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监控量测16.1.施工监测目的围岩监控量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状态,保证围岩和施工安全,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16.2 监测项目洞内外观察、拱部位移量测、隧道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16.3.监测测点布置监控量测设计参考专隧(01)0014-21 设计。

地表沉降:根据埋深情况原则上纵向地表每隔5m 布置一个测点,超过一定埋置深度的隧道段不再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净空收敛:每15 米为一个断面,设置3 个观测点,呈三角形布置,量测时利用三者的三角关系一同量测。

16.4.监测方法及频率见表3.3-151表3.3-15 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频率表16.5.监测控制警戒值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16.6.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能及时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及曲线图,对监测结2表3.3.-16 监测管理表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Un 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

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

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 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见图5.8-01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Ⅲ级监测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即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34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

围岩量测

围岩量测



1)喷层应力太大,或出现明显裂损或剥落、 起鼓等现象时,应作处理,一般是适当增加喷 层厚度。 2)喷层已较厚,仍然出现明显裂损、起鼓等 现象时,则不一定再增加喷层厚度,而应采取 下列措施: ① 增强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 ② 改变封底时间; ③ 调整施工措施; ④ 选择二次衬砌的最佳时机;并且要继续加 强监控量测。

② 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 导施工作业。
(2)预报及监视险情 ① 作出工程预报,确定施工对策与措施; ② 监视险情,以确保安全施工。


(3)校核隧道工程理论计算结果、完善工程
类比法

① 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
比指标;

② 为工程类比提供参考依据; ③ 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2~5m间隔 不动点 地表测点 不动点
测量仪器:用水准仪和塔尺
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1、量测数据处理的目的 ⑴ 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
对比、相互印证,以确认量测结果的可靠性;

⑵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
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稳
定的状态。

3)根据位移与时间的曲线进行施工管理

a线, 位移速率很快变小,可适 当减弱支护。
b线,位移速率逐渐变小,可正 常施工。 c线,位移速率不变,应及时加 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掘进。 d线,位移速率逐步增大,曲线 出现反弯点,应停止掘进,及 时采取加固措施。



位移时间曲线
⑵二次衬砌的施作条件

10、围岩声波测试
目的:用超声波仪测试围岩松动圈及破碎等情况。 测点布臵:每一个断面布设多对或个测孔,钻孔深 度大于锚杆长度,钻孔内每隔0.2~0.5米测试一个 点。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天平铁路隧道工程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监控量测目的(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与仰拱的施作时间;(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2. 监控量测计划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本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③拱顶相对下沉量测;④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包括:①地表下沉量测;②锚杆轴力量测;③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④围岩、喷层、二衬应变量测;⑤围岩压力量测。

监控量测仪器:全站仪、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精密水准仪、收敛仪、隧道拱部位移计(挂钩式、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钢弦式压力计、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3. 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施工流程见下图⑴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

当围岩石质较好、地质监控量测流程图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

洞外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⑵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点和一条水平收敛量测侧线(全断面法)或二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测线(台阶法)。

破碎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破碎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1 监控 量测设计
防止洞 口边 、 仰坡失 稳 , 确 1 监控量测 的意义 。茶叶沟公路隧道按新 奥法设计 和施 工。 地 质灾 害多 。为 了防止洞 内发生塌方 , ) 同时使 隧道投 资更 加经 济合理 , 洞内外进行 全方 在 新奥法以“ 管超前 、 少扰动 、 早喷锚 、 勤量测 、 紧封闭 ” 为施工原 则 , 保合 同工期 , 全过程现场围岩和地表监测成 为非 常有效 的手段 。通过对洞 以光面或 预裂 爆破 为开 挖方式 , 以喷混凝 土 、 杆 、 锚 钢筋 网、 钢拱 位 、
Da a pr c s i g m e h d nd a ple e e r h i u e o k dia t r f r c s t o e sn t o s a p i d r s a c n t nn lr c s s e o e a t
PU u ln Yo -i
图 3 经 增 强 处 理 后 的 雷达 图像
测系统进行场 区地层 结构单 元 的探 测 工作 , 应用 基 于 MA L B TA
通过 MA A TL B二 次开发 , 建立 图像增强处理 的工 作平 台 , 可 所开发的图象处理工作平台对大量数据进行 了增 强处理 , 典型结 以实现简捷快速增强 处理 地质雷 达探测结 果 的数字 图像。经过
中, 往往综合采用 以求最佳效果 。 泥质土 ; ③密实砂 ; ④全强 风化花 岗岩 ( l 风化花 岗岩 , 2 ④一 全 ④一 强 风化花 岗岩 )⑤ 中风化花 岗岩 。 ;
图 2
原 始 探 测 图像
4 工程 应用
威海某船厂搬迁扩建工程拟选址在海湾 的丘 陵谷地 , 为评价 场地 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 在工程勘察过 程 中应用 了地 质雷达探 5 结 语

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监控量测方法及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方法及量测频率
1~2次/天
1次/
2天
1~2次/周
1~3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平尺、水准仪、钢尺或测杆
同上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4
锚杆抗拔力
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
每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3根锚杆




5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仪
每5~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7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1~2次/周
1~3次/月
10
喷射砼应力及衬砌砼应力、裂缝量测
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11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11
围岩弹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试
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
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分离式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量测方法及频率要求
开挖面距量测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1周。
6
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
洞内钻孔中安装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
每5~100一个断面,每个断面2~11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7
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地面钻孔中安装各类位移计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5个钻孔
同序号5地表下沉要求
8
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各种类型压力盒

解读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解读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解读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一、围岩监控量测围岩监控量测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目前铁道部所发行的与围岩监控量测有关的文件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因为这些规范均存在不完善的缺陷,所以实际应用中应综合使用。

下面按照施工程序分别解读。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满足施工需要的是必测项目,包括:(1)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围岩吊块规模、频率,节理、裂隙发展变化以及喷射混凝土开裂情况,其中特别注意纵向裂缝和斜交裂缝,除了眼观之外,应配合仪器测量,裂缝只有发展状态的才是不安全的;(2)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拱部支护整体下沉,而是拱部局部变形下沉,要区分两种数据,须结合拱脚的量测结果;(3)净空变化对净空变化的量测,传统只测水平位移,这主要受到接触式量测仪器的限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围岩变化,全站仪测量具备测量水平以及竖向位移的条件,结合拱顶下称,可区分局部变形和整体下沉两种情况;(4)地表沉降地表下沉监测项目在浅埋地段以及由于隧道施工造成地下水位变化而可能引发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地段开展,在山岭,若地面没有建筑物,则以洞内监测为主。

测量仪器《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之4.2.2及《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之10.2.1明确可采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量测,非接触式量测仪器为全站仪,由于目前隧道开挖均采取大断面,所以,接触式量测受到很大限制,故采用非接触式。

量测断面间距《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之4.3.2规定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4.3.2 规定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实践证明,对于Ⅳ~Ⅵ级围岩,其90%以上的变形发生在1B (B为隧道开挖宽度),对于单线隧道,开挖宽度约为7m,对于双线隧道开挖宽度约为14m,所以,按照5~10m的间距布置断面,就有可能在某1B 范围无测点,所以,实际实施应按照隧道进尺来确定,危险地段,每一循环必须布置测点;一般情况按照进尺的2~3倍布置测点。

第3章 围岩周边的位移监测量控

第3章 围岩周边的位移监测量控
a. 设计单位有指导意见的,按设计单位的指导意见考虑布置; b. 若设计单位没有指导意见的,按规范规定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布置。
量测断面尽可能靠近掌子面,量测元件安设时,量测断 面应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尽快安设。 Ⅴ级围岩沿衬砌中线5~10m设置一个测量断面;Ⅳ级 围岩沿衬砌中线10~20m设置一个测量断面。
例:乔庄隧道代表性断面ZK42+665的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曲线及位 移速度曲线见图3、图4。
图3 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
图4 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3.6 结论及工程建议
围岩类别
覆盖层厚度(m)
<50
50~300
>300

0.10~0.30
0.20~0.50
0.40~1.20

0.15~0.50
0.40~1.20
为L1,T2时的观测值为L2,则收敛值△L=L1-L2 ;收敛速度
△V(t)=△L/△T 其中:△T=T2-T1
3.2 监控量测的仪表及其精度
数显隧道收敛仪
测量范围:0.5m~30m 数显示值:0.5m~30m 测量精度:0.1mm 分辨率:0.01mm 数显示值稳定度:24h内不大于 0.01mm 电源:1.55V氧化银钮扣电池 SR44W1节 外形尺寸: 410mm×100mm×35mm 重量:0.9kg
3.4 测点的布置
2、测量频率

开挖后时间
1~15天
测量频率
1~2次/天
16天~1个月 1~3个月 3个月后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3.5 测量结果
(1)绘制位移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绘制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3)绘制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 ; (4)找出位移一时间回归曲线,求出最终净空位移量 ;

围岩量测

围岩量测

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武广客运专线高岭隧道出口监控量测作业。

二、量测项目本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隧道周边收敛观测为监测项目。

结合隧道具体条件确定开展以下几项监测项目:量测项目及内容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三、主要量测方法1、隧道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2、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测围岩及初支变形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量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以便于掌握变形规律。

2.1现场量测要求(1)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初读数宜及早埋设测点,采集第一次数据。

(2)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3)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

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隧道围岩监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1.1 《兰渝铁路LYS-11标段设计图纸》、隧参图及施工调查资料;1.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5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2009】50号)1.6 路桥集团兰渝铁路LYS-11标项目经理部文件《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2 编制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1标段四分部(DK714+200~DK754+000)范围内隧道施工。

隧道工程数量一览表3 工程概况本标段隧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和南部县境内,地处四川东北部丘岭地区。

设计围岩为Ⅲ~Ⅴ级。

设计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洞口为V级浅埋围岩。

隧道海拔高程在300m~50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貌属残丘剥蚀地貌山地。

气象为湿热气候。

本标段隧道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J39)砂岩、泥灰。

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监测及通风工作,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燃烧、爆炸。

4 围岩监控总体方案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现代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工作,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程序,用于监测隧道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的监测和评价,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从而达到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银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共有一座隧道,为银山隧道,隧道位于揭西河婆镇南部银山一带,为中低山地貌,起伏较大,山顶最大地面高程182m,进口最低高程102m,最大高差约 84m。

隧址区气候属南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常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植被丰富,水域发达的特点。

隧道进口位于一冲沟和侧壁中,地形较陡,坡度 15~45°,坡向朝东;出口位于冲沟和斜坡上,地形较陡,坡度10~45°,坡向朝西。

隧道布置型式为分离式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98+062~ZK98+655,长 593m;右线 K98+045~K98+575,长 535m。

银山隧道为不良地质隧道,洞口端浅埋且偏压严重,是本标段的重点 ( 关键 ) 和难点工程。

隧道洞身主体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碎块状花岗岩,局部有辉绿岩侵入,围岩级别主要为Ⅲ~Ⅴ级。

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见表 1表 1 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汇总表长度各级围岩长度( m)隧道名称起讫桩号工程地质概况备注( m)明洞ⅢⅣⅤZK98+062593 10 50 190 343 左线银山隧道ZK98+665 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分离式K98+045 化碎块状花岗岩535 45 165 307右线13K98+575二、监控量测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围岩变形和稳定监测主要是通过围岩监控量测来实现的。

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1 实施机构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业主要求由施工方承担,成立专业的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监测主管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

监测小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围岩监控量测一、任务背景围岩监控量测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围岩监控量测作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二、作业目的1. 确保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警措施。

3. 提供监测数据支持,为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内容1. 围岩监控点的选择和布置。

-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点位。

- 合理布置监控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 严格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操作。

- 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数据采集和传输。

- 按照监测设备的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 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备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解读和评估。

5. 报告编制和汇报。

-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 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像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作业结果应准确可靠,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应符合科学规范。

五、作业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

2. 作业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密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4.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归档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六、作业风险评估1.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设备故障和数据采集错误的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数据验证。

2. 作业人员可能面临围岩坍塌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信息化手段。

1、 监控量测的目的 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 变位、应力量测,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预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对已开挖、 支护段的力学状态进行评价,在有险情时及时采取必要补救措施。

确保隧道安全、 经济、快速地施工。

2、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 详见下图 分析地质勘测资料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施 工监 控地表观测地质预测与开 挖验证围岩支护结 构状态观测围岩支护结构 受力形变量测修改支护参数否否 综合分析判断 是 施工是否完成 是 结束应急措施3、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 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详见下表。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量测间隔时间 序 项目名称 号 方法和工具 布置 1~15d ~ 1 个月 个月 岩性、 结构面产状 洞内外地质和 1 支护状况观察 或描述, 地质罗盘 等 每 10~50m 一个断 1~2 次 2 周边位移 收敛计 面,每个断面 2~3 /天 个测点 水平尺、水准仪、 每 10~50m 一个断 3 拱顶下沉 钢尺或测杆 面 每 10m 一个断面, 锚杆测力计及拉 4 锚杆抗拔力 拔器 根锚杆 每 5~50m 一个断 面, 每个断面至少 7 5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个测点,每隧道至 少 2 个断。

中线每 5~20m 一个测点 围岩体内位移 6 (洞内设点) 单点、 多点杆式或 面, 每个断面 2~11 /天 /2 天 次/ 次/ 洞内钻孔中安设 每 5~100m 一个断 1~2 次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 时, 1~2 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 前后<5B 时,1 次/2 天。

开挖面 距量测断面前后>5B 时,1 次/1 周。

1次 1~2 1~3 每个断面至少做 3 — — — — /天 /2 天 周 月 1~2 次 1次 次/ 次/ /2 天 周 1~2 月 1~3 1次 次/ 次/ 1~2 1~3 后进行 及支护裂缝观察 开挖后和初期支护 每次爆破后进行 后 16d 1~3 月以 3 个钢丝式位移计个测点周月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围岩体内位移 7 (地表设点) 各类位移计 5 个钻孔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围岩压力及两 8 层支护间压力 20 个测点 钢支撑内力和 9 外力 喷射砼应力及 应变计、应力计、 10 衬砌砼应力、 裂 测缝计 缝量测 围岩弹性波测 11 试 套探头 各种声波仪及配 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 — — — 设 11 个测点 断面,每个断面宜 /天 /2 天 周 月 它测力计 对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 1~2 次 1次 次/ 次/ /天 /2 天 周 1~2 月 1~3 支柱压力计或其 每 10 榀钢拱支架一 1~2 次 1次 次/ 次/ 各种类型压力盒 断面, 每个断面 5~ /天 /2 天 周 1~2 月 1~3 1~2 次 1次 次/ 次/ 1~2 1~3 地面钻孔中安设 断面, 每个断面 3~ 同序号 5 地表下沉要求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反馈设计信息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案 Y
新设计施工方法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图
4.施工要求 4.1 量测方法和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客运专线施工指南,制定本线隧道围岩量
测方案。 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 3~6h 内完成,其他量测应
在每次开挖后 12h 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 24h,且在下一 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 严禁爆破损坏。
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
测分析判别。 ⑶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
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 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10
0.5mm/d,测 1 次/3d,在<0.2mm/d,测 1 次/7d。隧道结构应力、 应变监测频率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及反馈结果确定。
⑹监测结果分析采用散点图(时态曲线)和回归分析法,依据 时态曲线的形态结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件状态安全性评价, 并提出实施意见指导施工。
6.2 管理措施 ⑴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 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 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 作。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⑶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 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⑷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 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 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 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⑸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 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 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⑹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 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的规定和图纸要求,确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等。

选测项目为:地表下沉量测、围岩内部变形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压力量测、支护及衬砌应力量测、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等,应根据图纸要求和隧道的具体情况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1)洞内外观察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

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

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

(2)周边位移量测量测坑道断面的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以及底板鼓起(必要时)。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Ⅳ类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

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

当发生较大涌水时,类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

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m,并在下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 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测定下沉量。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宜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量测频率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任务5.2 课件-围岩周边位移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任务5.2 课件-围岩周边位移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下沉
水平仪、 钢挂尺
每10~50m一个 断面每断面3对 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3.5 测量结果
例:乔庄隧道代表性断面ZK42+665的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曲线及位 移速度曲线见图3、图4。
图3 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
图4 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量测间隔时 间(d)
累计间隔时 间(d)
当日拱顶下 沉量(mm)
• ◇测杆分为: • • 0.5米、1米、1.5米三种长度,一般以1.5米的测杆为主,0.5米 和1米的测杆用于调配测杆总长度。 护管为1.5米标准长度,客户安装时可自由裁成需要的长度。
2、测杆、护管、锚头等
◇多点位移计组装时首先分别将各点第一节测杆和传感器拉杆连接,
当各点第二节测杆与第一节测杆连接完成后,穿入各点第一节护管, 护管的一头插入护管连接座,另一头与下一节护管连接,其后套入分
若标准高程点的高程为H0,则本次测试拱顶测点的高程为H0+ H1+
H2 ,两次不同测试的拱顶高程差即为两次间隔时间内的拱顶下沉。
3.4 测点的布置
2、测量频率
表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
量测间隔时间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 具 布置 1~15天 16天~1个月 1~ 3 个月 1~2次/周 3个月 以后 1~3次/月
头等附件即可使用。
多点位移计基座部分出厂装配示意图乙
护罩 观测电缆 传感器护管 护管连接座
X
Y
接线端子
后接圈
安装基座 传感器
传感器拉杆
测杆接头
位移传感器与安装基座的组装示意图
A
O
O
B
O
2、测杆、护管、锚头等附件 • ◇安装前应首先核对设计测量点数及各点深度,根据各测点的测量深 度配备不锈钢测杆(¢6)和PVC护管(¢16)的长度。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吕临支线ZNTJ-2标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生产、进行施工管理和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标段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支护参数,使支护参数与地层相适应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围岩与支护体系达到最佳受力状态,并在施工中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达到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进度,合理控制投资的目的。

在隧道正洞洞身支护完成后,尤其是仰拱施工完毕后,喷锚支护已闭合成环,及时进行全断面监控量测,随时掌握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指导和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1量测项目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1。

表1.1 监控量测项目2量测断面间距施工中将按照设计文件设置量测断面并布点。

本标段结合本隧道具体情况,初步拟定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与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2.1。

表2.1 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

3量测断面布置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基线,测点布置见图3.1。

对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表面外观状况等。

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3.2,实际量测频率从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4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与要求见表4.1。

为确保量测精度和加快量测速度,本标段在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中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无接触围岩量测技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活方便等优点。

表3.2 量测频率表量测方法:无接触法围岩量测观测方案见图4.2。

测量人员按量测频率要求对隧道断面上布设的观测点进行全自动多测回全圆观测,得到这些点的收敛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共有一座隧道,为银山隧道,隧道位于河婆镇南部银山一带,为中低山地貌,起伏较大,山顶最大地面高程182m,进口最低高程102m,最大高差约84m。

隧址区气候属南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常年气候温和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植被丰富,水域发达的特点。

隧道进口位于一冲沟和侧壁中,地形较陡,坡度15~45°,坡向朝东;出口位于冲沟和斜坡上,地形较陡,坡度10~45°,坡向朝西。

隧道布置型式为分离式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98+062~ZK98+655,长593m;右线K98+~K98+575,长535m。

银山隧道为不良地质隧道,洞口端浅埋且偏压严重,是本标段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

隧道洞身主体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碎块状花岗岩,局部有辉绿岩侵入,围岩级别主要为Ⅲ~Ⅴ级。

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见表1二、监控量测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围岩变形和稳定监测主要是通过围岩监控量测来实现的。

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容。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1实施机构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业主要求由施工方承担,成立专业的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监测主管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

监测小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配置情况见下表;表2 银山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小组2.2 实施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施工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置直接相关。

根据我单位监测工作的经验,归纳以下5条原则: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

首先,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

其次,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多层次监测原则: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监测项目;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观测仪器布置合理,注意时空关系,布点时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同时注意控制关键部位。

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段,其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

稳定性差的地段重点进行监测。

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监测费用。

2.3监测实施容和技术要求监控量测包含策划、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安全性评价、工程措施建议等部分,成果须按时报设计、施工、监理,业主以便进行动态设计和各方掌握围岩稳定性情况。

2.3.1量测围及阶段进出口高边坡支护段、洞身浅埋段地表和大断层、大变形地段、正洞洞身。

2.3.2量测项目银山隧道监控量测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种类型。

1.以洞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洞身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必测项目,断层破碎带隧底上鼓量测视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

见下表:2.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见表4表4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2.3.3量测断面布置原则及埋测点要求1.布置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隧道围岩的变形情况以及预测隧道围岩的变化趋势,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Ⅲ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Ⅳ级围岩不大于25m;Ⅴ级围岩应小于20m。

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

当发生较大涌水时,Ⅳ、Ⅴ级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

2.埋测点要求: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埋设日期等,见图3示意;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应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

洞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宜有保护装置。

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作业施工要求。

测点布置示意见图1、图2所示图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2 全断面法施工段量测布置示意见图图3 量测点标牌及量测作业2.3.4量测频率1.洞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

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地表沉陷等观察。

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4及表5确定。

实际量测频率应从由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时,除量测拱顶下沉时,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m)量测频率(0~1)B 2次/d(1~2)B 1次/d(2~5)B 1次/2~3d﹥5B 1次/7d变形速度(mm/d) 量测频率≥5 2次/d1~5 1次/d0.5~1 1次/2~3d0.2~0.5 1次/3d﹤0.2 1次/7d2.3.5量测操作要点1、洞外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外观察,洞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支护地段观察两部分。

(1)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

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支护地段的观察每天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及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2、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1)量测断面的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以及铺底鼓起(必要时)。

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检测频率。

(2)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隧道开挖后按要求迅速安装收敛桩并编号,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获得初读数。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

(3)各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按要求迅速安装并编号,避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

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4)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5)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进行,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或全站仪进行。

喷射混凝土后应迅速在测点处设固定桩,在各工区洞外各设一水准基点供洞拱顶下沉量测用。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3、地表下沉量测(1)位于Ⅳ~Ⅴ级围岩中且覆盖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根据图纸要求或监理人指示,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

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

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按表6及表7采用。

表6 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表7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地表下沉监测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量测(1~2)(b/2+h+h0),纵向应在掌子面前后(1~2)(h+h0)(b为隧道开挖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0为隧道埋深)。

测点间距宜为2~5m,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2)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

(3)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4)地表下沉的量测尽量与洞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当地表有建(构)筑物时,应在建(构)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测点。

(5)地表下沉监测应在隧道开挖前开始,到二次衬砌全部施工完毕,且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2.3.6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一般要求(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负责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给施工部门和设计单位。

测点埋设宜在施工部门配合下,由量测小组完成。

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

(2)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3)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绘制量测数据失态曲线和距离开挖面距离图;应绘制地表下沉值沿隧道纵向和横向变化量和变化速率曲线。

(4)应根据量测数据处理结果,及时提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围岩变形和速率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建议变更设计。

(5)围岩稳定性、二次支护时间应根据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最终位移量、位移速度及其变化趋势、隧道埋深、开挖断面大小、围岩等级、支护所受压力、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①绘制位移及位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位移及位移速度与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曲线。

变形管理等级见表8。

②对初期支护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

③观察及量测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修改支护参数。

一般正常状态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喷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或仅有少量微裂缝;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许有加速外,应迅速减少。

④位移很快达到稳定且围岩状况比预计好时,应适当减弱设计参数。

⑤采用复合衬砌地段的监控量测,应在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继续发展,收敛速率(至少)7天的平均值小于0.15mm/天、累计位移值不超过极限位移值的80%~90%等情况下,选定围岩和喷锚支护基本稳定的最佳时机施作二次衬砌,并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衬砌参数,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及更经济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