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点
【教培专用】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讲期末练习《统计》基础版(学生版)
![【教培专用】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讲期末练习《统计》基础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8021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0.png)
第14讲期末练习——统计知识点一:统计图1.统计图的种类:①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②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2.统计图的类型、意义、特点及作用:类型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
特点及作用(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3)便于互相比较。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2)能看出数量的多少;(3)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重要提示:在绘制统计图时,都要写出标题,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
若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应有图例3.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就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的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就用折线统计图;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秋•深圳期末)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A.10B.15C.202.(2020春•盐城期中)一个饲养场养鸡400只,鸭200只,鹅120只.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鹅的直条高6厘米,那么表示鸡的直条高()厘米.A.10B.20C.12D.15 3.(2020•江北区)下面各图中,能表示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图是()A.B.C.D.4.(2019•皇姑区)“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他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是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如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A.B.C.D.5.(2019秋•碑林区校级期末)笑笑从家去书城,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再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后回家.下面正确描述笑笑这一过程的图象是()A.B.C.二.填空题(共8小题)6.(2019•邵阳模拟)如图是四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统计图.(假设每人只选一种水果)(1)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2)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少.(3)四年级共有学生人.(4)最喜欢吃香蕉的人比最喜欢吃橘子的人多人.7.(2019春•榆树市校级期末)某服装商场六个柜台元旦这天男、女装销售额如下图(1)号柜台男装销售金额最多.号柜台女装销售金额最多.(2)号柜台男、女装销售总额最多,号柜台男、女装销售总额最少.(3)五号柜台比三号柜台多销售万元.8.(2018春•成华区期末)看图回答问题:(1)锻炼后成绩个数提升最少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2)锻炼后这5人的平均成绩为个/分;(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途很广泛,比如可以用于.9.(2020春•朝阳区期末)下面是某小学2008~2014年患龋齿人数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男、女生患龋齿人数最多的是年,一共人;在年男生患龋齿的人数最少,年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相差最多,年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同样多.(2)从总体上看,男、女生患龋齿的人数呈趋势.女生从年到年患龋齿的人数出现了回升,男生患齲齿的人数有次出现回升.10.(2019春•陆丰市期末)下面是红星服装店和绿光服装店2018年下半年皮衣的月销售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填一填.(1)这是一幅统计图.(2)从上图中看出,月是销售皮衣的淡季.(3)11月绿光服装店的销售量比红星服装店多件.11.(2019•宁波模拟)从下面统计图中可知,星期的利润最少,星期六的利润大约是万元.12.(2019春•官渡区期末)如图,A、B两市2017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月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月两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2)A市2月降水量是B市2月降水量的%;B市4月降水量比A市少%.(百分号前保留整数)(3)A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是mm.13.(2019春•江都区期末)如图是两架飞机模型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从第秒到第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米,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三.判断题(共3小题)14.(2019•江西模拟)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15.(2019春•成武县期末)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6.(2018秋•乳源县期末)如图.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先到文化宫,在文化宫玩了20分钟后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骑自行车回家.(1)文化宫离小明家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千米.(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分钟.(3)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时千米.四.应用题(共3小题)17.(2020春•盐城期中)下面是某市一个月天气变化情况统计图.(1)多云的天数是晴天的几分之几?(2)阴天的天数是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18.(2019•嘉陵区)某实验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小军对六(1)班同学锻炼的情况作了统计,并绘制了图1和图2.请结合两幅统计图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求出参加乒乓球项目的人数.(2)在图1中将“乒乓球”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19.下面是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情况统计表.(1)哪个月用水最多?哪个月最少?(2)芳芳家下半年一共用水多少吨?(3)你从统计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五.操作题(共6小题)20.(2018秋•长阳县校级期末)下面是几种动物的平均寿命,请你把下面的统计表制成条形图.种类狗长颈鹿大象河马平均寿命/年1025754021.(2018秋•禅城区期末)根据如表,将统计图画完整.班级图书统计表图书种类数量(本)图画书40文学书50科普书20故事书6022.(2019春•永年区期末)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某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捐款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捐款钱数(元)120115130125女生捐款钱数(元)11513514013023.(2018秋•永年区期末)下面是2018年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奖牌榜前四个国家的获奖情况.国家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奖牌总数娜威14141139德国1410731德国1181029加拿大98623用两幅条形图分别表示各国金牌数量和奖牌的总数量,把条形图补充完整.24.(2019春•未央区期末)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销量甲202535405055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便利店经理,下月你准备怎样进货?为什么?25.(2019•亳州模拟)某家电动车专卖店有A、B两种品牌的电动车,去年上半年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123456月份/数量/辆品牌A424043444645B404343484952(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Array(2)两种品牌的电动车月份销售量相同,月份销售量相差最大.(3)如果你是专卖店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六.解答题(共1小题)26.(2019秋•大兴区期末)某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新时尚”的宣传活动.李老师为了解五年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五年级两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将他们的成绩进行统计,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五年级一共有学生人.(2)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这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中,五年级有人成绩优秀,有人成绩不合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易错题精析】第16讲 复式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
![【易错题精析】第16讲 复式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https://img.taocdn.com/s3/m/1bea83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6.png)
第16讲复式条形统计图(讲义)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要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粗细相同的直条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同时要注明图例,图例一般标在统计图名称的右下角。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同一项目数据的多少,而且便于比较出不同项目数据的多少。
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清图例。
2.统计图中各直条的宽度要相同,直条的长度要准确。
【易错一】1.下面是实验小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图。
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是()。
A.数学组B.音乐组C.英语组D.写作组【解题思路】求出每个兴趣小组总人数,通过比较确定答案。
【完整解答】数学组:24+18=42(人)音乐组:18+35=53(人)英语组:32+45=77(人)写作组:25+28=53(人)英语组有77人,人数最多。
故答案为:C【易错点】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知识,关键是能准确从统计图中读出信息、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易错二】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四年级男生有( )人参与调查。
(2)由图可知,喜欢( )和( )项目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喜欢( )和( )项目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3)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1)把条形图中各项喜欢的运动的男生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2)根据条形图中的信息直接填写。
(3)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完整解答】(1)25+30+20+15=55+35=90(人)(2)由图可知,喜欢跳绳和游泳项目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喜欢足球和实心球项目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3)喜欢跳绳和足球的人较多,建议学校多组织一些该运动。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30dfa65901020206409c7d.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折线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单式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经典例题】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72千米.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解:48×(4+5)÷(19-13),=48×9÷6,=72(千米);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2. 复式折线统计图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3.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4.区别: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经典例题】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3:40-2:00=100(分钟),30÷100=0.3(千米);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故答案为:正;0.3.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5B.2.5C.103.甲和乙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①甲比乙先出发②甲比乙先到终点③甲速是乙速的2倍④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A.1B.2C.3D.44.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直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下列4幅图象,()幅描述了小英的行为.A.B.C.D.5.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B.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C.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6.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A.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D.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7.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F市距离深圳640kmB.9:00﹣10:00车速最快C.14:00﹣15:00行驶了60kmD.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20分钟8.“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10.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甲、乙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乙飞机飞行了s,比甲飞机少飞行了s.(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m,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11.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这是一幅统计图.(2)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立方米的水.(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立方米.12.菊花牌感冒冲剂零售价为20元,两次降价后分别为18元和15元.用下面两幅图来表示药价的变动情况.(1)你觉得哪一幅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A.A B.B(2)如果在两次降价中,感冒冲剂类药品的平均下降幅度为30%,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不是很大?.A.是B.不是1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小明家4个月水费统计图(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元.(2)A月的水费比C月少%.(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元.14.看图并解答问题.如图是小强和小刚两位同学参加800米赛跑的折线统计图.(1)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比赛途中在米处两人并列.(2)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秒.(3)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如图图是小林同学放学骑车回家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前3分钟与后3分钟骑车的平均速度和所走的距离相同..(判断对错)16.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7.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断对错)18.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判断对错)19.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销量甲202535405055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便利店经理,下月你准备怎样进货?为什么?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小华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去游玩,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小华几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几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几分.(3)返回时用了几分.22.下面是莱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服装171012141816鞋帽131214111214(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23.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24.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1)第一季度共销售双.(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倍.(3)图中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下,②错.所以应该选C.答: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做题.2.【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然后在学校里面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离家的距离越来越少,由此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图中折线表示的含义,得出结论.3.【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由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答: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对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4.【分析】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因此,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解答】解: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5.【分析】A.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B.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因此,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说法正确.B.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因此,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说法错误.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因此,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6.【分析】根据图象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12÷10=1.2千米,24÷20=1.2千米,…,即斑马奔跑的路程÷奔跑的时间=斑马速度(一定),所以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正比例;B、由图象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由图象可知:斑马比长颈鹿跑的快,所以C选项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说法错误;D、由图象可知: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图象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析】由图可以看出:F市离深圳是640千米.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再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哪个时段速度最快;开车4小时后休息的时间.【解答】解:如图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先项A正确9:00﹣10:00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00﹣15:00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拆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8.【分析】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解答】C解: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故选:C.【点评】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时的时间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时间是8:20,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解答即可;(2)用火车开出的时刻减去到站的时刻就是火车停站的时间;(3)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时速,再减去汽车的时速即可;(4)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汽车到站的时刻就是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解答】解:(1)8:20﹣7:55=25分钟15÷25=0.6(千米)答: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2)8时10分﹣8时=10分钟答: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3)8时25分﹣8时10分=15(分钟)(15﹣5)÷15=(千米)﹣0.6=(千米)答: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8时25分﹣8时20分=5分钟答: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故答案为:0.6,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1)首先要明确,虚线表示甲飞机的飞行,实线表示乙飞机的飞行.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比甲飞机少飞行:40﹣35=5(s).(2)由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观察可知起飞后第55秒,两折线相差2格,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折线离的最远,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虚线呈上升趋势,所以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实线呈平衡趋势,所以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解答】解:(1)乙飞机飞行了40秒,比飞机少飞行了5秒.(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5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故答案为:(1)40,35;(2)15,30;(3)上升,平衡.【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分析】(1)由图可知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由图知,2月份甲站供水40立方米,乙站供应20立方米,则甲站比乙站多:40﹣20=20(立方米).(3)两条折线在3月份重合,所以,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一样多;1月份两条折线距离最远,所以,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求乙站这5个月的平均供水量为:(10+20+50+70+80)÷5=46(立方米).【解答】解:(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40﹣20=20(立方米)答: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20立方米的水.(3)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10+20+50+70+80)÷5=230÷5=46(立方米)答: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46立方米.故答案为:复式折线;20;3;1;4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12.【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图B的折线下降幅度更明显,所以选B.(2)根据平均降价幅度进行计算:20×(1﹣30%)=14(元),15>14,所以降价幅度很大.所以选A.【解答】解:(1)答:我觉得图B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2)20×(1﹣30%)=14(元)15>14答: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很大.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3.【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求法,用4个月的总水费除以4即得四个月的平均水费.(2)把C月的水费看作单位“1”,求A月的水费比C月少百分之几,就是求A月比C月少的占C月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得:(94﹣27)÷94≈71.3%.(3)根据题意,结合正负数的意义,表示水费即可.【解答】解:(1)(27+62+94+85)÷4=268÷4=67(元)答: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67元.(2)(94﹣27)÷94=67÷94≈71.3%答:A月的水费比C月少71.3%.(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15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5元.故答案为:67;71.3;+15;﹣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14.【分析】(1)由表示小强、小刚跑的路程与时间的拆线可以看出,前400米小刚的比小强跑得快一些;到500米时小强追上了小刚,二人并列.(2)跑完800米,小强先到达终点,用时4.5分钟,小刚后到达终点,用时6分钟.小强比小刚少用6﹣4.5=1.5分钟,再乘进率60化秒.(3)小刚前2分钟跑了4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的米数.【解答】解:(1)答: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小刚,比赛途中在500米处两人并列.(2)6﹣4.5=1.5(分)1.5分=90秒答: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小强,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90秒.(3)400÷2=200(米)答: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故答案为:小刚,500,小强,90,200.【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由图意可知,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本题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看懂函数图象,根据图意进行分析.16.【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分析】首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即可.(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解答】解:画图如下,(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填补,以及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熟练掌握.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1)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1﹣1=小时=20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2﹣2=小时=30分;(2)返回时用了3﹣2=小时=3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1)1﹣1=(小时)小时=20分答: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20分.(2)2﹣2=(小时)小时=30分答: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30分.(3)3﹣2=(小时)小时=30分答:返回时用了30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22.【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服装和鞋帽的销售情况即可.【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服装的销售量变化幅度较大;鞋帽的变化较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3.【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二场比赛中,一中得48份,二中得53分,用二中所得的分数减一中所得的分数.(2)第一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即可看出,第四场表示一中、二中分数的占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此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解答】解:(1)53﹣48=5(分)答: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5分.(2)第四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24.【分析】(1)1、2、3月份各月凉鞋的销售双数已知,三者相加就是第一季度共销售凉鞋的双数.(2)用7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除以5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3)由统计图即可看出,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温带,7月份气温最高.(4)8月份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凉鞋的销售量也会明显减少,要少于6月份的销售量,9、10月份更低,111月份开始估计停止销售.据此即可完成这幅统计图(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20+30+50=100(双)答:第一季度共销售100双.(2)500÷200=5答: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5倍.(3)图中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7月份气温最高.(4)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100,5,7.【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53f0927a26925c52cc5bfde.png)
的大小 , 导致绘制时 出错。
统计图 , 从中获取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绘制复式条形统
2.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计图的技巧 :
(1) 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女生体重情况
先确定每个小格
统计表。
代表多少 , 要根据已
营养 体重 体重 超重 肥胖
不良 较轻 正常
知数据中最大和最小 数来考虑平均分配 , 再制定图例 , 最后根
男生 /
1
6 11 4
3. 复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 : 与单式统计 表的填写方法基本相同 , 只需算出合计与总 计。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 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 (1) 每组数据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 据, 用几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表示的条 形统计图 , 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地表
2
人
据图例和相关数据进 行绘制即可。
女生 /
3
9921 Nhomakorabea人
(2)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 统计图。
易错点 : 绘制复式条形统 计图时 , 没注意数据
绘图方法 :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相同 , 只是复 式条形统计图要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数据 , 所以绘制时 , 要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 条来表示。
六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二)
一、复式统计表
1. 认识复式统计表。
易错点 :
青云小学五年级乐器兴趣小组人数统计
在填写数据时 ,
表
有时不看横栏、竖栏
年 月 类别 , 导致填写数据
性别数量 / 人
错误。所以在填写数
组别
合计 男
女
据时 , 先要看清横栏
五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苏教版)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原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苏教版)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原卷)](https://img.taocdn.com/s3/m/b1ae8d5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c.png)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知识点一:认识复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不仅 ,同时也知识点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每组数据中有 ,用表示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就是。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 ,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条形统计图、形象地。
【易错典例1】(2018春•淮北期末)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某地11、12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天气天数月份11158431213954(1)这两个月共有61天.(2)这两个月比少19天.【思路引导】(1)根据加法的意义,把11月份和12月份的天数合并起来即可.(2)先分别求出这两个月阴天、晴天各是多少天,再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解答.【完整解答】解:(1)15+8+4+3+13+9+5+4=61(天);答:这两个月共有61天.(2)(15+13)﹣(4+5)=28﹣9=19(天);答:这两个月阴天比晴天少19天.故答案为:61;19.【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易错典例2】两所小学为旱区捐款情况统计表(1)两所学校五年级一共捐了元.(2)一小年级捐款最多,二小年级捐款最少.(3)一小全校一共捐款元.【思路引导】(1)要求两所学校五年级一共捐了多少元,把两所学校五年级的捐款数加起来即可.(2)从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一小五年级捐款最多,二小一年级捐款最少.(3)要求一小全校一共捐款多少元,把一小五个年级的捐款数相加即可.【完整解答】解:(1)550+530=1080(元)答:两所学校五年级一共捐了1080元.(2)一小五年级捐款最多,二小一年级捐款最少.(3)520+530+540+520+550=500×5+(20+30+40+20+50)=2500+160=2660(元)答:一小全校一共捐款2660元.故答案为:1080,五,一,2660.【考察注意点】从问题出发,然后从统计表中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易错典例3】(益阳模拟)小明和小涛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他们每个人比了五轮,每轮投篮50次投中的次数统计图.(1)小明平均每轮投中26次,小涛平均每轮投中23次.(2)如果再投一次,小明投中的可能性小,小涛投中的可能性大.【思路引导】(1)根据条形统计图,把小涛5轮投中的球相加的和除以5即是小涛平均每轮投中的次数,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小明和小涛5轮投中的条形图可知:小涛在几次的练习中,投中的次数逐渐增多,而小明投中次数不稳定,所以如果再投一次,小明投中的可能性小,小涛投中的可能性大.【完整解答】解:(1)(28+13+17+20+37)÷5=115÷5,=23(次),答:小涛平均每轮投中23次;(2)如果再投一次,小明投中的可能性小,小涛投中的可能性大.故答案为:(1)23,(2)小,大.【考察注意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计算、预测即可.【易错典例4】(2012•历城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是某校六年级二班的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本次期中考试数学学科的优秀率是42.9%.【思路引导】深色表示数学的考试成绩;先找出数学考试成绩的优秀人数,再求出总人数,然后用优秀的人数除以总人数乘100%即可.【完整解答】解:15÷(15+13+4+3)×100%,=15÷35×100%,≈42.9%;答:本次期中考试数学学科的优秀率是42.9%.故答案为:42.9.【考察注意点】本题先找出图例信息,读出数据,再根据百分率的含义求解.一、选择题1.(2021四下·集美期中)下面是4名学生50米自由泳成绩和跳高成绩统计表:姓名许明刘娟李非王方50米自由泳55.83秒54.49秒48.50秒55.67秒跳高0.98米95厘米 1.1米1米1厘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35e4662b52acfc789ebc9f9.png)
《折线统计图》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2、折线统计图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3、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只有一组数据,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组或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比较几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①过一点,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一条向右,叫做横轴,一条向上,叫做纵轴。
在折线统计图中间正上方的位置写上这个折线统计图的标题。
②在横轴和纵轴两条射线的方向上画上箭头,分别写上数据的种类名称和要统计的数量的名称(可带单位)。
③在横纵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记录一种数据,并在横纵下方写上该组数据的名称。
④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数量分好小格,并在纵轴左侧分别写上对应的数值。
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都相等,每一小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⑤根据数据的数量,在相应的位置描点。
⑥将每一组数据的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讲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讲折线统计图](https://img.taocdn.com/s3/m/f9fec4c26c175f0e7dd13743.png)
第三讲:折线统计图知识提纲: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知识点一: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知识点二: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明确:(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数字,每个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相同间隔);(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和纵轴后再进行描点;(4)标注数据;(5)填写制表日期。
例题:双休日期间,明明和爸爸开车去动物园,在去的路上,明明画出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汽车行驶了( )分?它的最大速度是( )。
(2)汽车在哪个范围内保持匀速行驶?速度是多少?(3)出发后8~10分钟这段时间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分析:(1)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汽车行了(8-0)+(18-10)=16(分),它的最大速度是30千米/时;(2)这个折线统计图在2~6分、12~16分两段的折线与横轴平行,且与横的距离最远,说明这两时间段速度最大,且保持匀速行驶,所对应的速度是30千米/时;(3)在8~10分这段时间内汽车停下,可能是加油、与熟人说话、或其他事情。
知识点四: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图形名称和图形组成。
不同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只有一条折线,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有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还增加了图例。
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进行两个统计项目的相关数量的比较。
(这里注意要加图例)例题:如图是一张甲、乙两车的行程图,仔细阅读后解答下列问题。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https://img.taocdn.com/s3/m/f91cefb0804d2b160a4ec021.png)
(1)张强在科技馆里停留了( )分钟。 (2)张强从家去科技馆平均每分钟行( )米。 (3)张强从科技馆回家所乘的公共汽车平均每分钟行( )米。 (4)路上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4.下面是甲、乙两个小组制作的两架飞机模型的试飞情况 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甲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飞行了( )秒,乙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飞行了( ) 秒。 (3)起飞后第15秒,乙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的飞行高度是( )米;起飞后第( ) 秒两架飞机模型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第( )秒两架飞机模型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的发展方向。
3、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1)根据图纸的大小 2、确定单位长
适当地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 度是运用折线
线(即横轴)上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 统计图表示数
间隔。(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即纵轴) 据变化特征的
上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4)按
关键。
照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
综合能力全解
分析 (1)从折线统计图横轴的时间上可以看出,数据每6小时统计一次,从6 月1日到6月3日,共统计了12次; (2)折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时间是6月1日6时,对应的体温是39.5°C;折线的 最低点对应的时间是6月3日0时,对应的体温是36.8°C。 (3)折线在6月1日6时到12时这部分的线段最陡,说明这段时间体温下降得最 快。从6月2日18时到6月4日0时,折线起伏变化不大,在37°C上下波动的幅 度最大是0.2°C,说明这段时间病人的体温比较稳定; (4)图中的虚线对应的体温是恒定的,表示正常体温是37°C; (5)从体温上看,病人的体温逐渐趋于平稳,恢复了正常,说明他的病情在好 转。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a7b3b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c.png)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指标的连续变化的统计图。
与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表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
2.便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3.制作较为简单,易于理解。
三、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确定数据:确定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数据。
2.确定坐标轴:根据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通常横轴表示时间或类别,纵轴表示
数值。
3.绘制线段: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线段,注意线段的连接点要准确,线段的
斜率要适当。
4.标注数据:在线段上标注相应的数据,包括点、线、数字等。
5.添加标题和说明:在图上添加标题和必要的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图形所表达
的含义。
四、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表示某一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3.分析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4.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折线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1.观察折线的升降变化,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注意折线的起点和终点,了解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结合图例和文字说明,了解各折线所代表的含义和数据单位。
4.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或预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思维导图+针对性训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思维导图+针对性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06d8c0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5.png)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知识点总结】8.1复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优点:很直观,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复式条形统计图像这样统计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项目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图。
为了区别这两种条形统计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单式条形统计图。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具体数据是多少,也能形象地比较不同项目数据的多少。
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要点:(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2)画出纵轴和横轴;(3)画直条的宽度要一致,直条之间的间隔要相等;(4)不同的直条做不同的标记,如颜色不同或在其中一组画上条纹(5)写上总标题、数量单位及制图日期等。
8.2复式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统计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项目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为了区别这两种折线统计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最主要的是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之间增减变化的情况。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要点:(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2)画出纵轴和横轴;(带上单位)(3)根据数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4)不同的线段要做不同的标记;(一般用虚线和实线来区分)(5)写上总标题、数量单位及制图日期等。
8.3平均数的再认识1、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的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和总份数要对应)2、平均数的意义: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任何一个数据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
平均数真的很灵敏。
【精品】数学五年级-复习第八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基础版(教师版)人教版
![【精品】数学五年级-复习第八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基础版(教师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ff29d70912a21615792981.png)
第8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2. 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典例精讲【典例1】(2020秋•海安市期末)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
下面()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31B.25C.14【分析】平均数大于这组数据的最小值并且小于最大值,观察选项,只有31比26大的同时比50小。
【解答】解: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
31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性质。
【典例2】(2020秋•昆山市期中)水果店第一天卖出45箱苹果,第二天上午卖出24箱,下午卖出22箱,第三天卖出41箱。
平均每天卖出44箱苹果。
【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求出这三天一共卖出苹果多少箱,然后用这三天卖出苹果的总箱数除以3;即可解答。
【解答】解:(45+24+22+41)÷3=132÷3=44(箱)答:平均每天卖出44箱苹果。
故答案为:44。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https://img.taocdn.com/s3/m/4da5f35baf1ffc4ffe47accb.png)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认为两幅图中
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相同点:两幅统计图都是折线统计图。 不同点:“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中只有一条折线,而“六 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统计图”中有两条折线,分 别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的变化情况,即在 同一个统计图中表示了两组数据,并且有图例。
(1)这是一幅( 折线 )统计图。 (2)图中一格代表( 50 ) t。 (3)( 六 )月用水量最多,是( 450 )t,( 八 )月用水量
最少,是(
50)t。
(4)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水( 410 )t,这六个月共用水 ( 1800 )t。
3.下面是某市连续10年中6月9日这天的平均气温。 年份 平均气 温(℃) 2007 2008 15 17 2009 16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8 17 16 17 18 19 20
2010 年的男、女人口变化趋势。
(2)我国男、女人数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从“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统计图”中可以看 出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越来越大,即我国男、女人 口已经出现的比例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有 多种,如生育意愿、人为干预等。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20年, 我国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因为“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和“六次人口普查 男、女人数统计图”中的折线都是上升的,所以通过 统计图反映出我国人口是呈上升趋势的。
(2)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竖格、横格各起什么作用?
(1)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各点上
的数据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 化。 (2)竖线是根据时间划分的,借助竖线便于找准不 同时间对应的数据点;横线是根据气温的范围划分的, 借助横线便于找准不同气温范围对应的数据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fd8c3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7.png)
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
一、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横轴和纵轴
2、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3、描点
4、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5、标注好日期和标题
二、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把两组数据区分开;起始格与其他小格所代表的数量不统一,起始格处应画折线;横轴上表示时间惑其他名称的间隔要相等。
练习一:
王明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图。
(1)王明家旅行共行了()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公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
(3)不算休息,王明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练习2
下图是客车、货车的行程图,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问题。
(1)客车的速度是()千米/ 时。
(2)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差()千米/ 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点
扇形统计图学习知识点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重点知识点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小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重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