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 间质性DC: 分布于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附近,非成熟型,有较强的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但不能提呈抗原和激发免疫应答。
• 郎格汉斯细胞: 。LC 是位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部位的未成熟DC,高 表达FcR、补体受体、MHC I、II 类分子,胞浆内有Birbeck 颗粒的特 征性细胞器;LC 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但其免疫 激活能力较弱。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TAP)参与了该过程,转运含8-12个氨基酸能与 MHC I 类分子结合的多肽。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 I 类途径加工,处理及提呈
二、 MHC II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摄取抗原
吞噬小体
(内体)
吞噬溶酶体
10~30 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
Ii链降解 抗原肽-
1、 根据DC来源分两大类:
(1)髓系来源的DC(myeloid DC) (2)淋巴系来源的DC(lymphoid DC)
2、 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
(1)非成熟状态(immature)DC: (2)成熟状态(mature)DC:
3、 据组织分布分类
(1)淋巴样组织中的DC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3)体液中的DC
(3)体液中的DC: 输入淋巴液中的DC及外周血中的DC。
DC典型特征:
1. 树突状形态,起源于骨髓CD34+细胞,能移行至淋巴器官 2. 膜表面高表达MHC II类分子和其他共刺激分子 3. 可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 4. 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 不成熟的DC可摄取并处理抗原 不成熟DC膜表面有较多趋化因子受体
1、根据DC来源分两大类: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Ⅱ类分 子途径加工和提呈
1.外源性抗原的摄取与加工 • APC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外源性抗原, 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用和内化等方式摄取抗原
Y
Y
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 外源性蛋白抗原进入APC后,在胞内形成一种 膜性细胞器──内体(endosome)
性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及其免疫防治
具有重要意义。
二、单核/巨噬细胞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单核细胞和M表达 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 平较低,虽然其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 很强,但其抗原提呈能力较弱 在IFN-等作用下,单核细胞和M表达 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 平显著升高,可将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发挥专职APC 的功能
三、B细胞 通常B细胞不表达B7等 共刺激分子,但在细菌感 染等刺激后 或在Th的 辅助下可以表达。
(获得第1信号)
•B细胞无吞噬功能,除了能够通过非特异性胞饮 作用摄取抗原外,其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其膜表面B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然后内吞 入胞内进行加工处理。尤其当抗原浓度较低时, B细胞的抗器 官 组 织 间 质 的 间 质 树 突 状 细 胞
(interstitial DC)
胸 腺 和 淋 巴 结 T 细 胞 区 的 并 指 树 突 状 细 胞
(interdigitating cell, IDC)
滤泡中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血液中的外周血DC(迁移形式的DC和DC前体)

最新第11、12章+(2)第五章

最新第11、12章+(2)第五章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名词解释(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名解+英译中)(2)抗原加工(处理)(antigen processing):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合与MHC 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APC表面的过程。

(3)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在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 细胞识别,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从而活化T细胞的过程。

2.填空(1)抗原提成瞎报分类:专职性APC、非专职性APC、特殊非专职APC。

(2)专职性APC的分类: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其显著特点是: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强。

(3)非专职APC的分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其特性点为:诱导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弱。

(4)功能最强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 细胞进行增殖,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5)单核/巨噬细胞主要将抗原提成给活化的T淋巴细胞。

(6)B淋巴细胞主要提成可溶性抗原。

3.问答题:(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分类①根据来源分类:髓系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淋巴系DC: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AID的发生发展②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③根据组织分布分类:分布:除脑以外的全身各组织,外周血中仅占单个核细胞的1%以下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IDC):高表达MHC I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 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其他
免疫细胞的功能。
3.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非成熟DC: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 胸腺DC细胞:对T 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重要
细胞,删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形成T细 胞的中枢免疫耐受。
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比较
二、单核/巨噬细胞
• 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在IFN-г等作用下,表达MHCⅠ类分子、MHCⅡ 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平显著升高,将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
三、B淋巴细胞
• 抗原提呈 通过BCR特异性识别,结合并内化抗原,
在低浓度可溶性抗原的提呈中起重要作用。
•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 抗原加工( antigen processing ): 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
消化降解为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与胞内 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在 APC细胞表面的过程。 •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APC将其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 T细胞,供TCR识别,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或伪 足样突起,而得以命名。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 T细胞的专职APC。
(一)类型与特点 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 根据来源的分类:均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髓系DC(myeloid DC):经典的DC,研
树突状细胞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二)功能
1.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 将膜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

ZZ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ZZ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是一类能 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细胞。
分类
根据其来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分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Macrophages)、B 淋巴细胞等。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 的处理及提呈
REPORTING
https://
目录
•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抗原提呈细胞与免疫应答 • 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与分化
PART 01
PART 05
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与分 化
APC的激活信号
微生物成分
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成分,可直接与APC表面的Toll样 受体结合,激活APC。
01
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 诱导APC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 进一步激活T细胞。
02
03
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与APC表面的Fc受 体结合,触发APC的激活信号。
过程
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多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
特点
主要针对细胞内抗原,是CD8+T细胞识别的主要方式。
MHC-Ⅱ类分子途径
描述
MHC-Ⅱ类分子途径是抗原提呈 细胞将外源性抗原处理后与 MHC-Ⅱ类分子结合,将信息传 递给CD4+T细胞的途径。
过程
抗原通过吞噬、胞饮等方式进入 细胞内,在特定的酸性环境中被 降解成多肽,与MHC-Ⅱ类分子 结合,形成抗原-MHC-Ⅱ类分子 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 CD4+T细胞识别。

(完整版)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B 10.D 11.C二、名词解释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professional APC:即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3.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抗原提呈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4.抗原提呈:在APC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 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三、填空题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2.内源性CD8+外源性CD4+3.髓系DC淋巴系DC4.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和诱导5.交叉提呈CD1分子四、简答题1.试述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PSMB和TAP在其中各有何作用?内源性抗原→蛋白酶体(PSMB)降解→抗原肽(8~12aa)→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PSMB8/9降解内源性抗原,TAP1/2转运抗原肽至内质网内。

2.试述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外源性抗原→APC识别与摄入→形成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体/溶酶体中降解→抗原肽(13~18aa)→抗原肽与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A 题型:A11.下列分子中,不参与蛋白质抗原加工提呈过程的是A.CD4B.CD8C.CD1D.MHCE.TCR2.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ThB.CTLC.γδTD.B1E.B23.下列分子中,不表达于专职性APC表面的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TCRD.BCRE.共刺激分子4.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ThB.CTLC.γδTD.NKTE.NK5.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负责降解内源性抗原的分子是A.LMPB.TAPC.CLIPD.HLA-DME.Ii6.下列APC中,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细胞E.内皮细胞7.内源性抗原肽需经下列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A.LMPB.TAPC.CLIPD.HLA-DME.Ii8.下列关于DC的分类方法,目前最为认可的是A.经典DC和调节DCB.经典DC和胸腺DCC.经典DC和浆细胞样DCD.经典DC和间质DCE.经典DC和滤泡DC9.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负责转运抗原肽进入内质网的分子是A.LMPB.TAPC.CLIPD.HLA-DME.Ii10.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HLA-DM分子的作用是A.引导MHCⅡ类分子进入内体B.解离抗原肽结合槽中的CLIPC.引导抗原肽进入内体D.促进MHCⅡ分子的折叠与装配E.降解抗原肽结合槽中的Ii11.属于未成熟DC的是A.并指状DCB.浆细胞样DCC.朗格汉斯细胞D.滤泡DCE.外周血DC12.非专职性APC最重要的属性是A.组成性表达MHCⅠ类分子B.诱导性表达MHCⅠ类分子C.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D.诱导性表达MHCⅡ类分子E.诱导性表达MHCⅢ类分子13.可特异性识别并摄取抗原的APC是A.单核细胞B.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4.关于DC在抗原提呈过程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DC既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也能诱导免疫耐受B.DC既能激活初始T细胞,也能激活记忆T细胞C.DC既能提呈外源性抗原,也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既能激活CD4+T细胞,也能激活CD8+T细胞E.DC既能提呈抗原给T细胞,也能提呈抗原给B细胞15.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的生物学特征是A.高表达调理性受体,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B.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D.高表达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能力强E.高表达黏附分子,迁移能力强16.下列属于成熟DC的是A.并指状DCB.血液DCC.朗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细胞17.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DCB.MϕC.B细胞D.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18.B细胞以BCR介导内化抗原后,其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成的部位A.细胞膜B.内质网C.MHC-Ⅱ类小室D.高尔基体E.蛋白酶体19.下列哪一过程不需要APC的参与A.T细胞的充分活化B.T细胞的发育成熟C.CTL的细胞毒效应D.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E.T细胞的中枢耐受20.DC摄取凋亡的肿瘤细胞后,其肿瘤抗原自吞噬体逸出至胞浆。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不是:A 补充淋巴细胞B 捕获抗原C 免疫细胞的产生,发育D 运输免疫效应物质2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为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3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4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B 脾脏C MALT D淋巴结5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 接受抗原刺激B 产生免疫应答C 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 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ABO血型抗原是存在于人类不同个体间的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2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3 胸腺依赖抗原是指A.由胸腺产生的抗原B.相应抗体由胸腺产生的抗原C.不能诱导体液免疫的抗原D.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4 有关TI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是蛋白质B.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C.不能产生回忆反应D.抗体形成需要APC递呈5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6 与Epitope同义的是A.HaptenB.SuperantigenC. Antigen determinantD.Carrier7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8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10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11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破伤风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破伤风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12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应了A 抗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先天免疫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13 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结核菌素B 白喉抗毒素血清C 破伤风外毒素D 葡萄糖注射液14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抗原15 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是非:1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大学免疫学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大学免疫学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是DA、辅助性T细胞B、杀伤性T细胞C、抑制性T细胞D、B细胞E、NK细胞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EA、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抗原呈递作用D、杀伤肿瘤细胞E、以上均是3、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E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是4、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MHC III类分子D、黏附分子E、协同因子5、专职APC,应排除B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6、分布在皮肤、表皮的DC称为CA、滤泡样DCB、并指状DCC、郎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7、分布在体液中的DC是EA、滤泡样DCB、并指状DCC、郎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8、淋巴组织中的DC是AA、滤泡样DCB、血液DCC、朗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DC9、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0、初次免疫提呈抗原的APC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1、下面哪个不属于专职APC DA、F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LC12、专职APC与非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B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MHC II类分子D、黏附分子E、CD分子13、能刺激Native T细胞增殖的是A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14、所有类型的DC均来源于AA、血液B、淋巴液C、骨髓D、唾液E、皮肤15、不在DC表面表达的分子是C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TCRD、黏附分子E、协同因子16、并指状DC位于BA、淋巴组织的滤泡区B、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C、淋巴组织的边缘区D、表皮E、血液17、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B细胞摄取抗原主要是CA、非特异性胞饮B、吞噬作用C、通过高亲和力的抗原受体浓集内化抗原D、通过FcγR介导的内吞作用E、吞饮作用18、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BA、LMPB、TAPC、CLIPD、(α-β-Ii)3E、Ii19、专职APC的特点,应排除 DA、天然表达MHC II类分子B、高水平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激活Th细胞D、提呈伴随炎症发生E、天然表达MHC I类分子20、MHC II类分子与恒定链(Ii)形成九聚体,其中关于Ii的作用,错误的是 DA、促进MHC II类分子αβ二聚体形成B、促进MHC II类分子的转运C、封闭MHC 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D、促进外源性抗原的降解E、阻止MHC II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结合21、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D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摄取抗原22、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A、DC是重要的专职APCB、DC提呈抗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T细胞凋亡C、DC不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E、DC能诱导免疫耐受23、下列能够提呈抗原的细胞,应排除 CA、肿瘤细胞B、巨噬细胞C、红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24、MHC 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DA、溶酶体B、内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25、MHC I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A、溶酶体B、内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线粒体26、MHC 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分子是AA、LMPB、TAPC、CLIPD、(α-β-Ii)3E、Ii27、MHC I类途径中转运抗原多肽的分子是BA、LMPB、TAPC、CLIPD、(α-β-Ii)3E、Ii28、APC激活T细胞需要下列分子,应排除的是EA、MHC分子B、协同刺激分子C、黏附分子D、细胞因子E、BCR29、抗体提呈的过程不包括CA、抗原摄取及加工B、细胞之间黏附C、抗原特异性活化D、协同刺激作用E、细胞因子信号参与30、MHC I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部位是DA、蛋白酶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蛋白体31、糖脂类抗原由下面哪个分子进行提呈AA、CD1B、CD8C、CD4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32. 参与APC激活T细胞的分子,不包括E A.MHC分子B.共刺激分子C.黏附分子D.细胞因子E.抗体分子33. HLA-DM分子的功能是BA.促进抗原肽进入内质网B. 使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解离C. 提呈内源性抗原D.提呈外源性抗原E.将li降解为CLIP34. 不在DC表面表达的分子是C 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TCRD.黏附分子E.共刺激分子35. 抗原提呈的过程不包括CA.抗原摄取及加工B.细胞之间黏附C.抗原特异性活化D.共刺激作用E.细胞因子信号参与36. 并指状DC位于BA.淋巴组织的滤泡区B.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C.淋巴组织的边缘区D.表皮E.血液B型题A、T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C、NK细胞D、B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1、产生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A2、能够自然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C3、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APC是B4、具有ADCC作用的淋巴细胞是E5、抗体形成细胞是D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树突状细胞C、B细胞D、活化的T细胞E、NK T细胞6、呈递抗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B7、即是APC,又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C8、具有吞噬作用但没有Birbeck颗粒的APC是A9、能激活Naitve T细胞B10、糖脂类抗原提呈后能激活的细胞是EA、MHC I类途径B、MHC II类途径C、LMPD、TAPE、内体(吞噬溶酶体)11、提呈内源性抗原的主要途径是A12、提呈外源性抗原的主要途径是B13、可对内源性抗原肽转运的是D14、降解外源性抗原的场所是E15、降解内源性抗原的分子是CA、单核-巨噬细胞B、并指状DCC、B细胞D、滤泡状DCE、LC16、未成熟DC是E17、成熟DC是B18、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DC是D19、在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机制中都起重要作用的是A20、能通过膜Ig浓集抗原并内化的细胞是C二、名词解释1、APC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肽(含8-13个aa)
↓经抗原肽转运体(TAP)转运至内质网 形成 抗原肽- MHC-Ⅰ分子复合物 ↓ 转运至APC表面 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
(二)MHC-Ⅱ类途径 1. Ag摄取 DC 巨吞饮

吞噬
B细胞 BCR介导的胞吞
外源性抗原在APC中降解
Ii链:帮助MHC-II类分子装配,帮助转运,阻止MHC-II分子 在内质网与内源性肽结合
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的细胞因子
抗原捕获能力 抗原处理能力 共刺激分子表达 刺激T细胞活化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迁移
感染或炎 症局部
局部淋巴 组织
DC是专职APC中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
滤泡样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图 (树突上的串珠样结构为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单核/吞噬细胞
细胞表面标志
就激发初始 T 细胞的能力而言,树突状细胞最强
一、树突状细胞 细胞膜标志 MHC分子 FcR PRR 协同刺激分子 黏附分子等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
皮肤:朗格汉斯细胞
体液:隐蔽细胞和血液DC

淋巴组织 T细胞区:并指状DC B细胞区:滤泡样DC
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CLIP:Ii链的一段序列
HLA-DM:使MHC-Ⅱ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与CLIP 解离、而与抗原肽结合.
MHC-Ⅱ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内体
(内质网)新合成MHC-II类分子 恒定链(Ii)抗原结合 槽为Ii所占据
M II C
溶酶体
蛋白酶作用 形成10-30aa的抗原肽
Ii被降解并暴露MHC-II类分 子抗原结合凹槽
CD11b/CD18
1、FcR

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

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全)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口腔11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D4. D5. A6. B7. D8. B9. C 10. B 11. A 12. C13. C 14. D二、填空题1. 中国2.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3.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4.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5.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肿瘤/病毒持续感染6. 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三、名词解释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四、简答题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表现和病理表现。

基本功能生理性表现病理性(异常)表现免疫防御抵御、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等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成分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肿瘤、病毒持续感染2.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具有,可遗传,相对稳定;作用无特异性;应答迅速,在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但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后天获得,不可遗传;作用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在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 B2. B3. D4. D5. D6. A7. B8. A二、填空题1.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2. 骨髓,胸腺三、名词解释1.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2.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四、简答题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的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免疫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所组成。

免疫学试题库(11)

免疫学试题库(11)

免疫学试题库(11)第⼗⼀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单项选择1.MHC II类途径中提呈对象是:A.Th B.CTL C.B D.MφE.NK2. 以下哪种分⼦不参与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A. MHC-Ⅰ类分⼦B. TAP1C. TAP2D. IiE. 蛋⽩酶体3. 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 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朗格汉斯细胞D. 内⽪细胞E. B细胞4. MHC II类途径中降解外源性抗原的部位是:A.蛋⽩酶体B.⾼尔基体C.内质⽹D.溶酶体E.核蛋⽩体5. 摄取、加⼯处理抗原能⼒最强的树突状细胞是:A. 成熟DCB. 前体DCC. 未成熟DCD. 迁移期DCE. ⾻髓内DC6. 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A. 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B.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C. 刺激记忆性T细胞增殖D. 刺激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E. 刺激活化的CD8+T细胞增殖7. 关于DC细胞,正确的说法是:A. DC成熟后摄取抗原的能⼒进⼀步提⾼B. DC细胞均来源于髓样⼲细胞C. 在各种APC细胞中,只有DC组成性表达MHC-II分⼦D. DC可以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B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可以E. CD80/CD86与DC刺激T细胞活化⽆关8. APC上B7的配体是:A. CD2B. CD4C. CD8D. CD28E. CD169.MHC I类途径中结合了抗原的MHC I类分⼦由下列哪个细胞器转运到细胞膜上?A.内体B.⾼尔基体C.内质⽹D.溶酶体E.核蛋⽩体10.糖脂类抗原由下⾯哪个分⼦进⾏提呈?A.CD1 B.CD8 C.CD4 D.MHC I类分⼦E.MHC II类分⼦11. 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是:A.单核细胞B.B细胞C.T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红细胞12.糖脂类抗原被提呈后激活:A.Th B.CTL C.NK T D.MφE.Treg13. 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是:A.MHCⅠ类分⼦B.MHCⅡ类分⼦C.FcRD.黏附分⼦E.协同刺激分⼦14. 专职APC,应排除:A.单核细胞B.⾎管内⽪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5. 初次免疫提呈抗原的APC是:A.DC B.MφC.B细胞D.内⽪细胞E.纤维细胞16. 专职APC与⾮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A.MHCⅠ类分⼦B.MHCⅡ类分⼦C.MHCⅢ类分⼦D.黏附分⼦E.CD分⼦17. 能刺激初始T 细胞增殖的是:A.DC B.MφC.B细胞D.内⽪细胞E.纤维细胞18. 不在DC表⾯表达的分⼦是:A.MHCⅠ类分⼦B.MHCⅡ类分⼦C.TCRD.黏附分⼦E.协同刺激分⼦19. DC和Mφ共同的前体是:A.单核细胞B.⾎管内⽪细胞C.B细胞D.T细胞E.粒细胞20. ⾮成熟DC的特点是:A.⾼表达协同刺激分⼦B.不表达⽢露糖受体C.有很强的免疫激活能⼒D.摄取抗原能⼒较强E.不表达FcR21. 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B细胞摄取抗原主要是:A.ADCC作⽤B.吞噬作⽤C.通过⾼亲和⼒的抗原受体浓集内化抗原D.通过FcγR介导的内吞作⽤E.以上都不对22. ⼀般不经MHCⅠ类分⼦提呈的抗原是:A.⼄肝病毒抗原B.肿瘤细胞合成的蛋⽩C.葡萄球菌抗原D.HIV gP120 E.内源性抗原23. 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转运进⼊内质⽹:A.蛋⽩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 24. 专职APC的特点是:A.均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不表达协同刺激分⼦C.只能激活CD8+T细胞D.天然表达MHCⅡ类分⼦E.天然表达MHC I类分⼦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B.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C.外源性抗原经专职APC提呈D.内源性抗原可被⾮专职性APC提呈(MHC1途径,所有有核细胞都可以)E.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均可直接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B.降解抗原为⼩分⼦肽段C.使MHC分⼦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信号E.摄取抗原27. 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DC提呈抗原在⼀定条件下也可致T细胞凋亡C.DC不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E.DC能诱导免疫耐受28. 以下哪个是B细胞独有的摄取抗原的受体:A.CR B.FcR C.PRR D.BCR E.TLR29. 提呈低浓度抗原最有效的APC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细胞D.B淋巴细胞E.内⽪细胞30.A.肿瘤细胞B.巨噬细胞D.上⽪细胞E.内⽪细胞31. MHC 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结合的部位是:A.溶酶体B.核质C.⾼尔基体D.内质⽹E.线粒体32. MHC II类途径中抗原和MHC分⼦结合的部位是:A.溶酶体B.核质C.⾼尔基体D.内质⽹E.线粒体33. MHC I类途径中降解抗原的分⼦是:A.蛋⽩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34. MHC I类途径中转运抗原多肽的分⼦是:A.蛋⽩酶体B.TAP C.CLIP D.(α-β-Ii)3 E.Ii35. 脂类抗原在内体内与下⾯哪个分⼦结合进⾏提呈?A.CD1 B.CD8 C.CD4 D.MHC I类分⼦E.MHC II类分⼦36. 关于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为内源性抗原B.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属内源性抗原C.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属于内源性抗原D.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等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Ⅱ类分⼦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7. 抗原提呈的过程不包括:A.抗原摄取及加⼯B.细胞之间黏附C.ADCC作⽤D.协同刺激作⽤E.存在交叉提呈现象38. MHC I类途径中提呈对象是:A.Th B.CTL C.B D.MφE.NK39. 哪种细胞既是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细胞:A. BB. NKC.CTLD. MφE. 中性粒细胞40. 关于抗原提呈,错误的是:A. 外源性抗原主要经MHC II类分⼦途径加⼯处理与提呈B. 内源性抗原主要经MHC I类分⼦途径加⼯处理与提呈C. 存在交叉提呈现象D. 脂类抗原主要由CD1分⼦提呈E. T细胞和B细胞都只能识别由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复合物⼆、不定项选择1. 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中表达上调的膜分⼦是:A. MHC分⼦B. ⽢露糖受体C. FcRD. CD80和CD86 (和CD40)E. CD8三、名词解释1. DC2. 抗原提呈3. 交叉提呈四、简答与论述1. 外源性抗原是如何被加⼯、处理和提呈的?2. 内源性抗原是如何被加⼯、处理和提呈的?答案:⼀、单项选择1. ADDDC 6. BDDBA 11. ACBBA 16. BACAD 21. CCBDE 26. ACDDC 31. DAABA 36. ECBAE ⼆、不定项选择1. AD。

第十一章_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十一章_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二、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一)树突状细胞(DC)
Steinman(美国) 于1973年发现 功能最强的APC,Ag提呈能力比 Mφ强10-100倍
(一)树突状细胞(DC)
•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 特点:
• • • • • ① 可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② 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③能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 ④抗原提呈效率高; ⑤能活化未致敏T细胞。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 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复习: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 过程:祖T细胞→前T细胞→未成熟T→成熟T • 表型:DN → DP → SP • 重要事件:阳性选择、阴性选择 • 结果—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性以及 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二、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 作用
1、根据DC的来源分类
DC主要有两种:即髓系DC(myeloid DC)和淋巴系来源DC。 (1)髓系DC:是指由骨髓和脐血中 CD34+造血祖细胞生成的DC。 (2)淋巴系DC:来源与T细胞、NK细胞 有共同的前体细胞。 (3)大多数DC来源于骨髓,进入外周血。 分布全身个组织(脑组织除外)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二、MHC-II类分子途径
1、外源性抗原的处理过程
蛋白抗原 与APC结合 内吞 运送内体(endosome) 被内体膜上的蛋白酶水解成多肽片段 并随内体转运至溶酶体 加工成短肽(多数为1030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 在内质网新合成的MHC-Ⅱ(αβIi) 转运到高尔基体 转移到内质体腔 与抗原结合 形成MHC-Ⅱ抗 原肽复合物 运送到细胞膜表面 CD4+T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授课章节: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授课对象:2008级医学本科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方式:理论课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金伯泉主编一、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专职性APC的种类和特点;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2. 熟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3. 了解: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作用;CD1分子对脂类抗原的提呈。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2学时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2分钟APC的种类与特点APC的概念、种类5分钟树突状细胞的类型、特点和功能10分钟单核/巨噬细胞5分钟B淋巴细胞5分钟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抗原加工、抗原提呈的概念6分钟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产生5分钟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途径2分钟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20分钟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20分钟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2分钟CD1分子对脂类抗原的提呈3分钟小结5分钟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和难点: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解决方法:1 图示讲解抗原提呈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有个大体的印象,而且能跟前面的知识点连起来。

2 强调MHCⅠ类分子主要提呈内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主要提呈外源性抗原,并采用启发式复习式进行教学。

3 辅以之动画,化枯燥为形象。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双语教学词汇:抗原提呈细胞: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交叉提呈:cross-presentation六、参考书籍: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龚菲力.医学免疫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David Male, Jonathan Brostoff, David B Roth, Ivan Roitt.Immunology.7thed.Mosby, ELSEVIER七、思考题:1. APC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 简述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2014)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2014)

3.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 形成与抗原提呈



抗原肽与MHC 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α1, , α2)结合,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供 CD8细胞识别。 氨基肽酶进一步修剪抗原肽使之适合抗原 结合槽。 羟基氧化还原酶Erp7催化α2功能区二硫键 断裂与重建。
钙连接蛋 白:存在 于内质网 腔内。限 制MHC I 类分子的 移动,调 节胞内 MHC I类 分子的转 运,并有 利于MHC I类分子的 组装,保 证其完整 性。
3. DC的功能
(1)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


表达模式识别受体(甘露糖受体,Toll样受体) 及Fc受体。 摄取抗原物质,消化,加工。 pDC 产生大量I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
(2)提呈抗原与免疫激活:

抗原肽-MHCII-----初始CD4+T细胞 1st 信号 抗原肽-MHCI -----初始CD8+T细胞 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2nd 信号 高表达黏附分子,有利于细胞间相互作用。 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
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 等。
三.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是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 - 表面有免疫识别受体,能摄取病原微生物,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 加工处理抗原和提呈给初始T细胞,启动适 应性免疫应答.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MIIC
2. MHCII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

MHC II 类分子α链,β链在粗面内质网中合成 与Ia相关恒定链结合(Ia-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Ii )形成(αβIi)3九聚体。 经高尔基体形成富含MHCII类分子小室(MHC class II compartment, MIIC) 在MIIC内,Ii链被降解, 遗留一小片段在MHCII 类分子肽结合区,称MHCII类分子相关恒定链多肽 (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CLIP )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十一章名解1.抗原加工或抗原处理: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合与MHC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APC表面的过程。

2.抗原提呈:在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 细胞识别,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细胞,从而活化T细胞的过程。

填空1.抗原提成细胞分类:专职性APC、非专职性APC、特殊非专职APC。

2.专职性APC的分类: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其显著特点是: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强。

3.非专职APC的分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其特性点为:诱导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弱。

4.功能最强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5.B淋巴细胞主要提成可溶性抗原。

问答DC的特点:①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②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启动者DC的功能:①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最重要的功能)Ⅰ为T细胞提供抗原肽-MHC复合物(第一信号)Ⅱ高表达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Ⅲ是专职性APC中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Ⅳ诱导Ig的类别转换和释放可溶性因子等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②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③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Ⅰ中枢免疫耐受:胸腺DC参与胸腺内T细胞发育中的阴性选择Ⅱ外周免疫耐受:非成熟DC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非成熟DC 成熟DC Fc受体表达高低甘露糖受体的表达高低MHCⅡ分子的表达低高半衰期≈10h >100h 细胞膜表面数目~106~7X10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低高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强弱抗原提呈能力弱强迁移的倾向性炎症组织外周淋巴组织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抗原提呈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问答必考MHC I类分子与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特点比较。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整理课件
4
Introduction
二、种类: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能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提呈能力强;包括 DC、Mφ、B。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其它能加工、处理、提呈抗原的细胞,抗原提呈
能力弱; 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 细胞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6
二、抗原的加工处理
(二)MHC-Ⅰ类分子途径对抗原的加工处理
LMP: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低分子量多肽 Large multifunctional protease,巨大多功能蛋白酶 由MHC-Ⅱ类基因LMP2、LMP7编码产生。
TAP: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g processing or transporter of antigenic peptides,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或抗原肽转运体 由MHC-Ⅱ类基因(与LMP基因相邻)编码产生, 由TAP1和TAP2分子形成的跨越ER膜的异二聚体(6次跨越)。 TAP1与TAP2构成肽结合域。
MHCⅠ类途径
内源性抗原 蛋白酶体 所有有核细胞
内质网 MHCⅠ类分子
CD8+T细胞 (主要是Tc)
MHCⅡ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溶酶体
专职APC 溶酶体及内体 MHCⅡ类分子 CD4+T细胞 (主要是Th)
三、抗原的提呈
(一)抗原提呈的基本过程
分四个阶段:细胞间的粘附;抗原特异性活化;协同刺激 作用;CK信号的参与。
极少在外周血中仅占单个核细 胞的1%以下
整理课件
10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B 10.D 11.C
二、名词解释
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professional APC:即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3.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抗原提呈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4.抗原提呈:在APC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三、填空题
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2.内源性CD8+外源性CD4+
3.髓系DC 淋巴系DC
4.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和诱导
5.交叉提呈CD1分子
四、简答题
1.试述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PSMB和TAP 在其中各有何作用?
内源性抗原→蛋白酶体(PSMB)降解→抗原肽(8~12aa)→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
PSMB8/9降解内源性抗原,TAP1/2转运抗原肽至内质网内。

2.试述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外源性抗原→APC识别与摄入→形成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体/溶酶体中降解→抗原肽(13~18aa)→抗原肽与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