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加莱义民赏析

加莱义民赏析

加莱义民赏析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代表性群雕之一,它取材于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14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加莱城无法抵抗,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衣服,脖子上套着绳子。

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六个义民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罗丹以真实的手法表现了这六位义民走向死亡时的悲壮情境。

他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塑常用的象征手法,没有把英雄人物放在高高的基座上,也没有赋予他们以神圣的光环,而是选取六位义民从加莱城走向英军军营时的那一重要历史时刻,把他们放在一个平凡、普通的街巷中。

六位义民各有各的特点,分别表现了义民的年龄、性格、经历以及他们的职业特点。

罗丹准确地刻画了这六位英雄在赴难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悲壮而又复杂的心理状态。

作品艺术的再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所发生的那一页悲壮的历史。

罗丹是振兴和发展雕塑艺术的一代宗师,在当时的西方,没人可以与他比肩。

他成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西方雕塑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罗丹 作品 《吻》及赏析

罗丹 作品 《吻》及赏析

罗丹作品《吻》及赏析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的雕塑作品如下:思想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沉思(Thought)手(The Hand) (上帝的手罗丹的手魔鬼的手伸出坟墓的手握手浮雕奥秘擎)丑之美(Heaulmiere)虹(Iris)夏娃(Eve)亚当(Adam)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青铜时代加莱的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巴尔扎克(Balzac)伤鼻的男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行走的人(The Walking Man)脚手架下的三个影子(The Three Shades on ascaffolding)永恒的春天永恒罗密欧与朱丽叶斯芬克斯叶里舍耶娃步行者我是美丽的达娜哀罗丹用生命的吻注入了青铜不朽的魅力,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依然感染着世上成千上万的人,但留在罗丹作品《吻》中的身影,卡米尔.克洛贷尔,却因罗丹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

艺术世家的天才少女,十九岁的卡米尔.克洛贷尔,遭遇四十三岁的罗丹,雕塑家从此把生命的吻痕刻在少女的一生中。

卡米尔.克洛贷尔做了雕塑家整整十五年的情人,燃尽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岁月,最后要求给一个女人尊严的承诺——婚姻,罗丹回答只愿意维持现状。

二人关系决裂,卡米尔最终没有回去。

卡米尔因为曾经是女人,而是情人;最后因为还是人,不再是情人。

罗丹之于卡米尔是天才的女人遭遇灵魂,卡米尔之于罗丹是艺术家遭遇美的洗礼。

女人被灵魂击中,艺术家被美丽冲昏,击中是毕生的,冲昏是暂时的,所以女情人一生只有一次劫难,艺术家却有不断的冲昏,为下一轮生命的激情铺垫。

沉思者雕塑作品鉴赏800字

沉思者雕塑作品鉴赏800字

沉思者雕塑作品鉴赏800字
沉思者,原名《思考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于1880年
至1882年期间创作的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

此作品是罗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雕塑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正值19世纪末,当时欧洲正处于经历空前的文
化和思想启蒙浪潮,社会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罗丹通过这件雕塑作品表现了人类内心的苦闷和思考的境况,表达了自己
对人类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

这个雕塑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雕像的造型尺寸比平常人稍小,表情沉静
而严肃,身体也不是很完美,不过正是这些缺点让这件作品显得生动而有
血有肉。

雕像无衣饰,身体倚靠在一个平坦的岩石上,双手托着下巴,双
眼深思熟虑地注视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整个雕像充满了思考
和深度的气息,人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感受:他(她)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

在雕塑风格上,罗丹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例如,从远
处看,雕像显得很瘦弱,不过当你走近一些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各个部
位都有深刻的雕刻痕迹。

这种技巧使得整个雕像具有了特别的艺术魅力。

总之,沉思者是一件充满哲理和思想的雕塑玻璃,它超越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一直以来都引人深思和思考。

这个雕塑作品不仅具有巨大的艺
术价值,还彰显了哲学和人文思想的精髓,成为现代文明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对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写一篇鉴赏文章 600字以上

对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写一篇鉴赏文章 600字以上

对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写一篇鉴赏文章600字以上在参观罗丹一生的作品时,我们也就能欣赏了人的生命的全景。

从幼小的婴童到青春的少年,从成熟的中年到衰弱的老年,在这些人类的躯体上,我们品味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控诉。

这些作品,倾注了罗丹一生的心力,几乎都带有宗教的内省和悲悯的基调。

他的人物既有着悲剧的悲惨气氛,也有着悲剧撼人心魄的力度。

今天我要着重探讨的就是罗丹在1885年所作《欧米哀尔》,这座雕像实在是包涵了太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恰恰又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或者说是不敢于去承认的事物。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会碾压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我们的内心需求与惭愧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有时甚至需求一种正常的对话沟通平台,但是我们却显得那么的无助和迷茫,唯有在罗丹的艺术世界当中我们能够很好的看到我们现在真正的自我以及我们童真失去的自我、年老时无赖的自我,由此我们就带着这份惊喜而又胆颤的情怀去走进罗丹艺术的内心世界和《欧米哀尔》背后的故事。

罗丹是唯塑史上最为推崇自然的艺术家,他对自然有种欣喜若狂般的冲动和一往直前的激情。

罗丹曾说过:“单凭灵感的工作,即使再聪明灵巧,总是力有未逮的。

一个人无法脱离自然而创作。

艺术家是自然造就的——当他理解了自然,并把它表现出来时——与其说艺术家是创造者,不如说是具有效仿自然才情的人。

”在罗丹艺术创作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更多的是从自然当中截取的画面和事物,我们看到的事物是那么的一尘不染、那么的质朴无华、那么的生动活泼。

罗丹在创作作品时首先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观照大自然中一切事物,捕捉住大自然最为动情的瞬息变化。

罗丹的雕刻是倾注其毕生的情感的,他把对大自然的爱都刻在了石头、大理石或者是青铜上,罗丹在他艺术生涯的每一笔雕刻中都包涵着他对大自然最为纯洁敬仰和热爱之情,每一笔雕刻都是罗丹自己在与大自然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对话,每一笔雕刻都是罗丹在“物我两忘、心驰神往”的体现。

美术经典作品赏析 罗丹的《吻》

美术经典作品赏析  罗丹的《吻》
造型
女子坐在一块石头基座上,左臂像一只天使的翅膀般挂在情人的脖子上,她的情人的右手则搭在女版的右腿上,优雅结实的手指抚摸着她的髋部,女子完美乳头触摸着男伴胸膛的表面。他们的肌肉和血管似乎在热辣辣汗津津的涟漪中搏动,均称的腿和弯着的脊柱彼此倾向对方,彼此享受情人之吻的快乐。
材质
大理石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并把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表现,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综合评述与学习感悟:
罗丹极具创造力、洞察力的雕塑家,他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对恋人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希腊的诸神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对西方人审美判断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希腊的诸神文明,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性”的文明;而基督教文明是以肉体受难和牺牲来换取精神崇高,是一种人格升华的文明。而罗丹倾心于基督教文明的深刻内省精神,倾心于悲剧所显示出来的力量。在他的心里,始终留有一块宗教的圣地。为此罗丹创作了《地狱之门》,表现出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包含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吻》展现裸体男女的接吻,并把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表现,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罗丹雕塑作品欣赏

罗丹雕塑作品欣赏

罗丹雕塑作品欣赏罗丹雕塑作品欣赏《圣徒约翰》罗丹(1840-1917年),在1879年创作了《圣徒约翰》的雕像。

雕刻家用格外坚实有力的手法,塑造了在沙漠中徒步跋涉、不畏艰险、随时随地传播“福音”的使徒形象。

此雕塑深入人物的内在情感,表现了使徒约翰的坚强意志与性格。

通过面部表情,可以看出约翰具有坚定安详的眼神,他仰起头来,微张着口,右臂伸出,手指着上天,似乎正在一边步行一边宣讲教义。

那迈开的阔步,不是刹那间的凝固动作,却是在静止的雕刻中表现出连续的步伐。

他采用了全裸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这一题材;更重要的是,雕刻家不仅追求“外在的真实”,而且极力探索和表达“内在的真实”。

这虽然是宗教人物的形象,但丝毫没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据说罗丹使用一位具有村野气的意大利人做模特,力求在一个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中,表现那长途跋涉者的坚强毅力。

在构思中可以使我们体会到作者本人的情感,即在混乱的现实生活中,渴望真理与光明。

《地狱之门》和《思想者》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年)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

雕刻家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

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

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

《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关于《思想者》同《地狱之门》的关系,罗丹在1904年发表过声明:“关于《思想者》有一段故事,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整天酝酿着《地狱之门》的构思。

在一扇门前,但丁坐在岩石上,正在思考着他的诗句。

在他的背后有《神曲》中所有的角色。

消瘦的苦行者但丁同一切脱离,无任何目的。

而我由于最初灵感的启发,联想到另一个思想者,一个裸体的男人也坐在岩石上,脚蜷缩在下面,拳头托着他的下颚,他正在梦想。

”《思想者》可以说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他的深奥思想由于他创造的杰作而显示出来。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丁浩雕塑《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继菲狄亚斯,米开郎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

雕塑对罗丹而言,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思想的工具,罗丹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罗丹《巴尔扎克像》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的雕塑以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老娼妇》法国诗人里尔说:“罗丹是一切。

”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塑作品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喜、可悲、可爱、可恶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

的确,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年,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罗丹来到比利时,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建筑装饰雕刻。

之后他依靠积蓄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之行使罗丹领略了米开朗琪罗艺术的风采。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精神激发了罗丹蓄积已久的创作冲动。

他回到比利时后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

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

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罗丹《青铜时代》罗丹塑造:裸体男青年佛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他的头微微后仰,睁大眼睛望着天空,具有一种天真的神态。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那 强壮健 美 的毫无 早期 最著名 的《 青铜 时代 》 。 由于这座雕 像 想 的形 象 中。一方 面 ,
海蚌 对痛 苦 的回答是 珍珠 , 森 林 对埋
因为痛 与真 人一般大 小, 又 十分逼真 , 评 审会 断定 遮蔽 的裸 体正体现 着思想者强 烈的 内在 精 没 的 回答是 煤炭 。 因为爱所 以痛 , 另 一方 面, 这种 最易于招致伤害 的身体 所 以美 , 罗丹 的《 行走 着的人》 充 满着 对人 罗丹是 通过 在尸体 上 印模 而制作 出的 , 因 神; 而 拒 绝 展 出这 件 作 品 , 虽 然 这 让 罗 丹 气 愤 也体现 出思想 所承 受的辛酸和痛苦。 和痛 苦 , 但 其也无可奈何 。第 二年 , 一些雕 的赞 赏与信 心 、 《 吻》 沉醉 于人 的热 烈与兴
总共创 作 了1 8 6 个 形 态各异 的人 亡 , 这也是罗丹的世界观。 法 朗索瓦 ・ 奥古斯特 ・ 罗丹( 1 8 4 0 — 计其 数 , 可 以说这 件作 品 中的每 一个 人 物和每 1 9 1 7 ) 出生在 巴黎 拉 丁贫 民区 , 父 亲是 警 物 , 察 局 的雇 员 , 母 亲 是 受雇 于 人 家 的女 佣 。 罗丹 自少年 时代起 , 就参加各 种手工劳 动,

种表 情都凝 聚着罗丹对生活 的理解。
品《 地狱之 门》 群雕 中的《 三亡灵》》 永 恒思考的源 同样 反 映着 艺术 家 对人 类 生存 状 况 的感
思想者 是“ 万 恶世界 ” 的 目 击者 和 受。这 些作 品中 的人像 表 情忧郁 , 做过 首饰 匠、 珠 宝匠、 泥 水 匠、 木匠 、 模 型塑 头 活 水 , 饱含悲
视觉设计
ART E D U CI ATI oN R E SE A R C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青铜,高 1.74米,创作于1876- 1877年,现位于法国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 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过来的 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 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当时的艺术风格迥 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 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 是历史证明,这件作品,是初始的真实 象征和生动写照。
Hale Waihona Puke 吻加莱义民《加莱义民》, 青铜, 208.5×239×190 .5厘米,创作于 1884-188 6年, 现存法国加莱市
巴尔扎克像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 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 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 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 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 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 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 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他的创作 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奥古斯特· 罗丹
作品鉴赏
课程目标:1.了解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期的艺术和 雕塑风格特点。 2.根据雕塑家作品赏 析,运用相关理论知 识,完成雕塑鉴赏相 关知识学习。
奥古斯特· 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奥古斯特· 罗丹,被认 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 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 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 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 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 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 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 刻“三大支柱”。
罗丹的不朽名作《地 狱之门》的创作灵感 就是来自但丁的《神 曲》,他忽略了但丁 诗歌中的三分之二, 只着重表现最黑暗的 部分--地狱。这件 大型雕塑共有186个 形象,是根据但丁的 《神曲地狱篇》构思 创作的,历时达37年, 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 在修改。
三个影子
思 想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