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俗文化汇总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岁月流转,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与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和传统。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在婚前准备方面颇为繁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婚期的确定。
根据中国传统农历,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非常重要。
通常,婚礼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美满。
在婚前准备的过程中,新娘和新郎家庭都要筹备嫁妆和聘礼。
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新娘准备的礼物和财产,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而聘礼是新郎家庭向新娘家庭赠与的礼物,也是对新娘家庭的一种表达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迎亲环节传统中国婚礼的迎亲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新郎和他的家人会提前到新娘家进行迎亲。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郎家人准备精美的酒席和款待,以示热情和喜悦。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会戴上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喜庆,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吉利的象征。
而新郎则要准备丰富的聘礼和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爱护。
迎亲过程中的热闹和欢乐气氛是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三、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最为庄重和神圣的环节。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家长和亲友们会亲临现场,见证新人的婚姻。
在结婚仪式中,新郎会迎接新娘的到来,并且新娘父亲会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象征着新娘从此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双方还会进行祭拜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祈求祝福与保佑。
接着,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与幸福将会混淆在一起。
四、婚礼宴席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婚宴会安排在喜庆的场地上,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与幸福。
婚宴的菜肴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时,婚宴上的敬酒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新人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而婚宴现场热闹非凡,亲友们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欢乐与祝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结婚风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1.婚前聘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聘礼,表达求婚之意,聘礼内容包括
金银珠宝、彩礼、礼品等。
2.婚礼日子的选择:中国婚俗认为,一年中有些日子是熏陶善良、有
利于婚姻的,比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
3.喜字的使用:婚礼现场会使用大量的红色装饰,其中喜字是必不可
少的,代表着新人幸福和吉祥。
4.门当户对:婚姻合适与否,门当户对是关键因素之一,要选家境和
家庭文化程度相当的人。
5.迎亲:新娘的父母会在门外迎接新郎一家,传统上新娘不会露面,
由其他女亲友替代。
6.敬拜天地:在婚礼现场,新人要敬拜祖先和天地,以示尊重和感恩。
7.相互敬茶:新人亲友在婚礼上要相互敬茶,表示互相尊重和感激。
8.洞房花烛夜:新人进入洞房后,要待女方家长离开后燃起红烛,睡
在床上,寓意着新婚夫妻白首到老、幸福美满。
以上是中国传统结婚风俗的一些常见习俗,虽然有些地区的结婚风俗
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新人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情味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席及婚后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婚前准备方面非常讲究。
首先,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
男方家中会派出亲信和两位长者,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便进入婚姻的准备环节。
接下来是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示意自己的婚姻诚意。
仪式中,男方家长会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订婚,女方家长则会接受并表达祝福。
随后,双方还会就婚期、嫁妆和彩礼等事宜进行商议。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多样,各地风俗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迎亲、过门、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首先是迎亲。
迎亲是指男方亲友去女方家中接新娘的仪式。
在迎亲队伍中,会有牵手彩绸、挂花轿和吹拉弹唱等传统元素,以喜庆气氛迎接新人的到来。
过门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娘要经过门槛,这是表示离开父母家庭,加入新的家庭。
在过门时,新娘通常会被兄弟姐妹抢门,并且还有一些取巧的小妙招,如踩踏红木或在门槛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拜堂是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正式向祖先祈福的环节。
新娘、新郎齐拜堂,向先人祭拜,并向父母行拜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新娘和新郎要分别向双方父母递茶,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激之情。
父母接过茶杯后,还会赠送红包和喜字饼干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给新人。
三、婚礼酒席中国传统婚礼酒席是亲朋好友一同为新人举办的盛大宴会。
酒席通常会分为三个过程:招待、主席席次和敬酒。
招待是指新人亲自到各位宾客的座位上用茶或红酒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席席次是宴席上的重要环节,新娘新郎要在主席席位上举行敬酒仪式,向长辈、亲朋好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和贺礼。
敬酒环节是婚礼中的一个重头戏,各个桌子上的宾客都要敬酒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婚后习俗主要包括回门和押嫁等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姻嫁娶习俗。
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本文将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一、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仪式是婚姻嫁娶习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一般来说,传统的婚礼分为三个阶段: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阶段,双方家长会商订婚事宜,包括彩礼的交付和婚礼日期的确定。
迎亲阶段是新娘入赘新郎家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如接亲、婚礼车队等。
最后,婚宴是一场盛大的宴会,用以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聚。
二、婚礼道具在传统的婚姻嫁娶习俗中,许多特定的道具被用于象征婚姻的祝福和意义。
例如,燕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和忠诚的动物,被广泛用于婚礼装饰和图案设计中。
红色的包装纸和金色的龙凤图案也常见于中国婚礼中,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此外,双喜字、龙凤灯等传统的婚礼道具也被用于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
三、婚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习俗还包括一系列的习惯和规矩。
例如,在结婚当天,新娘通常要进行三次拜天地、拜祖先和拜丈夫的仪式,以示对先人和丈夫的尊敬。
新娘还会在婚礼中穿着华丽的婚纱和戴上配饰,象征着美丽和幸福。
四、传统婚礼饮食婚礼中的饮食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喜酒是中国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喜悦和幸福。
在一些地区,送餐的菜肴数量也有特定的讲究,如必须送满"六六大顺"(顺利顺利)或"九九如意"(如意如意),以取吉利的寓意。
此外,一些地区也有特定的婚礼过程中要吃的特殊食品,如在湖南地区,新娘婚礼前要吃辣椒酱,以展示勇气和坚韧。
五、新婚夫妇的住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婚夫妇的住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新的居所,以开始他们的婚姻生活。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村庄里的居民有哪些传统的婚嫁习俗?
村庄里的居民有哪些传统的婚嫁习俗?一、婚前准备1. 红娘之才:在村庄里,红娘是起到撮合男女、促成婚姻的关键角色。
红娘需要具备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对于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的准确判断能力。
2. 礼金和彩礼:村庄里的婚礼通常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礼金,作为对新郎家庭的祝贺和支持。
同时,新郎还需要准备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诚意。
二、迎亲仪式1. 热闹的迎亲队伍:新郎身着华丽的婚礼服饰,带领着一大队的迎亲队伍,高举花轿或彩车,欢快地走向新娘家。
2. 红盒传情:新娘家中的亲友会准备一些红盒,里面装有象征喜庆、寓意吉祥的礼物,以表达对新郎的喜爱和祝福。
三、婚礼仪式1. 拜堂及祭拜祖先: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前往祖先的墓地,向祖先敬献鞠躬和香烛,以祈求祖先保佑婚礼顺利。
2. 捆绑姻缘:在婚礼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被亲友们用红线或彩带绑在一起,象征着两人的姻缘牢不可破,共度一生。
四、婚宴盛宴1. 丰盛的酒席:村庄婚宴的酒席通常都非常丰盛,菜肴种类繁多,代表着新郎新娘家庭的财运和富裕。
2. 红酒文化:在婚宴上,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红酒仙子”。
红酒仙子是穿着红色礼服的女子,在宴会上向客人敬酒,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五、婚后习俗1. 天长地久:新娘在新娘家和新郎家居住的第一个晚上,会点燃一对红蜡烛,表示夫妻此生将一直相伴到老。
2. 探岳父岳母:新娘会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前往新郎家探望岳父岳母,以示对新家庭的尊重和关爱。
所以,村庄里的居民在婚嫁习俗上注重传统底蕴,力求表达对婚姻的祝福和祈愿。
这些习俗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更使婚姻变得更加庄重而有意义。
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特色传统婚俗)
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特色传统婚俗)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婚俗文化汇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特色传统婚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2、汉族有哪些婚俗文化?3、各地区有哪些结婚习俗?4、中国古代婚礼习俗5、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1、定婚媒人撮合,通过合八字,双方父母同意,视为定婚。
2、结婚也叫过门,要择良辰吉。
出嫁时,有哭嫁的习俗,其歌词内容大都是讲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骂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
新社会,破除旧俗,婚姻自由,但乡间仍存在旧时的一些陋习,如要彩礼。
3、唱夜歌“唱夜歌”是殡仪的一种仪式,也是举哀。
岳阳县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殡仪,在乡间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习俗——“唱夜歌”,入夜之后,歌手带着孝子们围着灵柩兜圈子,一边击鼓,一边讴歌,其声调悲切。
4、坐夜一夜之间,除了唱歌外,则是敲锣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
亲戚朋友整夜在灵柩边静坐、听歌,俗称“守孝”或“坐夜”。
5、选择墓地选择墓地,用青砖,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门)。
人死之后,将棺材放进坐基中,封上门,即成坟墓。
现在自改革殡葬,号召要求举行火葬以来,群众一改过去的习惯,只有少数偏僻乡村,此种旧习仍有存在。
-婚丧习俗汉族有哪些婚俗文化?相传汉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订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婚丧嫁娶风俗大全
婚丧嫁娶风俗大全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56个民族婚俗标准
56个民族婚俗标准汉族:汉族的婚礼通常包括订婚、迎亲、成亲等环节。
在订婚仪式上,男方会送一份礼物给女方,表示对她的尊重和诚意。
迎亲时,新郎要准备一匹大红马匹,并由人搀扶着迎接新娘,寓意新娘被驮来。
成亲时,新娘须换上一身红裙,戴上喜字头饰,再参拜天地、祖宗和长辈,表示对祖宗的尊敬和对长辈的孝顺。
蒙古族:蒙古族的婚礼以宰牲和搬迁为主要仪式,新郎要杀牛,新娘则要背上帐篷和生活用品到新郎家。
在宴席上,新娘要给新郎奉酒和伺候酒席,以示对新郎的尊重和孝顺。
回族:回族的婚礼通常包括婚约、过门、迎亲、拜堂等环节。
在婚约仪式上,男方要送聘礼给女方,表示对她的诚意和尊重。
过门时,新娘要蒙着面纱,由她的亲友带领着到新郎家,寓意新妇离开了父母的家,成了新郎的人。
藏族:藏族的婚礼称为“大婚”,通常是在藏历1-7月举行。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上精美的藏服,佩戴银饰,新郎则要穿上虎皮,手持藏刀,象征着勇敢和英勇。
在婚礼上,还会举行酥油灯之夜、翁墩起段等多种传统仪式,以祈求新人幸福美满。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以“库尔钦”为主要仪式,通常是在春秋两季进行。
在婚礼上,男女双方要分别佩戴传统的头饰,举行舞会、对歌、斗鸡等多种婚礼活动,以增进新人之间的感情。
壮族:壮族的婚礼称为“举花节”,通常是在农历的正月或七月进行。
在婚礼上,新郎要骑着马到新娘家,新娘则要穿上盛装,翩翩起舞,象征着婚礼的喜庆和欢乐。
苗族:苗族的婚礼称为“封“并”,通常是在秋季进行。
在婚礼上,新郎要杀猪并围炉烤肉,新娘则要穿上精美的苗服,化上浓妆,举行“下酒”、“接亲”等多种传统仪式,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
侗族:侗族的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正月或八月进行。
在婚礼上,男方要派出“扫阵队”到女方家中索要新娘,女方则要准备“拦阵队”拦住新娘不让她被带走。
在婚礼上,还会举行“晨歌”、“送水”等多种传统仪式,以增进新人之间的感情。
布依族:布依族的婚礼称为“固阳节”,通常是在春季进行。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嫁女儿的十大风俗
嫁女儿的十大风俗嫁女儿是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代表着对新娘和新娘家庭的祝福和关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嫁女儿的风俗习惯。
第一,嫁妆。
嫁妆是新娘在婚礼上由娘家带给新家的财物,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嫁妆的数量和价值往往代表了新娘家庭的财富和地位,也体现了家族对新娘的祝福和期望。
第二,迎亲。
在新娘离开娘家前,新郎和新郎家人会到新娘家迎接她入赘。
迎亲的仪式通常包括鞭炮、花轿、锣鼓等喜庆的元素,象征着新娘离开娘家,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第三,过门。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需要在门口进行过门仪式。
这是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的象征,也是新娘和新家人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的开始。
第四,敬茶。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需要给新郎和新郎家长敬茶。
这是对新家人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也是新娘融入新家庭的一种方式。
第五,拜堂。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和新郎需要在堂前拜堂。
这是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也代表着新娘和新郎的承诺和祝福。
第六,喜酒。
喜酒是新娘家庭为了庆祝婚礼而举办的宴会。
在喜酒上,新郎和新娘会敬酒给亲友,表达对亲友的感谢和祝福。
第七,过大门。
新娘进入新家后,需要进行过大门仪式。
这是新娘正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也是对新娘的祝福和欢迎。
第八,披红。
新娘在婚礼上通常会穿红色的嫁衣,这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代表新娘的美丽和好运。
第九,闹洞房。
新娘进入新家后,新郎和新娘会被亲友闹洞房。
闹洞房的过程中,亲友们会开玩笑、恶作剧,旨在增加新娘和新郎之间的情感和亲密度。
第十,送嫁饭。
新娘在婚礼结束后,会由新郎家人送嫁饭给娘家。
这是对娘家的感谢和告别,也是对新娘的祝福和关怀的延续。
以上是十大嫁女儿的风俗习惯,每个风俗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婚礼的仪式,更是对新娘和新娘家庭的祝福和关爱的表达。
通过这些仪式,新娘和新娘家庭可以感受到来自亲友和社会的温暖和祝福,也为新婚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决定是否
合适结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
便回去和男方家商量定亲。
3.纳吉:男方家根据问名结果,认为合适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送
一笔钱或礼物,表示要定亲。
4.纳征: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聘礼,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结婚的日期,女方家同意后,双方共
同商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
6.亲迎: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再举行一次
拜堂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夫妻。
7.闹洞房:在结婚当天或前数天,要在新房内安好婚床,在婚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时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床上滚一圈,叫“滚床”,这一切都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8.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
礼品回娘家祭祖。
以上是传统中国婚礼的一些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必备道具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一、传统婚俗仪式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3.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4.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5.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6.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7.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
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婚礼习俗及文化由来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人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
18、“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19、结婚证办好后,男女双方在法律上已经建立了合法的夫妻关系。然而在中国,这仅仅是结婚活动的第一步。按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
20、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21、傧相 古时称赞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后来又指婚礼对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或称“新郎伴”“新娘伴”。
22、洞房原指深邃的内室,含有神秘之意。后来用来称新婚夫妇住的卧室,并用“洞房花烛夜”来形容新婚之夜的喜庆气氛。
10、"新娘子茶":望朝之后,新媳妇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请"亲家公"、"亲家婆"及亲家面上的近亲至自家喝"喜茶",称为"新娘子茶"。
11、在我国湖南地区,男子去女方上门相亲,姑娘需给男子递上清茶一杯。男子饮后,置贵重物品或钱钞于杯中回赠姑娘,如姑娘当即接受,即示"心许"。
12、婚礼过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需捧着盛满香茶的茶盘,向长辈们"献茶"行拜见礼。长辈们喝了茶,即摸出红包放于茶盘上作为"见面礼"。
5、在浙江德清地区婚姻中的茶俗, "受茶":男女双方对上"八字"后,经双方长辈同意联姻,由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金,如女方接受,则谓之"受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舅姑飨宾 根据《礼记》,“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 若异邦,则赠丈夫送者以束锦。”舅姑共飨妇之后,公公又以“一献之礼”来款待送 亲的人,酒至酬宾,又以一束锦相赠。婆婆酬劳女送亲者,酬宾时亦以一束锦相赠。 如果是与别国通婚,则另外赠送男送亲人一束锦。 庙见成妇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 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成为夫家的正式成员。至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8
纳征
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 《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 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 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 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 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 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 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 ,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 。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 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 、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 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正婚礼
婚后礼
婚后礼(周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 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三: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妇见舅姑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 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 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 根据《礼记》,“妇馈舅姑”之礼是随着“妇见舅姑”之后的,新妇亲自侍 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之后有“舅姑 飨妇”之礼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 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
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 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 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 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 ,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 开道 锣鼓喧天,前往新 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 新娘鞋不能沾地。
、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即订婚。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來後占卜成婚 與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 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订婚。古语“男子称名, 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重要的角色——媒人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男女相识其中就要靠媒 人这个桥梁。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 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 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 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 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 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 ,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 一印象”。
入洞房
入洞房是指新人完婚后,两人进新房的仪式。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交杯酒的发展过程
据传喝交杯酒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唐代时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 ,亦可以杯代替,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 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 年好合。清朝末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 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 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交杯酒主要是由“合卺”慢慢演变过来的,一对新婚夫妻在洞房之 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 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 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 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 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宋代以后,合卺 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 娶妇》记载:新人“用 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 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 义是意味深长的。到了民国的时候,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 ,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 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
0 2
即合婚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
《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 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 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 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 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 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 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 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过门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 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 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 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 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 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 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 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 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 拜床母。
各地习俗有些差异,祭拜之意相 当于祭拜天地告知自己要娶亲的 意思,表示尊敬。
正 婚 礼
出门 迎亲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 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 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 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 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
婚后礼之回门
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回门的时 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 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 ,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 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 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 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 走头趟"。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 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 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后世各地名称 不一,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 ,杭州称“回郎”。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 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 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 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 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0 2
舅姑飨妇 根据《礼记》,“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奠酬。舅姑先 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归妇俎于妇氏人。”公婆共同以“一献之礼”来款待新妇。公公 在庭中所设的南洗洗爵,婆婆则在北堂所设的北洗洗爵,酬酒后一献礼成,新妇把酒爵放 置于荐的东边。饮酒完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阼阶下堂。有司把妇俎之牲交 与女家送亲的人,以便向新妇的父母复命。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以“一献之礼”酬 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一献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 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在 “献”的环节中,有洗爵的步骤。公公在洗爵于南,婆婆洗爵于北。
婚 前 礼
古代婚礼
正 婚 礼 婚 后 礼
Contents
小组成员: 汉教131 杨静,黄丹丹,袁旭 张金川,崔晨曦,张倩
正婚礼
婚前礼
2
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六礼”即纳
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非周制婚礼的内容,包 括聘书、礼书、迎亲书。 婚前礼则包含六礼的流程,其中“亲迎”后婚前礼告一段落,正式进入 成婚。
一拜天地
拜天地代表着对 天地神明的敬奉
二拜高堂
拜高堂就是对孝 道的体现
夫妻对拜
夫妻拜就代表夫 妻相敬如宾。某 程度上,夫妻交 拜是在古代少数 可以让女性跟男 性同一地位的时 候。
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 仪式。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 “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正婚礼
正婚礼
0 1
安 床
0 2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 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 早生贵子。抬床的人。
上头
拾传统
男方婚礼准备
婚礼前准备: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 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 将举行。这是代表着古代对天地 的崇拜和尊敬。
纳征
请期
定成婚吉日的 礼,由男方决 定,然后正式 通知女方。后 代婚礼在演变 中发展出来催 妆,送妆,铺 房,这三项仪 节在先秦文献 中未见记载。
U
PP
13
即成婚。
0 2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 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 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汉朝婚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 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 要亲自把上车用的牵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 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 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 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 婚前礼即告一段落,正式进入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