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点亮课堂(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对话点亮课堂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母子三人为保住藏在蜡烛中的情报,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层层推进,让读者的心随着它的点燃、熄灭、点燃而一次次揪紧!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同时文中对伯诺德母子三人动作、神态、语言的刻画以及心理活动的隐形描写特别细腻,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自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而文本就是对话最方便、最经常的资源。

由于彼此的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文本“对话”的结果自然也不会相同。

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提升“对话”的质量?对话过程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任意解
读文本?其实,多元解读并非是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认识,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准确契合,因而本设计试图通过认知冲突、词语品悟、心理揣摩等多样性“对话”,让学生从中领悟文本对
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现个体理解的丰富性与创造性。

【教学目标】
1、在话题讨论中通过挖掘“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娇声”等词语的内涵,感悟伯诺德母子三人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感情朗读文中关于蜡烛的语句,充分感受这些语句传递出的危急、紧张的气氛,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3、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生动地加以表述。

4、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
1、通过有效途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德国纳粹的凶残暴行。

2、话题:面对险情,母子仨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

你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看的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句谈谈感受。

重点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二战”与“纳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较为遥远和陌生,课前让学生加以了解,弥补这一空缺,是为了为课堂的对话,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话题背景,同时也为对话做好情感的积蓄。

话题的设计直指文章的重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由词入手话“隐患”
1、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由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默写完毕后教师进行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2、回顾全文。

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3、过渡。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4、出示:
隐患——“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
5、过渡。

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

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样──(生齐读:秘密
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

此环节由“绝密”、“绝妙”两个词入手,回顾前文内容,在朗读、对话中,洞悉其中的隐患,从而为之后的课堂对话奠定情感的基点。


二、紧扣蜡烛感“惊险”
1、听(播放课文3~7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2、抒发感受。

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们选择哪个词?
预设:两方面:1、故事:惊险、紧张……
2、人物:机智、沉着……
3、阅读批注。

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词句最强烈地传递给你紧张、惊险的感觉,请找出来,在旁边用简要的词句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4、学生读书、批注
5、交流
预设:
学生寻找与蜡烛有关的句子:“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心随着蜡烛的点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点燃的分明是一个定时炸弹)、“烛焰摇曳,发出微弱
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烛焰吞噬着蜡烛,也燃烧着我们的心)、“正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化险为夷、如释重负)
6、聚焦蜡烛。

大家发现没有,你们所找的句子,都与什么有关?看来,文章对蜡烛的描写是有意图的,意图是什么?(营造紧张、惊险的气氛,扣人心弦)
7、选文朗读。

映示: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伯诺德夫人的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配乐有感情朗读。

8、写法迁移。

同学们,营造紧张惊险的氛围,作者选择的是蜡烛,如果你来写,你还可以选择什么?
预设:
●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听着钟声,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越来越紧张。

●德国军官阴险的眼睛。

让人觉得他似乎随时可能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大家虽然选择的事物不一,风格有别,但我觉得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心情。


(设计理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使命是要让学生学习、理解、感受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理解怎样的语言意图、语言内容要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为妥当,及至最后能挥洒自如地加以运用。

此环节就扣住了本文非常鲜明又是初次接触的一个写作手法——反复景物烘托,将对话的焦点放在了蜡烛上。

让学生自己通过与相关语言的亲密接触,耳鬓厮磨,达到形象与形象的重合,情感与情感的融通,并在师生彼此的对话中,调用以往的经验储备,活学活用)
三、品读言行悟“智勇”
1、概括人物行动。

面对险情,母子仨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请您浏览文章的3至7自然段,简要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出示话题:你在伯诺德母子三人的一言一行中看的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句谈谈感受。

待会儿重点选择一个人物进行交流。

3、阅读、批注
4、小组交流
5、大堂交流
预设:
●伯诺德夫人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十分聪慧,想出合理的借口巧妙地熄灭蜡烛。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镇定),
●杰克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借口十分巧妙,似乎是在为敌人着想。


动作:慢慢站、端、走去、从容、生火、坐待(没有惊慌失措,想得十分缜密,表现十分镇定。


●杰奎琳
语言: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十分有礼貌。

正是她的可爱知礼才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成功地拿走了蜡烛。

)“娇声”(故意的,让自己更加可爱可人,以达到赢得敌人喜爱的目的,十分机智)
动作:镇定、道了晚安(十分镇定,没有为了节省时间,匆忙上楼,让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


5、总结点评。

同学们,伯诺德一家三人为了保住蜡烛,保住情报,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进行周旋,虽然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什么是相同的?(目的、镇定、机智、勇敢……)
6、讨论:你认为,情报能保住,功劳是谁的?
预设:
杰奎琳:是她的计谋在会后关头骗过德军,保住了情报。

杰克:他的镇定、从容也非常重要,否则,敌人早就有所察觉。

伯诺德夫人:她吹灭蜡烛为大家争取了时间。

也是她,教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战斗经验。

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

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设计理念:语言天然的暗示性有时候会使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趋同”,用哲学大师德里达的话说,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一元意义”。

以往我们会利用学生理解文本的趋同性,来完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

此环节设计了两个极具开放性、争辩性的对话话题,目的是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各种“中心主义”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凭借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以多元视角对文本进行多维思考。

但是这里的多元解读,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基于文本的有根有据的交流,是在互相的补充、碰撞、争辩中,在师生充满情感磁场的对话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的个性解读与文本的隐性价值相契合。


四、展开想象揣心理
1、品悟心理。

在这场蜡烛保卫战中,随着蜡烛的燃烧,火苗的跳动,烛油的流淌,屋子里是那么安静,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然而,伯诺德一家三口的内心其实却像风暴一样,可文章将这部分内容作为留白,没有描述出来。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进的他们内心世界,倾听一下他们当时的心理语言,好吗?
2、老师先示范讲述。

好,那我就试着先把我听到的当时伯诺德夫人的心理话说一说。

师述:(出示课文3-7自然段)
……这可怎么办才好?……两个孩子脸色苍白。

杰克、杰奎琳,千万不能慌。

……得赶快想法子,不管怎样,一定要镇定,不能让敌人瞧出破绽。

哎呀,杰克,你干嘛站起来,你要干什么?杰克,真是好样的。

……蜡烛呀蜡烛,你烧得慢一点儿……怎么,强盗们恶狼般的眼睛正盯着蜡烛,难道他们发现了什么?就要烧到金属管了,快想法子,决不能让情报落到敌人手里!
杰奎琳的眼睛在发亮,哦,她说话了。

谢天谢地,敌人没怀疑,情报保住了。

3、请同学评价。

4、学生练笔。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从杰克、杰奎琳中任选一个,展开合理的想像,将他们的心理话写下来。

(学生书写,在小组里交流,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文本是活的,是有形的,是有声的,它召唤着读者与其对话。

此环节设计,抓住了文本的留白,先让学生“倾听”文本的隐性声音,再让学生尽情“诉说”,将文本的隐性声音化成学生的有声语言。

如此让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使其真正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振。


【板书设计】
隐患——惊险——智勇
伯诺德夫人太暗换油灯
6半截蜡烛杰克太冷抱柴火勇敢机智
杰奎琳上楼太黑
【教学思考】
学生、文本、教师,语文课堂在彼此的对话中游走,总会呈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

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价值取向这两极之间追寻张力,梳理其中的教学规则和应对策略,成就教学智慧。

在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互相思维碰撞的“对话”过程中,或将学生多元解读中不违背文本价值的“节外生枝”联系到文本中去,巧妙“嫁接”;或尽可能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并纠正不确切的个性感悟;或细心关注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价值取向矛盾之中,是否还有“异中之同”,可以包含学生的独特体验;或善于把握学生散乱的自由感悟,作因势利导的梳理概括,及时地依归于课文的价值取向……从而在语言、思维、情感的流淌之间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