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社会上的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采取复习式导入。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含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含新

情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B )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精选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18
课后练案
3.(2018·福州模拟)右图
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
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精选教育课件
19
课后练案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精选教育课件
10
随堂训练
知识点二: 商鞅变法
3.(2017·郴州)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
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
升帮助最大的是( B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探究原因】 1.图1和图2这种诸侯混战局面是由西周时实施的什
么政治制度的弊端造成的?
分封制。
【探究演变】 2.从两幅图看,晋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精选教育课件
7
课堂导案
3.到战国后期, 演变成了哪几个诸侯国并存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局面称为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秦; 战国七雄。
是( B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答案】D
精选教育课件
16
课后练案
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D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 C.都江堰的开凿 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谢谢欣赏!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 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
么?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
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1)A:大禹。B:李冰。 (2)都江堰。 (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
相结合的方法。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
新课讲授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什么是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名称、方位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 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初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变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初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变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变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型新课授课时间9月教案号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战国七雄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导学法、法、史料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四)检测(五)探究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后,1、铁农具:时期出现,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使用牛耕,时期推广,牛2、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的问题好呢?3、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两课的内容联系教师提问学生(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4、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系统总结:简要说出本节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B.使用铁器C.推广牛耕D.兴修水利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阶段矛盾尖锐B.周王室日益衰微C.生产力迅速发展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A.春秋B.战国C.夏朝D.商朝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A.开科考试B.门第高低C.地方推荐D.军功大小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社会上的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采取复习式导入。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二、讲授新课(一)争霸战争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地图,思考春秋初期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对,就是数量逐渐减少,那么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小国不断地被大国兼并。

这些看起来减少的诸侯国,都是在一次次兼并战争中消失的。

我们继续来观察地图,春秋后期的诸侯国与战国形势图思考,春秋霸主中的晋国在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变化?春秋时的霸主晋国消失。

那么去哪里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1页第一段,找出,晋国发生了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中的信息对比,分析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室”是指诸侯国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

“私家”是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 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兼并战争 (1)特点: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当时的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结果: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 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 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答案 答案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 (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 (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关闭
(1)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3)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
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D
关闭
答案
12345678
7.“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 福千年。”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 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关闭
A
答案
1 2 3 456 78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 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
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
变 法 前 的 秦 国
政治军事:
➢ 旧贵族世代拥有封地,实力强大,对中央政府造成威胁。
➢ 政府对民众管理松散。乡里常聚众私斗,影响社会安定。
➢ 旧贵族享有世袭特权,享受高官厚禄。许多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得不到爵禄,
因而无法吸引人才及军队战斗力低下。
21
三、大变革——变法图强
变 法 前 的 秦 国
经济: ➢ 秦国国力贫困,沿用井田制(公田无利可图,私田不纳税),阻碍了秦国经济
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公 元 前
公公 元元 前前
春秋时期

年年
动荡
小知识: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
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 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




大动荡

2
一、大动荡——七雄并立
问题1:春秋初期到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了
• 什诸么侯国变数化量?减少,小国不断被大国兼并。
战国铜壶
水陆攻战图
12
二、大变革——争霸战争
问题5:各国如何在残酷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招贤纳士 变法图强
13
三、大变革——变法图强
战国的主要变法
商鞅变法
李悝变法
邹忌变法
吴起变法
14
三、大变革——变法图强
问题6:各国变法改革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要 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因功受封于商,所 以又称商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利用《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对比图片,思考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国是怎么来的?“战国七雄”是指哪7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板书课题)
5.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
6.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逐条分析内容所产生的作用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料分析
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出示“李冰父子塑像”图和“美丽的都江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都江堰造福人类。
2.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播放视频,了解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新课
(一)战国七雄
1.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学生明确七雄的地理位置,了解各自都城(师教给学生识记地理位置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上中下)
2.师讲清楚“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学习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场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链接图片《马陵之战壁画》)(幻灯片7)和长平之战(课件)
4.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幻灯片9)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4.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5.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雕像,他是( )A.大禹B.管仲C.商鞅D.李冰6.阅读下列材料: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

——《史记·秦本纪》请回答:(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2.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共14页)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shèhuì)变化一、选择题1.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A. 增强国力B. 任用贤能之士 C. 废除分封制 D. 改善农民的消费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察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

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到达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

应选A。

【点评】考察战国时期变法的目的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进步,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A. 夏朝 B. 秦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春秋中期,我国开场使用铁农具。

根据?管子?一书的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从事农业消费的最早记载。

应选C。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铁农具使用的认识。

3.以下图是某地书法石刻,以下中国古代工程与它有关的是( )A. 李冰修筑(xiūzhù)的治水思想 B.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立思路C. 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想 D. 明成祖营建故宫的设想【答案】A【解析】【分析】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一带〕太守。

期间,李冰治水,创立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以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

4.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A. 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中的方位是秦国在西面,燕国在北边,赵国、魏国和韩国居于中间,齐国在东面,楚国在南。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识记知识的才能。

不通过难度适中。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进步HY队战斗力的是〔〕A. 奖励耕织B. 土地私有C. 建立县制 D. 奖励HY功【答案】D【解析】【分析(fēnxī)】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耕战,按照HY工大小授予爵位,这极大地进步了HY队的战斗力。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变法措施的分类
富国的措施
强兵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变法的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 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
(2)奴隶主贵族(阶级)。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等。 (3)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 种种阻力,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才能成功;还需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 顺利进行等。
变法措施的分类 富国的措施 强兵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变法的主要内容
合作交流:(2)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 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师生互动:(3)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的核心内容是变法,展现秦国通过商鞅 变法由弱变强的过程。不少观众看过该剧后感慨改革艰难,并将商鞅视为偶像。 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国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 意义?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1)成功了。 (2)评判标准:变法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 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3)成功理由: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 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霸主分别是谁? 2.春秋时期的晋国和齐国到了战国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战国七雄 自读课本,找出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主要国家、著名战役和影响。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 新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 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学习目标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自主预习1.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等都发生在战国时期。

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势力增强。

4.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某某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三、合作探究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四、随堂演练1. 某某省的宣传语是“某某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A.韩赵魏 B.X松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2. 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6.2012年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多个省市再次发生持续重大干旱,凸显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某某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秦朝 D.汉朝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齐、楚、燕、韩、赵、魏、秦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新兴地主阶级三、合作探究1.(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内容
(1)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战国形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2、过程目标: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课时:1
四、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精河县的总目标:大事小事都不能出。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学生对照“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到不同处,引出韩、赵、魏三家分晋。

2.引导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得出易记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频繁,都有哪些著名战役呢?
4.组织学生活动:让我们穿越时空,重回战国,代替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
5.引导学生讲述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的“减灶计”。

6.指导学生在“战国形势图”中找到长平,了解长平之战的时间及交战双方。

7.由学生讲述成语“纸上谈兵”的故事。

8.参与课本第35页“活动与探究”,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

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

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

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

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五、板书设计
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