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的原文
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酌中志》
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酌中志》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0级郑威【内容提要】本文详细考证了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的生平及其所著《酌中志》的写作与流传状况,分析了这部独特的历史著作的史学价值,认为《酌中志》保留了大量明中后期的宫廷文献,具有真实性、独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宫廷专史。
关键词:宦官;刘若愚;《酌中志》明朝自宣宗始,设置“内书堂”,间选十岁左右的小内侍入读,以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教习之,又以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掌批硃大权,“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
”[1](卷16《内府衙门职掌》,p93)入读的小内侍,“不三五年即有成效,十年内外国家自享真才之用。
”[1](卷16《内府衙门职掌》,p98)优者入司礼监,其他分入各监司衙门。
可见,政治运作使得宦官普遍知识化,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而史学界于此关注不足。
1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史学史上少有的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著述《酌中志》。
一、刘若愚生平考有关刘若愚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刘氏本人所著《酌中志》一书,下面列表,以考其生平。
时间(农历)事件万历甲申二月(1584年2月)出生于“直隶延庆州左卫”[2](卷25《<远志之苗>序》);名刘时敏。
父刘应祺(1560—1605),武将,历升“辽阳协镇副统兵”[1](卷23《纍臣自序略节》)2(第215页),母胡氏(1560—1637)(第215页)。
幼年时期(1584年2月—1598年7月)习儒业。
其间“十余岁便随先将军(其父)宦辽阳,寓三年。
”[1](卷7《先监遗事纪略》,p41)万历戊戌七月(1598年7月)“悖父兄之教,感异梦而自宫。
”(第208页)1598年7月——1601年6月“废儒业,读医术,习养生家言。
”(第208页)万历辛丑六月(1601年6月)“遇例选入皇城”(第208页),隶太监陈矩名下,由陈矩掌家太监常云照管。
1参见冷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见《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吴悟《十余年来对明代宦官的研究综述》,见《文史知识》1992年第3期;《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之“宦官”条。
宦官史
• 心理上:
古人有浓厚的孝的观念,“人之发 肤,受之 父母”,连头发都不得随便剪;“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
宦官的来源
• 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过的人担任,有极少 数是天阉。先天性发育不良。 • 如秦朝大宦官赵高 • 宦官的主要来源有:
• 1 自宫 • 即自行宫术,不是刑法所致。最早出现于 西汉。明代刮起“自宫风“。 • 2 罪人 • 古代不是一人犯罪一人当,有时会牵连全 家及九族,宾客好友。 • 如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唐代高 力士因父亲犯罪而受牵连受宫刑。
• 3 战俘 •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朝代更替或社会动荡时期。 • 如秦朝在统一六国的征战中,经常对战俘进行阉 割,据史书记载有70万囚徒都是受过宫刑的人。 • 4 进贡 • 这种情况以唐代和明代最突出。边远地区和属国 为了讨好中央政府,每年进贡土特产,奇珍异宝, 阉人也是贡物之一。
二 宦官的发展
• 先秦的宦官 • 夏商时期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朝对宦官记载也是片言只语。 • 《周礼》的《天官。冢宰》记载:酒人, 阉十人。 • 《周礼》还记载”寺人,内竖“等称呼。
回主頁
•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于东西厂之外设立「內 厂」,权势更大更大。
明武宗 刘瑾 坐皇帝 立皇帝 朱皇帝 刘皇帝
• 明熹宗时,魏忠贤操天下生杀大权,全国陷 入恐怖時代。
回主頁
东林党人与宦官之爭
• 神宗時,大臣顾宪成在无锡与高攀龍等人在 东林书院讲学,批评宦官的暴政, 形成「东 林党」。 • 朝廷另一些官員則依附宦官, 与东林党对立。
• 太监与宦官 •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太监 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 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 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 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 为宦官代名词了。
明代宦官的原文及译文
《明代宦官》的原文《明代宦官》的原文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矣。
初,明祖着令,内官不得与政事,秩不得过四品。
永乐中,遣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番,马骐镇交趾,且以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不能无疑虑,乃设镇守之官,以中人参之,京师内又设东厂侦事,宦官始进用。
宣宗时,中使四出,取花鸟及诸珍异亦多,然袁琦、裴可烈等有犯辄诛,故不敢肆。
正统以后,则边方镇守,京营掌兵,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矿,市舶织造,无处无之。
何元朗云,嘉靖中有内官语朱象元云,昔日张先生(璃)进朝,我们要打恭,后夏先生(言),我们平眼看他。
今严先(嵩),与我们拱手始进去。
按世宗驭内侍最严,四十余年间未尝任以事,故嘉靖中内官最敛戢,然已先后不同如此,何况正德、天启等朝乎。
稗史载,永乐中,差内官到五府六部,俱离府部官一丈作揖。
途遇公侯驸马,皆下马旁立。
今则呼唤府部官如属吏,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叩头跪拜矣。
此可见有明一代宦官权势之大概也。
总而论之,明代宦官擅权,自王振始,然其时廷臣附之者,惟王骥、王佑等数人,其它尚不肯俯首,故薛瑁、李时勉皆被诬害。
及汪直擅权,附之者渐多,奉使出,巡按御史等迎拜马首,巡抚亦戎装谒路,王越、陈钺等结为奥援。
然阁臣商辂、刘翊尚连章劾奏,尚书项中、马文升等亦薄之而为所陷,则土大夫之气犹不尽屈也。
至刘瑾,则焦芳、刘宇、张^等为之腹心,戕贼善类,征责贿赂,流毒几遍天下,然瑾恶翰林不屈,而以《通鉴纂要》善写不谨,谴谪诸纂修官,可见是时廷臣尚未靡然从风。
且王振、汪直好延揽名士,振慕薛瑁、陈继忠之名,特物色之。
直慕杨继忠之名,亲往吊之。
瑾慕康海之名,因其救李梦阳,一言而立出之狱。
是亦尚不敢奴隶朝臣也。
迨魏忠贤窃权,而三案被劾、察典被谪诸人,欲借其力以倾正人,遂群起附之。
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龙、倪文焕,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号五彪;又尚书周应秋,卿寺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无非逆党,骏骏乎可成篡弑之祸矣。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明太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
迨末年颁《祖训》,乃定为十有二监及各司局,稍称备员矣。
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敕诸司不得与文移往来。
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
尝用杜安道为御用监。
安道,外臣也,以镊工侍帝数十年,帷幄计议皆与知,性缜密不泄,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启口而退。
太祖爱之,然亡他宠异,后迁出为光禄寺卿。
有赵成者,洪武八年以内侍使河州市马。
其后以市马出者,又有司礼监庆童等,然皆不敢有所干窃。
建文帝嗣位,御内臣益严,诏出外稍不法,许有司械闻。
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
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
永乐元年,内官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
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
八年,都督谭青营有内官王安等。
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阯。
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
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初,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
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
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
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今摭其有关成败者,作《宦官传》。
○郑○郑和侯显金英兴安范弘等王振曹吉祥刘永诚怀恩覃吉汪直梁芳钱能等何鼎邓原等李广蒋琮刘瑾张永谷大用魏彬等郑和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明朝那些事儿·第3部》的原文摘录
《明朝那些事儿·第3部》的原文摘录1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2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3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4 五百多年过去了,于谦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去过,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拼死保卫的芸芸众生。
5 我释然了,不管这里是否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也不管这里有没有仰慕者前来顶礼膜拜,都与这座祠堂的主人于谦无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散去,于谦依然会站立在这里,依然会因他的正直无私、勇敢无畏被世代传诵。
因为他是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我坚信这一点。
6朱祁镇虽然闹了笑话,但毕竟还是坐稳了皇位,并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二代统治——天顺。
而那些“还乡团”成员们在冤杀了于谦之后,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话的语言就此结尾,可以表述为:“他们四个人手牵着手,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7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比如权谋斗争、厚黑学)的我国,童话是没有市场的,类似他们这种陰谋集团,结局总是逃不开两句话。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内”;另一句叫“过河拆桥”。
而从后来的情况发展看,“还乡团”大致适用于第二句。
列传193·宦官·冯保
列传193·宦官·冯保冯保,深州人。
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
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
时司礼掌印缺,保以次当得之,适不悦于穆宗。
大学士高拱荐御用监陈洪代,保由是疾拱。
及洪罢,拱复荐用孟冲。
冲故掌尚膳监者,例不当掌司礼。
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
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
穆宗得疾,保密属居正豫草遗诏,为拱所见,面责居正曰:“我当国,奈何独与中人具遗诏。
”居正面赤谢过。
拱益恶保,思逐之。
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
及帝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
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
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
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
初,穆宗崩,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保谮于后妃曰:“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
迨拱去,保憾犹未释。
万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伪为内侍服,入乾清宫,被获下东厂。
保欲缘此族拱,与居正谋,令家人辛儒饮食之,纳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
大臣许之。
逾日,锦衣都督朱希孝等会鞫。
大臣疾呼曰:“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希孝惧,不敢鞫而罢。
会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保待之,居正亦迫众议微讽保。
保意稍解,乃以生漆酒喑大臣,移送法司坐斩,拱获免。
由是举朝皆恶保,而不肖者多因之以进。
慈圣太后遇帝严。
保倚太后势,数挟持帝,帝甚畏之。
时与小内竖戏,见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
”所昵孙海、客用为乾清宫管事牌子,屡诱帝夜游别宫,小衣窄袖,走马持刀,又数进奇巧之物,帝深宠幸。
保白太后,召帝切责。
帝长跪受教,惶惧甚。
保属居正草帝罪己手诏,令颁示阁臣。
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然迫于太后,不得不下。
居正乃上疏切谏。
又缘保意劾去司礼秉笔孙德秀、温太及掌兵伏局周海,而令诸内侍俱自陈。
明朝宦官
明朝宦官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极为失败的教书先生,自阉进宫,当起宦官,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和邹东来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
白痴的王振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而且在指挥大军时一意孤行,竟不准备粮食。
一错再错,致使明军十分疲劳,怨声载道,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大破,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汪直:明代权宦之一。
广西大藤峡瑶族人。
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
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
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是明代严重的权宦之一,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
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成“八虎”,正德五年(1510年)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
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明朝宦官刘瑾
明朝宦官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
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①。
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专制更加重视。
“八虎”之首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
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
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②。
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
乾清宫灾,复发配,又召回佥书”③。
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
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
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
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
正德元年(150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
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①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
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
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
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②。
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
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
明史蓝玉传原文和注释
明史蓝玉传原文和注释明朝宦官蓝玉是一位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曾在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两位皇帝的宫廷中担任要职,是近代中国宦官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以下是《明史蓝玉传》的原文和注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宦官的生平。
原文:蓝玉,字惟忠,号文靖,江西吉水人。
成祖初,为李景隆家人,入宦,举进士。
弘治初,掌李景隆印信,以孝治事,得宜。
仁宗立,改掌印。
初,不自安,日夜思逃,后悔。
时有宦者过其门,发觉其病态,密以白朝廷,遂下狱。
家属上疏,请还朝,诏下,狱乃释;而印信罢以为庶吉士。
居微时,以请出为故,得复掌印信。
累官至大学士,历三朝。
注释:1. 蓝玉:明朝宦官,字惟忠,号文靖,江西吉水人。
2. 李景隆:明成祖时期的一位大臣,曾任东厂千户、左都督等职,与蓝玉关系密切。
3. 入宦:指进入宦官系统,成为一名宦官。
4. 举进士: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头衔。
5. 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即朱厚照。
6. 掌印信:指掌管皇帝的印章和文书。
7. 孝治事:指以孝道为本,尽心尽力地服务皇帝和朝廷。
8. 仁宗:明朝第十位皇帝,即朱高炽。
9. 不自安:指内心不安定,缺乏自信。
10. 日夜思逃:指时刻想要逃离宫廷。
11. 宦者:指其他宦官。
12. 下狱:指被关押在监狱里。
13. 家属:指蓝玉的亲属。
14. 上疏:指向皇帝上书,请求恩典。
15. 诏下:指皇帝下达诏书,宣布回宫。
16. 庶吉士:指没有官职的士子,一种较低的官员身份。
17. 大学士:明朝官职,是皇帝身边的重要顾问。
怀恩(明代宦官)
怀恩(明代宦官)成化三年(1467),户部尚书马昂等清理京营,礼部尚书奏称必得内臣共事,始可铲除宿弊,并力荐怀恩担当此任,得到允准。
四年(1468),讨满四时,又与太监黄赐,兵部尚书白圭等参与商议军事。
怀恩又敢于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有个叫阿九的宦官,其兄担任京卫经历时,因犯了罪,被刘大夏笞打责罚。
阿九向宪宗诬告,捕刘大夏进诏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
员外郎林俊弹劾梁芳及僧继晓,被逮下诏狱,宪宗想处死林俊。
怀恩一再冒死力谏,宪宗大怒,用墨砚掷他,把他轰出去。
怀恩一面遣人斥责镇抚司谄媚梁芳,倾陷林俊的丑行,警告他们不得杀害林俊,一面称病不出任事。
宪宗只得派太医去为他诊治,林俊亦终于被释放。
时梁芳与僧继晓、李孜省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取中旨授千人以传奉官,有白衣骤至太常卿者。
刚好遇上星变,诏撤诸传奉官,时御马监王敏请留马房传奉,已经由皇帝允准,怀恩仍痛骂王敏一顿。
有个章瑾进贡宝石,求为锦衣卫镇抚,怀恩坚决反对,拒绝传旨,说,“镇抚掌管诏狱之事,怎么能够以贿用人”,并让兵部尚书余子俊等在外廷谏止,但余子俊不敢。
成化十四年(1478),辽东巡抚陈钺以掩杀冒功激变兵士,权宦汪直欲自己前往平定以邀功。
宪宗命怀恩等七人到内阁会兵部商议。
怀恩知汪直前往必然生事,遂提出派大臣前往,以阻止汪直,得到马文升迅速响应,怀恩即入奏,派马文升往宣玺书抚慰,避免了发生事故。
汪直主持西厂之为患,亦因怀恩能据实奏闻大学士商辂等的意见,才得停罢。
成化十七年(1481),还奉旨同法司录囚,开每五年遣内臣审录之例。
怀恩还有过人之胆识,不迷信怪异。
据《明史·五行志》载,成化十二年(1476),京师天变,“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致遍城惊扰。
一天,宪宗上朝,奉天门侍卫见怪物而哗,连皇帝都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地护持皇帝。
成化末年,万贵妃(万贞儿)与梁芳等勾结,谋废太子,立兴王,怀恩力争,被明宪宗斥逐到凤阳孝陵司香。
《明史职官志三(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原文及翻译
《明史职官志三(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原文及翻译原文:宦官。
十二监。
(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此洪武旧制也。
后渐更革,详见各条下。
)翻译:宦官。
十二监(每监各设太监一名,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名,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名,正五品;典簿一名,正六品;长随、奉御没有定员,从六品。
这是洪武年间的制度,后来逐渐有些变化,详见下文。
)原文:1.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
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
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
掌司各掌所司。
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翻译:司礼监(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名,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
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管束长随、当差、听事差役,负责关防门禁、督促禄供应等事务。
掌印太监主管内外章奏及御前验对符契。
秉笔、随堂太监掌管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红。
掌司负责管理所辖各司事务。
典簿负责典记奏章以及各出纳号簿。
)原文:2.内官监,(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翻译:内官监,(掌印太监一名,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
国家营造宫室、陵墓,从铜锡妆奁、器用到冰窖等事都由内官监负责。
)原文:3.御用监,(掌印太监一员,里外监把总二员,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
凡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
《明史·杨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杨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明史·杨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杨慎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
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
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
寻称疾归。
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
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
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
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
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
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
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
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
乃再杖七人于廷。
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
慎得云南永昌卫。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
廷和喜,疾愈。
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
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
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
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
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
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慎惊异,益肆力古学。
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
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宦官
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王素稔忠贤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杨所修、杨维垣先攻崔呈秀以尝帝,主事陆澄原、钱元悫,员外郎史躬盛遂交章论忠贤。帝犹未发。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民,十通关节。疏上,帝召忠贤,使内侍读之。忠贤大惧,急以重宝啖信邸太监徐应元求解。应元,故忠贤博徒也。帝知之,斥应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
当是时,忠贤愤甚,欲尽杀异己者。顾秉谦因阴籍其所忌姓名授忠贤,使以次斥逐。王体乾复昌言用廷杖,威胁廷臣。未几,工部郎中万燝上疏刺忠贤,立杖死。又以御史林汝翥事辱向高,向高遂致仕去,汝翥亦予杖。廷臣俱大詟。一时罢斥者,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先后数十人,已又逐韩爌及兵部侍郎李邦华。正人去国,纷纷若振槁。乃矫中旨召用例转科道。以硃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少卿,吕鹏云、孙杰为大理丞,复霍维华、郭兴治为给事中,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为御史,而起徐兆魁、王绍徽、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等,为之爪牙。未几,复用拟戍崔呈秀为御史。呈秀乃造《天鉴》、《同志》诸录,王绍徽亦造《点将录》,皆以邹元标、顾宪成、叶向高、刘一燝等为魁,尽罗入不附忠贤者,号曰东林党人,献于忠贤。忠贤喜,于是群小益求媚忠贤,攘臂攻东林矣。
其冬,三殿成。李永贞、周应秋奏忠贤功,遂进上公,加恩三等。魏良卿时已晋肃宁侯矣,亦晋宁国公,食禄如魏国公例,再加恩廕锦衣指挥使一人,同知一人。工部尚书薛凤翔奏给赐第。已而太监陶文奏筑喜峰隘口成,督师王之臣奏筑山海城,刑部尚书薛贞奏大盗王之锦狱,南京修孝陵工竣,甘镇奏捷,蕃育署丞张永祚获盗,并言忠贤区画方略。忠贤又自奏三年缉捕功,诏书褒奖。半岁中,所廕锦衣指挥使四人、同知三人、佥事一人。授其侄希孟世袭锦衣同知,甥傅之琮、冯继先并都督佥事,而擢崔呈秀弟凝秀为蓟镇副总兵。名器僭滥,于是为极。其同类尽镇蓟、辽,山西宣、大诸厄要地。总兵梁柱朝、杨国栋等岁时赂名马、珍玩绝。
15廿二史札记
[10]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白 徒,指没有任何官爵的平民。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秦末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 归刘邦,任护军中尉,建议刘邦用反间计使项羽去其谋士范 增,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汉初,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时 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周勃定计诛杀诸 吕,迎立文帝,复任丞相。传见《史记》卷56、《汉书》卷 40。王陵,沛县人。初为县豪强,刘邦兄事之。邦起兵,陵 聚众数千相属。邦称帝,任右丞相,封安国侯。后因反对吕 后封诸吕为王,托病免。传见《史记》卷56、《汉书》卷40。 陆贾,楚人,以客从刘邦。汉初奉使说南越王赵佗称臣,还 官大中大夫。曾为高祖说《诗》、《书》,著书十二篇,述 秦汉兴亡之故,称为《新语》。惠帝时反对吕后王诸吕,以 病免,教丞相陈平交结太尉周勃以诛吕氏。文帝时,复以大 中大夫使南越,寻以寿终。传见《史记》卷97、《汉书》卷 43。郦商,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人。刘邦起兵,进军 至陈留,商率四千人归邦。后从击项羽、英布,以功封曲周 侯,官至右丞相。传见《史记》卷95、《汉书》卷41。
[4]萧何,沛主吏掾:萧何,沛(今江苏沛县)人。 秦时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兵,攻入咸阳后,收 取秦府律令图书。楚汉相争时,以丞相留守关中, 输送士卒粮饷,使刘邦得以战胜项羽。后以功封酂 侯,食邑至二千户。传见《史记》卷53、《汉书》 卷39。掾,秦汉时为县令、丞、尉以下的小吏,秩 百石以下;主吏掾,掌一县吏事。 [5]曹参:沛县人。秦时为沛县狱掾(即典狱长), 秦末从刘邦起兵。汉初任齐相九年,封平阳侯,号 称贤相。惠帝时,因萧何临终推荐而继任相国,遵 行萧何所定“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 恢复发展。传见《史记》卷54、《汉书》卷39。 [6]任敖:沛县人。秦时为沛县狱吏,与刘邦友善, 秦末从刘邦起兵。楚汉相争时,任上党守。汉初陈 豨反,敖坚守有功,封广阿侯。吕后时,官御史大 夫。传见《史记》卷96、《汉书》卷42。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宦官之祸(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宦官之祸(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自明帝以后,通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挡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尊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闱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O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论》,有删改)材料二: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入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入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闽,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用多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W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称制A下B令C不出D房闱E之间F不得不委用G刑人H寄之I国命。
明代宦官专权形成及原因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阉宦上》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
宦官专权的形成
—梁启超
明初,太祖朱元璋:不准识字
靖难之役后,成祖朱棣:倚重宦臣
宣宗朱瞻基:太监有文化了 英宗朱祁镇:王振“先生” 武宗朱厚照:“立皇帝”刘瑾
熹宗朱由校:魏忠贤,五虎五彪十狗
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宦官机构完备
宦官对厂卫的操纵
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集权下,宦官开始发挥作用。
宦官机构完备 二十四衙门 内府供用库 司钥库 内承运库 ……
宦官对厂卫的操纵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
结语 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 产物,是依附在君主专制主义的政 治体制上的一个毒瘤。君主专制不 消灭,宦官之祸就无法消除。
结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生之源,莫不在专制政体,专 制政体者,实数千年来破国亡家之 总根源也。”
明代宦官诗考论
明代宦官诗考论
高志忠;阮玉麟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明代部分宦官或出身于内书堂,或出于附庸风雅与外廷文人士大夫诗酒交游,或充当帝王伴读,乃至更有文士"自宫"或"被宫"入内,诸多途径下形成一个奴婢型知识阶层.这些知识型宦官时有进行文学创作,而尤以诗歌创作居多.就其遗存诗作而言,独具"悲情孤寂"、"潜心佛道"、"交游风雅"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高志忠;阮玉麟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唐代诗人王建与宦官王守澄关系考论——以王建《赠枢密》诗为中心 [J], 贺忠
2.明代宦官詠武当山诗考释 [J], 杨立志
3.制度史视野下的明代宦官\r——胡丹《明代宦官制度研究》评介 [J], 李建武
4.中国古代宦官是非论——以明代成化年间宦官活动为例 [J], 赵兴元
5.明代宦官与士大夫关系的另一面——以宦官钱能为中心 [J], 齐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宦官》的原文
《明代宦官》的原文
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矣。
初,明祖着令,内官不得与政事,秩不得过四品。
永乐中,遣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番,马骐镇交趾,且以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不能无疑虑,乃设镇守之官,以中人参之,京师内又设东厂侦事,宦官始进用。
宣宗时,中使四出,取花鸟及诸珍异亦多,然袁琦、裴可烈等有犯辄诛,故不敢肆。
正统以后,则边方镇守,京营掌兵,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矿,市舶织造,无处无之。
何元朗云,嘉靖中有内官语朱象元云,昔日张先生(璁)进朝,我们要打恭,后夏先生(言),我们平眼看他。
今严先(嵩),与我们拱手始进去。
按世宗驭内侍最严,四十余年间未尝任以事,故嘉靖中内官最敛戢,然已先后不同如此,何况正德、天启等朝乎。
稗史载,永乐中,差内官到五府六部,俱离府部官一丈作揖。
途遇公侯驸马,皆下马旁立。
今则呼唤府部官如属吏,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叩头跪拜矣。
此可见有明一代宦官权势之大概也。
总而论之,明代宦官擅权,自王振始,然其时廷臣附之者,惟王骥、王佑等数人,其它尚不肯俯首,故薛瑄、李时勉皆被诬害。
及汪直擅权,附之者渐多,奉使出,巡按御史等迎拜马首,巡抚亦戎装谒路,王越、陈钺等结为奥援。
然阁臣商辂、刘翊尚连章劾奏,尚书项中、马文升等亦薄之而为所陷,则士大夫之气犹不尽屈也。
至刘瑾,则焦
芳、刘宇、张綵等为之腹心,戕贼善类,征责贿赂,流毒几遍天下,然瑾恶翰林不屈,而以《通鉴纂要》誊写不谨,谴谪诸纂修官,可见是时廷臣尚未靡然从风。
且王振、汪直好延揽名士,振慕薛瑄、陈继忠之名,特物色之。
直慕杨继忠之名,亲往吊之。
瑾慕康海之名,因其救李梦阳,一言而立出之狱。
是亦尚不敢奴隶朝臣也。
迨魏忠贤窃权,而三案被劾、察典被谪诸人,欲借其力以倾正人,遂群起附之。
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龙、倪文焕,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号五彪;又尚书周应秋,卿寺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无非逆党,骎骎乎可成篡弑之祸矣。
明史载,太祖制,内官不许读书识字。
宣宗始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义(《戒庵漫笔》则谓,永乐中已令吏部听选教职,入内教书。
王振始以教职入内,遂自宫以进,至司礼监。
)数传之后,势成积重云。
然考其致祸之由,亦不尽由于通文义也。
王振、汪直、刘瑾固稍知文墨,魏忠贤则目不识丁,而祸更烈。
大概总由于人主童昏,漫不省事,故若辈得以愚弄而窃威权。
如宪宗稍能自主,则汪直始虽肆恣,后终一斥不用。
武宗之于瑾,亦能擒而戮之。
惟英、熹二朝,皆以冲龄嗣位,故振、忠贤年,少仅三四年,而祸败已如是,设令正统、天启之初,二竖即大权在握,其祸更有不可胜言者。
然则广树正人,以端政本而防乱源,固有天下者之要务哉。
按明代宦官擅权,其富亦骇人听闻。
今见于记载者,王振
时,每朝觐官来见者,以百金为率,千金者始得醉饱而出(《稗史类编》)。
是时贿赂初开,千金已为厚礼。
然振籍没时,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明史振传》),则其富已不訾矣。
李广殁后,孝宗得其赂籍,文武大臣馈黄白米各千百石,帝曰:“广食几何,乃受米如许??”左右曰:“隐语耳,黄者金,白者银也。
”(《广传》)则视振已更甚。
刘瑾时,天下三司官入觐,例索千金,甚至有四五千金者(《蒋钦传》)。
科道出使归,例有重贿。
给事中周爚勘事归,淮安知府赵俊许贷千金,既而不与,爚计无所出,至桃源自刎死(《许天锡传》)。
偶一出使,即需重赂,其它可知也。
稗史又记布政使须纳二万金,则更不止四五千金矣。
瑾败后籍没之数,据王鏊笔记,大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五千万余两,他珍宝无算。
计瑾窃柄不过六七年,而所积已如此。
其后钱宁籍没时,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玉带二千五百束(《宁传》),亦几及瑾之半。
至魏忠贤窃柄,史虽不载其籍没之数,然其权胜于瑾,则其富更胜于瑾可知也。
顾纳贿亦不必奄寺,凡势之所在,利即随之。
如钱宁败后,江彬以武臣得幸,籍殁时黄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三百柜(《彬传》),非宦官也。
世宗时,宦官无擅权者,而严嵩为相二十年《明史》所记籍没之数,黄金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不可数计。
此已属可骇,而稗史所载,严世蕃与其妻窖金于地,每百万为一窖,凡十数窖,曰不可不使老人见之。
及嵩至,亦大骇,以多藏厚亡为虑。
则史传所载,
尚非实数。
今案沈錬劾嵩,谓其揽御史之权,虽州县小吏亦以货取,索抚案之岁例,致有司递相承奉,而民财日削。
杨继盛劾嵩疏谓,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但问贿之多寡。
将弁贿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贿嵩,不得不掊克百姓。
徐学诗劾嵩疏谓,都城有警,嵩密运财南还,大车数十乘,楼船十余艘。
王宗茂劾嵩谓,文吏以赂而出其门,则必剥民之财。
武将以赂而出其门,则必勀军之饷。
陛下帑藏不足支诸边一年之费,而嵩所积可支数年,与其开卖官爵之令,何如籍其家以纾患。
赵锦劾嵩谓,边臣失事,纳赇于嵩,无功可受赏,有罪可不诛。
文武大臣之赠谥,迟速予夺,一视赂之厚薄。
张翀劾嵩谓,文武将吏,率由贿进。
户部发边饷,朝出度支之门,暮入奸嵩之府,输边者四,馈嵩者六。
边镇使人伺嵩门下,未馈其父,先馈其子;未馈其子,先馈家人,家人严年已逾数十万。
董传策劾嵩谓,边军岁饷数百万,半入嵩家,吏、兵二部持簿就嵩填注,文选郎万寀、职方郎方祥,人称为文、武管家。
嵩赀多水陆舟车载还其乡,月无虚日。
邹应龙劾嵩谓,嵩籍本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十所。
合诸疏观之,可见嵩之纳贿,实自古权奸所未有。
其后陈演罢相,以赀多不能行,国变后,为闯贼所得。
亦皆非宦官也。
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