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6隧道监控量测试验检测报告(围岩内部位移)

合集下载

斜拉山隧道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斜拉山隧道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西藏自治区国道317线丁青至斜拉山段改建工程斜拉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实施方案深圳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23年10月目录1、工程概况---------------------------------------------------------------------------------------------------------- 1 1.1、地形地貌--------------------------------------------------------------------------------------------------------- 1 1.2、地质条件--------------------------------------------------------------------------------------------------------- 2 1.3、水文地质条件--------------------------------------------------------------------------------------------------- 3 1.4、地震 --------------------------------------------------------------------------------------------------------------- 4 1.5、气候 --------------------------------------------------------------------------------------------------------------- 41.6、水系 --------------------------------------------------------------------------------------------------------------- 52、检测工作机构组织、工作计划------------------------------------------------------------------------------ 5 2.1、组织机构建设--------------------------------------------------------------------------------------------------- 5 2.2、人员组成与工作时间安排 ----------------------------------------------------------------------------------- 6 2.3、人员岗位职责--------------------------------------------------------------------------------------------------- 72.4、工作计划--------------------------------------------------------------------------------------------------------- 93、隧道工艺及方法、内容、频率和措施 ------------------------------------------------------------------- 11 3.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11 3.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243.3、隧道质量检测------------------------------------------------------------------------------------------------- 314、执行标准-------------------------------------------------------------------------------------------------------- 38 4.1、地质超前预报重要实行依据 ------------------------------------------------------------------------------ 384.2、隧道监控量测重要实行依据 ------------------------------------------------------------------------------ 394.3、隧道质量检测重要实行依据 ------------------------------------------------------------------------------ 395、隧道质量及工期保障措施 ---------------------------------------------------------------------------------- 40 5.1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40 5.2、检测工期保证措施------------------------------------------------------------------------------------------- 425.3、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全面)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全面)

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 (2)2.1 监控量测的目的 (2)2.2 监控量测的作用 (2)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 (2)3.1 监控量测依据 (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 (3)4 监控量测实施 (3)4.1 监控量测的人员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监控量测仪器、工具 (3)4.3 监控量测的实施 (4)4.3.1 量测断面的布置 (4)4.3.2 量测测点的布置 (4)4.3.3 量测频率 (8)4.3.4 监控量测流程 (9)4.3.5 监控量测方法和步骤 (10)4.3.5 监控量测记录 (14)4.3.6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4)4.3.7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5 监测注意事项 (18)6 安全事项 (19)1 工程概况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2.1 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2 监控量测的作用①通过监控量测可以了解围岩、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②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③依据量测资料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④积累量测数据资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3.1 监控量测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隧道进口标段共布置量测断面2283个,布置测点9773个(含地表下沉测点1140个,隧底隆起测点134个),详见表3-1。

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XX高速公路XXX隧道监控量测报告报告编号:XXX隧道监控量测-021合同段:第24合同段施工单位:XXXXXX集团有限公司检测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日期:2010年7月26日-2010年8月1日报告日期:2010年8月2日1.洞内外及支护状态本周XXX进口端左洞主要进行上台阶掘进施工;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和二衬施工。

出口端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左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

本阶段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初期支护、地表边坡进行了观测。

通过现场调查表明:进口端左洞,掌子面里程K116+242,揭露显示围岩有变好趋势,下导仰拱跟进至K116+210。

围岩为强风化砂质板岩,整个掌子面软弱破碎带发育,围岩呈碎块状结构,完整性差,滴水较严重,水对围岩的影响性较大。

K116+218~K116+228里程施做临时仰拱,剥落混凝土处支护复喷混凝土。

其余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右洞进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围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呈张开状,填充方解石,呈块状结构,掌子面湿润,围岩整体稳定性一般。

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洞口边坡稳定,无明显滑动和裂缝。

右线出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块状结构,岩质较坚硬,岩体完整性一般。

本周下导仰拱单侧施工至YK117+680,随仰拱施工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裂缝发展,从拱脚延伸至拱顶,特别是YK117+740~YK117+710区域,最宽裂缝宽超过 3.0cm,YK117+720左侧裂缝宽2cm,套拱施加YK117+745~YK117+732区域,拱脚混凝土大面积剥落开裂,岩土混凝土外突,拱架暴露变形扭曲,上下工钢错位滑移,特别是YK117+738右侧区域。

洞内局部位置渗滴水严重。

上台阶积水甚多,洞顶边坡喷射混凝土新有开裂。

左洞出口端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结合性较差,整体稳定性一般,掌子面潮湿,Ⅳ围岩。

隧道监测报告

隧道监测报告

XX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大纲XX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大纲1 工程概况XX隧道是省道XX 线XX至XX工程中的一段,位于XX县境内,距XX市42 公里,距XX县城 5 公里,,交通比较便利。

隧道平面布置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口内外各3S 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一致。

隧道平纵面线形参数见表1-1 XX隧道设计概况表。

XX隧道设两处人行横通道,一处紧急停车带和车行横通道。

表1-1 XX隧道设计概况隧址区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褶带与纬向构造体系赤水一长宁东西构造带,经向构造体系XX一赤水南北向构造带的过渡地区,岩层主要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介于 5 ~7°之间,岩层为砂、粉砂质泥岩互层产出,隧道区总体地形为山丘斜坡及山顶平台地形,由于岩体的差异风化砂岩常形成陡坎。

隧道通过段制高点在K23+850 处,高程约为405.2m。

隧址区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高程为325m,相对高差80. 2m。

隧道进口段位于斜坡中部陡坎下方,线路走向324°,陡坎坡向141°,坡度约65 ~6°,坎高约23m,基岩裸露地表,岩性上部为砂岩,坎脚出露有厚约 3. 0m 土层,坎脚为缓坡,坡度约24 ~35°,被残坡粉质粘土层覆盖,陡坎上有一季节性冲沟,勘察区间正直雨季,流量约lm 3 /s,在坎角修建有排水导槽。

隧道出口位于小山丘坡脚平缓沟谷中,斜坡坡向274°,与线路走向一致,隧道出口区域总体地形平缓,平缓沟谷地形坡度为 5 ~11°,沟谷为水田,粉质粘土覆盖。

山丘上部坡度约14 ~50°,小山丘下部较陡,坡度约50°,陡坎高度约4. 0m ,坎基岩出露,岩性上部为砂岩,陡缓界面处见紫红色泥岩出露,缓坡上被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层覆盖。

洞身段为山丘平台及山丘沟谷地形,中总体地形平缓,山丘平台地形坡度约5 ~15°。

[云南]某隧道围岩岩爆监测报告

[云南]某隧道围岩岩爆监测报告

xx州xx县xx公路改建工程xxxx隧道围岩岩爆监测报告JK-027第二十七期隧道第一合同段(进口)起止桩号:K2+730~K2+780检测内容:围岩岩爆监测检测方法:声发射监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云南xx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公路xx检测中心xx公路改建工程隧道监控检测第一合同段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xxxx隧道K2+730~K2+780(进口)数据采集: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注意1、本报告无检测、负责、审核、签发人签字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单位专用章无效,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3、未经书面同意本报告不得复制或作为其他用途;4、如对本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30天内向本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逾期不再受理。

5、本报告的检测数据是在检测当天的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本报告的检测数据只对测试现场的条件有效,如检测样本的状况产生变化,重新测试的数据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检测单位:云南公路xx检测中心地址:云南省xx市xx3号目录1概述 (1)2监测依据 (1)3检测原理和设备 (2)4地质情况 (3)5测试结果 (5)6 结论与建议 (11)1概述受云南xx州xx县xx公路改建工程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州xx 县xx公路改建工程xxxx隧道围岩岩爆预测预报工作。

其目的在于:预测围岩的岩爆信息,从而为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支护方式做好准备、防止可能出现的工程险情、确保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促使隧道施工技术更趋科学合理,为隧道施工服务。

由于岩爆的发生与施工进度和岩体地质情况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具有滞后性(在开挖时基本稳定,开挖后2天内突然大面积失稳)。

因此,本项目结合岩爆发生规律,先结合地质超前预报情况和掌子面出露岩层条件判断掌子面前方30-50m范围内是否属于轻微岩爆区或者中等岩爆区,然后根据实测预报岩爆滞后时间,为隧道施工提供预警预报。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施工概况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左线隧道进洞 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表1-1-1隧道监控量测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地质支护观察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左线隧道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地表下沉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着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所示.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2-2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拱顶下沉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拱顶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左线隧道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断面4个,监测结果见表2-3-1,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3-1 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布设6个拱顶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3-2,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3-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周边收敛隧道周边收敛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周边收敛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周边收敛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图周边收敛测线示意图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布设4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1,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4-1 左线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成果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布设6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2,成果图如附图所示.表2-4-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第3章问题及建议存在的问题1施工期间,洞内照明不良,通风不畅,影响施工安全;2 洞内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稳定性较差.建议1建议做好围岩超前加固,控制开挖进尺,谨慎施工;2ZK68+251~ZK68+360、YK68+285~YK68+305符合二次衬砌施工条件,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建议二次衬砌施做前查明初期支护衬砌厚度及背后空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一、周边收敛量测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图中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周边位移变形较小,施工结束时最大周边位移小于5.0mm。

测量结果表明,从7月4日开始,隧道周边位移变形突然增大,而后变形增长率趋于平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以上总结证明,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合理的支护严格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在稳定围岩、制止塌方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拱顶下沉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下沉差的数据及图中可知道,7月3日~9日的下沉量比较平稳,7月10日下沉量突变达到最大值0.6mm,之后回归正常值。

分析总下沉量可发现,总体来说变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

拱顶总下沉量为2.5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此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小,隧道结构稳定。

隧道监控量测对整个隧道施工非常重要,只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运用合理的监测手段,科学分析数据,是能够克服施工难度,安全,稳定,顺利的完成隧道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总第12期(2013.8.24-2013.8.30)检测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限公司2013年8月30日目录1隧道概况 (1)2使用仪器 (1)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1)2.2拱顶下沉 (2)2.3水平净空收敛 (2)2.4围岩体内位移 (2)2.5围岩压力 (3)2.6钢架内力及外力 (3)2.7钢拱架应变 (4)3监控测量施工管理 (4)4监控量测成果 (4)4.1×××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成果统计 (4)5本周结论及建议 (8)5.1本周结论 (8)5.2施工建议 (8)6每日量测数据及图表附录 (9)6.1监控数据附表 (9)6.2监控数据附图 (11)1隧道概况隧道位于×××境内,隧道采用进出口段小净距、洞身段为分离式的平面布置形式。

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5+425~ZK16+245,长820m;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K15+442~K16+255,长813m。

隧道左线设计纵坡-0.8%、-2.5%,分别长809m、11m;隧道右线设计纵坡-0.9%、-2.5%,分别长605m、208m。

表1-1×××隧道施工进度情况(截至8月30日)2使用仪器本周所检测的项目主要为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钢架应力、围岩压力,所使用的仪器主要为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数码相机等。

具体仪器设备见表2-1。

表2-1仪器设备一览表主要包括工作面地质观察和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工作面地质观察包括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及状态、地下水分布情况。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对地质和支护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

观察中发现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发现时间、地点和内容。

23-丽香铁路Ⅳ标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

23-丽香铁路Ⅳ标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

丽香铁路Ⅳ标段隧道工程编号:隧--023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5年08月01日发布 2015年08月01日实施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四标段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丽香铁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丽香铁路Ⅳ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图,熟悉隧道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

重点学习量测项目、布点位置及数量、量测频率等。

配备齐全量测使用的数码相机、软盘仪、收敛计、精密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等仪器设备。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 施工前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监控量测设计应满足《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4〕92号)、昆明铁路局关于印发《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昆铁建〔2014〕162号)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3.2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作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同时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3.3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案。

3.4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

隧道监控量测反馈分析表

隧道监控量测反馈分析表

3 2011/04/04 3 3.44 5
4 2011/04/05 4 3.64 6
5 2011/04/06 5 3.69 7
6 2011/04/07 6 3.70 7
7 2011/04/08 7 3.72 5
8 2011/04/09 8 3.71 4
9 2011/04/10 9 3.70 6
10 2011/04/11 10 3.69 7
11 2011/04/12 11 3.70 6
12 2011/04/13 12 3.69 8
13 2011/04/14 13 3.71 7
14 2011/04/15 14 3.70 7
15 2011/04/16 15 3.72 5
16 2011/04/17 16 3.71 6
17 2011/04/18 17 3.73 7
B *∑X i)/m
a =eA b =B 变形位移时态曲线
12.00 10.00
变形量(mm)
8.00
y = 1.4152ln(x) + 3.0329
6.00
4.00
y = 0.3912ln(x) + 2.6415
2.00
0.00
0
10
表7-19
指数曲线计算表
序号
观测日期
观测 天数
x
水平 收敛 值y
18 2011/04/18 9 22 11.55 15.05 15.02 14.98 11.55 15.02 -0.69 11.55 14.32 3.73 0.02 25 0.02
19 2011/04/19 10 23 11.55 14.89 14.89 14.85 11.55 14.88 -0.55 11.55 14.32 3.73 0.00 25 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