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索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G63 A 1673-9132(2018)10-017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10.10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教学建议一栏中明确提出“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2018年12月初,永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校举办,进行了以“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主题的研讨课交流,我有幸执教了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深切感受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因此,我将本课的核心内容提炼为“一一、二二、三三”,即一场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一种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两个侵略集团――三国协约、三国同盟,两个战争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三个战争特点――时间长、破坏性大、规模大,三点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吸收这些内容?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实物展台,展示预习成果
我市重视教育,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我校更是积极响应,更新各种辅助教学的硬件、软件,各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的全套设备。其中,实物展台的安装方便教师将讲义、实物、资料等展示给学生看。这节课前,我编写了“导学案”,梳理、整合本课的基础知识,设置了课前预习部分。课堂中我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利用投影,由学生边讲解,边展示,起到检查预习情况和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的双重效果。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口头回答方式相比,更直观形象地突出历史专有名词的书写,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采用微课教学,转换教学模式,突破本课重难点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
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时间短,内容精。它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反复观看,方便家长随时辅导孩子,教师无论是自己制作微课还是观看他人的微课,都能促进专业成长。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是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课本只有一幅地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仅凭借这些材料学生很难掌握这一知识点。对此,我制作了《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微视频,视频时长3分钟30秒。视频由两大集团形成的背景,各国走向结合的出发点,两大集团的核心矛盾,两大集团形成对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四方面组成,展示了相关地图、形成过程动画示意图,并设置了三个问题1.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其成员。2.这些国家走向结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学生观看后回答的结果显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它形式新颖,内容精炼、直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推广,微视频也成为历史课堂信息技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教师的喜爱,成为公开课的必备法宝。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一节课的微视频切记过多,尤其忌讳整节课用微视频堆砌,一个
接一个,教师的主导地位全无,学生只是疲于观看。其次,对微视频进行有效性的选择。网络时代,各种资源繁杂,适合课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才是有效的。
三、使用点名器,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与初一、初二学生相比,初三学生较为沉稳,愿意自动举手展示自己的学生更少,到初三学生分化的情况比较明显,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如何适当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点名器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效果。同时,这种随机点名的方式也能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点名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松懈的状态转变成兴奋状态,将更多学生的专注力吸引至课堂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点名器使用的契机和次数也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使用,切忌使用过于频繁。
四、借助网络平台“问卷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网络时代,许多网络平台也适用于课堂教学。如人人网、ITtools平台、QQ平台、班级微信群、二维码、问卷星、抢答器等。我校具有网络设备教室、录播室等,利用局域网或网络资源和条件,利用网络平台,师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分享学习成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课堂更具活力。这节课,在检测反馈环节,我选用了“问卷星”这一网络平台,在课前制作与本节课配套的选择
题,并提前发布。在检测反馈阶段,学生在网络支持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进入答题界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提交。学生提交后,教师打开分析页面,即可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其中包括细致的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完成率、每?}的正确率和错误率,还能追踪到哪位学生答错。通过检测、反馈,我能知道哪些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学生掌握得好,哪些知识点可能要改进加强,从而有的放矢地讲评,针对性地强化巩固。实现了快速检测,实时反馈检测结果,提高课堂实效。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新颖的检测方式,学生感兴趣,因为学生完成所有问题提交后,系统自动根据教师先前的设置作出评判,学生能马上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哪题做对哪题做错一目了然,哪些知识点可能要重新看教材,学习消化,及时补救。“问卷星”的使用实现再一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得到听课教师的赞赏。
这节课,我采用了以上几种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融合,进一步促成高效课堂的生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