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理高考可能会考察的实验题
2018年地理高考必考题399
2018年地理高考必考题单选题(共5道)1、Aa=n+1b=n-1Ba=n-1b=n+1Ca=b-1Db=a-22、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该岛国火山活动频繁,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火山喷发具体地点的三维坐标信息B监测受灾人口的空间分布C获取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信息D监测火山活动的未来趋势3、关于图中四地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巴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最显著B安卡拉每个月的相对湿度都比喀土穆高C喀土穆的气温年较差最小D12月月均温最高的是火奴鲁鲁4、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属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之一。
渠道全长约67.23公里,年平均输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水量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水量6亿立方米。
下列不能体现该工程作用的是()A改善该河段生态环境用水B满足灌溉.供水需求C改善航运条件D减轻下游河段泥沙淤积5、A甲B乙C丙D丁简答题(共5道)6、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丙图可知,a站附近8月气温日变化比1月小,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2)分别指出6月份a观测点白天和夜间的最大风频,并分析其原因。
7、选作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5年我国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从矿石、能源、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材料二我国每年从巴西进口大量铁矿石。
中国--巴西铁矿石运输航线途径中国东部沿海穿越南海,横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经度跨达163º,纬度跨达65º,西行时一般为空载,东行时一般为满载。
(1)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向沿海迁移的原因。
(2)评价我国钢铁企业迁移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3)结合图示航线分别说明东行选择乙航线,西行选择甲航线的理由。
9、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
2018年高考热点题型提分秘籍:专题06-光照图的判读与晨昏线应用(含答案)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此类题目一般结合时事、生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特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热点题型一光照图的判读原理与方法例1、如图中MQ、MN、NQ分别为晨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纬度为30°N,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点。
据此完成4~5题。
4.Q点的纬度可能是( )A.0° B.20°NC.30°S D.35°S5.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P点B.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C.N点的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D.P点昼长大于14小时【提分秘籍】光照图是利用晨昏线表达的昼夜分布图,图形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往往是高考能力考察的重要切入点。
判读光照图时要“以不变应万变”,即抓住光照图的入手点进行分析。
1.紧紧抓住光照图的三个“点”在光照图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至关重要的点,它们分别是直射点、交点、切点。
这几个点往往隐藏了经度、纬度、地方时等重要条件或特征,并且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是解题的关键点。
因此读光照图时,要紧抓这几个点,挖掘隐藏条件或信息。
别是太阳直射点坐标确定。
其中,前者可由三个点的地方时确定,后者则由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确定。
2.仔细参考光照图的三种“现象”在光照图中通常会出现极昼、极夜、昼夜平分(或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三种现象。
通过极地昼夜现象可判断节气。
(1)若在光照图中发现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或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时,就可以断定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反之则为北半球冬至日。
(2)若在光照图两个极圈以内地区无极昼或极夜现象,但只要有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昼夜平分(赤道除外)时,则可以断定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注:春分日、秋分日可以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地球公转速度快慢等现象来判断,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时,则为春分日,反之为秋分日。
2018年高考(天津卷)地理试题与解析
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有可能介于( C ) A. 1月15日到2月15日 B. 3月1日到3月30日 C. 5月15日到6月15日 D. 10月1日到10月30日 解析 考查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 的计算。 由8题可知当地位于上午8:00-10:00, 由图5可以看出此时太阳高度角约60°,到中午 时可达65°-70°,再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可以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15°N-20°N,所以 日期可能为5月15日到6月15日,选C .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 济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 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 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B )
A
B
C
D
解析 考查学习能力。由“循环经济指在生产过程中 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可知,共享单车的使用不 属于生产环节,属于消费行为,不属于循环经济的 范畴。所以选B。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 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 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 过( A )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解析 考查河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探究能力。河床 有三级阶梯,说明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形成了河谷;每一级阶梯上有许多古沉积物,说 明那时地壳稳定,没有抬升,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所以 ,该地区地壳经历过间歇性抬升,选A。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图 3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 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基于水量收支平衡的沼泽成因分析——以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试题地理部分37题为例
基于水量收支平衡的沼泽成因分析——以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试题地理部分37题为例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沼泽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地理学中,了解沼泽地的形成原因对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试题地理部分37题为例,探讨基于水量收支平衡的沼泽成因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中引用的37题。
这道题目描述的是某沼泽地水层丰富,蒸发大于降水的情况。
根据题目提供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要求分析沼泽地的水量收支平衡情况。
这道题目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数据示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与水量的收支平衡是密不可分的。
在地理上,水量的收支平衡是指沼泽地蒸发的水量与其降水量的关系。
当沼泽地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就会形成水量的亏损,使沼泽地处于水分不足的状态,这是沼泽地形成的一种原因。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沼泽地水量收支平衡状况的原因。
文中提到的某沼泽地的水层丰富,蒸发大于降水,这种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关。
首先,沼泽地的地形特点使得水分蒸发相对较快。
沼泽地通常位于低洼地带,地势相较较平缓,阳光照射进入沼泽地的面积较大,地表水分容易蒸发。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决定水量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
如果该沼泽地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就会导致沼泽地的水层蒸发大于降水量。
最后,定量地测量和分析地下水体积、流动速度、补给量和排放量等地下水动态参数,对于深入了解沼泽地水量收支平衡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沼泽地的水量收支平衡。
土壤的类型和质地会影响到沼泽地的排水性能,进而影响水量的蒸发和降水的滞留。
植被的分布和特点也对水分的收支产生影响,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蒸腾能力,会使得沼泽地的蒸发量增加。
此外,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沼泽地的水量收支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大规模的土地排水工程会导致水量流失加剧。
201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天津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全国⾼考⽂科综合真题(天津卷)地理试题(解析版)2018年全国⾼考⽂科综合真题(天津卷)地理试题(解析版)⽂科综合共300分,考试⽤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条形码。
答卷时,考⽣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结合如图和如图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 最有可能观察到如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如图中的A. 甲地B. ⼄地C. 丙地D. 丁地2. 在如图所⽰地区,年降⽔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 终年积雪区B. ⾼⼭草甸带C. 云杉林带D. ⼭麓草原【答案】1. A 2. C【解析】1. 图⽰区域为天⼭,云杉林出现在⼭体2000⽶左右,⼭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较多的伊犁河⾕地带;根据右图显⽰的天⼭全貌可知,天⼭向西敞开⼀个豁⼝,可以接收到来⾃⼤西洋、北冰洋的⽔汽,因此,伊犁河⾕地带⽓候较为湿润;图2显⽰甲地符合要求,⽽⼄、丁附近降⽔较少,丙地海拔较⾼,不到图⽰景观,选A。
2. 图⽰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部分地区降⽔稀少,只有⽔汽量⼤的地⽅才可能形成森林。
天⼭北坡因位于⼤西洋、北冰洋湿润⽔汽的迎风坡,降⽔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
【点睛】本题组考查学⽣区域综合能⼒,判断出云杉林是天⼭⾕地降⽔多⽽形成的,再根据图⽰信息及问题解答即可。
读图⽂材料,回答3—4题。
3. 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 年降⽔量的差异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 植被覆盖率不同D. 地表岩⽯种类不同4. 这反映了⾃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 间歇性抬升B. 持续性抬升C. 间歇性沉降D. 持续性沉降【答案】3. D 4. A【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
(完整版)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解析
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解析解作者:李荟乐一、选择题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
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
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
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
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
故选C.【点评】本题并没有考察一般工业的区位因素,而是考察精密机械设备这种特殊的工业及其特殊选址的区位因素,很新颖。
看起来很陌生,但只要抓住精密机械设备和普通设备之间的区别这一关键点,即可用排除法轻松选出。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答案】D【解析】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
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
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
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
故选D.【点评】该题的挂件是透过题目找到真正考察的知识点——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
该题适宜直选,不适合排除,如坚持用排除法,可能会忽略主要问题,产生错误。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答案】B【解析】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
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的区位因素比较罕见,需要抓住题干中“直接目的”一词,才能排除干扰。
2018年高考全国2卷 地理部分 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A 2.D 3.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海南卷)[精品文档]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A.市场 B.原料C.交通 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 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 010亿元。
据此完成6~7题。
6.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7.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
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 携带方便B. 适用地广C. 文化蕴涵D. 经久耐用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 欧洲西部B. 中亚C. 中东D. 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1. C 2. A【解析】1. 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
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
故选C。
学&科网【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 基础设施较完善B. 更接近消费市场C. 资金供应较充裕D. 更易招募劳动力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 从事商业活动B. 留守子女上学C. 兼顾务工务农D. 扩大种田规模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3. D 4. C 5. B【解析】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
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
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
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 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 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 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A
【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 “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 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 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 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解析】 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错误; 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 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
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 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故选 B。
【解析】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 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 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 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 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一、单选题土壤(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完成7、8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答案: B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 B(2018年高考真题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 固定表土② 减少径流③ 沉积泥沙④ 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A考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容易题。
考生需要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 D考查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中等难度。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
2018高考地理试题(江苏卷、精编版+解析版)
2018高考地理试题江苏卷精编版2-17解析版18-412018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 C.秋分 D.冬至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B.新C.苏D.赣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5~6题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9~10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全国1、2、3卷(精编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气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精原选完材整p料pt课和件 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2 误。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
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
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
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D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 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解析】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 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 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精选完整ppt课件
A
11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 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 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 6–8题。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B
【解析】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 建 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
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 B。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点睛】首先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和“建 在地下”,考生要清楚精密机械设备生产属于技术指 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高,而建在地面10米以下受
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 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 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 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 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 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3题考查的 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答案】10.B【解析】精准分析:【试题点评】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第6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答案】6.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试题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1.确定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数)2.确定时差:同减异加计算时差(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3.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时差(即向东加时差,向西减去时差)(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B.8:00—10:00C.12:00—14:00D.15.00—17:00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A.1月15日到2月15日B.3月1日到3月30日C.5月15日到6月15日D.10月1日到10月30日【答案】8.B 9.C【解析】精准分析:市的纬度(接近40°N)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1月15日到2月15日、10月1日到10月30日,这两个时间段太阳都直射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于50°,3月1日到3月30日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为50附近,也小于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地理高考可能会考察的实验题高考地理实践力是高考考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以后高考的趋势。
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
一、火山喷发(一)分三组:实验1:在A、B两个U形试管中装进浓度不同的土豆泥,分别从每个U形试管的一个口中放进少许苏打粉,然后加水,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土豆泥便从另一个口中溢出。
注意浓的形成柱状,而稀的直接从试管口溢出。
实验2 :把融化了的蜡分别倒进热水和冷水杯中,热水中的蜡仍是液体,而冷水中的蜡则凝结起来。
实验3:在瓶中装满细小的玉米粉,底部插入管子,用力吹,玉米粉从瓶口喷出;在瓶口的木板上就会形成山状。
实验做完后,各小组分别讨论,得出结论。
总结结论第1组结论:(1)实验演示了岩浆喷发的过程;(2)根据岩浆浓度不同,可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
第2组结论:实验演示了火山岩浆遇冷凝固的过程第3组结论:从实验可以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
(二)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
围绕漏斗用泥做一个锥状模型。
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
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中喷出来。
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
重复上述实验,现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烫伤学生。
)二十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每个学生准备好一张比较硬的纸,并且带有宽度相同的平行线,先把纸垂直平行线对折,再把纸立在桌面上,凸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让学生站立,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低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脊;然后再把纸翻过来,凹面朝上,大约与桌面成80—90度的角,从上垂直往下看,观察平行线的弯曲凸出方向,并进行规律总结,即等高线向高海拔弯曲突出为山谷。
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实验步骤:(1)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2)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3)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2)有何差异?实验结果: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
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
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
②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
③将两个玻璃盘放置在阳光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
五、海陆热力差异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
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收集整理数据:在阳光下晒 30分后,当时细砂的温度为 45℃,水的温度为37℃,移到室内 10分钟后,细砂的温度为 31℃,而水的温度为 35℃。
水温度变化是 2℃,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 14℃。
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交流合作: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
水的比热大,而砂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前观察实验打开冰箱门,感受门上方冷,还是门下方冷。
说明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下方暖气团在上方;在一透明的广口玻璃瓶内燃烧纸条,当瓶内充满烟雾后,盖上瓶盖,放进冰箱,过十分钟后取出瓶子,发现烟雾沉在瓶子下部,倒立瓶子,烟雾从瓶口流出,说明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压)。
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①把两只气球吹成苹果大小,用长约30厘米的丝线扎紧口子;②用透明胶把两条丝线粘在教鞭上,两只气球相隔约8厘米;③平举起教鞭,让气球离实验者的脸部约8厘米;④向两只的中间吹气。
实验结果:两只气球相互靠拢。
分析得知:气球靠拢是由于中心部分的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的缘故。
难点不攻自破!八、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表有保温作用(1)实验用材:烧杯2个沙土温度计2根铁架保鲜膜台灯(2)设计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表具有保温作用,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宏观的、不可见的能量交换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3)实验结论:通过对两个烧杯在灯光照射前后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保鲜膜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验证大气对杯内有保温作用。
十、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1)实验用材: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乒乓球等球状物表示地球;一只发光的灯泡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发亮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说明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就不断地进行交替。
十一、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1、活动准备观测用具:长度为1.5m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石英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三角函数一本,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
如果没有天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至日”,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δ为特殊值0°。
2、活动过程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并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并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分钟以内),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3、分析和计算①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L,利用tаnH=h/L(H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H的值;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φ=90°-H+δ,式中δ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φ为所求点的地理纬度;③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此时的北京时间(t),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并计算地方时差:Δt=t-12(换算为分钟)。
再计算经度差:Δλ=(Δ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λ=120°±Δλ,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
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120°以西,取“-”;相反,则取“+”。
该实验的完成要考虑一定的误差,重在原理的运用,北半球地理纬度也可以用北极星观测法简易求得,还可以利用“副产品”——白纸上的杆影变化,推知该地该日太阳升落的方位和规律。
(二)测量当地的经度和太阳高度取一个木板或纸板在上面划出一长线,并划出刻度(表示长度)。
在长线的一端垂直木板(纸板)树立一木杆,长度1O厘米。
利用直角三角学原理绘制一个影长和太阳高度关系的表格备用,在晴朗的天气里将它放置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找到北方向并将板上的刻度尺对准北,在太阳光产生的影子和刻度尺重合时记录下北京时间和影长(可记录多次求出平均值),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经度和当日的太阳高度。
(三)圭测法观察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1)实验用材:①取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做圭杆);②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时钟、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①在春分日前一天,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
见图O点处(图1为其平面图);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 的角平分线OC;⑤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记录下此时的杆影长L,北京时间T。
(3)实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根据时差的原理,可知当地的经度δ=116°E + (T-12); 用反三角函数求出∠OEP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θ,根据正午太阳高角的计算公式,计算改的纬度φ=90°-H。
十二、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一)在没有月亮(初一、初二)和明亮灯光的夜晚,将准备好的照相机对准北极星,用慢速胶卷,开B(T)门,放置几个小时,在胶片上会留下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就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利用沙漏同样也可以验证地球自转:①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
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
②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
③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去野外考察北半球一条河流或一段,会发现左右岸深度不一样,说明流水经常往一边偏向,这一边遭流水侵蚀厉害而深度较大。
十三、地转偏向力(一)为了观察地转偏向力,可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
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某点滴一滴红墨水,你就会发现红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红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
同样将地球仪倒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进行演示观察,从南极上向下看,可发现墨迹向左偏转。
(二)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水、清水等。
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十四、水循环半碗水,用透明塑料纸把碗密封住,然后把碗放到太阳下面晒一会,就会看到塑料纸下面有水汽,有些水汽还会滴到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