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合集下载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并理解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2.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4.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技巧;5.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让学生思考这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泛爱众”原则,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到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讨论这些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实践: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友谊守则”,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等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守则。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有效的合作技巧和策略。

拓展:6.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讨论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总结: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泛爱众”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制定的“友谊守则”是否合理和可行;3.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4. 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资源:1. 《弟子规》教材;2. 小组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3. 团队合作活动的任务和材料;4. 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的案例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原则,并进行反思和总结;2. 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一章内容,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解读。

2. 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活动和实践。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教材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素材,用于引发学生对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思考。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步骤二:讲解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向学生介绍弟子规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以及其中的“泛爱众”一章的内容。

解释“泛爱众”的含义,即要广泛地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

步骤三:分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活动实践(20分钟)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例如:-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 互助行动:学生自愿参与一些关爱他人的行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步骤五:反思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会。

引导他们总结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的要求。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实践泛爱众的经历和体会的作文,并鼓励他们在家中或社区中继续实践关爱他人的行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如义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了解和参与一些慈善机构的活动。

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泛爱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泛爱众》的含义,并能够联系学习生活,灵活运用所用知识。

2、教学方法:故事教学,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主动关爱他人的习惯,注重才学品德的培养,并能尽自己做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教学难点】:让学生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序里,则学文。

请同学回答,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回答:孝:孝敬父母悌:兄弟朋友之前互相关爱谨:为人处世应该注意的地方信:做事要讲诚信,有信用我们已经学了孝、悌、谨、信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泛爱众。

二、解读《泛爱众》(一)带领学生诵读新课内容◆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二)逐句分析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只要是人,都需要去关心和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等于在帮助自己。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别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会第一时间帮助你。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感到特别温暖,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团结,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这时候有同学们提出了疑问:◆1、同学们都不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2、我看到公交车上的工人,衣服特别脏,我只能离他们远远的!实在没办法关爱他们!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怎么解答这些疑问呢?1、我想问下第一位同学,你有没有在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主动去关心别人呢?如果你是一个不想付出,却只想得到别人关爱的人,大家可不喜欢这样冷冰冰的同学哟!2、有的人是依靠脑力劳动,有的人是依靠体力劳动,尽管工人身上很脏,但那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只要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都不脏,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最后,仍然有一句道德底线想跟大家说:社会上有少数聋人在做着非法的事情,甚至还有班级里的少数学生也受到他们的影响。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1.3 黎娟学情分析:古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和陌生,《弟子规》里面也不乏一些生僻的难字。

但这并不是我们这节课要教学的重点。

朗读依然是本课的主旋律,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之朗朗上口,进而熟读成诵。

并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解读弟子规,源于生活,得到启发。

教学目标:1. 带领学习《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熟读能诵.2. 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能有节奏的朗诵古文.(可适当讲解一些古诗文吟诵知识)3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重难点:1. 古文生僻字词,古今异义,古文理解等.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古文形成对比,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弟子规介绍(或提问)《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泛爱众介绍(提问)“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讲的是众人。

(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

)3、原文内容及概括(分小组各自进行讨论,并推选代表进行概括,每组随机抽选两人提问,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事后进行。

总体疏通,讲解,夹杂小故事和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一部分:不分等级贵贱,人皆爱之,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第一篇: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弟子规》教案科目:《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目的: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主题:《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内容: 1,《弟子规》介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2,李毓秀介绍说到李毓秀,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参加科举考试数年都未中举,自然不可能是历史上有颇大成就之人。

不过,这位李先生虽说未有功成名就,却对《大学》,《中庸》这两本书是深有研究。

为求生计便开办书斋(敦复斋)招生办学,他讲学讲的好,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听课,人称李夫子。

这位李夫子后来呢就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以疏通整理,写下《训蒙文》,即后来的《弟子规》。

3,《弟子规》之泛爱众(1)“泛爱众”含义:“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爱护众生。

(2)原文及内容概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第一部分:凡人皆爱之,也就是不分等级高低贵贱,肤色模样都必须相亲相爱。

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第二部分:舍得付出,不自私自利。

不巴结谄媚富人也不瞧不起穷人,切忌喜新厌旧。

切记不扰忙碌之人,不搅心神不宁之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第三部分:不揭人短处,不窥探人隐私;学会惩恶扬善。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时,应该要乐於帮忙,不要自私自利.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的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补充故事:1.范仲淹设义田,兴义学.2.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对於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例如旧的床单可以拿来做窗帘,饮料的吸管可以用来吹泡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惜物,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呢!引申:在生活中,除了对物品,朋友,伴侣要勿厌故勿喜新之外,对於学问也要秉持著这种态度,学习一样东西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朝三暮四,一曝十寒,这样不论学什麼都不会成功的.※补充故事:1.宋弘念旧(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别人的困扰.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当父母,老师正忙著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四)复习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麼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二,故事启蒙(一)李斯善嫉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买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这时国力强盛.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衰弱,三番两次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日后韩非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著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1.引导发问:(1)李斯为何要陷害韩非他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哪些教诲(人所能物轻訾,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勿厌故勿喜新:培养感恩惜福的心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带小英去大卖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英一直拉著妈妈往玩具区前进……小英:「妈妈,这个芭比娃娃好漂亮,我好想要喔!」妈妈:「妹妹,家裏已娙有三个不一样的芭比,这样就够了!」小英:「我不管啦!她穿的衣服和发型跟其它三个都不一样.」小英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肯离开玩具区.3.询问小朋友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4.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有各种不同的玩具,不过有许多玩具通常都是玩过一,两次就没有再拿出来玩了,这样是不是浪费爸妈的钱呢如果下次你看到很想要的东西,如何做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二)废物利用做玩具旧的玩具也有新的玩法,有些玩具甚至不用花钱,废物利用再造新玩具.请小朋友举手发表,下列都是资源回收的东西,如何把垃圾变成玩具再利用.(提供一些作品给小朋友参考)(1)利乐包做指偶(2)宝特瓶可做保龄球组(3)回收纸可拿来摺纸(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看情况场合说话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和阿姨正在客厅聊天,小英准备和同学出去玩,找不到自己要穿的衣服……小英跑到妈妈的身边,不管妈妈正在与阿姨谈话便插嘴:「妈妈,我那件蝴蝶结的洋装在哪裏」妈妈:「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你再找找看.」小英找不到又跑去客厅问妈妈.小英:「我找不到衣服,你快来帮我找,我快要迟到了.」妈妈:「我在跟阿姨讲话,你自己再仔细找找看.」小英:「我不管啦!我就是要那件洋装.」一直缠著妈妈不放.3.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如果你是小英找不到要穿的那件衣服,应该怎麼办。

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文本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引入教学话题。

3. 学生个人笔记本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幅描绘人们互相帮助和合作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帮助他人的看法和经验。

探究(15分钟):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解释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2. 分析《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的原则和方法。

例如,尊敬长辈、帮助弱者、关心他人等。

3.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们。

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制定一份关于如何在学校或社区中实践泛爱众原则和方法的计划。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计划,并让其他小组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激励学生根据反馈和建议完善他们的计划,并选择一个计划实施。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施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

2. 强调泛爱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3.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中。

拓展活动: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反思文章。

2.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学生完成的实施计划和反思文章。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教案中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内容:《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学目的: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教具准备:歌曲:《爱在天地间》;视频:《感恩一切》等活动过程:一、爱的初体验1、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唱首熟悉的歌《爱在天地间》,好吗?(播放歌曲,全体合唱)2、谈感受师: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2004年非典时期,赞颂医护人员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

)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歌的主题吗?——爱(板书)3、师小结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一)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学生交流资料)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老师的爱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对父母的爱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对母亲的爱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对父母的爱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与人之间的爱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对民族的爱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对民族的爱8、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祖国的爱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亲人的爱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故乡的爱。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故乡的爱。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对春天的爱。

13、孔隔让梨——兄弟之爱14、花木兰替父从军——对父母的爱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皆须爱!”(二)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弟子规泛爱众的品质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培养学生对周围人的关爱和尊重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重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如何培养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品质3.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准备:1. 弟子规相关教材和课文2. 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3.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安排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弟子规中的相关课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泛爱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弟子规中关于泛爱众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泛爱众的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校园生活中如何表现出泛爱众的品质,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5.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培养和实践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泛爱众的品质,并及时反馈和表扬他们的表现。

2. 结合其他教材和活动,持续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行动计划3. 学生对于泛爱众的品质理解和实践的展示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馀,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持续跟进和指导学生的泛爱众品质培养。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引言: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对于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四泛爱众”一节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针对弟子规中的“四泛爱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这一道德教育原则。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四泛爱众”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3. 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实践“四泛爱众”的原则;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四泛爱众”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案例以加深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弟子规课本或电子版教材;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一些有关“四泛爱众”的实例。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或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和事物,引发他们对于“四泛爱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解读“四泛爱众”(15分钟)将“四泛爱众”这一节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一起阅读并解读其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PPT或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分发几个与“四泛爱众”相关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让学生读一读,并从中找出体现“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

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这些行为是体现爱心和责任感的。

第四步: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一起设计一个小活动或项目,以向身边的人和事物传达“四泛爱众”的理念。

可以是关爱家庭成员、关心同学的学习或生活等等。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准备好自己的方案。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四泛爱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泛爱众》第一课时教案一,讲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帮互爱吗?其实爱是一个永恒的主体,自古至今有很多爱心人士,远的不说就拿里我们最近的,在四川大地震时有很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志愿者献爱心。

201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罗阳;坚守大漠52年,参与我国6次核试验,为我国核爆炸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俊德;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张丽莉;正是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开捐出自己的器官的何玥;为乡亲卧底,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的陈家顺等人。

他们用一个爱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

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那么接下来《弟子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最应该重视什么?究竟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呢?《弟子规》有明确的意见。

我们现在都习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孩子学唱歌、学跳舞、学外语、学乐器,这当然非常好。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也对孩子的内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呢?《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

弟子规之泛爱众..doc

弟子规之泛爱众..doc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1.3 黎娟学情分析 :古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和陌生,《弟子规》里面也不乏一些生僻的难字。

但这并不是我们这节课要教学的重点。

朗读依然是本课的主旋律,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之朗朗上口,进而熟读成诵。

并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解读弟子规,源于生活,得到启发。

教学目标:1.带领学习《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熟读能诵 .2.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能有节奏的朗诵古文 .(可适当讲解一些古诗文吟诵知识 )3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重难点:1.古文生僻字词,古今异义,古文理解等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古文形成对比,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弟子规介绍(或提问)《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泛爱众介绍(提问)“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讲的是众人。

(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

)3、原文内容及概括(分小组各自进行讨论,并推选代表进行概括,每组随机抽选两人提问,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事后进行。

总体疏通,讲解,夹杂小故事和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一部分:不分等级贵贱,人皆爱之,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对《弟子规》内容中的泛爱众一则进行诵读和故事讲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教学目标:⒈诵读弟子规的“泛爱众”这一则内容。

⒉结合泛爱众这一则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讲故事给同学听。

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小拥有一颗爱人之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以好的修养来努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谈话法并用学生学法:问题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导入: 全班学生齐诵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一则,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感受经典文化的深厚底蕴。

(师可问学生齐读这一则内容之后的感受)二.抽查个别学生单独背这一则内容,并讲自己怎么认识这一则内容,也就是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三.谈体会结合实例,以讲故事为主,将自己知道的关于爱心的例子古今例都可。

(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战士之间的爱,上下级之间的关心与爱护)故事可讲“闵子骞与芦花棉衣的故事”“孟母三迁对儿子的特殊的爱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父女情”四.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乐于奉献,不计名利,宽宏大量,有爱心的人”,可利用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讨论讲解,谈感受谈收获。

五.总结这节传统文化课的中心思想:励志做一个有爱心,有善心,心胸宽广的人,同时要有远大理想与抱负作为爱心坚持下去的支撑,懂得关爱他人需要付出,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爱集体,爱他人,爱这个社会,达到了这个社会和谐。

六.教师寄语:爱心是根,但根需要长期浇水,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不在于一时心血来潮,而在于长期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和关爱同学,以实际行动证明爱的传递。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将爱传递,日行一善,天天积累爱心善事,最后我们齐唱《爱的奉献》。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一、“爱”和“众”1、“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心中有爱的表现2、“爱”的含义天性之爱,譬如母子如何做到赤子之心容人、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护3、“众”的含义同类众生自然4、“爱”需要学习感恩、知恩(留一点给自然)5、管理之误二、课文讲解“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

尤其最近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人与人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

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

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

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花草树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大地非常的美。

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木,我们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心也都会觉得非常的喜悦。

我们再看看动物,天空飞的,我们听到鸟儿在唱歌,我们听到植物上面的虫鸣,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安心,很宽慰?所以在此地,如果我们能把爱心扩展到动物,也能爱惜一切动物,爱惜世间的一切植物,爱惜这些花、这些树,人间一定会更美好。

人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生活也会更为完美,更为幸福。

我们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六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

最新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最新解读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

《泛爱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泛爱众》的含义,并能够联系学习生活,灵活运用所用知识。

2、教学方法:故事教学,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主动关爱他人的习惯,注重才学品德的培养,并能尽自己做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篇章意思,同时把文义逐渐融入脑海中,与日常生活对比;【教学难点】:让学生讲出自己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序里,则学文。

请同学回答,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部分?回答:孝:孝敬父母悌:兄弟朋友之前互相关爱谨:为人处世应该注意的地方信:做事要讲诚信,有信用我们已经学了孝、悌、谨、信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泛爱众。

二、解读《泛爱众》(一)带领学生诵读新课内容◆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二)逐句分析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只要是人,都需要去关心和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等于在帮助自己。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别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会第一时间帮助你。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感到特别温暖,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团结,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这时候有同学们提出了疑问:◆1、同学们都不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2、我看到公交车上的工人,衣服特别脏,我只能离他们远远的!实在没办法关爱他们!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怎么解答这些疑问呢?1、我想问下第一位同学,你有没有在别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主动去关心别人呢?如果你是一个不想付出,却只想得到别人关爱的人,大家可不喜欢这样冷冰冰的同学哟!2、有的人是依靠脑力劳动,有的人是依靠体力劳动,尽管工人身上很脏,但那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只要是劳动时候粘上的灰都不脏,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最后,仍然有一句道德底线想跟大家说:社会上有少数聋人在做着非法的事情,甚至还有班级里的少数学生也受到他们的影响。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有人成心去说这些事,再温和的人也会像龙
一样被激怒的,后果也许不堪设想。 对于别人缺点,短处不是不能说,而是 不要当众说。
养蚕女奴道破天机丢性命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出逃到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还不错,把一个宗室之女嫁给 了他,并且还送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安 逸的生活很满足,在齐国住了五年也没有重 返晋国的心。于是他的随从聚集在一棵桑树 下商讨如何让重耳回归晋国的事,此时树上 恰好有一个养蚕女奴正在采桑叶,偷听到了 他们的计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重耳的妻 子姜氏,姜氏怕养蚕女奴泄露此事,于是把 她杀了,并且劝重耳赶快离开齐国。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பைடு நூலகம்
rén yǒu sī qiè mò shuō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 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 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行为指导
小英要和同学去公园玩,在卧室找那件洋装 没找到,让妈妈帮忙找那件洋装。 妈妈说:“你的衣服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 你再找找看。”小英找不到又跑去客厅问妈妈。 小英说:“我找不到衣服,你快来帮我找, 我快要迟到了。” 妈妈说:“我在跟阿姨讲话,你自己再仔细 找找看。” 小英说:“我不管啦!我就是要那件洋装。” 一直缠着妈妈不放。
背诵古诗
1、春晓 2、绝句 3、寻隐者不遇 4、古朗月行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rén bù ān 人 不 安 wù huà rǎo 勿 话 扰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 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 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 闲言碎语干扰他。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
每周一句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思考:

弟子规第23课教案(修)

弟子规第23课教案(修)

《弟子规》泛爱众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本,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小故事,生活情境,理解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道人善”的善,“扬人恶”的恶,并学会宽容和真诚赞美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善恶。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魅力并学会宽容和真诚赞美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善恶。

教法与学法:诵读,感悟文本,文本与故事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准备:幻灯片、搜集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学生对《弟子规》有初步的了解,引入课文学习。

一、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字音,提醒易读错的字、词。

(如:即、愈、勉、甚、祸等),老师教读。

3、学生齐读。

二、熟读课文1、听老师读,学生试着划节奏。

2、师纠正节奏,老师教读,学生模仿读。

道 / 人 /善,即/是 /善;人 /知之,愈 /思 /勉;扬 / 人 /恶,即/是/ 恶。

3学生教读(指名读,全班同学跟读)。

4、男女生比赛读三、感悟情感,品味韵文1、老师点个别学生试着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并点评。

2、视频播放课文解析,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课文的意思,师总结。

3、师生交流身边关于善与恶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次齐读韵文,加深印象。

四、吟读,诵读1、学生拍手读2、分组拍手比赛读3、接龙读五、背诵,践行。

1、夸一夸。

2、背一背。

(个人背、小组背)3、小结:同学们,学习了《弟子规》我们还要把它用到生活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制作好事,不做坏事,做个文明懂礼的好孩子。

4、配乐拍手一起背诵。

最后,让我们打着节拍再来美美的读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泛爱众第一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

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补充说明:1、有人问:对于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大部分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

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

(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补充说明: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着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

二、故事启蒙:(一)聪明努力的华陀华陀是东汉时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医,除了聪明之外,还经过一番辛苦的努力。

华陀从小跟著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昏倒了,醒来之后就无法下床,华陀找了好多医生都医不好母亲,没有多久,母亲去世了,华陀难过之余,也立志要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在一座高山上,有个“琼林寺”,传说寺里有位长老的医术非常高明,华陀决定要去那里学医,邻人听到华陀想到琼林寺,都劝他说:“到琼林寺很远,凭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够走得到呢”华陀不畏遥远的路程,他翻山岳岭,跋山涉水,带在身上的粮食吃完了,就摘果子充饥;累了就在草地、山洞休息。

走了好久,他终于到了琼林寺。

寺里的长老看他这么有诚意,不畏艰苦,非常感动,于是就答应他拜师的请求。

起初,长老只叫他做些繁杂小事,华陀总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好。

事情做完后,他会非常细心地观察长老为病人看病配药,然后记在心里。

有一天,长老对华陀说:“你能吃苦又肯努力,从今天起,我要教你治病的方法”。

华陀很高兴,并且很有信心地告诉长老:“师傅,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个好医生,让大家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长老把华陀带进书房,然后指着装满各种书籍的大书橱说:“这是医学知识的宝库,你可要好好珍惜他们!一定要专心念书!”从此,华陀白天学习治病的方法,晚上就在书房用功读书。

这天晚上,华陀正在书房里读书,一个小师弟匆忙地跑来说:“不好了!师傅昏倒了!”华陀听了,立刻丢下书本,赶到师傅房里去。

华陀进到书房里,发现师傅躺在床上闭著眼睛,一动也不动。

华陀紧张的拉著师傅的手,不停的叫著:“师傅,您醒醒啊!”可是,师傅一点反应也没有。

华陀努力地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他为师傅把脉。

不一会儿,他微笑著说:“大家放心吧!师傅没什么毛病,一会儿就好了!”华陀刚讲完,师傅果然就从床上坐了起来,说:“我根本没有生病,只是想考验你们!看来,只有华陀令我满意!”之后华陀回到书房,发现桌上的书已经烧成灰。

原来,出去时太匆忙,桌上的书被油灯给烧了。

幸好火势不大,只烧了桌上的书,而没有造成火灾。

华陀将书中的知识和道理,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原来,他早就牢记在心里了。

聪明的华陀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长大后,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医。

1、引导重点:(1)“成功靠一份天才,九十九分努力”,听了华陀的故事,你仍然认为成功的人只是运气好或天赋异禀吗?(2)为人治病是一种技术,凡事都需要多加练习及下功夫,若能在学校认真听讲,并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课堂上没教的知识,那么就等于在累积让自己成功的条件!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培养感恩的心:投影片欣赏-《雨啊!请你到非洲》世界上有许多人过着不幸的生活,小朋友面对自己幸福的生活要时常怀抱感恩的心,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应该及时行善。

询问小朋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二)地球暖化的危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共存,对人,动物,植物或自然万物都应抱着一颗恭敬之心,不能有任何分别之心。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可是最近地球却生病了,询问小朋友知道地球生什么病吗?为什么地球会生这种病呢?这种病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近来因全球暖化问题,使得全球气温出现异常,我们都是地球的居住者,如何爱护地球才能使他不受伤害呢,大家可从日常生活做起,一起累积对地球的爱。

饮食方面:减少肉食多吃蔬果,随身携带环保筷,杯,碗,袋等环保用具。

交通方面:请多步行或骑脚踏车有益身体健康,出门可改搭大众交通工具。

生活方面:随手节约电源及水资源。

资源方面:确实做好资源回收的工作,减低对地球的污染。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

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时,应该要乐与帮忙,不要自私自利。

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的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

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

※补充故事:1、范仲淹设义田,兴义学。

2、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

对于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例如旧的床单可以拿来做窗帘,饮料的吸管可以用来吹泡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惜物,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呢!引申:在生活中,除了对物品,朋友,伴侣要勿厌故勿喜新之外,对于学问也要秉持著这种态度,学习一样东西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朝三暮四,一曝十寒,这样不论学什么都不会成功的。

※补充故事:1、宋弘念旧(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别人的困扰。

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

当父母,老师正忙着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

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

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

(四)复习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

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

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

二,故事启蒙(一)李斯善嫉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买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这时国力强盛。

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衰弱,三番两次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

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

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

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日后韩非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

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

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

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

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勿厌故,勿喜新;培养感恩惜福的心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带小英去大卖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英一直拉着妈妈往玩具区前进……小英:“妈妈,这个芭比娃娃好漂亮,我好想要喔!”妈妈:“妹妹,家里已经有三个不一样的芭比,这样就够了!”小英:“我不管啦!她穿的衣服和发型跟其它三个都不一样。

”小英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肯离开玩具区。

3、询问小朋友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4、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有各种不同的玩具,不过有许多玩具通常都是玩过一、两次就没有再拿出来玩了,这样是不是浪费爸妈的钱呢,如果下次你看到很想要的东西,如何做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二)废物利用做玩具旧的玩具也有新的玩法,有些玩具甚至不用花钱,废物利用再造新玩具。

请小朋友举手发表,下列都是资源回收的东西,如何把垃圾变成玩具再利用。

(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看情况、场合说话。

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2、妈妈和阿姨正在客厅聊天,小英准备和同学出去玩,找不到自己要穿的衣服……小英跑到妈妈的身边,不管妈妈正在与阿姨谈话便插嘴:“妈妈,我那件蝴蝶结的洋装在哪里?”妈妈:“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你再找找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