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新人教版教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项目
设计内容
备注
课 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通过 学习知 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只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4、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
过程与方法:
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3.北方表层结冰的河水温度情况分布?
4.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本环节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识别物质”的不同
2.掌握生活中不同的鉴别物质的方法
讲授
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密度这一知识点,今天我们再来共同了解一下密度的应用。
师:(提前让学生做“想想做做”中实验一,然后让学生回答实验现象)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膨胀了,而放在冷藏室的气球变小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已知:V水=90 cm3
ρ水=1.0g/ cm3
ρ冰=0.9g/ cm3
求:V冰
解:m冰=m水
ρ冰V冰=ρ水学生认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风的形成原因
知道水的反常膨胀
认识密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它应用
练习
设计
1、某研究所要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技术人员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 密度变小。
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优秀教学案例
4.重视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密度概念、特性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飞机的翅膀为什么能起飞?”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实践性作业:布置一道与密度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反思评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认知;最后,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五个亮点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密度相关的实例,如船的浮沉、飞机的翅膀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实验现象,如制作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潜水艇的浮力控制、分析日常用品的材料选择等,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
1、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2、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
★重点——①密度与温度;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理解
★过程
一、密度与温度
1.通常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t↑——v↑——ρ↓(如风的形成)
t↓——v↓——ρ↑
2.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
①0℃~4℃(4℃的水密度最大,0℃~4℃之间水密度小)
②水结冰
∵m水=m冰∴ρ水v水=ρ冰v冰
∵ρ冰﹤ρ水∴v冰﹥v水
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密度而鉴别物质。
三、利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
例1、你能否用天平和尺求出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
解:先用天平测其质量为m
利用公式V=m/ρ求其体积
最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宽求其面积。
则:L厚=v/s=m/(ρ铝L长L宽)
例2、有一卷细铜线,怎样才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本章小结
宇宙及其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6_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明白得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能利用密度知识辨别物质;3.通过学习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体会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的爱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辨别物质难点:水的反常膨胀及盐水选种教学方式: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看实验等教学用具:课件,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
教学进程引入:密度是物质的大体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咱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能够辨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搜集,能够确信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能够选种等,咱们明白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样不同这一特点。
下面咱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引导:从录像中咱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明白咱们生活中运用密度能够做什么吗?学生试探回答。
[推动新课]师:从适才同窗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无关系呢?1.密度与温度播放视频:龙卷风启发:平常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咱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不是有关呢?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别离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周围。
观看并试探:过一会儿,你发觉了什么现象?什么缘故?演示实验2:按讲义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
若是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周围,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看并试探:你明白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试探并讨论]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确实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阻碍一样吗?学生分析。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阻碍较大,固体、液体阻碍较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例题:一物体质量为200g,体积为50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密度ρ = m/V = 200g / 500cm³ = 0.4g/cm³
2.应用题:利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大海中浮起来?
答案:轮船能够浮起来是因为它采用了浮力原理。轮船的体积较大,排开的水体积等于轮船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量,与轮船的重量相等,因此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学生将密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等。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撰写了关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巩固了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
-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状态的关系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践题: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
例题: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石块的密度。
答案:
步骤一:用电子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记录数据。
步骤二: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
步骤三:取出石块,测量剩余水的体积V水。
步骤四:计算石块的体积V = V总- V水。
步骤五: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石块的密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密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2)
名本学期第课时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探究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思考、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学生自我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密度与温度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密度计算、单位换算等基础题目,以巩固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物品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密度物理意义的认识。
2.生活实践应用: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与密度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设计拓展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一颗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沉浮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种密度测量装置,或优化现有密度测量方法。
4.团队合作分享: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项目,如制作密度展示板、录制科普视频等,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要求每组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反思与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密度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规划。
-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浮力、物质鉴别等,并撰写小论文。
-鼓励学生思考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3.探究拓展提高:
-布置一道探究性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物质密度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变化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为什么轮船能漂浮在海上?
3.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物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相同。
D.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密度相同。
4.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答案与解析
1.答案:
(1)质量=密度×体积= 0.8 g/cm³ × 50 cm³ = 40 g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密度与社会生活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密度的重点,强调密度计算的重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密度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走进课堂,分享密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的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密度主题的探究活动,如调查生活中密度知识的应用、开展密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密度》:介绍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包装、建筑设计等。
-《密度与浮力》:深入讲解密度与浮力的关系,以及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密度与物质性质》:探讨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密度与物质的状态、密度与物质的硬度等。
-视频资源:
-《密度的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的测量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和问题解决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实例,说明密度在其中的应用;
-分析物体浮沉现象,解释其与密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
-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探究物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可能的原因。
3.家庭实践作业:
-观察家中常见物品,推测其密度,并进行简单实验验证;
-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撰写实验报告,分享实验心得。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需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上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较为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在这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问题探究,提高他们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矿泉水瓶、热水、风车、酒精灯、火柴。
学生:土豆、小刀、量筒、刻度尺、烧杯、水、天平、细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密度与温度(板书)(师):看大屏幕上是一款新式的鸡尾酒,现场老师就为大家调制出这样一款鸡尾酒,请观看。
展示,并引入密度的应用。
(师):我们学习物理,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多提问,多思考。
那么老师今天想问问大家,冬天了,我们家里一般都用什么取暖?(学):地热,暖气,空调等(师):为什么现在地热这个流行呢?各种取暖设备安装的位置有什么道理么?(学):讨论。
热气向上跑之类的。
(师):那我们验证一下是不是热气上升。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风车,酒精灯)现象:风车旋转结论:热空气上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6章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2)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教学准备】橡皮膜,锥形瓶,一个纸风车,一盏酒精灯;冰水一盆、热水;影像资料:荷兰风车工作场景录像片断,龙卷风发生的片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我们的生活⎩⎨⎧鉴别种子的好坏…………()板书学生的举例密度与温度⎩⎪⎨⎪⎧物体的热胀冷缩——风的形成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延伸分析密度与物质鉴别⎩⎪⎨⎪⎧用计算密度的方法鉴别物质延伸:鉴别物体空心还是实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 A:V 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两物体肯定是实心的2.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3.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5.在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用箭头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6.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A. B. C. D.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变得模糊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同课异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2)
密度与社会生活
度与密度,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质属性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力,逻辑思维方式,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重通过学生
、分析问题、
水的反常膨胀,4
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
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1..日常
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很想鉴别妈妈去云南旅游时带回来的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已知该首饰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
10.5 g/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续表)
:按教材P120图6.4-
帮我鉴定一下它是不是纯铜制成的。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引导: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
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只要测出了
工艺品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铜的密度进行
比较就可鉴别羊是不是纯铜做成的。
过渡:通过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完成下面的问题吧!
例题:小华很想鉴别妈妈去某某旅游时带回来的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于是,他向老师借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用天平测出一手饰的质量为90 g,用量筒测出其体积为10 mL(ρ银=10.5 g/cm3,1 cm3=1 mL)
问:(1)通过计算说明该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
(2)若不是,请计算由纯银做成一个同样大的首饰,需要多少克纯银?
解:(1)该首饰的密度:分析:(1)已知首饰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求出其密度,然后与银的密度相比较,若两者相等即为纯银的,否则不是纯银的。
(2)已知首饰的体积和银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所需纯银的质量。
物质鉴别思路:
1.先求出物体的密度。
2.查表确定
3.其他鉴别物质的方法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学生纠正。
2、测量液体(水、盐水等)密度
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学生纠正。
四、学生分组实验:
五、小结:
六、练习及检测题
练习:
检测:
七、作业设计
实验报告册:课后练习
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பைடு நூலகம்入:
1、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视频
2、
二、测量密度的方法:
1、测m:用天平;测V:用直尺(规则物体)或量筒(不规则物体)
2、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重点)
三、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1、测量固体(石块、金属块、橡皮泥等)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四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3、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