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X.25协议详解
计算机网络应用 X.25协议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应用X.25协议优缺点X.25协议应用于广域网通信当中,其具有经济实惠、安装容易等优点。
在早期的网络当中,它适合于工作在相对低速的链路上,其链路速率范围在56Kbps~2Mbps。
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缺点也日益明显,不能够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1.X.25协议优点●寻址能力强X.25协议使用相对较小的分组,一般为128字节或256字节。
它是第一个提供三层网络地址信息,从而使得较小分组能够在中间节点和网络中进行路由和中继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寻址功能。
●较高的带宽利用率X.25协议使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因此其带宽利用率较高。
●拥塞控制能力在X.25协议使用的较小分组传输中,这些分组能够绕开发生拥塞的节点,并能够通过其它节点重新进行路由选择,因此其拥塞控制能力较好。
●差错控制功能通过X.25协议能够持续地在每一个中间节点上对所有类型的差错进行检测和纠错,因此具有较高的差错控制功能。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在节点和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重新进行路由选择。
即用户可以与多个不同的节点进行连接,而不像面向电路的网络那样在任何两点间仅存在一条专用线路,其可用性较高。
2.X.25协议缺点●通信链路速率低在X.25中,其链路通信速率在56Kbps~2Mbps之间,不能够满足用户高速通信的目的。
●时延大X.25通过分组传输数据,而分组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共享端口进行传输,因此就存在一定的分发延迟。
虽然许多网络能够通过采用回避拥挤区域的路由方法来支持过载的通信量,但是随着访问网络人数的增多,用户还是能够感觉到其通信性能已经变慢。
在X.25协议中,其数据吞吐率的主要被用于错误检查开销,X.25接口不可支持高达64Kbps的线路,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在1992年重新制定了这个标准,并将速率提高到2Mbps。
●通信开销大与帧中继相比X.25通信开销很高。
例如,在X.25中,一个分组的传输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完整地接收这个分组,并且在发送之前还必须完成对其中错误的检查。
计算机网络应用 X.25协议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应用X.25协议分层结构X.25协议并没有定义路由选择算法,这属于分组交换网网络内部的控制功能,由各个厂家来决定。
与TCP/IP协议一样,它也具有分层结构,如图3-34所示。
其各层在功能上相互独立,与OSI参考模型一样,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对等层之间的规程实现。
DTE DCE图3-34 X.25协议分层结构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用以描述物理环境接口,即在X.25通信网络中,它定义了DTE和DCE之间的电器接口,以及建立物理信道传输信息的过程。
在物理层包括以下协议类型:●X.21协议X.21协议定义了一种接口,且该接口运行于8个交换电路上,常见的RS-232-C就属于X.21协议接口。
●X.21bis协议X.21bis协议定义了一种模拟接口,正式它允许模拟电路访问数字电路交换网络。
●V.24协议V.24协议实现了DTE能够在租用的模拟电路上运行,最终以连接到包交换结点或集中器。
X.25协议的物理层能够提供的功能包括:在DTE和DCE接口处提供数据传输;在设备之间提供控制信号;提供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流和规定比特速率;特工机械的连接器。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DTE和DCE之间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它定义了像帧那样的数据传输。
在该层又包括了LAPB、链路访问协议(LAP)、LAPD和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四种协议。
●LAPB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源于HDLC,使用较为普遍。
它具有HDLC协议的所有特征,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形成逻辑的链路连接。
●链路访问协议(LAP)链路访问协议(Link Access Protocol,LAP)是LAPB协议的前身,目前几乎已经不再使用。
●LAPDLAPD(Link Access Protocol Channel D,ISDN D信道链路访问协议)源于LAPB,用于ISDN,在D信道上完成DTE,特别是DTE和ISDN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X.25协议
X.25协议是CCITT(ITU)建议的一种协议,它定义终端和计算机到分组交换网络的连接。
分组交换网络在一个网络上为数据分组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由。
x.25是一种很好实现的分组交换服务,传统上它是用于将远程终端连接到主机系统的。
这种服务为同时使用的用户提供任意点对任意点的连接。
来自一个网络的多个用户的信号,可以通过多路选择通过X.25接口而进入分组交换网络,并且被分发到不同的远程地点。
一种称为虚电路的通信信道在一条预定义的路径上连接端点站点通过网络。
虽然X.25,吞吐率的主要部分是用于错误检查开销的,X.25接口不可支持高达64Kbps的线路,CCITT在1992年重新制定了这个标准,并将速率提高到2Mbps。
X.25的分组交换体系结构具有一些优点和缺陷。
信息分组通过散列网络的路由是根据这个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进行选择的。
用户可以与多个不同的地点进行连接,而不象面向电路的网络那样在任何两点之间仅仅存在一条专用线路。
由于分组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共享端口进行传输的,所以就存在一定的分发延迟。
虽然许多网络能够通过选择回避拥挤区域的路由来支持过载的通信量,但是随着访问网络人数的增多,用户还是可以感觉到性能变慢了。
和此相反,面向电路的网络在两个地点之间提供一个固定的带宽,它不能适应超过这个带宽的传输的要求。
X.25的开销比帧中继要高许多。
例如,在X.25中,在一个分组的传输路径上的每个结点都必须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并且在发送之前还必须完成错误检查。
帧中继结点只是简单地查看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并立即转发该分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在它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之前就开始转发。
帧中继不需要X.25中必须在每个中间结点中存在的用于处理管理、流控和错误检查的状态表。
端点结点必须对丢失的帧进行检查,并请求重发。
X.25受到了低性能的影响,它不能适应许多实时LAN对LAN应用的要求。
然而,X.25很容易建立,很容易理解,并且已被远程终端或计算机访问,以及传输量较低的许多情况所接收。
网络基础 X.25协议公用数据网
网络基础X.25协议公用数据网X.25协议公用数据网是一个以数据通信为目标的公共数据网(PDN,Public Data Network),它是在一个国家或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公共电信服务的数据通信网络,CCITT于1974年提出了访问分组交换网的协议标准,即X.25建议,后来又进行了多次修订。
这个标准分为三个协议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分别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
如图7-4所示。
图7-4 X.25建议与OSI模型的对比物理层规定用户主机或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这一层协议采用X.21标准。
链接访问层处理数据传输、寻址、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帧组合等,即用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
数据包协议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用来负责数据包交换、帧序列的有序通信,并保证虚拟连接的可靠性,这一层是X.25建议的核心,它又被特别称为X.25PLP(Packet Layer Protocol)协议。
X.25可以使用三种模式之一来传输数据,这三种模式是交换式虚拟电路、永久型虚拟电路和数据报。
交换式虚拟电路是通过一个X.25交换机在节点之间建立一个双向通道,是一种只在数据传输期间建立的逻辑电路,当传输完成后,其他节点可以使用这个通道。
永久型虚拟电路是一个始终保持连接状态的逻辑通信通道,即使数据传输已经结束,该通道仍保持连接状态。
交换式虚拟电路和永久型虚拟电路都是数据包交换技术的范例。
数据包是无须建立通信通道就可以发送的打包数据。
利用一种消息交换技术,数据报可以到达其目标地址。
按照指定的目标地址对数据包进行编址,由于选择的路径不同,数据包到达目标地址的时间可能不同。
在国际网络上并不使用数据报,不过在适用于Internet的ITU-T规范中却包含有数据报。
X.25 Internet数据报将IP层封装在X.25数据包中,这样X.25设备就无法识别IP 组件,IP地址只能映射到X.25目标地址上。
X.25的通信连接是利用用户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路由器、网桥、主机等)、PDN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如Modem、交换机节点)和数据包汇编器/解汇编器(PAD)设备来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之X.25协议
3.4.4X.25协议 CCITT提出的X.25协议描述了主机(DTE)与分组交换(PSN)之间的接⼝标准,使主机不必关⼼络内部的操作就能⽅便地实现对各种不同络的访问。
x.25实际上是DTE与PSN之间接⼝的⼀组协议,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三个层次。
x.25的分组级相当于创I参考模型中的络层,其主要功能是向主机提供多信道的虚电路服务。
1.X.25分组级的功能 X.25分组级的主要功能是将链路层所提供的连接DTE⼀DCE的⼀条或多条物理链路复⽤成数条逻辑信道,并且对每⼀条逻辑信道所建⽴的虚电路执⾏与链路层单链路协议类似的链路建⽴、数据传输、流量控制、顺序和差错检测、链路的拆除等操作。
利⽤X.25分组级协议,可向络层的⽤户提供多个虚电路连接,使⽤户可以同时与公⽤数据中若⼲个其它X.25数据终端⽤户(DTE)通信。
x.25提供虚呼叫和永久虚电路两种虚电路服务,虚呼叫即需要呼叫建⽴与拆除过程的虚电路服务,永久虚电路即在接⼊时由协商指定的不需要呼叫建⽴与拆除过程的虚电路服务。
每条虚电路都要赋予⼀个虚电路号,x.25中的虚电路号由逻辑信道组号(0~15)和逻辑信道号(0~255)组成。
⽤于虚呼叫的虚电路号范围和永久虚电路的虚电路号应在签订服务时与管理部门协商确定与分配。
公⽤数据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式,尽管有些络体系结构(如Ethernet)仍在使⽤数据报技术,但数据报服务已在1980年的修订中被从X.25标准中删去,取⽽代之的是⼀个称做快速选择(Fast Select)的可选扩充服务。
x.25所规定的虚电路服务属于⾯向连接的OSI服务⽅式,这正好符合OSI参考模型中的络层服务标准定义,这就为公⽤数据与OSI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OSI络层的功能是提供独⽴于运输层的中继和路由选择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功能。
在⾯向连接的络层服务中,要进⾏通信的络层实体必须⾸先建⽴连接,这在X.25中即为相应的建⽴虚电路的呼叫建⽴规程。
X25介绍
X.25 分组层协议简介
复位/重启动规程
分组层使用的主要的错误恢复机制 复位规程重新初始化一条虚电路(协议出错时)
◆由DTE(复位请求)或DCE(复位指示)发起 ◆已经发送的数据分组被丢弃 ◆顺序编号重置为0 ◆该虚电路仍然可用
重启动规程清除所有的虚电路
◆由DTE(重启动请求)或DCE(重启动指示)发起 ◆虚电路不再有效,需要重新建立
X.25 分组层协议简介
分组头格式
8 7 6 5 4 3 2 1
GFI
LCN TYPE
LCGN
X.25 分组层协议简介
接口的X.121地址
前 缀 DNIC NTN
子地址
PZXXXXXXXXXXXXX
DCC
网号
NN DCC:数据国家码 NN:国内编号
DNIC:数据网络识别码 NTN:网络终端编号
在各个虚电路上分别进行
X.25 分组层协议简介
窗口大小和最大分组大小
窗口大小定义了未确认分组的最大数目 窗口大小和最大分组大小
◆或者可以在用户和网络间达成协议 或者可以在建立SVC的时候协商 ◆最大窗口大小依赖于模数 *模数为8的时候,最大窗口大小为7 *模数为128的时候,最大窗口大小为127 ◆标准的窗口大小是2
X.25的基本设置
X.25 PAD
URL: /univercd/cc/td/doc/cisintwk/ito_doc/x25.( Packet Assembler / Disassembler)
定义了关于分组装拆设备 PAD 的三个协议,使 非X.25终端(如字符终端)通过PAD进入分组交换网。 X.3 定义了 PAD 的功能以及控制它工作的一些参数 X.28 定义了非 X.25 终端和 PAD 之间的接口协议 X.29 定义了 PAD 和 X.25 分组式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规程
X.25 虚电路的释放过程
主叫端或被叫端DTE发出清除请求分组,然后就会收到 本地DCE发回的清除证实分组,同时清除请求分组经网 络发送到远程DCE。 远程DCE向远程DTE发送清除指示分组 远程DTE收到清除指示分组后,发给远程DCE一个清除 证实分组,完成连接的释放。 释放的逻辑信道号在下一次建立连接时可以再使用。 X.25 PAD ( Packet Assembler / Disassembler) :分组装拆设备 作用: 使没有智能的字符哑终端也能接入X.25网络使用
通用格式标识 ( GFI ): 为分组定义了一些 通用的功能。 逻辑信道组号(LCGN) 和逻辑信道号(LCN): 统称逻辑信道标识, 共12比特,可提供4096条 逻辑信道。 分组类型标识; 规定分组的类型。
X.25 虚电路的建立
X.25 虚电路的建立过程
主叫端DTE1向其DCE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内含虚电路号、 主叫端DTE1地址和被叫端DTE2地址等。虚电路号即逻辑信道号, DTE1从空闲的逻辑信道号中按“先大后小”的顺序选择。 X .25网络选择合适的路由将呼叫请求分组传送到被叫端DCE。 被叫端DCE在收到呼叫请求分组后,按“先小后大”的顺序从空 闲的逻辑信道号中选择一个号,向被叫端DTE2发送一个呼入分 组。呼入分组的格式与呼叫请求分组的格式一样,只是换了一个 虚电路号。 被叫端DTE2若接受呼叫,则发出呼叫接受分组,其逻辑信道号 与呼入分组的相同。 网络按呼叫建立时的路由将呼叫接受分组传到主叫端DCE。 主叫端DCE向主叫端DTE1发送呼叫接通分组。 呼叫建立阶段结束,此后进入数据传送阶段。这时数据分组可 按此前选定逻辑信道号和路由在DTE1-DTE2间进行全双工传送。
计算机网络应用 X.25协议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应用X.25协议工作原理在X.25协议中,通信双方若要实现数据传输,首先应该在DTE和DCE之间建立虚电路、然后才能够进行诸如传输分组、建立链路、拆除链路等工作。
X.25协议使用呼叫建立分组,从而在两个端点站点之间建立一条通信信道。
一旦这个呼叫建立了,在这两个站点之间数据分组就可以传输信息了。
在此过程中,虚电路为传输分组通过网络到达目的地提供了一条通信路径。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虚电路的建立与清除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X.25协议中,有DTE A、DTE B和DCE A、DCE B四种设备,其虚电路的建立与清除过程如图3-36所示。
DTE A DCE A DCE B DTE B图3-36 虚电路的建立与断开过程其中,具体过程解释如下所示:●首先,由DTE A向DCE A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信号,表示希望建立一条到DTE B的虚电路。
在该分组信号中包含有虚电路号,在此虚电路被清除以前,后续的分组都将采用此虚电路号;●由网络将此呼叫请求分组传送到DCE B;●DCE B接收呼叫请求分组,然后给DTE B发送一个呼叫指示分组,这一分组具有与呼叫请求分组相同的格式,但其中的虚电路号不同,虚电路号由DCE B在未使用的号码中选择;●DTE B发出一个呼叫接收分组,表示已经接受呼叫请求;●DTE A收到呼叫接通分组(后该分组和呼叫请求分组具有相同的虚电路号),虚电路成功建立;●DTE A和DTE B采用各自的虚电路号传送数据及控制分组等信息;●DTE A或DTE B发送一个释放请求分组,紧接着收到本地DCE的释放确认分组信息;●DTE A或DTE B收到释放指示分组,并传送一个释放确认分组。
此时,DTE A和DTEB间的虚电路将断开。
在此过程中,建立的是交换虚电路(SVC),如果是永久虚电路(PVC),由于它是由网络指定的,因此不会存在此过程。
X.25协议
X.25协议X.25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面向数据包的广域网通信协议,最初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
它是一种基于虚拟电路的协议,用于在公共数据网(PDN)上进行数据通信。
X.25协议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非常流行,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它逐渐被更先进的协议所取代。
然而,X.25协议的设计理念和一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X.25协议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虚拟电路。
在X.25网络中,数据传输通过虚拟电路进行,这意味着在通信的两端之间建立了一条逻辑上的连接。
这种连接是通过在网络中的各种节点之间建立路径来实现的,每个节点都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虚拟电路使得数据包能够按顺序到达目的地,并且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数据包交换。
X.25协议使用数据包交换来传输数据,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的地地址和控制信息。
这种数据包交换的方式使得X.25网络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进行通信,而不需要为每个用户单独建立物理连接。
这种多路复用的方式使得X.25网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除了虚拟电路和数据包交换,X.25协议还定义了一些其他重要的功能,比如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拥塞控制。
这些功能使得X.25网络能够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尽管X.25协议在现代网络中已经较少使用,但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虚拟电路的概念在现代的ATM 和帧中继等协议中得到了延续,数据包交换的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IP和以太网等协议的设计。
因此,了解X.25协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X.25协议作为一种早期的广域网通信协议,虽然在现代网络中已经较少使用,但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X.25协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和学习现代网络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X25技术
CISCO路由器配置手册三、x.251. X25技术X.25规范对应OSI三层,X.25的第三层描述了分组的格式及分组交换的过程。
X.25的第二层由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实现,它定义了用于DTE/DCE连接的帧格式。
X.25的第一层定义了电气和物理端口特性。
X.25网络设备分为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及分组交换设备(PSE)。
DTE是X.25的末端系统,如终端、计算机或网络主机,一般位于用户端,Cisco路由器就是DTE 设备。
DCE设备是专用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和分组交换机。
PSE是公共网络的主干交换机。
X.25定义了数据通讯的电话网络,每个分配给用户的x.25 端口都具有一个x.121地址,当用户申请到的是SVC(交换虚电路)时,x.25一端的用户在访问另一端的用户时,首先将呼叫对方x.121地址,然后接收到呼叫的一端可以接受或拒绝,如果接受请求,于是连接建立实现数据传输,当没有数据传输时挂断连接,整个呼叫过程就类似我们拨打普通电话一样,其不同的是x.25可以实现一点对多点的连接。
其中x.121地址、htc均必须与x.25服务提供商分配的参数相同。
X.25 PVC(永久虚电路),没有呼叫的过程,类似DDN专线。
2. 有关命令:注:1、虚电路号从1到4095,Cisco路由器默认为1024,国内一般分配为16。
2、虚电路计数从1到8,缺省为1。
3、在改变了x.25各层的相关参数后,应重新启动x25(使用clear x25 {serial number | cmns-interface mac-address} [vc-number]或clear x25-vc命令),否则新设置的参数可能不能生效。
同时应对照服务提供商对于x.25交换机端口的设置来配置路由器的相关参数,若出现参数不匹配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或其它意外情况。
LAPB和X.25协议概述
LAPB和X.25协议概述LAPB和X.25协议概述X.25协议按照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定义了从物理层到分组层共计三层的内容。
X.25协议的第三层(分组层)规程描述了分组层所使用分组的格式,以及两个三层实体之间进行分组交换的规程。
X.25协议的第二层(链路层)规程也叫做平衡型链路访路规程(Link Access Procedure,Balanced,LAPB),LAPB定义了DTE与DCE之间交互的帧的格式和规程。
X.25协议的第一层(物理层),则定义了DTE 与DCE之间进行连接时的一些物理电气特性。
1. X.25协议简介X.25协议是X.25公共分组交换网中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端口规程。
X.25使得两台数据终端设备DTE,可以通过X.25公用分组交换网进行通信。
为了进行一次通信,通信的一端必须首先呼叫另一端,请求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连接;被呼叫的一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接收或拒绝这个连接请求。
连接一旦建立,两端的设备可以全双工地进行信息传输,并且任何一端在任何时候均有权拆除这个连接。
X.25是DTE与DCE进行点到点交互的规程(永久性虚电路不用呼叫即可有可用的连接)。
在物理层,DTE通常指的是用户侧的主机或终端等,DCE则常指同步调制解调器等设备;DTE与DCE直接连接,DCE连接至分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分组交换机之间建立若干连接,这样,便形成了DTE 与DTE之间的通路。
2. LAPB协议简介链路访问过程平衡(LAPB)是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管理在X.25中DTE设备与DCE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包帧的组织过程。
LAPB是源于HDLC的一种面向位的协议,它实际上是BAC(平衡的异步方式类别)方式下的HDLC。
LAPB能够确保传输帧的无差错和正确排序。
LAPB与SDLC和HDLC共享相同的帧格式、帧类型和字段功能,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LAPB受ABM传输模式的限制且只适用于组合站。
数据通信路由与交换技术 (9)
• (1)配置X.25工作模式 • link-protocol x25 {[dte|dce] | [nonstandardietf]} • 支持X.25功能系列路由器所支持的X.25第三层 可以工作在DTE模式,也可以工作在DCE模式 ,同时还可以指定进行数据报封装的格式,可 选择的封装格式有Cisco兼容、DDN和IETF等 格式。
9.1 X.25协议原理 9.1.1 X.25分组交换原理 9.1.2 分组网构成及接入方式 9.2 X.25配置 9.2.1 X.25的配置 9.2.2 X.25操作维护
9.1 X.25协议原理 • 分组交换采用面向连接的虚(逻辑)电路 交换方式。类似于电路交换方式,虚电路 交换方式在通信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 虚电路,通信结束后拆除这条虚电路。
• (3)配置X.25分组编号模数 • x25 modulo {8 | 128}:配置编号方式,缺 省值为8。 • 支持X.25功能系列路由器中X.25支持模8和 模128两种分组顺序编号方式,模8方式是 缺省的编号方式。
• (1)配置RouterA • [Quidway]interface serial 0 !选定接口。 • [Quidway-Serial0]ip address 202.8.16.1 255.255.255.0 !为该接口指定IP地址。 • [Quidway-Serial0]link-protocol x25 dte ! 将该接口封装为X.25接口,并指定为DTE。 • [Quidway-Serial0]x25 x121-address 20112451 !指定该接口的X.121地址。
• PVC是两个数据终端用户之间的虚电路永 久连接,不需要拨号及拆线释放电路等过 程,两端用户可以随时使用该逻辑信道。 它适用于两个通信终端固定不变的通信需 要,由于没有呼叫的建立,所以不存在呼 叫冲突的问题。
x.25,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x.25,协议篇一:数据培训基础教程——第2章x.25分组交换网技术第二章x.25分组交换网技术课程目标掌握分组交换基本原理原理熟悉分组交换网络的组织结构掌握x.25协议的基本原理了解目前全国分组交换网络结构2.1分组交换基本原理2.1.1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个人计算机普及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除了打电话通过话音进行直接沟通外,更希望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来共享资源的要求,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提出的,当时是为了建立安全的军事通信系统而作的研究,但并未能实现这种交换技术,只是有了这样一个概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个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希望多台计算机联网来共享资源和通信,即通过广域计算机网来连接分时计算机系统。
1966年6月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工作的daviesd.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术语,随后公开发表了关于分组交换的建议,并实现了具有单一分组交换节点的局部网。
将多个节点的小型计算机互连的aRpanet在1967年6月发布,至1969年11月,具有4个节点的aRpanet已有效地(x.25,协议)运行,并且很快地扩展,至1971年4月支持23个主计算机,1974年6月支持62个主机,1977年3月支持111个主机。
aepanet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完全分布式,对每个分组采用基于最小时延的动态选路算法,并考虑到链路的利用率和队列长度。
aRpanet的成功运行,表明动态分配和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数据通信。
aRpanet的成功,促进了分组交换进入公用数据网,形成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1(pspdn:packetswitchedpublicdatanetwork)。
1976年3月著名的ccitt的x.25建议推出,使分组交换网的接口标准化,随后又陆续制订了其他有关的建议,如x.28,x.29,x.75等。
第十章 X.25网及帧中继
第十章 X.25及帧中继
目录
1
2
X.25网 帧中继
10.1 X.25 网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X.25的接口协议 X.25 的层次关系 X.25 的分组格式 X.25虚呼叫的建立数据传输与清除 X.25交换网的组成及用户接入
行信息交换的基本标准,并建立它们之间多条 逻辑信道(0-4095号),这使一个DTE同时和 网上其他多个DTE建立虚电路并进行通信,传 送单位“分组”。
X.25 规定了 DTE-DCE 的接口
X.25 接口
DCE DTE
X.25 接口
DTE DCE
VC1 VC2
DCE
DTE
X.25 公用分组交换网
I:信息字段,用于传输分组信息,可变长度。分 组信息要按分组格式来表示。
FCS:帧校验序列,采用16位CRC校验方式。
各个字段的含义
B、分组头各字段含义
通用格式标识:用于指出分组头中其他部分的一
般格式,占用第一个字节的高四位QDEG。 Q:Q=1是用户数据,为0网络信息。 D:传送确认位,用于捎带确认。
X.25路由选择
分组交换网中,对通信的2个终端从起点到终点 所经过的节点进行选择。有固定路由算法和自适 应路由算法。路由选择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X.25流量控制 在X.25流量控制中采用窗口法(证实法),发送 方发送完分组后等待接收方的响应分组,然后发 送新分组。 控制分组有:RR:接收准备好(分组);
P(R),P(S)分别为接收分组和发送分组编号。
X.25分组类别
(1) 控制分组
虚电路的建立,数据传送流量控制,中断,释
X_25协议_阿勇_新浪博客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暂无评论。发评论 随时随地抢沙发! 心动开奖分秒有礼物
汉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
刘秉光雨花茶 唯一和英雄有关的茶
老崔茶馆
查看全部>>
谁看过这篇博文 暂无访客。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X.25中各分层协议的相互关系见图8-6。オ
3.2.2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是把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结合起来产生的一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过程类似于打电话,当用户需发送数据时,主叫方需通过呼叫,由交换网完成被叫才与它建立一条物理连接数据通路,需拆除连接时,由通信双方中任一方完成。它的特点是适合发送一次性大批量的信息。由于建立连接时间长,传递短报文时,效率较低。并且对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通信协议等方面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不同速率、不同编码格式、不同通信协议的双方用户进行通信。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从源站发送报文时,把目的地址添加在报文中,然后网络中的交换机将源站的报文接收后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再根据提供的目的地址,不断通过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选择空闲的路径转发,最后送到目的地址。这样就解决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通信,并且不需要像电路交换那样在传输过程中长时间建立一条物理通路,而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多路复用,所以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但此种方式时延较长,时延变化大,不适用于实时及会话式通信,但适用于电子邮件、计算机文件、公用电报等业务。
x,25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x,25协议篇一:x.25层次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运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直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目录功能目的路由选择及其算法阻塞控制x.25协议isdn和atm网络层协议展开编辑本段功能目的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
它提供的服务使运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为了说明网络层网络层的功能,如图4.1所示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它是由若干个网络节点按照任意的拓扑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
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网络层从物理上来讲一般分布地域宽广,从逻辑上来讲功能复杂,因此是osi模型中面向数据通信的下三层(也即通信子网)中最为复杂也最关键的一层。
编辑本段路由选择及其算法通信子网络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
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网络层后,要确定向下一节点传送的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
在数据报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路由做出选择;而在虚电路方式中,只需在连接建立时确定路由。
确定路由选择的策略称路由算法。
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诸多技术要素。
首先是路由算法所基于的性能指标,一种是选择最短路由,一种是选择最优路由;其次要考虑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还是数据报方式;其三,是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即每节点均为到达的分组选择下一步的路由,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即由中央点或始发节点来决定整个路由;其四,要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最后,确定是采用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还是选择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第7章4 X.25协议
(2). 帧不需要确认,就能够在每个交 换机中直接通过,若网络检查出错误帧, 直接将其丢弃; 一些第二、三层的处理,如纠错、流量 控制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处理,从而简 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
帧中继的数据传输协议 在体系结构中属于Q.922的一个很小的 子集,称数据链路核心协议, 它提供了终端之间帧双向固定顺序传输, 协议有检错但无纠错和流量控制功能, 纠错和流量控制均在高层协议中完成。
标记字段F
地址字段
控制字段
(分组)
帧校验序列 FCS
标记字段F
5. 分组装/拆(PAD)协议
1)PAD及其功能 ①将来自非分组终端的字符流装配成适当的 分组,以便通过分组交换网进行交换传输; ②将来自分组交换网的数据分组拆卸成字符 流,以便将用户数据字段等用户信息传送给非 分组终端; ③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在一个主机供若干 终端共享的分时系统中,通常都是终端发起与 主计算机的通信,PAD将按终端的要求建立和 释放虚电路;
X.21
DCE
调制 解调器
调制 解调器
X.21
L1 L2 L3
HDLC链路层 X.25分组层 端到端协议
1. 物理层
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或其它通 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
物理层,负责在一个DTE和一个DCE之间建立、 维护和拆除一条物理电路。
它称为X.21接口,定义从计算机/终端(数 据终端设备,DTE)到X.25分组交换网络中的 附件结点的物理/电气接口。RS-232-C通常 用于X.21接口。 主要解决网络节点与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 电气信号特性、信号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 规程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A P T E R 17-1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1-58705-001-317Chapter Goals•Discus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X.25 protocol.•Describe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components of X.25.•Describe the frame formats of X.25.X.25IntroductionX.25 is a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 protocol standard for WAN communications that defines how connections between user devices and network devices ar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X.25 is designed to operate effectively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systems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It is typically used in the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PSNs) of common carriers, such as the telephone companies. Subscribers are charged based on their use of the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25 standard was initiated by the common carriers in the 1970s.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need for WAN protocols capable of providing connectivity across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X.25 is now administer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y the ITU-T.X.25 Devices and Protocol OperationX.25 network devices fall into three general categories: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and packet-switching exchange (PS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evices are end systems that communicate across the X.25 network. They are usually terminals, personal computers, or network hosts, and are located on the premises of individual subscribers. DCE devices ar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such as modems and packet switches, that provide the interface between DTE devices and a PSE, and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carrier’s facilities. PSEs are switches that compose the bulk of the carrier’s network. They transfer data from one DTE device to another through the X.25 PSN. Figure 17-1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X.25 network devices.17-2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X.25 Devices and Protocol Operation17-3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X.25 Devices and Protocol Operation17-4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The X.25 Protocol Suite17-5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The X.25 Protocol SuiteChapter17X.25 The X.25 Protocol Suite•Packet Type Identifier (PTI)—Identifies the packet as one of 17 different PLP packet types.•User Data—Contains encapsulated upper-layer information. This field is present only in data packets. Otherwise, additional fields contain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re added.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LAPB is a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that manages communication and packet framing between DTE andDCE devices. LAPB is a bit-oriented protocol that ensures that frames are correctly ordered anderror-free.Three types of LAPB frames exist: information, supervisory, and unnumbered. The information frame(I-frame) carries upper-layer information and some control information. I-frame functions includesequencing, flow control, and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I-frames carry send- and receive-sequencenumbers. The supervisory frame (S-frame) carries control information. S-frame functions includerequesting and suspending transmissions, reporting on status, and acknowledging the receipt of I-frames.S-frames carry only receive-sequence numbers. The unnumbered frame (U frame) carries controlinformation. U-frame functions include link setup and disconnection, as well as error reporting. Uframes carry no sequence numbers.The X.21bis ProtocolX.21bis is a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used in X.25 that defines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ceduresfor using the physical medium. X.21bis handles the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the physical mediumconnecting DTE and DCE devices. It supports point-to-point connections, speeds up to 19.2 kbps, andsynchronous, full-duplex transmission over four-wire media. Figure 17-5 shows the format of the PLPpacke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LAPB frame and the X.21bis frame.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1-58705-001-317-7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LAPB Frame Format17-8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X.121 Address Format17-9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 1-58705-001-3Chapter 17X.25SummaryChapter17X.25 Review Questions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Handbook1-5870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