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昆虫嗅觉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昆虫嗅觉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昆虫嗅觉的重要性 (3)1.2 嗅觉受体的发现与研究 (3)1.3 文档的目的与结构 (5)2. 昆虫嗅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6)2.1 嗅觉受体蛋白的基本结构 (7)2.2 嗅觉受体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 (8)2.3 昆虫嗅觉受体与化学感应能力的关系 (10)3. 嗅觉受体的多样性 (11)3.1 不同昆虫嗅觉受体的基因分析 (12)3.2 特定功能相关的嗅觉受体家族 (13)3.3 嗅觉受体基因的调控机制 (15)4. 嗅觉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 (16)4.1 昆虫嗅觉受体的传导机制 (17)4.2 视紫红质/振荡电位形成的作用 (18)4.3 神经元水平的嗅觉信号处理 (19)5. 嗅觉受体功能研究的最新发展 (20)5.1 转基因和基因突变研究的应用 (21)5.2 行为实验与嗅觉受体功能的直接关联 (22)5.3 单细胞和多基因阵列分析方法 (23)6. 嗅觉受体功能的潜在使用 (24)6.1 在昆虫害虫控制中的作用 (25)6.2 关于昆虫通讯与交流的研究 (26)6.3 嗅觉受体工程和应用前景 (27)7. 结论与今后研究方向 (29)7.1 文档的总结 (30)7.2 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挑战 (31)1. 内容概述昆虫嗅觉受体并与之相结合的蛋白质,这些受体在昆虫的嗅觉系统中起核心作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气味信号,进而指导昆虫的行为。
研究昆虫嗅觉受体的功能对于深入理解昆虫行为、生态适应、遗传进化以及进行害虫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嗅觉受体发现与分类:介绍多种昆虫嗅觉受体的发现历程和家族分类,包括它们的进化关系以及在不同昆虫中的表达模式。
嗅觉受体分子机制:探讨嗅觉受体蛋白的结构特点、信号传导途径以及与气味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
表达调控研究:分析嗅觉受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
功能丧失的影响:探讨嗅觉受体基因敲除或突变对昆虫嗅觉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课时)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一、课题: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二、教材分析:在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的基础上继续讨论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
信息在神经元中传递的方式是神经冲动传导,而神经元之间是突触传递,两种传递各有不同特征;这部分的教学是分析反射如何发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刺激被感受器接受后,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递至效应器,反射就发生了。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脊髓和脑调节功能的学习基础。
这部分教学需要调动学生记忆中关于细胞膜功能、神经元结构与分类等知识;物理学中电流与电位差等知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方式,比较神经冲动传导与突触传导的区别。
列举反射的实例。
举例说明反射弧的构成,并能简要说明信息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膜的结构,结合动画演示,简述神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通过比较说明神经冲动和突触传导的区别。
通过观察反射弧结构图,分析反射弧构成,联系神经冲动传导和突触传导,说明反射发生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逐步领悟生命信息的传递与调节是生命的基本形式之一。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冲动和神经突触。
脊髓的调节。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难点:神经冲动传导、神经突触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六、教学用具:PPT课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反射与反射弧)七、教学过程八、板书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2、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结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轴突——将神经冲动传离细胞体(2)神经元分类:(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
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膜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细胞保K+排Na+)。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二册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生物体的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种类及所感受的信息。
2、能够说明人体光感受器和声波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和动物感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信息类型。
光感受器和声波感受器。
难点:光感受器和声波感受器的感受方式。
三、预习与笔记1、我的身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种种改变。
2、单细胞生物依靠感受外界刺激。
3、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特定感受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如光、声等物理刺激由器接受,而由化学物质引发的刺激则由器接受。
4、人体皮肤上分布有各种感受(物理/化学)刺激的感受器,当我们闭上眼睛触摸纸张时,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温度刺激,感受器接受纸张表面突起物的刺激,当我们有用手掂量纸张的重量时是感受器在接受刺激,当我们托着纸张试图保持平衡时,感受器接受纸张滑动的刺激。
如果手不小心碰到尖锐的物体,则皮肤中的感受器会兴奋。
5、手指指尖和唇部感觉灵敏是因为这些部位的分布较多。
6、下图是眼的结构图,请填写眼的主要结构。
7、经物体反射进我们眼球的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是因为眼球具有 、 和 、 等折光装置,其中能通过改变曲度来调节成像距离的是 ,近视是因为该结构曲度过 (大/小)。
8、我们能看见彩色图像得益于我们视网膜上的 细胞接受和分辨不同波长光波刺激,而感受光线强弱刺激的是 细胞,这两种细胞统称 ,位于 。
9、请叙述我们如何产生视觉?10、请填写耳结构图中1为 图中7为 图中8为 图中10为接受声波刺激的毛细胞位于11、请用简洁的方式写出耳的结构并能显示各结构的功能联系12、鱼类感受水流和定方位的感受器是,蛇视力很差,它们感受周边有动物活动的感受器是,仿照蛇这种感受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制造能在黑暗环境观察活体动物活动的夜视仪。
13、人体感受溶解于水中的化学物质的感受器是,位于。
14、人体感受飘散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的感受器是,位于。
农业动植物生理信息感知内容及技术
农业动植物生理信息感知内容及技术一、农业动植物生理信息感知内容对植物生理信息采集的研究主要包括表观信息(如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等可视物理信息)的获取和内在信息(如叶片及冠层温度、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养分状况等借助于外部手段获取的物理和化学的信息)的获取。
1.植物茎流作物在蒸腾作用下体内产生的上升液流,它可以反映植物的生理状态信息。
土壤中的液态水进入植物的根系后,通过茎秆的输导向上运送到达冠层,再由气孔蒸腾转化为气态水扩散到大气中去,在这一过程中,茎秆中的液体一直处于流动状态。
当茎秆内液流在某一点被加热,则液流携带一部分的热量向上传输,一部分与水体发生热交换,还有一部分则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发散,根据热传输与热平衡理论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即可求得茎秆的水流通量,即植物的蒸腾速率。
2.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膜。
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
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
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3.叶片植物最重要的器官,其形态变化可以反映出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如光合作用、水分情况、养分情况等。
研究表明,叶片厚度变化具有周期规律性,可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24小时)。
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植物水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的灌溉系统是以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湿度作为控制参数,属于开环控制。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植物的器官(叶片、茎秆、果实)的几何参数为控制参数的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
脉搏传感器的基本功能是将各浅表动脉搏动压力这样一些物理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脉搏传感器种类很多,按照工作原理来分,脉搏传感器可以分为压力传感器、光电式脉搏传感器、超声多普勒技术及传声器等。
上海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 。生物考点25~50
二十五、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总反应式、实质及意义(理解)1、概念: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O2,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2、光反应与暗反应(卡尔文循环)的特点与联系(1)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2)条件:光反应需要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CO2(3)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 、NADPH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4)能量变化:光发应中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糖中稳定的化学能3、方程式光能CO2 + H2O C6H12O6 + H2O + O2叶绿体(葡萄糖中:C来自CO2,H来自H2O,O来自CO2;O2来自H2O中的O)4、光反应与暗反应联系光反应产物NADPH是暗反应中C3化合物还原的还原剂,ATP为C3还原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NADP+为光反应形成ATP、NADPH提供了原料5、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2)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二十六、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掌握)1、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2、CO2浓度——影响暗反应3、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主要影响暗反应饱和点 光照强度、CO 2浓度二十七、细胞呼吸的概念(知道)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 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十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理解)有氧呼吸(主要方式) 无氧呼吸 有氧无氧或缺氧 彻底分解有机物....... 不彻底分解有机物........ CO 2和H 2O乳酸或酒精和CO 2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二十九、有氧呼吸的进行场所、必要条件和基本过程(理解) 1、场所:先细胞质基质,后线粒体(主要在线粒体......) 2、必要条件:O 2、酶 3、基本过程: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脱下少量的H 和能量 糖酵解...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 2,脱下大量H 和能量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内膜)所有脱下的H .与.进入线粒体的O .2合成水...,并合成大量能量...... 4、总反应式: 酶C 6H 12O 6 + H 2O + O 2 CO 2 + H 2O + 大量能量三十、无氧呼吸的类型和基本过程(理解) 1、类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发酵) (1) 酶C 6H 12O 6 CO 2 + C 2H 5OH + 少量能量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酿酒原理) 高等植物水淹条件下,酒精发酵中毒死亡 (2) 酶C 6H 12O 6 C 3H 6O 3 + 少量能量骨骼肌剧烈运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肌肉酸痛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发酵)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基本过程(1)全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亦为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三十一、无氧呼吸的应用(知道)酿酒、制作酸奶、泡菜三十二、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关系(知道) 1、糖类代谢2、脂肪代谢3、蛋白质代谢4、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关系三十三、合理营养及其意义(知道)1、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前3个为能源物质)。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案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一、课题: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二、教材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学生对生命的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生命信息”主题的探讨,将学生引导到探讨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上来。
生命活动中信息的获取、传递、整合和表达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有序和协调进行的基础。
信息来自物质,任何信息都是物质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反映或表现。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物质能量代谢的过程,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一旦失去了信息的获取、传递与调控,生命的代谢将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停止。
因此生物体只有通过对相应信息的有效反馈和调节,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保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协调,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通过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信息传递与调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本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动物是怎样感受外界刺激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本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体接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刺激的特殊感受器,以及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
通过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生物体是以细胞为单位实现信息获取的,简述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而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则探讨神经系统如何传递整合信息,并调节生命活动。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学生能简述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的物理信息并进行反馈和调控,维持自身协调和适应环境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生物体的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
能够列举人体主要的皮肤感受器。
·过程和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比较教材与练习册纸张的差异,体验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借助多媒体展示探讨接受物理刺激的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声波感受器和化学信息感受器的共同特性,分析获取及传递信息的细胞及相互关系。
14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化 学 嗅觉感受器 感 受 味觉感受器 器
嗅细胞 味细胞
3、需要传入神 经与神经中枢, 才能有感觉。
刺激
感受器
信号转换 神经(纤维)神经中枢
产生感觉
产生效应
利于捕食、逃避敌害、 自我保护、交流信息
“感觉剥夺”实验。
• 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 有些莫名其妙的实验。他们让志愿者戴上半 透明的塑料眼罩、纸板做的套袖和厚厚的棉 手套,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除了吃饭 和上厕所),时间要尽可能的长,每天的报酬 是20美元。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 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 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 论文、课程计划。 •
视神经
视觉中枢
视觉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远 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的前方。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 球前后径过短,使主 焦点在视网膜之后。
2、眼球内唯一感光的部位在哪里?由哪些特殊细胞构成? 有什么功能? 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 3、眼成像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结构控制? 视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凸透镜成像。 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视觉的形成除了这些结构外还必须要哪些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细胞 视神经
内耳
螺旋形
3个半规管 和前庭组成
感受身体平衡 的器官
听觉的形成 (结合P4/图5-3) 声波 鼓膜
耳廓 听小骨 外耳道 耳蜗
耳蜗内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精选2019-2020年生物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节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沪科版课后练习四
精选2019-2020年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沪科版课后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关于以下图形的叙述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A、甲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曲线,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乙图中的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三者之间的关系C、若丙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始终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若丁是在兔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则丁很可能是蔗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Ⅰ和Ⅱ构成突触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D、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含羞草被触碰后收拢叶片不属于反射B、一般而言,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含神经元的数量最少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含核糖体等细胞器较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负内正;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⑤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或细胞体;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⑥D、④⑤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学习任务单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体获取外界信息的多种方式。
2、掌握不同类型动物在感知外界信息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3、理解动物体对外界信息获取机制的重要性和适应性意义。
二、学习内容(一)动物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1、视觉感知(1)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动物的眼睛形态和构造各异。
例如,人类的眼睛具有复杂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结构,能够清晰地分辨色彩和细节;而昆虫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能感知到更广阔的视野,但在细节分辨上相对较弱。
(2)视觉适应动物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一些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具有特殊的眼部结构,使其在弱光环境下也能看清物体。
2、听觉感知(1)耳朵的结构和类型哺乳动物的耳朵通常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鸟类的耳朵则没有明显的外耳结构。
(2)声音的感知范围和频率不同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不同。
例如,狗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声音,而大象能听到低频的次声波。
3、嗅觉感知(1)嗅觉器官和嗅觉细胞许多动物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识别同伴和预警危险。
例如,狗的鼻子中有大量的嗅觉细胞,使其具有极其敏锐的嗅觉。
(2)嗅觉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一些动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标记领地,同种动物能够通过嗅觉感知到这些信号。
4、触觉感知(1)皮肤的触觉感受器动物的皮肤表面分布着各种触觉感受器,能够感知压力、温度和疼痛等刺激。
(2)触觉在动物交流和生存中的意义例如,昆虫通过触角感知周围环境,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和水压的变化。
5、味觉感知(1)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类型动物的味觉感受器能够分辨出甜、酸、苦、咸等基本味道。
(2)味觉在食物选择中的作用动物根据味觉来判断食物的可食用性和营养价值。
(二)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反应1、信息的整合动物的大脑会将从不同感官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全面认识。
2、行为反应根据获取的信息,动物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例如,当感知到危险时,动物可能会逃跑、隐藏或发起攻击。
沪教新版高中生物目录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压及其调节
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酶的特性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化能合成作用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细胞呼吸的概念 厌氧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糖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植物生产发育的调节
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 DNA的粗提纯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基因工程与专基因生物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有丝分裂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选做)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分化的观察 克隆技术
蛋白质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细胞周期的概念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的无丝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的减数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朱静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
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由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
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
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
1.“脑的组成”;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3.“反射的两种类型”;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由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教是为了不教”。
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ppt课件1
一9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皮肤感受器
皮肤感觉的形成
刺激
皮肤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脑部形成感觉
晶状体
黄斑
视觉正式形成
视觉正式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波
视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脑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近视、远视、其他眼疾 色盲、色弱、白内障、青光眼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感受水流、定方位
我能感知0.002℃的 变化,你行吗?
颊窝
嗅神经Biblioteka 嗅细胞 嗅毛化学分子味觉与嗅觉
苦 酸
咸 甜 舌乳头
味细胞
味神经纤维
味蕾
微绒毛 味孔
感觉形成的一般过程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形成感觉
神经中枢
感受器的意义
感知世界、了解世界、适应环境
第2节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动物形态学与解剖学动物体内器官和身体结构特征解析
动物形态学与解剖学动物体内器官和身体结构特征解析动物形态学和解剖学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了动物的外形与内部结构。
通过对动物的形态与解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动物体内各器官的特征与功能,进而对其生活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对动物的形态学与解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动物体内器官的特征动物体内的器官可分为主要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
每个系统都由特定的器官组成,其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
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最基本的系统之一,它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以供给身体生理代谢所需。
消化系统通常由口、食道、胃、肠道和肝脏等组成。
不同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哺乳动物的胃肠道较为复杂,而昆虫的消化系统则相对简单。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用于动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多数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但在某些无脊椎动物和水生生物中,呼吸器官可以是鳃、皮肤或体壁。
例如,蚯蚓的呼吸器官是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动物体内的血液运输,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这个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例如,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四个心腔组成,而鱼类的循环系统则由两个心腔组成。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用于排除动物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离子平衡。
它包括肾脏、尿液输送管和膀胱等。
不同类群的动物泌尿系统的特征也略有差异。
例如,鱼类的泌尿系统主要用于排放过剩的水分和氨,而哺乳动物则通过肾脏排除尿素。
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于动物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等组成,它们一起协调动物的感知和行为。
例如,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分布在触角、复眼和感觉毛上,用于获取外界信息。
二、动物身体结构特征除了体内器官的特征外,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征。
1. 外骨骼和内骨骼动物的骨骼系统可以主要分为外骨骼和内骨骼。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北师大总结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北师大总结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1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生命科学主题四
主题四生命的信息4.1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学习内容1.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感受器获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脑,脑产生感觉⏹皮肤感受器——压力、温度、痛觉⏹光感受器:视网膜的视细胞⏹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锥细胞——感受色彩,视杆细胞——感受光亮⏹晶状体曲度可实现变焦⏹声波感受器——耳蜗⏹感受平衡——前庭器(三个半规管和前庭)⏹侧线——感受水流和方向⏹颊窝——红外线感受器⏹嗅觉——嗅黏膜上嗅细胞⏹味觉——舌上的味细胞⏹昆虫触角——感受气味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反射的基本环节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兴奋是靠神经冲动(生物电)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静息时的膜电位,外正内负,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神经冲动——外负内正(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突触传递⏹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它们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兴奋由此传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5.脊髓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调节功能,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外白质,内灰质⏹灰质集中神经元细胞体,是真正的中枢所在⏹白质主要有神经纤维,传递信息为主⏹脊髓控制低级反射——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等⏹条件反射——脑的高级调节功能⏹大脑皮质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强化⏹人类还有特殊的特有的条件反射——语言文字抽象信号⏹支配内脏腺体,不受意志支配——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功能拮抗6.“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自然科学研究动物的生命特征和生态习性
自然科学研究动物的生命特征和生态习性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体,它们在形态、生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性上存在着巨大的变异。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着眼于动物的生命特征和生态习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下面将从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
外部形态是指动物体表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而内部结构则是指动物体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等组织的构造。
1. 外部形态动物的外部形态各异,它们的体型大小可以从微小的昆虫到巨大的鲸鱼,甚至更大型的恐龙。
此外,动物的外部形态也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极地动物通常具有较厚的毛发、脂肪层以及适应低温的器官,以保持体温并在寒冷环境中生存。
2. 内部结构动物的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生活方式。
以脊椎动物为例,它们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骼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特征与动物的运动、取食、繁殖等功能密切相关。
二、生理特征动物的生理特征主要指其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代谢、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方面。
1. 代谢生物体代谢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基础。
动物通过代谢机制来获取能量以及进行物质合成和分解。
动物的代谢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大多数动物采用有氧呼吸方式,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
2. 呼吸呼吸是动物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过程。
不同动物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差异较大。
例如,鱼类通过鳃的运动从水中摄取氧气,哺乳动物则通过肺部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3. 循环动物的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4. 排泄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负责排除新陈代谢产物和过剩的水分。
不同动物的排泄方式也存在差异,例如,鱼类通过鳃排除氨等废物,而哺乳动物则主要通过肾脏进行尿液的排泄。
5. 神经动物的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以及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为例
第36卷第9期2020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6 No.92020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0 )09 - 0025 - 02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为例汪岱华(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200336)摘要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一节为教学案例,创设了以“三杯水”为主线的学习情境,基于学 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体验,建立感受器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科学思维,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感受器教学案例情境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1教学案例的实施背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 中,教师应当基于生物学的特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 历,促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将生命科学的概念、原理 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经验联系在一起,培养学 生的科学思维、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核心素养 的落地,课堂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而 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交 流、提出观点、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 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生物学情境,让学生 基于真实的学习体验完成知识学习,建立课堂和生活 的联系,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 学(试用本)》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 容先后介绍了动物体的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并对 与之相对应的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做以说明解释,各感 受器之间内容彼此独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
然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动物体的感受器之间往往 共同发挥作用以全面感知各种信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 作用。
因而,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顺序重新编 排,为学生创设了“三杯水”的真实学习情境,通过连贯性 的教学活动将彼此独立的感受器学习有机整合。
随着 “三杯水”的逐一打开,学生以自己切身的学习体验将各 种感受器调动起来,通过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将教学内 容整合串联为一个整体,在推理分析和概括归纳中发展 科学思维,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绒毛 味孔
苦
酸
咸
舌乳头
甜
味蕾
味细胞
味神经 (连接脑部)
脑
味觉的形成:微绒 毛
感受唾液中 化学物质
味 细
神经冲动
胞
味 传导 神 经
部 形 成 味
觉
(二)人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光感受器
折 房水 光 晶状体 装 角膜 置 玻璃体
巩膜 视网膜
视神经 (连接脑部)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网膜结构
2、声波感受器
耳廓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听神经 (连接脑部) 耳蜗
外耳道 鼓膜
脑
部听
听觉的形成:
外 耳 道Βιβλιοθήκη 声波鼓 振动 膜听 小
振动
骨
耳 神经 蜗 冲动
听 神
传导
听 觉
经
中
觉 形 成
枢
3、皮肤感受器
痛感受器
温度 感受器
接触 感受器
毛发
神经纤维 压力感受器
(三)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成像原理:
视觉的形成:
物
脑
体 反 射
折光装置 投射于
视 细
神经冲动
胞
视 神
传导
部 视
经觉
的
中
视 觉 形 成
光
枢
线
角膜移植
我国因各类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多达400多万人; 我国每年只能给约700位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海伦·凯勒(1880年-1968年)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 境,最终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爱 心去拥抱世界,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 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 十大英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