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7版——习题解答⽬录前⾔本⽂包含了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中部分回顾性习题的问题与解答,主要参考了英⽂第7版和中⽂第7版的正⽂内容,欢迎各位的交流与指正!CHAPTER 1SECTION 1.1R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end system?在计算机⽹络中,⼆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端系统列举:⼿机、平板电脑、环境传感器等⽹络服务器是端系统R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How does Wikipedia describe diplomatic protocol?There are two meanings of the word "protocol". In the legal sense, it is defined a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that supplements or amends a treaty. In the diplomatic sense, the term refers to the set of rules, procedures, conventions and ceremonies that relate to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In general, protocol represents the recogniz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urtesy.“协议”⼀词有两种含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第一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第一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七版第⼀章课后习题与问题答案⾮官⽅答案,本⼈已尽最⼤努⼒,使结果正确,如有错误,请⼤佬指出正⽂:1.1节R1在计算机⽹络中,主机就是端系统举例:PC,⼿机,服务器,⽹络电视WEB服务器是⼀种端系统R2A protocol is a rule which describes how an activity should be perform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diplomacy. In diplomatic services and governmental fields of endeavor protocols are often unwritten guidelines. Protocols specify the proper and generally accepted behavior in matters of state and diplomacy, such as showing appropriate respect to a head of state, ranking diploma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ir accreditation at court, and so on. One definition is:Protocol is commonly described as a set of international courtesy rules. These well-established and time-honored rules have made it easier for nations and people to live and work together. Part of protocol has always been the acknowledg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standing of all present. Protocol rules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ivility.⼤体意思就是说,外交协议是指在外交事务中,⼀种⾮书⾯形式的,被各国认为是适当的并普遍接受的⼀种国际礼节规则,有助于各国⼈民和谐共处R3如果两个端系统发送和接受信号的标准不同,双⽅可能并不能正常通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及解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及解析

7第一章R11 L/R1 + L/R2R13a. 两个用户b. 每个用户需要1Mbps进行传输,若两个或更少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则带宽需求量最大为2Mbps,由于链路总带宽为2Mbps,所以无排队时延;若三个或更多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带宽需求超过3Mbps,多于链路总带宽,因此会出现排队时延。

c. 0.27d. 0.008;0.008R19a. 500kbpsb. 64sc. 100kbps;320sR23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网络层: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结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结点;物理层:将帧(链路层分组)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25路由器: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链路层交换机:链路层,物理层主机:所有五层P3a. 电路交换网。

因为应用包含可预测的稳定带宽需求的长运行时间,由于传输率已知且非猝发,可在无明显浪费的情况下为每个应用周期预留带宽。

且建立与中断连接的总开销可被均摊在应用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中。

b. 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同时经一条或多条链路传输。

然而由于每条链路都有足够带宽提供给所有应用,不会出现拥塞情况,因此不需要拥塞控制。

第二章R5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目的进程套接字的端口号R12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创建一唯一标识码,在其后端服务器中创建一入口,将该唯一标识码作为Cookie 码返回,该cookie 码储存在用户主机中,由浏览器管理。

在后来每次的访问与购买中,浏览器将cookie 码发送给网站,因此当该用户(准确地说,该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立即获知。

R15FTP 使用两平行TCP 连接,一条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文件传输请求),另一条连接用作实际传输文件。

由于控制信息不会通过与文件传输相同的连接发送,因此FTP 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

R19是的,一个机构的邮件服务器和Web 服务器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主机名别名。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1、基本概念(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1)数/模转换-->模拟通信系统-->模/数转换2)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传输1)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2)数字通信:模/数转换-->数字通信系统-->数/模转换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空分多路复用SDM、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时分多路复用: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端口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按排队方式分配信道):1)帧的长度固定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入端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方法。

答:每一个取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作为一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用后T1标准的传输比特率为多少 8000×(8×24+1)=1544000b/sE1 标准是32路复用(欧洲标准)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8×32)= 2048000bps4、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5、指出下列说法错误在何处:(1)“某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是300Baud”;(2)“每秒50Baud的传输速率是很低的”;(3)“600Baud和600bps是一个意思”;(4)“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比特”。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

课后习题答案:::没有不同,在本文书中,“主机”和“终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

终端系统包括,工作站,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连接的,等。

通过电话线拨号调制解调器:住宅通过电话线的:住宅或小型办公室光纤电缆:住宅交换以太网:公司无线:移动电话蜂窝移动接入(例如):移动电话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为一个通话保证特定数量的端到端带宽。

大多数现在分组交换网络(包括)可以提供所有端到端带宽保证。

在时间发送主机开始传输。

在 时,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并且整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没有传播延迟)。

因为路由器在时间拥有整个分组,所以它在时间开始向接收主机传输此分组。

在时间 ,路由器完成传输并且接收主机接收整个分组(也没有传播延迟)。

因此端到端延迟是 。

) 可以支持两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需要一半的链路带宽。

)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用户需要,如果两个或更上用户同时传输,那么最大需要。

因为共享的链路的可用带宽是,所以在链接之前没有排队延迟。

然而,如果三个用户同时传输,那么需要的带宽将是,它大于共享链路的可用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在链接前存在排队延迟。

) 给定用户传输的概率是。

) 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333133--⎪⎪⎭⎫ ⎝⎛p p () 。

因为当所有用户都传输时,队列增加,所以在队列增加的分数(它等于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

延迟组件是处理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和排队延迟。

除了排队延迟是变化的,其它所有延迟都是固定的。

; ; ;))) ;协议栈中的层——从顶到底——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章节中概述了各自的主要职责。

路由器处理从第层到第层(这不完全准确,因为新型的传感器又是充当防火墙或缓冲组件,并且也处理第层)。

链路层交换机处理第层到第层。

主机处理所有层。

) 病毒需要某些人的互动形式来传播。

典型的例子是电子邮件病毒) 蠕虫不需要用户复制。

在感染的主机中的蠕虫扫描地址和端口号,寻找容易的进程进行感染。

) 特洛伊木马隐藏在某些有用的软件之中。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答案(中文版)
传达传输控制协议可能造成一个传输控制协议 SYN 泛光的目标的SYN讯息
在目标攻击).
28.特鲁迪能假装对爱丽丝 (和反之亦然)和部份地或完全地当鲍伯
修改从鲍伯被传送到爱丽丝的信息 (s)。举例来说,她能容易地
将片语 " 爱丽丝,我亏欠你$1000" 换成 " 爱丽丝,我亏欠你$10,000" 。
在情形中,当没有充足的钱:
HELO (在电子邮件地址中@符号之前的名称)--------------> (检查是否有效的在电子邮件地址中@符号之前的名称)
<-------------PASSWD
PASSWD <passwd>--------------> (检查密码)
<-------------好(密码是好)
<-------------再见
问题 2.
一)一个转变电路的网络会很好地被适合到描述的应用程序,因为
应用程序用可预期的平滑带宽包括长会议
需求。因为传输率被知道和不是 bursty,带宽能是
为每个应用程序会议电路,以没有重要的废料保留。此外,我们
需要不烦恼非常大约设定的在头上费用在而且上面扯裂下一
此外,特鲁迪能甚至放被鲍伯传送给爱丽丝的小包
(而且虎头钳-反之亦然), 即使从鲍伯到爱丽丝的小包被编加密码。
第 1 章问题:
问题 1.
没有单一这一个疑问的正确答案。许多协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一个简单的下面 回应在这里:
从非同步传输模式机器到服务器的信息
Msg 名字目的
---------------
电路被分期偿还过了冗长期间的连接一典型的
应用程序会议。
b)如有如此有雅量的联结容量,网络没有需要混杂控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课后习题答案:Chapter 1:Review questions: 1,4,11,13,15,16,18,19,23,25,261没有不同,在本文书中,“主机”和“终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

终端系统包括PCs ,工作站,Web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连接Internet 的PDA ,WebTV 等。

41 通过电话线拨号调制解调器:住宅2 通过电话线的DSL :住宅或小型办公室3 光纤电缆:住宅4 100 Mbps 交换以太网:公司5 无线LAN :移动电话6 蜂窝移动接入(例如WAP ):移动电话11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为一个通话保证特定数量的端到端带宽。

大多数现在分组交换网络(包括Internet )可以提供所有端到端带宽保证。

13在时间t0发送主机开始传输。

在t1 = L/R1时,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并且整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没有传播延迟)。

因为路由器在时间t1拥有整个分组,所以它在时间t1开始向接收主机传输此分组。

在时间t2 = t1 + L/R2,路由器完成传输并且接收主机接收整个分组(也没有传播延迟)。

因此端到端延迟是L/R1 + L/R2。

15a) 可以支持两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需要一半的链路带宽。

b)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用户需要1Mbps ,如果两个或更上用户同时传输,那么最大需要2Mbs 。

因为共享的链路的可用带宽是2Mbps ,所以在链接之前没有排队延迟。

然而,如果三个用户同时传输,那么需要的带宽将是3Mbps ,它大于共享链路的可用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在链接前存在排队延迟。

c) 给定用户传输的概率是0.2。

d) 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333133--⎪⎪⎭⎫ ⎝⎛p p = (0.2)3 = 0.008。

因为当所有用户都传输时,队列增加,所以在队列增加的分数(它等于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0.008。

16延迟组件是处理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和排队延迟。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讲义全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讲义全解

移动主机
3G: HSDPA,EVDO
4G: LTE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30
家庭网络
典型的家庭网络组成: ADSL或电缆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防火墙/NAT
以太网
无线接入点
无线便携机 到/来自 电缆调制 电缆头端 解调器 路由器/ 防火墙 无线接入点 以太网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相关认证
思科:CCNA,CCNP,CCIE 华为:HCNE,HCS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
网络工程师
软考网络工程师
微软认证 SUN JAVA认证
网络研发员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5
课程内容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第2章 应用层 第3章 运输层 第4章 网络层 第5章 链路层和局域网
松散的等级结构 公共因特网比较专用互联网
Home network Regional ISP
Institutional network
因特网标准
RFC:请求评论(因特网标准)
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2
什么是因特网:服务描述的观点
因特网是为应用程序提 供服务的基础设施
3
课程成绩构成
出勤与作业 (10%)
实验成绩
期末成绩
(20%)
(70%)
学习资料获取 公共邮箱:networks2012@ 密码:networks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4
相关职业及认证
相关职业
网络管理员(师) 网络工程师 网络软件工程师 网络安全工程师
同步轨道270 msec 端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中文版)2复习题1.The Web: HTTP; file transfer: FTP; remote login: Telnet; Network News: NNTP; email: SMTP.2.P51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以分层的方式来描述通信过程的组织体系。

(例如五层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应用体系结构是由应用程序的研发者设计,并规定应用程序的主要结构(例如客户机/服务器或P2P)从应用程序研发者的角度看,网络体系结构是固定的,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特定的服务集合。

3.P52 在即时讯息中,发起人连接到中心服务器,查找接收方的IP地址是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这之后,即时信息可以在相互通信的双方进行直接的端到端通信。

不需要总是打开的中间服务器。

4.P53 发起通信的进程为客户机,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

5.No. As stated in the text, all communication sessions havea client side and a server side. In a P2P file-sharingapplication, the peer that is receiving a file is typically the client and the peer that is sending the file is typically the server.6.P54 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目的套接字的端口号。

7.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会使用Web浏览器和邮件阅读器。

你或许还会用到FTP用户代理,Telnet用户代理,音频/视频播放器用户代理(比如Real Networks player),即时信息代理,P2P文件共享代理。

8.There are no good examples of an application that requires no data loss and timing. If you know of one, send an e-mail to the authors.9.当两个通信实体在相互发送数据前第一次交换控制分组信息时使用握手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第四版 中文版James F;Kurose Keith W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要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第四版 中文版James F;Kurose Keith W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要

WRI 研究生 0601
12、OSPF 的优点:安全、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单播选路与多播选路的综合支持、支持在单个选路域内的层次结构。OSPF 有 4 种类型的路由器:内部 router、区域边界 router、主干 router、边界 router 13、BGP(边界网关协议)为每个 AS(自治系统)提供一种手段,以处理 a、从相邻 AS 获取子网可达性信息 b、向该 AS 内部的 所有路由器传播这些可达性信息 c、基于该可达性信息和 AS 策略,决定到达子网的最优路由。在 BGP 中路由器对通过使用 179 端口的半永久 TCP 连接来交换选路信息。在 BGP 中一个自治系统有其全局唯一的自治系统号(ASN) 14、当一个路由器通过 BGP 会话通告一个前缀时,它随着前缀包括一些 BGP 属性。带有属性前缀的被称为一条路由。因此,BGP 对等方彼此通告路由。两个重要的属性是 AS-PATH 和 NEXT-HOP。前者包含了前缀的通告已经通过的那些 AS。 15、BGP 将按顺序调用下列消除规则直到留下一条路由:1、路由被指派一个本地偏好值作为他们的属性之一。2、从余下的路由 中(所有都具有相同的本地偏好值) ,具有最短 AS-PATH 的路由将被选择。3、从余下的路由中(所有都相同的本地偏好值和相同 的 AS-PATH 长度) ,将选择具有最靠近 NEXT-HOP 路由器的路由。这里最靠近是指费用最低的路由器 ,它有 AS 内部算法来决定最 低费用的路径,也称热土豆选路。4、如果仍余下多条路由,该路由器使用 BGP 标识以选择路由。
chap5 链路层和局域网
1、 链路层协议定义了在链路两端的节点之间交互的分组格式,以及当发送和接收分组时这些节点采取的动作。链路层协议交换 的数据单元是帧。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802.11 无线成:无线主机、无线链路、基站和网络基础设施。 2、 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区别:递减的信号强度、来自其他源的干扰、多路径传播。 标准 频率范围 数据速率 3、 802.11b 2.4-2.485GHZ 最高为 11Mbps 802.11a 5.1-5.8GHZ 最高为 54Mbps 802.11g 2.4-2.485GHZ 最高为 54Mbps 4、应用 AP 的无线 LAN 被称做基础设施无线 LAN,其中“基础设施”是指 AP 连同互连 AP 和路由器的有线以太网。 5、802.11 采用了一种随机访问协议,称带碰撞避免得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A。802.11MAC 协议并未实现碰撞检测。主要有 两个原因: 检测碰撞的能力要求站点具有同时发送和接收的能力; 适配器会由于隐藏终端问题和衰减问题无法检测到所有的碰撞 。 6、802.11 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 4 个地址字段: 地址 1 是要接收帧的无线站点的 MAC 地址; 地址 2 是传输帧的站点的 MAC 地址 ; 地址 3 是包含这个路由器接口的 MAC 地址;地址 4 是用于自组织网络中,而不用于基础设施网络中。 7、一个移动节点的永久“居所”被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节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叫做归属代理。移动节 点当前所在网络叫做外部(或被访)网络;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节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通信者就是希望 与该移动节点通信的实体。 8、移动节点的间接选路:在间接选路方法中,通信者只是将数据报指向移动节点的永久地址,并将数据报发送到网络中去,完 全不知道移动节点是在归属网络中还是正在访问某个外部网络。因此移动性对于通信者来说是完全透明的。这些数据报就像平常 一样首先导向移动节点的归属网络。见下图::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描述其特点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的系统。

其特点有:广域性、异构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提高工作效率等。

2.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

例子包括互联网、校园网、以太网和蓝牙网络。

3. 什么是拓扑结构?列举并描述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形拓扑。

- 星型拓扑:中央节点连接所有其他节点,节点间的通信都通过中央节点进行。

- 总线型拓扑:所有节点通过共享的传输线连接在一起,任意节点可以发送数据到总线上,其他节点接收并处理数据。

- 环形拓扑:节点以环形方式连接,数据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输。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并分别对比它们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并保持连接的通信方式。

具有独占性和固定带宽的特点。

- 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

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 分组交换: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分组传输。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第二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物理层?描述其功能和主要特点。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层,负责提供比特流的传输。

其功能包括数据的编码、解码、传输方式的选择等。

主要特点是传输的内容为比特流,没有进行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实现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讲义全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讲义全解
计算机网络
2015年9月 国防科技学院
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 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 络互联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的网络技术。 通过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和 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初步掌握路由器等网 络设备的配置。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同步轨道270 msec 端到
端时延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34
1.1 什么是因特网?
1.2 网络边缘
1.3 网络核心
1.4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1.5 协议层次和它们的服务模型 1.6 攻击威胁下的网络第Βιβλιοθήκη 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35
网络核心
互联的路由器形成的网 状网络
客户机主机请求,从总是开的服 务器接收服务
例如Web浏览器/服务器;电子邮 件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
对等模式(peer-peer model):
最小限度(或不)使用专用服务器
例如BitTorrent , KaZaA, Skype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9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FDM:
V I D E O 1 V I D E O 2 V I D E O 3 V I D E O 4 V I D E O 5 V I D E O 6 D A T A 7 D A T A 8 C O N T R O L 9
信道
电缆头端 电缆分布网络(简化的) 家庭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27
光纤到户(FTTH)
home PC
home dial-up modem
ISP modem (e.g., AOL)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3客户服务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对等通信方式是点对点的。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对等连接也需要知道对方的服务器地址。
面向用户的PC机,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实现"平等"对话操作,共享彼此的
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甚至操作系统也相同,这种网络方式灵
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控制,安全性也低。
7、按企业和公司管理分类:
(1)、内部网:一般指企业内部网,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2)、内联网:一般指经改造的或新建的企业内部网,采用通用的TCP/IP作为通信协议,
一般具备自己的WWW服务器和安全防护系统,为企业内部服务,不和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
(3)、外联网:采用因特网技术,有自己的WWW服务器,但不一定与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的
网络,同时必须建立防火墙把内联网与因特网隔离开,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
(4)、因特网:因特网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国际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结合多
4、按通信方式分类:
(1)、点对点传输网络:数据以点到点的方式在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中传输,在一对机器之间
通过多条路径连接而成,大的网络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习题1.没有不同。

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

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

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

而是她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

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

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

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

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

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

一般是客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

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

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

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①没有握手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

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

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带宽。

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8.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在链路上流动的来自不同来源的分组不会跟随任何固定的,预定义的模式。

在TDM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从循环的TDM帧中获得相同的时隙。

9.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传输。

在t1=L/R1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并且整个分组被交换机接收(无传输时延)。

因为交换机在t1时刻接收到了整个分组,它可以在t1时刻开始向接收主机发送分组。

在t2=t1+L/R2时刻,交换机完成传输且接收主机收到了整个分组(同样,无传输时延)。

所以,端到端实验是L/R1+L/R2。

10.在一个虚电路网络中,每个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都对经过它传输的虚电路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行维护。

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是维护在一个虚电路数字传输表格中。

11.面向连接的VC电路的特点包括:a.建立和拆除VC电路是需要一个信令协议;b.需要在分组交换中维持连接状态。

有点方面,一些研究者和工程人员争论到:使用VC电路可以更容易提供QoS业务,如:保证最小传输率的业务,以及保证端到端的最大分组延时的业务。

12. 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DSL上网:住宅接入或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交换机以太网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网:移动接入;f.蜂窝移动电话(如WAP):移动。

13.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

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多个第一层ISP的客户。

14.POP是ISP网络中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构成的一个组,其它ISP中的路由器也可以能连接到这个POP。

NAP是一个很多ISP(第一层,第二层,以及其它下层ISP)可以互联的局部网络。

15.HFC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

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16.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

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则可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

17.以太网通常以双绞线或者细的同轴电缆为物理媒体,也可以运行在光纤链路和粗同轴电缆上。

18.拨号调制解调器:最高56Kbps,带宽专用;ISDN:最高128Kbps,带宽专用;ADSL:下行信道5-8Mbps,上行信道最高1Mbps,带宽专用;HFC:下行信道10-30Mbps,上行信道一般只有几Mbps,带宽共享。

19.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

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20.5种任务为: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组,复用,以及连接建立。

是的,这些任务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来执行,比如:经常在多于一个层次上执行错误控制。

21.英特网协议栈的5个层次从上倒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的主要任务见1.7.1节。

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运输层提供了一个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输应用层报文的服务;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分组交换机(Internet中的路由器)在源和目的地之间发送分组;物理层:将该帧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22.应用层报文:应用程序要发出的在传输层上传递的数据;传输层报文段:将应用层报文加上传输层包头,由传输层管理和封装的信息;网络层数据报:将传输层报文段加上网络层包头之后封装;链路层帧:将网络层数据报加上链路层包头之后封装。

23.路由器处理第一层到第三层(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话本人理解为“这样说不确切”因为现代路由器常常还要扮演防火墙或者高速缓存器的角色,一次也处理第四层);链路交换机处理第一层和第二层;主机处理所有的5层。

习题1.本题不止一个答案,很多协议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2. a.电路交换网更适合所描述的应用,因为这个应用要求在可预测的平滑带宽上进行长期的会话。

由于传输速率是已知,且波动不大,因此可以给各应用会话话路预留带宽而不会有太多的浪费。

另外,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由长时间典型会话应用积累起来的,建立和拆除电路时耗费的开销时间。

b.由于所给的带宽足够大,因此该网络中不需要拥塞控制机制。

最坏的情况下(几乎可能拥塞),所有的应用分别从一条或多条特定的网络链路传输。

而由于每条链路的带宽足够处理所有的应用数据,因此不会发生拥塞现象(只会有非常小的队列)。

3. a.因为这4对相邻交换机,每对之间可以建立n条连接,;因此最多可以建立4n条连接。

b.可以通过右上角的交换机建立n条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左下角交换机建立n条连接,因此最多可以建立2n条连接。

4.由于收费站间隔100km,车速100km/h,收费站以每12m通过一辆汽车的速度提供服务。

a)10辆车,第一个收费站要花费120s,即2分钟来处理。

每一辆车要达到第二个收费站都会有60分钟的传输延时,因此每辆车要花费62分钟才能达到第二个收费站,从第二个收费站到第三个收费站重复这一过程。

因此,(端到端)总延时为124分钟。

b)每两个收费站之间的延时为7×12秒+60分=61分24秒,(端到端)总延时=3624×2=7,248s,即112分48秒。

5.a)传输一个分组到一个链路层的时间是(L+h)/R。

Q段链路的总时间为:Q(L+h)/R。

所以发送文件所需要总的时间为:t s+(L+h)/Q。

b)Q(L+2h)/Rc)由于链路上没有存储转发延时,因此,总延时为:t s+(L+h)/R。

6.a)传播时延d prop=m/s秒b)传输时延d trans=L/R秒c)端到端时延d end-to-end=(m/s+L/R)秒d)该分组的最后一个bit刚刚离开主机A。

e)第一个比特在链路中,还没有到达B。

f)第一个比特已经到达B。

g)m=LS/R=100×28e3=893km7.考虑分组中的第一个bit。

在这个bit被传输以前,先要收集这个分组中的其它bit,这个需要:48×8/64e3 =6e-3s=6ms分组的传输延时:48×8/1e6=384e-6 s=传播时延:2ms到该bit被解码的时延为:6++2=(英文答案中的那个“.”表示乘)8.a)由于每个用户需要十分之一的带宽,因此可以支持10个用户。

b)p=c)d)我们用中心极限定理来求这个概率的近似解。

令X j表示J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如P(X j=1)=p,则:所以所求概率约为:9.10.传输这N个分组需要LN/R秒。

当一批N个分组到达时,缓存器内是空的。

第一个分组没有排队时延,第二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L/R秒......第N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N-1)L/R秒,所以平均排队时延为:11.a)传输时延为L/R,总时延为b)令x=L/R,则总时延与x的函数为:总时延=x/(1-ax)。

12.a)一共有Q个节点(源主机喝N-1个路由器)用表示第q个节点的处理时延。

用R q表示第q个节点处的传输速率,令。

用表示通过第q条链路的传播时延。

则:b)用表示节点q处的平均排队延时,则:13.实验题不会考吧。

14.a)“带宽时延”积=(1e7/)*1e6=40,000bitb)40000bit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15.1e6=25bps16.a)(1e7/)*1e9=40,000,000bitb)400,000bit(包长度)c)1e7/4e5=25m17.a)传播时延=1e7/=40ms;传输时延=4e5×250/= 400ms因此总延时为:440msb)传播时延=2×40=80ms(发送及返回确认);传输时延=4e4×250/=40ms,传送10个分组,总时延=10×(80+40)=1200ms=18.a)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3600km,因此该链路的传播时延=3600e3/=150msb)150e-3×10e6=1,500,000c)60×10e6=6e8bit19.我们假设旅客和行李对应到达协议栈顶部的数据单元,当旅客检票的时候,他的行李也被检查了,行李和机票被加上标记。

这些信息是在包裹层被添加的(if Figure that不知道怎么翻译......)允许在包裹层使服务生效或者在发送侧将旅客和行李分离,然后在目标测(如果可能的话)重新组合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