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改扩建景观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改扩建景观设计

摘要:通过国家药用植物园的改扩建实践,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空间上形成“一轴、两篇、八景点”的格局,使整个园区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统一鲜明的文化景观脉络,集引种保存、科学研究、文化传播、观光养生四位于一体,打造世界级精品药用植物园。

关键词:改扩建;景观设计;药用植物园;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背景

1.1区位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西邻永丰路,南邻马连洼北路,其余两侧与药用植物研究所接壤。地块西侧为百望山森林公园,南侧为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东侧为上地科技商业区。

1.2发展历程

国家药用植物园于1984年随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立在原标本园(1955年创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前身)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全园现有土地面积约20公顷(园区分为南园、北园,南园8.06公顷,北园11.56公顷),其中展览区和教学实习区12.5公顷,繁育区3公顷,保种区2.5公顷,引种驯化试验区2公顷,展览温室1800平方米,研究试验温室200平方米,共收集药用植物1300种(不含品种),并拥有大型种质低温贮藏库(900个种,1500号种子)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科技人员

12名,分别从事植物分类、园艺栽培、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国内外种质交换等研究和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及工人22名,从事植物园内各区的日常生产和管理。

1.3场地状况

1.3.1道路系统南园一级路相对完整,但二、三级路有些繁多,尤其是三级路,并且园路铺装陈旧,使用材质与风格不符,景观效果不佳,且雨后积水非常严重,达不到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北园道路缺失。

1.3.2植物景观南园多数植物生长良好,有些地方种植过密,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影响了观赏效果;北园植物种类单调,多以树群形式出现,生长良莠不齐,道路两旁杂草丛生,缺少行道树,多处未利用土地,黄土露天。

1.3.3水系南园湖岸线条生硬,置石摆放呆板,部分岸边植物种植过密,亲水性差;北园水池荒废,湖岸生硬,存在安全隐患。

1.3.4基础及配套设施园内的花架多数陈旧,部分配套设施缺失,建筑风格不一致,外立面不统一,杂乱无章,景观效果差,喷头老化,部分地段缺少照明系统。

2设计目标

国家(北京)药用植物园以中华名药园、中华医学博物馆、世界传统名药园为支撑,定位以本所名誉所长肖培根院士(1984)所提出的“园林的外貌、科学的内涵、民族的特色”为建园方针,以迁地保护和收集保存药典上常用中药和抗衰老中药为重点;引种保

存、科学研究、文化传播、观光养生四位于一体,持续科学的全面发展,将本所植物园建设成拥有大量活体药用植物标本园地。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知识内涵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努力建设成药用植物种植资源、引种保存、研发利用的研究基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国际交流展示窗口。

3设计主题

融古开今,源远流长。

4景观布局

在植物园原有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的园林景观要求,全面提升植物园面貌,空间上逐渐形成“一轴、两篇、八景点”的格局。

4.1一轴

中医药发展之路,从东到西如时间隧道,从西到东似空间画卷。

4.2两篇

中华医药篇:中华医药园结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相结合,按照各植物功能分区贯穿全园.景观节点融入文化贯穿全园。

世界传统医药篇及专类园:结合现代系统分类以及造园手法,把北园建设成科研、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世界医药园区。

4.3八大景点

4.3.1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本方案依据河图洛书的图案构成,将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渊源,

运用景观设计元素抽生到实体设计当中,运用阴阳五行与四季周转的关系,合理配植不同的植物,以达到设计元素与景观功能的合理运用。运用地形与植物韵律的变化展现一个既富有中医药历史渊源而又具有设计特色的中式园林景观。

4.3.2濒湖神韵此处节点的设计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编制出有序列的空间组合层次,简洁大方,同时根据公园规范满足了游人集散的功能,通过玉兰、杏树等植物造景结合水系打造出春满人间、春意盎然的观光景点,入口放置一组假山置石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石上有主要景点的介绍,起到标识性景观的作用。

4.3.3红蕖映榭该区驳岸线条僵硬,水生植物缺失,不具有观赏性。在现有的古建基础上,进行池塘的驳岸处理,以荷花为设计主题,搭配其他水生植物,打造出“红白荷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的优美环境。

4.3.4桑间云山该景观节点位于南园药植茶舍山顶,利用原有的建筑形式周边环境加以改造,亭子前面水池封上,此处亦是园区的至高点,打造出登高望远的观景平台。

4.3.5华章凝彩此景观节点位于重大成果荟萃园,此入口作为北区与外界联系的一个出入口,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两侧墙体采用浮雕形式,彰显大气,镂空的景墙体现了轻盈感,两侧隔离采用防腐木的形式,入口整体形象古朴而简约。

4.3.6本草流芳“中医药发展之路”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扩展了尺度空间并以百年刻度的形式贯穿东西,两侧均用药用植物

造景及景观小品的设计手法来烘托中医药文化,叶形广场的设计采用了“一叶仁心,百代余香”的设计理念,以不同景观元素为载体,通过艺术形式来体现中医药本草文化,广场北侧采用弧形景观台结合浮雕的形式来展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广场南侧采用了中国印章及印刷术的设计理念,设有六个印章,并在其上刻有关中医药的经典词句,广场南侧紧邻南园水系,打造出滨水景观效果。

4.3.7汇医聚贤中医药发展之路与懋隆前广场相衔接处进行合理的结合,采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变形的手法,结合流线型的铺装分割,在整体上有了相应的关系,西侧形似树叶,寓意本草,南侧形如葫芦,寓意悬壶济世,北侧形似如意,寓意如意吉祥,通过流线形图案铺装分割和本草线雕地铺的形式与北侧懋隆前广场融合,周围利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烘托周边环境,打造出具有药用植物园特色的文化艺术广场。

4.3.8灵湖叠药中心湖形如美玉,神似灵芝。水景区,湖区周围有叠水;湖区的北边设置山体,展现青山辉映和自然相结意境。湖中心岛设有亭台、假山、置石给人们提供休息平台,并有景观植物搭配,形成“环山绕水,负阴抱阳”的景观意境。

除此之外,整个园区还规划了十个二级景点,分别是民族荟萃、珠围翠绕、竹境探幽、深幽继晷、绛珠仙草、藤蔓曲影、悬壶济世、祥穆圆通、活络清虚、韶秀颐香,结合一轴、两篇、八景点,共同组成全园的景观结构。

5水系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