说得真是好!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工作了还要继续学习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被时代淘汰。
#### 2. 为人处世再来谈谈为人处世。
梁先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先把自己管好了,才能去管理家庭,进而影响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我们做事情,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做好自己,再去影响别人。
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 3. 对待困难的态度最后说说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梁先生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意思是说,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
因为只有经历了困难,我们才能成长,才能变得更强大。
#### 4. 生活中的小智慧梁启超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智慧。
比如他说:“人生在世,当以诚信为本。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还有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读书学习,还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 5. 结语总的来说,梁启超先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聆听,下次再见!。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那就是“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主要内容”。
你们知道梁启超吗?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那么,梁启超到底是怎么看待学习和做人的呢?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来看看梁启超对于学习的看法。
梁启超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他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一样,如果不努力向前,就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那么,梁启超又是如何要求我们做人的呢?他认为,做人首先要有道德,要有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他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互相包容和理解。
我们还要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
他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有信用,做事要有果断。
梁启超还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梁启超对于学习和做人的要求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他认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创新精神。
他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还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梁启超对于学习和做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他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做人上不断完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才能够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从梁启超的思想中受到启发,不断地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德、有能力的人。
我要用一句成语来结束我的分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难道不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希望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谢谢大家!。
A为学与做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PPT教学课件
• 《易经》:“君子以自强不息。”---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 《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尽人事,听天命?(不要迷信) • 《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
第32页/共10页
意育:“人不惧”
• 一个人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
• 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 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缩,名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 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 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
第76页/共10页
•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 这几年哩!
第87页/共10页
• 《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传习录》,王阳明:“知行合一”
第Hale Waihona Puke 8页/共10页• end 第第190页页//共共1100页页
第43页/共10页
• 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 《论语》:“和而不流(注:和而不同),强哉矫;中立而不倚(注: 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强哉矫;国有道,不变 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注:慕道而行,不退 转:“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梁启超:”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 个人。”
智育目的:“知者不惑”
• 智育的要件:常识、学识、总体的智慧 • 基本的常识 • 专门的学识 • 总体的智慧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就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就是雷公发威;瞧见月蚀,说就是虾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瞧相算命去解决。
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
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就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
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
例如我想做农民不: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就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她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就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她的专门学识,也就是如此。
我想做财政家不: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就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她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就是则惑了。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她的专门学识,也就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与学识就够不?还不能。
宇宙与人生就是活的不就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就是复杂的变化的不就是单纯的印板的。
倘若我们只就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她,叫她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她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她,叫她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她,自然不至于惑了。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春期八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三)2024.5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班级拟开展“走近古籍典藏,赓续中华文脉”主题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及同学们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忙完善。
1.下面是小豫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补充修改。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
优秀的国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jié(①)的源头活水,能永远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
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药学典籍,传承了中华医者求真务实。
心系民生的精神;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②)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至用的实学思想……追本sù(③)源,格物至知,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鉴古知今,学史明志,这些xuàn (④)丽的文化秘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枯jié ( )②记载( )③追本sù( ) 源④xuàn 丽( )(2)语段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2.小豫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
诵读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①,参差披拂”(《小石潭记》)那清幽静谧的自然美景,驰目于洞庭湖“八月湖水平,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神往于桃花源“③,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那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感慨于“求之不得,④”(《诗经·周南》)那日思夜想的执着深情。
诵读“⑤,水击三千里,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我们感受到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无比恢宏的气势;诵读“⑦,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⑧”(《礼记·学记》),我们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
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梁启超清华演说
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
今天是研究院第一次茶话会,本来早就要开,因王静安先生有不幸的事发生,到上海去了,所以缓后了许久。
到今天,大家有个聚会的机会,我很高兴。
我们研究院的宗旨,诸君当已知道,我们觉得校中呆板的教育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想参照原来书院的办法——高一点说,参照从前大师讲学的办法——更加以最新的教育精神。
各教授及我自己所以在此服务,实因感觉从前的办法有输入教育界的必要。
故本院前途的希望当然是很大的,但希望能否实现,却不全在学校当局,还在诸位同学身上。
我所最希望的,是能创造一个新学风,对于学校的缺点加以改正。
固然不希望全国跟了我们走.但我们自己总想办出一点成绩让人家看看,使人知道这是值得提倡的,至少总可说,我们的精神可以调和现在的教育界,使将来教育可得一新生命,换一新面目。
现在的学校大都注重在知识方面,却忽略了知识以外之事,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努力于知识的增加,知识究竟增加了没有,那是另一问题。
但总可说现在学校只是一个贩卖知识的地方,许多教员从外国回来,充满了知识,都在此发售,学生在教室里若能买得一点,便算好学生。
但学问难道只有知识一端吗?知识以外就没有重要的吗!孔子说过,“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又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都是知仁勇三者并重的。
不但中国古圣贤所言如此,即西国学者也未尝不如此。
所谓修养人格锻炼身体,任何一国都不能轻视。
现在中国的教育真糟,中国原有的精神固己荡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而且政治不良,学校无生气,连知识也不能贩卖了。
故我们更感到创造新学风的必要。
本院同学一部分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从名师研究有素的,在全国教育界占最高位置。
受到这种最高教育的人,当然不能看轻自己,从本院发生一个新学风,是我们唯一的责任。
若仍旧很无聊的冒充知识阶级,便不必在此修学。
既到这里,当立志很高,要做现代一个有价值的人,乃至于百世的一个有价值的人。
梁启超:《君子》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梁启超:《君子》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
为英人所称劲德尔门(注:指Gentleman)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
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
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衡。
顾习尚沿传类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
望治者,每以人人有士君子之心相勖。
《论语》云: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明乎君子品高,未易几及也。
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
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
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
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於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国民之人格,駸駸日上乎。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
《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
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
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钩元。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
《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
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
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
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且夫自胜则为强,乍见孺子入水,急欲援手,情之真也。
继而思之,往援则己危,趋而避之,私欲之念起,不克自胜故也。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王阳明曰:“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
”古来忠臣孝子愤时忧国奋不欲生,然或念及妻儿,辄有难于一死不能自克者。
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犹英之劲德尔门,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非吾辈所谓君子其人哉?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说课材料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为学与做人梁启超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
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
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
我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
例如我想做农民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稅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的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
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读后感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读后感注意,以下文章全文为 AI 写作生成,其中不排除部分逻辑或者语义上的问题或瑕疵,仅供参考。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鼓吹“为学与做人”思想,强调“为学尚实”,提出了“三从四德”等理论。
梁启超的思想是中西合璧的结果,可以说,梁启超是中国最早的西化派代表之一。
在这里,我们要深入探讨梁启超“为学与做人”的思想。
一、为学之意为学,意即勤奋求知。
梁启超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倡知行合一,宣扬为学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志向远大。
同时,他也强调了教育重点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必须志存高远,目标明确,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二、做人之道与为学相辅相成,做人则更加重要。
梁启超提出“为学与做人”的两条腿走路理论,认为优良的品德是超越知识和力量的核心。
他提倡要诚信、宽容、善良、公正,要在求知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才。
三、尚实为先在为学和做人的过程中,梁启超强调了“实”与“虚”的关系,认为知识要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尚实为先"。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获得经验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或者人才。
四、三从四德三从指的是“君子不问三年自知有恶也”,“君子不忧不惧不猜”,“君子不以言举人”。
四德则是“仁、义、礼、智”。
梁启超认为三从四德是立身之本,是为学与做人的支持和保障。
五、学以致用最终,为学与做人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学习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出真正的效果。
而做人的态度和能力,也必须从工作和实践中获得提升。
梁启超提倡,学者应该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付诸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梁启超的“为学与做人”思想,强调了实践、品德和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勤奋求知,尚实求真,注重道德素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用之才。
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
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
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梁启超:《君子》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梁启超:《君子》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
为英人所称劲德尔门(注:指Gentleman)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
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
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衡。
顾习尚沿传类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
望治者,每以人人有士君子之心相勖。
《论语》云: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明乎君子品高,未易几及也。
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
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
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
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於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国民之人格,駸駸日上乎。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
《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
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
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钩元。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
《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
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
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
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且夫自胜则为强,乍见孺子入水,急欲援手,情之真也。
继而思之,往援则己危,趋而避之,私欲之念起,不克自胜故也。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王阳明曰:“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
”古来忠臣孝子愤时忧国奋不欲生,然或念及妻儿,辄有难于一死不能自克者。
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犹英之劲德尔门,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非吾辈所谓君子其人哉?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为学与做人
“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它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听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
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费的事,我想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样。
“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
”人格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来。
所以仁字从二人。
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我的人格才能实现。
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
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
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
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
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工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
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又说:“自反而不缩,名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
”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
第二件要不会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刚强极难。
一个人有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须能恢复自由。
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馀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
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
意志磨炼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坐,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
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
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居”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
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
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试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的:“但昔日之芳草兮,今真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
诸君猛醒!现在你所爱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因不知才会感;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
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人。
我盼望你有痛恨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
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