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经典十句做人道理解析

《资治通鉴》经典十句做人道理解析

《资治通鉴》经典十句做人道理解析第一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言语和看法的时候,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要经过多方面的整合,绝对不可以片面的,盲目的采用一方的意见。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说大家都能够集思广益的话,相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倒我们。

第二句: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言语形容的不如身临其境,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

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我们如果想要选择相信一件事情,或者说一个人的话,一定要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千万不要道听途说。

其实人生就像一本书一样,我们只有细细的品读之后,才能够感悟人生的大道理,这些道理不能够让别人来告诉我们。

第三句:口有蜜腹有剑有的人说话,嘴里尽是甜言蜜语,但是心里却暗藏了刀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口中所说的话,毕竟人心隔肚皮,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子的,因此不要轻易的向别人袒露心声,完全的信任别人。

对待每一个人都应该保留三分,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第四句:喜怒不形于色情绪管理对于一个人非常的重要,其实生气也好,发怒也罢,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被别人利用了情绪,而做出一些抱憾终身的事情来。

不论是高兴也好,生气也罢,大家都要学会沉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越来越沉稳。

第五句:时刻保持谦虚谦虚是一个人宝贵的品质,尤其是在自己取得一点成绩,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虚,这样你才能够拥有一颗理智的头脑。

如此一来不至于被兴奋、喜悦冲昏了头,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来。

第六句:币厚言甘,人所畏也尤其从政,对于那些能给你送来房子、票子、女子金子、车子等贵重的礼物同时又能对你说一些甜言蜜语,哄得你非常高兴的人,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往往这样子的人,他接近你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或许有一天,你就能够毁在这样人的手中。

第七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生活在富贵的环境下,经常会滋生一些骄奢淫逸的情绪来,而往往灾祸的发生都是在不经意间的。

资治通鉴名言名句大全

资治通鉴名言名句大全

资治通鉴名⾔名句⼤全1. 出⾃《资治通鉴》的名⾔警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信⽆以使民,⾮民⽆以守国。

(1)夫事未有不⽣于微⽽成于著,圣⼈之虑远,故能谨其微⽽治之,众⼈之识近,故必待其著⽽后救之;治其微则⽤⼒寡⽽功多,就其著则竭⼒⽽不能及也。

(2)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

论⾄德者不合于俗,成⼤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3)得⼈者兴,失⼈者崩。

恃德者昌,恃⼒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2. 资治通鉴中的名句有哪些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丈夫⼀⾔许⼈,千⾦不易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凡取⼈之术,苟不得圣⼈,君⼦⽽与之,与其得⼩⼈,不惹得愚⼈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秤砣虽⼩压千⽄,以其德⾜以教化正俗,其才⾜以顿纲振纪,其明⾜以烛微虑远,其强⾜以结仁固义;⼤则利天下,⼩则利⼀国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浩⼤者戒于遗忘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主必信,信⽽⼜信,谁⼈不亲?上不信,则⽆以使下;下不信,则圣⼈之官⼈,犹匠之⽤材也,取其所长,⽤其所短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遂。

3. 资治通鉴中的名⾔有哪些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丈夫⼀⾔许⼈,千⾦不易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凡取⼈之术,苟不得圣⼈,君⼦⽽与之,与其得⼩⼈,不惹得愚⼈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秤砣虽⼩压千⽄,以其德⾜以教化正俗,其才⾜以顿纲振纪,其明⾜以烛微虑远,其强⾜以结仁固义;⼤则利天下,⼩则利⼀国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浩⼤者戒于遗忘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主必信,信⽽⼜信,谁⼈不亲?上不信,则⽆以使下;下不信,则圣⼈之官⼈,犹匠之⽤材也,取其所长,⽤其所短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遂4. 资治通鉴中的名句有哪些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查看丈夫⼀⾔许⼈,千⾦不易查看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今天为大家整理出《资治通鉴》中30句经典语录,以加深理解,帮助阅读。

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解释: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解释:君子凭着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做坏事。

3、保先于事,故能无优;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解释:在事前忧虑,事到临头就不会有忧虑;事到临头才忧虑,对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4、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解释: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要设法改变现状。

5、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会取得胜利。

6、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解释:凭权势欺凌别人,别人自然不服;用威严统辖别人,别人便不会满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物,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7、明者,销祸于未萌。

解释: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解释: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9、牧心者,牧天下。

解释: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则可以把握天下。

10、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解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身体自然安宁。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

解释:做事情之所以龍修取得成功,这是梁于能場严肃地对待它凡事之所以会火败,大多是因为轻视成懈岛。

12、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解释:水往低处流汇集成了大海,同理,做人也应低调谦卑才能成大事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河里的鱼也无法存活了。

此命困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4、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释:贤能之人,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富多了扰会增加她们的建火15、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导语】《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从周威烈王⼆⼗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欢迎阅读参考!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篇⼀】 1.⽊⼼不直,则脉理皆邪,⼸虽劲⽽发⽮不直。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这种⽊材制造的⼸,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也不会直飞⽬标。

2.能择善者⽽从之,美⾃归⼰。

——《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然也就属于⾃⼰了。

3.德胜才,谓之君⼦;才胜德,谓之⼩⼈。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胜过才能,叫做君⼦;才能胜过德⾏,就叫做⼩⼈。

4.不诚于前⽽⽈诫于后,众必疑⽽不信矣。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事后却表⽩⾃⼰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们的怀疑⽽让⼈不相信⾃⼰。

5.好胜⼈,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提缺点,喜欢放开⾃⼰的⾆尖⽽驰骋辩才,显⽰⼩聪明,对⼈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以为是。

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病。

6.千钧之弩,不为鼷⿏发机;万⽯之钟,不以莛撞起⾳。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不会为了射⼀只⼩⿏⽽开动;万⽯重的⼤钟,不会因为⼀根草茎碰撞⽽发出声⾳。

指⼤材不可⽤在⼩处,⼤事不会因⼩的动静⽽启动。

7.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要避免闭塞⽆知。

8.得财失⾏,吾所不取。

——《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得不义之财),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资治通鉴最著名诗句译文

资治通鉴最著名诗句译文

资治通鉴最著名诗句译文《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无法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自知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举哀,公卿皆为黯惧。

住院医生,曰左右曰:“甚矣房植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鄙,黯曰:“天子复置公卿贤明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

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八十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房植黯何如人哉?”并助曰:“并使黯供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浅对般,招之不来,麾之不回去,虽诸家贲、育亦无法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例如黯,将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改授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临行,过小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严禁与朝廷宪矣。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像你在做决策时,只听一个人的肯定不行啊,得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这道理多浅显!比如选班长,不能光听一个人说候选人好就定了呀,得大家都发表发表看法嘛!2.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不是明摆着嘛!一个人品德好才是真的好,光有才没德那不成小人啦?就像那个谁,有点小才华但品德不行,大家都不喜欢他!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哎呀,这不就是说花钱要有度嘛!不能乱花,要有节制,这样才能一直有钱花呀!就像你领了工资,不能一下子全花光了吧!4.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可不是嘛,一家人有时候就得糊涂点,别太计较,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呀!你看那老王家,长辈不糊涂点,天天得吵架!5.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喜欢啥下面的人就跟着学啥呀!这多明显,就像你们班老师喜欢书法,你们不就好多人也去学书法嘛!6.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这就跟做人一样啊,如果心不正,那做的事肯定也歪呀!就像那个小偷,心术不正才去偷东西的嘛!7.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做事得先攻克难的呀,那简单的自然就容易了!就好比学数学,难题会了,简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8.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那些给你很多好处、说话好听的人得小心呀!这还用说嘛,就像那个骗子,给点小恩小惠就把人骗了!9.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注重小细节的人才能避免大问题呀!你看那些做事仔细的人,很少出大差错吧!就像写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道题,考试才不容易出错呀!10.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真正的好人可不会干呀!这多简单的道理,就像你不会为了得到好处去伤害别人一样!。

资治通鉴中的24句良言

资治通鉴中的24句良言

1、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译文:看见合适的时机,立即行动,不要整天只知道等待。

赏析: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把握住机会。

当机遇来临,我们要当机立断,敢于去尝试,不能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一旦错失良机,必定会后悔莫及。

2、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译文:上面的官吏廉洁,民间的风俗也会随之改变。

赏析:要想下面的人做得好,上面的管理者就应该先起带头作用,做好榜样。

管理者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下面的人就不会真心服从。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译文: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和众人谋划。

赏析: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成大事者,有远大的志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超凡的胆识。

普通人见识浅短,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如果过早地把事情泄露给众人,就会招致失败。

4、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译文:不肯向优秀的人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要想变得越来越优秀,就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5、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译文: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

赏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身边的人才众多,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利用各种人才的长处为我所用。

对我们自己来说,也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学识和才华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

6、口有蜜,腹有剑。

译文:口头上说的话像蜂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像剑一样歹毒。

赏析:一个人说话越好听,我们就越要防范。

他们之所以低声下气地讨好我们,就是想获得暂时的信任,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与人结交,不能光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分不清是非。

赏析:我们要想明辨是非,知晓利害,就要集思广益,多方面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偏听偏信,就容易被小人迷惑,分不清是非对错。

别人正确的建议,我们应该积极采纳。

人的很多错误行为都是在偏听偏信之下犯下的。

8、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意思就是说:以过往的历史作为参考,能有助于君王治国理政。

这是宋神宗对司马光著作《资治通鉴》的评价,这本书也因此得名为《资治通鉴》。

这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耗时19年完成。

它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详细历史。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据说这书被伟人前前后后读了17遍,足见此书的巨大价值,伟人读书用心终结,为其所用,给中华民族带来屹立世界的精神财富和给中华儿女做人和学习的榜样。

《资治通鉴》的作用,一开始就是作为君王学习的教科书,但是,这本书放到现在,不仅可以有资于治道,还能帮助我们从中获取克己修身的智慧。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资治通鉴》,是读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也是读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历史滚滚向前,古籍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教义。

如果你此刻正处生活的岔道口,相信这些经典名句也能帮你越过迷茫的荒原,打开你的历史视野,看到更多可能。

那么我为大家整理以下几句话,希望对各位有所裨益。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我们要记住以前的事情,把它作为以后的教训。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汲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劝谏。

但晋灵公不但不接受,反而派刺客去刺杀赵盾。

赵盾只好逃亡,但他的忠心和正义感动了晋国民众。

晋灵公被民众所杀,赵盾后来重回晋国执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无私,敢于直谏;同时也要有智慧和勇气,善于应对困境。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盲目相信一面之词,才会产生误解,导致错误的判断。

因此要保持客观理性,多方面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片面狭隘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资治通鉴》名言

《资治通鉴》名言

《资治通鉴》名言《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概括了从周朝末年到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400多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史书风格和深入的历史分析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

其中包含了许多名言,下面将介绍几个其中的代表性名言,并对其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阐释。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它表达了人死后将不再有任何烦恼和痛苦,生死之间的差别在人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

这个名言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死的本质,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超越生死的束缚,无论面对荣辱生死,都能坦然面对,并有所作为。

参考内容:这句名言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一面,它提醒着我们要对待生死要有正确的态度。

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每一天,不为一时的得失或者荣辱所困扰,而是应该从容淡定地对待人生的起伏。

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建设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而努力。

2.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名言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

它表达了人们在长期的奋斗中,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毅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生之路就像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修正、调整和努力,才能取得成果。

这句名言给人的启示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内容:这句名言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力量,要在人生道路上有勇气和耐心,坚定信念,追寻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另一方面,这句名言也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为未来而努力。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正错误,才能在漫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更有意义。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语录的情形吧,语录是指一个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篇1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

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

”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

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忿:小的忿怒。

大信:大的信用。

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

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

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

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

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

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

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

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资治通鉴好词好句《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从《资治通鉴》中挑选出的好词好句,共计800字,以飨读者。

好词:1.励精图治:意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2.忠言逆耳: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3.忍辱负重:为了完成重任,忍受屈辱和承担重任。

4.明察秋毫:形容人极为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对事业或国家尽心尽力,至死方休。

6.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极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7.众志成城:众人的意志和力量汇聚起来,就像一堵墙一样坚不可摧。

好句:1.“王者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强调了国家治理中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

2.“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愈恶。

”明智的君主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而昏庸的君主则会掩饰自己的短处,使问题愈发严重。

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军事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谨慎对待。

4.“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用人时应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其才尽其用。

5.“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政治的稳定和治理的有效性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句话提醒我们,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不能被强大的外部压力所胁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强调了抓住事物根本的重要性,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方法。

《资治通鉴》中的这些好词好句,不仅是对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精彩描绘,也是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和指导意义的智慧结晶。

它们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明智决策、重视军事、善用人才、保持稳定、坚守立场以及抓住事物根本等方面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对于领导者而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全面了解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这句话强调了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重要性。

别人口中说的,不如自己亲身经历;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所见。

只有亲身体验和观察,才能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和认识。

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行善和作恶的区别。

做好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需要不断努力;而做坏事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它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坚持善行,抵制恶行。

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真理。

有效的药物虽然苦口,但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忠实的劝告虽然逆耳,但有利于我们的行为改进。

它告诫我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即使这些话可能不太中听,但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益的。

5.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话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

当敌人被消灭后,曾经为统治者出过力的人可能会被抛弃或杀害。

它提醒人们在权力游戏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过于依赖他人,以免陷入被动。

6.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句话通过两个例子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

吴王喜爱剑术,导致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王喜欢细腰,使得宫中许多人饿死。

它提醒领导者要注意自己的喜好对社会的影响,要以身作则,引导良好的风气。

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男子汉大丈夫一旦承诺了别人,即使付出千金也不能改变。

它告诫人们要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和婚姻的珍视。

在贫穷低贱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记,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真正的友情和爱情,不要因为地位或财富的变化而忘记了曾经的情谊。

资治通鉴100句名言白话

资治通鉴100句名言白话

资治通鉴100句名言白话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智者和文人留下了一些名言警句,这些句子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考,也揭示了历史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资治通鉴》是一部纪实性的历史著作,收录了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资治通鉴》中的100句名言,并用白话文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将历史智慧传播给更多的读者。

1. 为天下者用心,不为一国;为自己者用心,不为一身。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英雄应当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福利;个人利益不能把握全局,应放眼大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人人皆可为成大事,惟聪明者不疑。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就大事,只有聪明的人才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勇敢地追求梦想。

3. 泽被万邦,天下归心已决。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聚集人心,使大家都愿意向你靠拢,就可以成就大事业。

4. 读书人须聚精会神,勤加思索,不可虚度时光。

只有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思考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5. 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不要轻易背弃承诺。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6. 忍耐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转动,就能把困境化为机遇。

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忍耐和坚持,才能找到成功的机会。

7. 道义不论亲疏,心念惟人民。

作为领导者,应该公正行事,不偏袒亲友,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8. 辅政者以忠诚为先,不可受贿赂,不可为私利而损害国家。

为政者应当忠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不能因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

9. 人间得居保安室,事事心头最慎始。

对于每个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处世之道,对于安身立命至关重要。

10. 学识如人,不唯进则退。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

11. 人能无过,岂可无辜?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不能没有责任心和悔过之心。

12. 相信全国之势并左右而行,再辅以智谋,定能取胜。

《资治通鉴》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71句)

《资治通鉴》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71句)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解释:狡猾的兔子被杀死了,驱赶追逐兔子的猎狗也就会被拿来烹煮。

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

敌国一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解释: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解释: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解释: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所以宫中的臣子不敢多吃,更甚者不吃,活活饿死。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解释:父母爱护子女方式如果不正确,那样恰恰是害了子女。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资治通鉴·魏纪五》解释:御寒没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别人诋毁你的话没有比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解释: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解释: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人皆作之。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解释: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

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后周纪五》解释:借鉴历史上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考察现在社会的是非利弊。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解释: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资治通鉴》24个名言警句让人沉思

《资治通鉴》24个名言警句让人沉思

《资治通鉴》24个名言警句让人沉思1,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实际含义:做事不要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2,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实际含义:一个人能懂得智慧,而且口才很好,就是贤人。

如果能坚强和有毅力,那就更好了。

3,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

哲理含义:当你走在霜冻上之后,才会真正的知道严寒将至。

4,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哲理含义:改变自己脾性有方法,聪明的人要戒除处于敏感的毛病,勇猛刚强的人要戒除太暴躁的毛病,善良温良者要戒除不果断的毛病,而心胸广博的人要戒除遗忘细节的毛病。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中和全面,那些小人虚伪之徒就不敢轻易冒犯了。

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实际含义:圣人用人,好比工匠选材料,应选取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

6,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实际含义:做人如果德才兼备,那是圣人。

如果才华和品德都没有,那是愚人;如果德性高但才华低,可以称为君子;如果才华高而德性低,无论如何都是小人。

7,牧心者,牧天下。

哲理含义: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可以把握天下。

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哲理含义:开始做事选择了困难的,则碰见容易之事,很轻松就搞定。

《资治通鉴》中的经典语句

《资治通鉴》中的经典语句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通史著作,由唐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该书涵盖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共294卷。

其中,不仅包含了大量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载,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成为了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资治通鉴》中的经典语句。

一、治国理政1.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是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治理国家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大手笔,而在于细节的处理和把握。

2. “用人不当,失之子羽;用人不正,失之桀纣。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二,是对用人之道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用人的失误会导致他的失败,用人不当、不正会导致国家的危亡。

3. “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异欲者败。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是对团结合作的重视。

它告诉我们,只有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才能够战胜困难和敌人,否则就会失败。

4.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是对待人处事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要以德报怨,不要以怨报德,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共处。

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是对国家安危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安危在于祀神和军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二、人生哲理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一,是对人生的责任和担当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够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和发展。

2.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命。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是对人生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也是不同的,只有认真面对自己的命运,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是对志向和目标的重视。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和目标,就无法取得成就,也无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

1、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译文:面对家事,要学会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才能做一家之主。

感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过清澈,就没有鱼群了;人太过较真,就没有伙伴了。

人生在世,凡事有度,做人有谱,才能相处舒服,得以长久。

史铁生有句话说得好:“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2、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译文:嘴里说的,不如亲身感受的;耳朵听的,不如亲眼目睹的。

感悟:《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个人谎称,集市上有老虎,就会有人相信。

所以,千万不能把道听途说的消息,当成是真的。

智者,都懂得实践出真知。

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不要光从别人的嘴里去认识一个人,也不要单从一张纸上去践行一件事。

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译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一旦失去,不会再来。

感悟:《素书》有言:“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人生的机遇,向来可遇不可求。

如果有幸遇到,千万不能错过,要借势扶摇直上。

因为一旦错过,就不知下次相遇,会是猴年马月了。

倘若时机尚未到来,就要学会韬光养晦,为自己积攒能量。

4因为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4、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译文:德行胜过才华,算作君子;才华胜过德行,只能称为小人。

感悟:唯有德行,可立一生。

人这一辈子,只有德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生在世,能力上的不足,可以由人品弥补;但品德上的缺陷,却难以在能力上找补。

所以人这一生,丢什么也不能丢了人品。

把人品经营好,就是在赚好人缘,好福报。

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译文:听听多元意见,才能保持聪慧;只听一方想法,只能走入死胡同。

感悟:苏格拉底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忘记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视角,所以很难容忍“异己”之言。

《资治通鉴》里的八句经典名言及解释

《资治通鉴》里的八句经典名言及解释

《资治通鉴》里的八句经典名言及解释《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1.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

【译文】: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

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 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

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

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那些掌权的人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4.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

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

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

资治通鉴经典句子及翻译

资治通鉴经典句子及翻译

资治通鉴经典句子及翻译1. 《资治通鉴》经典句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极严酷。

招致很多人怨恨。

赵良引用《诗经》《尚书》中的两句话劝诫他)(4)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故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则下不得其利,上不义则下乐以为诈,此为大不利矣。

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孟轲拜子思为师,向他请教治理百姓的道理。

子思说要让百姓先得利。

)(利者,义之和也: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

2. 求资治通鉴的好句子1.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甸之积弊。

2.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卷六十六)4.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承,贵贱位矣5.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6.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7.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

(《资治通鉴·汉纪》)8.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资治通鉴》卷二)9.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10.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1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12.苟自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14.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1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16.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17.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篇一】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

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

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

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篇二】
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2.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3.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4.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5.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6.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7.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8.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

——《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1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11.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12.明者,销祸于未萌。

——《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会愚昧不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