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题:《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59d23eaef8941ea66e0523.png)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当前在教学过程当中,越来越注重地方资源的运用,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地方资源,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农村中富有丰富的乡土资源而上土资源对学生的教学价值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在农村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以大大提升整个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得幼儿能够快速融入到相应教学活动当中去,在教学活动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知识,而在农村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借助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能够提升整体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使幼儿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美术的特点,帮助幼儿认识色彩和学习相应美术的基础知识,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水平。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实际应用引言:幼儿园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审美观念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水平,使幼儿通过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去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以提升幼儿对于色彩的认识,帮助幼儿形成更加正确的审美观念,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对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改善,为了能够提升整体美术与教学活动的真实性,是幼儿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去,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通过对乡土资源中所富含的深刻美术价值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突出乡土资源当中所富含的美术知识,使幼儿通过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获得相应美术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带动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1将乡土资源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措施1.1合理分析乡土资源设置幼儿教学活动教师要想更加合理的将乡土资源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去,首先要对该区域的乡土资源进行全方位分析,以能够分析出乡土资源中所富含的丰富美术知识,并根据整洁美术教学课程的相应教学目标合理的对乡土资源进行挑选,选择更加合适的乡土资源,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去,提升整体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也要更多的摄入不同种类的乡土资源,提升整体幼儿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使幼儿通过参与到不同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学习到多样性的美术知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5608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c.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美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美术教学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好周围的乡土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呢?首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周围环境的文化内涵。
每个地区的文化内涵都是不同的,每种文化都是不同的。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差异化的运用。
1、绘画作品中融入地区特色元素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获取灵感,从而创作符合地区特色的作品。
比如在教学中加入本地的山水、民俗、建筑等元素,让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当地文化内涵。
2、强化绘画作品的文化表达在绘画作品中融入地域特色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加强对地域文化的表达。
可以通过绘画展览等形式来展示当地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地域文化的价值。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加强地域文化的表达,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1、走进当地特色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中国特色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当地的特色博物馆,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骨器等进行观察和研究,呈现其图形特征和工艺技术,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梳理总结,增强学生对于当地文化的认识。
2、拓展教学形式,推广巧手活动美术教学不仅可以纸上谈兵,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发起“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掘新思路和新手艺,让学生感受到“巧手”的魅力。
例如,学生可以制作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陶器、纸刻等手工制品,通过巧手操作得到创作的良好体验,从而更好地发掘出自己的创造潜能。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意美术的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意美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ec252b102de2bd970588a5.png)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意美术的研究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因地制宜推行素质教育有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教师把乡土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激发幼儿创造灵性,可以为幼儿思维发展提供更多历练机会。
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美术,丰富了对生活的认知,也获得美术艺术潜质的挖掘,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乡土资源;创意美术导言:现在的幼儿园既是一所现代化教育场所又是一所教育资源丰富的农村化教育场所,更具有乡土文化气息和特色的农村资源。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优化,美术教育中开始对幼儿环保意识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我们要将研究方向逐渐投入到乡土资源教育活动,充分让幼儿感受并体验乡土资源与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发展并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物质遗产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环保的意识和认识。
1 现代农村创意美术教育的现状现代化农村的美术发展是利用一些科技、网络多媒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导幼儿艺术创作,然而幼儿们看到的物体都是虚幻化,不能从实际的实物体会物体,美术创作主要需要的就是灵感创作,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意境,那么幼儿对于美术创作是一片茫然。
2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策略2.1挖掘自然资源,丰富创意美术素材农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创意美术教学素材。
农村幼儿教师应积极挖掘自然资源中利于美术教学开展的部分,将其融入创意美术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提升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和家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收集和整理各类乡土资源,助力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
《指南》在艺术领域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农村,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林间枝头的花草虫鸟、祖辈劳作的生产工具、家庭生活的废旧用品……这些都是创意美术活动中可以发挥大作用的优秀素材。
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
![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9c65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c.png)
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方独有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习俗、民俗、建筑、工艺、美食等。
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地方民族意识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 丰富学生的美术素材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素材,包括传统的民俗画、民间手工艺品、古建筑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素材。
通过研究乡土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 塑造民族身份认同乡土文化是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及时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3. 培养审美情感乡土文化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审美追求,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1. 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学校可以整合周边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民间艺术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等,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素材和创作灵感。
2. 举办乡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乡土文化活动,如举办乡土文化展览、组织民俗活动、邀请乡土文化传承人进行讲解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
3. 引入乡土文化教材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乡土文化教材,包括乡土文化的画册、手工艺品制作教程、乡土建筑的介绍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乡土文化知识和资料。
1. 创设美术创作环境学校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乡土文化主题的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2.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乡村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乡土文化,以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融入综合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乡土文化融入到综合课程中,如与语文、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以拓展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全面了解。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c177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6.png)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乡村小学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
乡土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资源,是乡村独有的资源。
乡土资源的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乡土资源的特点、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乡土资源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田园风光、山川河流、植物花卉等。
这些自然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素材和灵感。
2.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乡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有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这些历史人文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
3.民风淳朴独特:乡村地区的民风淳朴独特,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
三、应用乡土资源的策略1.走出课堂,走进田野: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到田园风光、山川河流、植物花卉等自然场所进行写生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的自然之美。
2.融入地方特色,增强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利用乡村的人文历史资源进行题材创作,让他们体验乡村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乡土的情感认同。
3.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文化:组织学生参与乡村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乡村的民风民俗,传承乡土文化。
四、结语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乡土资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珍视和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乡村的美丽。
希望乡村美术教师们能够积极探索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
![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https://img.taocdn.com/s3/m/417501e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7.png)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潘凯(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美术课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思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其多样性、独特性受到学生的喜爱。
民间美术充分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中,能够在美术作品鉴赏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1]。
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的同时能感受民间美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民族风情和人类智慧,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也使其进一步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丰富了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意义民间美术,泛指劳动者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的美术;或相对于官方来说,在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行的美术,如年画、剪纸、印花布、挑花、刺绣、皮影、木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器等。
它们和民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形形色色的民间美术造型和装饰纹样,在延续和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各具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分布于我国各地[2],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风格,表现出夸张、活泼、清新、淳朴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和浪漫色彩。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虽然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民众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有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6677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f.png)
关于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具有民俗特色和民间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绘画、雕塑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认识到其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为主,忽视了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教学。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本土文化和艺术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于民间美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开发民间美术资源,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
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可以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并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当前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与成效;深入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审美能力不足等;探讨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的必要性,并论证其在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如何有效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并将其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从而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和路径。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定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水平。
1.3 研究意义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课堂乡土文化融入的尝试
![美术课堂乡土文化融入的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64e809f6fad6195f302ba60c.png)
美术课堂乡土文化融入的尝试作者:孙新颖概要:实践证明,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挖掘与利用乡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利用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材料来上课,让乡土之风吹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新鲜感,更能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体验艺术与生活的乐趣。
我们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如家乡的风景、古建筑、农民画、民间工艺品等等,这些课程资源接近学生的生活,接受难度不大,可以充分利用。
将乡土美术资源加入到美术课堂不但可以教育学生爱家乡,了解家乡的美,还能使学生感觉特别亲切,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活用自然景观,让自然之风进课堂我县地处广袤的华北平原,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肥沃的农田、清澈的潮白河、幽幽的树林、弯弯的林间小路这些自然景观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
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家乡所处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学会观察,学会利用,并巧妙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适时让乡土自然资源之风吹入美术课堂。
(二)活用人文景观,让乡土文化进课堂香河文庙,是县城唯一留存的古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文庙正好位于我校内,我抓住了这个有效的“地利”机会,让乡土之风尽情地刮入美术课堂。
我在上《身边的风景》一课时,就把美术课堂移到室外,首先让学生参观文庙,为他们讲文庙的历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再带领学生对文庙进行写生。
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既观察,感受人文景观之美,又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下来,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线描技法,也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表达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活用乡土文化资源,让民风民俗进课堂古人有言:“人有爱乡心而后有爱国心,不能爱故乡而言爱国者,是谰语也。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注入民风民俗,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乡爱国的教育。
在上《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时,我将欣赏课带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环境之中,先播放香河天下第一城美丽的自然景观,因为天下第一城是传统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那里是最好的民风民俗教育基地。
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论文.docx
![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论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3878f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8.png)
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乡土资源是农村特有的资沛.技师开展美术活动计令这运用这一资源对幼儿琼令施力地发展起料促边作用,还有利于※化幼儿因美农教充改革。
忌于此,幼儿因美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从非拉乡土资懑,促进釜术史贴近生活;开展美术实隈,活动.提尚幼儿动手柩力;大利创新,提离幼儿尊合能力等方面运用农时乡土资源,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提高美术教学效卑,关枪四: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美米活动:运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乡土之源也就是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多样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幼儿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学习,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美术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美术活动中运用农村乡土资源的意义,立足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农村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意义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区特色,乡土资源是各个地区幼儿园的特色[1]。
从宏观角度分析,乡土资源包含两类,一是自然景观:另一类是人文历史。
两者是互相交通的,且自然景观具体可以表现在当地民俗风气的建筑上,当地的人文又给自然景观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是人文与自然的馈赠,在国家下一代积极发展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织,该阶段教肺要注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将其特长充分挖掘出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珈。
幼儿美术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与审美的关键,我们说“少年强则国强”,幼儿园要想培养更好的下一代可以合理利用农村乡十•资源,发挥其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课堂专注度[2]。
乡土资源也是大自然资源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内容,仃利于为幼儿与大自然搭建良好的桥梁,与当代人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而且有利于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怀。
二、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策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农村乡土资源合理利用了乡土资源,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88ca5a680203d8cf2f2447.png)
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
乡土美术包括民族、民间美术,它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
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
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正是不同地域的乡土美术构成了美术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形态。
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
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朴实、大方、浓烈的气息。
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如:蝠同福、鸡同吉等这是乡土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
创造主体是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
例如剪纸艺术、泥塑艺术、烙画、编织等。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泥块、木料、麦秸杆、疏果、布头、豆麦贴画、毛线头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蔬果雕、麦秆编等农产品创作活动的材料。
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抓考试科目的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在美术等艺术课程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重要原因;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教师只讲教材,不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学有成效。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提到相当重要的议程,美术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美育教学的基础,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5533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b.png)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资源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乡土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
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生活性,反映了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接触到一些抽象的艺术作品,很难与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产生联系。
而乡土资源则是学生身边最真实的艺术素材,通过乡土资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审美感受,培养对美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热情。
2.增强美术教学的实践性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是可以观察和感知的实际对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
3.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乡土资源不仅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还包括乡土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品、民间故事等,通过美术教学对乡土资源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采风写生采风写生是指学生到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用素描、水彩等手法进行写生创作。
学生可以走进自己的家乡、走进农田、乡村庙宇、农舍等地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乡土文化的魅力,用画笔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通过采风写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感受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提高对乡土资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2.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乡村环境中有许多天然材料,如竹子、苇子、柴藤、泥土等,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应用到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立体创作中,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068b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e.png)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当地社会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等。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素材收集、观察、创作和欣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美感,促进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农田景观、乡村建筑、农民劳作等都是可供美术教学使用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农田、乡村进行素材采集,通过观察、拍摄、素描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美感。
农村地区独特的景色和文化传统往往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和创作农村乡土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美术馆、农民画院等,参与农民画、剪纸等手工艺制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和创作等。
这样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a7c7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6.png)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乡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应该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以乡土资源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提高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乡土资源的概念、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的概念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特有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地、物、景、风俗、风物等。
乡土资源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在当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乡土资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可以供学生学习、观察和艺术创作的素材。
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乡土资源,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域风物融入到学生的艺术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体验当地的文化,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1. 创作主题乡土资源为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
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大量的鸟类、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风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让他们深入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用画笔捕捉下来。
在美术课上,可以选择当地的风景和物品作为创作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情。
2. 素材来源乡土资源也是丰富的美术素材来源。
乡村的建筑、农田、树木、暮色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竹子、土块、树叶等当地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或用当地的色彩、图案进行绘画。
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生态的自然与文化,更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3. 美术实践通过乡土资源,学生可以进行实地写生和户外绘画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溪流、山林等地方进行实地写生,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和创作。
学生在实地写生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积累绘画素材,提高绘画技巧。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eb8e4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3.png)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乡村小学是我国农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和农田风光,可以作为学生们创作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学生可以利用乡间小路、农田、村庄等元素进行素描、速写、水彩等形式的创作。
这样的创作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乡村的美景,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技巧。
通过创作乡土题材的作品,学生们还可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关注,增强乡土民族情感。
乡土资源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教材,拓宽学生的艺术知识面。
农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这些乡土文化可以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乡土艺术,如农民画、捏陶、剪纸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乡土艺术作品,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老师还可以邀请乡村的艺术家或手工艺人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教学,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乡土艺术的创作中,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资源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
农村地区丰富的手工艺品和传统建筑可以成为学生们模仿和创作的对象。
学生们可以利用竹子、稻草等材料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学习乡村手工艺的技艺和传统工艺的工序。
乡村的传统建筑也可以成为学生们构图和设计的素材,他们可以通过几何形状的把握、色彩的运用等方式,创作出自己理想中的乡村建筑图画。
通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自信心。
乡土资源的应用还可以促进艺术教育与社区的互动。
学校可以与乡村社区合作,举办美术展览、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让学生们的作品走出校园,与社区的居民分享和交流。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7d2a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5.png)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运用策略探究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乡土资源是指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文传统等方面的资源,它们是我们身边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就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策略一: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丰富内容乡土资源丰富多彩,涵盖了地理、历史、人文等各个方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历史,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名胜古迹,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画家的作品,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可以通过当地的手工艺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策略二: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美术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美术创作。
在色彩运用上可以使用当地特有的色彩;在造型构图上可以运用当地特有的图案和形式;在材料选择上可以采用当地特有的材料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策略三:组织走进社区的美术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乡土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可以利用社区文化节庆、纪念活动等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当地的传统节日中,让学生使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这些传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在社区中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以纪念当地的英雄人物、描绘当地的社会风貌等;可以设计一些社区环境美化的美术活动,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美化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文化,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策略四:结合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资源的设计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
乡土资源推进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乡土资源推进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6b9f8a2b160b4e767fcffe.png)
乡土资源推进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虽然社会的变化非常快,但是农村的教育相对城市而言还是要落后很多,特别是当城市都在讲究净化空气爱护家园的时候,农村还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保护环境的意识相当薄弱。
新课程的推进实施,我校的领导对美术课堂越发重视,美术课堂通过利用秸秆制作手工成为一大特色,乡村的本土环境非常的美丽,让学生亲密接触乡土文化,走进乡土文化,在乡土秸秆手工活动中参与、体验丰富多彩的不一样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种子期”,在这个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文化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美术课堂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以及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加工思考,完善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和艺术的创造,并且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灵感动力。
一、乡土资源推进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乡土是学生出生或者久居的地方,其中有三层意义,乡土结构,即空间区域;乡土经验,即生活经验,包括了乡土特性、适应、过程及文化作用,这是具有独特性的,最后还有乡土意识也就是乡土灵魂,这是乡土存在的基础与乡土存在的意义。
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利用乡土中含有的美术资源进行合理挖掘,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或替换原教材中过于抽象的部分,这种合理替换有效的帮助农村小学解决资源匮乏,没有课前准备实物等问题,原有教材中学生理解认知困难的问题也得以解决,从而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
二、乡土资源推进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1、运用走进生活,对景写生的形式进行乡土美术教学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但是美术也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跟我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密切相连。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将室内的学习改为探访生活,去近距离接触了解自己的家乡,像什邡湔氐龙居寺,庆余桥,玉佛寺,樱花谷等等,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什么事美术,什么是艺术,例如在人美版小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走访自己身边的风景开阔视野,收集创作素材,让我们原本就开放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生对美术和身边痕迹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对美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探访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收集遇见的废旧材料,为接下来的手工课堂收集重要的创作资源。
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ddec61844769eae009ed79.png)
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作者:周静来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
随着对乡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遵循因地制宜“绿色教学”的宗旨,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树立广大学生对乡土美术的正确审美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立足本乡地土的发散思维,全面提升培养农村儿童童绘画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资源;课堂教学应用;提高质量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独特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为熟悉的,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儿童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他们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职、和探索欲望。
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身边有许多丰富的乡土资源,家乡街道、一草一木、家乡的一切自然材料给了孩子充足的创造空间,让孩子在来自生活源泉的美術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让每个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发展想象力、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充分挖掘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以美术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堂,提高提高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一、生活中乡土资源的分类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材料数之不尽,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功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不同的教育价值。
为了更合理、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必须事先对所有材料有目的对自然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和分类,以利于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组织。
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时段分和按其属性分。
二、走进乡土资源,体验源头活水的价值(一)让自然事物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纷繁变换数不胜数。
因此,大自然是儿童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儿童开启了想象的大门,让儿童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平时,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亲近大自然,让孩子都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地学校、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现用美术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感受,为课题研究准备第一手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走访、探寻等形式收集本土美术教学资源,并进行归类整理,探究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途径。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现用美术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感受,调查教师对本土资源运用的现状,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10—2015.5)
1.收集整理本土可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研究合适的切入口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2.研究利用家乡美术资源融入或替换部分教材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策略。
3.让融入了乡土资源的美术课在校园内开展课堂教学,开拓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路,为农村的美术教学开辟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推荐意见
校长(园长)单位(盖章)
2014年6月30日
以家乡美术资源作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必定能为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研
究
策略
、
方法及步骤
研究策略:
1.借助本校及周边学校美术教师对现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遇到的困难,了解对本土美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情况。根据调研内容进行汇总统计,归纳出存在问题,并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2.发动学校本地教师及学生家长,收集适合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本土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教材与本土资源的可衔接点,寻找合适的切入口,一一对应,进行融入或替换原教材的教学设计。
3.在对实验班级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或替换教材内容进行尝试教学,研究教学策略。撰写案例分析,进行反思和总结。多次尝试后,结合理论和实践,提炼有效的融入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应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他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主要靠在生活环境中的体悟,范围主要集中在家乡层面上。因此,在执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之在美术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使各种家乡的社会、文化等美育资源和美术课堂融为一体。美术课堂应成为学生和家乡美术资源连接的桥梁,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教学论文及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5.6—2015.7)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完成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上交结题报告
预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探索的热情,加深学生对家乡美的认知与热爱。
2.整理出可以在教材内容中充分融入上虞本土美术教学资源,与实验教材内容对接融合,让美术课堂教学更富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生活。
研究的意义
乡土美术资源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审美的体验。
乡土美术资源能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课内外探索活动,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更便于学生探究与实践,提供多方位的体验机会。
乡土美术资源能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把家乡美术资源融入或替换原教材内容,更便于农村小学打破教学资源匮乏,课前准备困期观察和追踪观察方法,了解运用家乡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后,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发展状况。
4.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
5.案例研究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方向。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8—2014.9)
美术课题《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名称
乡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研究内容
1.收集研究上虞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景、特产等能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的本土美育资源。(资源收集整理归类)
2.研究美术课堂中融入家乡美术资源的切入口。(调查报告、融入课堂的切入口融入方式的研究)
3.研究利用家乡美术资源替换部分教材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策略。(让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让美术课堂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