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资源

调查报告

2015年 10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 情况介绍 (1)

1.2调查背景 (2)

第二章调查内容与方法 (3)

2.1位点设置 (3)

2.2调查时间、频率及采样方法 (4)

2.3、调查项目与分析测试方法 (5)

2.4、评价标准 (6)

2.5评价方法及项目 (7)

第三章调查结果 (9)

3.1水质调查结果 (9)

3.2沉积物调查结果 (13)

3.3浮游植物调查结果 (17)

3.4浮游动物调查结果 (25)

3.5底栖动物调查结果 (29)

3.6鱼类调查结果 (32)

第四章结果分析与建议 (37)

第一章基本概况

1.1 情况介绍

1.1.1 地理位置

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东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广州大道南,北起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包括海珠湖和万亩果园核心区两部分,占地总面积16500亩,是广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是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的“绿心”。海珠湿地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包括石榴岗河、淋沙涌、后滘涌、土华涌、西江涌、龙潭涌等相关39条河涌,其中城市内湖湿地59.7公顷,河涌湿地214.6公顷,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复合式湿地202.3公顷,湿地率达54.8%,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的保护建设为广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特别重要的生态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1.2 水文特性

海珠区内主要有三大水网系统,流经海珠湿地的主要有黄埔涌水系、赤沙滘水系和石榴岗河,都为感潮河涌,水流为双向流,各河涌出口均有水闸控制,内涌水位受水闸调控。海珠湿地内主要河涌共有44条,总长度约75.453 km,较大的有石榴岗河、黄埔涌、赤沙涌、北山涌、土华涌等河涌。

海珠湿地受潮汐影响明显,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汐水主要由黄埔涌和石榴岗河流入。其中黄埔涌与赤沙涌、北山涌和沙滘涌相连,组成了湿地北区水网体系;由石榴岗河进入的潮汐,经过西江涌、塘涌、土华涌、台涌、海珠湖组成湿地西区水网体系,并经杨湾涌、西碌涌再流入珠江。

1.1.3 气象特征

海珠湿地所在的海珠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表现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小的特点。气温年平均为21.47℃,整年无霜期33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

4-9月,年降雨量在1700-2200mm之间。得益于水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海珠湿地是岭南佳果的有名产区。

1.2调查背景

水生生物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藻类作为水环境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产生影响。浮游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以在富营养化的水

体中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浮游动物作为连接水生环境生产者和高级消费者的桥梁,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鱼类作为水体中的高级消费者,在维系河流物质与能量循环、水体自净、水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底栖动物作为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在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海珠湿地内的生物进行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为海珠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的水源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准确掌握海珠湿地水生生物种类资源状况,科学利用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开展湿地保护建设工作,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珠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签署的《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协议,对海珠湿地范围内的海珠湖、石榴岗河、土华涌、龙潭涌、西江涌、塘涌、黄埔涌等七条主要水系开展水生生物本底资源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了解水质、底泥质量状况以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底栖生物等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调查内容与方法

2.1位点设置

根据海珠湿地水域分布情况,在海珠湖、石榴岗河、土华涌、龙潭涌、西江涌、塘涌、黄埔涌等七条河涌水域设置10个采样站点(图1),经纬度见表1,对水质、底泥状况、浮游动植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游泳动物(鱼类)进行跟踪采样调查。

图1 海珠湿地采样点分布图

表1 海珠湿地采样点经纬度

2.2调查时间、频率及采样方法

2.2.1 调查时间及频率

调查时间段为2014年10月-2015年8月,其中2014年10和2015年4月开展2次调查。

2.2.2 调查方法

水质:YSI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温度、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总固体含量、pH、盐度、

电导率、溶解氧等。其他项目采集表层水样加固定剂带回实验室。

沉积物:用不锈钢抓斗式采样器采集表层沉积物(0-20 cm)样品,采集好的沉积物样品装入聚乙烯密封袋中运回实验室,保存在-20℃的冰柜里,等待处理。

浮游植物:使用5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体0.5 m深度处水样,从中取1000 mL加鲁哥氏液固定。将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沉淀48 h后,采用虹吸的方法逐步浓缩到30 mL 左右,并添加少量甲醛保存。鉴定时,先将样品混匀,取一定量混匀样品注入浮游植物计数框中,在奥林巴斯CX21生物显微镜下进行浮游植物的种类鉴定和计数。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样品使用25号和13号浮游生物网采集,采集后立即加入固定剂。用浮游生物计数框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底栖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用采泥器采集,用套筛筛选,然后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带回实验室,随后参照分类学著作进行分类鉴定、个体计数和称重。

游泳动物(鱼类):使用围网,刺网等采集,带回实验室后统计数量,鉴定每个鱼类个体的种类,测定每尾鱼的体重和体长。

2.3、调查项目与分析测试方法

2.3.1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包括水质、沉积物重金属和水生生物三个部分。

1、水质调查项目包括:透明度、温度、盐度、ORP、PH、TDS、DO、电导率、总磷、总氮、磷酸盐、氨氮、硝酸盐、硅酸盐、叶绿素a、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

2、沉积物调查项目包括有机碳和有机质,铜、锌、铅、镉、镍、铬、砷和汞元素。

3、水生生物调查包括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4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浮游动植物种类及数量、鱼类种类及数量、底栖生物种类及数量;并且标明外来水生物种和本地物种的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

2.3.2分析测试方法

样品主要分析方法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