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学习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3、学习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教学班级:八年级(19)班导学过程一、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正月,元军进攻临安(今杭州),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抗元。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菜市口被害,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后期作品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
今存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人所传颂。
本文选自《宋诗三百首》,是一首述志诗。
2、写作背景:此诗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
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文天祥被随船带往崖山,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在船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以此诗明志节。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之美,思考它背后的深意。”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和相关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对诗歌内容的探究。
“这是零丁洋,一个让诗人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海域,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过零丁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历史背景引入:通过简短介绍文天祥所处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的动荡背景,以及他作为爱国诗人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启迪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来自南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和行动,展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诗歌结构:分析《过零丁洋》的篇章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关键词句解读:详细解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请大家小组内部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讨论这些手法是如何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的。”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文天祥,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前,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突出他的忠诚、勇敢、坚定品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文天祥的画像,简述他的生平,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2.设疑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文天祥这位英雄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作者、背景、主题及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领悟并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文天祥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过零丁洋》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忠诚、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诗歌解析:针对生词、成语、典故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如“零丁洋”、“汗青”等,结合诗句进行讲解。
初中语文_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六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
2、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情感和态度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理解名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1、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秦始皇挟强弩而平六国,开疆拓土,雄极一时。
记住他,是因为他的霸业。
霍去病率铁蹄驰骋沙漠,荡平匈奴,扫清寰宇。
记住他,是因为他的英勇。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忠贞。
而有一个人,我们也一定会记住他,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学生齐答),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板书课题作者)2、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Ppt出示。
学生读。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并能正确默写。
(3)理解诗句大意,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以上三点是我们今天掌握的重点。
二、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关于文天祥,你们又知道哪些呢?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了解到的关于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一到两位学生介绍)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资料)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天祥于家乡起兵抗元。
第二年,临安被围,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奉命往敌营议和,因为痛斥敌军首领伯颜而被被扣押在镇江,后来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被俘期间,元世祖曾多次以高官厚禄劝降,但是文天祥宁死不屈,最后在大都英勇就义(今北京)。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志士为了祖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你知道的都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来体会他的爱国热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在朗读吟诵中,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文天祥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引导学生齐读)助读资料一: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助读资料二:这首诗是作者被俘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以明志节。
三、活动一:读出一种情感(1)要求:读准、读顺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情感的波澜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独学:结合小注疏通诗歌大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下来,并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
(3分钟)组议:先就不理解的字词句和诗句情感的变化两两对议,然后小组内各自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情感的波澜。
(3分钟)(2)我来朗读你来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读。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学习诗歌,就是要学习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这首诗前六句情感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朗读。
活动二:品析一点妙处(1)话题:我欣赏到的诗中的“一点”之妙“一点”:字词句之妙修辞之妙情感抒发之妙手法之妙……组学组议:请各小组任意选取其中“一点”组内共同品析其妙处,一位同学做代表执笔写下你们品析的结果,并准备代表小组发言。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
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过零丁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志而作。
诗歌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古诗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全诗。
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元朝入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诗歌以悲壮的情感,崇高的气节,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过零丁洋》这样的有深度的诗文,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不足,也会影响对诗文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品质;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人的情感。
3.欣赏法:通过分析诗文的韵律、意象等,帮助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过零丁洋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过零丁洋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在进行一堂课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认真的考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创造了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促使我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过零丁洋教学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首先确定了本堂课的教育目标,即通过过零丁洋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
然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游戏、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首先,我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其次,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乐播放器等,以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通过观看和听力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并加强口语练习。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完全参与到活动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我无法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源,限制了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在进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时,需要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其次,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
最后,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过零丁洋教学经验,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个体差异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并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应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过零丁洋教学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课后反思1. 引言在过零丁洋教学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反思,我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改进。
本文将对过零丁洋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2. 课堂反思2.1 教学目标设置在过零丁洋教学中,课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对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相应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 - 在课前充分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 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习。
2.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过零丁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对课堂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
解决方法: - 设计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主动性。
- 设立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3 评价方式单一在过零丁洋教学中,评价方式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我经常使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传统的笔试或口试形式,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
解决方法: - 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制作、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评价方法,将评价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3. 课后反思3.1 教学反馈在过零丁洋教学中,及时的教学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进行课后反思时,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反馈方面有待改进。
我经常只关注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解决方法: -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3.2 学习资源的提供在过零丁洋教学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过零丁洋课后反思简短
过零丁洋课后反思简短
摘要:
一、引言
二、课后反思总结
三、问题分析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
五、结尾
正文:
【引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讲授《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提升课堂效果。
课后反思成为了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后反思总结】
在本次《过零丁洋》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对诗句意境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偏差;
2.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
3.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问题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不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
3.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
【解决方案与建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尾】
通过本次课后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他们共同成长,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过零丁洋反思教学(四篇)
过零丁洋反思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内涵。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
很多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
老师就是加以引导和评价,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硬要拉着学生走。
学生会不会老师不管,还叫什么以学生为主?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课堂语言。
干净利索的课堂语言是非常难得的。
说话啰啰嗦嗦,重复,信口开河,都是课堂语言的通病。
我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直不满意。
有时还抢话头,唯恐学生忘了自己。
我看不干净的课堂语言不仅没用,反而是一种罪孽!学生能说,老师就不要说,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我们再说。
最后简单说说驾驭。
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课堂,但是,你讲课时别人说话了,说明你没有驾驭住课堂;你讲课别人听不懂,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学生听明白了,你还在讲,说明你没用驾驭住课堂。
领着学生进入境界,学生理解,有收获,那才叫驾驭课堂。
过零丁洋反思教学(二)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
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
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
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
值得一说的是老师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当的给与表扬与赞赏,当然学生回答不足的时候,教师还是能针对性的指出不足。
过零丁洋反思教学(三)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能走进教材也要能领着孩子走出教材。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这是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过零丁洋教案及反思第1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律诗。
对于律诗八年级学生不陌生,律诗的特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中间两联一定的对偶的,学生都可以说出来。
但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
所以讲课前一定要把这个内容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熟读并背诵诗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
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
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检测预习1、作者:2、重点字词:一经:干戈:寥落:零丁:丹心:汗青:写作背景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
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
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
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
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
(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全诗,把握主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诗歌?(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南宋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板书课题及作者目标展示:多媒体展示(略)二、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字履善,又字宋瑞,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其诗《正气歌》、《过零丁洋》、《金陵驿》、《指南录》被后世广为传诵。
2、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在率兵抗元的过程中不幸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表示拒绝,在零丁洋的战船上诗人写下此诗以明志,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后被送至元大都(今北京)囚禁4年之久,公元1283年1月在柴市口从容就义。
三、整体感知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干戈()飘絮()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词语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3、诗文朗诵、注意节奏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补充;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韵脚分别是经、星、萍、丁、青,押“ing”韵。
四、品读探究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仕途,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下面我带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诗歌。
2、名句的默写运用。
3、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默写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读’作者简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书,学生自主读。
2、教师再进行归纳。
文天祥,宋代爱国词人,注有《指南录》《指南后录》
二、自读注释。
了解文意。
三、诵读诗歌
1、反复诵读。
2、有50以上的同学记住就停。
四、研读探究名句的运用。
问题一: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关的句子是(比喻)(颔联)_____,______。
问题二: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问题三:表明诗人坚贞的名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组探究。
2、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做旁批。
五、再次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反思。
1、把诵读作为诗歌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含点评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过零丁洋》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浩然正气”,阅读策略为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初步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进行诗歌文句的疏通,但对于诗句情感脉络的走向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诗歌深度鉴赏的关键。
《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1278年被俘虏后的心灵直白,在感叹个人遭遇的同时,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巧妙地勾勒了自己不屈战斗的一生,在国家命运风雨飘摇的背景下,作者用独特的意象把人格宣言变得具体而形象,所以在教学时通过抓住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咀嚼、品味,进入作者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进而走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共情。
【设计理念】“蚁穴溃堤”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蚁穴溃堤学习法”是在整体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紧扣关键字、词、句或语段进而理解全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蚁穴溃堤法”的关键在于对“溃堤口”的把握,找准了“溃堤口”,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文字背后,并与作者的写作状态与情感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
本设计在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预习本诗,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叹”为学习内容切入,“叹”字的本义是因艰难困苦而发出抱怨的声音,围绕着”苦“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诗句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艰苦的主题?辨别四部丛刊本前四句的不同用词,说说你的研读结果。
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字背后,结合背景资料,把握诗歌独特而复杂的情感。
在深入咂摸品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会“叹”字“口”的魅力,文天祥没有发出抱怨的声音,而是坚定地发出了人生的宣言,引导学生悟读结尾两句,由“叹”入“赞”,完成对文天祥人生宣言的理解与感悟。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来诸多优秀的诗篇,你知道的有哪些?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带来一副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猜一猜它说的是谁?生:文天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预习展示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三、初读,感知内容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3、生齐读诗歌要求: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意思(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预设: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南宋末年文学家文天祥所作。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抗元事业失败后,被俘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以激昂慷慨的情感,崇高的爱国精神,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出了文天祥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文内容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3.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针对诗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通过拓展,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诗文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并写一篇关于作者爱国情怀的短文。
8.板书(5分钟)板书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温故学:导入新课:(一)刚才我们聆听了张明敏的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那么,同学们谁能举例说出我国历史上关于爱过的名人和他们的爱国事迹呢、1林则徐虎门销烟 2 左宗棠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除伊犁外)3关天培鸦片战争著名将领4明朝的戚继光剿灭了危害中国的日本倭寇 5明朝的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占的台湾6清朝的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7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为戊戌变法做出巨大贡献7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8孙中山辛亥革命9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文化运动 10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11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12李宗仁,,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岳飞背上刺字(民族英雄不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展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知新学:(一)、走进作者,了解作品《过零丁洋》作者是文天祥,南宋(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履善、,宋瑞,号文山。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一组讲解并读出背景)(二)、了解背景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三)、诗文诵读师:题目中“零丁”又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
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
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学生结合注释会回答“不是”,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
诗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来诸多优秀的诗篇,你知道的有哪些?生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带来一副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猜一猜它说的是谁?生:文天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预习展示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三、初读,感知内容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3、生齐读诗歌要求: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意思(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预设: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品读,体会感情过渡:译读之后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第二步:了解诗歌的情感。
1、师:品读诗歌,结合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情感。
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凄楚2、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明确:“柳絮”、“浮萍”。
师: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预设: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
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
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预设: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明确: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请1-2生朗读)3、(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师请一名学生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预设:誓死报国的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一生读,全场掌声。
)小结: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生自读)五、悟读,赏析表达过渡:这首诗不仅具有慷慨激昂爱国之情,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入赏析。
师:请看示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赏析:1、“出”字不是一般的探出,还有突然发现,不期而遇的惊喜意味。
2、蕴涵着某种生机活力是压抑不了的。
3、使用拟人修辞,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生答师结: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1: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2: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
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1: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2: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六、拓展延伸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诗歌欣赏的能力,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诗歌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较高要求,用诗意的语言理解诗歌。
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通过朗读、听读、齐读、背诵这些形式来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赏析诗歌的语言时,采用已经学过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来做例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
效果分析创设情境,入文本:通过学生已学过的名人名句引入到诗歌上来,通过一幅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来让学生猜诗人文天祥,学习他最有名的《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诗歌的学习就是要突出一个“读”字,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深入到诗中,体会作者的遭遇和情感。
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就能在学习中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者简介: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初读,感知内容:对于诗歌的学习,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诗意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能力。
品读,体会感情:了解了内容,学生就可以结合作者的遭遇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需要借助朗读来实现。
学生边朗读边体会,就能把作者的处境和情感体会的更加深刻。
悟读,赏析表达:学生在体会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从作者的遭遇中,学生会有许多感悟产生,而这些感悟就是学生对诗歌的深切的理解,把这种理解表达出来,就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也给学生写作带来借鉴。
拓展迁移:在人类历史中,像文天祥一样的人物和诗句还有很多,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更多的故事,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北师版七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慷慨正气”中的一篇主读课文,是一篇描述文天祥遭遇及个人志向的名篇。
本诗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他更激励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奋斗。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学生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知,到对课文的诗意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并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对语言的品味欣赏,先是老师提供范例,让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本环节更多的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整个教学环节都由学生的活动串起来。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读,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语文课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学生的紧张,老师也略有紧张,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些急于求成,没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在表达赏析环节,处理的较轻,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多的精彩表达,没能实施。
拓展延伸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名人名句,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古代诗词的学习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习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慷慨正气”中第6课,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