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俗之二看亲篇修订稿
江苏泰州地区关于看亲的结婚风俗
江苏泰州地区关于看亲的结婚风俗婚事:合过生辰八字,送过订婚礼之后,这门儿女亲事便是木板上钉钉,准成了。
当然,也有订婚过早,姑娘小伙长大之后不满意那“娃娃亲”,闹退亲的。
不过极少,能退得了亲的,更少。
对年轻人闹退亲,家长和长辈们多半是反对的,“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怎么能说退就退呢!”亲事确定下来之后,结婚之前不论多少年,早先的规矩,女方是不能到男方家去的。
若是去了,必定遭到村上人的讥笑和责骂。
说,堂堂一个闺女,“马叉”得很,蹲不稳;又说,自个儿不当人,作贱自己,怕是个骚狐狸。
真是什么难听的都出得了口。
对女方姑娘如此苛求,但对男方小伙子则不是这样的。
男方的小伙子去女方家是名正言顺的。
按当地说法,平常无事,小伙子登门叫拜望,逢年过节上门则叫“看亲”,一年下来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过年。
这三次是不作兴空手而去的,应带去按例的礼物,有几样是少不了的,水面(长命百岁)、京果(果然如意)、肉(福禄双全)、鱼(吉庆有余)。
千万别小看了这几样,早先的乡民们能否吃得上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能备齐这几样的,算不得多。
然而,这毛脚女婿上门,每次礼物的厚菲,往往会引起女方的不同反应,尤其是碰到爱沾小便宜的丈母娘,喜怒则完完全全写在脸上。
礼物丰厚,便是眉开眼笑,“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那女婿自然会受到很好的招待。
礼物稍菲,则老脸一沉,话中带刺,那女婿只会落个“毛脚女婿上门,薄粥三盆”。
反差如此之大,弄得小伙子每次“看亲”都要跟父母反复较劲,多争取一些礼品,免得上了门之后,难看又难受。
难怪当地有“宁可锅里断了勺,看亲礼品不能薄”的说法。
平常四时八节“看亲”的礼品,女方家只计较厚菲,而到了“通话”时,送“通话礼”则颇有考究。
“通话”,实际上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要带人”啦!说白了,便是男方想成亲,问女方同不同意,此即为通话。
在当地,通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男方先以礼品暗示,一种是送了礼品再请媒人口头明说。
由此看来,这“通话礼”是少不了的。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doc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供大家参考!中国传统婚俗礼仪相亲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
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
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
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
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
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
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
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
传统婚俗之三——过礼篇_1
传统婚俗之三——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人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假如别合;婚事就要重新思考。
好在现代人多半别相信这一套了,因此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只是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生活,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普通嫁娶的主动者(不管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具,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具,给小姐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钞票、给小姐一些什订婚礼物,普通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别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固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现代规定男女双方领结婚证之前要到医院做婚前检查;还有些地区(要紧是都市)规定要办婚前学习班。
这些基本上确保优生优育、保障人口素养的有效措施,应该遵照执行。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一、说媒与提亲在中国古代,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所以提亲是古代传统婚姻的第一步。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古代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
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左右逢源。
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
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
提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庚”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
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二、合婚与六礼合婚是古代的婚嫁礼俗,男女双方的结合,除了三媒六礼之外,还要进行卜筮与合婚,生辰八字属相要匹配方可成婚。
古代的传统婚俗讲究“六礼’。
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主要是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
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以及生辰八字。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
【推荐】婚俗-推荐word版 (4页)
【推荐】婚俗-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做父母的,孩子大了,自然把
儿女的婚姻当做最大的事情。
于是,托亲戚,拜朋友,耳朵放长一点,替自己的孩子做媒。
盖房
在苏北农村,似乎父母没替孩子盖上房子就是自己最大的无能,遭到人家的笑话,没有房子,也娶不上媳妇,于是,做父母的,每日不辞劳苦,拼命也要盖上新房。
父亲累弯了腰,母亲忙白了头发,盖上一宅房子,至少要四五万元钱呀。
在农村,这大概是一家人五六年的全部积蓄。
说媒
新房盖好了,就张罗着替孩子找媳妇。
一般由媒人介绍,也有自己谈的。
自己谈的,也要找个媒人。
遇到相巧的,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两家彩礼多少,选择什么日子结婚,都由媒人两下说合。
从媳妇定下来之后,就有许多的关目(事情)要做。
定亲
定亲是要举行仪式,也就是下聘礼,这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
现在定亲,都是以万作为单位的,我们这里至少也是26666元,或者28888元,更多点也是有的,36666元、48888元的(有的更多),根据家庭状况,或多或少。
总之,要带6或者8这些吉祥的数字的。
中国传统结婚礼仪
中国传统结婚礼仪结婚礼仪主持词推荐度:农村结婚男女双方的礼仪推荐度:中国传统春节灯谜推荐度: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句子推荐度: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推荐度:相关推荐中国传统结婚礼仪中国传统结婚礼仪1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
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那么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
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
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
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
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
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桔祥。
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花轿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
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
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2021第二部婚姻法实施对汉中婚俗的变迁范文2
2021第二部婚姻法实施对汉中婚俗的变迁范文 法律与风俗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法律可以说是风俗的最高形式,是体现了国家意志、被赋予了国家强制力的风俗,因而法律的制定既要尊重和反映风俗,又对风俗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盛行的风俗既是法律制定的一定依据,也因法律的规范和引导而产生一定变化,但由于其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因而又不可能完全与法律制定同步。
这在婚姻法律制度与婚姻习俗的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
婚姻法律制度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确立和维护婚姻家庭生活的有序化,塑造理想的婚姻家庭关系,所以它的内容主要源于婚俗,反映并尊重婚俗,但与此同时,婚姻法律又必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在调整中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进一步变化与发展。
因此,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也会使婚姻习俗产生一定甚至是重大的变革。
1980年《婚姻法》是在 1950 年《婚姻法》贯彻实施后,我国的婚姻家庭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于 1980 年 9 月 10 日公布,1981 年 1 月 1 日实施。
1980 年《婚姻法》根据实践经验和当时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修改了结婚条件,扩大了家庭关系的范围,规定了离婚的法定条件,增加了有关制裁条款,其中计划生育原则与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在1950 年《婚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也影响着汉中的婚俗文化,本文拟对这些婚俗的变迁作一简要论述。
一、计划生育原则的确立,“优生优育”观念不断深入,“铺床”人的选择越来越“严格” 20世纪 50、60 年代,由于卫生与健康条件的改善以及政府对生育的鼓励,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人口比例也明显年轻化:16 岁以下的人口比例,1953 年为38%,到 1964 年上升为 43%。
因此,70 年代以后人口压力增大,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国家,婚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丰富多样,代表着人们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从婚礼前的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宴以及婚后习俗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
一、婚礼前的准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天长地久的事情,因此婚礼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双方家庭会安排媒人进行婚事的商议,包括双方的家世、财产、性格等相关信息的了解。
一旦确定婚事,双方家庭将开始筹备婚礼。
婚礼的筹备工作包括选定婚期、编排婚礼仪式、准备喜酒和婚车等。
在选择婚期方面,中国人通常会参考农历的黄道吉日,信奉“合日子”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以给新婚夫妇带来好运。
此外,婚礼的筹备工作还包括制作喜字、红包、喜糖等一系列的物品。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拜堂和送亲三个环节。
迎亲是指新郎家庭迎接新娘家庭的过程,通常在新娘到达新郎家之前进行。
在迎亲过程中,新郎需要准备好红包作为“过门费”,以示自己能够照顾好新娘。
拜堂是婚礼的核心环节,新郎和新娘在拜堂时会行三拜九叩之礼,以示对长辈和祖先的尊重。
拜堂的过程中,亲友们会为新人献上祝福和礼物,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送亲是指新娘离开娘家,跟随新郎回到新家的过程。
在送亲的过程中,新娘通常会在娘家门前撒下一把红豆,以表示对父母的离别之情。
同时,亲友们也会为新娘送行,祝福她们新婚快乐。
三、婚礼酒宴中国传统婚礼的酒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双方家庭展示实力和社交能力的机会。
婚礼酒宴通常会选择有寓意的名字,如“百年好合”、“花烛洞房”等。
在酒宴上,新人会向双方家长敬酒,以表达他们对家庭的感激和尊重。
同时,亲友们也会在酒宴上送上祝福和礼物,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后仪式通常会有“七步礼”和新房布置等习俗。
新婚夫妇在进入新家后,会进行“七步礼”,即新郎扶新娘七步,以示共同走过人生的七个阶段。
汉族传统婚俗
部分婚礼用品(3张)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 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 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 “霞帔”。
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传统民俗
01 历史
03 流程 05 禁忌
目录
02 礼俗 04 用品
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 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 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 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 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 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 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文档
2020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文档Document Writing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河南结婚礼仪风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结婚礼仪风俗篇一:关于河南的婚庆习俗南京婚庆的专家见过各地的婚庆习俗,最河南的婚庆习俗印象很深,今天就来说说河南在婚庆方面都有什么习俗1爱情方面:提到它-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红线的人,他(她)先和你们双方说哈~接着就是见面小见面--大见面小见面:就是让你俩独处一室,亲人在外面等着。
让你俩谈谈心,感觉一哈,怎么样。
大见面:也就是小见面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大见面,当双方感觉可以,就有了大见面。
也就是成了。
男方要给女方一些钱当定礼。
也就是这事定了。
订婚,婚庆产业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一般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双方依家境相似,门当户对为佳旧时经双方父母认可后,便用庚帖互换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
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订婚。
正式订婚得“过红书”,又叫“过书子”。
男方请媒议聘,女方提出聘礼品种数额后,男方按商定标准,准备聘礼。
聘礼多少、质量好坏,由双方家境而定,没有确切规定。
“过红书”由男方家选择吉日,先下十封全书给女方家长,再下柬请媒人。
是日男家悬灯挂彩,焚香点烛,由执事先生书写“求允书”,媒人带着“敬请金诺”的红帖和聘礼送往女家。
女方即回‘“慕允玉青”的绿帖。
“过书子”后就可择期完婚,由男方托媒出面邀请女方喝一次‘哈亲酒”,双方言定完婚日期,并分头准备嫁娶的各项准备工作,像婚庆用品等等。
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旧时男女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结婚。
婚期选择双日子,以求吉利。
婚期定后,女方置办嫁妆,称为“陪送”;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
男方设新房,打制家具,铺新床,办酒席。
婚期当天早上发轿,轿杆上放一只公鸡随带四色礼,回来时,女方给一只母鸡名为“跟轿鸡”,表示双双对对,回来时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
女方有送亲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亲的称“上客”、“大宾”。
喜轿回到男家时,新娘、新郎由宾相搀扶,双双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双亲,最后新郎新娘对拜。
2024年中国传统婚庆礼仪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与现代结婚过程有些不同,现代结婚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而三书六礼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这一系列的过程。
接亲
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
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
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
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一)提亲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婚龄因时代而异。
在中国古代,西周以前和西周时期,以男30岁,女20岁作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唐朝以后,法定婚龄降低许多,据文献记载,唐贞观年间诏令:男20岁,女15岁;唐开元令:男15岁,女13岁;宋天圣令: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明洪武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大清通礼规定:男16岁,女14岁。
福建民间婚龄基本在官府规定范围内,出入不大。
清代,福州一带,男17岁、女15岁以上便可婚配。
福建也有少数地区早婚现象严重,情形特殊。
以惠安最为典型。
在惠安东部一些乡村,孩子于襁褓之中就要订亲,十二三岁即完婚成家。
若女孩子到了3岁仍未“有主”,父母亲便会忧心忡忡,唯恐女儿找不到男人。
此等陋俗,弊窦丛生,为害非浅。
自民国以来,法定婚龄有所提高。
《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婚姻法规定婚龄为男20、女18岁以上;1980年又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与此相适应,民间婚龄也增大一些。
但是,城镇与农村略有差异,一般农村偏低,城镇偏高。
农村习尚早婚,城市则普遍晚婚。
在城市里,男30、女25岁左右结婚比较多见。
农村往往男20、女18岁左右就开始提亲,一到规定年龄,立即结婚;有的还虚报年龄,或未领取结婚证,就提前结婚。
惠东一带早婚劣习仍然存在。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据史志记载,在厦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1《风俗》)在崇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
中国传统婚俗喜庆祥和
中国传统婚俗喜庆祥和中国传统婚俗源远流长,充满喜庆与祥和的象征意义。
婚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婚礼仪式和婚俗习惯都备受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俗的喜庆与祥和的象征意义,展示其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富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首先是迎亲环节,新郎家人将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轿前往新娘家。
花轿象征着婚姻中的喜庆和美好,同时也显示了新郎家族对新娘的温柔关怀。
接下来是拜堂环节,新郎和新娘在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中找到了彼此,这象征着缘分的牵引力和注定。
在拜堂过程中,新郎和新娘会向双方父母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一环节凸显了家庭的温情和传统的尊重。
随后是敬茶环节,新郎和新娘会向长辈敬茶,以示对家族长辈的尊敬和感激。
这一环节传递了喜庆和祥和的寓意,预示着新人将以家庭为重,并与长辈共同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分:喜庆的婚俗习俗中国传统婚俗中还有一系列喜庆的习俗,如喜糖、婚车、宴席等。
首先是喜糖,这是一种象征着甜蜜和幸福的糖果。
新郎和新娘会将喜糖分发给亲朋好友,表示分享幸福和喜庆。
婚车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新人会乘坐装饰华丽的婚车前往婚礼现场或宴会场地。
婚车通常是豪华的轿车或装饰精美的马车,象征着新人的社会地位和幸福前程。
婚宴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共庆新人的大喜。
菜肴的选择和酒水的斟酌都有特定的讲究和象征意义。
例如,鱼和蟹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象征财富和好运;酒水中的碧绿色也寓意着新人的生命力和希望。
第三部分:祥和的婚前仪式中国传统婚俗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祥和的婚前仪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结婚前的“闹洞房”。
此仪式中,新娘的闺蜜会偷走新郎鞋子,并要求新郎进行各种有趣的“救鞋”任务,以测试新郎的诚意和勇气。
这一仪式充满欢乐与祥和的氛围,也展示了新娘和闺蜜之间的真挚友谊。
此外,还有新娘出嫁前的“花轿试床”仪式。
在这个环节中,新娘会坐在装饰华丽的花轿上,与姐妹或亲友一同前往新家。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间婚俗婚礼习俗嫁妆和婚庆仪式的观礼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间婚俗婚礼习俗嫁妆和婚庆仪式的观礼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许多人选择结婚的日子,因此春节期间婚俗的举办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春节期间传统民间婚俗的婚礼习俗、嫁妆和婚庆仪式的观礼。
一、婚礼习俗春节期间的传统民间婚礼习俗多种多样,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中一些习俗在大多数地区都得到了遵循。
1.红盖头红盖头是春节期间婚礼必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象征着喜庆和美好的祝愿。
新娘在婚礼当天戴着红盖头,代表了祝福和顺利。
同时,红盖头上会装饰着金饰品及其他饰物,以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
2.喜酒春节期间的婚礼上,新郎的家人会准备大量的喜酒招待来宾。
在传统婚礼中,新郎要在婚宴上逐一敬酒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是以酒为媒的喜庆传统,使得整个婚礼氛围更加热烈和欢乐。
3.拜堂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拜堂是一个庄重而重要的环节。
新娘和新郎要在拜堂时跪拜天地之间,以向天地、父母及祖先表示敬意,并发表婚誓。
这是一个恪守传统的仪式,也象征了夫妻之间的誓言和责任。
二、嫁妆婚礼中,嫁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代表了新娘的家庭和身份。
春节期间的婚礼嫁妆通常要求丰富多样,以体现新娘家族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1.金饰品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金饰品一直是新娘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金饰品通常以项链、手链、戒指等形式出现,象征着新娘的幸福和财富。
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中,金饰品往往更加华丽和精致,以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2.彩礼彩礼是新娘家庭送给新郎家庭的礼品,也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春节期间的彩礼要求丰厚,常常包括丝绸、锦缎、被褥、珍珠等。
彩礼的多样和高贵体现了新娘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也是对新婚生活的一种祝福和保障。
三、婚庆仪式的观礼春节期间的婚礼婚庆仪式是一个盛大且喜庆的场合,吸引了大量的观礼者前来祝福和分享喜悦。
观礼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婚礼仪式:1.观礼祝福观礼者可以向新娘、新郎及两家父母表达祝福和祝福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婚俗之二看亲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传统婚俗之二——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