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c1f06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4.png)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涪陵区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水土资源丰富。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涪陵黑猪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涪陵黑猪是以当地特有的黑猪品种进行的繁育,因其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低、适应力强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涪陵黑猪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探讨。
一、资源优势涪陵黑猪产业发展得到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支持。
涪陵地处长江中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环境,适宜黑猪的生长和繁衍。
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种植和饲养猪类动物。
这为涪陵黑猪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品种特色涪陵黑猪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黑色猪品种,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低、适应力强。
涪陵黑猪的肉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涪陵黑猪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宜放养和散养,养殖成本相对较低。
三、养殖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涪陵黑猪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养殖户不断改进养殖条件,采用科学的喂养方法和管理模式,保障了涪陵黑猪的生长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涪陵黑猪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优质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涪陵黑猪肉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优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涪陵黑猪产品主要销售于当地和周边地区,但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涪陵黑猪产业还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营销渠道狭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五、挑战与对策虽然涪陵黑猪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涪陵黑猪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待提高。
对此,涪陵黑猪产业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涪陵黑猪产业链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7e1a1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c.png)
4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3年40卷第8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中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国内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
作为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猪肉与民生息息相关,生猪产业也因此被视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我国养猪生产显示出不同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四大区域,这些地区也是粮食主产区,饲料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区位优势。
受非瘟和环保拆迁的影响,近几年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的中大型养殖企业迁往云、贵、川等省发展,促使当地生猪产业迅猛发展。
重庆市近几年生猪产业的发展相对稳定,但由于工业化进程,养殖重点区域由原来的渝西地区逐步向渝东北、渝东南转移。
“生猪供应的核心就在于能繁母猪的存栏,‘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体现的是在调控猪肉价格方面,中央开始向源头进行调控。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廖洪荣 1,朱 燕 2 *(1.重庆市石柱县畜牧产业中心,重庆 石柱 409199; 2.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1)基金项目: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号:CQMAITS202312)作者简介:廖洪荣(1976—),副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E-mail:*****************通信作者:朱燕 (1976—),女,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意见》(下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关于生猪产业的内容再度被提及。
该文件强调,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f10e8b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8.png)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涪陵黑猪,是指中国重庆市涪陵区培育的一种黑色肉猪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高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特点。
近年来,涪陵黑猪产业在政府扶持和企业投入的共同推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户的积极参与。
据统计,目前涪陵黑猪养殖面积已达到5000亩以上,养殖户达到500户,涪陵黑猪存栏量达到1.5万头以上,产值突破了3亿元人民币。
2. 产业链条完善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养殖层面,还延伸至加工、销售等环节。
当地政府和企业纷纷投资兴建了一批涪陵黑猪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厂和肉制品加工厂,涪陵黑猪肉制品销售网络也逐渐健全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3. 品牌效应显著涪陵黑猪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涪陵黑猪被誉为“天然无抗涪陵黑”,畅销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一些企业还将涪陵黑猪肉打造成高端礼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二、涪陵黑猪产业存在的问题1. 品种改良不足尽管涪陵黑猪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品种改良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猪只生长速度较慢,繁殖能力低等方面。
2. 养殖环境亟待改善涪陵黑猪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涪陵区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原始设施落后,粪污处理不当等问题亟待解决,养殖环境亟待改善。
3. 行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导致了部分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涪陵黑猪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 品种改良加快推进为了进一步提升涪陵黑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未来将加大对涪陵黑猪品种的改良力度,不断提升其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2. 养殖环境整治提升未来,涪陵黑猪养殖基地将加大对养殖环境的整治力度,投入更多资金改善养殖设施,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化水平,确保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90ac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f.png)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一、引言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农业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
为了推动重庆市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制定本文件并作为行动指南。
二、背景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农村人口众多。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生态建设的不完善、疾病防控不力、生产环节缺乏规范等问题,导致了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三、目标与措施(一)目标1.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种猪和猪肉生产企业,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2.加强生猪疫病预防和控制,提高猪群免疫力,保证生猪科学健康养殖。
3.增加生猪品种和品质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4.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有机养殖、低碳养殖等新型猪肉生产模式。
5.优化生猪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二)主要措施1.加强种猪补贴政策,引导农户转变观念,选择规模化养殖。
2.制定生猪疫病防控方案,加强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和处理机制。
3.建立生猪品种改良与培育技术示范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品质管理研究。
4.支持农户开展有机养殖、低碳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优先给予补贴和扶持。
5.建立市场导向机制,推动生猪产业与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附加值。
6.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其成为现代生产经营者。
四、政策保障(一)财政支持1.提高对生猪种植企业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益。
2.领导组织市场资源,对市场行情波动幅度较大的时段,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保障生猪养殖企业稳定运行。
(二)政策指引1.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定期检测生猪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2.政府成立专门的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五、评估与调整1.每年对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确保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重庆市生猪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重庆市生猪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9bb2c34f111f18583d05a00.png)
重庆市生猪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是全国生猪生产大市,养猪业是全市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型骨干支柱产业,生猪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猪业的发展,生猪生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创汇产业化工程为依托,主推“洋三元”和PIC配套系等优质肉猪,狠抓了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及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了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无公害生产,初步建成了优质、高效、卫生、安全的优质瘦肉猪产业基地,大大提高了生猪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养猪效益,生猪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生猪尤其是优质肉猪存、出栏量稳定增长、猪肉产量及出口量不断增加、生猪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已起步,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生猪业继续作为我市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将继续为加快农业及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加速农村小康进程,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
现就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1 生猪业现状1.1 发展现状1.1.1 总体情况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40个区(市)县,是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的直辖市。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144万人,农村人口占2/3,农村劳动力1345万人。
全市幅员8.24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城市,全市农业总产值612.80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3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畜牧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生猪业又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据统计,2004年重庆市生猪出栏达1910.04万头,存栏1609.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41.28万头,猪肉产量133.7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3.2%、5.9%、7.7%、1.1%,在全国省际间排名列第13位。
綦江区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措施建议
![綦江区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措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12362d52cc58bd63186bd5f.png)
不 愿 承 鲜 肉供 应 ,为 定点 屠 宰 场提 供 活猪 , 近年来, 生猪 市 场 疲 软 , 至 今 年 数 养猪 户惧 怕 生猪 市 场波 动 , 7月 , 生猪 价 格 已持 续 下 滑到 1 4元 / 担 养 殖 风 险 , 因 此对 补 栏 持 观 望 态 畜产 品 深加 工 环 节薄 弱 , 目前 全 区还
1 . 1 存 栏 锐减
据春防统计显示 : 全区养猪总户
是 全 区养 猪 生 产 仍 然 是 干 家 上 , 猪 场 与市 场 不 对称 , 猪 场 弱 势, 分
我 们 发现 不 论 养 数同比减少 4 1 0 2 户、 下降 7 . 0 % , 生猪 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 农 民对科技 配 不均 。 在调 研 中 , 存 栏 总数 同 比减 少 4 9 9 9头 、 下 降 的 重 视 程 度 不 够 ,饲 养 规 模 普 遍 较 猪 户盈 亏 与 否 , 屠 商 宰杀 l 头猪 都稳
公斤, 养 殖 效益 锐 减 。近 期 生猪 价 格 度 。 虽 有上 浮 , 但 因饲 料价 格 上 涨 以及 复 杂 猪病 的 困 扰 ,生 猪 生产 形 势严 峻 。 为此, 就 当前我 区生猪 生 产 形 势问 题 2 当前养 猪生 产存 在 的问题
2 . 1 投入 不足
研 究 与 探 讨
綦江区生猪生产形势 分析 及对策措施建议
王 焱 华 ’ / 重庆 市綦 江 区 篆塘 镇 畜 牧 兽 医站 张 晓 霞 / 重庆 市綦 江 区动 物 卫生 监 督 所 重庆 重庆 綦江 4 0 1 4 2 0 綦江 4 0 1 4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綦 江 素有“ 重庆 南 大 门” 之称 , 是 元 /公 斤 , 7月 前 生猪 价 格 从 去 年 下 性 肺 炎 、 猪 伪 狂 犬病 、 猪 圆环 病 毒病 、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83b8c8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a.png)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摘要】重庆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养殖业在各种多重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多重背景对重庆养殖业的影响,探讨当前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发展路径。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是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重庆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创新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养殖业的效率和品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
重庆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重庆、养殖业、多重背景、创新发展、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重点、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丘陵地貌的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养殖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努力应对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
政府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养殖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也成为推动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结合重庆养殖业的现状和问题,从多重背景的角度出发,探讨养殖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通过对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以及科技创新的分析,挖掘出重庆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背景下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多重背景对重庆养殖业的影响、养殖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创新发展路径,提出相关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探讨科技创新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旨在为重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重庆市猪育种现状及对策
![重庆市猪育种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c93c1d6c175f0e7cd13755.png)
重庆市猪育种现状及对策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1年第11期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庆是全国生猪的主要产区之一,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生猪良种创新基地和优良种猪供种高地”更是重庆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重点目标之一,生猪选育与改良一直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直辖以来,重庆的生猪选育改良基础在不断加强。
生猪育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生猪育种现状。
①育种资源丰富。
地方品种。
重庆地方遗传资源丰富。
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黄牛、水牛、山、鸡、鸭、鹅、兔、蜂等9个物种,共33个品种和类群,其中地方猪种共5个,分别是荣昌锗、合川黑猪、渠溪猪、罗盘山猪、盆周山地猪。
其中荣昌猪是我国三大地方猪种之一,先已列为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其余4个猪种属湖川山地猪的重要类群,被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并入盆周山地猪,得到国家认可。
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类群。
重庆地方猪遗传资源中荣昌猪,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配合力好、种质优良等特点;合川黑猪肌肉脂肪含量高、肌肉品质好,高温高湿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渠溪猪、罗盘山猪、盆周山地猪均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肉品质好、肠衣质好、配合力好、适宜制作腊肉和香肠等特点。
引进品种。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有外种猪原种场10个,资源保种场3个,祖代猪场47个,存栏原种猪4000头以上,祖代种猪3万多头,优良种猪供应能力大大增强。
特别重庆在确立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目标后。
为将重庆打造成生猪供种高地,加大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从美国、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原种猪,夯实了种源基础。
此外,随着重庆市长寿现代化畜牧园区的建设,长寿将从美国引进1000头种猪,一旦完成引种,重庆的原种猪数量将达到5000头左右。
不但数量多而且血缘来源也较广泛。
②育种成效显著。
1995年以来,重庆市相继培育成功新荣昌猪Ⅰ系、渝太Ⅰ系猪、渝荣Ⅰ号猪配套系。
新荣昌猪Ⅰ系是在荣昌猪纯繁选育三个市代的基础上,导入25%的丹系长白猪血液。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1efb4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8.png)
多重背景下重庆养殖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产业,养殖业发展必然要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探讨重庆养殖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在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以实施农耕与养殖的生态循环。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可以将农田与畜禽养殖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田的多元化利用。
将畜禽养殖排泄物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肥料供应,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还可以通过农田种植青苗、饲养畜禽、堆肥等方式,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循环。
重庆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产资源。
可以利用水资源进行养殖业的发展,例如水产养殖业和水产植物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可以发展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养殖,满足重庆市人口对水产品的需求。
水产植物养殖业可以发展藻类养殖、水生植物养殖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水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养殖业的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重庆市还可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以满足市场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可以发展山地果品养殖业、特色畜禽养殖业等。
山地果品养殖业可以利用重庆市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葡萄、柿子、草莓等农产品的养殖。
特色畜禽养殖业可以发展土鸡、土猪、特色肉类等养殖业,提供健康、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可以提高养殖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重庆市还可以加强养殖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养殖业的技术水平。
可以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养殖的智能化程度,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可以通过遗传改造、遗传育种等技术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繁殖性能。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竞争力,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养殖业在多重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有多种选择。
通过实施农耕与养殖的生态循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和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养殖业的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30c058b307e87101f6962a.png)
为 卡 ; ! 铺 场 杯 准 来 看 , 蘑期 间 增 长
r 0 . 4 7 1 、 n ‘ 分 , f 远 远 低 于 伞 国 3 . 0 8
人 力投 入 j支持 , J 火r 生 猪 产 业 良 繁 栏 5 0 为 规 模 养 f i 场 标 准 来 看 , 重 庆 5 0 0 9 9 9头 规 模 养 吼 场 f I I 摸 养 体 系 不断 健 全 ,标 准 化 规 模 养殖 持 续 攀 规 模 化 牢 增 丁 l 4 . 5个 阿 分 点 , 但 仍 殖 场 出栏 量 的 比 例 增 l I I 『 I m 川 … 均 增 什 ,, I i f 、 J 取得 _ r 快 速 发 展 。截 I 卜 远低 J : 令同 2 3 . 5个 r 丁 分 点 的 增 幅 , 从 长水 平 外 , 其 他 十 ; l 乔 场 … l I
圭墅筮
Fl !A T U R E
重庆 生猪 产业发展现状浅 析
何道领 ( 重庆市畜牧技 术推广总站 , 重庆 4 0 1 1 2 1 )
摘 要: 生猪产业是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 以来, 重庆市生猪产业取得 了长足发展。 本文通 过对近几年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与全国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
个 分 的 增 幅 ,
庆生 措 敞 养 场 所
比 九 9 8 ‰ 以 , 高 全 旧 9 5 % 的 平
均水’ , t - j 吼场 r I , 以 敞 场 为 丰 的
I i f i 依l I I F L 仃 剁 奉 的 改 变 。 以 年 f 1 {
重庆畜禽养殖现状分析报告
![重庆畜禽养殖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1023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3.png)
重庆畜禽养殖现状分析报告1. 简介重庆是中国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畜禽养殖是重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重庆畜禽养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2. 现状分析2.1 养殖规模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市共有畜禽养殖场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和农村地区。
养殖场的规模大小各异,从小型家庭农场到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都有。
2.2 养殖品种重庆畜禽养殖以猪、鸡和鱼类为主。
猪是重庆重要的肉类供应来源,养殖场养猪规模较大,产量稳定。
鸡肉养殖也占据一定比例,但规模相对较小。
鱼类养殖则是农村地区的重要养殖项目,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口粮需求。
2.3 养殖环境重庆的养殖环境多样,有山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地貌。
这为畜禽养殖提供了多样的场地选择。
然而,由于地形复杂和气候变化较大,养殖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温度波动大、水源问题等。
3. 挑战与机遇3.1 环境污染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规模的养殖场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周边的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甚至危害人民的健康。
因此,重庆市正加大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在养殖场周边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理和监管。
3.2 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日益关注。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绿色、有机的食品,对畜禽养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为养殖业提供了机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养殖质量和品牌效应。
3.3 农村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面临人口流失和资源匮乏的问题,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养殖业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产业,将为农村地区提供发展和转型的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养殖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升级和发展。
4. 发展方向4.1 环保养殖模式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重庆市可以引进先进的环保养殖模式,如生物气体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设备。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9d769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1.png)
涪陵黑猪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涪陵黑猪是重庆涪陵特产之一,其独特的繁育方式和优质的肉质让它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探讨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目前,涪陵黑猪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逐渐形成,涪陵黑猪养殖户数量逐年增长。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涪陵黑猪的养殖效益得到了提高。
涪陵黑猪的肉质品质也得到肯定,深受消费者的认可,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涪陵黑猪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宣传,涪陵黑猪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了其产品的销售。
部分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影响了产业的效益。
涪陵黑猪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猪的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推动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涪陵黑猪品牌形象,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涪陵黑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提高产业的效益。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涪陵黑猪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政府部门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鼓励养殖户发展涪陵黑猪产业。
可以提供贷款支持,降低养殖户的融资成本;加大对涪陵黑猪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扩大规模;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涪陵黑猪产业的质量和安全。
涪陵黑猪产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品牌形象、加强技术培训、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及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可以进一步推动涪陵黑猪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綦江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綦江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f006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d.png)
綦江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綦江县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产业在该县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本文将对綦江县生猪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綦江县生猪产业现状分析1. 产业规模:綦江县的生猪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户众多,且农民对养殖技术的掌握较为熟练。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县每年生产的生猪数量占全省的一定比例,为当地农村经济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2. 养殖方式:目前,綦江县生猪养殖主要以家庭规模养殖和合作社养殖为主。
家庭规模养殖由农户自行养殖,灵活性较强;而合作社养殖则由农民集体组织,规模较大,能够获得一定的规模效益。
3. 养殖技术:綦江县的生猪养殖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农户普遍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术,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此外,一些养殖户还进行了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适当的饲养密度等。
4. 市场需求: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綦江县对生猪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
肉类市场日益活跃,并且对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二、綦江县生猪产业发展对策1. 提升养殖规模:采取合作社养殖等方式,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鼓励农民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水平。
2.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鼓励农民利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生猪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3. 发展绿色生猪养殖: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生猪养殖的绿色化发展。
鼓励农户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4.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生猪产品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渠道。
加强与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合作,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档次。
5.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生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农户可以通过加工、销售等环节参与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6. 支持土地资源整合: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重庆市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e3803d67ec102de2bd89cd.png)
全 国第 8 . 位 比周 边 的 云 、 、 分 别 高 贵 川
1 元 、 2 元 、3 。 本 偏 高 的原 因在 0 16 7 元 成 于 : 是饲 料 成 本 较 高 。 庆市 玉 米 产 一 重
全 . 为 生 产 者 提 供 产 前 、 中 、 后 能 产 产 的 全 面系 统 的信 息 、 场 和技 术 服 务 。 市 就 重 庆市 目前情 况 来 看 .虽 然 在 部分 地 区 已 建 立 了不 同类 型 的 服 务 体 系 . 但 是 仍 很 不 健 全 , 息 、 金 、 术 等 信 资 技
从 事 少 量 分割 肉外 销 外 . 目前 大 都 只
中国 分 类号 :8 1 S—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80 1f 1) —0 2 0 10 —4 4加 1 9 0 5— 4 0
成 本 也 逐 步提 高 高成 本挤 占 了利 润 空 间 .在 猪价 偏 低 的2 0 年 重 庆 市 每 06 头 生 猪 亏损 约7 元 .是 全 国养 猪 效 益 0 最 差 的省 市 之 一 。 就是 在 效 益 较 高 的 2 0 年 , 润也 不 如其 他 省 市 。 07 利
社 会 化 .各 种 行 业 协会 和专 业 组 织健
发 改 委 测算 .0 6 重 庆 市 每 头 生 猪 20年
养 殖 成本 达 6 8 ( 3 元 未计 人 工 成 本 ) 排 ,
技术多 、 一般 性 科 技 成 果 多 , 改 善 质 而
量 、 态 和 环境 保 护 的 技 术 少 、 生 自主 知 识 产 权技 术 少 、 大 突 破 性 成果 少 ; 重 三 是 科 技研 究 与 推广 不 协 调 .整 体 创 新 系 统 中企 业 的研 发 能 力 十 分 薄 弱 . 解 决 畜牧 业 发 展 问题 的能 力 不 强 :四是 经 营管 理 技 术人 才 缺 乏 . 目前 重庆 市 规 模 化 猪 场 多 是 其 他行 业 转 行 而来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b1f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9.png)
2023年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猪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重庆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提升生猪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特制定本文件,明确重庆市关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生猪产业结构重庆市将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优化生猪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的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畜禽养殖场环保改造,提高养殖产能,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市场指导,帮助农户提升养殖技术和经营水平。
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生猪养殖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猪产品品质重庆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生猪产品品质。
鼓励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养殖污染,实现绿色养殖。
加强生猪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重庆市将加强对生猪产业的市场监管工作,打击非法养殖、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保障市场秩序。
加强生猪产业信息公开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市场供需平衡。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规范生猪产品生产、销售和运输环节,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加强对生猪产业企业和农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重庆市将加强对生猪产业的科技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提升生猪产业的竞争力。
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和合作,推广新型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建立生猪产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产业调研,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39bc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a.png)
42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7年34卷第06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浅析何道领(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1)1 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重庆市生猪产业经过30多年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科技推广、良种利用及基础性设施等的大力投入与支持,重庆市生猪产业良繁体系不断健全,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攀升,生猪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截止2016年全市生猪出栏2 060万头,猪肉产量151.3万t,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25%左右(以年出栏500头为标准)。
“十三五”时期,是重庆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猪产业发展必须顺应新形势,在稳量提质的总要求下,以发展适度规模为重点,通过推进生猪养殖保险,扶持良繁体系建设,推广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生猪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2 生猪养殖结构分析2.1 养殖场结构分析2007-2015年间,以年出栏50头为规模养殖场标准来看,重庆规模养殖场比例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期间增长了0.47个百分点,但远远低于全国3.08个百分点的增幅,重庆生猪散养场所占比例在98%以上,高于全国95%的平均水平,生猪养殖场中以散养场为主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以年出栏500头为规模养殖场标准来看,重庆规模养殖场比例呈现平缓增长的趋势,期间增长了0.07个百分点,约为全国增长幅度的1/6。
重庆与全国规模养殖摘 要:生猪产业是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与全国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生猪;养殖结构;竞争力分析作者简介:何道领(1982-),男,重庆南岸区人,高级畜牧师,硕士,专业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目前主要从事生猪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重庆生猪养殖实施方案
![重庆生猪养殖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b213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9.png)
重庆生猪养殖实施方案一、引言。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生猪养殖是重庆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实施方案,对于推动重庆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猪养殖现状分析。
重庆市目前生猪养殖业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生猪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实施方案,以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生猪养殖实施方案。
1. 规模化养殖。
重庆市鼓励生猪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规模,减少养殖户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引导养殖户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2. 环保措施。
加强生猪养殖环保工作,推广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严格控制养殖废水排放,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治理,确保生猪养殖业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
3. 安全生产。
加强生猪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生猪养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养殖生产安全。
4. 品种改良。
推广优良生猪品种,提高生猪养殖品种的育种水平,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提高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营养饲料。
加强生猪饲料营养研究,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对环境的污染。
6. 市场营销。
加强生猪养殖市场营销工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生猪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重庆市生猪养殖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养殖户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养殖实施方案,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重庆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养猪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养猪业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4b1af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养猪业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养猪业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养猪业市场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养猪业的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中,养猪业主要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主体。
由于生产设施有限和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养猪业市场的转型近年来,中国养猪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养猪业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2.1 养殖规模的扩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大规模养殖场通过专业化管理和现代化设备,实现了养猪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2.2 科技创新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养猪业开始广泛应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
例如,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饲料供给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
2.3 优质养殖技术的推广为了提高猪肉质量和安全性,养猪业开始推广优质养殖技术。
例如,合理饲养、疫苗防控和规范化管理等措施被广泛采用,提高了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
3. 养猪业市场发展的挑战尽管养猪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3.1 疫病风险养猪业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疫情爆发会给养殖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疫病监控和防控措施,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性是重要的课题。
3.2 环境问题养猪业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农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成为了养猪业发展的重点。
3.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养猪业市场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养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4. 养猪业市场的前景养猪业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1 消费市场的需求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养猪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品质和安全性来满足市场需求。
4.2 养殖模式的创新未来养猪业将继续推动模式的创新,如农田+养猪等模式的发展。
重庆市生猪养殖情况及建议
![重庆市生猪养殖情况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2dc162e0722192e4536f6d0.png)
1 . 积 极 参 与 国 家 外 种 猪 联 合 育 种 T .2 2 作 重 庆 市 已有 5家 种 猪 企 业 被授 予 全
黑 猪 、渠 溪 猪 、罗 盘 山猪 等 地 方 猪 资 源 保 种 场 和 保 护 区 。成 功 培 育 m 国家 级 猪
配 套 系 渝 荣 1号 猪 、省 级 猪 新 品 系渝 太
个 : 出栏 10 0头 以 上 的 有 l3 1个 : 0 2
出 栏 3 0 0头 以 上 的 有 2 2个 : } 0 5 H栏
50 0头 以 上 的 有 7 0 9个 : 出 栏 1 0 00 0 头 以上 的 有 3 2个 。 据 统 计 ,2 1 0 1年 全 市 生 猪 出栏 20 09万 头 , 比上 年 增 长 2.
21 0 2年 第 8期 重源自 市 生猪 养殖 情况 及 建议
谭 千 洪
( 重庆 市 畜 牧 枝术 拇 广 孽站 , 重庆 审 4 21) 0l 1
摘 要 :生 猪 产 业 是 重 庆 市 的 传 统 优 势 产 业 为及 时 掌 握 生 猪 养 殖 的基 本 状 况 和存 在 问 题 ,重 庆 市 畜 牧 技 术推 广 总 站 组 织 有 关 人 员
重 庆 市生 猪 生 产 形 势 ,提 出措 施 建 议 。
余 头 。优 良种 猪 的供 应 能 力 大 大 增 强 。
1 . 科 学 制 定 发 展 规 划 .1 3 20 0 8年 . 重 庆 市 制 定 了 《 庆 国 重 家现代畜牧业 建设实施方 案》 ,确 定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左应鸿1邹胜华1黄贵川2刘宗惠1(1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重庆荣昌 402460)(2 重庆市农业局重庆 400015)摘要:养猪业是重庆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分析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是重庆市养猪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了重庆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养猪业产业化现状对策Solution on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Zuo Yinghong Zou ShenghuaAbstract The pig prod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and study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asures of the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Key Pig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ctually, Solution1. 前言重庆是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典型二元结构直辖市,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粮猪型经济结构突出,尽管畜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积极发展小家畜家禽”方针,但在当前以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猪生产仍然是全市畜牧业中的最大支柱,仍然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据较大比重,仍然是我市农村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面临市场相对饱和、外销不畅、效益下降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潜伏着我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挑战等诸多危机和隐忧。
综合国内国际形势和因素来看,养猪业走产业化道路是重庆市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2. 产业化现状调查重庆市生猪产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在产加销、贸科农一体化经营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
从横纵向分析来看,有发展,但发展不快,有力度,但发展不均,有探索,但效果不佳。
2.1 专业经营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够。
2000年,全市养猪专业大户发展到2814户,与1990年同比,增长56 %。
但专业户规模较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见表1表1 1998年重庆与全国生猪规模饲养情况对比表地点年出栏50-99头年出栏100-499头年出栏500-2999头年出栏3000-9999头年出栏1万-5万头年出栏5万头以上户场数年出栏万头户场数年出栏万头户场数年出栏万头户场数年出栏万头户场数年出栏万头户场数年出栏万头重庆4130 26.57 690 11.19 37 3.22 2 0.65北京7044 49.81 3359 57.00 577 80.72 203 85.82 93 93.27 1 5.01湖北33330 217.52 7959 108.22 443 39.39 59 31.59 25 36.34四川9469 72.19 1765 47.93 139 22.93 10 5.44广东35072 247.12 12559 349.45 1636 211.50 302 169.89 111 152.88 3 22.12全国697930 4586.22 156325 3213.37 16069 1733.37 2468 1187.29 614 853.97 11 73.732.2 产业龙头开始崛起,但影响不够。
调查统计,全市共建立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以年出栏500~50000头计),带动农户62000多户,2000年总产值约3亿多元。
但从全市来看,养猪业产业化龙头总量不够。
就现有龙头来看,也还存在竞争力不强、效益不好、影响力不大、牵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尤其缺乏产品精深加工的规模企业。
2.3 产业体系框架已有雏形,但组织程度较差。
有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西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有国家级重点种猪场——重庆市种畜场和重庆市种猪场,有市品改站、市畜牧兽医站等市级业务管理部门,乡镇场有畜牧兽医站,大多数区、市、县还专设了畜牧局管理机构。
围绕养猪业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监察管理等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已有雏形。
全市确立了21个县(市、区)作为生猪发展主产县或商品猪生产基地县。
各地均有生猪交易专业市场或农业综合市场,一批生猪贩运大户、经济人或信息中介组织也迅速涌现。
但是,尽管产业组织建有框架,组织程度却是很低,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条,产、加、销、科研、服务、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机结合。
已有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单一,联结松散,利益机制不当。
从而导致了养猪业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信息不灵不畅,普遍仍旧存在养猪农户自打天下,逢贱则衰、逢贵就赶,无序竞争,形不成合力,增不了效益。
3. 影响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3.1 普遍认识不够,缺乏规划,缺少措施对养猪业作为产业化发展战略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养猪产业化区域布局政策和跨区域间分工与协作的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封锁严重,生产要素难以在更大范围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二是缺乏促进养猪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的行业、部门配合政策,受行政管理体制分割(管农业的不管加工和流通、管工业和商业的不管农业生产),农、工、贸、科脱节,难以协调,同时受利益分配分割,导致各部门、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争利;三是缺乏推动养猪业产业化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中主要是缺乏金融、财政、税收配套政策,导致养猪业产业化积极性不高。
3.2 加工业不发达是制约我市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造成原因:一是思想忽视,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养猪业生产定位为以生产鲜活商品为主的经济部门,规划畜牧业发展时,往往只考虑产前、产中,很少考虑产后。
二是缺乏科学研究支撑,工艺及硬件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食品工业和包装工业均有所发展,但从整体上看,至少比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落后20年。
这些导致了我国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呈萎缩趋势,而国外畜产品加工产品不断挤占我国国内市场。
三是加工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均设食品站,县、市建有肉联厂,但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也主要是屠宰活畜或生产白条肉、冻肉。
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些本身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工艺简单、产品低级的站厂,由于自身体制不活,机制不顺,难以适应新形势,已经扼杀其生命力,在较短的时期内,或苟延残喘,或搁浅闲置,或转为他用,大部分已经倒闭破产。
新兴的股份制或个体私营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甚小,转化消化力弱。
四是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市场拓展不够。
我市猪肉及副产物的加工产品种类稀少,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真正上档次、上规模、有品牌的几乎没有。
有的产品几十年不变已经跟不上潮流,有的产品纯粹落后应当淘汰,例如猪鬃、皮革加工产品不同程度存在层次低、质量差现象;有的则并未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且不与市场对路;有的散落民间,虽有名气难成大器,例如城口农村的老腊肉味道鲜美,但却没有按照商品理念进行生产、包装和销售;有的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没有采取国际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信息短缺,市场开拓不力,闭门造车,守株待兔。
3.3 专业化、市场化不够是影响我市养猪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产业化是农业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化的重要步骤,现代化经营模式的特征之一就是专业化、市场化。
调查表明,我市养猪的基本组织是散养农户。
课题组在荣昌县开展的万人养猪科技问卷表明,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和体弱病残者,其文化水平大多为小学或文盲,他们大多连产业化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导致了农户并没有把养猪作为一种专业来思考、学习和生产,专业技能得不到培训和提高,从而使我市养猪专业大户较少和规模化程度不够。
产业化的前提是市场化,市场化不够不能诱致养猪业产业化蓬勃发展。
4. 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1 养猪业产业化是我市养猪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养猪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综合配套措施,建立起从良种繁育和饲料供应、动物保健、加工、贮运、销售、生态环境控制以及综合服务等相关环节,简单地说就是产、供、销、研一条龙。
养猪业产业化是新世纪前10年我市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是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重庆地区普遍散养与国内、国际大市场接轨,形成主导产业,变无序竞争为组建航母,壮大市场竞争实力;二是解决低层次传统经营模式与现代养猪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有利于关键技术攻关、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从而较快地提升我市养猪业水平;三是解决生猪规模发展与效益低下的矛盾,有利于以养猪生产为主从而带动饲料工业、肉品及副产物加工业等相关行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4.2 养猪业产业化发展切实可行我市养猪业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强。
一是基础厚实,富有特色优势。
重庆养猪已是传统,农户将农业生产与养猪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生猪生产快速发展,连续20年丰收,产值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超过“一亩一畜”、“一人一畜”水平。
1995年当时尚是计划单列的重庆市12个县有10个列入全国产猪肉百强大县,其中巴南、合川、江津3市(区)还跃居全国产肉百强大县的前1、2、3名。
1998年全市肥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3位。
二是品种资源及品牌优势。
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经过自然选育,形成了近300年历史的荣昌猪,荣昌猪品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三大地方猪种之一,是世界八大名猪之一。
荣昌猪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
三是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的机遇。
国家西部大开发给予了重庆很多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对于重庆市养猪业产业化发展无疑是一个大的契机;加入WTO对我国养猪业有冲击,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可以抓住机遇,引进发达国家养猪高新科技、优良的种、资金,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我市养猪业产业化进程。
5. 重庆市养猪产业化发展思路5.1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立足国内外市场,调整结构,培植特色产品,形成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养猪大户,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逐步完成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