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及建立的三种路线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和2010版教材有较大差异,查询2013版的相似程度。

【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多维度了解祖国历史,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本章内容加上综述的第二部分“三座大山重压”、第三部分“两个中国命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符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学习本章体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到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课件演示、视频、图片重现历史、师生对话等手段,使学生在与历史对话中产生共鸣。

【教学时数】3学时(本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0.5学时)。

【教学过程】【本章导入】通过师生之间问答进入新课。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在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我们目前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5、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6、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背知识点汇总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2)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构图解史]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知识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背景(1)军事: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经济: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3)国际:应对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2.措施(1)土地改革①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②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结果和意义:到1952年底,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温馨提示]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消灭地主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

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为结成工农联盟创造了条件。

工农联盟的建立,从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①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

②概况:党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③结果和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3)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十三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十三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了在中国走“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必然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三 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先后由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集团实 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道路;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独立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共产党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上述三条道路、三种国家命运激 烈斗争的历史,而人民共和国道路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成为必然。
战役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在43天的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 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 就有38位!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 甘岭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成为一 代人学习的榜样。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5. 镇压反革命运动
(1) 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整个 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3)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3. 土地改革运动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4. 抗美援朝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专题十三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知识导航
内容简介 义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点亮了前进的明灯。社会主
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大地上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 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它以和平方式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一制 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亿万曾经受苦受 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此踏上了沿着社会主义大 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其内容包括:建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发展经济四个基本方面。

首先,建立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首要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翻封建帝制的统治。

这个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同时还包括其他的革命阶级和阶层。

建立统一战线的意义在于,使革命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形成强大的反对派,推翻封建制度成为可能。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封建统治者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特权,必须通过革命武装力量加以推翻。

因此,武装斗争成为实现革命目标的必备手段。

武装斗争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迅速动员群众起来,打破封建统治的威胁和镇压,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进行。

第三,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民的痛苦之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旨在废除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垄断,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土地改革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使他们成为革命的坚定支持者。

最后,发展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础和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现代化,而这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发展经济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为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科学的革命道路,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也对世界革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三专题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江泽民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对建国初期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毛泽东和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出发,带领全党认真实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1953年6月,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以“一化三改造”为中心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到1956年底,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些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从此,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一、新中国的成立与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变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得到苏联、东欧与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这有利于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不但坚持敌视和拒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还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我国,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我国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新中国来自外部的主要威胁。

在国内,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这是当时形势的主流。

但是,还有许多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提出的一种具体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

总路线的核心思想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路线包含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个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社会主义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党必须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这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可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力量。

通过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

2. 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下,武装斗争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手段。

党必须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通过军事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解放全国人民。

3. 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指出,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党必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4. 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要求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包括土地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民族独立等。

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5. 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明确指出,新中国建立后,要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包括建立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实行民主革命以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等。

这一总路线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9.3%
53%
827亿元
20%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9---1952) (过渡时期)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1953---1957) (过渡时期)
11%
9%
重工业 农业 其他工业
80%
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 小,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
历 史 最 高 年 产 量
50%
历 史 最 高 年 产 量
25%
工业
1949
农业
1949
1949年粮食产量状况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
人 均:209公斤
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 平均每人每年口粮只有100公斤左 右(折合人均0.5斤每天)。
农村饥民达4000多万
城市失业工人有400多万
战火中的城市
图为《人民日报》刊登的《决定》
合理调整工商业
调整重点:调整公私关系
和劳资关系
党调整工商业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 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在 公私关系方面,把私营工业纳入到国家计划 的轨道上;在劳资关系方面,首先保证工人 的民主权利;劳资问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由政府仲裁。
淮河流域人民治理淮河。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天安门城楼上举行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 交部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 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标志着中 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20世纪上半叶的三种建国方案

20世纪上半叶的三种建国方案

历 中 为什么 史国 和共 人产 民党 的执 选 政 如何做 择:
2、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基本方式)
(怎样执政)
不断完善其 领导和执政 方式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 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 础上形成的。《建议》把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了“规划”,凸显了政府更加注 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 局。《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 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党来提出? (2)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谈谈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理由
农民阶级狭隘性,保守性
资产阶级改良派不触 动封建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
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两面性,不彻底性ຫໍສະໝຸ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党的性质
想一想?
有人说:搞革命要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 在,搞现代化建设不 一定由中共领导。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科 技方面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

第三条路线在中国能否走得通

第三条路线在中国能否走得通
——《中国通史》
国民党当局采取一系列恐怖手段对付民盟,终于,在1947 年11月6日,民盟解散。至此,中间路线已基本上归于破灭。 这样,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单纯的国共两大集团武力对抗的 局面。这样,也就接近了中国政治上的统一。
蒋介石解散民盟,只能教育人民: 要有自由要有真正的和平,就必须坚决 用武力来打倒蒋介石,就必须坚决拥护 人民解放军的武装革命斗争,而决不能 依靠任何和平的合法的改良的方法。
施复亮:鼓吹中 间路线的代表人 物,对中间路线 的阐述最多最完

第二、中间派的理论和主张
施复亮提出的中间路线的三个原则:
一、中间派所要建设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在形式上 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决不许它成为少数特权阶级 所独占的民主政治,必须把它变成多数平民所共治的 民主政治,进一步且须变成为全体人民所共治的民主 政治。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 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和利益 ❖ 革命性不彻底,具有软弱性 ❖ 完全寄希望于当局的退让,不具有武装力量 ❖ 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太过薄弱,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在外忧内患中畸型发展 ❖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改革政策
当时中国数量最多的,不是 中间阶层,而是劳苦大众。
这是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 局限而没有看到的事实。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 沈钧儒在香港召开民盟一 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 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 恢复民盟总部。会议宣告: “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 间有中立的态度”,指出 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 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 通”的。民盟必须站在人 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 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的 统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 所有制、驱逐美帝国主义 出中国、同人民的民主而
❖ 帝国主义列强想要以掠夺中国发展本国资本 主义不放弃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崭新历史主题,党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

注重提出和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有利于增强党的事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自觉探索和把握。

毛泽东把基本路线比作“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邓小平说,党的路线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江泽民强调基本路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胡锦涛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从“灯塔”到“生命线”,党始终把基本路线放在了极端重要的位置和高度。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在顺利实现经济恢复后,中央从1952年9月开始酝酿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并于1953年6月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通过。

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中共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同时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共八大路线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为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判断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民国以降的近代中国有哪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

6.民国以降的近代中国有哪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

(一)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1.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近代历程)。

二、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革命阶级;工人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革命阶级。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五、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六、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启示: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先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经济基础的进步,从而完成反帝反斗争胜利的历史使命。

七、天京事变失败的原因:①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②太平天国运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③领导人贪图享乐,争权夺利,矛盾丛生,最终相互残杀。

八、天京事变的影响:①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②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③最终加速了农民政权的灭亡。

九、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为它颁布了非常完整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十、洋务运动最先创办的是军用企业,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

十一、洋务运动的目的:①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②维护国家的海防和边防;③扩大自己的实力。

十二、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于日本。

十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十四、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①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③开拓了人们的思维和眼界。

十五、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十六、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激烈论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十七、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原因:①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同盟会领导的;②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作指导的;③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④建成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重点:新中国的成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过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召开:1949 年9 月21 日,在北平召开。

(2)内容:①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1949 年10 月1 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背):(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 背景:(1)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财政经济面临巨大困难(3)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

2.措施(1)土地改革①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依据:195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结果:到1952 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④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①打击对象:投机商人②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③实质:争夺市场领导权。

④作用: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稳定了物价、市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3)抗美援朝①背景:1950 年 6 月25 日,朝鲜内战爆发。

近代史大题总结

近代史大题总结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失败的主要原因?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清中期以后,封建统治日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相反却更加腐败,不仅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还把防止人民反抗放在首位。

在反侵略斗争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还避战求和,不惜割地、赔款,阻碍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次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并没有什么改变,必然导致被动挨打,远远落后与帝国主义列强。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相互关系是: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新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四条总路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四条总路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2-03-22作者简介:岳莹(1983-),女,贵州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四条总路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岳莹(贵州大学马列部,贵阳550025)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曲折与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几条总路线密切相关。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底到1953年初,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

1953年毛泽东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但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仍十分落后。

1952年,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仅占26.6%,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28年已达到45.2%。

农业上,小农经济仍占绝对的优势。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从1953年起到1957年底的“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工业上,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计划21%,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为国家建设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种建国方案,两种不同的中国命运

三种建国方案,两种不同的中国命运

邓演达
民盟诞生
• 建国同志会 (1939年10月)
章伯钧
•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1年3月) • 中国民主同盟 (1944年9月)
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
• 民建成立于1945年12月16日,主 要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 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 政治纲领的核心是要求民主和建 设。集中反映了我国爱国工商业 者和知识分子反对独裁统治,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压迫的政治要求。
谢雪红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1945年秋,国民党内部分爱国民主人 士为反独裁,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 合会。 • 1946年春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 会等民主组织。
• 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 民党革命委员会,明确提出“推翻 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 立、民主与和平”。
李济深
宋庆龄
(4)第三条路线破产原因 主观原因: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 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 济上和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 三条路线的能力和勇气。 社会原因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 张在中国并没有赖以实现的群众根基。 外部原因: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 立阵营,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不支持中 国民主党派执政。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1946年 20日毛泽东起草《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指示,明确指出“ 介石的。” 介石的。
• 与共产党的态度相反,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得知政协 协议的内容后,大哭大闹,说实行协议,国民党就 完蛋了,要求弹劾参加会议的国民党代表。蒋介石 则表示:“我对宪草也不满意,但事已至此,无法 推翻原案,只有姑且通过,将来再说”。 • 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协成 功大会,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打伤郭沫若、李公 朴、章乃器等。特务们还奉命捣毁了中共《新华日 报》营业部和民盟《民主报》营业部。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被认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由鸦片战争引发的。

因此,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是最主要的矛盾。

此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有两项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些战争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些战争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和赔款,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中国人民曾经进行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尝试。

其中,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XXX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这些反侵略的尝试最终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由XXX 领导。

XXX提出了两大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这些纲领包含了一些进步的社会改革方案,但由于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因此局限性很大。

XXX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包括XXX、XXX、XXX和XXX。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和创办新式学堂以及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和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其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的腐朽性,注定会失败。

戊戌变法是由XXX和XXX领导的运动。

这个运动旨在进行政治改革,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反对和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个运动最终失败了。

在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着建国的难题。

XXX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联邦制、君主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主张各省自治,XXX只负责外交和国防;君主共和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元首,权力在议会手中;民主共和制主张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实行三民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人阶级在建立新中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安全工程1501 2015013343 李睿文
摘要: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这时的中国人民急需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民主的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新中国。

二战结束后的中国终于结束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时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大肆扩张,中国封建经济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要地位,官僚资本主义急剧扩张。

经历了七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急需要一个能让老百姓不再为自己的生存而担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中国。

这时的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后来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这三种方案分别代表每种阶级出于自身立场想出的为中国人民谋求一种更好的未来的建国方案。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

两种命运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

最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

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在毛泽东构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中,明确提出了民族独立。

他提出:“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应该发展的,中国应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国家、富强的国家。

这就是要解放生产力,破坏帝
国主义,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人民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

……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纲领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建国思想中不仅提出反帝的民族独立的口号,而且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它是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

在强调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强调国内的统一及中央政府的权威,他说:“为着防止内战,为着建设新中国必须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任务”。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

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构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一个民族独立、具有高度主权的权威国家。

在众多建国方案中是最符合国情的建国方案,也是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建国方案.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