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011d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7.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引言地震是地球表面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产生原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我参加了地震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地震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实习地点本次实习活动地点为某地震研究所位于山区的实验基地,该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震,拥有丰富的地震数据和实验设备。
四、实习过程我在实习活动中深入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烈度和震源机制等。
同时,我还参观了地震仪器的运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通过与研究人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地震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他们使用地震仪器和遥感技术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五、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活动,我深入了解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器和分析地震数据,掌握了一些地震预测的基本方法。
六、实习心得地震实习是我大学期间一次非常有收获的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实地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技术,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七、总结通过地震实习活动,我收获了丰富的地震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产生原因、预测方法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了自己的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地震实习活动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探索地震科学领域,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参考资料1. XX地震研究所.2. XX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手册.。
地震认识实习报告
![地震认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9b4c3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4.png)
地震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地震作为自然界中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现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参加了地震认识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观了地震台站,了解了地震监测预警、地震台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地震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地震预警和应急处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台站参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郫县地震台。
郫县地震台是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个专业台站,位于成都市郫县新胜镇的走石山,是国家级综合台站。
该台现有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观测手段。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地震台站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对地震监测有了直观的认识。
2. 地震监测预警在地震台站,我们学习了地震监测预警的方法。
地震监测主要是通过地震仪来实现的。
地震仪可以记录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从而判断地震的基本参数。
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判断地震的大小、震中位置,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3. 地震台站工作原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地震台站的工作原理。
地震台站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震活动,收集地震资料,提供地震研究的基础数据。
地震台站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如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实时监测地球内部的动态变化。
此外,地震台站还会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 地震应急处理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应急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地震速报、灾情收集、灾情评估、救援队伍调度、物资供应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的重要性。
三、实习感悟通过地震认识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地震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挑战。
在地震面前,人类并非无能为力。
通过地震台站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我们可以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a55d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a.png)
地震实习报告尊敬的指导老师:我在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地震实习,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严谨、复杂和有趣。
现在,我就来写一份地震实习报告,总结我的学习和成果。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是由学院组织的,旨在让我们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实习的具体目的包括:1. 熟悉地震的起因和失稳过程,掌握地震的测量方法和分析过程。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地震学术语和专业工具,能够正确使用地震数据和软件。
3. 培养实习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凝聚力和交流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本次实习涵盖了地震的基本理论、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和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理论学习:我们通过听讲和自学的方式,了解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波和波形分析、地震烈度和震源机制等知识,掌握了一些地震学术语和术语。
2. 设备操作:我们参观了地震站,了解了地震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学习了地震仪、加速度计、GPS等设备的操作方法。
3. 数据处理: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了采集、下载和处理,使用MATLAB等软件对地震波形进行了分析和模拟。
4. 应用与讨论:我们讨论了地震在地质勘探、资源调查和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地震监测和预警的问题,开展了小组合作运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对地震的基本知识、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主要包括:1. 知识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地震的理解,掌握了一些专业术语和工具,对地质与地球科学有了更广阔的了解。
2. 技能方面:我们学会了操作地震设备,掌握了处理地震数据的方法,提高了运用MATLAB和其他软件的能力。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小组中,我们互相支持和协助,完成了一些数据处理任务和专业讲演,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友情。
4. 成果方面:我完成了一份简单的地震模拟报告,分析了地震波形的特征和震源机制,提交给指导老师,并得到了肯定和建议。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c0f0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c.png)
地震实习报告引言:本次地震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地震现象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进行的。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地震研究所,观测了地震数据,并与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地震预防和减灾的重要性。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地震现象的认识,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以及地震预测和监测技术。
同时,也探讨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地震风险的措施。
实习过程:1. 参观地震研究所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参观了当地的地震研究所。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备。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地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人员的工作内容。
2. 地震数据观测在实习期间,我有幸观测了地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
通过地震仪的安装和调试,我亲身体验到了地震观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震数据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3. 地震预测与预警在与地震专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地震预测和预警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重要性。
地震预测通过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趋势,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地点。
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通过快速传递地震信息,使受灾区域的人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震的认识,还了解到了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我还意识到地震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应对地震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结论:本次地震实习使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我未来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观测地震数据,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技术,同时也了解到地震预警对于减少灾害的重要性。
希望我将来能够为地震预防和减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字数:552)。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fa42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b.png)
地震实习报告摘要: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评估我所参与的地震实习经历。
通过参与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地震预警等实习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发生机制、影响及应对措施。
本次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我对于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一、引言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地震作为自然界的表征之一,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为期两个月的地震实习中,我了解到了地震的性质、地震灾害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震发生。
二、背景地震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参与和观察地震现场,掌握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个地震灾区,并与地震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加深对地震现象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我参观了包括xxxx在内的多个地震灾区,亲眼目睹了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破坏力。
通过观察灾区现场,我深刻认识到地震防灾工作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在地震预警中心,我学习了如何分析地震数据以及如何准确预测和警示地震。
通过实践操作,我熟悉了地震监测设备的使用步骤,并学会了解读数据结果。
3. 地震预警:在地震预警中心的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警报发布的流程和环节。
通过参与模拟地震演练和实际警报发布,我体验了地震预警工作的紧迫和责任。
四、实习成果通过地震实习,我对地震灾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获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地震知识水平:通过与地震专家的交流和实地考察,我掌握了地震的基本原理、预测方法和防灾措施等知识。
2. 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参与地震数据分析,我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准确分析地震数据结果。
3. 锻炼了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实践参与地震预警工作,我提高了应急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威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关注地震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国家地震防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谢在此,我要向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地震专家们表达诚挚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指导,我无法顺利完成这次地震实习。
地震资料处理上机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处理上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e088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地震资料处理上机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地震资料处理上机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处理地震数据的能力。
实习任务是根据给定的地震数据,进行地震资料的预处理、地震相位变换、地震切片、地震属性提取等操作,最终生成可用于地震解释和分析的成果。
二、实习环境和工具本次实习在地震资料处理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是商用地震资料处理软件Paraview。
Paraview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震资料处理和可视化软件,可以进行地震数据的读取、显示、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三、实习过程1. 地震资料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对给定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地震数据截取等操作。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为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2. 地震相位变换地震相位变换是将地震数据从振幅变换为相位,从而更好地反映地层的岩性和构造特征。
本次实习中,我们使用了相位变换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生成了相应的相位变换地震数据。
3. 地震切片地震切片是通过沿某一方向(如时间、深度或横波方向)对地震数据进行切面处理,以观察地层结构和断层分布。
我们选取了感兴趣的时间段和切片方向,生成了地震切片,并通过Paraview软件进行了显示和分析。
4. 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反映地层岩性、物性、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本次实习中,我们提取了地震数据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属性,并结合地震切片进行了分析。
5. 成果生成与解释最后,我们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和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地震资料处理上机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学会了使用商用地震资料处理软件Paraview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震数据处理在油气勘探、地震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地震解释实习报告
![地震解释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b5eeb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b.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我国积极开展地震解释工作。
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地震解释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解释的软件操作;3. 提高地震解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4. 深入了解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三、实习内容1. 地震解释基本原理地震解释是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揭示地下结构特征和地震活动规律的过程。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波传播、地震波类型、地震波速度、地震震源机制等基本原理。
2. 地震解释软件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震解释软件,如Petrel、GeoFrame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数据预处理、地震层位解释、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等基本技能。
3. 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际生产项目,对地震数据进行了解释。
通过分析地震资料,确定了地下结构特征、地震活动规律,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将地震解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深入了解地震预测预报工作:通过实习,对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震解释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震预测预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我国积极开展地震解释工作。
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地震解释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解释的软件操作;3. 提高地震解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4. 深入了解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1e49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6.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的成因、机制和预测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地震局。
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监测和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的机构,拥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地震监测部门工作,参与了地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工作。
同时,还跟随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了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情况和周边的地质环境。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技术学习实习初期,我学习了各种地震监测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强震仪、GPS 测量仪等。
了解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以及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
2、数据分析与处理在掌握了监测技术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
每天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地震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本地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3、地震台站考察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地震监测工作,我跟随工作人员对一些地震台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台站,我们检查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还对台站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4、地震科普宣传除了专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我还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概念,而在实习中,我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现象相结合,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奥秘。
地震解释实习报告
![地震解释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baa48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a.png)
地震解释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地震解释实习,深入了解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方法和技术。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在地震勘探领域的技能,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
首先,我学习了地震数据的采集和记录,了解了地震仪器的布置和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然后,我参与了地震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和数据裁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
接着,我学习了地震数据的速度分析,通过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后续的深度解释提供依据。
最后,我参与了地震数据的解释,包括地震相识别、断层分析和油气藏预测等。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使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掌握了数据预处理、速度分析和数据解释等基本技能。
我了解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流程和规范,能够独立完成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任务。
此外,我还通过实习,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噪声数据,无法有效去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告诉我在处理噪声数据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技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最终成功去除了噪声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
五、实习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认识到了地震解释的重要性,它可以为油气藏开发提供关键的信息。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地震解释的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数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提高,争取在地震勘探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参考文献[1] 地震勘探原理,李智勇,地质出版社,2010年。
[2]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张志刚,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年。
[3] 地震勘探技术进展,赵金洲,科学出版社,2017年。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23b23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8.png)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地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掌握地震资料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震勘探的整个流程。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设备与材料1. 地震仪(包括地震检波器、放大器、记录器等)2. 野外记录表格3. 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防滑鞋等)4. 地震勘探施工图纸5. 相关地质资料三、实习任务与要求1. 熟悉地震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地震数据采集的参数设置。
2. 在指导下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现场操作,包括仪器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地震波等。
3. 参与地震勘探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掌握地震勘探的地质解释方法。
4. 及时整理和提交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1. 地点:某地震勘探施工现场2.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XX年XX月XX日五、实习内容与步骤1. 首日:熟悉地震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地震数据采集的参数设置。
在指导下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的现场操作,包括仪器操作、记录数据等。
2. 第二日:学习地震勘探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掌握地震勘探的地质解释方法。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异常现象。
3. 第三日:参与地震数据采集的现场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加强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第四日:整理和提交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根据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习,深入了解了地震资料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的现场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态度与习惯:培养了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实践与创新: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探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a3ce3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地震资料采集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于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震队进行了地震资料采集实习。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测线的设计、野外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和分析等多个环节,深入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
二、实习内容1. 测线设计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加了测线设计的学习。
通过对地震地质任务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测线的方向、间距和覆盖范围。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利用地震地质资料进行测线设计,以确保地震数据能够有效地揭示地下结构。
2. 野外数据采集在第二周,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学习了如何使用地震仪、检波器等设备,并了解了地震波的产生和接收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负责检波器的埋设和回收,以及地震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数据采集的顺利进行。
3. 资料整理和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学习地震资料处理软件,我掌握了地震数据的基础处理方法,包括去噪、速度分析、震相识别等。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震剖面图判断地下结构,并提出了相关的地震解释意见。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资料采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掌握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测线设计,以确保地震数据能够有效地揭示地下结构。
此外,我还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体会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震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
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我明白了地震工作者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对地震资料采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地震勘探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0092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b.png)
地震实习报告I. 引言地震学是研究地壳运动以及地震活动的学科,对于预测地震、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学的实际应用,我参与了一次地震实习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II. 实习目标本次地震实习的主要目标是熟悉地震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了解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III. 实习内容1. 地震监测设备使用在实习的第一天,我接受了地震监测设备的使用培训。
这些设备包括地震仪、地震传感器、数据记录器等。
我学会了正确安装和调试这些设备,并学习了如何进行野外测量。
2. 地震数据采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次地震数据采集的实际操作。
我们选择了一个地震活跃的地区,在多个位置设置了地震仪,以收集地震活动的数据。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好地理解了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并学会了如何准确记录和保存数据。
3.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进行了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
我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读取和处理,同时也了解了地震波形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我得到了一些地震活动的有趣结果,并深入理解了地震波形对地壳结构的反映。
IV. 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熟悉了地震活动的基本原理、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及预测地震的方法。
这些知识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成果。
2. 实际技能在实习中,我学会了使用地震监测设备和专业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这些实际技能的掌握为我今后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团队合作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导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V.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对地震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地震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服务于社会的科学。
地震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地震防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减轻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8732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7.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地震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领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地震局,这是一个负责监测和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的专业机构。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地震监测部门工作,参与地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协助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仪器的学习与操作在实习的初期,我首先学习了常见地震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地震仪、强震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还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2、地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每天的工作之一是收集来自各个监测站点的地震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
这需要我具备细心和耐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我还学习了使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发震时间等。
3、地震活动的分析与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后,我参与了对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等背景信息,试图找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这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地震学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4、地震科普宣传除了专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我还积极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我们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技能和经验。
关于地震的实习报告
![关于地震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8d17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3.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提高我国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我国地震局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地震监测与预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地震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地震监测工作,对地震灾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3.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震监测与预警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成因、地震波传播、地震监测方法、地震预警技术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地震灾害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地震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
2. 地震监测设备操作培训为了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地震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实习单位安排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我们学习了地震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流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监测设备的操作技巧。
3. 地震监测与预警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实际工作。
首先,我们到地震监测台站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地震监测台站的布局、设备配置、工作流程等。
随后,我们参与了地震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地震监测与预警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4. 地震灾害应急演练为了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实习单位组织了一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流程、救援物资调配、人员疏散等应急措施,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实战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地震监测与预警的理论水平;2. 掌握了地震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3. 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a43e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2.png)
地震实习报告地震实习是我大学地质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参与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我对地震的原理及其对地质学的研究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参与的地震实习的经历,并探讨地震对地质学的重要性。
一、实习背景在实习前,我们接受了相关的理论培训,包括地震发生的原理、地震的测定方法以及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
这为我后续的实地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实习目的是让我们能亲身感受地震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正确解读地震图像和数据;实习任务包括收集地震数据、绘制震源分布图,以及分析地震数据的地质意义等。
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为某地震监测站,实习时间为两周。
我们选择了此站点,因为该地区的地震多发生在活动断层带上,对我们的实习学习非常有利。
四、实习经过1. 数据收集在实习开始之初,我们先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地震仪器,然后开始收集地震数据。
通过设置地震仪的参数,我们成功记录到了若干次地震的震动数据,并将其保存为数字格式。
2. 数据分析在成功收集到地震数据后,我们利用特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和分析。
我们首先绘制了震源分布图,通过比较不同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和震级,我们发现它们集中分布在某一地质断层带上。
这为进一步研究地质构造和断层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3. 数据解读在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通过比较震源深度和震源位置,我们发现某些地震与地层变形有关,这表明地震对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研究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地震波振幅和波速的变化,这对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分布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地震与地质学的关系,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地震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我也认识到地震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还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地震与地质学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的地质调查和地震监测工作做出贡献。
地震资料解释实习报告(SMT软件学习)
![地震资料解释实习报告(SMT软件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8f1e3506c175f0e7cd137b8.png)
本科生实习报告实验类型生产实习题目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实习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00000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唐湘蓉、吴朝容、李晶、林凯、李勇、林春实习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实验成绩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进行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实习的目的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实习可以让我们学会SMT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能够对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其次,通过解释过程中的处理方法结合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理解每个处理过程的含义;最后,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SMT软件的处理解释,对地震资料解释的内在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习要求及安排地震资料解释实习主要是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SMT软件的基本使用,完成某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主要完成地震、井等数据的显示和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和成果展示、层位和断层解释、网格计算和生成等值线,以及完成属性提取及分析)。
本次实习为期四天,全程由唐湘蓉、李晶、李勇、吴朝容、林凯、林春等六位老师指导,实习地点安排在东区教室,主要是在这四天对SMT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熟悉,能够进行基本的资料解释。
三、实习内容1、建立新项目a.当完成SMT软件安装之后在解释系统主窗口,选择“Create New Project”;选择建立项目的路径201405060126 meijie并键入工区名称;图3-1-1 工区建立图示b.接着选择管理井数据的数据库类型,选择MS Access 2003,点击ok然后开始进行工区的新建,下图的对话框为“Project Options”即工区选项,选择XY 坐标、深度及注释的单位(米制或英制),并填如工区海拔和工区底图上网格增量(一般为200 英尺或60 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将影响到底图上层位和断层的显示),点击<确定>;图3-1-2 工区建立的属性选择图示c.当完成工区的项目新建后便可得到新建工区,如下图。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85e0a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d.png)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油气的分布情况。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地下岩石的地震响应信息。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的设置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野外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实习过程(1)测量工作测量工作是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的基础,其任务是确定测线及爆炸点和接收点的位置。
我们学会了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掌握了测线测量、爆炸点测量和接收点测量的方法。
(2)钻井工作钻井工作的任务是准备好可下入炸药的浅井。
我们学会了使用钻机进行钻井,掌握了井深、井径的测量方法。
(3)埋药工作埋药工作的任务是将炸药放入井中,以在爆炸后产生地震波。
我们学会了炸药的选用、装药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埋检波器工作埋检波器工作的任务是将检波器埋入地下,以接收地震波。
我们学会了检波器的选用、安装方法和调试技巧。
(5)布置电缆线工作布置电缆线工作的任务是将检波器与记录仪器连接。
我们学会了电缆线的连接、架设和维护方法。
(6)爆炸工作爆炸工作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爆炸,产生地震波。
我们学会了爆炸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7)数据记录工作数据记录工作的任务是将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记录下来。
我们学会了地震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的全过程有了深入了解,从测量、钻井、埋药、埋检波器、布置电缆线、爆炸到数据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是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部分。
野外采集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地震_实习报告_防灾
![工程地震_实习报告_防灾](https://img.taocdn.com/s3/m/29da847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9.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国积极开展工程地震研究工作,以期为地震预警和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背景下,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工程地震实习,深入了解了工程地震防灾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基本知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判断地震大小和影响范围的方法,为后续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2. 工程地震研究方法实习的第二周,我了解了工程地震的研究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地震监测、地震预警和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我还学习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地震波资料进行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3. 地震灾害与防灾措施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地震灾害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抗震设计和灾害评估。
此外,我还了解了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包括地震应急预案、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保险等。
4. 实地考察与实践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加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地震监测台站、地震预警中心等地。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工程地震防灾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还参与了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工程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对地震防灾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1. 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实习使我认识到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进一步提高了我防灾减灾的意识。
2. 掌握了工程地震基本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地震波传播、地震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学会了抗震设计和灾害评估。
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地震灾害评估,为今后工程地震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我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地震资料解释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解释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a302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b.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地震资料解释实习。
实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软件操作,并参与了实际项目的解释工作。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包括层位标定、反射特征解释、断层解释等;3. 学习地震资料解释软件的使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震资料解释基本原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基本原理,了解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衰减、反射、折射等现象。
同时,学习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层位标定、反射特征解释、断层解释、沉积相分析等。
2.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1)层位标定:通过对比已知井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剖面,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层位,为后续解释提供基础。
(2)反射特征解释:分析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组的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等,识别地质界面和构造特征。
(3)断层解释:识别地震剖面上的断层,分析断层性质、规模、产状等,为构造解释提供依据。
(4)沉积相分析:根据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断层等地质信息,分析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等。
3. 地震资料解释软件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使用地震资料解释软件,如Petrel、GeoFrame等。
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反射特征解释、断层解释等功能。
4. 实际项目解释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际项目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层位标定、反射特征解释、断层解释等,并分析了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c6f6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3.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地震的原理、监测手段、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机制,提高自身在地震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应对地震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为_____地震局。
地震局作为负责监测和研究地震活动的专业机构,拥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科研人员。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震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协助专业人员对地震台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判断,同时也参与了一些地震科普宣传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技术学习在实习初期,通过地震局专家的讲解和实地参观,我对地震监测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地震监测主要依靠地震台网,包括测震台、强震台、前兆台等多种类型的台站。
这些台站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实时收集地震波的信息、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变化等数据。
我学习了如何读取和分析这些监测数据,了解了不同类型数据所反映的地震特征。
例如,通过测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和振幅,可以计算出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而前兆台监测到的地壳形变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异常现象,则可能为地震的预测提供线索。
2、地震数据分析实践在掌握了基本的监测技术和数据读取方法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
每天需要对各个台站上传的数据进行检查和筛选,去除掉噪声和干扰信号,提取出有效的地震信息。
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对地震特征的误判。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 SeisComP 和 GMT 等,通过这些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异常信号的变化趋势。
3、地震科普宣传活动除了技术层面的工作,我还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这包括制作宣传海报、编写科普文章、组织社区讲座等。
通过与公众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专业班级:地球物理学1302班姓名:学号:成绩:2016年12月31日目录一、设计内容………………………………………………………………(1)褶积滤波……………………………………………………………(2)快变滤波……………………………………………………………(3)褶积滤波与快变滤波的比较………………………………………(4)设计高通滤波因子…………………………………………………(5)频谱分析……………………………………………………………(6)分析补零对振幅谱的影响…………………………………………(7)线性褶积与循环褶积………………………………………………(8)最小平方反滤波……………………………………………………(9)零相位转换…………………………………………………………(11)静校正………………………………………………………………二、程序…………………………………………………………………………一、设计内容1、褶积滤波理想低通滤波因子理想带通滤波因子原始信号低通滤波结果带通滤波结果2、快变滤波原始数据快变低通滤波结果快变带通滤波结果3.褶积滤波与递归滤波的比较原始数据零相位褶积滤波结果非零相位褶积滤波结果零相位递归滤波非零相位递归滤波4.设计高通滤波因子原始数据高通滤波因子频率域高通滤波因子5.频谱分析正弦函数频谱尖脉冲频谱地震波频谱6.分析补零对振幅谱的影响正弦函数n=60正弦函数n=128\非周期波形n=60 非周期波形n=64非周期波形n=128 7.线性褶积与圆周褶积线性褶积模型圆周褶积结果长度与圆周褶积相等的线性褶积8.最小平方反滤波原始反射系数序列求出的反射系数序列9.零相位转换非零相位子波零相位子波11、地震记录原始数据选择第一道为参考到静校正结果二、程序1. 褶积滤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conv.c"#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N 100# define dt 0.002main(){float x[100], h[101], h1[101], y_low[200], y_band[200];float df;int i,m=100,n=101,l=m+n-1;float f=70.0;float f1=10.0;float f2=80.0;FILE *fp1,*fp2,*fp3,*fp4,*fp5;fp1=fopen("INPUT1.DAT","r");for(i=0;i<=N;i++){fscanf(fp1,"%f",&x[i]);}fp4=fopen("h_low.dat","w");//低通滤波设计for(i=-50;i<=50;i++){if(i==0)h[i+50]=2*pi*f/pi;elseh[i+50]=sin(2*pi*f*i*dt)/(pi*i*dt);fprintf(fp4,"%f ",h[i+50]); //output lowpass filter }fp2=fopen("synthesisdata_lowpass.DAT","w");conv(x,m,h,n,y_low,l);for(i=50;i<l-50;i++){fprintf(fp2,"%f\n",y_low[i]); }//带通滤波器fp5=fopen("h_band.dat","w");for(i=-50;i<=50;i++){if(i==0)h1[i+50]=140;elseh1[i+50]=sin(2*pi*f2*i*dt)/(pi*i*dt)-sin(2*pi*f1*i*dt)/(pi*i*dt);fprintf(fp5,"%f\n",h1[i+50]); // output bandpass filter}fclose(fp5);conv(x,m,h1,n,y_band,l);fp3=fopen("synthesisdata_bandpass.DAT","w");for(i=50;i<l-50;i++){fprintf(fp3,"%f\n",y_band[i]);}fclose(fp1);fclose(fp2);fclose(fp3);}2. 快变滤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ft.c"# define pi 3.1415926main(){double *xr,*xi;float *H;int i,np,nfft,k;float t,dt,df,f,z,fc1,fc2;FILE *fpar,*fp1,*fp2,*fp3;//从参数文件中获得截至频率fpar=fopen("lowpassfilter.par","r");fscanf(fpar,"%f%f",&fc1,&fc2);np=100;k=log(np)/log(2);if(np>pow(2,k))k=k+1;nfft=pow(2,k);dt=0.002;df=1.0/(nfft*dt);xr=(double*)calloc(nfft,sizeof(double));xi=(double*)calloc(nfft,sizeof(double));H=(float*)calloc(nfft,sizeof(float));// read x(n)fp1=fopen("INPUT1.DAT","r");for(i=0;i<100;i++){fscanf(fp1,"%f",&z);xr[i]=z;}fclose(fp1);//补零至128 位for(i=100;i<nfft;i++){xr[i]=0.0;}for(i=0;i<nfft;i++){xi[i]=0.0;}//transfer to frequency doaminfft(xr,xi,k,1);//generate lowpass filter(zero-phase) for(i=0;i<nfft/2;i++){f=i*df;if(f<=fc2 && f>=fc1)H[i]=1.0;else H[i]=0.0;}//滤波器对称for(i=nfft/2;i<nfft;i++){f=i*df;H[i]=H[nfft-i];}//filtering in frequency domainfor(i=0;i<nfft;i++){xr[i]=xr[i]*H[i];xi[i]=xi[i]*H[i];}fft(xr,xi,k,-1);fp2=fopen("lowpass2.dat","w");for(i=0;i<nfft;i++){fprintf(fp2,"%f\n",xr[i]);}fclose(fp2);//获取高通截至频率fpar=fopen("bandpass.par","r"); fscanf(fpar,"%f%f",&fc1,&fc2);fp1=fopen("INPUT1.DAT","r"); for(i=0;i<100;i++){fscanf(fp1,"%f",&z);xr[i]=z;}for(i=100;i<nfft;i++){xr[i]=0.0;}for(i=0;i<nfft;i++){xi[i]=0.0;}//transfer to frequency doaminfft(xr,xi,k,1);//generate lowpass filter(zero-phase) for(i=0;i<=nfft/2;i++){f=i*df;if(f<=fc2 && f>=fc1)H[i]=1.0;elseH[i]=0.0;}for(i=nfft/2+1;i<nfft;i++){f=i*df;H[i]=H[nfft-i];}//filtering in frequency domainfor(i=0;i<nfft;i++){xr[i]=xr[i]*H[i];xi[i]=xi[i]*H[i];}fft(xr,xi,k,-1);fp3=fopen("bandpass2.dat","w"); for(i=0;i<nfft;i++){fprintf(fp3,"%f\n",xr[i]);}}3. 褶积滤波与递归滤波褶积滤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conv.c"# include "fft.c"# define PI 3.1415926main(){void conv();float x[50],h[20],y[69],hreverse[20],hzero[39],yreverse[69];float dt=0.002;int i,m,n,l,p,q;FILE *fp1,*fp2,*fp3,*fp4,*fp5,*fp6;m=50;n=20;l=m+n-1;//read x(n)fp1=fopen("INPUT3.DAT","r");for(i=0;i<50;i++){fscanf(fp1,"%f",&x[i]);}fclose(fp1);//read filterfactor h(n)fp2=fopen("hn.dat","r");fp5=fopen("h_reverse.dat","w");for(i=0;i<20;i++){fscanf(fp2,"%f",&h[i]);hreverse[i]=h[19-i];fprintf(fp5,"%f\n",hreverse[i]);}fclose(fp2);fclose(fp5);conv(x,m,h,n,y,l);//非零相位褶积滤波fp3=fopen("con_filter.dat","w");for(i=0;i<l;i++){fprintf(fp3,"%f\n",y[i]);}fclose(fp3);p=n+n-1;q=m+p-1;//构造零相位滤波因子conv(h,n,hreverse,n,hzero,p);fp6=fopen("zerophasefilterfactor.dat","w");for(i=0;i<p;i++){fprintf(fp6,"%f\n",hzero[i]);}fclose(fp6);//零相位滤波conv(x,m,hzero,p,yreverse,q);fp4=fopen("convfilterreverse.dat","w");for(i=0;i<q;i++){fprintf(fp4,"%f\n",yreverse[i]);}fclose(fp4);}递归滤波#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define np 50void main(){float *x,*a,*b,*fil1,*fil2;int i;void recur1();void recur2();FILE *fp1,*fp2,*fp3,*fp4,*fp5;x=(float*)malloc(np*sizeof(float));a=(float*)malloc(np*sizeof(float));b=(float*)malloc(np*sizeof(float));fil1=(float*)malloc(np*sizeof(float));fil2=(float*)malloc(np*sizeof(float));//输入地震数据fp1=fopen("INPUT3.DAT","r");for(i=0;i<np;i++)fscanf(fp1,"%f",x+i);fclose(fp1);//输入a 数组值fp2=fopen("a(n).txt","r");for(i=0;i<5;i++)fscanf(fp2,"%f",a+i);fclose(fp2);for(i=5;i<np;i++)a[i]=0.0;//输入b 数组值fp3=fopen("b(n).txt","r");for(i=0;i<5;i++)fscanf(fp3,"%f",b+i);fclose(fp3);for(i=5;i<np;i++)b[i]=0.0;//正向递归滤波recur1(x,a,b,fil1); fp4=fopen("正向递归结果.DAT","wb"); for(i=0;i<np;i++){fprintf(fp4,"%12.4f\n",fil1[i]);}fclose(fp4);for(i=0;i<np;i++){printf("%12.4f\n",fil1[i]);}printf("\n");//反向递归滤波recur2(fil1,a,b,fil2); fp5=fopen("反向递归结果.DAT","wb"); for(i=0;i<np;i++){fprintf(fp5,"%12.4f\n",fil2[i]);}fclose(fp5);for(i=0;i<np;i++){printf("%12.4f\n",fil2[i]);}}void recur1(float x[],float a[],float b[],float fil1[]) {int i,j,k;float y1[np],y2[np];for(i=0;i<np;i++){ y1[i]=0.0;y2[i]=0.0;for(j=0;j<=i;j++)y1[i]=y1[i]+a[j]*x[i-j];if(i==0)y2[i]=0.0;else{ for(k=1;k<=i;k++)y2[i]=y2[i]+b[k]*fil1[i-k];}fil1[i]=y1[i]-y2[i];}}void recur2(float fil1[],float a[],float b[],float fil2[]) {int i,j,k;float y3[np],y4[np];for(i=np-1;i>=0;i--){else{} y3[i]=0.0;y4[i]=0.0;for(j=0;j<=np-1-i;j++)y3[i]=y3[i]+a[j]*fil1[i+j];if(i==np-1)y4[i]=0.0;for(k=1;k<=np-1-i;k++)y4[i]=y4[i]+b[k]*fil2[i+k]; }fil2[i]=y3[i]-y4[i];}4. 设计高通滤波因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ft.c"# define N 101# define dt 0.004# define PI 3.1415926main(){double *h,*hi;int i,k,nfft;FILE *fp1,*fp2;k=log(N)/log(2);if(N>pow(2,k))k=k+1;nfft=pow(2,k);h=(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hi=(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for(i=-50;i<=50;i++){if(i==0)h[i+50]=1.0/dt-60;elseh[i+50]=-sin(2*PI*30.0*i*dt)/(PI*i*dt);}for(i=100;i<128;i++){h[i]=0.0;}for(i=0;i<128;i++){hi[i]=0.0;}fp1=fopen("timedomain.dat","w");for(i=0;i<128;i++){fprintf(fp1,"%f\n",h[i]);}fclose(fp1);fft(h,hi,k,1);fp2=fopen("frequencydoamin.dat","w");for(i=0;i<128;i++){fprintf(fp2,"%f\n",sqrt(h[i]*h[i]+hi[i]*hi[i]));}fclose(fp2);printf("it is ok!\n");}5. 分析补零对振幅谱的影响1、不补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dft.c"# define N 60#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dt 0.004main(){float x[N],xr[N],xi[N],w[N],wr[N],wi[N],z;int i,k;FILE *fp,*fp1,*fp2,*fp3;fp3=fopen("sin.dat","w");for(i=0;i<N;i++){x[i]=sin(2.0*PI*(i+1)/30);fprintf(fp3,"%f\n",x[i]);}fclose(fp3);fp=fopen("WAVE.DAT","r");for(i=0;i<N;i++){fscanf(fp,"%f",&z);w[i]=z;}fclose(fp);printf("it is ok !\n");dft(x,xr,xi,N);dft(w,wr,wi,N);fp1=fopen("frequencydomain1_60.dat","w");fp2=fopen("frequencydomain2_60.dat","w");for(i=0;i<N;i++){fprintf(fp1,"%f\n",xr[i]);fprintf(fp2,"%f\n",wr[i]);}fclose(fp1);fclose(fp2);}2、补到64 位#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ft.c"# define N 60#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dt 0.004main(){void fft();double *x1,*xi1,*x2,*xi2;float z;int i,k,nfft;FILE *fp,*fp1,*fp2,*fp3,*fp4;k=log(N)/log(2);if(N>pow(2,k))k=k+1;nfft=pow(2,k);x1=(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i1=(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2=(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i2=(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for(i=0;i<N;i++){x1[i]=sin(2*PI*(i+1)/30);}fp=fopen("WAVE.DAT","r");for(i=0;i<N;i++){fscanf(fp,"%f",&z);x2[i]=z;}for(i=0;i<N;i++){xi1[i]=0.0;xi2[i]=0.0;}//补到64 位for(i=N;i<64;i++){x1[i]=0.0;x2[i]=0.0;xi1[i]=0.0;xi2[i]=0.0;}fft(x1,xi1,6,1);fft(x2,xi2,6,1);fp1=fopen("frequencydomain1_64.dat","w");fp2=fopen("frequencydomain2_64.dat","w");for(i=0;i<nfft;i++){fprintf(fp1,"%f\n",sqrt(x1[i]*x1[i]+xi1[i]*xi1[i])*dt);fprintf(fp2,"%f\n",sqrt(x2[i]*x2[i]+xi2[i]*xi2[i])*dt);}}3、补到128 位#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ft.c"# define N 60#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dt 0.004main(){void fft();double *x1,*xi1,*x2,*xi2;float z;int i,nfft;FILE *fp,*fp1,*fp2;nfft=128;x1=(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i1=(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2=(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i2=(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for(i=0;i<N;i++){x1[i]=sin(2*PI*(i+1)/30);}fp=fopen("WAVE.DAT","r");for(i=0;i<N;i++){fscanf(fp,"%f",&z);x2[i]=z;}for(i=0;i<N;i++){xi1[i]=0.0;xi2[i]=0.0;}//补到128 位for(i=N;i<128;i++){x1[i]=0.0;x2[i]=0.0;xi1[i]=0.0;xi2[i]=0.0;}fft(x1,xi1,7,1);fft(x2,xi2,7,1);fp1=fopen("frequencydomain1_128.dat","w");fp2=fopen("frequencydomain2_128.dat","w");for(i=0;i<nfft;i++){fprintf(fp1,"%f\n",sqrt(x1[i]*x1[i]+xi1[i]*xi1[i])*dt);fprintf(fp2,"%f\n",sqrt(x2[i]*x2[i]+xi2[i]*xi2[i])*dt);}}6. 线性褶积与循环褶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fft.c"# define dt 0.002#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L 101main(){ void conv();void cir_conv();float x[100],h[101],x1[L],h1[L],y[200],y1[100],df;int i,m,n,l,kc;FILE *fp,*fp1,*fp2;m=100;n=101;l=m+n-1;fp=fopen("INPUT1.DAT","r");for(i=0;i<100;i++){fscanf(fp,"%f",&x[i]);}fclose(fp);for(i=-50;i<=50;i++){if(i==0)h[i+50]=140.0;elseh[i+50]=sin(2*PI*70*i*dt)/(PI*i*dt);}//linear convolutionconv(x,m,h,n,y,l);fp1=fopen("linearconv.dat","w");for(i=0;i<l;i++){fprintf(fp1,"%f\n",y[i]);}//circus convolutionfp=fopen("INPUT1.DAT","r");for(i=0;i<100;i++){fscanf(fp,"%f",&x1[i]);}fclose(fp);df=1.0/(dt*100);kc=70.0/df;for(i=0;i<=50;i++){if(i>=0 && i<=kc)h1[i]=1.0;elseh1[i]=0.0;}for(i=50;i<=100;i++){h1[i]=h1[100-i];}if(L>=100){for(i=100;i<L;i++){x1[i]=0.0;h1[i]=0.0;}}cir_conv(x1,h1,y1,L);fp2=fopen("circusconv.dat","w");for(i=0;i<L;i++){fprintf(fp2,"%f\n",y1[i]);printf("%f\n",y1[i]);}fclose(fp2);}//线性褶积子程序void conv(float x[],int m,float h[],int n,float y[],int l) {int k,i;for(k=0;k<l;k++){y[k]=0.0;for(i=0;i<m;i++)if(k-i>=0&&k-i<=n-1)y[k]=y[k]+x[i]*h[k-i]*dt;}}//圆周褶积子程序void cir_conv(float x[],float h[],float y[],int n){int k,j;int temp;for(k=0;k<n/2;k++){temp=h[k];h[k]=h[n-k-1];h[n-k-1]=temp;}for(k=0;k<n;k++){temp=h[n-1];for(j=n-2;j>=0;j--)h[j+1]=h[j];h[0]=temp;y[k]=0.0;for(j=0;j<n;j++)y[k]=x[j]*h[j]*dt+y[k];}return;}7. 最小平方反滤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tlvs.c"# define N 200//bn 是地震子波序列a 是反射系数系列main(){void conv();void autocorr();float bn[60],a[200],x[211],rxx[211],a_cal[270]; double t[60],b[60],d[60];int i,m,n,l;FILE *fp,*fp1,*fp2,*fp11,*fp12,*fp13;n=12;m=N;l=m+n-1;fp=fopen("INPUT8.DAT","r");for(i=0;i<200;i++){fscanf(fp,"%f",&a[i]);}fclose(fp);fp1=fopen("bn.dat","r");for(i=0;i<12;i++){fscanf(fp1,"%f",&bn[i]);}fclose(fp1);//synthetize seismic recordsconv(bn,n,a,m,x,l);fp11=fopen("synthseismicdata.dat","w");for(i=0;i<211;i++){fprintf(fp11,"%f\n",x[i]);}autocorr(x,rxx,l);fp12=fopen("autocorrdata.dat","w");for(i=0;i<l;i++){fprintf(fp12,"%f\n",rxx[i]);}for(i=0;i<60;i++){if(i==0)d[i]=1.0;elsed[i]=0.0;t[i]=rxx[i];}tlvs(t,60,d,b);//输出反子波fp13=fopen("waveletreverse.dat","w");for(i=0;i<60;i++){fprintf(fp13,"%f\n",b[i]);}conv(x,l,b,60,a_cal,l+60-1);fp2=fopen("sigma.dat","w");for(i=0;i<270;i++){fprintf(fp2,"%f\n",a_cal[i]);}}//褶积子程序void conv(float x[],int m,float h[],int n,float y[],int l) {int k,i;for(k=0;k<l;k++){y[k]=0.0;for(i=0;i<m;i++)if(k-i>=0&&k-i<=n-1)y[k]=y[k]+x[i]*h[k-i]*0.004;}}//自相关子程序void autocorr(float x[],float y[],int n){int i,j;for(i=0;i<n;i++){y[i]=0.0;for(j=i;j<n;j++)y[i]=x[j]*x[j-i]+y[i];}return;}8. 零相位转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ft.c"# define PI 3.1415926main(){void fft();double *xr,*xi;float z,w[25];int i,nfft=32;FILE *fp,*fp1,*fp2;xr=(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xi=(double*)malloc(nfft*sizeof(double));fp=fopen("wavelet.dat","r");for(i=0;i<25;i++){fscanf(fp,"%f",&z);xr[i]=z;}for(i=25;i<32;i++){xr[i]=0.0;}for(i=0;i<32;i++){xi[i]=0.0;}fft(xr,xi,5,1);fp1=fopen("amplitude.dat","w");for(i=0;i<32;i++){fprintf(fp1,"%f\n",sqrt(xr[i]*xr[i]+xi[i]*xi[i]));}for(i=0;i<32;i++){ xr[i]=sqrt(xr[i]*xr[i]+xi[i]*xi[i]); xi[i]=0.0;}fft(xr,xi,5,-1);fp2=fopen("changedwavelet.dat","w");for(i=0;i<32;i++){fprintf(fp2,"%f\n",xr[i]);}}10. 最小相位转换//最小相位转换#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tlvs.c"main(){void conv();void autocorr();double temp,bo[73],ao[25],g[49],gr[49];float z;double b[25],rbb[25],d[25],y[25],c[49];int i;FILE *fp,*fp1,*fp2;fp=fopen("wavelet.dat","r");for(i=0;i<25;i++){fscanf(fp,"%f",&z);b[i]=z;//printf("%f\n",b[i]);}autocorr(b,25,b,25,rbb);for(i=0;i<25;i++){if(i==0)d[i]=1.0;elsed[i]=0.0;}//求y(t)tlvs(rbb,25,d,y);//printf("it is ok !\n");fp1=fopen("yt.dat","w");for(i=0;i<25;i++){fprintf(fp1,"%f\n",y[i]);}//求bo(0)conv(b,25,y,25,c,49);//c(t)=b(t)*g(t)temp=0.0;for(i=0;i<49;i++){temp=temp+c[i]*c[i];printf("%f\n",c[i]);}bo[0]=1.0/sqrt(temp);printf("bo(0)=%f\n",bo[0]);//求ao(t)for(i=0;i<25;i++){ao[i]=bo[0]*y[i];}conv(b,25,ao,25,g,49);//g(t)=b(t)*ao(t)//求g(-t)for(i=0;i<49;i++){gr[i]=g[48-i];}//求b o(t)=b(t)*g(-t)conv(b,25,gr,49,bo,73);fp2=fopen("minphasew.dat","w");for(i=0;i<73;i++){fprintf(fp2,"%f\n",bo[i]);}}//褶积子程序void conv(double x[],int m,double h[],int n,double y[],int l) {int k,i;for(k=0;k<l;k++){y[k]=0.0;for(i=0;i<m;i++)if(k-i>=0&&k-i<=n-1)y[k]=y[k]+x[i]*h[k-i]*0.004;}}//自相关子程序void autocorr(double x[],int m,double h[],int n,double y[] ) {int i,j;for(i=0;i<m;i++){y[i]=0.0;for(j=1;j<n;j++)if(i+j<m)y[i]=x[j]*h[j+i]+y[i];}return;}11. 静校正处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main(){void ccor();float x[10][100],y[100],rxy[10][199];float z,max;int i,j,k,tao[10];FILE *fp,*fp1,*fp2;//从文件中读取地震数据fp=fopen("seis.dat","r");for(i=0;i<10;i++){for(j=0;j<100;j++){fscanf(fp,"%f",&z);x[i][j]=z;}}fclose(fp);//求参考道for(j=0;j<100;j++){y[j]=0.0;for(i=0;i<10;i++){y[j]=y[j]+x[i][j];}y[j]=0.1*y[j];//printf("%f\n",y[j]);}//互相关求取静校正量值for(i=0;i<10;i++){ccor(x[i],100,y,100,rxy[i]);}fp1=fopen("rxy.dat","w");for(i=0;i<10;i++){for(j=0;j<199;j++){ fprintf(fp1,"%f\n",rxy[i][j]);}}fclose(fp1);//求取tao 值for(i=0;i<10;i++){max=rxy[i][0];tao[i]=0;for(j=0;j<199;j++){if(rxy[i][j]>max){max=rxy[i][j];tao[i]=j;}}tao[i]=tao[i]-99;printf("%d\n",tao[i]);}//静校正处理for(i=0;i<10;i++){if(tao[i]>=0){ for(j=0;j<100;j++){k=j+tao[i];if(k<100)x[i][j]=x[i][k];}}if(tao[i]<0){for(j=99;j>=0;j--){k=j+tao[i];if(k>=0)x[i][j]=x[i][k];}}}fp2=fopen("processeddata.DAt","w");for(i=0;i<10;i++){for(j=0;j<100;j++){ fprintf(fp2,"%f\n",x[i][j]);}}fclose(fp2);}//自相关程序void ccor(float x[],int m,float h[],int n,float y[]) {int i,j;for(i=-n+1;i<=m-1;i++){y[i+n-1]=0.0;for(j=0;j<=m-1;j++)if(j-i>=0&&j-i<=n-1)y[i+n-1]=y[i+n-1]+x[j]*h[j-i];}}部分子程序://程序名:fft.c#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 "stdlib.h"#define PI 3.1415926/* sr,sx:双精度型一维数组,输入(输出)信号的实部和虚部*/ /* m0: 2 的次方数, 2**m0=nfft *//* inv=1 forward transform; inv=-1 inverse transform */void fft(double sr[],double sx[],int m0,int inv){int i,j,lm,li,k,lmx,np,lix,mm2;double t1,t2,c,s,cv,st,ct;if(m0<0)return;lmx=1;for(i=1;i<=m0;++i)lmx+=lmx; //form 2**m0cv=2.0*PI/(double)lmx;ct=cos(cv); st=-inv*sin(cv);np=lmx;mm2=m0-2;/* fft butterfly numeration */for(i=1;i<=mm2;++i){lix=lmx;lmx/=2;c=ct;s=st;for(li=0;li<np;li+=lix){j=li;k=j+lmx;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t1;sx[k]=t2;++j;++k;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c*t1-s*t2;sx[k]=s*t1+c*t2;}for(lm=2;lm<lmx;++lm){cv=c;c=ct*c-st*s;s=st*cv+ct*s;for(li=0;li<np;li+=lix){j=li+lm;k=lmx+j;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c*t1-s*t2;sx[k]=s*t1+c*t2;}}cv=ct;ct=2.0*ct*ct-1.0;st=2.0*st*cv;}/* 4 points DFT */if(m0>=2)for(li=0;li<np;li+=4){j=li;k=j+2;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t1;sx[k]=t2;++j;++k;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inv*t2;sx[k]=-inv*t1;}/* 2 points DFT */for(li=0;li<np;li+=2){j=li;k=j+1;t1=sr[j]-sr[k];t2=sx[j]-sx[k];sr[j]+=sr[k];sx[j]+=sx[k];sr[k]=t1;sx[k]=t2;}/* sort according to bit reversal */lmx=np/2;j=0;for(i=1;i<np-1;++i){k=lmx;while(k<=j){j-=k;k/=2;}j+=k;if(i<j){t1=sr[j];sr[j]=sr[i];sr[i]=t1;t1=sx[j];sx[j]=sx[i];sx[i]=t1;}}/* if Inverse FFT, multiply 1.0/np */if(inv!=-1)return;t1=1.0/np;for(i=0;i<np;++i){sr[i]*=t1;sx[i]*=t1;}}求解tolpriz 方程//函数名:tlvs.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int tlvs(double t[],int n,double b[],double x[]) {int i,j,k;double a,beta,q,c,h,*y,*s;s=malloc(n*sizeof(double));y=malloc(n*sizeof(double));a=t[0];if (fabs(a)+1.0==1.0){free(s);free(y);printf("fail\n");return(-1);}y[0]=1.0;x[0]=b[0]/a;for (k=1; k<=n-1; k++){beta=0.0; q=0.0;for (j=0; j<=k-1; j++){beta=beta+y[j]*t[j+1];q=q+x[j]*t[k-j];}if (fabs(a)+1.0==1.0){free(s);free(y);printf("fail\n");return(-1);}c=-beta/a; s[0]=c*y[k-1]; y[k]=y[k-1];if (k!=1)for (i=1; i<=k-1; i++)s[i]=y[i-1]+c*y[k-i-1];a=a+c*beta;if (fabs(a)+1.0==1.0){free(s);free(y);printf("fail\n");return(-1);}h=(b[k]-q)/a;for (i=0; i<=k-1; i++){x[i]=x[i]+h*s[i];y[i]=s[i];}x[k]=h*y[k];}free(s); free(y);retur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