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201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课本中实验列表(3)
1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选择性必修1
1.验证动守恒定律
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选择性必修2 5.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6.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7.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选择性必修3 8.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9.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知道远距离输电 时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的原因
13 探讨远距离输电中导致电能损耗的因素
14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振荡
15 演示赫兹实验
16
通过实验,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会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 置。
17 通过热敏电阻实验,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定性讨论电子束偏转的原理。
7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
8 通过实验,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9 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
10 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
11 用示波器或其他设备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并测算其峰值和有效值
12
201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列表
说明:根据2017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要求所需实验设 计该表。
此表为征求意见表,仅供参考(红色表示学生必做)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实验要求列表
3.选择性必修3
1 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 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 3 利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 4 利用熔化的石蜡显示云母片的各向异性和玻璃片的各向同性 5 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6 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7 设计实验,比校肥皂水和清水的表面张力 8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精校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
公式: F k q1q2 r2
静电力常量 k = 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 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 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 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 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
快乐课堂高中物理精讲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说明:课本和一般辅导书已有内容,一般不再重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关于高中物理的描述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选修3-1物理学有自己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学生将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电的知识。
本模块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关于本章内容的标准要求(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例:了解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防止静电常采用的措施。
高中物理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选修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是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电动势作为单独的一节在前面已经介绍,所以本节主要从能量角度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然后研究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有效的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技能①能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出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②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电路有关的问题;③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或干路电流)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实验:探索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②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
难点:路端电压U与负载R(或干路电流I)的关系及U—I图线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思想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设置一个与学生现有知识相矛盾的实验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很快切入主题;然后利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分析得出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用滑滑梯动画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关于路端电压U和负载R的关系的探索,教师介绍实验原理电路图,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用导学卡,在实验中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并用所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再鼓励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选修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1)
高一物理选修3-1教案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具体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一、电荷1、使物体带点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3)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4)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接触带电(1) 接触带电的原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体带电(2) 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 结果:接触带电两个物体最终的电量分配很复杂,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量的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例:1甲、乙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10C 和-6C 的电荷量,接触后均带+2C 电荷量 2若两球分别带+10C 和-10C 电荷量,接触后都不带电,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感应起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 ,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 移走,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1)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2)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练习:二、电荷守恒定律内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1 ,期中试卷评讲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678600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和谐、有效、生动的课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讲评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探究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结果。
2.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体验小组协同合作的探究方式;3.在探究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讲评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探究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结果。
2.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1.本试卷共三大题,17小题。
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试卷总体难度不大,能力要求适中。
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普通班学生来说,是一份很好的考核“双基”掌握程度的测试卷。
2.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与运用。
考查的基本概念有:电场强度、静电力、电势能与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欧姆定律和简单串并联电路的运用等。
考查的基本规律有:库伦定律和欧姆定律等。
3.注重实验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的考查,对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的理念,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参考《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主编:廖伯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一)电场内容标准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具体要求·能够举出静电现象的实例,并能识别静电现象。
·说出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例如,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说明书、观察实物等方式,了解避雷针、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设施的基本原理。
·列举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危害及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例如:在可燃气体环境中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常见的预防措施。
·会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内容标准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具体要求·知道点电荷,知道理想化模型是在研究问题时为使研究问题简化,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
·知道带电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点电荷,例如,能通过实例说明点电荷不一定是很小的带电体,很小的带电体不一定能够看成点电荷。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遵从库仑定律,明确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及成立的条件。
·通过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两个平方反比定律的比较,明确数学表达式的相似性及物理意义的不同,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内容标准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具体要求·了解静电场,了解场是一种物质,场和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电荷就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间接的对另一电荷施加静电力的作用的。
·理解电场强度,会计算电场强度。
·知道电场线的物理意义。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了解点电荷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场线的分布特征。
高中物理选修3-1 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1 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物理选修3-1 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电磁铁、导线、电流表等;3. 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电磁感应的了解程度;2. 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介绍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磁铁、导线、电流表等器材;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电磁感应的规律。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2. 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收集学生的答题纸,进行批改和讲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知识面。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强调作业的重点和要求。
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焦耳定律教案
焦耳定律教案焦耳定律教案大全一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模块3—1中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
本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功和电热,区分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
教科书没有通过实验归纳引入焦耳定律,而是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得出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2007年版《物理》选修3—1第2章第5节。
教材内容由“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两部分组成。
在“电功和电功率”部分,教科书根据功和能的关系,从电能的转化引入电功的概念,然后根据静电力做功的知识和电流与电荷量的关系得到了电功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电功的物理意义:1.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电流通过用电器的过程中,消耗了电能,同时产生了其它形式的能,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减小,增加了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电功等于电路中电能的减少,这是电路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键。
3.推导电功的公式时,在时间t内,相当于把电荷q由电路的一端移到另一端,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可由第一章静电场的知识求得。
4.不同的用电器电流做功的快慢不同,引入电功率概念,还可以类比速度等概念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要让学生知道额定电功率的含义,并让学生知道额定电功率的含义,并让学生对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部分内容的教材安排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因为学生在这之间已学习了静电场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看来这样的一部分内容只是已有知识的一个演变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完全扫清了障碍。
“焦耳定律”中,电路中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中很常见的就是内能。
1.5 电势差
北京英才苑网站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第一章静电场1.5 电势差★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势差的概念。
会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法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应用所学知识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比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教学难点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教学方法归纳推理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学习了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投影)(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只与电荷的_____ 有关,与电荷 无关,即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有着相同的特点。
因此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__________。
(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移动路径;电势能)(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 时,电荷的电势能 ;电场力做 时,电荷的电势能 。
电场力做功的多少等于 _______ 。
写出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与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正功;减少;负功;增加;电势能的减少量;PB PA AB E E W -=)(3)电势能: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到_________位置时所做得功。
通常把_________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零势能;无限远处或大地)(4)电势:电场中某一点,电荷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公式:_______。
电场线指向电势_____的方向。
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__________的选取有关。
因此电势有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教版]
第一章静电场全章概述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场强和电势是分别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两个物理量。
正确理解场强和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
本章的其他内容,如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问题,实质上是电场中力的性质研究的继续;电势差、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等是电场的能的性质讨论的延伸;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则是电场中上述两性质的综合运用。
本章的内容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准备知识。
新课标要求1.掌握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了解电场、电场强度及电场线,能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特别是在匀强电场中的计算。
3.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理解电势,能画出等势面。
4.根据做功原理,能够计算两点间的电势差。
5.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电容器的构成及常用的电容器,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性质。
7.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并会对其进行计算。
新课程学习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高中物理选修3-1
高中物理选修3-11. 介绍高中物理选修3-1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力学、热学、光学相关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对高中物理选修3-1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和重点理解,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应用。
2. 模块一:力学2.1 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科。
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速度、形状和方向等)。
力的SI单位是牛顿(N)。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质点:质点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在力学中通常将物体看作质点来进行分析。
•平衡和力的分解: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被称为平衡。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力的合成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2 研究方法在力学中,我们使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常用的方法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性质,将复杂的力分解成简单的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从而更好地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平衡与合成力的确定:对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以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建立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信息。
2.3 实验应用在力学的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理论,帮助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一些经典实验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斜面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斜面上的力和运动的关系。
•范德瓦尔斯力实验:通过测量液滴之间的作用力,探究分子之间的范德瓦尔斯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旋转的液体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旋转的液体
德清一中梁振华郑敏冯建民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选修3-1磁场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节的“做一做”中,利用导电液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的作用而旋转起来,通过这一现象可以使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加深对右手定则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实验的装置来演示洛仑磁力的存在,使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实验原理:
利用导电液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旋转起来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过程
1.将实验装置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2.打开投影仪电源开关,调整投影位置,使硫酸铜液体平面成像在幕上。
3.用连接线将直流电源与实验装置准确无误接好。
打开直流电源开关,可以看到液体开始以圆心为轴旋转。
4.观察电流方向和液体旋转方向的关系,验证右手定则。
将电流方向反向,再观察液体流动的方向是否也改变。
5.通过翻转磁铁,改变磁场方向,液体流动的方向也将改变。
6.在液面上放一小块泡沫,观察到液体流动推动泡沫块环向运动。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李池风【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5分钟)物体受重力作用,媒介物是重力场。
指南针受磁力作用,媒介物是磁场。
现代通讯用什么联系?二、新课教学(35分钟)(一)电场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电场”内容。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场?(3)电场有什么本领?学生自学,师板书“一、电场”。
学生回答:(1)略;教师启发引导:场是“物质”──它和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电视机、收音机信号的发射与接受就是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特殊”──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电荷周围”并板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版5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版54页目录第一章静电场 (2)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1.2库仑定律 (5)1.3.1电场强度 (7)1.3.2专题:静电平衡 (12)1.4电势能电势 (15)1.5电势差 (17)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 (19)1.7电容器与电容 (21)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3)第二章、恒定电流 (26)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26)2.2、电动势(1课时) (28)2.3、欧姆定律(2课时) (30)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32)2.5、焦耳定律(1课时) (34)第三章磁场教案 (36)3.1 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36)3.2 、磁感应强度(1课时) (38)3.3 、几种常见的磁场(1.5课时) (40)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5课时) (43)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课时) (47)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1练习) (50)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全册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结合(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q 沿直线从A 到B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B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2.电势能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可用E P 表示。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写成式子为:PB PA E E W A B -=注意: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
即E P =W AB④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⑤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⑥零势能面的选择:通常把电荷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
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AB AB PA qEL W E ==3.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P E 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最新《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
精品文档《磁现象和磁场》说课稿物理组桂国峰“磁现象和磁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三章第一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多为初中学过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而且,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优势所在;但是,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学生的一些缺陷。
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a•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b•知道奥斯特的实验一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了解地球的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a.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b.利用电和磁现象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伟大意义,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之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教版]第一章静电场全章概述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场强和电势是分别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两个物理量。
正确理解场强和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
本章的其他内容,如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问题,实质上是电场中力的性质研究的继续;电势差、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等是电场的能的性质讨论的延伸;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则是电场中上述两性质的综合运用。
本章的内容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准备知识。
新课标要求1.掌握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了解电场、电场强度及电场线,能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特别是在匀强电场中的计算。
3.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理解电势,能画出等势面。
4.根据做功原理,能够计算两点间的电势差。
5.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电容器的构成及常用的电容器,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性质。
7.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并会对其进行计算。
新课程学习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
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
(如图所示)[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学生得出]B带正电,A带负电。
[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学生答]A仍带负电,B仍带正电.[演示证明]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将A、B接触,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不带电,说明接触前A、B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中和。
[演示证明]使A、B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若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学生答]A、B不带电。
[演示证明]把C移走,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将C移走,A上负电荷、B上正电荷不受C上电荷作用,而使A、B所带电荷重新恢复原状,在导体内中和而不带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前面的现象,总结得出静电感应的概念。
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加深学生印象)[结论]不仅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
2.电荷守恒定律教师活动: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创造了电荷?学生活动:分析并回答:当带电球C移近不带电导体A、B时,导体上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使导体A、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即使电荷从物体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感应起电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
教师活动:联系摩擦起电的实质,思考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活动: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示投影片]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有关内容,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过渡: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3.元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关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例1】 如图所示,a ,b ,c ,d 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 吸d ,b 斥c ,c 斥a ,d 吸b ,则( )A .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 .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 .c ,d 小球带同种电荷D .c ,d 小球带异种电荷分析 由d 吸a ,d 吸b 可知a 与b 带同种电荷,且与d 带异种电荷;由c 斥a ,c 斥b 可知c 与a ,b 带同种电荷,c 与d 带异种电荷,A 错,B 对,C 错,D 对。
答案 BD点拨 应根据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从题给条件判断出各电荷电性关系。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元电荷【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 、B ,分别带有电量Q A = -6.4×10-9C ,Q B =-3.2×10-9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
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9106.12-⨯=+='='B A B A Q Q Q Q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 BQ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量为999108.4106.1102.3---⨯=⨯+⨯='+-=∆BB Q Q Q C转移的电子数10100.3⨯=∆=eQ N ☆关于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例3】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 、B 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
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 时( )A .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B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 端金箔仍张开,B 端金箔闭合C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 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 .选项A 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分析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 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 端出现了负电,在B 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
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
选项A 错误。
用手摸枕形导体后,B 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 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
选项B 正确。
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 端带负电,将手和C 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 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 、B 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
选项C 正确。
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 也正确。
答案:BCD☆创新应用【例4】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可做如下实验:(1)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当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 )A .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2)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近水流,则 ( )A .水流将向远离塑料棒的方向偏转B .水流将向靠近塑料棒的方向偏转C .水流先靠近再远离塑料棒D .水流不偏转分析:随着3+X 高考模式的推广,物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节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有可能和化学或生物知识综合在一起命题。
解:由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水分子又是极性分子,故当玻璃棒靠近水流时,先使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靠近玻璃棒(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正电的一端远离玻璃棒。
而水分子两极的电荷量相等,这就使带正电的玻璃棒对水分子显负电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对水分子显正电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转。
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负电,同理水流仍向靠近塑料棒的方向偏转。
答案:(1)B (2)B点拨:解答理科综合题,最重要的是先把各学科的知识弄清楚,从题目中把相关的物理模型、化学或生物情景提炼出来,再用相关的物理、化学等方法求解即可。
★课余作业书面完成P5“问题与练习”第2、3题;思考并回答第1、4题。
★教学体会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
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知道起电的实质,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资料袋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现象的简易演示实验将新塑料袋铺于平滑的木质桌面上,沿垂直于塑料袋底线方向剪下一条长15cm,宽3cm的双层塑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