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二战后的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战后的国际关系一、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背景:①西欧各国的衰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政治上,战后相当长时间操纵联合国。
③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和政治影响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是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在战争中苏联扩展了疆土,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
战后,苏联的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及评价——(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2)内容: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确定的有关内容。
雅尔塔体系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3)评价: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渣油泵ZYB-7.5/2.0是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斗争表现形式是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3、联合国的成立——成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等。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复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2、如何评价这个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①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②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它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
在这一体系下,掩盖、隐含了许多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1919—1929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但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其次是实力和政治地位不相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矛盾自此总爆发)1.经济大危机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3)政府政策:自由放任政策。
导火线:黑色星期四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3.特点:①时间长(1929年---1933年)。
②范围广(从美国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受到影响)。
③破坏性大(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贸易减少三分之二,失业人数达3千万)。
4.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了经济大萧条。
(2)政治上:使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高一历史二战后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二战后知识点总结二战后知识点总结二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国经历了战争后的重建和调整。
下面是对二战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全球政治秩序重组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旧的大国霸权体系瓦解,新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
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体制。
同时,联合国成立,旨在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2. 冷战的兴起随着二战后的对立阵营的形成,冷战开始主导国际关系。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导致了长期的敌对状态。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通过核武器竞赛和地缘政治角力来争夺全球的影响力。
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阵营,即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
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争,欧洲国家积极推动一体化进程。
1957年,通过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成立,目的在于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融合。
经过多次扩张,欧盟逐渐形成,成为一个包含多个成员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盟。
4.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二战后,德国被盟军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部分。
东德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而西德则受到美国的影响。
然而,1990年,随着冷战的结束,两德实现了统一。
5. 新中国的成立二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内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经济建设。
6. 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崛起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争取独立。
亚非拉国家联盟成立,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合作与发展。
一些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在经济和政治上崛起,成为新兴经济体。
7. 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二战后,科技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大大增加。
8. 文化与社会变革二战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亚文化运动如嬉皮士、朋克等涌现。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原பைடு நூலகம்
因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视苏联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发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中苏破裂、苏东矛盾)。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
含义
二战后,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的一种战略态势。
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具体表现
美国在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组建“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
兴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走向联合并崛起。日本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弱趋势。加强:两级格局解体,欧、日、中、俄发展。
影响
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以来苏联。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本文将梳理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的必背知识点及考点。
1.冷战的形成与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两极,其间的紧张竞争导致了冷战的形成。
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分别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和北约组织,这两个军事同盟组织标志着世界的分裂。
2.冷战时期的各种冲突: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展开了各种冲突。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都是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
3.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
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关系的多边化和国际组织的兴起。
4.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相继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5.非殖民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独立,世界上的殖民地逐渐消失。
这一历史进程被称为非殖民化。
非殖民化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使得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东德和西德于1990年正式实现统一,德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8.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冷战时期,为了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欧洲国家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这一进程包括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等。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为欧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以上是部编版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的必背知识点及考点的梳理,希望对你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专题1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目录【思维导图】 (2)【知识梳理】 (2)【知识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1、帝国主义和世界大战的酝酿 (2)2、第一次世界大战 (3)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4)【知识点0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1、列宁主义形成 (5)2、十月革命胜利 (5)3、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6)【知识点0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1、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7)2、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涨 (8)3、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8)【知识点04】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9)2、第二次世界大战 (10)3、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0)【易混易错】 (12)【素养提升】 (13)【真题赏析】 (14)【核对答案】 (15)总体特征: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荡、分化和重组的年代,以战争与革命(包括十月革命、亚非拉斗争)为主题,世界从战争走向和平,革命继续发展,国际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知识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难点】一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3)各国间的不平衡性加剧,原来先进的国家在很多方面被后起的国家超越。
2.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2)军事上: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03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及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历史知识点速记)
(2)影响: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 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了全球经济 的_一__体__化__。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 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妇女地位的提高: (1)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妇女有了_选__举__权__。 (2)女性_就__业__率__持续增长。 (3)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 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2)经济上:_1_9_4_7_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即_马__歇__尔__计__划__。 (3)军事上:_1_9_4_9_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成立“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北__约__”。_1_9_5_5_年,苏联同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_华__约__”。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_两__极__格__局__形成。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_1_9_6_1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其兴起标志
不结盟运动 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 重要力量,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两__极__格__局__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 国际政治经 家的要求 济新秩序 中国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提出
②时间:_1_9_9_1_年年底,苏联解体。
【微点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 乔夫改革的根本原因都是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治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经济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考点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考点5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6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威胁安全 争、恐怖活动等 _1_9_9_9_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
美国霸权 联盟 主义体现 _2_0_0_3_年,美国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世界二战后的历史知识点
世界二战后的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冲突之一,其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对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二战后历史的关键知识点:1. 冷战的开始: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冲突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持续了大约40年,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2. 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3. 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向战后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它们重建经济,同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4. 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1961年,东德建立了柏林墙,将东西柏林分隔开来。
柏林墙成为冷战时期分裂的象征。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东西德的重新统一。
5. 朝鲜战争(1950-1953年):冷战期间,朝鲜半岛的冲突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这是冷战的第一场热战。
6. 越南战争(1955-1975年):越南战争是冷战期间另一场重要的代理战争,最终以北越的胜利和越南的统一结束。
7. 欧洲一体化:二战后,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战争,欧洲国家开始走向一体化。
1957年,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这是后来欧盟的前身。
8. 非殖民化浪潮:二战后,许多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开始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
9. 太空竞赛: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
10. 经济全球化:二战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中。
11. 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全球经济结构。
12.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加剧,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高三历史复习世界史知识精析5: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
单元二十 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一、知识结构-必看清二、阶段特征:(必想通)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1939 年大战爆发到1989年苏东剧变。
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从美国-相对衰退-复苏-繁荣;东亚韩国新加坡-抓机遇;抓战略;抓外向;抓科教。
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抓合作;抓引进;劳力廉;调结构。
南亚印度国营民营并举;齐全体系;粮食自给;软件领先。
-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变化。
三个阶段-特征不同-原因深刻-详细情况参考后边解析。
—大战爆发。
—大战扩大-西线扩张;苏德战场;珍珠港;北非。
—大战转折-斯大林格勒;中途岛;阿拉曼。
44-45—大战胜利-四次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
-欧衰美强苏壮;内容-成立联合国,处置战败国,划分实力范围; -美苏划分天下;评价-积极有利稳定社壮民解,消极冷战霸权。
46丘吉尔演讲序幕;47杜鲁门冷战;马歇尔计划;49北大西洋公约组 背景-体制弊端;经济困难;人民要求;国内动荡;20大。
内容-调制体制,放松控制,计划市场,发扬民主。
(1)恢复-美国扶植;宏观调控;科技;社会稳定。
(2)联合-欧共体成立,原因,发展趋势,影响。
腾飞-改革,美扶,非军事化,战略,科教,订货。
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改革,改革总体成效不大;国际关系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50年代中期后演变为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局势瞩目;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一)、资义发展——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1、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广,宏观调控加强。
高一历史二战后知识点
高一历史二战后知识点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如今,我们高一历史课程中学习的二战后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就二战后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二战后,世界国家针对战后秩序问题进行了长期而复杂的博弈。
主要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
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日内瓦公约》、《联合国宪章》等为代表的国际法体系。
二、冷战格局的形成在战后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即美国和苏联。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演化为一场持续近五十年的冷战。
这一时期的冷战格局影响了世界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
三、联合国的作用和局限联合国是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旨在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和平与安全。
然而,由于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利益纷争,联合国在一些国际危机中的应对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例如,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被认为较为被动和无力。
四、冷战局势的紧张与缓和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局势相对紧张,诸如古巴导弹危机以及越南战争等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担忧。
而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以及美国总统里根的外交政策有所缓和,导致冷战局势有所缓解。
五、冷战局势的结束和后果冷战的结束主要归因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
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时期结束。
这一时期的变革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塑,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以及全球经济上新自由主义的崛起。
六、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战后,全球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几十年,主要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和全球市场影响力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东亚的“四小龙”如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也迅速崛起。
2024年高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本随着2024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知识的学习深入,我们已经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对2024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
一、二战及其影响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希特勒的扩张主义政策、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兴起以及日本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等。
2. 盟军反击战略的重要事件: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珍珠港事件等。
3. 近代战争中的新技术:如火箭、导弹、原子弹等科技的运用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二战结束后的重大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和拆除、冷战的持续、联合国的建立等,这些事件重新塑造了世界格局。
二、冷战与代价1. 冷战的起因:苏联和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合、争夺影响力和势力范围等。
2. 冷战的主要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和拆除等。
3.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分裂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两大阵营,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重新定义。
4. 冷战的解决:冷战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标志结束,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
三、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政策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事件。
2. 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传统的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3. 中共的建设和发展: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等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4.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斗争,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新中国的成立和国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四、思想解放运动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毛泽东发起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下,文艺、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气象。
高中历史复习要点:二战后的历史
高中历史复习要点:二战后的历史高中历史复习要点:二战后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
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
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
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
)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
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
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考点解读:二战后的世界
[键入文字]高三历史考点解读:二战后的世界说明: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
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
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
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
)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
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1。
高三历史复习世界史知识精析6: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苏东剧变政治形势:东欧剧变:方式:大多通过大选.经济趋势:苏联解体:总体缓和:仍不太平:趋多极化: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知识经济兴:共同问题多:实质:社会制度剧变-社-资.原因:斯模式-经政困难-戈改革-西演变.过程:戈改革释矛-91盟约松苏-8.19事件弄拙-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标志.原因:历史体制;主要戈改;外因演变.启示:曲折性;改革和原则; 反腐败;警演变.冷战终结束,大战威胁小;裁军;朝鲜半岛.美霸更嚣张-人权论;北约炸南;导弹系统;地区冲突增-南斯拉夫,巴以.印巴旧已去,新未成,暂呈一超多强.四力推-市场,科技,金融,跨国公司.四阶段-航路启; 蒸汽初;电气确;深入发.双刃剑-发达扩张;发展机遇挑战并存.三大集团-欧盟;北美;亚太-各有特点.成因科技竞争;兴于美;促全球化可持续.沙化,水少,污染,气候和恐怖-怎么办?恐怖主义威胁。
单元二十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89-)一、知识结构必看清二、阶段特征:(必想通)本单元讲述了当今世界历史,时间从1989 年到1现在。
这一时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总体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世界经济出现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和知识经济的趋势;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一)、资义发展——全球化和多极化:1、资本主义经济—新科技革命,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1)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2)全球一体化在市场制度,科技革命,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的主导下日益发展;(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集团。
2、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各国进一步完善政治制度,缓和矛盾,同时欧日独立的倾向日益增长。
(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和曙光: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剧变,但并不意味社会主义的失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新的曙光。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一、冷战时期(1945-199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一种持续的、不公开的敌对状态。
冷战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冷战的起因冷战的起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冲突,经济的竞争,军事的对峙等。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愈发明显,军备竞赛也日趋严重。
2.冷战的高峰时期冷战的高峰时期主要是指1950年代到1960年代,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对抗和竞争。
代表性的事件包括: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3.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主要体现在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终结,资本主义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的一次重大社会革命运动。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是:封建主义的长期压制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1.法国大革命的起因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矛盾的加剧,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等。
2.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1789年的巴黎起义、1793年的雅各宾派统治和恐怖统治等。
这些事件对法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全球民主运动和平等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是指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系列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的背景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1.印度独立运动的起因印度独立运动的起因主要包括: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兴起,以及其他国家独立运动的影响等。
2.领导人和组织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领导人包括甘地、尼赫鲁、卡玛拉贝、博苏巴赫等。
他们通过组织如印度国大党、印度民族大会等团体,领导了一系列的抗议和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复习二战后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复习二战后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延伸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二战后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
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
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
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二战后的世
界知识点总结归纳
说明: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
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
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
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
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
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
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重点分析马歇
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共出现过三次:同盟
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
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
)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
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
国的关系变化。
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
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
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此题是重点)
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科学家的贡献。
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