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极拳最严重的三大误解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1。
只要习练他的太极拳架再不练其他辅助项目就能成为太极拳技击高手。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2。
太极拳架练得越高双脚距离越小,手上的动作越小,腿站得越直就越是技击高功夫。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3。
只靠师傅调太极拳架就能调出太极拳技击功夫。
”请你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话。
4。
只练太极拳架是修道。
除了太极拳架以外的其他的辅助功法都是小法,都是不合太极大道的邪法。
,道不成的时候,道不制法,只要一心修炼太极拳架这个大道,一旦大道成,则无法不破,就直接成为技击高手,大武术家。
”只有超级大忽悠才敢说以上的话,听到这样的话你最好像见了强盗一样逃离他,否则,你和你孩子的心血以及大好年华将被忽悠的一干二净。
5。
练太极拳架达到了十年时间还是平常人一个就是“太极十年不出门”。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6。
太极拳推手高手,技击高手必定是对佛家、道家、儒家等学说研究很深的世外神仙。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7“太极推手就是修炼技击型太极拳的最高目标。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8“只要是教练太极拳的师傅就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道德水准、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检验和质疑”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见到说这样话的人,你最好远离.9“磕头拜师傅以后跟上师傅修炼了几十年还是个身体病秧子,功夫平常人,这些后果都是徒弟的错,师傅没有一丁点问题。
”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见到说这样话的人,你最好远离.10“从磕头拜了太极名师之日起就等于是武林中人。
”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忽悠,你要警惕。
11“把只修练太极拳架的时候得到的感觉说成是技击的感觉去训导别人。
”经过实战的人讲出的话都很朴实。
华丽的词操往往来自不勤于实践的人。
12“修炼技击型太极拳一辈子从来没有被打败过。
”不是骗子不会这样说。
13“给徒弟大谈自己的师傅能给自己梦里传太极拳的秘诀,或者自己能给徒弟在梦里能传太极拳秘诀。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14“专门寻觅一两个早已死去的人作证自己就是某某太极拳的唯一正宗传人或者掌门人,更有甚者还敢把这样的话著书传播。
初始莫错 错必难改——谈太极拳训练的误区
60刚柔太极体悟有人做了一个简单试验:将一张10平方厘米、平展如镜、光泽鲜亮的纸放在手中揉搓,约1分钟,纸就变得皱皱巴巴。
如果想将纸还原成平展的状态,则要用时10分钟以上。
这个试验说明:形成错误与改正错误的时间比为1∶10以上。
这个试验也启示我们:太极拳练错了,要修正错误会很难。
一是认识难跟上,二是习惯阻力大。
笔者观察,有的练拳者一练几年十几年没能入道,主要原因就是一开始训练就走错了路。
对此,笔者要强调三点。
一、用意方面教拳者往往强调动作方位、角度,学拳者也就在身形手势运行中,用意在某个方位点与角度线,比如“指裆捶”力点在假设的与己对面的拳者裆前,“栽捶”力点在自己裆前的地点。
这就值得商榷。
我老师李品银当年在上海演示拳术时说:拳向下,打到美国;拳向前,打到南极。
他不强调那个实在的狭隘的方位点。
后来,笔者读经典拳论,才知李老师所言正确,与“进之愈长、退之愈促”相呼应,与“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相吻合,与一开可开到天边海角、一合可合到身内细胞深处相契合。
初始莫错 错必难改——谈太极拳训练的误区文/翁心诚用意在大心量,李老师的指导是大心量指导。
只有用意大心量,才能体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以及“致广大,尽精微”的特点。
用意之妙,贯穿在练拳的始终。
陈小旺说:打拳时,大脑一半用,一半休息。
这种通俗的语言表明,意是要用的,但要不拘泥、不执着,达无意用意才是真用意,妙就妙在这里。
二、用劲方面“不用力”的说法很容易引起误会,有的人以为真的是软绵绵、松软软地运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用力与用劲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如果用力不当,又僵又硬,就出偏差了。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当初杨澄甫宗师提出“不用力”,现代拳家提出了“用劲”、“劲儿”等说法。
经典拳论明确指出“蓄劲如拉弓,发劲如放箭”,又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发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太极拳如不发劲,则失去其本质。
那么究竟如何练劲呢?有四点值得重视。
1.劲力有根,根在脚底,要利用地心引力。
太极拳训练的误区
训练刚柔太极要真正练出太极拳的内壮效果,就必须走出常见的认识与训练的误区,并注意防止新的误区的产生。
常见的有两个误区。
一、执着“不用力”祖师们对学拳者开示,有很强的针对性,往往是对症施药。
针对初学者的习惯运作方式,将太极训练外在化、散打化或少林化,以猛勇刚强的外形训练代替刚柔相济、内外结合的内劲训练,于是祖师提出“用意不用力”,意在强调注意内在心意精气神的指挥与调控,不要追求僵拙、生硬的威猛。
祖师们的这一说法对不对呢?永远是对的。
但是,当今一些习拳者与授拳者却对此一知半解,误会曲解,片面强调松松软软、不用力,结果是太极拳打得松松垮垮,软软散散,柔中不带刚,绵软不裹铁,这样练下去,虽耗时日久,却既不长精神,又不生智慧,身体没有日渐强壮,心灵没有解缠去缚,慢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新的疾病悄然而生。
究其原因,出在对训练执着“不用力”的误解上。
“不用力”并非完全“不用力”,它是指既用力又不用力。
所谓“既用力”指的是用劲,崔仲三先生认为是用“劲儿”,这是一个深有体验的说法。
在余看来,“既用力”包含四重含义:一是在意念力的基础上去用力,伴随心意精气神用力,这个力是开发生命体内在之力,源源不断,没有疲惫。
二是随机顺势、随屈就伸用力,是“引而不发跃如也”之用力,这个力自然而然,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偏颇。
三是在刚柔摩荡、阴阳相济中用力,此力此起彼伏,没有枯竭之时。
四是整合用力,即在皮肉筋骨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整体结合中用力,人体每个细胞每个“小光子”都同时用力,人体处于天地间与自然大气合为一体用力。
这似乎很神秘,不过是经典拳论所言“一动未有不动,一静没有不静”及天人合一而已。
这个力量很大,且无穷无尽。
经典拳论中主张“根于脚、缘于腿、主宰于腰,力由脊发,形于手指”,其中之“力”即是上述四重所用之力。
反此四重状况,则属“又不用力”。
简言之,“又不用力”是不用内外分裂之力,不用逆势违缘之力,不用阴阳不调之力,不用零碎笨拙、人天相违之力。
练习太极拳被忽略的误区
练习太极拳被忽略的误区一、力的误区无论是哪种拳术在实战中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如果没有力就不用谈技击了,只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了。
因此,完全不用力也能技击的拳术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以及“四两拨千斤”等,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是个换力过程。
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
过了这个阶段,则非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通过许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练习之后,练就的一种刚中寓柔也即刚柔相济之力。
二、慢的误区没有哪一种拳术在实战中能以慢取胜的,太极拳也不例外。
那为什么太极拳在练习时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样,在初学阶段是为了换劲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练、规矩即守规矩阶段,力求达到动作协调,劲力顺畅,内力充足.技法熟练灵活,因此太极拳所要求的慢仅仅体现在学拳的熟悉和提高阶段上。
太极拳要求的“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避其锋芒的应战技巧,“静”是等待最好的时机,“动”则是快速反击,慢了则错过良机:“静”最终要过渡到快速的“动”。
“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说明了“快”的重要性。
陈氏太极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用武要言》是太极拳技击的高层次理论。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
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从这些话中也可看出没有速度、不讲究“快”的太极拳是不可能用于技击的。
太极云手的误区和要领易犯误区1、摇头晃脑,身体中心轴从百会到会阴的垂直线上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体外,既影响形象美,又影响周身协调。
2、虚实不分,重心不稳,造成突然开步、全脚着地或收步脚拖地现象。
3、低头猫腰,眼死盯住某手某点,双目无神。
4、两脚站成外八字或内八字,使身体歪斜。
5、身体时起时伏,上云的手高于眼,使头部往上抬,下云的手,前臂与大臂几成90度,高于腰部左右来回摆动。
太极拳42式的误区
太极拳42式的误区太极拳42式的误区有很多,一不小心就会练习错误了,我们如何了解太极拳42式的误区与纠正呢?太极拳42式的误区这个问题由店铺来为您解答!太极拳42式的误区及纠正1、起式在42式太极拳起式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出现双脚间距过大,形成双脚内侧与肩平的情况,这是错误的。
指正肩井穴应对应足下涌泉穴,或曰两脚的外沿与肩平。
2、撇身捶小臂翻转打出,拳过高或过低。
指正在练习撇身捶的时候,要以大臂带动小臂打出,幅度较大,拳与鼻高,并且拳,鼻,脚尖在同一个方向上面才行。
3、单鞭右勾手易过于向后,形成右大臂与胸大于180°的敞面。
指正左手与左膝,左脚在同一垂面上,右勾手与前脚形成略小于180°的平面;左右手臂之间的夹角约等于130一135°。
4、提手左右手的回摆幅度过大。
指正左手回摆时,力点在拇指和手腕处,指尖斜向上,回摆幅度不超过胸中线;右手同。
双手合力略下沉,沉气松胯,再合掌,劲力向上。
5、白鹤亮翅不明右脚如何碾动,手脚配合不协调,右亮掌过高,过于靠后。
指正下捋即扣脚,转腰后撤步的同时胸前拖球;亮掌在头斜前上方。
42式太极拳的五大注意点42式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一个人通过练拳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风度、气质、情操和修养,这就是说你找到了42式太极拳的“太极味”和神韵。
若想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懂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互济,阴阳和谐的道理。
其次,要有“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善引化”的大将风度及英雄气概。
第三,拳打得要有气势,内气鼓荡,外形饱满,潇洒而凝重,舒展而紧凑,表现出一种能屈能伸、能开能合、能刚能柔、落落大方、光明磊落的崇高境界。
第四,要打出拳架的节奏韵律,拳打出来要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螺旋缠绕,忽隐忽现、有快有慢、节节贯穿、犹龙似蛇,如行云流水,使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的体现。
第五,要注意眼神——精气神的窗口。
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及练习8大误区
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及练习8大误区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文化之瑰宝,其养生修身作用早已经家喻户晓、驰名中外。
我国乃至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有3亿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大多数人因长期练习太极拳而受益,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名扬天下,但是如今,很多人在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存在的很多的误区,如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太极拳易学等等,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也存在误区,为了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太极拳小编为普遍的认识上的误区综述如下: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由于人们亲眼目睹社会上练太极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众多媒体刊登的图片、文章均为中老年人打太极健身,估计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错误观念,认为退休后慢慢学太极拳也不迟,年轻时往往易与太极拳失之交臂,错失良机。
试问,二、三十岁就练太极拳强身健体与等到五、六十岁才学太极,其效果会相同吗?而且,太极拳这一博大精深的技击、健身术,如果缺乏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及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还能继承和发展吗?太极拳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以练太极拳为时尚是太极拳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建议我国的中小学生应必修“太极拳课”,一方面可在学练太极拳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可防身健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并开创中小学全民健身的新局面;民强则国强,人人学太极拳,应为国策,呼吁政府启动“全民练太极拳工程即人人学会一套太极拳”。
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只求健健身而已,或怀疑练太极拳这么慢,能用于防身吗?等等。
导致这一错误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练拳者)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甚至可以说,“太极拳的本质”几乎到了被彻底否定的尴尬境地,即一方面大家非常钟爱太极拳,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人抓不住太极拳的本质,以当今社会上空前流行的“太极操”、“太极舞”为明证。
女性练习太极拳的误区
女性练习太极拳的误区介绍1、太极拳套路并不复杂,初学太极拳的女性可以先从简化太极拳练起,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要坚持下去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学好的,所以对于爱美的年轻女性来说,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的限制,认为自己学不好,只要用心去学、坚持不断的学习,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就能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
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
使女性朋友,在运动中,得到一种身体的保养。
同时,这种全身性的锻炼,也将给女性展现自身魅力和活力带来信心。
2、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不仅不会让大腿变粗,反而会提升女性腿部的外形美观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
我们的身体到三十岁后已经发育完成,并开始走下坡路。
这段时间家庭负担加重,工作压力加大,人生的定位系数基本完成,而亚健康的表现也开始显现。
这时,如果不能进行科学适量的锻炼,将加快人生走向下坡路,未老先衰的现象就会微现。
这时虽然自感精力还旺盛,随着亚健康的加剧,皮肤的弹性将会减少。
由于不加强腿部的锻炼,微循环受阻,皮肤的张力下降,就会出现肌肉松弛、下垂,毛孔变粗变糙。
如果这个时候坚持以下肢为主的锻炼,尤其是练太极拳,则能使皮肤的张力弹性保持年轻时的美丽。
很多女性朋友,正是由于对腿部锻炼的缺乏,从而也使美丽在自己的身上跟着慢慢的“老化”了。
3、太极拳对腿上的锻炼,是全方面的综合性的提高了腿的功能。
它不像是某些运动,只锻炼了腿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是强制性的锻炼方法。
这样,就使腿部的功能失去了平衡,甚至容易受伤。
而太极拳却能在人体自然的运动中,牵动着腿部的所有环节,一起运动,从而使肌肉群、关节、骨骼,得到有效的锻炼。
所以打太极拳不但不会使大腿变粗,反而会使女性的双腿更年轻更美丽。
4、练太极拳时,不会让小肚子会变大现在许多女性对于太极拳还不是特别了解,害怕练习太极拳而影响身材,所以很多人都不肯去练。
关于小肚子会变大的问题,其实也是误解。
练习太极拳的误区及诀窍
练习太极拳的误区及诀窍练习太极拳的误区及诀窍任何人练太极拳开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不断的纠正错误,水平就不断提高,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个锻炼的过程,所以练太极拳不能怕出错而缩手缩脚,要大胆动,太极拳顺应人体规律,你练的舒服状态,就是对的状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练习太极拳的误区及诀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练习太极拳的误区1急于学多的动作,造成动作规格练的不扎实,不到位,你动作做的不充分,劲力没展开,效果就不充分,克服这一点的关键在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学动作的数量,要求质量,而且始终仅仅抓住规格这个要点,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
2练拳时心不静。
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
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
3套路不连贯。
每个动作倒是做得不错,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平滑不够,太极拳的套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一个一个实体的连接,转折处处理不好,拳的韵味就出不来,你练的也就不舒服。
所以要细心研究每个式子之间的连带关系,认真处理好过渡,这样太极拳就成了一个圆。
4僵硬。
有的人柔软性不够,练拳时硬来硬去,好像长拳慢练。
要克服这一点,可以先练一两个单式,反复把太极的.感觉练出来,在练其他动作。
5“软”,有的专家称之为“病态练拳”。
太极拳柔和归柔和,但她毕竟是武术,是“柔中寓刚”,人越练越精神,您别越练越萎靡不振就不对了。
所以练太极拳时尽管“静”,尽管“松”、“柔”,但“静中生动”,松柔中含张力,精神饱满,精力充盈的,术语叫精神能“提得起”。
6交代不清。
交代不清是练拳者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路线不很明了。
太极拳走的是圆形,动作在空间上没有象算术那样精确地以几度几度来定位,那样就死板了。
但行拳的手、眼、身、法、步还是非常清晰的,你不能比划个大概,特别是学习初期,宁可失之板,不可失之乱。
练的功夫深厚了,有的老拳师,圈越练越小,重意不重形,那是高级境界的事。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一、只练套路,不练推手。
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认为平时松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
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习练太极拳多年,其水平依然比较低,耗费了不少时光,也付出了不少体力,然而没有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结果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理解太极拳推手对太极拳的促进作用,没有理解太极推手的核心价值,许多业余教习太极拳的老师,也是现学现卖,无多少造诣,也不懂推手,也就无法向学员交代明白。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古板教条,自我束缚。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太极拳师,为了证明自己所练所教的拳法是最正宗的,从而一概死守老师传授,觉得模仿技法—越古老,就越正确、越正宗,容不得半点改动;二是培养学生只为比赛而训练,训练的内容严格限制在竞赛规则范围内。
对于培养专业队员来说,为了取得竞赛成绩,此举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拳种来说,这样的训练是有失偏颇的。
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了创新,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发展的源泉。
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全面发展,才能发扬光大。
否则,不论是对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还是对太极拳师来说,其发展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三、内部交流,孤芳自赏。
从古至今,民间武术习练者是中华武术最庞大的传承群体。
对于民间武术的传承来说,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都是在特定武术师傅的口传身授下进行的,一个拳师所带领的弟子,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圈子,平时切磋技艺,基本上都在这个小圈子中进行,极少与其他太极拳习练者及武术门派发生联系,这样就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四、追求美感,华而不实。
太极推手训练的目的是锤炼技法,增强技击技能。
一些传统的太极推手方法,是有固定演练模式的,在这些模拟交手训练中,双方如果招法娴熟,动作柔和流畅,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韵味,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享受。
有些人,特别是有些业余爱好者,一味追求运动美感,反而忽略了招法的技击应用价值,华而不实,本末倒置。
学太极拳的几个误区
很多太极 拳老师教学生 就是教拳架 ,讲
拳经 ,教完拳架讲完先贤的拳经 后 就完 事 了 , 为什 么 ? 因为他不懂 太 极 松 柔 。 老师都不懂太极松柔 ,那学生 能学得真
功吗?
王 宗岳 大师在拳论 中说 :懂劲 后 愈
练愈精 。 也就是说只有在懂得太极拳松 柔 之 劲 后 才能在 盘 拳架过 程 中愈 练愈
明 白的太极 拳老 师谈什么学得太极 真
功都将是空谈。 其次要有机缘 , 太极拳
是 最讲究 自然 机 、 缘 的 。 有缘 无 分 的很
多 ,很 多人 站在 明师跟前却不一 定识 得
其是真正 的太极 明师 因为他无法正 确 ,
识别 ,在 大多数人 的脑子 里 最 多的是 电
视 和 书籍 中的飞 沙走石 、 刚柔 相 济 、 蹿
很 多 学 生 私 自认 为 :学 完 拳 架 , 自己 每
天 盘拳架就可 以得 到太极 真功 了 ,这是
投 机 取 巧 的心 理 。 很 多学 生 四处访 名师 为 了学得 太极真 功, 到 了老师那里 ,多 少 天甚 至 几 年 , 老师就是只讲基 本功 , 而不讲拳架 , 最后负气而走 , 然后说 “ 老师保 守 , 不 教功夫 ” 、 “ 这个 老师 没 有 真功夫” 等等 。 殊不 知 ,不 是老师保 守 , 是老 师想 让 你 建成 世 界最高楼 ,所 以 才长 时间地 给你讲太极拳 的基 本功 , 教 了拳架 就 把学 生 打发 走 了的老 师才 是没 有真功夫 。
供广大太极 拳爱好者借鉴 。
误 区一 : 起 步就树立 弘扬 中华武
功 , 成 为一 代 宗师 , 名 留青史 的思 想 。
接触很 多初学太极 拳 的学子 , 无 一
不 是有着成 为像张三 丰 、杨露禅等大师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一、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二、练习太极拳要切记这三过三、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1、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1.1、过分用意。
练拳须有意念,但过于执着于意念却容易出偏差。
1.2、贪多求全。
1.3、萎靡不振。
1.4、追求感觉。
1.5、软弱无力。
1.6、技击为上。
1.7、拘泥细节。
这是很多初学太极拳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这主要是把太极拳看得太难、太艰涩的缘故。
太极文化很深奥,但太极拳是一种很“亲民”的拳,学会并不难。
1.8、以偏盖全
很多人由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理法,柔、慢的观念深入骨髓,于是把刚、猛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太极拳并不避讳刚猛,特别在技击上。
柔、慢只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的。
1.9、故弄玄虚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在技击、养生上具有突出效果。
但太极拳是一门科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析。
1.10、急功近利。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五大误区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五大误区本文主要介绍对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五大误区知识。
一百多年来,无数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这一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一些人由于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拳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受到一些非杨式太极理论的影响而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
这些误区对正确、规范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误区一:拳架的高低是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区分标志目前流行的传统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指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宗师定型和传授的杨式大架子。
它以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动作简练和形神兼备的风格特点著称于世。
一些人认为,拳架分低中高三种,即低架练形,中架炼气,高架炼虚无。
笔者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功架之高低,是习练者根据其不同情况及条件而选择或习惯性的习练形式,与练形、炼气和炼虚元没有关系。
它不是区分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标志。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子)的定型者,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说:“惟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也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
杨式太极拳嫡系传人赵斌先师也说:“杨氏太极有高中低架之分,按各人体质灵活掌握。
练拳是为了增强内劲……随着功力的增长,架子逐渐放低,一般练第一遍稍高,第二遍适当低些。
总之,以中正安舒为原则”(《杨氏太极拳真传》187页)。
杨式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先师也说:“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学者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杨氏太极拳·剑·刀》第14页)。
以上论述,说的十分清楚,只要动作要领正确,架式就“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习练拳架“是为了增强内劲”,须按各人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年轻力壮且有拳术基础者,可低架习之;年老体弱者,可高架习之,一般人宜习练中架。
关于习练程序,杨澄甫宗师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意见:一、“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8大误区,有你踩中的吗?
太极拳8大误区,有你踩中的吗?太极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
它高超繁杂又奥妙无穷,蕴含着精湛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太极拳名扬天下,高人辈出。
但如今,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一起跟着小编的脚步了解一下这些误区,更好的学习太极拳吧!误区一:“太极操”当作太极拳太极操虽然也有健身的作同,但绝对没有传统太极拳作用大,技击效果更不是传统太极拳要意,已失去了古传太极拳健身防身的真正含义,就是一种肢体运动的体操。
真正的太极拳存在于各个流派的少数传人当中,太极拳的技术高超,理论上比较深奥,因此得到真传的是极少数的传人。
正雷太极书院陈斌老师拳照误区二:太极拳只是盘架子和推手殊不知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手段很多,简单概述,应为:1、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2、单练(包括盘架子,但盘架子不是死练套路,而应把套路拆开活练);3、站桩(有太极十三桩);4、双练(包括推手,比如定步推手等),双练,不能拘泥于成套的手法,还须经老师“安手”、“安眼”,讲明远近、高低之尺寸分毫,有“比较”、“争强”、“问难”的步骤;5、借助于训练器材辅助功法的训练(含“球”、“尺”、“板”、“袋”的训练);6、内功训练,内功训练秉承于道家内丹功的系统,功法有“百日筑基功”、“九转还丹功”、“钓蟾功”等等;7、太极拳理论的掌握,学习拳理不是简单地背诵太极拳的经典著作,而是要在实践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实的涵义。
以上每一个环节在太极拳练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误区三:太极拳只能沾着打传统太极拳也讲“衣不沾衣,手不搭手,你打我,我打你,一招见输赢”的打法。
能沾着打,固然好,可以发挥太极拳的长处,不能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沾?太极拳的长处并非只有沾、粘、连、随。
正雷太极书院陈斌老师授课中误区四:对“积柔成刚”的错误理解。
积柔成刚的理论本身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对此的理解不同。
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
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太极拳是一项随处可见的运动,可谓是当今第一健身运动,其锻炼人数之多,健身效果之佳,出版书籍之多,都是其他运动无法比肩的。
但是太极拳在养生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一起和店铺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吧!一、重外轻内:太极拳是最负盛名的内家拳之一,讲究精、气、神合一,讲究丹田内撑,精神内含,劲由内生。
这也是太极拳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大的区别之一。
但现代人心态浮躁,追求的是外形的花哨,姿势的优美,至于有无内涵是不考虑的。
他们追求架子蹲得低,不管膝盖是不是磨损生病:他们追求脚踢得高,不管是不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练习者本人浮躁的心理,更多的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关部门对此推波助澜形成的。
现在的国家套路是没有理论指导的,自然就没有内在的要求,当然也就只能练练外形。
二、重练轻理:太极拳有人称之为“哲拳”,它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它是最全面、最深刻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门拳术,寓含着高深的哲理。
如果不对其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有较全面较深入的'理解,是不会深入理解太极拳的,也就不可能练好太极拳。
同理,现在练太极拳的又有多少人研究过古典哲学、中医理论呢?学生不研究,甚至当老师的也没有理论基础,只是教些外形,教些套路。
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自然越教越差,越学越浅了。
更有甚者,有些人对太极拳没有深入研究,对太极拳的理解并不深,却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竟然就创编了一套太极拳来。
既没特点,也没新意,更没有理论基础,编几个动作,加个新名字,一套拳就创出来了。
至于解放后国家创编的几个简化套路,客观地说,在历史上它们对普及太极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它也误导了太极拳锻炼,对当今出现的太极拳体操化现象,其所负责任非小。
三、重拳轻功:现在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只会打套路,他们认为太极拳除了套路,就没有别的功法了。
很多人宁愿每天练几十个套路,却不肯花点儿时间去进行功法训练。
练习太极拳的常见错误
练习太极拳的常见错误太极拳是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之一,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一种符合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常见错误欢迎阅读!练习太极拳三个常见错误第一是急于学多的动作造成动作规格练的不扎实,不到位,你动作做的不充分,劲力没展开,效果就不充分,克服这一点的关键在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学动作的数量,要求质量,而且始终仅仅抓住规格这个要点,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
第二是练拳时心不静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
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
第三是常见错误是,套路不连贯每个动作倒是做得不错,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平滑不够,太极拳的套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一个一个实体的连接,转折处处理不好,拳的韵味就出不来,你练的也就不舒服。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预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
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
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预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预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太极拳讲究的是用人的意识来支配动作的完成,长期练习对精神和肌肉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中老年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做好选择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的放松精神。
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
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把握好这个要领。
简述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错误
简述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错误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错误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孙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很完美,而且孙式太极拳在养身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
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走出的劲意是阴阳互济的太极劲,其外形要极尽松柔连顺之致。
孙式太极拳的每个招式变化中都孕育着形意、八卦的内涵,孙式太极拳对内在非常的注重。
2.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内劲,其二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
也就是说孙式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够演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
常见一些习孙式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做技击招式来练习,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练法。
太极拳追求的是习者自身的协调稳态,故能产生以有法而御无法的技击之效。
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3.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
孙式太极拳的推手非常独特,孙式太极拳因为注重内在,在推手时也是点到就好,不会伤害到对方。
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
随着各自协调稳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剧烈程度也可随之加强。
太极拳技击是一个由定步推手、动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
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
太极拳讲究力从人借。
扑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结果。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
将孙式太极拳踩碎一手八卦掌、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弓、时慢、时快的样子,这就是非常错误的百无禁忌。
孙式太极拳就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无法以八卦掌、八卦的百无禁忌和劲意去练习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踏进的劲意就是阴阳互济的太极劲,其外形必须极尽松柔连顺之并致。
孙式太极拳各式的承揽变化中孕育出着八卦掌、八卦的内涵而不是其外表,此点尤须习者特别注意。
2.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
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存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研发内劲,其二就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
也就是说孙式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紧固招式,而是能进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
常用一些习孙式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作技击招式来练,这就是非常错误和有毒的百无禁忌。
太极拳崇尚的就是习者自身的协同稳态,故能产生以有法而御无法的技击之效。
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3.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
诱因的意义,就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去进一步健全自身的协同平衡的能力,并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以求深化。
因此,诱因不是必须把别人砸毁,挥人于丈外,而是必须在发推手中谋求体会如何并使自己不失速、高手如云的道理和方法。
随着各自协同平衡能力的提升,互相促进作用的频繁程度也可以随之强化。
太极拳技击就是一个由定步诱因、动步诱因、四隅诱因、小搓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练诱因就想著如何把别人摆好像,就是极端错误的百无禁忌。
这种百无禁忌也将导致并使诱因和盘架二者两张皮,并使自己永远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
太极拳讲究力从人筹钱。
挥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释出者自己导致的结果。
此点尤须习者深学。
4.对气的错误认识。
常用学太极拳者相互问有没有气感。
存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太极拳最严重的三大误解
作者:三绝堂文章来源:网络
一、“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
不少太极拳练家认为,想要四两拨千斤,自己得先要有千斤力,没有千斤力就做不到四两拨千斤。
首先,我们从逻辑关系上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决定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来技击,显然是因为你力不如人,由于你力小而对方力大,导致你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敌的策略。
可现在不对啊,你明明有千斤力,为什么还要去“四两拨千斤”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再从拳术上来讨论,当你有千斤力在身上时,举手投足间都是大力气,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力气用的太硬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因为你有一身大力气,平时进行的负重练习已经让你养成了用大力的习惯,绝不是几天不练就能改回来的。
当你用这样的发力习惯去进行太极拳训练,包括推手、实战,都会不自觉的用蛮力去抗,去顶,你自己还觉得奇怪:我也没感觉用多大力气呀。
可你力气就是用大了,一搭手,一听劲,自然而然就感觉出来了,重心非常不稳定,很好牵引。
可笑的是不少练蛮力的人一直觉得自己重心稳定,难以牵引,对太极拳推手有莫大的帮助。
殊不知推手这个东西,不怕你力气大,就怕你没力气,你力气越多越好收拾。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同样是搬重物,一个没什么力气的人恐怕会选择拖着重物走,因为这样省力。
一个力气大的人呢,会扛着重物走,反正有力气。
力气极其大的人,说不定举着重物走呢,对他而言,小事一桩。
如果从方法上来看,拖着走是最省力的方法,可是一
身力气憋着不能用是很痛苦的,所以一定要用出力气来,哪怕用的方法不省力也行!我当然知道在绝对力量面前,技术就没有用。
问题在于,大家都是正常健康的成年人,你再刻苦训练,能达到卧推100公斤的力气,不也就比我多了那么几十公斤吗?多这么点力气又能怎么样?你再练,能练得和熊瞎子或者东北虎一样的力气吗?你要是有办法练成它们,那你可以,行!可惜就是奥运会举重冠军,他的力气也不过就是人的水平,还没达到熊的水平。
而人的独特的力学架构决定了,在这种力量限量内,可以使用技术限制你的力量发挥。
二、“入门必须从套路开始,由推手过渡到散手实战!”
太极拳套路众多,招式繁复,而且大多数招式重复。
想要系统掌握一套太极拳的拳架,没有一个月很困难,一个月应该还不够,因为还涉及到校正架子的问题。
练套路是为了练招熟,那为什么不直接把套路拆了成为单操散手招式,直接演练呢?这样不是省下大量的时间吗?不,不行,因为这样教太快,怎么收钱呢?要懂劲,必须先练推手吗?不用,直接进行散手实战,实战中自然而然就会有缠、锁、搂、抱的机会,自然而然就会用到太极劲,当然,这是在招熟的基础上。
通过散手训练和实战训练可以直接掌握太极劲!为什么不这么练?不行不行,不教推手就更快了,又不教套路,这下学费问题可怎么办?!
三、“练太极拳,站桩长本力是根本。
”
我现在用我多年教学的经验和大家保证,站桩是养生健身的好办法,但是桩功练得好不好,和武术搏击关系实在不大!练好太极拳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听劲技术,要掌握听劲技术必须要在练习太极拳招式的
基础上加强实战,然后由懂劲的师父给你讲解你的劲哪里还太僵硬,没有放开,一步步的改,相当于校正拳架的这一步。
这样练,才能得太极拳的神髓!我可以说,练太极招式,然后实战,加上师父的劲道讲解,这是一条练太极拳的捷径!如果有位懂劲的师父在身边,最多半年就可以系统的掌握太极拳并用之于实战搏击,可以和散打练习者进行正常的切磋。
如果按照传统站桩为根本的练法,你练十年也未必出功夫!
我要说的:
说实话,这些大实话应该算是秘密,不应该点破。
但是太极拳在网络上的误区越来越多,再不进行更正,势必会对太极拳的初学者造成非常大的误导,即使我被人骂,也要说出来,让初学者明白什么是太极拳,应该怎么去练。
能对任何人有哪怕一点点的指导作用,我就非常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