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10 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特别是它的脚如何生长、如何攀爬。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攀爬方式,理解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结构和攀爬过程的描述,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爬山虎的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或模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之前学过的课文,引出与植物相关的话题。
2.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爬山虎的形象。
3.提问学生:“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爬上墙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跟读、识记。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3.爬山虎是如何攀爬的?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1.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和它的叶子。
2.第二部分(3-5自然段):详细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如何攀爬。
3.第三部分(6-7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的变化和作者的感叹。
四、深入阅读探究1.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攀爬过程的句子。
2.讨论:作者是如何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进行描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0篇)《爬山虎的脚》是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
作者叶圣陶。
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四、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
1.2 学生情况学生年龄为十岁左右,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理解诗意的描写和比喻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3.2 学习1.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阅读课文,并共同讨论爬山虎的特点。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教师点拨: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3 拓展1.诗意描写: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事物。
2.美感体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身边的植物,感受自然之美。
3.4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感受到了什么?对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热情,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亲身地感受自然之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阅读理解题;2.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形态和功能,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现象。
但对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部的功能,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知道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知道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部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了解爬山虎脚部的形态和功能。
3.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
3.分组讨论的卡片或纸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脚部。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爬山虎脚部的动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请用卡片或纸条展示讨论结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
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字形:隙、茎、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思考: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三、全班讨论,感悟。
四、总结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五、提问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六、分小组讨论,交流七、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八、小练笔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脚:茎上爬:圆片叶柄巴住墙细丝拉一把〖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2】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其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前期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别是《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准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具,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引入课文主题。
. 展示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默读。
. 解读逐段解读课文,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
.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人物性格和情节展开。
. 语文活动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或者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表现,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以及课后学习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从而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哪些环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表达和理解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教学改进•针对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一些拓展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3.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如何?是否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课,标题为《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的生存方式及生命力。
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提升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的形态特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1.掌握生动描写性质的短文;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备课:教案、黑板、彩色笔、图片资料等;3.课外拓展:PPT、互动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简单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并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调抑扬顿挫,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要点。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第四步: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观察植物的特征。
也可以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体会。
强调生命的伟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之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写感悟、自然观察报告等。
也可以设计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对爬山虎的理解。
七、课堂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生长和攀爬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现象。
2.难点:对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资料。
3.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是如何生长和攀爬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爬山虎生长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其他植物的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生物学家的视角,描述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揭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周围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上,可能对生物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物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分析爬山虎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物专业术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插图。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如何攀爬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物专业术语,如“爬山虎”、“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分析爬山虎脚的特点,如“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够攀爬?”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存智慧?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给予评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含反思
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基本特征,理解其生长过程和攀援技巧。
2. 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掌握相关的动词和形容词。
3.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顽强生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技巧,理解其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攀援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准确的术语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提问学生关于爬山虎的脚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征、生长过程和攀援技巧。
同时,讲解相关生物学知识和术语。
3. 互动实践: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爬山虎的脚的攀援过程,并让他们根据所观察的内容,互相讲述、演示。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细节特征。
4. 现场参观:如有条件,带领学生到现场观察爬山虎,让其直观感受其生长环境和特征。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馈。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演示法: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脚的细节特征和攀援过程。
3. 互动法:让学生通过互相讲述、演示的方式,加深对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的理解。
4. 观察法:引导学生到现场观察爬山虎,直观感受其生长环境和特征。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互动和实践,检验其对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植物的特征,写一篇观察日记。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观察日记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或视频:用于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脚的特征和攀援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故事《爬山虎的脚》的意义;–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团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正确朗读课文;•难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教案、黑板、图片、课件、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步:课文学习1.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2.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让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启示;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
第四步: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思考,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写一篇关于感悟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课堂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难度较大。
下节课可采用更多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氛围活跃程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爬行的。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生物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部结构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观察插图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观察插图和课文描述,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描述,深入了解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插图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
3.观察任务单:设计一份观察任务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爬山虎脚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生动有趣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的插图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巩固生字词。
3.相关资料:关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朗读练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20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20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爬山虎的脚》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直奔难点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等一会儿,把你觉得在学习上有困难的自然段提出来。
生:我第三、四自然段不好理解。
生:二、方法指导,引导自学师:同学们敢于提出自己学习的难点,这很好。
那么以小组为单位,读读二、三、四、五自然段,然后讨论一下,可以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读懂这几个自然段呢?生:我们可以用画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生:我们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讲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想用读课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表演来帮助我学习课文。
生:可以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
生:师:同学们的建议的确很好。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学你认为比较难读懂的自然段。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在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
开始吧!(生自学)三、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生:我用画图画来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你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一自然段吧。
师:画得好,也讲得清楚,不错。
给他一点掌声吧。
同学们也来读读第二自段吧。
师: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能来讲?生:师:老师这里也画了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有关爬山虎脚的句子,边读边想:这幅画画得对不对?师:谁来评呢?生:画得对。
师: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生讲解)师:讲得不错。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爬山虎脚的样子呢?(生回答,师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师:同学们都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一边读一边在你的脑海里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爬墙的过程。
这篇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爬墙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知道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掌握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其爬墙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爬山虎的世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以便于学生观察。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爬山虎图片,思考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然后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爬山虎,还有哪些植物会爬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能够初步感受散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
•准确朗读课文,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
•分析散文的写作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教学方法•听读教学法: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图像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爬山虎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感悟。
5.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爬山虎的印象。
第二节:感受课文•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爬山虎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节:解析课文•重点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
•分析文中描写爬山虎的手法,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魅力。
第四节:情感体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体会文字的情感表达。
•学生表演,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爬山虪的脚》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首先,散文的教学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层面,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情感交流和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其次,散文的教学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观察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散文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未来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写作训练和批判性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将会更好地指导未来散文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拼音字母组合“爬、半、角”等的发音及书写,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朗诵、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拼音字母的组合及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虎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能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创造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在探究过程中启发深入思考,增加知识的归纳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播放《河马》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河马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导入部分教师用零食比喻山虎的长相,然后播放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虎的美丽。
3. 学习内容(1)课文朗读教师先带领全班课文跟读,再按小组分配每个组的学生朗读这个小组对应的段落。
带读要求表现生动,感染力强。
(2)拼音教学教师板书爬(pá)、半(bàn)等字母组合的音、词、义,让学生跟读练习,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拼音字母组合的发音和书写。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学习、讨论、分享。
每个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爬山虎生长的环境有哪些?•爬山虎的特点是什么?•虎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知识检测教师给学生出题,让学生口头回答。
问题如下:•爬和山怎么配成词语?•半和个怎么配成词语?•加的声音和片的声音怎么读?4. 游戏环节教师设计山虎趣味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山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5.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强调虎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思考问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爬山虎、气温、舒服,掌握生词:娃娃鱼、岸、粗壮、诚实。
2.能听懂课文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合作,相互支持。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教学生词:爬山虎、气温、舒服等生词。
2.引导学生听懂故事内容并复述。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隐含的道德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他们有深层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适量的图片或实物。
3.教案、故事书。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导入课文中爬山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想故事将会如何发展。
学习1.听课文读。
2.教师解释词语。
理解1.小组讨论故事发展。
2.反复读课文。
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1.子集讨论:与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2.带图片让学生解释图片。
五、课堂总结情感体验故事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的重要性。
知识回顾重点词汇的再次强化。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朗读和复述。
以上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的教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并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作者介绍】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
多年生落叶藤本。
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
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
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
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
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
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
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
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
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化的特点来讲的。
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六、重点段落品析。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操场枯萎叶柄瞧见
二、站着粘贴嫩绿洗漱瞧见焦急
三、牢固舒服观察
四、1.嫩绿嫩红灰色 2.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
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红;嫩绿
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七、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