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海陆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1.3《海陆变迁》 课件 (共25张PPT)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1.3《海陆变迁》 课件 (共25张PPT)


探索活动
第三节 海陆变迁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与小海龟新家改建的三个方 案有些相似,你能够连线并说明吗?
人类活动
海平面升降
地壳运动
我们脚下的大 地并不是稳定不动的, 海陆总是在不断地变 化。
观点A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我们脚下的 大地非常稳固,是不 会发生变化的。
观点B
非洲 南 美 洲
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活动二
要求: 阅读P27“六大板块和山系、
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同桌 讨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 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时间:2分钟
世界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环太平洋火 山地震带
世界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地带比较活跃。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学课件:1.3 海陆变迁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学课件:1.3 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碰撞挤压形成
合作探究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处在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带,板块交界处两大板 块的交界处
合作探究
红海的扩张
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 洋板块做张裂运动
合作探究
地中海缩小
因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 块不断挤压碰撞
课堂练习
证据4 非洲和南美洲的古气候
证据1 大西洋两岸陆地形状的几何吻合性
证据2 大西洋两岸陆地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好比撕碎了的 一张报纸,拼 合以后的印刷 文字和行列也
一一对应。
证据3 大西洋两岸陆地古生物的相似性
1.3 海陆变迁
我只能生 活在热带 浅海,为 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 都有我的 存在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 美洲和非 洲都有我 的存在呢?
二、大陆漂移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深海探测以及人造 卫星的精密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不断“漂 移”。 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 ﹡大西洋以平均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展。 ﹡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在 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
资料 阅读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 合而成,全球主要有六 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1)图中A是___美__洲______板块,F是 _太___平__洋_____板块,安第斯山脉的形 成原因是__南_极__洲_板__块_和__美_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B是南极洲板块,该板块上的 陆地主要属于_南__极___洲,由于位于 _板__块__内__部____,地震很少。 (3)C是__印__度__洋___板块,D是__非_洲___ 板块,两板块之间的_红__海____将可能 成为新的大洋。 (4)日本多火山和地震是因为 _位__于__板__块__交__界_处__,__地__壳_。活跃

(完整)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海陆变迁》 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海陆变迁》 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红 海
面 积 扩 大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继 续 抬 升
4、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第三节 海陆变迁
亚欧板块 我们脚下的大地非常稳固,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请判断下列说法的真伪,并说出理由。
(2)4人顺时针交互,补充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福建深沪湾海底的古森林遗迹
西安市第五十八中学 李君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太平洋板块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福建深沪湾海底的古森林遗迹
(2)4人顺时针交互,补充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南极大陆发现了巨大煤层这一现象?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与小海龟新家改建的三个方 案有些相似,你能够连线并说明吗?
人类活动
海平面升降
地壳运动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
地并不是稳定不动的,
“那大不陆勒漂斯移三学根说大”海理基石陆本柱观的总点升是降变在化示不意断图 地变
我们脚下的
(3阅、2读)请P4判2人7断“顺六下时大列针板说化交块法互和。的,山真补系伪充、,火并山说、出地理震由带。分布”图,同桌讨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大 会、地地 发震的非 生分常变布与稳化板块固的运,。动的是关系不。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第三节 海陆变迁
记者22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研究所获悉,中国古生物学者最新通 过对海洋底栖生物——有孔虫的研究, 揭示出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显 示,距今约7000年前后,我国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

(5)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岛 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海平面的升降
新课学习 (二)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19世纪初,德 1620年,英国
国地理学家洪堡 哲学家培根指出
也指出南美洲和 大西洋两岸可能
非洲之间海岸轮 是连接在一起的。
廓的凹凸吻合。
19世纪末,奥地利 地质学家修斯认为 南半球各大陆上的 地层非常相似,可 以虚拟地将它们拼 合成一个大陆。
课堂练习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D)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极地地区有煤层存在 C.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D.海浪拍击海岸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3、4题。
3.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课堂练习
4.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
变化?两个大陆之间的大西洋的面积有何变化?
2亿年前
1.35亿年前
现在
6500万年前
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距离越来越远,大西洋的面积越来越大。
新课学习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大陆的漂移呢?
往吹管里吹气。观察纸板或塑料 板慢慢分开,向两边漂移的过程。
将弯曲的吹管插入清水中,把剪 好的纸板或塑料块按照拼合好的 形状,小心地放在清水表面。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新课学习 一张撕裂的报纸,你有什么办法将它重新拼接在一起?
轮廓对接
文字对接
新课学习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按照南美大陆和 非洲大陆轮廓剪 下来的地图,可 以拼合在一起。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 海陆变迁 课件(共39张PPT)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 海陆变迁  课件(共39张PPT)
海陆变迁
温故知新
思考
1.我国山东荣成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已高出海 平面20〜40米。
2.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 平面20米左右。
3.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长约7000米的海河古河道。
4.美丽的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 花纹的光滑的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阅读材料
思考: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哪三方面 的证据: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 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们能够接受的 “大陆漂移学说”。
学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 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 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学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 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降雨量的减少, 多水的荷兰甚至出现了干旱和缺水问题,使饮用水源 受到威胁。而且,由于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河道, 部分地区的海岸和河流入海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泥沙 淤积现象,不得不进行频繁的人工疏浚。
荷兰有关水利专家撰文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 类为中心的方针进行纠正,强调水利建设必须考虑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方针。
思考
在前面的大陆漂移过程中太平洋在怎样变化? 大西洋呢?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 大致划分为六大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示意图
练习
六大板块示意图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六大板块示意图
红 海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 的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 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图 片中整齐的沿海地带就是 填海而建成的陆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

新课学习
海陆变化示意图
泛大陆
2亿年前
泛大洋
1.35亿年前
分裂,漂移
亚欧大陆
继续漂移
非洲大陆
现在
南极大陆
6500万年前
新课学习
观察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非洲大 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2亿年前
1.35亿年前
现在
6500万年前
距离越来越远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只是地球海陆变迁的一
个“瞬间”,现在的海陆分布轮廓,是经过漫长
拓展延伸
我来说一说!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 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德国 的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课堂练习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 B ) A.地球表面形成亘古不变 B.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C.地球表面所有的陆地变为海洋 D.地球表面所有海洋变为陆地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二个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
说明台湾海峡
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海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
面上升,变成 了海洋。
遗迹和古河道,反映了该
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三个原因是人类活动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
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
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日本的填海造陆
新课学习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情境导入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

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

1915年,魏格纳出版《海陆的起源》, 列举证据,阐述“大陆漂移学说”
学习过程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如何证明大陆漂移
讨论
学习过程 证据一:大陆轮廓相吻合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二:南美洲和非洲两侧的地层是相似的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三: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泛大陆、泛大洋 分裂
七大洲、四大洋
学习过程
海陆变迁的原因
落基山脉发现三叶虫化石
图瓦卢即将消失
日本填海造陆
地壳运动
自然 原因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海陆运动和变化 大陆漂移学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的实例 证据 内容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 海陆变迁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以下现象说明了什么?
海陆变迁
三 叶 虫 大 多 生 活 在 距 今 约 2.4 亿 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科学家在北 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有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学习过程

大陆漂移
1912 年 , 魏 格 纳 提 出“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
小海龟搬新家
动物园要新增一些小海龟。考虑到海龟的生活习性,饲养员为它们 准备的新家是一个水池,里面既有“海洋”,又有“陆地”。动物专 家看了以后,建议将水面缩小一些。三个饲养员马上行动,每个人都海龟搬新家
实验探究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
地震前兆:
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老鼠





A、应立即逃跑、跳楼( )B、应立即收拾东西离开( )C、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就地避震,待主震 过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室外空旷处。 ( )D、立即打电话告诉家人发生地震,然后逃跑( )

×
×
印度的海底城市福建深沪湾海底的古森林遗迹
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1.我国山东荣成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已高出海平面20〜40米。 2.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平面20米左右。
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1.我国山东荣成沿海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属于地狭人稠,荷兰人民为了扩大陆地面积,利用填海大坝围海造陆,使国家本土面积扩大了几百倍。
证据3——动物的相似性鸵鸟: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
洋在不断扩张, 洋在不断缩小。
看看太平洋和大西洋 的变化:
印度半岛的位置有 什么变化?
印度半岛
大西
太平
观察:海陆变化示意图
洋在不断扩张,看看太平洋和大
亚欧
碰撞挤压
印度洋
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增高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平面)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立体)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平面)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立体)
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接地带比较活跃,易发生碰撞挤压,更容易形成火山地震带。
7、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动 C、日本人口众多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中图版地理八上《海陆变迁》ppt

中图版地理八上《海陆变迁》ppt

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变化?
海洋变成陆地
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 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 道,你又能推断出这 是什么变化?
由陆地变成海洋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最终将消亡。
这些分别将会是什么变化?
明 确:
沧海桑田
海洋变陆地 陆地变海洋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与变化之中。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 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 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 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 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 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 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大陆的漂移
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 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 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 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 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1)经历漫长时间,不易被人们查觉。
2)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很短的时间改变地表的形态
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运动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 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观察世界地图,你发现 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 有什么奇妙的现象?
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什么假说?这个假说的内容是什 么?
2、请你寻找证据来证明。源自古 老 地 层 的 对 应
海牛栖息在热 带浅海环境中, 鸵鸟生活在陆 地上,而且不 会远飞。按理 来说,他们都 没有远涉大洋 的能力,它们 同时生活在大 西洋两岸的同 纬度地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1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课件1中图版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立体)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平面)
学以致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 板块和_______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 板块相对运动, 印度洋 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处在不断碰撞 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地中海在______ 板块和______ 板块相对运动, 亚欧 非洲 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在观察地图中发现,各大洲的形态很有特点,好似积木 一样可以拼合。在一番资料搜集后,魏格纳大胆提出大陆漂移说, 并在质疑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 起源》一书。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 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由海变陆
地 壳 运 动
海 陆 变 迁
由陆变海
海陆循环 变化
海 平 面 的 变 化
自 然 因 素
固 定 论
人 为 因 素
活 动 论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板 块 运 动 学 说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地带比较活跃。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六大板块和山系、山、地震带分布
读下图说出: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板块的交界地带: (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令人刻骨铭心的5.12汶川大地震
探寻:中国为什么是地震多发国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 间,因此中国境内多地震分布。
中国
第三节 海陆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新课学习 一张撕裂的报纸,你有什么办法将它重新拼接在一起?
轮廓对接
文字对接
新课学习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按照南美大陆和 非洲大陆轮廓剪 下来的地图,可 以拼合在一起。
新课学习 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对接
这好比一张撕碎了 的报纸,拼合以后 的印刷文字和行列 也能一一对应。
课堂练习
2.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D)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极地地区有煤层存在 C.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D.海浪拍击海岸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3、4题。
3.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A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课堂练习
4.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
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2亿年前
1.35亿年前
现在
6500万年前
距离越来越远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只是地球海陆变迁的一 个“瞬间”,现在的海陆分布轮廓,是经过漫长 的岁月逐渐变化而形成的,它还将继续变化。
新课学习
拓展延伸
讨论:
南极地区发现煤层,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南极地区在远古时期地处 温暖湿润地带,在那时形 成了煤,后来经过大陆漂 移,才到了今天的位置。
新课学习
依据六大板块现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科学家绘出 了5000万年后的世界地图。
1.图中非洲大陆与 南美大陆是相互靠
拢还是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
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图中白色轮廓代表现 在各大陆的位置。
1.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继续分离
2.澳大利亚大陆向西南方向移动了
新课学习
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分别是 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说明台湾海峡 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海平 面上升,变成 了海洋。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三个原因是人类活动
日本的填海造陆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 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 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新课学习
人类在填海造陆的过 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新课学习

地壳运动

主要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海陆变迁
情境导入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 成语吗?它的原意是指什 么?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 会变成海洋,海洋也 会变成陆地。其实, 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 变迁。现在用来比喻 世事变化很大。
新课学习
动物园要新增一些小海龟。由 于海龟是两栖动物,饲养员为 它们准备的新家是一个水池, 里面既有“海洋”,又有“陆 地”。动物专家看了以后,建 议将水面缩小一些。三个饲养 员马上行动,每个人都提出了 自己的改建方案。
新课学习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新课学习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世界著名的山系也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拓展延伸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 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新课学习
1930年11月1日,在爱斯密特 基地庆祝完50岁生日后,魏格 纳(左)和同伴的最后合照。
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第 四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不幸的是, 就在这里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拓展延伸
我来说一说!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亚欧板块

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 勒 拉
非洲板块

印度安洋第板块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亚欧板块
落基



山 脉
太平洋板块 勒 拉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安 第

斯 山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参照教材26页世界近几十年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统计表,根据表 中给出的经纬度,把这些地点标注在下图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是( C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海陆的运动和变化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海陆变迁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何
(5)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岛 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海平面的升降
新课学习 (二)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19世纪初,德 1620年,英国
国地理学家洪堡 哲学家培根指出
也指出南美洲和 大西洋两岸可能
非洲之间海岸轮 是连接在一起的。
廓的凹凸吻合。
19世纪末,奥地利 地质学家修斯认为 南半球各大陆上的 地层非常相似,可 以虚拟地将它们拼 合成一个大陆。
冠梁
地基与房屋底面
角柱
之间,充当廉价 的减震器,可应 用于多种建筑。
新课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地震应急包
应急物品

便携式收音机
压缩食品
药品
手电筒
耐磨手套
口哨
应急雨衣
防水火柴、蜡烛 处理外伤的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册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 观点: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板块交 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课堂练习
1.依照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
多发区的是( B )
A.太平洋中心地区 B.环太平洋地带
C.澳大利亚
D.亚欧大陆内部
课堂练习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 C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变化 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首要原因
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 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 虫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三叶虫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 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了山脉。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二个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反映了该 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
(1)由岩石组成的 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的,全球划分为六 大板块。
新课学习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震 火山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地震 火山
图中“→ ←”表示什么?“← → ”表示什么? “→ ←”表示碰撞挤压、“← →”表示张裂拉伸
原 因
人类活动


也很重要


新课学习
下面是科学家在研究海陆分布时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请
你指出哪些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
(1)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2)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洪
水一个月之后才退去。 ⅹ
(3)在渤海发现了海河故道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4)日本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 人类活动
老李提议:改变斜坡垫板 的倾斜角度。
小张提议:抽去一些水。
大周提议:将斜坡上端的 沙土向下堆。
新课学习
1.他们的办法是否可以让水面缩小? 2.三个方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使“海” 和“陆”发生变迁的?
1.三种方案都可以让水面缩小,发生“海“”陆“变迁。 2.老李方案:模拟地壳变动导致海陆变迁
小张方案:模拟海平面的升降导致海陆变迁 大周方案:模拟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新课学习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新课学习
视频: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新课学习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由落基山脉和安第斯 山脉组成。这两大山脉分别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 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德国 的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课堂练习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 B ) A.地球表面形成亘古不变 B.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C.地球表面所有的陆地变为海洋 D.地球表面所有海洋变为陆地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
全球分为 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 处于不断 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 带,地壳活跃。
冰岛艾雅法拉火山
中国河北唐山
中国四川汶川
日本东海岸
伊朗西部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 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
印度南部
印尼锡纳朋火山
墨西哥南部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地震
大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智利瓦尔迪维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