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f67910a5acfa1c7aa00cc9a.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人类认识的宇宙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2.4全球性大气环流2.5常见的天气系统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海水温度和盐度3.4海水运动3.5陆地水与水循环3.6生物3.7土壤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气候资源4.2海洋资源(一4.3海洋资源(二4.4陆地资源4.5气象灾害4.6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农业生产活动5.2农业的区位选择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工业生产活动5.6工业的区位选择5.7工业地域的形成5.8传统工业区5.9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聚落的形成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城市化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城市交通运输7.5电子通信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可持续发展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人口再生产1.2人口数量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1.4人口素质与环境1.5人口迁移与环境1.6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3.2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文化景观与环境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旅游资源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世界经济全球化5.3区域经济一体化5.4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9fae3b20ed630b1c59eeb557.png)
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 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 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黄海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主要的地形单元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 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 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 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 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思考: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 识平价图中建筑的 优点?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 便于挖掘窑洞 ②具有冬暖夏凉, 有利于居住
③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④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一)地理背景
灾害成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 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 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只用地,不养地, 土壤肥力下降。
(一)地理背景
灾害成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 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 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只用地,不养地, 土壤肥力下降。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土 质过沙土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 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4)主要河流:
华北方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支流渭河 与汾河);海河及其扇形支流(北运河、 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以 及京杭大运河。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942ae8dad02de80d4d840e0.png)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通知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云农综办[2004]23号各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质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现随文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附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国农办〔2004〕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现随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试行标准》(国农办[2003]130号)同时废止。
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反馈。
各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中央农口有关部门,可按照本标准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为了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制定本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生态综合治理等建设内容。
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一、综合标准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关于编制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9a3233d43323968011c9267.png)
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2)2.5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3)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中低产田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9) (113)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
![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724d8b84868762caaed50a.png)
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措施李明秋吕学朋(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低产田现状分析,论述了改造中低产田的必要性与现实性,阐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基车内容及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及目前利用形势十分严竣,土地与人口、环境及发展的矛盾异常突出,除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在土地开发中只注重外延开发而忽视内涵开发,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的提高;在土地投入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等。
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以牺牲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代价,走的是掠夺开发、粗放经营、低效浪费和生态破坏的不可持续道路。
为此,在1999年5月召开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次联席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其中之一是由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
这是我国政府根据我国耕地和后备土地资源现状及我国目前的粮食形势,在农业综合开发上所做出的重大转变。
它对于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中低产田的现状分析中低产田的划分通常是以粮食产量水平为依据。
在我国1990年开展的全国范围内“四荒”、“四低”资源调查中,中低产田主要以3a 的粮食平均标准亩产(将不同作物产量折算为本地代表作物的产量)为计算指标来划分的。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影响作物产量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较大区域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如 B方山西省以亩产在150kg以下为低产田,l51~3(?Okg为中产田:而南方江苏省则以亩产在50Okg以下为低产田,501~600kg为中产田。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b2e9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0.png)
中低产田的分布与特征
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那些自然条件较 为恶劣、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的地 区,如中国的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的西部地区等。
中低产田的特征主要包括土地贫瘠、 土壤肥力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灌溉 设施不完善等。
中低产田的成因与影响
中低产田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 地形、气候、土壤条件等,而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过度开发和粗放管理等。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 理
• 中低产田的概述 • 中低产田治理的必要性 • 中低产田治理的策略与措施 • 中低产田治理的实践与案例
01
中低产田的概述
中低产田的定义
01
中低产田是指那些由于自然条件 、土壤质量、水资源等因素限制 ,导致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的土 地。
02
中低产田的产量通常低于该地区 平均产量的60%。
综合治理
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多种措施相 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中低产田的生 产能力。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同时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实现治理模 式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农民参与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引 导农民积极参与中低产田治理,确保 治理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国内外中低产田治理经验借鉴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同时 避免对水源的污染。
农业技术推广
1 2 3
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引进适应中低产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试验示 范,推广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 种。
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 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帮助农民 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平原为例-北京地理教学资源网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平原为例-北京地理教学资源网](https://img.taocdn.com/s3/m/11bd08ef28ea81c758f57871.png)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大纲要求: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
了解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主要方法和成就。
重点:1.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背景。
2.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障碍及其成因。
3.人类活动对本区的影响。
4.治理中、低产田的意义、方法。
难点:1.掌握学习方法。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是一个案例,要用案例学会学习类似的知识的方法。
2.综合性强。
本单元作为案例,涉及国土整治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
3.分析方法的掌握。
疑点:1.中低产田的分布在理解上一定不能局限于黄淮海平原,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布很广泛。
2.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旱涝、盐碱、风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本单元知识与相关单元知识的关系:本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区域差异的呼应,而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气候都与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相联系,成因上与高中一年级地理的地质作用中内外力作用相联系。
知识结构如下:学习本单元,首先要掌握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对黄淮海平原的地势要理解其具有的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特点。
要突出黄淮海平原的洼地,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理背景和基础。
应该结合地图,针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形态、结构、形成等内容,结合当地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及相互作用,理解当地中低产田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地区,通过有关图表的阅读,分析了解黄淮海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为中、低产田的中治理提供条件,中低产田形成的思路要明确: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产生旱涝、盐碱、风沙地,进而造成中低产田集中。
学习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湿以地理背景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抓住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矛盾,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是找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图表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治理的思路有两条:1.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理,2.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中低产田绿色增产提质的生态强化原理与技术
![中低产田绿色增产提质的生态强化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adfb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3.png)
中低产田绿色增产提质的生态强化原理与技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些中低产田的产量和品质并不高,远离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生态强化措施,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生态强化的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强化的原理1.土壤修复中低产田的土壤质量往往比较差,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下。
因此,土壤修复是提高中低产田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采用有机物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质炭等进行土壤修复,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2.生态恢复中低产田的生态系统有时会受到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通过生态恢复的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3.循环利用在农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如果能够做好分类、处理和利用,可以降低农田的养分流失,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生态强化的技术1.有机肥料应用技术有机肥料是提高中低产田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种植结构优化技术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小农田生态系统的风险,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和品质。
采取合理的轮作、套作和间作,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3.动态灌溉技术中低产田的水资源往往不够充足,通过采用动态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合理地进行灌溉,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生物防治技术中低产田的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采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农田和环境,而且会对作物的品质造成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如生物农药、生物无公害技术等,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农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通过农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农田生态环境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920f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9.png)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本店铺整理《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以及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b71e1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a.png)
3、生物性限制的改造:对于生物性限制,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土壤中的生物多 样性,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这可以通过进行生物防治、使用生物肥料等 方式来实现。
四、改造效果评估
改造效果评估是中低产田土改造的重要环节。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活性、农作物产量等方面。评估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改造计划的调 整和优化。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的重点。为了 提高粮食产量,除了提高农业技术外,对中低产田土进行改造也是一条重要的 途径。本次演示将对中国中低产田土改造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中低产田土的定义与分类
中低产田土是指由于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 农作物产量低下,或土地质量不良的土地。根据形成原因,中低产田土主要分 为物理性限制、化学性限制和生物性限制三种类型。
4、分布范围较广:中低产田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和部 分南方地区。
4、分布范围较广:中低产田在 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 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
1、改造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中低产田总面积约为6亿亩,已有约2亿亩得到不 同程度的改造。
2、改造技术逐步升级:我国中低产田改造技术逐步升级,从简单的土地平整 到综合的土壤改良和灌溉排水技术的运用。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现状及对策 建议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中低产田的概念和特 点
引言
中低产田是指存在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田,通过改造可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对 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我国中低产田改 造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低产田的概念和特点
山东省地理高考温习重难点知识系统整理
![山东省地理高考温习重难点知识系统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66722c05087632301212b6.png)
地理高考温习重难点知识系统整理一、生态、环境问题一、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域产生的缘故: (1)自然缘故: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2)人为缘故: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耘制度;③开矿。
产生缘故:农村生活用能欠缺。
整治方法: ①进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人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行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二、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域:西北地域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域,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缘故: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进本地经济进展,增加农人收入②有利于爱惜土地资源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增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进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域:华北地域、西北地域: 产生缘故(华北地域): (1)自然缘故:①降水变率大;②春天蒸发旺盛;(2)人为缘故:①人口浓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峻;③浪费多,利用率低;④春天春种用水量大。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域: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缘故: (1)自然缘故:①春天降水少 ②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③地形低洼。
(2)人为缘故:①不合理的浇灌;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五、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 缓斜平原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 主体海边 滨海平原 低 地形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严峻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上升快,蒸发上升,夏日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低平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固2)、问题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⑵水资源欠缺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分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高中地理 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课件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课件 旧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35cda8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2.png)
中低产田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蒸发量与降水量
北丘洼水盐运动特点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覆盖
生物措施
引淡水灌溉,
降低作物根区 盐量
抽取盐水
补充淡水
选择覆盖物 营造防护林带 抑制水分 果与椿棉间作 蒸发返盐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抑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
第二十九页,共29页。
方法
做法
目的
适用地块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 物、林木根区土壤含 盐量
土体脱盐
低产田、盐渍 化荒地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土 体脱盐
重盐碱化荒地
农田覆盖
适当选择覆盖物,抑制
蒸发返盐
控制耕作层盐 低产田、盐渍
分含量
化荒地
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网,果与 椿棉间种,培育、使
用良种等
巩固水盐调节效 果,控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
壤表层积累。 雨季(夏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 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增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 的过程。
因此,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 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北丘洼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候上引起频繁的旱涝变 化,而治理其盐碱地的关键是认识水盐运动规律,也就是其 治理实质是对水盐运动的调控。其治理核心是治水。
水土较好 占了大半,无法种粮
低地
鱼塘——台田
鱼鸭
蟹
水生 植物
果粮 果棉 果菜 果草
高地
第十四页,共29页。
鱼塘—台田系统包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 台面、坡径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 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田种植的粮、饲草等是鱼饵料来源。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订本)》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订本)》](https://img.taocdn.com/s3/m/edc217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f.png)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订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鉴定9、种(苗)脱毒技术开发与应用10、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2、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13、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14、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5、远洋渔业、渔政渔港工程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7、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19、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6、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7、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28、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31、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4、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7、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8、防护林工程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1、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42、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3、竹藤基地建设、竹藤精深加工产品及竹副产品开发44、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45、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6、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7、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49、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0、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52、木基复合材料及结构用人造板技术开发53、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4、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57、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58、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59、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60、农田主要机耕道(桥) 建设61、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62、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63、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推广应用64、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65、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66、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蓄滞洪区建设6、海堤建设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8、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9、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10、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1、出海口门整治工程12、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13、牧区水利工程14、淤地坝工程15、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18、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19、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20、水文应急测报、旱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2、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采用护坡、吹填、隔离沟、涵闸改造、设置沉螺池、抬洲降滩等防螺灭螺工程措施和疫情监测、防治宣教等措施)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24、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2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26、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27、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28、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水土流失数据采集存储、智能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科学预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一体化)开发与应用 29、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3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的监测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监测为基础,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为依托,以水资源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1、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仪器设备开发与应用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 120 万吨/年及以上高产高效煤矿、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4、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5、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6、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7、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8、管道输煤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10、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2、煤电一体化建设13、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16、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18、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19、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20、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 60 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 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4、缺水地区单机 60 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6、 30 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7、单机 30 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8、 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9、在役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10、电网改造与建设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应用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17、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18、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24、分布式电源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8、以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
慈利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对策
![慈利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e2cb0befd0a79563c1e72f1.png)
慈利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对策朱长建谭敦虎(慈利县农业局慈利 427200)摘要:本文分析了慈利县中低产田产生的原因与现状,提出了改良中低产田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良对策1 中低产田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改良的必要性慈利县现有耕地面积43450hm2,其中中低产田面积42755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8.4%。
中低产田面积大,障碍因子多,产生原因复杂,现状不容乐观。
这些中低产田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高、质地过砂过粘、土壤过酸过碱、金属砂毒污染、灌溉条件差、缺素等。
而且中低产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对推广新品种等农业新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
因此,中低产田改良与利用,势在必行。
中低产田因改良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涉及农学、工程学、水利学、土壤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牵涉面广,操作复杂,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改良中低产田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促进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2 高中低产田的划分2.1 高中低产田的划分标准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对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为:高产田年单产>12000kg/ hm2,中产田年单产9000—12000kg/ hm2,低产田年单产<9000kg/ hm2。
2.2 高中低产田面积统计结果根据上述划分标准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慈利县高产田面积680 hm2,一级没有,全部为2级田,占耕地面积的1.6%;中产田面积14630 hm2,包括三、四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33.7%;低产田面积28140 hm2,包括五、六、七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64.7%。
3 中低产田类型按障碍因素划分,慈利县中低产田类型主要包括:干旱缺水型、障碍层次型、过粘过沙型、渍涝潜育型、其它类型等。
由于产量高低受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和生产管理影响较大,各类型中既有中产田,也有低产田。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534e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b.png)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中低产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其类型划分和改良技术规范具有
重要意义。
一、中低产田类型划分
1、土壤性质分类:中低产田可根据土壤性质分为黏性土、沙性土、砂性土、石灰土、贫瘠土等类型。
2、灌溉分类:中低产田可根据灌溉水源分为水利灌溉、干旱区内沙尘暴灌溉、加湿
灌溉等类型。
3、种植分类:对象受土壤水分条件、肥料条件和农学要求等限制,中低产田可以分
为农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牧草为主要种植对象、水土保持为主要种植对象的三类。
二、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规范
1、水分管理技术的改良:改善土壤水分利用能力,及时补充土壤地下水;控制土壤
湿度和气温,降低灌溉水损失;采用有利的水土管理技术,如基岩裂缝封砂、生态湿地、
雨水利用等。
2、肥料技术改良:采取耐砂技术,使有机肥料及其吸附物在土壤中及时释放,提高
肥料利用率;采取细肥施用技术,尤其是施用有机肥料。
3、农学技术改良:优化农作物
品种结构,根据不同类型中低产田地选用耐旱、耐盐、适应病虫害的耐逆品种;采取农作
物物候阶段技术,提高农作物适应旱灾的能力;采取种植技术改良措施,包括及时施肥、
及时灌溉、改进耕种技术等。
总之,要充分发挥中低产田的潜力,必须科学准确地划分其类型,并采取有效有序的
改良技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2d120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2.png)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不可能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
去年农业综合开发在历年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又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2亿斤,对于提高粮食单产,扭转全国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的趋势,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始终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任务,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这是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开发方式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财政支农建设资金最明显的区别,也是单独设置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重要原因。
在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执行这个根本任务。
——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实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是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
同时,为减轻地方配套压力,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投入的配套比例,由20xx年的1∶0.98,降低到了20xx年的1∶0.66,降幅达33。
中央反复强调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并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地方各级财政尤其是省级财政要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的比例,及时足额地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
——加强和规范开发范围。
切实遵循总量控制、适度进出、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和规范开发县管理,严格控制开发范围。
这是避免资金分散,突出开发重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国家农发办核定的各省(区、市)开发县总数,一律不得突破。
高二地理必修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960220195f312b3069a584.png)
高二地理必修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考点搜索】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
【教材分析】土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的比例高达71℅,因此,中、低产田的改造是国土整治的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
教材选取黄淮海平原作为典型案例,首先说明了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然后,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黄淮海平原有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最后,教材从分析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人手,简单介绍了中、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6.1 “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读图时,首先要看图例,找出黄淮海平原的位置和范围,然后,通过读图例中的“等高线高程”说出黄淮海平原的地形、地势特点。
【学习策略】1、 综合思维: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综合分析黄淮海平原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2、 联系实际:对我省徐淮黄泛平原的旱作土、里下河平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的盐土的成因作出综合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 范围: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两个空格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冲积平原大 陆性 季风 气候黄河下游、五省二低平和缓、岗洼相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春旱多风沙 气温年较差降水集中变不 合 理 开 垦不 合 理 灌范围地势结构人类活动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自古有“中原”之称。
2、地形组成及特点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位置地势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山麓海滨高低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缓斜平原即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降低,所携带的泥沙和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冲积扇地势由扇顶向扇缘倾斜,颗粒由粗到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水位变化 河流水位下降, 河流水位下降,基本 冬季和春季 与洼底高程持平,河 与洼底高程持平, 旱季) (旱季) 水不会倒灌入洼地 河流水位上升, 河流水位上升,高于 夏季和秋季 洼地高程,河水不时 洼地高程, 雨季) (雨季) 灌入洼地
地下水位变化 下降
结
果
洼地盐碱化
上升
洼底沼泽化 洼缘盐碱化
(4)问题:易发生春旱.冬季气温低. (4)问题:易发生春旱.冬季气温低. 问题 对策:发展耐旱作物.加强灌溉. 对策:发展耐旱作物.加强灌溉.发 展节水农业. 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 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是 (1)该地形区的名称是 。 (5)问题 水土流失.措施:植树造林. 问题: (5)问题:水土流失.措施:植树造林.退耕 (2)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调整农业结构. 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调整农业结构.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描述该地形区气温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应的治理措施? 应的治理措施?
谢谢! 谢谢!
交流联系方式: 交流联系方式:
E-mail: waidijiaoshi@
旱季) 春季(旱季) 积盐 雨季) 夏季(雨季) 淋盐 旱季) 秋季(旱季) 积盐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 旱季) 冬季(旱季) 盐分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
2治理开发的方法: 治理开发的方法: 治理开发的方法 调控水盐运动 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 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整治的核心是 以治水为中心.改造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体脱盐 关键是使土体脱盐。 以治水为中心.改造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体脱盐。 方法
鱼塘 物种 结构 台田
--果--棉 --果--菜 --果--草 果 粮 立体种养模式 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 治理效果 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 鱼塘 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台田相互促进
苜
依据: 依据:治理低湿地
鸭 鲢鳙 草鲂 鲤鲫
蓿 护 坡 草 黄 沙 棘 花 菜
保护三方面对比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模式与 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的共性 台田治理模式的共性。 辛店洼鱼塘 台田治理模式的共性。
1.立体开发, 1.立体开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 立体开发 的潜力 2.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3.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下面是我国境内沿38 38° 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完成1 2 下面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神舟”5号飞船返回仓的着陆场选择在A 神舟” A.甲地形区中部 B.乙地形区 C.丙地形区中部 D.甲、乙两个地形之间的地带 与甲、乙两个地形区相比, 2.与甲、乙两个地形区相比,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农业生 态问题是 D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土地盐碱化
6.图甲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 图甲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 (2)主要水分 (2)主要水分
(3)夏季高温多雨.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2.治理开发方法: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2.治理开发方法: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治理开发方法 ---项目 指导思想 生态模式 内容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立体模式.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鱼塘----台田立体模式.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台田立体模式 表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鲂, 表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鲂, 底层养鲤鱼和鲫鱼 果(苹果)粮(小麦、玉米等)间作,果棉间作,果菜 苹果) 小麦、玉米等)间作,果棉间作, 韭菜、白菜等)间作, (韭菜、白菜等)间作,果草间作
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高、 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 读图,回答3~ 题 图”。读图,回答 ~4题。 3.①地区为高产田,② ①地区为高产田, 地区为低产田, 地区为低产田,形成差 异的主导因素是( 异的主导因素是( C) A.光照、降水条件不 光照、 光照 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 热量、 热量 同 C.地形、水源条件不 地形、 地形 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荒地资源少, 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荒地资源少,耕 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地所占比重较大。因此, 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地所占比重较大。因此, 治理中低产田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治理中低产田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 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
营造防护林带( ).果与 营造防护林带(网).果与 粮棉间作.培肥. 粮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措施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中、低产田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丝 厂
糖 养鱼业
厂
养蚕业
种甘蔗
植桑业
桑 基
鱼
塘
蔗
基
基塘生产示意图
[对比思考] 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 对比思考] 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
①引淡
淋盐
②井排
做 法 引淡水灌溉,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 物根区(1米深土体) (1米深土体 物根区(1米深土体)土 壤的含盐量 抽取盐水,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目 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土体脱盐
的
适用地块 低产田 盐渍化荒地 重盐渍化荒 地 低产田 盐渍化荒地
井灌Leabharlann ③农田覆盖④生物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 选择适当覆盖物( 地膜、作物秸杆等) 地膜、作物秸杆等), 控制耕作层分含量 抑制蒸发返盐 抑制蒸发返盐
类型
干旱缺 水土地 低洼易 涝土地 盐碱化 土地 土质过 沙地 受侵蚀 土地 合 计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A 耕地 ,B , 林业用地 C 牧业用地 ,D 宜农荒地 。 (2)黄淮海平原中 黄淮海平原中、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干旱缺水地 低洼易涝地 、 土质过砂地 。 、 盐碱化地 (3)根据上图和表分析说明为什么治理中、低 根据上图和表分析说明为什么治理中、 根据上图和表分析说明为什么治理中 产田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高、 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 读图,回答3~ 题 图”。读图,回答 ~4题。
4.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 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 低产田, 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 有( A ) ①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 合理进行排灌, 次生盐碱化 ②大量施有机肥,改良红壤 大量施有机肥,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 兴修水利, 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③④ B.②③④ ①③④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②③ ②④
结构: 结构—粮 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发展 果: 粮 果—棉 棉 果—菜 菜
果—草 草
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建立 辛店洼鱼塘 台田治理模式建立
的依据是什么?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 的依据是什么?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 改善了生态环境。 改善了生态环境。 取得了哪些效益? 取得了哪些效益?
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的治理与开发为例.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的治理与开发为例. 1.治理开发的主要矛盾 治理开发的主要矛盾: 1.治理开发的主要矛盾: 水盐运动的时空变化 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又称水盐运动.频繁的气候变化. 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又称水盐运动.频繁的气候变化. 使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 夏季淋盐. 春秋返盐. 使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见下表) 的时空变化特征(见下表) 季节 水盐运 动 形成原因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上升到地表.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上升到地表. 水份蒸发盐留在地表. 水份蒸发盐留在地表. 降雨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淋洗. 降雨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淋洗. 使土壤表层脱盐 同春季
5.读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和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 性因素面积统计表,并回答下列问题:(7分 性因素面积统计表,并回答下列问题:(7分) 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
面积 (万 公顷 ) 947. 53 797. 02 448. 48 276. 6l 143. 1l 2612 .75 占平 原土 地 总面 积( % ) 28.95 24.5l 13.79 8.5l 4.40 80.16 所占限 制性因 素 土地面 积(%) 36.27 30.51 17.16 10.59 5.47 100. 100.oo
6.2.中 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苏泾阳
6.2.中 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以辛店洼的治理与开发为例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地势低平
1.辛店洼 辛店洼 自然条件
季节
渍涝严重 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 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 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