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中幽默艺术的研究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文档资料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3959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2.png)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文档资料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幽默”作为梁实秋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在学界已经得普遍的关注。
但是用“幽默”一词来概括他的文风仍过于宽泛,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的独特的幽默内涵与品位,有别于同类风格的其他作家。
一徐侗在《试论幽默》中说,“真正的幽默首先是作家本身的一种能力,它生气勃勃地到处活跃着……当他们将幽默的思致物化的表现出来时,‘幽默’便成为了美学事实,存在于具体可感的文艺作品中了。
”①翻开梁文遍布笑料,充满谐趣。
他的散文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幽默的因子,发常人所未发,察常人所无视,挖掘出一定的独特的见解,或者总结出诸多人生甘苦的道理,让读者在影影绰绰浮现了颇久却不得明显的思想,在他的笔下定影。
梁实秋幽默散文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消闲小品”。
消闲小品以阿世媚俗为特征,或带有清高自赏之习气;也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超越中渗透着绝望的苦味;也不同于插科打诨式的为笑笑而笑笑。
梁实秋追求的是一种温厚而雅正的幽默趣味,自主自律,独标高格、以陶冶性情、弘扬人性为旨归。
他幽默地调侃人生世相,并不以批评的思想力量见长,而是以点化负面人生经验为人生谐趣见长。
对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幽默,是梁实秋散文的重要内容。
《女人》一篇不到三千字的短文中,作者从普遍的人性入手,通过贬词褒用的幽默语气,细腻、真切、传神地历数了女人的诸种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女人“节俭”、“爱美”、“忍耐”、“宽容”等美德。
作者对女性的由衷的赞美渗透在一种娓娓道来的拉家常的氛围中,给人以亲切、舒服和闲适,沟通了作家与读者的心灵。
又如《下棋》一文,不仅刻画了观棋人这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情状,同时也在前后文中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交战”双方在对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精彩的口博、武斗场面、幽默诙谐、俏皮机智,具有生动传神的效果。
又如在《骂人的艺术》、《中年》、《送行》、《请客》等文章中,梁实秋并不板起面孔说教,他只是在做机智的隐喻、比方、暗示,有时也用似谑似讽的口吻风趣地道出,使读者在小小的紧张之后猛然的感到可笑。
梁实秋幽默解读“演讲与口才”
![梁实秋幽默解读“演讲与口才”](https://img.taocdn.com/s3/m/8631864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e.png)
622022年 3月上 总期数871“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
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
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
”如此妙论口才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梁实秋先生。
梁实秋先生不但妙笔生花,而且还锦心绣口,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学问也颇有研究,见解独到。
关于谈话关于谈话,梁实秋如此说道:“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
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
谈话亦然。
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
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
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
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
”“新中国演讲事业开拓者”邵守义先生曾说,有口才的人说话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
这就说明,真正的谈话艺术绝不是随口就来,而是应该有技巧地表达。
梁实秋将谈话比作作文,指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需要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才能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
这个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谈话的意义所在。
关于废话梁实秋非常讨厌说废话的人,他表示:“人而不让他说话,到了寂寞难堪的时候真想自言自语,甚至说几句废话也是好的。
可是说话自由的时候,还是少说废话为宜。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难矣哉!’那便是废话太多的意思。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27a23e8c8d376eeaeaa3160.png)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梁实秋写散文别具一格,堪称散文界一代宗师,其散文写的炉火纯青,艺术造诣颇高,下面我拟从梁实秋散文鲜明的语言特色、闲适幽默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对其散文的艺术特一,梁实秋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深厚,极具特色的语言成为其散文一个突出风格。
⑴行文雅洁,用语精练。
真正的散文语言,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古近中外的散文大家无不以语言的节约性作为衡量语言表现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
梁实秋创作散文追求一种“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故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掉枝蔓;在语言上摅词滤藻,斯于至当。
正是由于梁实秋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散文没有废话,以简洁取胜。
他曾以“尽去枝节,少说废话”自励,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简单二字,是很高的理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薄粗简,而是一种有博返约的境界。
他在《文学讲话》中谈及散文时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他自己的散文,也大都篇幅简约,语言精练,字数多在两千左右,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短文不满千字,却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梁启超的神采风貌,笔墨生花地写出了他的渊博学识,一位国学大师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叙写精致,行文雅洁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一大特色,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开篇切题,简洁了当,极少渲染铺排,转弯抹角。
⑵梁实秋散文的语言具有一种典丽之美。
这种美就是一种“国文的味道”,他通过文言文的语体化,达到古今融化的境界.二,梁实秋散文具有一种包容性。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兼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主张虚心接受外来文化,使之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溶解在一起。
他的散文创作就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具有了一种包容性:如在写作技巧上,梁实秋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
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法、声调辞藻的特点及行文技巧,使自己的白话散文能符合“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白话;他的散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文调洁雅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显然又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
梁实秋散文中幽默艺术的研究
![梁实秋散文中幽默艺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3d705ede80d4d8d15a4fcf.png)
梁实秋散文中幽默艺术的研究他的幽默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钱钟书属于同一类型,但是不同于周作人的苦涩味,林语堂的牛油气,钱钟书的辛辣味,而以雅致美见长。
正如司马长风所评: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
梁实秋的幽默不伤大雅,处处有谨厚之气。
幽默作为喜剧形式之一,是以理性精神为根底的。
林语堂在《论幽默》中认为:“幽默之为物,在实质而不在皮毛,在见解而不在文字,必先对社会人生有相当的见解,见解而达于看穿时,幽默便自不过来”,由此可见,幽默出自人的智慧,与人的学养见识有密切的关系。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写散文,直至1987年病逝,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大多富有幽默风趣,令人读后发出“会心微笑”,得到智慧的启迪。
这得益于梁实秋中西文化的身后学养,他强调理性,尊奉正统、中庸、温和的古典主义,以冷静的态度静默观察人生,将所察所得经过一番理性的过滤后,来描写一种永恒的,常态的人生,所以,他强调幽默的节制适度,含蓄蕴藉,在散文创作时总是以人性化的理解和同情为基础,以人性的健全完善为理想,对人生,人性的可笑之处实行文明批评,寓庄于谐,谑而不虐,不偏激尖刻,也不滑稽搞笑。
力求中规合度,始终坚持幽默的理性精神和雅正风格。
梁实秋在《谈幽默》中曾说:“文字游戏不是上乘的幽默,灵机一动,偶一为之,尚无不可,滥用就惹人厌,幽默的精义在于其中所含的道理,而不在于舞文弄墨博人一桀。
”幽默的笑是智慧的外化,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包含的生活的智慧,在笑得谐趣中见出高度的深刻意义。
梁实秋在散文的创作中,注重生活智慧和生命真谛的理性开垦,与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梁实秋也善于在生活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他的散文取材大多是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
内容包罗世态万象:男人、女人、孩子、中年、老年;猪、狗、鸟;衣裳、汽车、手杖、书、酱菜;送行、散步、听戏、洗澡、排队、放风筝……他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发现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笔锋一转,洋洋洒洒,谈笑风生,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浅论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
![浅论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6640b85acfa1c7aa00ccea.png)
浅论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摘要:梁实秋是现当代文坛上享誉盛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语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特色:幽默中暗含讽刺,简洁中透露雅致,引经据典中尽显文采,滑笔艺术中描绘着世间的人生百态。
关键词:梁实秋;散文;语言梁实秋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的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从其散文创作来看,梁实秋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其代表作《雅舍小品》给予读者最突出的印象仍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梁实秋以沉稳、朗健、通达的性格酿成了散文的凝练、雅洁而又情味浓郁的风格,丰富广泛的阅世和幽默风趣的脾性又使他的散文在稳达朗健中透出了几分老辣深刻和机智俏皮。
单从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上看,其语言幽默中带有反讽,精炼简洁中透露雅致,引经据典中尽显文采,滑笔艺术中描绘着世间的人生百态。
一、幽默讽刺在现代文学大的幽默大师中,鲁迅的幽默比较严肃,林语堂的幽默失去幽默的正宗韵,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西洋味过重,老舍市民型的幽默庄谐杂出。
而梁实秋的幽默自有其风格,是学者加绅士型的幽默,在笑谑中带有雅隽的韵味。
在《雅舍小品》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他以平常心写平常事,却总能发现生活的痒处,寓严肃于幽默中,在发人一噱之后,获得丰富的启迪。
在表现幽默的同时,梁实秋比较爱用修辞上的“反讽”一格。
他曾在读书札记中对反讽做过解释,认为反讽就是字面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意思相反,恭维既是挖苦;斥责既是颂扬。
这种修辞他在刻画世相人态的一些篇章中有所体现,如《旁若无人》中就尽显幽默的反讽。
通过对别人的喧嚣之声以“金石之声”“宏亮”等褒义词的描述,逆话正说,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褒贬之意。
又例如在《女人》中,作者从一般人性的层面,通过贬词褒用的幽默语气,细腻真切、传神地历数了女人的种种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女性的各种“美德”。
而《男人》则直奔主题,历数男人身上的种种糗事。
如谈男人的脏“西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还有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只老鼠!” 对男人的描摹虽然以偏概全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散文中的幽默
![散文中的幽默](https://img.taocdn.com/s3/m/c761832a2f60ddccda38a03f.png)
散文中的幽默,往往体现在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独到观察与见解之中。梁实秋认为,幽默作家需别具只眼,能够洞察人类行为的荒谬与矛盾,通过文字将这些微妙之处犀利简捷地展现出来。他的作品中,幽默常带自嘲与反讽,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悲悯情怀。而林语堂则强调幽默与性灵的关联,认为闲适与幽默都是用来发挥性灵的。他的小品散文中,幽默流露自然,不时令人会心一笑。老舍对幽默亦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幽默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这种态度在人生中极为宝贵,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在老舍的笔下,幽默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他通过幽默的文字揭示了生活的种种矛盾与不合理之处。这些作家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他们的智慧与才情。
论梁实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
![论梁实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https://img.taocdn.com/s3/m/293d433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4.png)
论梁实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论梁实秋小品文的幽默品位梁实秋的声名在历史的沧桑变幻中几经冲撞,“资本家的走狗”、“与抗战无关论”等早已刻入许多人的脑中;而身兼学者、文学译家、作家的“文学宗师”也已名播四海。
不管怎样,他的《雅舍小品》在台湾已重印五十多次和大陆风行的梁实秋小品热已充分显示了作为作家的梁实秋确实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创作突破流俗,自创一格,简约而丰盈,平易而幽默,其风格魅力令无数读者倾倒,令众多评论家关注。
可以说,对于梁文的幽默风格已经为人们普遍认同,但用“幽默”一词来括他的文风仍过于宽泛,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的独特的幽默内涵与品位,有别于同类风格的其他作家。
一梁实秋的小品文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而英国散文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同时又有“极普遍的幽默味”(郁达夫语)。
轻松随便,诙谐风趣,是英国小品文也是梁文的特点。
开梁文,遍布笑料,充满谐趣。
“笑”正是读者对幽默的审美反应与审美效果。
梁文既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与深沉凝重的社会思考,像传统的古典散文;也没有写景状物、抒情叙事的模式,像大多数现代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
充溢其间的是轻松活泼的戏谑与玩笑,嘲他与自嘲。
《下棋》一文开篇直言:“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他喜欢看对手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他还嘲笑争执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脚相加的对弈者,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抽车”的观棋者,棋迷的种种可爱可笑的情态历历在目,令人解颐。
这体现了作者以下棋为游戏、以争棋为乐趣的态度。
既无讽刺也非肯定,而是写尽众相,一笑置之。
又如《中年》戏言女人容貌的变化:“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
浅谈梁实秋散文的幽默艺术
![浅谈梁实秋散文的幽默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df3b711eb91a37f1115cbf.png)
生哲 理 ,饱 含人 生 的机智 与寓 意 。司马 长风认 为 :“ 在 现代 散文 作 温和 ,并不 犀利 ,在 微 讽 的 同时 又 带有 宽 容 的 态 度 ,也会 表 现 人
点无 伤大 雅 ,从 来没 有听说 过 哪一 个 国家 因脏 而亡 。 ” 有 温和 的
梁实 秋作散 文 善 于从 日常 生 活 的琐 碎 人手 ,发 现 常人 不 经 意 讥讽 ,也 有 善 意 的宽 容 。 又如 《 脸谱》 , “ 人 的 脸 生 来都 是 和 善
作者简 介 :杨柳 ( 1 9 9 2 一) ,女 ,汉 族 ,河南 漯河 人 ,研 究生 在读 ,河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研 究方 向 :课 程与 教学论 。
摘要 :生活在不 同寻 常 的 2 0世纪 的梁 实秋先 生是 我 国现 当代 著名 的文 学 家 ,他 的文 学作 品 以散 文著 称。 曲折丰 富的人 生经历 和冲 淡的 性 情形 成 了梁 实秋 独树 一 帜的散 文语 言风格 。他 的散 文语 言有精 炼简 洁 、幽默调 侃 等特 点,本 文将 主 要从 幽 默风 格及 其 幽默 的渊 源来 分析
特点 ,也是 散文 的 风格 特 点 ,散 文 用 幽 默诙 谐 的词 语 、句 式 把 要
带着调 侃 的意味 ,一点 儿也 不失讽 刺 的效 果 。 比如 在 《 排 队》 中 ,
“ 我 们排 队就 亲热得 多 ,紧迫 钉人 ,唯 恐脱 节 ,前 面人 的胳 膊肘 会
表达 的意思 展现 的淋 漓 尽致 ,又透 露 着 浓 厚 的 幽默 的格 调 ,这 种 戳 你 的肋骨 ,后 面人 喷 出的热气 会轻 拂 你 的脖梗 。 ” 排 队太 挤 的情
态的写 照 。《 聋 》 中梁 实 秋写 自己耳聋 严 重 ,听不 见 闹铃 、 门铃 、
梁实秋的散文艺术研究与评析
![梁实秋的散文艺术研究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c460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8.png)
梁实秋的散文艺术研究与评析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在文艺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梁实秋的散文艺术进行研究与评析,探讨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
第一部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风格梁实秋的散文作品以其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简洁,语言流畅,给人以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
梁实秋善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日常琐事,使之变得鲜活有趣。
同时,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意境,并展示出作者独特的人文情怀。
他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
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具有厚重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与传承。
第二部分:梁实秋的散文主题与内涵梁实秋的散文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思考,也有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探讨。
他通过对各类主题的处理,展示出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常常以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为切入点,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对人性的触摸,思考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和谐。
梁实秋独到的洞察力使得他能够将生活中的琐事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作品也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情怀。
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历史的回顾,深入剖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思想的演变。
梁实秋的散文作品,既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思考与启迪。
第三部分:梁实秋的散文影响与传承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人文关怀,为中国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首先,梁实秋的散文开拓了中国散文的创作领域。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写作风格,丰富了中国散文的形式和技巧,为后来的散文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其次,梁实秋的散文作品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承接。
他在散文中常常运用古典修辞手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情,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6509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7.png)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导语:他是一个作家,他的散文以《雅舍》为代表,是散文界的奇葩。
身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过着南迁北走的动荡生活。
正是这种经历,使她更深刻的洞悉那个时代的人性,反映到文章上,便形成了他散文中透着讽刺的幽默风格。
一、梁实秋散文中幽默的成因—生活的动荡和失意练就了梁实秋用幽默来调侃世人的风格。
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书香气很浓的封建家庭里,他自幼聪明好学,1915年秋天考入清华大学,八年后继续到美国求学。
1926年初夏,他没有留恋异国的物质享受,毅然回到时局动荡的故土。
新婚不久,迫于形势,他只好携眷南下。
到达后,发现形势比估计中还要动荡。
不久城外渐渐听到了炮声,于是梁实秋夫妇只好匆匆雇了一辆马车逃到关下,搭船跑到上海。
几经波折,梁实秋只身逃到了重庆避难。
这是梁实秋人生态度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他是一种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他心头一直充满着一种“匡扶济世”,“兼治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但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将他心头的热情和理想都击碎了。
南迁北走,妻离子散,朝不保夕,使她心中产生了一种人生无奈的悲叹。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痛苦地感到: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一个空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常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无足轻重。
而那些手握民族命运的大人物,却是在国难当头之际争权夺利,中饱私囊。
他对现实政治完全绝望。
从此,他转向一种隐退避世的处世态度,越来越崇尚老庄的'虚静境界。
从“兼治天下”到“独善其身”,从追求外界事业的成功转到寻求内心生活的恬静,梁实秋开始把自己静静地放在尘世之外,静静地观察着世人,静静地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把世人的百态精巧地勾画在纸上。
二、梁实秋散文中幽默的作用—生动犀利地勾画出人生百态,让人如镜中窥己,在笑声中感受出深重的意蕴。
梁实秋是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到重庆后,对于国家政治他不再有任何的期望和憧憬,与世无争心境使他真正地接近真正的生活。
简洁典雅纯正幽默——谈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
![简洁典雅纯正幽默——谈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5e188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2.png)
简洁典雅纯正幽默——谈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色
马玉红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1)003
【摘要】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简洁典雅之美,简洁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状态,典雅则是吸收中国传统诗文精华文白杂糅的一种艺术韵味,梁实秋散文简洁典雅的理论基石是"割爱".梁实秋的散文还具有纯正幽默之美,纯正体现在伦理理性的诚挚性,幽默则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气质,体现为悲天悯人的胸怀,一种善良的温情,并具有"反语"的修辞特色.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马玉红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梁实秋散文幽默质素探析 [J], 韩高峰
2.浅谈梁实秋散文的幽默艺术 [J], 杨柳;
3.梁实秋的幽默散文与西方的超现实幽默 [J], 张积玉;张智辉
4.漫谈梁实秋散文小品的艺术特色 [J], 雷蕾
5.学者式幽默: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幽默特色比较 [J], 黄琬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戏谑谈笑中体味生活
![在戏谑谈笑中体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5a580274b73f242336c5fe2.png)
在戏谑谈笑中体味生活---------读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小品》写于1940年至1943年间。
依时局看似是不合时宜的,此时中国,‚抗战高于一切‛。
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但他骨子里自由主义的文人气质,使他甘于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自得其乐,不介入现实纷争。
在《雅舍小品》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
他的小品文轻功用,重意味,在戏谑谈笑中体味生活,感受人生百态,既无讽刺也非肯定,而是写尽众相,一笑臵之。
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通观《雅舍小品》的创作题材,绝大部分是生活琐事。
有体会日常生活趣味的,如《雅舍》、《理发》、《下棋》、《聋》等;有对人的缺点进行剖析的,如《男人》、《女人》、《孩子》等;有对社会现象进行文明批评的,如《谦让》、《洋罪》、《‚旁若无人‛》、《脸谱》等;有怀人忆旧的,如《北平年景》、《同学》、《过年》、《正月十二》等。
这些题材是作家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人生感怀。
但却止于善意的调侃,委婉的讽刺,点到而止却又不失幽默,使文章读来能颇可玩味。
《下棋》一文开篇直言:‚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他喜欢看对手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他还嘲笑争执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脚相加的对弈者,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抽车‛的观棋者,棋迷的种种可笑可爱的情态历历在目,令人开怀。
这体现了作者以下棋为游戏、以争棋为乐趣的态度。
文章语言诙谐,却无贬无扬,只为写尽众相,作一笑尔耳。
戏谑的谈笑还表现在梁实秋通达事理,理解人生,而不过分非难他所看不惯的一切,只是给予善意的调侃,委婉的讽喻,有时还会自嘲,发人深省。
学者式幽默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幽默特色比较
![学者式幽默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幽默特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bdfc0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c.png)
学者式幽默: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幽默特色比较黄琬雯(灵山县灵山中学,广西钦州535400)摘要: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者式幽默。
这种学者式幽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睿智,是一种儒雅。
学者式幽默,来源于作家自身的修炼和艺术造诣。
关键词:梁实秋;钱钟书;散文小品;幽默;学者式梁实秋和钱钟书都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也是幽默大师。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曾说过:“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
”本人觉得两位大师的幽默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者式的幽默。
下面就梁实秋钱钟书的散文小品作比较阅读,本文仅就这种学者式的幽默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学者式的幽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睿智。
注重智慧的开垦,注意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带着一种文气典雅的特点梁实秋散文小品的幽默,以现实生活作依据,注重开掘生活的智慧,揭示事物的本质。
钱钟书的小品特别擅长于在日常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见出不凡的意义,作出别致的解释,使你读后有豁然醒悟之感,启迪你的智慧。
读他的小品,你会觉得自己顿然聪明了许多,心智敞开了许多。
例如窗子是我们每天接触不知多少次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也没有去想它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可是钱钟书却在小品《窗》中给它作了别具一格的思辨。
在谈到门窗的不同时,他说: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
反过来说,一个钻了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
梁实秋散文的语言艺术
![梁实秋散文的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64424b767f5acfa1c7cd7d.png)
梁实秋散文的语言艺术摘要梁实秋的散文语言是独具特色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应当是语言的干净、雅洁而流丽,语调多诙谐风趣。
散文语言的多样化是其散文另一大特色。
准确的描述与比喻运用的恰到好处更是梁实秋语言艺术的特长。
关键词:梁实秋散文语言多样化比喻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始自一九二0年前后的清华时期。
此一时期,他发表了不少诗及诗评。
作为一位散文家,普遍认为代表了其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雅舍小品》,却直到一九四九年才在台湾出版。
出版之初,即获广泛好评,此后,再版不止。
至今,出版次数已逾六十。
随着大陆对梁实秋的解禁,梁实秋在多年前留给国人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形象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作为散文家的另一个梁实秋也渐渐为人们所了解。
其散文更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如潮好评。
其实,梁实秋的散文在《雅舍小品》之前已广有发表,并且是相当精美而有意味的。
但就文化界来说,多把《雅舍小品》看作其散文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确实是独特的,从创作技巧上来看,也是圆熟的。
个人生活与情感在散文中有着形象的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1]人在社会与自然中对现实的调侃,“作者对自然界的万物及人性百态均信手拈取,层层剥开,娓娓道来,风趣而又隽永往往有令人掩卷莞尔,回味无穷之妙”[2]颇耐人寻味。
从这个意义上说,《雅舍小品》确有资格成为其代表作。
当然,除了《雅舍小品》之外,梁实秋还有多部散文集出版,如:《谈徐志摩》《秋室杂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谈吃》《雅舍小品四集》《雅舍怀旧》等近二十部散文集。
梁实秋不仅仅是一位散文家,更称得上是一位散文大家。
梁实秋散文语言干净、雅洁而流丽。
有些句子,如“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节阶,有的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鸟》)这样的句子,让人觉得它像是从哪首诗中开了小差,混进了散文里,于是便如满天繁星中的一轮明月,很是显眼。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ad19e267fd5360cba1adbcd.png)
论梁实秋散文的幽默风格作者:高丽花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3期摘要:“幽默”作为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风格,在学界已经得到普遍的关注。
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他幽默风格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其幽默的独特内涵和品位主要体现在:雅正的幽默意识,学者式的宏富典雅、喜谐善笑的幽默性格。
关键词:梁实秋;散文;幽默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11-02“幽默”作为梁实秋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在学界已经得普遍的关注。
但是用“幽默”一词来概括他的文风仍过于宽泛,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的独特的幽默内涵与品位,有别于同类风格的其他作家。
一徐侗在《试论幽默》中说,“真正的幽默首先是作家本身的一种能力,它生气勃勃地到处活跃着……当他们将幽默的思致物化的表现出来时,‘幽默’便成为了美学事实,存在于具体可感的文艺作品中了。
”①翻开梁文遍布笑料,充满谐趣。
他的散文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幽默的因子,发常人所未发,察常人所无视,挖掘出一定的独特的见解,或者总结出诸多人生甘苦的道理,让读者在影影绰绰浮现了颇久却不得明显的思想,在他的笔下定影。
梁实秋幽默散文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消闲小品”。
消闲小品以阿世媚俗为特征,或带有清高自赏之习气;也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超越中渗透着绝望的苦味;也不同于插科打诨式的为笑笑而笑笑。
梁实秋追求的是一种温厚而雅正的幽默趣味,自主自律,独标高格、以陶冶性情、弘扬人性为旨归。
他幽默地调侃人生世相,并不以批评的思想力量见长,而是以点化负面人生经验为人生谐趣见长。
对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幽默,是梁实秋散文的重要内容。
《女人》一篇不到三千字的短文中,作者从普遍的人性入手,通过贬词褒用的幽默语气,细腻、真切、传神地历数了女人的诸种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女人“节俭”、“爱美”、“忍耐”、“宽容”等美德。
作者对女性的由衷的赞美渗透在一种娓娓道来的拉家常的氛围中,给人以亲切、舒服和闲适,沟通了作家与读者的心灵。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1053bbf8c75fbfc77db264.png)
梁实秋散文幽默风格的成因及作用作者:邝灿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1期摘要:出于阶级立场的原因,梁实秋一向未被中国文坛重视。
他不是一个思想家,但他绝对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他是一个教育家。
回国后,一直耕耘在大学讲坛,做过不少深刻的学术研究;他是一个翻译家,他以一人之力,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中文;他是一个批评家,他在美国攻读的就是文学批评,在现代批评界中有不少建树;他是一个作家,他的散文以《雅舍》为代表,是散文界的奇葩。
身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过着南迁北走的动荡生活。
正是这种经历,使她更深刻的洞悉那个时代的人性,反映到文章上,便形成了他散文中透着讽刺的幽默风格。
他用这种笔墨,冷静地刻画出人生百态,让人发笑,让人难忘,让人深思。
关键词:梁实秋;动荡;世态人生[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一、梁实秋散文中幽默的成因—生活的动荡和失意练就了梁实秋用幽默来调侃世人的风格。
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书香气很浓的封建家庭里,他自幼聪明好学,1915年秋天考入清华大学,八年后继续到美国求学。
1926年初夏,他没有留恋异国的物质享受,毅然回到时局动荡的故土。
新婚不久,迫于形势,他只好携眷南下。
到达后,发现形势比估计中还要动荡。
不久城外渐渐听到了炮声,于是梁实秋夫妇只好匆匆雇了一辆马车逃到关下,搭船跑到上海。
几经波折,梁实秋只身逃到了重庆避难。
这是梁实秋人生态度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他是一种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他心头一直充满着一种“匡扶济世”,“兼治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但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将他心头的热情和理想都击碎了。
南迁北走,妻离子散,朝不保夕,使她心中产生了一种人生无奈的悲叹。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痛苦地感到: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一个空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常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无足轻重。
而那些手握民族命运的大人物,却是在国难当头之际争权夺利,中饱私囊。
梁实秋散文幽默品赏
![梁实秋散文幽默品赏](https://img.taocdn.com/s3/m/b5adf84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3.png)
作者: 何祖健
出版物刊名: 当代文坛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中国现代散文;中国当代散文;中国散文史;散文创作;修辞手法;冲淡平和;生活琐事;牛奶葡萄
摘要: <正>在丰赡繁复的中国散文史上,“梁实秋足以进入中国当代散文高手之列。
”他于1939年至1947年在重庆北碚创作的《雅舍小品》,至今已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
这以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不仅继承了《雅舍小品》中“冲淡平和而又老辣幽默”风格,而且一发不可收,受到海峡彼岸读书界的特别青睐。
幽默,虽然通常以笑为载体,但笑未必就表示幽默,因为幽默的笑不仅给人以轻松和愉悦,而且更因其。
梁实秋先生的幽默名人故事
![梁实秋先生的幽默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70c6c2fbb68a98270fefa13.png)
梁实秋先生的幽默名人故事 梁实秋 先生学贯中西,在散文 、文学 批评、翻译等领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无论在作品中,还是生活中,处处 彰显一代大师的幽默和谦逊。
当谈到孩子时,他劈头就说:“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
”你 正惊讶,他又补一句:“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两句话,把 孩子称王的现象全形容了。
谈到节俭, 他则说: “晚上开了灯, 怕费电, 关了灯, 又怕费开关。
” 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拿自己开涮,既要有谦逊的品格,又要有充分的自信。
梁实秋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莎士比亚,遂成为这方面的权威。
他原计划用 20 年时间把《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但结果却用了 30 年的时间。
他在“庆 功会”上发表演讲时说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大 家洗耳恭听,他停了一下,又说:“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
如有学问,他就去 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
第二,他必须不是天才。
如是天才,他就去做写小说 、诗和戏剧等创意工作了。
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
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
”一席幽 默,赢得笑声、掌声一片。
梁先生跟韩菁清结婚之后,两个人生活习惯完全不同。
二人分房睡,梁实秋 每天清晨 4 点起床,5 点写作,晚上 8 点就睡了。
韩菁清恰恰相反,不过中午不 起,夜里总要到两三点才睡。
“这样也好。
”梁实秋说,“她早上不起,正好我 可以安静,专心写作。
我晚上睡得早,正好她得到自由,可以跟她那群夜猫子朋 友去吃夜宵。
”“如果她的朋友要请您一块儿去吃夜宵,怎么办?”有一天,朋 友开玩笑地问他。
“那简单!”梁实秋一笑,“他们请我吃夜宵,我就请他们吃 早点。
” 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讲演。
有一次,主讲人 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 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无奈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 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散文中幽默艺术的研究他的幽默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钱钟书属于同一类型,但是不同于周作人的苦涩味,林语堂的牛油气,钱钟书的辛辣味,而以雅致美见长。
正如司马长风所评: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
梁实秋的幽默不伤大雅,处处有谨厚之气。
幽默作为喜剧形式之一,是以理性精神为根底的。
林语堂在《论幽默》中认为:“幽默之为物,在实质而不在皮毛,在见解而不在文字,必先对社会人生有相当的见解,见解而达于看穿时,幽默便自不过来”,由此可见,幽默出自人的智慧,与人的学养见识有密切的关系。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写散文,直至1987年病逝,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大多富有幽默风趣,令人读后发出“会心微笑”,得到智慧的启迪。
这得益于梁实秋中西文化的身后学养,他强调理性,尊奉正统、中庸、温和的古典主义,以冷静的态度静默观察人生,将所察所得经过一番理性的过滤后,来描写一种永恒的,常态的人生,所以,他强调幽默的节制适度,含蓄蕴藉,在散文创作时总是以人性化的理解和同情为基础,以人性的健全完善为理想,对人生,人性的可笑之处实行文明批评,寓庄于谐,谑而不虐,不偏激尖刻,也不滑稽搞笑。
力求中规合度,始终坚持幽默的理性精神和雅正风格。
梁实秋在《谈幽默》中曾说:“文字游戏不是上乘的幽默,灵机一动,偶一为之,尚无不可,滥用就惹人厌,幽默的精义在于其中所含的道理,而不在于舞文弄墨博人一桀。
”幽默的笑是智慧的外化,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包含的生活的智慧,在笑得谐趣中见出高度的深刻意义。
梁实秋在散文的创作中,注重生活智慧和生命真谛的理性开垦,与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梁实秋也善于在生活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他的散文取材大多是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
内容包罗世态万象:男人、女人、孩子、中年、老年;猪、狗、鸟;衣裳、汽车、手杖、书、酱菜;送行、散步、听戏、洗澡、排队、放风筝……他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发现它亮晶晶的趣味,然后笔锋一转,洋洋洒洒,谈笑风生,汨汨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不时闪烁出机智,忍俊不禁开涮几句玩笑,令人捧腹厥倒。
在平凡琐屑中,发常人所未发,察常人所未见,掘其底蕴,凭借高超的智慧和见识,发现人类生存的真谛,个体生命存有的意义和乐趣。
如《孩子》,作者亦庄亦谐的笔调中渗透着对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思索。
《算命》《求雨》等文章机制而戏谑地揭开了中国古代迷信的愚昧并对一些热衷于此的现代文人给予警戒。
《厌恶女性》一反“女人是祸水”的陈词滥调,认为纣王宠信妲己,幽王宠信褒姒,导致亡国,罪不全在妲己与褒姒,纣王幽王负更大责任。
以现代的眼光观照女性,渗透了作者对女性解放者一主题的思索。
对人生世相,人性百态,生活情理信手拈来,对美好人性予以细心的呵护,对悖离人性给予温和地讽刺,贯穿一种理性、节制、中庸的人生哲学,以此来感染读者,把纯正美誉的学识和理想通过谈笑的文章传达到人心中去,使人收到道德理性的教育,梁实秋对时弊的针砭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切入,而且每每漾出新意,因为得体而幽默,人们读之,不觉会时而会心地一笑,乃至忍俊不禁。
他的幽默常常包含着讽刺。
不过,即使是讽刺,总是比较委婉、温和,表现出一种绅士之风。
在《汽车》中,他对势利的世风多有嘲讪,对那种以是否拥有汽车来划分等级的社会现象他很不以为然。
在讲到了很多女子以对方是否拥有汽车作为择偶的基本条件时,他写道:“为了汽车而牺牲其他条件,也是值得的交易。
……至于婚姻的对方是怎样的一块材料,那是次要的事,一个丈夫顶多重到二百磅,一辆汽车能够重到一吨,小疵大醇,轻重若判。
”出语谐趣,分明有弦外之音。
对那些在婚姻条件问题上本末倒置的女子,是善意的告诫。
《谦让》从宴会上的让座之风写起,宾客们每遇到这种场合就谁也不肯坐首席,以示谦让;接着他调转笔头去写长途公共汽车站,在那里,只见人们“杀进杀出”,如果售票处没有木栅栏,秩序就不堪设想。
在强烈的对比中,梁实秋说他有所“发现”:人们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绳来确定是否谦让的。
出席宴会,坐在末席上其实“也并不所以少吃一嘴”,不妨谦让;而长途汽车站上的情形就不同了,一谦让就没有好座位甚至无座位了。
那种人们习以为常、实际上带有虚伪性质的“谦让”一经他道破,确有点振聋发聩。
幽默的行文中,蕴涵着他对建立真正谦让美德的社会文明的期盼。
《钟》因有感于台北市政府“重阳敬老”赠送每位年老市民“时钟一具”遭到诸多非议而作。
非议者的理由是“钟”与“终”同音。
而市政府并不以科学道理实行疏导,却可笑地否认它是“钟”,改以“计时器”名之。
这触发作者想起了种种弥漫于社会的迷信现象并委婉地加以嘲讽:如有人不许孩子在麻将桌旁读书(“书”与“输”同音),虽然读书是好事;又说起有位熟人家道富有,门上贴“一个特大号的倒挂着的福字”(“倒”与“到”同音),不想时过不久,“这位福人驾鹤而去了!”文中还举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实例,辅以幽默的评说,妙趣横生。
作者对迷信风气的针砭,尽包孕于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了,读者是不难领悟到的。
梁实秋的幽默体现的是一种善良的温情,不粗颈崩筋的骂世,保持温柔敦厚的气度,刺而不伤。
他的散文氤氲着一种纯正的意味和节制的美感,《麻将》一开头,作者便轻松而饶有兴味地谈到从小就对麻将不甚了解,即使留学海外,也是“四窍已通其三——一窍不通”,致使偶有牌局,也只能“作壁上观”。
接着随意几笔勾勒出友人的牌场风采,平实中现出圆熟雅健,幽默之余又不失文气典雅。
一路娓娓道来,谈笑风生,“如寻常谈话一般,亲切有味”,穿插其间的幽默常使读者忍俊不禁,置身于作家营造的闲话风的氛围,并渐入佳境。
但文章并没有停留于此,待笔锋轻轻一抖,读者的审美接受上便起一阵小小波澜。
在接下来的行文中,作者写道“广州街头,随处可见四人露天酣战”,延伸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麻将的诱惑力太大”。
一丝反讽中透露出作家的忧思。
既有对习以为常的鄙陋人性的嘲讽,又有对国人惰性的无奈。
语虽平易无饰,却不乏机锋。
“我脑筋迟钝……影响到麻将的节奏。
”“我缺乏机智……如何能够应付大局?”梁实秋注重人性,苦苦深思着人性的弱点,但他并没有苛求外部世界,而是借温柔敦厚的笔触实行略带夸张的自嘲以达到他嘲的目的。
看似不经意,却让人感到其讽刺的锐利。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梁实秋似无意却又有意似的谈及“卫生麻将”,从而引出“鸦片烟有没有卫生鸦片,海洛因有没有卫生海洛因?”触目惊心的“鸦片”二字,再愚木的国人也不会不警醒。
人们不会忘记林则徐,也不会淡漠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作者用“麻将”与“鸦片”、“海洛因”相比,正话侧说,让读者自己体会,感悟其中的可笑而否定之。
他的讽刺是温厚的,而温厚中又带有警世之意。
接下来,作家退一步来说说:“大凡卫生麻将”,其结果也常是“有碍卫生”的,“起初是朋友,逐步成赌友”,最终毫无交情可言,“话不投机,大打出手,人仰桌翻”;即便不至于此,也是“勉强终局,不欢而散”。
劝戒之意已显露端倪。
如果说至此以前,作家都是以轻松、平和的笔调,借幽默发出谐趣横生的嬉笑,借幽默给人以无可奈何的苦笑,借幽默使人苦乐相错,掩卷深思,有得于心,那么,在文章结尾,作家则毫不掩饰的袒露自己的心迹,对沉湎于此道中的朋友加以劝戒,“其实要戒也很容易,把牌和筹码以及牌桌一起蠲除,洗手不干便是”。
同是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他与鲁迅却是如此迥异。
一个如投枪匕首,一个却迂回婉转,“装着涂鸦的模样,其实是用了雕心刻苦的苦力”,“用平常的话语,包藏着深刻的意味”。
全篇以麻将为线,层层紧扣,又纡徐自然,冷静之下透视出玩味和思索。
作家从平凡琐碎入手,又不失机敏与智慧,发掘出深层的人性底蕴。
行文用字看似幽默,却带有呛人的酸辣滋味;貌似平淡,实则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揭示,显示出梁实秋散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深层意蕴。
他的幽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善为本”的幽默品格和“莞尔而笑”的儒雅风度。
梁实秋说:所谓幽默作家,其人必定博学多识,而又悲天悯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的谈唾珠玑,令人解颐。
超脱的思想使得作家能够站在超然世外的楼头,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生活。
“幽默”作为梁实秋散文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很大水准是道家“旷远清高”超脱精神的一种体现。
梁实秋的散文有很强的“幽默”性,在笑声中能够读出作家通达、适意的心境。
如《女人》,在谈及女人的说谎的特点时,他说:“自己上街买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认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
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她最厌恶汽油的臭味。
坐在中排看戏的女人常常说前排的头等座位最不舒适。
”女人心口不一的特点诙谐地勾画出来了。
又如《男人》,在论及男人懒、脏的缺点时,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实行了描写:“有些男人,西装裤即使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再如《脸谱》,作家将那些碰到上司是一幅奴才相,对下属为一种板凳面的人为“帘子脸”我们还能够在《年龄》、《中年》、《老年》、《骂人的艺术》等作品中领略梁实秋过人的“幽默”艺术,他自觉地从枯燥、平淡、死板的日常生活中提取“趣味”,产生了“寓庄于谐”的审美效果,也发现了愉悦自身的美。
“幽默”是洞察人生百态后自由心态的一种外化。
试想,没有旷达的胸怀,没有雅致的情趣,没有探求生活艺术的心态,是很难发现“意趣”和使用“幽默”的。
《雅舍》这篇小品写作者自己国难时期的陋屋。
他在这座地处僻远、“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的住所里日子过得很愉快,虽说此处有“聚蚊成雷”之类的现象,他也善于自我化解:“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何况明夏“谁知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这里透出了一种具有时代性的飘零感,同时显示着他那随遇而安的达观态度。
文中写道:“滂沱大雨时,屋顶湿印到处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笔下颇有诗意。
对“聚雷成阵”之类现象安之若素,又视屋顶灰泥崩裂“如奇葩初绽”,并饶有兴致地品味个中酸甜苦辣,不正说明着他超然地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洒脱、欣赏的态度来看待身旁发生的种种事态吗!作者在个人凼顿中确乎表现得十分豁达。
讽刺若是尖刻的严厉,那么幽默则是睿智的宽厚。
梁实秋的幽默有独特的方式。
如《男人》中谈男人的脏“西裤即使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还有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只老鼠!”这些风趣横溢的话,惹人发噱之后,颇具耐得咀嚼的智慧,梁实秋幽默的独特方式就在于善于捕捉生活中不谐调的现象或事物,经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式,并掺和作者的评判,在你会心之余而长思之。
再如《汽车》一文中他戏谑那些以男子是否拥有汽车作为择偶条件的女子:“汽车本身的便利自不消说,由汽车而附的很多花样能够决定整个的生活方式。
对于她们,婚姻减去汽车而还能相当美满是不可能的。
为了汽车而牺牲其他条件,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