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艺术与欣赏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2:阳陵汉俑简介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 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初期“文景之治”的实施者,同时也是 汉武帝的父亲。 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 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 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 邑等部分组成。
链接3:霍去病墓简介
链接3:霍去病墓简介
霍去病墓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 病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为纪 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 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 兽等。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汉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以下几个:
1.兵马俑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初创时期,国家统一,社 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进步,财力和人力空前荟萃集中 。统治阶级上自皇帝,下至豪强地主,或出于政治目的 ,或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都十分重视运用雕塑这 种手段,来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 相或宣扬政教伦理。于是雕塑作品以空前的规模和数量 涌现出来,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秦汉时期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 饰雕塑上均有辉煌的建树。陶塑雕像多为陶俑艺术,重 要作品秦代有威武雄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的阳陵 汉俑。总体看来,秦代陶塑作品阵容庞大,气势空前, 细部写实逼真,具有细致精深的特点。
二号坑 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 曲尺形军阵。 军阵分为四个部分: 曲尺形的东端:四边周廊内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间四 条过洞内有160名跪射武士,为弩兵阵。 曲尺形南半部,八条过洞内并排着八列战车,每列八乘 ,每乘车后有2~4名车士,无徒兵,为战车方阵。 曲尺形中部:三条过洞内排三列战车,每列六乘,车后 排列有徒兵和骑兵,是车、步、骑的混合军阵。 曲尺形北部:共有三条过洞,每条过洞内有两乘战车, 其后为八队骑兵,每队四列,为骑兵阵。 二号坑的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密切联系,集各 军兵种于一个阵列中。二号坑预计可出土各种武士俑 1300余件,战车89乘,车马356匹,鞍马100余件。
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汉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 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 、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生活场 景。
汉俑虽然个头小,数量却是秦俑不可匹及的,仅 一个宽3?4米、长50米的坑道内就密密麻麻“躺 ”着上千个,模样憨态可掬,好似酣醉后席地而 卧。也有队列整齐、姿态挺拔的兵俑仪仗队,只 是一半身子还在硬土中。
陈列馆中有无数的阳陵出土文物,但是主要的还是汉俑。 在这里可以更清晰地欣赏到它们。 汉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 且没有双臂。 据说落葬时,这些陶俑都身穿不同服装,并且身担官吏、 兵甲、歌妓、乐舞等不同身份,为了能活动手臂摆出不同 姿态,手臂部分用的是木头,经历两千多年地下环境的腐 蚀,丝绸衣物和木臂早已腐蚀,发掘出土时就成了没有上 臂的裸俑,展现给世人残缺之美.
一号坑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 有五个门道。 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 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 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 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 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 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 车后有驭手一名,车士两名。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 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 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 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 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 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 ,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 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 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 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 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 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车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御手(驾车者)这外的士 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 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 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 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 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 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 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 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 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 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御手和车左、车 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 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责职。
(2)秦汉陶俑艺术特点: 秦俑:威武雄壮
a、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b、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体的重复,造成 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汉俑:简洁生动 (3)秦汉时代的雕塑风格是严峻的风格,是阳刚 之美的风格。秦汉俑马、墓前石雕从整体上看, 也许远不及后世那样精巧、细腻,而以拙重、粗 犷为特色,然而正是这种“客观简朴性”,成为 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秦汉雕塑的风格不 是偶然的,它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 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它继承 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注重人力, 与自然抗争的崇高精神。
牛羊成群,数目巨大,似乎正奔腾而来,相当壮观。这种 震撼的场景在其它地方你是绝对看不到的。 这些庞大的牲畜群完全再现了汉帝国初期的富足。汉武帝 能够雄霸天下,其充足的国力完全来自于他的父亲汉景帝 和爷爷汉文帝共同打下的基础。 如果说秦始皇丛葬坑展示了帝国军队的强大,而汉景帝丛 葬坑展示的就是是国家的富裕
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 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 会氛围。 文治取代武仪,于是作别了真人大小的彪悍兵马 俑,取而代之的是更有生活情调的小型汉俑。 迷你汉俑的精美绝伦让人流连忘返,整个陈列馆 中展示的文物,几乎是全景再现了汉代初期的生 活画面,博大而精深.
中国雕塑艺术欣赏 __战国秦汉雕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秦汉雕塑(雄犷与生机)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 具有雕塑性质的青铜礼器,以人和动物或神异 动物形象铸为器形。春秋、战国时期,转向于 繁缛华美,追求装饰性. 秦汉雕塑 (1)秦汉雕塑的种类按用途分类:墓室随葬品 、环境雕塑按材料分类:陶塑、石刻、木雕、 玉雕、铸铜陶俑、石刻分别代表秦汉雕塑的最 高水平。
三号坑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状。 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 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种类介绍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 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 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 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 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 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 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 军中的威望。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 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 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 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 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 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 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 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 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 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 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 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 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 ,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2.霍去病墓 西汉大型雕刻的代表作是霍去病墓的16件动物石 刻。作为将军生前为国立功的战场──祁连山的 象征,墓上散置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野兽和神怪的 幻想动物形象,与大自然环境结为一体,充溢着 生命力。这些作品雕刻手法异常简练概括,利用 了石材的自然形态,略加雕凿,便生动地呈现出不 同动物的神态,形式博大、雄浑。其中马踏匈奴 石刻具有象征意义和纪念碑的成分(见霍去病墓石 刻 )。
在帝陵左前方有个神秘的建筑——帝陵外藏坑遗址保 护展示厅,简称外藏坑。 这是汉阳陵最有魅力的地方,其价值绝对不逊于兵马 俑。 外藏坑是帝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帝陵封土 四周共有81座。这个展示厅是在帝陵封土东北10条 外藏坑上构建而成的全地下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采 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建成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 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 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 》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 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 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 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 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 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 ,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 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 ,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 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 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 气息。
链接1:秦陵兵马俑简介 链接2:阳陵汉俑简介
链接1:秦陵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 1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 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 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 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 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 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 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 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 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 过洞中。
铜车马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 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 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 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 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 、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 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 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