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
本章内容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识记:a、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b、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领会:a、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b、托幼机构班级的编办特点及特点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一、班级的形式
(一)幼儿班级:幼儿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1.生活节律性。

幼儿班级应根据该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需要来安排日常生活。

幼儿班级是以一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安排的,使幼儿形成有规律、有节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的生活常规。

•2.保教渗透性。

保教结合,相互渗透,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

•3.活动多样性。

班级中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个性等的多样性,决定了幼儿班级活动的多样性。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4.内外互动性。

幼儿班级内部互动主要表现为师幼互动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外部互动表现为幼儿与活动对象、活动材料等环境因素的互动。

•5.班级的组织性
班级执行着计划、安排、组织基本的保育和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幼儿园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执行幼儿园各项措施的基本行动组织。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三)托幼机构班级的编班形式及特点:
以日本、前苏联、中国等为代表的托幼机构VS以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托幼机构。

1.按年龄编班:以年龄为依据对幼儿进行编班。

一般幼儿园按小、中、大进行编班。

优点:按年龄编班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对班级的管理;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整体安排;便于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所了解与掌握。

最大的问题:幼儿年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

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2.混龄编班:混合班是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可有三种类型——小中混合、中大混合、小大混合。

•优势:1)组织的活动以及活动中的材料等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环境的设置,使不同年龄幼儿之间彼此影响,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2)不同年龄幼儿相处扩大了幼儿接触他人的范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不同年龄编班,要求教育活动考虑个别化问题,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根本的依据。

•但混合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班级的功能
•幼儿班级集体或生活、活动共同体中的主要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或者说是集体与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

•幼儿班级组织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把集体与个人的需要和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克服其自身的缺点。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一)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 1.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

通过对班级的生活安排和管理,班级成为幼儿生活的共同体。

• 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

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班级执行着教育集体和集体教育两个方面的功能。

• 3.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与价值观。

幼儿班级从组成的实质表现上来讲是不同幼儿的联合体,集中体现所有幼儿的共同追求和需要,集中体现所有幼儿的智慧和价值取向,形成幼儿、家长、教师、教育要求和社会期望相同一的共同愿望和目标。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二)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节奏的生活,也能够比较自由地、经常性地彼此交往,且这种交往能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

• 2.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幼儿在班级的环境下,幼儿个体之间的(模仿、合作、竞争、冲突等)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显著意义的相互学习。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在集体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与班级集体相联系的原则和要求,如秩序、谦让、合作、分享、责任、互助等,需要幼儿个人充分理解并在活动中体现这些行为要求,幼儿的集体观念就是在这种集体活动中逐渐形成。

• 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在班级的生活过程中,表达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班级内部的整合状态,他们逐渐对班级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社会认同感)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 5.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幼儿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的自我表达包括对活动的理解、倾听他人、回应问题、询问以及与活动相适应的操作等。

• 6.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幼儿班级使幼儿之间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人、事、物的是非善恶标准。

第一节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存在的问题-----班级的绝对化:
1、班级利益至上,以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2、强调班级活动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忽视幼儿的个体需要。

3、教师重视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需要。

综上,幼儿可能会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识记: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领会:a、班级生活组织
b、班级生活管理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一、班级生活组织与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班级生活组织
1.根据入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进行编班。

对在园和入园幼儿进行合理的编班----幼儿班级组织首要进行的工作。

需考虑的因素:a、在园和入园幼儿的人数和年龄结构
b、幼儿园班级用房
c、保教人员配备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空间。

如果按幼儿的年龄编班或组织幼儿班级,应该考虑活动室的空间安排是否符合该年龄幼儿对空间的使用和生活要求。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3.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和规则。

组织幼儿班级,必须以一定的生活作息制度和活动规则作为集体生活的必要保证。

制定的制度和规则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4.形成良好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师幼互动的模式。

幼儿班级的不同班风主要体现为人际互动过程中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体现为班级成员对各种事物的态度、情感和价值标准。

具体的来说就是对班级内部以及班级生活有关的各种事物、活动的认识和追求。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二)班级生活的管理
1.拟定班级工作计划
幼儿班级管理生活的目标应是幼儿发展的目标,包括幼儿卫生保健和身体发育,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发展等。

2.明确保教人员职责
根据幼儿在园生活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班级应配备足够的保教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保教结合、保教渗透。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3.对幼儿进行编组
编组的目的在于,
更好的管理和安排班
级活动,促进幼儿之
间的交往,鼓励幼儿
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4.协调相关资源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二)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包括安全地进行户外身体锻炼的需要;及时大小便排泄的需要;饮水、进食的需要;在园期间睡眠的需要。

幼儿班级的生活制度和规则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来制定。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班级日常活动管理要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其他物质条件满足幼儿开展游戏的需要。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俗话说:“智慧出在指尖儿上”,动手操作不仅是幼儿自身生活的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是幼儿之间形成关系的一种方式。

•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幼儿班级管理的措施应该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满足幼儿以不同方式开展活动,满足幼儿从事不同内容的活动或发展领域的活动。

第二节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总之,幼儿班级生活管理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语言、认知、智慧、社会情感以及审美情感能力作为管理的措施和依据,使班级真正成为幼儿的自由、快乐、安全、健康的生活场所,使班级的幼儿真正成为生活、游戏、学习、工作的共同体。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识记:各年龄幼儿班
级生活的指导
●领会:各年龄幼儿班
级生活的特点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幼儿班级生活的
年龄特点与指导
(一)小班幼儿班级生活
的年龄特点
处于家庭与幼儿园生
活过渡与衔接的地位。

幼儿要适应新的环
境,受分离焦虑困扰;
对班级集体活动缺乏经
验,活动中比较被动或
不知所措。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二)小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1)要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

2)做好入园、离园的迎送工作。

3)加强对幼儿的照顾。

4)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

5)以大带小。

6)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生活的规律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二、中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一)中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的班级生活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师幼关系较为稳定、同伴关系确立、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幼儿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的主体。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二)中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1)以游戏为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加强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引导。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表达自我,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班级的关系。

•3)建立值日生制度。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三、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和指导(一)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幼儿之间的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
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在班级和班际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感和集体荣誉感,关心班级、小组的荣誉和价值;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对班级事务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议和主张。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二)大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通过维护班级规则和荣誉,引导幼儿集体意识的发展。

积极引导幼儿之间的协商、合作、分享。

鼓励幼儿负责任地承担一些班级事务,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鼓励幼儿发表对班级活动的建议和想法,并积极采纳其合理建议。

帮助幼儿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形式,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要求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四、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和指导
(一)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生理、心理发展的差异较大,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相互影响,差异互补,相互引导。

(最大的特点)
在大部分时间里,不同年龄的幼儿从事着不同的活动,在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活动的水平上极大地丰富了班级生活。

第三节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二)混合班幼儿班级
生活的指导
以分组活动为主
,满足不同年龄幼儿
活动和发展的需要。

促进不同年龄幼
儿之间的相互认识和
理解,适当地参与彼
此的活动,鼓励年长
幼儿关心年幼的孩子。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识记:幼儿行为辅导技术●领会: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一、行为辅导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VS反社会行为(不良社会行为)(一)幼儿的行为辅导与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传统的行为辅导主要是一种矫正性教育或治疗性教育。

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1)幼儿行为辅导工作的内容
1.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2.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

3.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塑造。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二)幼儿行为的分类与特点:
1.以行为的社会性为标准,分为生物行为和社会行为。

2.以行为的社会性影响为标准,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3.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行为类型为标准,分为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厌食症.异食症.肥胖症.遗尿症.夜惊.口吃.吮手指)、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说谎.欺骗.偷窃.霸道.破坏行为.攻击行为)和心智发展方面的行为问题(退缩症.孤独症.恐惧症.抑郁症.多动症)。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亲社会行为VS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表现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等。

这种行为模式,在处理人与人之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是以互利互惠、平等互利、友善为原则的,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

所以又称利他行为模式。

反社会行为表现为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或各种事务时,只从个人利益出发,甚至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二、幼儿行为辅导技术
(一)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

3.同步教育
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二)幼儿行为辅导技术:
幼儿行为辅导技术主要是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自然后果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不宜行为造成的后果。

2.移情训练法:是指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3.生活锻炼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行为训练。

因为,在假设的情境中,幼儿的利他行为较多,而在实际生活中,利他行为则几乎很少出现。

第四节幼儿行为辅导
• 4.同伴交往法: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是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提供同伴之间社会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良好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

• 5.榜样影响法:榜样的作用在形成亲社会行为方面比训诫更重要。

• 6.社会评价法:一般情况下,社会评价来自同伴、班级和教师。

同伴的评价直接影响被评价者在同伴中的地位。

教师的评价比较有效力,对被评价幼儿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