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解说词

合集下载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唐朝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一个时代。

它的开篇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死亡为止,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称为“盛世”。

唐诗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诗不拘一格,有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也有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田园诗,更有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渗透其中的诗歌作品。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李白的豪情壮志,都成为世人所赞誉的经典之作。

唐之韵本解说词,将带您领略唐朝文化的魅力,体验唐诗的独特之处。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氛围、诗歌风格等方面为您展示唐之韵。

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标志着折断了隋朝长达30年的统治链条,带给中国一个全新的政权。

唐高祖李渊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良好的政策取得了统一中原的胜利。

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接续父亲的事业,开创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

唐朝立国之初,国土广阔,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外交交往频繁。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唐朝被誉为“盛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当时的社会对文化和艺术非常重视,文人雅士辈出,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不论是贞观之治下的诗礼之邦,还是黄巢起义后的中兴之世,唐朝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诗画。

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

这种诗歌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为主题,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形式,采用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田园诗则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以写景抒怀为主的山水诗,以及以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唐诗的瑰宝。

唐之韵 解说词

唐之韵 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是一部以唐朝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

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文化风貌,感受唐朝的繁荣与辉煌。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部精彩的剧目。

首先,唐之韵的舞台布景精美绝伦。

整个舞台以金黄色为主调,恢弘而不失庄严。

舞台的中央是一座高耸的宫殿,象征着唐朝的皇宫文化。

殿前布置着一座精致的乐府,乐府中歌舞欢快,展现了唐朝人民的豪情壮丽。

舞台的两侧则是园林风光,微风拂面,花香弥漫,给人一种恬静祥和的感觉。

其次,唐之韵的服装设计独具匠心。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唐装,色彩鲜艳而不失端庄。

女演员的衣裙上绣有精美的花纹,象征着唐朝女性的婀娜多姿。

男演员则穿着锦缎长袍,举止风度翩翩,彰显了唐朝男子的豪情壮志。

整体造型典雅华贵,让观众仿佛穿越时光,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风采。

接下来,唐之韵的音乐演奏更是一大亮点。

在剧中,采用了传统的唐朝音乐,搭配古筝、琵琶等乐器的演奏。

音乐旋律婉转悠扬,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而繁华的时代。

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舞姿的华丽与优美,增添了剧目的视听享受。

而唐之韵的剧情安排紧凑有趣。

剧中融入了唐朝诗词、舞蹈、戏曲等元素,使整个剧目更加丰富多彩。

情节扣人心弦,既有宫廷争斗的热血激情,又有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人文风貌。

同时,剧中的幽默搞笑元素也让观众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享受演出。

最后,唐之韵的演员表现出色,每个角色形象鲜明。

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宫廷女性的柔美和智慧,还是将军的威严和勇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的气场和台词的真实传神,让观众能够情感共鸣,与角色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唐之韵是一部通过绚丽的舞台布景、华丽的服装设计、悠扬的音乐演奏、紧凑有趣的剧情安排以及出色的演员表现,将唐朝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的舞台剧。

观看这部剧目,不仅可以欣赏到唐朝的繁荣盛景,更能够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之韵——第2集》解说词

《唐之韵——第2集》解说词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 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吧,唱出来的也是 “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 香 ” 。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 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 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 *,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 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 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四杰的。杜甫对此很 是不平,曾断言指出: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四杰中成就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阎 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 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来真的写起来,惹得阎都督勃然 大怒。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时,阎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 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气飞扬!《滕王 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 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4.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5.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李商隐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由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开始的大型文化系列片。

在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这个王朝不仅政治强大,文化也极度繁荣,尤其是诗歌,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

在唐之韵的第一集中,讲述了千古唐诗的传奇故事。

而在第十七集中,介绍了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他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因此,他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唐代著名的诗人。

在第十六集中,讲述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

而刘禹锡则因为参加了政治革新而长期被贬谪,但他的诗歌风格却与柳宗元大不一样,更为豪放和奔放。

在第十九集中,介绍了朦胧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他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1页共1页。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一)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这八十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苑》),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就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释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

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杜牧不可能不明白。

他之所以出语惊人,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并不是肯定项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打个败仗就彻底认输罢了(安徽和县霸王祠)。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1500字
《唐之韵》是一部古装仙侠剧,讲述了一段关于仙人、魔族、凡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以及如何在伴随着剑拔弩张的战争中“越战越勇”,最终携手赢得胜利的故事。

该剧在演员方面呈现出“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飙戏”的特点,以刘德凯、黄晓明、杨紫、罗晋、张檬、胡歌等实力派演员共同出演,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特效、CGI等技
术手段,使得剧情更加磅礴壮阔,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在剧情方面,该剧通过一段穿越时空的故事,让主人公他们穿越回唐代,经历了许多
惊险刺激的冒险,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拯救了苍生,赢得了胜利。

与一般古装剧不同的是,《唐之韵》采用了仙侠流的方式,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
玄幻等元素,创新之处十分独特。

制作团队在场景和特效上也下足了功夫,如大量运
用3D打印技术打造造型精美的神兽、设计华丽的仙界宫殿等。

而在角色设计上,《唐之韵》也颇具特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和故
事背景,如蒙恬、韩信等历史名将跨越千年回到唐朝仙侠世界,与仙魔双方展开激烈
战斗,在剧情中具有特别的存在感。

最为难得的是,《唐之韵》从头至尾的贯穿了“爱、信、勇”这三个主题,让观众在
欣赏剧情的同时,受到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特别是剧中的“信仰”,以及“爱与信念
的力量”这个主题,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的来说,《唐之韵》是一部集特效、演员表演、剧情等诸多因素于一身的精品剧集,其在特效和场景的打造、角色设置、故事情节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也是国产
古装剧中的一部佳作。

(完整版)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完整版)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千秋诗圣——杜甫(唐之韵解说词)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与这个词有些不一样,区别在哪里?);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

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

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注意:“炙”的写法,与“灸”在写法和意义上的区别),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

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

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

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

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他跟谁并称“元白”?)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蒹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这八十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阶段。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别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看起来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别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李商隐的“向晚意别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不过近黄昏”(《乐游苑》),尽管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就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闻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特别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别容挑选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一辈子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释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干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别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寻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别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估计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别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定性。

也能够推想到,这个地方面有他自负的傲气;【要是有我精通兵法的杜牧在,我就能从容别迫的击败曹操,用别着靠东南风帮忙来侥幸取胜了。

】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别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挑选。

这一点杜牧别可能疑惑。

他之因此出语惊人,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并别是确信项羽有这种能力,只只是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别能打个败仗就完全认输算了(安徽和县霸王祠)。

《唐之韵——第4集》解说词

《唐之韵——第4集》解说词
《燕歌行》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三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 “ 少妇城南欲断 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苦乐不均、 征人思妇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又沉着,声势浩 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苦乐不均征人思妇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
第四集 边塞诗人(下篇)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 “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 。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 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的就数高适。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 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 “ 岑参兄弟皆好奇 ” (《美陵行》)。早年他就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 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 蕴,境界高远。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惨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 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 气度。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与王勃的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相比 ] ,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 信。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引言《唐之韵》是一部以中国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于20xx年播出。

该剧集讲述了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下,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和宫廷斗争。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唐朝的繁荣与风华。

本文将对《唐之韵》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人物、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解说。

剧情梗概《唐之韵》以李白和杜牧为主要人物,围绕他们的传奇爱情展开。

李白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文武双全,酒后吟诗,风流倜傥。

而杜牧则是一位优雅的文人,深情厚意,情深义重。

两人在朝堂上相识,并互相影响,展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背景下,剧中也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以及宫廷斗争和政治阴谋。

剧中,李白和杜牧的爱情受到了诸多挑战。

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宫廷和贵族的压力,还要面对自身的矛盾和困惑。

二人之间的感情时而如火燃烧,时而又受到外界力量的阻碍。

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人物形象李白李白是《唐之韵》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

他身体健壮,性格豪放,天赋异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情,抒发了对人生、对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李白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自由奔放、风流倜傥的诗人形象,他的存在给剧中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杜牧杜牧是《唐之韵》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他是一位优雅和富有内涵的文人。

他与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牧深情绵长的诗作显示出他内心的柔软和细腻。

他与李白之间的关系在剧中被描绘成一种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成长,互相扶持,为剧情增添了温情。

其他人物除了李白和杜牧,剧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例如女主角、皇上、宰相等。

他们各有特点和故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

这些人物形象的设定和演绎,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艺术表现服装和布景《唐之韵》精心塑造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风华,通过精美的服装和精致的布景,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的时期。

剧中的宫廷群臣穿着华丽的龙袍、仕女们身穿色彩缤纷的汉服、杂耍艺人们戴着金色的面具等,都展现了唐朝的繁华和富丽堂皇。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这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找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摇动大树。

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一种震撼力。

韩愈既写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

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俾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且不说“破屋数间而已矣”是纯粹的散文句,还带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从语序看都符合口语的习惯,不过这种平直浅白的散文句,却又别有一种潇洒自在,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

喜欢在诗里融入哲理。

《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把议论引入诗中,这可以说是韩愈开创的风气。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一、引言《唐之韵》是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描绘了唐朝的繁荣与辉煌,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唐之韵》进行详细解说。

二、背景介绍1·唐朝的历史背景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唐之韵》的创作背景《唐之韵》是由著名作家张三岛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唐朝的各个方面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三、主要人物介绍1·唐明皇唐朝的皇帝,聪明睿智,为了国家的繁荣努力奋斗。

2·杨贵妃唐明皇的宠妃,美丽动人,与唐明皇之间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3·李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成为了唐朝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诗仙”。

四、故事情节1·描写唐明皇的治国策略和对内政外交的处理。

2·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曲折经历。

3·描写唐明皇的文化事业,包括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繁荣。

4·描写唐明皇的战争征讨和国家的边疆防御。

五、《唐之韵》的艺术特色1·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在表现唐朝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同时,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格特征。

2·优美的语言风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对白,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3·精彩的情节设置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1:《唐之韵》原文电子版2·附件2:《唐之韵》人物关系图示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科学及其他作品享有的权利。

2·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是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3·景观保护法:景观保护法是保护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法律法规。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第一章绪论一、背景介绍《唐之韵》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唐之韵》进行详细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之宝。

二、《唐之韵》的起源《唐之韵》最早是由唐代文人编纂,记录了当时唐诗的韵文特点及其用法。

后世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版本。

此书对于研究唐代诗歌的音韵体系、韵律规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的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韵律规则解说和研究成果总结。

第二章《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一、总体概述本节对《唐之韵》的总体内容进行概述,包括韵书的篇目、作者、编纂方法等。

还将介绍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简介,以便读者能够对《唐之韵》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各个章节的详细解读在本节中,将详细解读《唐之韵》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如韵书的各个部分、诗歌韵律的分类和解释等。

对于特定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将进行重点阐述和分析。

第三章韵律规则解说一、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本节将重点介绍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包括平仄、声调、韵脚等要素的解释和运用规则。

通过对《唐之韵》的解读,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唐诗的音韵特点和构成规则。

二、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在本节中,将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解析《唐之韵》中的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

包括不同韵律规则的变化和合理运用,以及其对诗歌的音韵美感的影响。

第四章研究成果总结一、对《唐之韵》的实证研究本节将对近年来针对《唐之韵》进行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包括对韵书主要内容的验证、对唐代诗歌韵律规则的深入分析等。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读者将了解到关于《唐之韵》的最新研究动态。

二、对《唐之韵》的评价和启示本节将对《唐之韵》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唐之韵》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研究,对读者的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唐之韵》完整文本。

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杜甫
杜甫,从生前到死后,一直是个不大引人注目的诗人。

他的诗,和当时流行的诗风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当时的唐朝,经过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诗坛上弥漫着一种追求华丽辞藻、醉心于风花雪月的风气。

然而杜甫的诗,却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他像一个执着的观察者,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种种惨象。

他一生颠沛流离,贫困潦倒。

在长安的岁月里,他渴望得到一官半职,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但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他,他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李林甫的阴谋而落第;他四处干谒权贵,却屡屡碰壁。

困居长安的他,看到了贵族的骄奢淫逸,也看到了底层百姓的悲惨生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震撼人心的诗句,便是他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深刻揭露。

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的。

所谓“沉郁”,是指他的诗思想感情深沉郁积。

他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都融入到诗中,使诗的情感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刻。

而“顿挫”,则体现在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上。

他的诗常常在情感的表达上起伏跌宕,节奏上缓急相间。

读他的诗,就像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充满了曲折变化。

尽管杜甫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他的诗,是那个时代的史诗,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大唐的悲歌。

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

后世的诗人,无不对他敬仰有加,他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引言
背景
《唐之韵》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之作。

曲目
《唐之韵》共有五个曲目,它们分别是:
1. 第一乐章:《繁华之都》
2. 第二乐章:《青山绿水》
3. 第三乐章:《星辰之夜》
4. 第四乐章:《诗词之旅》
5. 第五乐章:《皇宫往事》
每个曲目都展现了唐代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
《唐之韵》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古典音乐的特点,充
分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美丽。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优美:《唐之韵》的每一个曲目都有独特的旋律,充
满了东方的神秘与魅力。

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流畅的旋律线条,表达
出了唐代的豪放和韵律之美。

2. 器乐协奏:作曲家在创作《唐之韵》时,注重使用各种古
典乐器进行协奏。

在曲目的过程中,传统的古乐器与现代乐器巧妙
地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效果。

3. 文化融合:《唐之韵》通过音乐表达了唐代的文化特点,
融合了唐代的古典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作曲中,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的文化内涵透过
音乐展示给观众。

4. 情感表达:每一个曲目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从喜悦到
伤感,从慷慨激昂到温柔恬静,情感跌宕起伏,触动人心。

感谢大家的阅读!。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张继、崔护、卢纶、李益)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找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上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

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思想,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嘎然而止,此外一切经历都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写得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

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到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这首诗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第二,诗的意竟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下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区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敢到惭愧,可是看的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撰稿人樊修章核对说明:该文本经与电视片逐集核对,从很大限度上减少了网上流传的原稿文本的遗漏错讹——当然,也包括电视片中的个别缺憾。

文本中,原稿有而片中无者以【】标示,片中误漏或疑似误漏者(有的是版本不同之故)以[ ]补正。

2004年3月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因此而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的诞生唐之韵是一部闪耀着中国古典文化光芒的诗集,它的诞生源于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氛围。

在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大批的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他们追寻着最纯粹的诗意,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有情有景的诗篇。

而唐之韵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唐之韵的特色唐之韵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唐之韵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诗集以深远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唐之韵的特色还在于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细腻婉转的词牌,还是奇崛俊逸的骈文体,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文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融入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唐之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和研究,后世文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唐诗的传统延续并有所发展。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代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还在于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人的思考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唐之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它记录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唐之韵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之韵似一束青花豪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珍贵。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承的文化宝藏,将其传承下去,流传千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

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

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

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

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

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

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

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

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

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

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

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

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

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

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

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的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

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

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的语气雄阔,锣敲得震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维新运动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到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瞰唐诗。

话虽如此说,但中国诗歌终于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运动时白话诗兴起以后的事。

[唐之韵]第二集独振新风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618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

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

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作物吧,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

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

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抽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

杜甫对此很不平,曾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

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

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闫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是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

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座的人写。

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真写起来,惹得闫都督勃然大怒。

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闫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习气扬!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涯,也仍然像紧邻一样。

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处处都有能给人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

只有时代开放、清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表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被引用的名句。

四杰中的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是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

他恃才傲物,骂那些装模作样的朝廷官员为“麒麟楦”,意思是麒麟的填料。

问他此话怎讲时,他说耍麒麟的都是用布画麒麟蒙在驴身上,看起来像麒麟,其实揭掉画皮,不过是一头驴。

真是骂绝了!幸好他生在唐代,不然的话,光凭这件事,就足以叫他掉脑袋。

卢照邻遭遇极惨,中风瘫痪十年,最后因无法忍受而投水自尽。

他的《长安古意》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至今还不时有人引用的名句。

做父母的大概都给孩子教过几首唐诗,教的诗中大概也会有这一首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县人。

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他写了一篇《讨武氏檄》,把武则天有的没有的劣迹全兜出来数落了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