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_中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专论
于清溪·合成橡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
于清溪
(原化工部橡胶司,北京 100013)
摘要:叙述了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国的合成橡胶产量、装备能力、消费量、品种比例。以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韩国等几个国家为例,阐述合成橡胶工业近80年的发展变化。并重点介绍了当今世界10强合成橡胶企业集团(朗盛、中石化和中石油、锦湖化学、固特异与埃克森美孚、西伯儿、宝力米—欧罗巴等)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状况等。现在的金融危机给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带来困难,但应看到这也是给合成橡胶企业一个调整的机会。并给出如下预测:合成橡胶企业将朝着经营多元化、规模大型化、装置多功能化、品种多样化、产品高性能化、生产环保化、橡胶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合成橡胶;产能;消耗量;E -SBR ;S -SBR ;BR ;EPDM ;IIR
中图分类号:TQ333 文章编号:1009-797X(2009)05-0009-09 文献标识码:A DOI:IO.3969/J.ISSN.1009-797X.2009.05.003
合成橡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
作者简介:于清溪,男,教授级高工,原化工部橡胶司副司长。
收稿日期:2009-02-24
(接上期)
2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80年沧桑变化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杜邦化学最早实现了CR 工业化,由于氯丁二烯的化学结构酷似异戊二烯,命名为Duprene 。后又由本体改为乳液聚合,改称Neoprene 。1930~1932年德国和苏联几乎同时建厂生产BR ,因系由丁二烯以金属钠聚合制成,德国取名为Buna ,苏联称为SKB 。接着,美德两国合作研发SBR 、NBR 和IIR ,1937年德国完成了SBR 、NBR ,1940年美国完成了IIR 的工业化技术。
2.1 美国
1940~1945年在世界二次大战时期,由于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断绝来源,美国决定加速SBR 和NBR 的发展步伐,组建国家合成橡胶战时生产委员会。由国家橡胶储备公司(RRC )组织建厂生产称之为政府橡胶的GRS (SBR )、GRN (NBR )和GRI (IIR )。具体由美国的固特异、古德利奇、费尔斯通、US 橡胶(尤尼劳尔)四大轮胎公司和标准石油、陶氏化学参加
建设。在3年之内一次建成了24家合成橡胶厂,到1945年时已形成年产80万t 的规模,1950年产量达到100万t ,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1955年,为了导入竞争,促进发展,将所有国企合成橡胶全部下放民间。SBR 工厂分别由生产轮胎和橡胶制品厂家的古德利奇(2个工厂共21.2万t )、固特异(2个工厂11.48万t )、费尔斯通(2个工厂12.96万t )、US 橡胶(2个工厂14.7万t )和中小橡胶企业成立的合成橡胶(1个工厂4.4万t )接标购得。另外,2家化工企业——共聚物(1个工厂4.95万t )和联合碳(1个工厂4.4万t )各买了1个SBR 企业。2个IIR 工厂各自由埃索标准(4.7万t )和美孚石油购入。上述9家连同一直民营的CR 企业杜邦,形成50年代美国10大合成橡胶企业。
60年代前后,是美国合成橡胶生产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不仅SBR 由热聚转入冷聚和充油,大大提高了橡胶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菲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橡塑技术与装备
利浦、古德利奇、费尔斯通和固特异等都以不同催化体系发明了BR、IR与S-SBR,并相继建厂投入工业化生产。对于IR,杜邦也由硫调的GN型扩大到非硫调和混合型的W以及一系列的延伸物WRT、TRT、TW、WXK等。埃克森、古德利奇、杜邦和联合碳还在意大利蒙蒂卡契尼发明了EPM之后,以不同第3单体和聚合工艺方式实现EPDM的工业化生产。其Co-BR、Ti-BR、Li-BR和Ti-IR、Li-IR以及ENB、DPPD、HD型EPDM生产技术还大量成套输往欧洲、日本、拉美等地区。
1973年和1979年出现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美国合成橡胶生产遭到重创,陷入长达20余年之久的萧条动荡状态。企业相继沉沦,整个行业几乎重新洗牌。先是菲利浦,在1982年并购处于绝境的通用轮胎合成橡胶厂之后不久,自己也深陷困境无力自拔。1984年全部装置停产关闭,有的拆除并退出了合成橡胶领域。接着,古德利奇停产,一部分工厂装置转卖加拿大宝兰山公司,1990年宝兰山又连同自己原来的工厂一起转售给德国拜耳(朗盛);剩下部分重组为古德利奇美波(Ameripol)公司,未几又与尤尼劳尔(US橡胶)停产重组的森波(Synpol)公司合并组成美波-森波。进入21世纪,进一步由美国特种产品公司收购,改名为ISP弹性体公司。
费尔斯通橡胶与乳胶公司于1983年关闭之后,由普利司通在1988年重新启动,名称改为普利司通/普尔斯通(BS/FS),近年更名为费尔斯通聚合物公司。共聚物公司1989年售予荷兰DSM弹性体公司,而后连同尤尼劳尔的EPDM工厂一起成立美国DSM共聚物公司,以后再变卖成为美国莱恩共聚物公司。德国米其林同日本普利司通一样,在收购了古德利奇-尤尼劳尔合并的轮胎企业之后,也将由美国15家橡胶企业投资共有的美国合成橡胶公司转为由其控股的子公司。
壳牌化学在同期也关闭了在美的SBR工厂,重点转向荷兰等海外企业发展。陶氏化学以乳胶为主在法德两地有SBR、BR工厂,在美有2家EPDM工厂。为增强市场竞争力,1996年与杜邦的橡胶事业部联合组成杜邦陶氏弹性体公司,2006年两家又分道扬镳各自经营。同期,英国阿姆斯特朗橡胶公司的在美SBR工厂、德州石油的CR工厂、城市服务的IIR工厂等也都相继关闭。
劫后犹存的只剩下固特异、埃克森少数几家企业。其中固特异也关闭了在法的NBR工厂,埃克森在美的EPDM工厂数量也缩小。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合成橡胶企业几经分化改组之后,现在仍在生产的有:固特异(SBR、BR)、费尔斯通聚合物(S-SBR、BR)、ISP 弹性体(S-SBR、BR)、莱恩共聚物(E-SBR、BR、EPDM)、陶氏化学(BR、EPDM)、美国合成橡胶(S-SBR、BR)、埃克森美孚(IIR、EPDM)和杜邦(CR)等不过10家企业。
2.2 欧盟
欧盟是世界上最早研发合成橡胶的国家地区。1937~1944年战时德国有4个工厂生产Buna、BunaS和Buna N,1943年Buna S产量达11.2万t。战后全部解体,部分工厂设备拆毁和迁出。1950年,拜耳利用法本工业的基
表9
我国合成橡胶分品种产量及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