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合集下载

第六章小儿腹泻病

第六章小儿腹泻病
重点: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难点:腹泻病的液体疗法的方案制订。
课时安排:
小儿腹泻病2学时
教法设计:采取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
教学用具:教材、教案
讲授内容
旁批
第五节小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
了解部分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性,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
及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
体;脱水时血液浓缩,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致乳酸堆积;脱水
使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故中、
重度脱水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3)低钾血症呕吐和腹泻丢失大量钾离子;进食少,钾
摄入不足;肾脏保钾功能比保钠差,在缺钾时仍有一定量的钾继
六、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调整饮食,加强护理,合理用药,预防和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七、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严格管理水源,注意食品卫生。
2、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循序渐进添加副食,避
免在夏季断乳。
讲授内容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食物的
新鲜、清洁和食具的消毒。
4、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和带菌者隔离治疗,排泄物要消毒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学时: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儿科学》单元、章节:第六章第四节
课题:小儿腹泻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及几种分类方法。
2、掌握轻型泻和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液体疗法方案的制订。
3、熟悉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4、熟悉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原则。

小儿腹泻儿科学课件

小儿腹泻儿科学课件
胃肠道疾病
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等。
病理生理概述
1 水电解质紊乱
腹泻导致机体失去体液和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和碳酸氢盐等。
2 肠道功能异常
腹泻可导致肠道摄取、吸收和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临床表现与分类
1
急性腹泻
症状出现突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周内自愈。
2
慢性腹泻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4周。
3
隐匿性腹泻
症状不明显,但肠道功能受损。
常见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诊来评 估病情。
实验室检查
血液、大便或尿液检查可帮助确 定腹泻的原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或X射线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看肠道结 构和功能。
治疗原则和策略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通过口服或静脉输入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控制病因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腹泻儿科学课件
欢迎来到小儿腹泻儿科学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小儿腹泻的常 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方法以及常见的 误区和注意事项。
常见小儿腹泻病因
感染性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药物性腹泻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导致腹泻。
饮食性腹泻
由饮食引起,如过敏反应、乳糖不耐受等。
改善肠道功能
通过调节饮食、使用益生菌等方法来改善肠道功能。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
1 良好的卫生习惯
洗手、饮水卫生等。
2 合理膳食
均衡饮食,避免过多的脂 肪和糖分。
3 接种疫苗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应的 疫苗。
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误区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儿科学课件)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儿科学课件)

(二)加强护理
•勤换尿布,防上行性尿路感染和尿布皮炎 •肠道感染者的消毒隔离 •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后病情观察等
(三)控制感染 ❖细菌感染性肠炎:针对病因选用抗 菌素
❖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使用抗生素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不需 用抗菌素,一般用支持疗法。
(三)控制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真菌性肠炎 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可
多泡沫
糖消化不良
外观油腻 脂肪消化不良
鉴别诊断
• 大便无或少量白细胞者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 养不当引起腹泻
鉴别:1.生理性腹泻 2.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 大便较多白细胞者 常与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有关 鉴别: 1.细菌性痢疾
2.坏死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
鉴别诊断
• 多见于<6月的小婴儿 • 外观较虚胖,伴有湿疹 • 生后不久即泻,除大便增多外,不影响生长发育 • 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 乳糖酶缺乏
•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6h (不禁水)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
奶或其它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 过渡到正常饮食。
(一)调整饮食
病毒性肠炎: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 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 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 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 轻型腹泻 1. 多为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 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 2. 胃肠道症状:大便<10次/日,量不多稀 便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大量脂肪球。 3.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儿科学-小儿腹泻课件

儿科学-小儿腹泻课件

小儿腹泻注意事项
1 必要的检查
2 密切观察病情
3 遵医嘱用药
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检查。
注意粪便变化,及时就诊。
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2 腹痛
腹部不适感,可伴随腹胀。
水。
2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进食。
3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预防措施
良好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疫苗接种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食品安全
确保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非感染性腹泻
与感染无关的腹泻,如过敏、消化不良等。
功能性腹泻
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多为功能性紊乱引起。
小儿腹泻常见病因
细菌感染
• 沙门菌感染 • 大肠埃希菌感染
病毒感染
• 轮状病毒感染 • 诺如病毒感染
过敏反应
• 乳糖不耐症 • 食物过敏
小儿腹泻症状和体征
1 腹泻
粪便增多,呈稀水样。
3 恶心呕吐
常出现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儿科学-小儿腹泻课件
欢迎来到《儿科学-小儿腹泻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小儿腹泻 的定义、分类、病因、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小儿腹泻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排便次数显著增加,粪便外观为稀水状或泥样,且伴有腹部 不适的消化道疾病。
小儿腹泻分类
感染性腹泻
由于致病菌感染引起,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完整版)小儿腹泻教案

(完整版)小儿腹泻教案
教学思想
儿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儿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儿科学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药物、对症支持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适当地联系临床,介绍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来理解儿科学疾病的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续配以图片,介绍治疗措施,生动形象。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手段:
本节主要学习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引导式学习,在引导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案例为引,采用幻灯、临床丰富图片等信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结合传统板书,帮助理解及记忆。
教学时间安排:
引言、概述2分钟
临床病例5分钟
病因5分钟
发病机制15分钟
临床表现25分钟
实验室检查8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10分钟
治疗10分钟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讲授过程
教师——学生
活动内容设计
教学手段
运用设计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

儿科学课件:小儿腹泻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按病程分类:
第6版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2 周
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
慢性腹泻:>2个月
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分: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轻型腹泻:因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第 6 版
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 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 见,腹痛轻微; 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第6版
不同程度脱水:呕吐、腹泻丢失体液与摄入量 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减少
不同性质脱水:水、电解质丢失比例不同,造 成体液渗透压变化,分低渗性、等渗 性、高渗性脱水
不同程度脱水:轻、中、重度脱水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第6版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治疗
第6版
亦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所致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 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 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6版
年龄:6个月~2岁 , <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 非感染性腹泻 —季节不明显
Astrovirus
Adenovirus Calicivirus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1996:1659.
病毒:
小圆病毒( small round viruses)、ECHO病毒等;
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者(‰)第 6 版
0.0-0.1
0.2-0.5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定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小儿腹泻病是指A 病毒性肠炎B 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C 细菌性痢疾D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的综合征E 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17 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2004)A <3个月B 3~5个月C 6个月~2岁一.病因(一)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肠道内感染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哪项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A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B 消化道负担过重C 肠道内感染D 血中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分泌型IgA低E 胃内酸度低3.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二)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伏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

诺沃克病毒(N0rmlkviras)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嵌杯病毒属(Calicivirus)等有时可引起腹泻,但不是主要病原。

儿科学

儿科学
扩容 补充累积损失量 定量 240ml 760ml(已减扩容量) 760ml(已减扩容量) 定性 2:1溶液 2:1溶液 1/2张(3:2:1) 1/2张 3:2:1) 或1.4%碳酸氢钠 1.4%碳酸氢钠 定速 30-60min内 30-60min内 8-10ml/(kg.h) 100ml/h 维持补液阶段 1000ml 1/3-1/4张 1/3-1/4张 5ml/(kg.h) 60ml/h
5 5-10 1010-12
50 5050-100 100100-120
稍差 萎靡 极差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四肢厥冷 明显 花纹
静脉补液
脱水性质判断
类型 等渗性 低渗性 高渗性 失钠程度 失钠= 失钠=失水 失钠>失水 失钠> 失钠< 失钠<失水 血钠 mmol/L) (mmol/L) 130130-150 <130 >150 受累部位 细胞外为主 细胞外 细胞内 病因 腹泻 腹泻、营 腹泻、 养不良 高热、 高热、大 汗、呕泻 临床特点 一般脱水征 循环受累 脱水症状最 重,神经系 统体征
注意:腹泻常伴代酸,往往脱水与酸中毒成正比。 注意:腹泻常伴代酸,往往脱水与酸中毒成正比。 治疗: 治疗: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需补碱(先提高HCO3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需补碱(先提高HCO 5mmol/L)。由于机体的调节,多数患儿无需补足总量即可恢复, )。由于机体的调节 5mmol/L)。由于机体的调节,多数患儿无需补足总量即可恢复,静脉滴注 24h后复查动脉血气 再决定补给碱性液体。 后复查动脉血气, 24h后复查动脉血气,再决定补给碱性液体。
病案分析一
问题5:开出具体输液处方? 问题 :开出具体输液处方? 输液处方: 第1个24h输液处方: 个 输液处方 1.4%碳酸氢钠 80ml ivgtt st 碳酸氢钠 N.S. 160ml 30-60min内 内 10%G.S. 380ml N.S. 255ml ivgtt Qd×1 × 1.4%碳酸氢钠 125ml (100ml/h ,见尿补钾 用10%KCl配成 见尿补钾,用 碳酸氢钠 配成 0.2%浓度缓慢静滴 浓度缓慢静滴) 浓度缓慢静滴 10%G.S. 700ml ivgtt Qd×1 × N.S. 200ml (60ml/h ,见尿补钾 用10%KCl配成 见尿补钾,用 配成 1.4%碳酸氢钠 100ml 0.2%浓度缓慢静滴 浓度缓慢静滴) 碳酸氢钠 浓度缓慢静滴 惊跳补钙、 惊跳补钙、补镁

医学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

医学院-新华-儿童-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之-小儿急性腹泻
2. 病原菌直接侵袭作用 典型的侵袭型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型大 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使肠黏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 发生溃疡,临床上出现黏液脓血便。
3. 渗透性腹泻 双糖酶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某些高渗药物的影 响。
4. 病毒作用 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双糖酶缺 乏。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分。

< 5% < 3% + 轻度减少 正常或稍陷 正常 稍干 稍增快 正常 正常 温暖 正常

5% ~ 9% 3% ~ 6% ++ 明显减少 下陷 差 干燥 增快 正常或稍降 2秒左右 稍凉 萎靡、嗜睡

10% ~ 15% 7% ~ 9 % +++ 无尿 明显下陷 明显差 明显干燥 明显增快,弱 降低 > 3秒 凉、湿 嗜睡 ~ 昏迷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分。
累积损失的补充
补充液体的张度及速度:等渗脱水按1/2张 ~ 2/3张液补充,低渗性脱水按2/3 ~ 等张液 补充,高渗性脱水按1/3 ~ 1/2张液补充。等 渗及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宜在8 ~ 12小时内 补足。高渗性脱水血钠下降速度每小时不超 过1 ~ 2mmol/L,每天不超过10 ~ 15 mmol/L,防止发生急性脑水肿。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分。
O157:H7
临床表现:三大特征:特发性、痉挛性腹痛; 血性粪便;低热或不发热。
预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5~7天。 溶血尿毒综合征:三大症状:急性肾衰、血
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分。
O157:H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联症:发热明 显、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 神经系统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灌注不足-神志改变 眼 唇:泪少,眼窝凹陷,唇干燥 皮肤:重度脱水-皮肤回复时间≥2秒 心:心率(↑) 血压(代偿/失代偿) 肺:肾:尿少 四肢:皮温,大理石纹,足背动脉搏 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2秒)
脱水性质
按失水、失钠的比例分 等渗性 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 血清纳<130mmol/L 高渗性 血清钠>150mmol/L
纠正脱水
• 无呕吐或轻度脱水:ORS溶液50ml/kg
• 中度脱水:ORS 50~75ml/kg(09指南)

或 80~100ml/kg (见习手册)
• 要求:4小时内服完
• 评估:1.呕吐严重

2. 腹泻量大(大便量10-20ml/kg.h)

3.4小时内无法完成计划口补量
• 仍有脱水者,则给予静脉补液
非感染性 喂养不当、理化刺激 症状性:川崎病(腺病毒肺炎除外) 食物不耐受、过敏 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感染 (秋季腹泻)
大便性状 水样便
志贺菌感染 (痢疾) 黏液血便
症状 呕吐 发热 腹胀
呕吐 腹痛 发热
特点 并发症
先吐后泻,发热时 间短
脱水 电解质紊乱
即给予扩容补液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突 然出现腹胀、心跳骤停。 • 诊断? • 原因?
低钾血症
定义:血钾小于3.5mmol/l
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低 心音低钝 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膝反射低钝或消失 心电图见U波,ST段低平
低钾血症与酸中毒
1.酸中毒可掩盖低钾血症: 由于细胞膜内外H+与K +的交换,酸中毒 时细胞内钾离子移到细胞外,故血气分析 中钾离子浓度可在正常范围
(短肠•产综毒合性征大)肠杆菌 •肠毒素(不耐热毒素LT、耐热毒素ST) 引起分泌性腹泻 •其他细菌:渗出性
临床分型
分类
胃肠道症状(吐泻、腹痛) 脱水(甚至休克) 电解质紊乱(低钠/钾 酸中毒)
全身中毒症状(寒战 高热) 惊厥(无热/高热惊厥) 神志改变(烦躁 嗜睡 昏迷)
轻型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 2 细菌性痢疾:中毒症状明显(发热、抽搐), 里急后重,腹痛,粘液血便。
• 3 坏死性肠炎:腹痛、腹泻,血便,全身中毒 症状重(发热、寒战、花斑纹),可有肠穿孔、 肠梗阻等肠道严重并发症,以及感染性休克、 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 4.牛奶蛋白过敏:无感染症状,可有黏液血丝 便,呕吐血性物、皮肤(湿疹)、呼吸道咳喘) 症状等。
2.过度纠酸可造成低钾血症: 故若过度补碱纠酸,而同时未补充氯化钾 时,细胞外钾离子重新移入细胞内,可出 现严重的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精神萎靡 唇樱桃红色 呼吸增快或深长(代酸—呼碱) 根据血[HCO3] 可将酸中毒 分为
轻度(18~13mmol/L) 中度(13~9mmol/L) 重度(<9mmol/L)
腹泻病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
(静脉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
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继续喂养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其他药物治疗:
锌剂、益生菌)
预防脱水
• 每次大便后,补充一定量的ORS • 2009指南: • <6m: 50ml/次 • 6m-2y: 100ml/次 • 2y-10y: 150ml/次 • >10y: 能喝多少喝多少
定义
1.大便次数增多(24h内超过3次) 2.大便性状改变(诊断时,性状改变比次数
更重要)
3.多因素所致
病程
1.急性:2周以内 2.迁延性:2周-2个月 3.慢性:2个月以上
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 生长发育快 机体防御功能差:轮状病毒多见于5岁以下 肠道菌群失调 人工喂养不当
病因
感染性 病毒(占70-80%)、细菌 真菌、寄生虫
对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脱水评价不能估计过重, 肥胖患儿则不能估计过轻。
病例1
• 患儿,男,2岁
• 不能行走1天来院就诊
• 查体:神志清楚,反应好,唇不干,

哭时有泪,心音稍低钝,肠鸣音弱
• 追问病史:5天前曾因腹泻在当地医院补液
• 诊断?
• 检查?
病例2
• 患儿,男,1岁 • 因大便次数增多3天,反应差1天来院就诊 • 就诊经过:就诊时考虑存在重度脱水,立
脱水分度 轻度 脱水失水占体重(5%)口稍干,眼眶稍凹陷, 前囟稍凹陷,有眼泪,尿量稍减少,皮肤弹性好,周 围循环正常。
中度 脱水失水占体重(5~10%)口干较 明显 , 眼眶较明显凹陷,前囟较明显凹陷,眼泪减少,尿量 减少,皮肤弹性差,周围循环:肢体冷。
重度 脱水失水占体重(差,血压低或休克。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每年全球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根据WHO调 查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
我国5岁以下儿童: 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 每个儿童年平均发病3.5次 死亡率为0.51%
大纲
• 掌握 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鉴别 • 脱水的判断 • 并发症的判断及其处理 • 熟悉 发病机制 • 治疗原则 • 了解 病因 • 迁延性、慢性腹泻概念
发热时间长 里急后重 高热惊厥 寒战 全身中毒症状
大便常规 白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黏液(-) - (+) 红细胞/黏液(+)-(+++)
腹泻发生机制
分泌性:肠粘膜分泌过多液体、重吸收障碍 渗渗透出性性和轮病病: :电状 变 理肠 粘解病 部 :腔 膜质毒 位 柱内 炎的( : 状容症吸分小上物、收泌肠皮渗溃(性绒病透疡乳毛毒+压、糖渗顶复增浸不透端制高润耐性→,性受)细阻病)胞碍 变空肠泡内变水性分和 动力性坏:死肠→蠕微动绒亢毛进肿(胀肿、瘤变、短甲、亢受)累肠粘膜脱落, 吸收不肠良黏性膜:细肠胞粘分膜泌的双吸糖收酶面不积足减和少活或性吸降收低障碍
重型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诊断
• 1 症状
• 2 体征
• 3 病原学检查(大便)
• 病毒:轮状病毒 腺病毒 诺如病毒 星状病毒
• 细菌:志贺菌(痢疾)、沙门菌(伤寒)

霍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
• 其它:蓝氏贾弟鞭毛虫、隐孢子虫、真菌

艰难梭菌A/B毒素
鉴别诊断
• 1 生理性/症状性腹泻:无血便,症状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