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
1.3.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教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减法运算律在减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温度计:(1)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 ℃比-3 ℃高出多少度吗?(2)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 ℃,那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典例1 计算:(1)(-3)-(-5);(2)0-7;(3)7.2-(-4.8);(4)(-312)-514.[解析] (1)(-3)-(-5)=(-3)+5=2.(2)0-7=0+(-7)=-7.(3)7.2-(-4.8)=7.2+4.8=12.(4)(-312)-514=(-312)+(-514)=-834.典例2 黄山景区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 ℃,最低气温为-1 ℃,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 A.5 ℃ B.6 ℃ C.7 ℃D.8 ℃ [解析] 由题意得6-(-1)=6+1=7(℃).分别求出下列两点在数轴上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解析] (1)|8-3|=5;(2)|-2-(-3)|=1.探究点2 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 典例3 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 的符号.[解析] 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 ),所以a 与-b 是异号两数相加,那么它们和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决定,因为|a|>|b|,即|a|>|-b|,所以取a 的符号,而a<0,因此a-b 的符号为负号.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a-b=a+(-b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巩固解题技能,在小组交流中体验有理数的减法的魅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归纳运算法则;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人教版七年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求解。
2.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应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3.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求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变,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处理抽象概念时仍需借助具体实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探索和解决问题,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2.解释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求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举例说明:运用实数轴、计数器等教具,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的规律。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运用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5.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减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在教材中,有理数的减法是通过实例引入的。
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教材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对于有理数的减法,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容易将减法理解为加法的相反操作,认为减法就是加上一个数的相反数。
2.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容易混淆减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在处理带有括号的表达式时。
3.对于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本质,能够正确处理带有括号的表达式,解决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
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
因此,有理数加法运算,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
由于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因而它是时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
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由是:(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有理数的加法作为基本运算,在今后的各种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
而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有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
以求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的的确定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教学目的是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求,和加强“双基”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要求而确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包括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以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相反数和绝对值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等,也对算术运算的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然而,对于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直观的理解,如“减去一个数”在他们脑海中可能还停留在数轴上的移动,而减去一个有理数实际上是在数轴上向左移动这个数的绝对值。
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减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理数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计算3 - 2,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本质是什么。
2.讲解与演示:讲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数轴演示来说明。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如5 - 3、7 - (-2)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1.3.2有理数的减法(二)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3.2 有理数的减法(二)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1.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减法运算时负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减法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的进一步运用。
2. 概念讲解(15分钟)•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减法运算,请问,你们还记得有理数的减法是如何进行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念解释和补充,强调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规则。
•指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时负数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示例进行说明。
3. 运算练习(20分钟)•出示一些减法运算的例题,由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随堂检测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强调减法运算时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重点讲解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和负数减负数的情况。
4.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运用减法求解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定方程,用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计算,并给出解答。
5. 拓展延伸(10分钟)•带领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的思维延伸,如含有括号的减法运算、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等。
•提供一些例题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以备复习使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解完的练习题。
2.自主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运用减法的问题,并用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3.2 有理数的减法(二)减法的概念:a -b = c运算规则:1. 正数减正数:保留减法符号,数值相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兴趣。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零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位移,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2.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并能解释运算过程。
3.了解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小组合作: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我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和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1.3.2有理数的减法》这一章节时,我首先会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零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位移,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有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以及数轴的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又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
但是,部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容易混淆概念,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并总结运算规律。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的减法1.减法运算符号:-2.减法运算规则:a)正数减正数,结果为负数;b)负数减正数,结果为负数;c)正数减负数,结果为正数;d)负数减负数,结果为正数。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介绍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规则以及计算方法。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规则的意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进行计算。
3.1 导入与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并与减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
3.2 概念讲解与示范在引入了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后,教师通过多个示例演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则,并加以解释说明。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减法的意义,并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
3.3 练习与巩固教师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解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3.4 拓展与应用在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减法基本规则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引入一些拓展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这些拓展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5 归纳与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并强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示范、练习、拓展等多种方式,旨在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规则以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度。
然而,我也意识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更加注重学生对负数减法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练习题目。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运算规则,并能够独立进行计算。
1.3.2 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1.3.2节,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部分,也是建立起有理数运算基础的关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培养其正确的运算思维,提高其运算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能够用几何图形表示有理数减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理解;•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4. 教学资源和准备•PowerPoint课件;•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黑板、彩色粉笔。
5. 教学步骤和内容安排步骤一:导入新知•观察导入:通过展示两个温度计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温度的差值。
学生可以发现温度差值可以是正数、零或负数,并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减法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步骤二:运算规则讲解•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和解释。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上提供的练习题,并与同学一起讨论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纠正。
步骤四:运算技巧总结•教师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技巧,强调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的本质。
步骤五: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并检查他们对于有理数减法的掌握情况。
步骤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讲解:讲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1.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教材《数学》第1章“有理数”中的1.3.2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另外,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仍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是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后加强学生的学习辅导,提醒他们重视课后复习,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最后,我深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引导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尝试用更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有趣、有效。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并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步骤:弄清减数的符号,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按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举例:计算5-(-3),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5+3,再根据加法法则得到答案8。
(3)有理数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温度变化、物品数量减少等。
举例:某地气温从上午的5℃下降到下午的-3℃,求温度下降了多少度。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帮忙计算商品价格的找回金额。例如,商品价格为15元,顾客给了30元,要求学生计算找回的金额。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计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的找回金额,从而引出有理数减法的需求。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减法相关的趣味性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有理数减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实例,认识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3.2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理数的减法,是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及其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有理数减法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用于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所示:知识与技能: -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 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性质;- 能够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
例如,可以提问:“小明手里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和5的木棍,他想将其中一根木棍截去一小段,使得剩下的两根木棍的长度之差等于1。
你们认为小明应该如何截取才能满足这个条件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2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通过板书和示范的方式呈现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有理数相减的示例,如(−3)−(−5),并将其转化为加法,即(−3)+5,然后按照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为2。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个例子的演示,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介绍有理数减法的性质。
例如,有理数减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消去律等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步理解这些性质。
3.3 教学实践在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和性质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用于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小明家离学校有6公里,小红家离学校有8公里,如果小明从家出发,经过小红的家,再到达学校,这段路一共有多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操作,计算出小明需要走的路程。
1.3.2有理数的减法(1)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3.2 有理数的减法(1)说课稿简介本文档是针对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1.3.2有理数的减法(1)进行的说课稿。
本节课主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及其运算法则,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原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原理,培养学生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知有理数的减法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实际问题的转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理解减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PowerPoint 或黑板、白板等教具。
2.学生准备铅笔、纸张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导入与问题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相互连接的水渠,一个水渠标有-5,另一个水渠标有3。
请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水渠连接在一起,水会向哪个方向流动?2.引导学生讨论,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黑板或 PowerPoint 讲解有理数的减法原理,如:–若两个有理数的符号相同,则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若两个有理数的符号不同,则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2.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减法运算的步骤,如:(-15) - (-8) = -15 + 8 = -7。
计算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完成一些基础的有理数减法计算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问题,如: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32名,女生有多少名?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减法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并给出答案。
3.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反馈和表扬,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利用他们喜欢的动画或故事来设计教学案例,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潜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年龄大约在12-1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他们的学习兴趣广泛,但往往缺乏持久性,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认真作业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1.3.2《有理数的减法(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1.3.2《有理数的减法(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受到之前整数减法的影响,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理解不深,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本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法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讲解新课: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
3.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提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理数的减法(2)1.减法运算的定义2.减法运算的方法a.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减法运算的例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说课稿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延伸学生的思维。我会布置以下类型的作业:
1.练习题:布置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以巩固减法法则的应用。
2.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3.小组任务:安排一些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减法法则的理解不足,以及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提供额外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法则并提高运算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和粉笔、PPT演示、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
黑板和粉笔是传统的教学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运算过程,便于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PPT演示可以呈现清晰的图形和步骤,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实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减法法则,而数学软件则可以提供动态的演示和模拟,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4.课堂小结: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练习中的发现和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觉得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会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
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
因此,有理数加法运算,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
由于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因而它是时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
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由是:(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有理数的加法作为基本运算,在今后的各种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
而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有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
以求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的的确定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教学目的是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求,和加强“双基”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要求而确定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
它符合教学论中自学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
另外,在教学中,还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物体在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结果,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这就是说,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程序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算术运算的学习过程,类比联想到在认识了有理数之后,必然要首先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又通过提问,复习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具体问题是: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3)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紧接着,回答:(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2)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3)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和的问题,同小学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做。
但是,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有理数,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引出课题。
在刚才的教学中,我通过复习,加强了铺垫,刻意去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带领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又使学生认识到本课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个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2.直观演示,归纳法则用6个实例讲两个有理数相加的问题:(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3)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4)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向东走3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6)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运用了数学中分类的思想方法,因为两数相加,按符号异同划分为三大类。
即:这样自然就把问题归结为三种情况:问题(1)和(2)是同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3)、(4)、(5)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6)有是有一个加数为零的情况。
这6个问题,都借助于数轴,先规定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通过电教手段具体演示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方向,确定和的符号,由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和的绝对值。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类、观察,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归纳出法则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并总结规律: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计算“和”的绝对值,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因此,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贯穿一个化归思想,即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加减运算,具体地说就是:进而总结出有理数加法运动,一般步骤为:(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设计了例题和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1)(-3)+(-4)(2)(-5)+(+8)(3)(+0.5)+(-1.6)通过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师生共同来完成,老师做板书示范。
接下来做一组练习题,此题比较简易,目的在于巩固法则,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1 填空(口答)(1)(-4)+(-7)=_____()(2)(+4)+(-7)=_____()(3)7+(-4)=_____()(4)4+(-4)=_____()(5)9+(-2)=_____()(6)(-9)+2 =_____()(7)(-9)+0 =_____()(8)0+(-3)=_____()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设计了练习2。
练习2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3)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4.反馈练习学生对所学法则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法则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若出现问题,准备采以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若学生解答顺利,可再给学生出一些补充练习题。
5.归纳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
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2)有理数的加当选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6.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分两部分来布置,(1)第75页A组的1、2、3、7,(2)第77页B 组1、2。
第(2)部分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中代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有理数的加法是在学生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理数的第一种运算。
1.化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熟悉化的原则。
熟悉化的原则就是将不熟悉的问题化归为比较熟悉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
我们知道,有理数经过“+、-、×÷”运算后,所得结果仍是有理数,要确定一个有理数,只要确定它的绝对值与性质符号。
因此,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包含两个部分,即性质符号和绝对值运算。
而有理数的绝对值就是小学里学习的算术数,这样就把有理数的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运算。
2.有一数可分为正灵敏、零、负数三类,运算法则中的各条都是以这三类数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同类数之间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异数数之间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并借助于数轴,对以上各种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
3.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学大纲》中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发展思维能力为培养能力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要求设计的。
4.本节教材的知识密度大,教学时间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