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疆维石河子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温馨提示: 1.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题,使用其他色笔均不得分;2.所有答案均需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
(150分钟 150分)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严谨规范,讲究书法!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分)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四川省绵阳南山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绵阳南山重点学校2022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开始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茅盾、废名、沈从文、萧红,到四十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八十年代以后的汪曾祺、古华、韩少功、张炜、莫言、贾平凹、路遥、陈忠实……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对乡土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书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乡土小说最能代表中国新文学创作成就、同时也备受世界文坛关注和认可的原因之一。
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开始逐步萎缩。
相应地,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
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
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
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
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
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佐证。
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
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
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与文本类似,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之前,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
“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如果将其描绘出来,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地理认知”。
在这种“地理认知”中,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
就日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
其中“四至”是四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八到”包括四正、四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四至八到”展开的。
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四至八到”,阅读者在浏览这些志书的时候,基于这些描绘,也就形成了对大到“天下”、小至“多村”的空间认知。
“四至八到”的数据特点就是对地点位置的记录依赖于众多其他地点,一切的地理景观只存在相对性的意义,相对于官署,相对于儒学——无论其位置、距离、方位、价值皆然,而其背后潜藏的是观看者的视角,一种从政治文化中心向外观览的视角。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山水之趣,是在物我双观视角下对山水的感知、理解和表达。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超越了有形的山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借助山水建构起有意味的审美范式,表达超脱于有形山水和无形山水的艺术形态。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于能够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将其中最有趣味、最有美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
他在《山水论》中描述了雨后、早晨、傍晚、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用红日、蓝天、绿水、白云、青山等展现了山水中特有的美感,确立了诗歌和绘画中山水审美的范式,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
艺术审美,需要有一双能够滤汰原始物象的眼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粗细等物象组织起来,使之能够和谐共生,形成协调统一、自如自得的审美观感。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言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言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是从艺术物象的视角观察山水的趣味;又言云气春融怡、夏猗郁、秋疏薄、冬黯淡,烟岚则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意境的角度理解山水间气韵的流动和情调的变化。
这些源自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
元代画家黄公望汲取董源、巨然的用墨技法,所绘画面水墨纷披,苍率潇洒。
其晚年所绘的《富春山居图》,境界辽远开阔,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尺幅千里。
山峰的用墨或浓或淡,都以干枯的笔触勾皴,远山、河渚用淡墨抹出,笔痕隐约可见,独具匠心。
水纹先用浓墨枯笔勾勒,稍加淡墨复染,氤氲成趣。
树木的枝干多用浓墨写出,树叶点染而成,或横,或竖,或斜,或直,干湿相兼,放眼望去,生机苍郁。
这幅作品最能代表宋元山水审美的境界。
【月考试卷】高二语文12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12月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9分)(1)回眸一笑百媚生,。
(2),梨花一枝春带雨。
(3)心非木石岂无感,。
(4),两朝开济老臣心。
(5)楼船夜雪瓜洲渡,。
(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不知乘月几人归,。
(9),翔鸟鸣北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瓶庵小传魏禧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①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②。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③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
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②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③刲(kuī):割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会逆阉魏忠贤用事会:恰逢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②于我乎养生送死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⑥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D.材料三认为《老人与海》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困境,不颓废不消极,面对生活要斗志昂扬。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上述材料中所论述的“硬汉精神”的一项是( )
A.边防战士陈祥榕的事迹。B.抗击疫情中的“逆行者”。
C.现实生活中的“佛系青年”。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长期以来,人们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认为这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这样的分析未免浅薄。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等的斗争是大家可以看见的。它们象征了社会中的或明或暗的危险,但别忘了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在与危险作斗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残酷的,他既要与外界的敌人斗争,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与自己的斗争是最关键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海明威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就是他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作品是八分之一,读者的理解是八分之七。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斗争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割断钓丝和绳子,从而免受皮肉之苦,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与自己斗争,他调动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智慧与困难和自己作斗争,他认为“痛苦在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我也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一个人在无依无靠时,人性中懦弱的一面会显露出来,这源于“本我”的原始性,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足以表现人类的顽强进取精神。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人只有克服自然本性的“本我”克服“自我”的弱点才能达到“超我”的境界。老人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才成就了伟大的圣地亚哥和海明威。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圣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勇士,海明威正是这样的英雄。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二部高二12月份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清代的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里有这么一则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
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汪伦故意把深十里的桃花潭说成“十里桃花”,把姓万的主人开的酒店说成是“万家酒店”,终于迎来了李白。
他这样做,到底是求贤若渴还是沽名钓誉且不论,其巧妙运用同一律的做法则不能不让人赞叹,怪不得李白听了后也“大笑”不已并赠诗予他了。
作为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
也就是说,在推理或论证某一思想的时候,前面的推理或论证中该思想出现时是什么时间、什么关系、哪个对象,后面推理或论证时也要是这一时间、这一关系和这一对象。
这三个要素中有任何一个不同一,都会违反同一律。
比如下面这句话:唐代以后,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转韵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
一般来讲,时间、关系和对象都可以通过概念或判断表现出来。
所以,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时间、关系和对象的同一性就是保持概念和判断的同一性。
这也是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确定性。
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丰富的,如果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前面用的是某概念的这一内涵或外延,而后面用的则是该概念的另一内涵或外延,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不确定的。
这就违反了同一律,必然造成思维的混乱。
保持判断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判断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判断的内容都要具有确定性。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濮阳市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
歌德说过:“假如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尽管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经典之因此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定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可不能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难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
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托尔斯泰也说过:“假如有人告诉我,我能够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如此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
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
《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生存在于气聚。
“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
前者指神,后者指形。
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
气是人生的生命力。
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
荀子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
”如果能够治气便可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
生命在于气。
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体气质。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金木水火土等属于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
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
万物生生不息。
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
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
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
”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
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
”木皮即材质。
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禀赋。
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
人性即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互相扶持,双双增长。
”其实不然,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12月月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奇葩.(bā)霰.雪(xiàn)B.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juã)C.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 子嗣.(sì) 创.伤(chuànɡ)D.桎梏.(ɡ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戏谑.(nü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圆舞曲辘辘饥肠夙兴夜寐B.真缔舶来品目不暇接怙恶不悛C.誊写肇事者门可落雀切中肯綮D.讴歌拌脚石面面相觑谈笑风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至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至只有/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11年夏天,意大利足球超级杯最终落户鸟巢,能够在现场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数球迷拍手称快....。
B.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片断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C.她茫然走在夜晚的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D.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友情提醒: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抹.杀(mā)尸骸.(hài)否.极泰来(pǐ)长途跋.涉(bá)B.呕哑.(yǎ)喋.血(dié)长歌当.哭(dàng)汝识.之乎(shí)C.创.伤(chuàng)歆.羡(yīn)殒.身不恤(yǔn)桴.止响腾(fú)D.蹊.跷(qī)自诩.(xǔ)窗明几.净(jī)盛.以锦囊(ché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三顾矛庐寥落落寞和蔼可亲B.舞榭歌台屠戮糟践催眉折腰C.风餐露宿颓废喧哗云云众生D.冥顽不灵筹划分量忧患备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
B.如果日本政府将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美国态度或明或暗地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要阻隔..大陆与台湾统一。
D.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任长霞并不掩饰她爱动感情的一面。
泪为民而流,情感出于至诚..,可歌可泣;情为民所系,长霞堪称楷模,精神永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原央视名嘴黄健翔在意澳之战的激烈评论引发了极大争议,这个事件影响到人们对足球评论员公正性的重视,“我们需要怎样的足球评论员”成为世界杯期间各国球迷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知识的生产、获取、传播和学习的方式出现一系列变化,这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
B.人们要为知识付费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无论何时都对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感到焦虑。
C.知识付费项目蓬勃发展,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也激励着普通人参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பைடு நூலகம்
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
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12 月月考试题高二语文2023.12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要进教堂。
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
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
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
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
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
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
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
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
《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
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
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材料二:“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所区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的史”。
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分值:150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短文,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起通过一些历史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史籍资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制作麻纤维的织物服装,告别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原始状态,从而进入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早期的奴隶主们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将包括服饰在内的一切生活要素都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将服饰纳入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观念的组成部分,并以“礼”和“法”的形式来约束人们对服饰的理解和使用,使穿衣戴帽被紧紧地笼罩在政治的光环之下,所以,对服饰的选择不再是个人喜好的自由天地。
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使得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的历史阶段上,看到的是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文化思潮对服饰的发展变化都有所影响。
不管是赵武灵王迫于军事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胡服骑射”,还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带有反叛意味的魏晋士人的着装习惯;不管是政治开明、民族文化交融时期盛唐服饰表现出来的空前解放,还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智慧与行动之后,人们在服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与革新能力,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服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那种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张力。
与西方传统服饰受宗教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和解释服饰现象时不是遵循神的意志,而是更多地考虑前人的意志,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
虽然他们也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但是,由于基本款式是祖上制定的,属于正宗所在,因而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有所违背和改易,并以服饰制度的形式告诫世人在穿衣戴帽上必须遵从古制,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具有超稳定的特点。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试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生活日益网络化,社交网络用户也迅猛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
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共享与隐私悖论。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共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激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共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
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动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身边簇新事,呈现即时化共享的特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
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共享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共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
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共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消遣化为特征的过度共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
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始终存在,即在社交网络运用中,人们对隐私的看法和隐私爱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削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
③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
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
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共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
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沟通,而中介的言语沟通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
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沟通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网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
人教版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计零分。
卷Ⅰ(单选题共26分)本卷共1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9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伶俜.(pīng)踯躅.(zhú)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 荫.(yìn)庇.踟蹰.(chú)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 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 渐.(jiàn)染霓.(ní)裳城垣.(yuán)惘.(wǎng)然若失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金春之子金洪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方通缉,金春伸明大义,毅然送儿子归案。
B.将领墨守成规,士兵纪律涣散,要取得彪炳青史的业绩,简直是天方夜谭。
C.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博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D.在那兵慌马乱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国宝流出中国,迄今无法估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项羽被围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D.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流传的故事未必不含着添枝加叶....的地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达不到监管标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将以转制或撤销退出市场,对资质好的信托投资公司鼓励其进行创新试点。
B.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情况复杂。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C 解析:A .“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视为原因之一。
B .“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
按原文,“语言的‘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
D.“必然”过于绝对化,应该是“有可能是以牺牲诗歌的审美性和人的创造性为代价的”。
2.C 解析: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
故选C。
3.C 解析: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
选项ABD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
而C项虽然也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
故选C。
4.①第①段——提出问题: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②第②③段——分析问题: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
③第④段——得出结论: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
②立足自身经验,关注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
③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知人论世。
④避免给诗歌“贴标签”或刻板分类,要领会诗歌的整体魅力和丰富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遒劲.(jìng)百舸.(kě)鸡豚.(tún)伫.立(chù)压轴.(zhòu)戏B、谂.(shěn)知吞噬.(shì)殓.衾(liàn)孝悌.(tì)饮.(yìn)牲口C、吮.吸(shǔn)悲恸.(tònɡ) 忖度.(duó)蹊.(xī)跷歼.(jiān)击机D、慰藉.(jiè)恐吓.(xià) 庠.序(xiáng)庇.护(bì) 体.(tī)己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编揖盘桓橘子洲躁动不安杀人可恕,情理难容B、寒暄凑合吊角楼云销雨济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厮打宣泄俱乐部归根结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朔漠聒噪打哆嗦礼上往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汇丰银行29日称,经过7月份的下行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温和好转,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动能正在。
(2)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同样,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
(3)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决定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A、积聚枉然息息相关B、集聚惘然息息相关C、集聚惘然休戚相关D、积聚枉然休戚相关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引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正日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B、针对康菲公司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表示,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已成功将受困的黎波里某酒店的5名中国记者安全接出并妥善安置。
D、经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节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朱良志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
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
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
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
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
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
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
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
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
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
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
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
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
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
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
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
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6、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
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
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中倾诉。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
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
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
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
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既擒布,霸自匿。
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
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
兖州乱,翕、晖皆叛。
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
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
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
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
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
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
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
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
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
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
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
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
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
辽至,以语太祖。
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三国志·魏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 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祖之.讨吕布也俯察品类之.盛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C、清定海岱,功莫大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霸与战于.逢龙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