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可控硅组成的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图
单向可控硅与双向可控硅结构电原理图及测试方法

单向可控硅与双向可控硅结构电原理图及测试方法可控硅的检测1.单向可控硅的检测万用表选用电阻R×1档,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间正反向电阻直至找出读数为数十欧姆的一对引脚,此时黑笔接的引脚为控制极G,红笔接的引脚为阴极K,另一空脚为阳极A。
此时将黑表笔接已判断了的阳极A,红表笔仍接阴极K。
此时万用表指针应不动。
用短接线瞬间短接阳极A和控制极G,此时万用表指针应向右偏转,阻值读数为10欧姆左右。
如阳极A接黑表笔,阴极K接红表笔时,万用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单向可控硅已击穿损坏。
2.双向可控硅的检测用万用表电阻R×1档,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正反向电阻,结果其中两组读数为无穷大。
若一组为数十欧姆时,该组红黑表笔所接的两引脚为第一阳极A1和控制极G,另一空脚即为第二阳极A2。
确定A、G极后,再仔细测量A1、G极间正反向电阻,读数相对较小的那次测量的黑表笔所接的引脚为第一阳极A1,红表笔所接引脚为控制极G。
将黑表笔接已确定了的第二阳极A2,红表笔接第一阳极A1,此时万用表指针应不发生偏转,阻值为无穷大。
再用短接线将A2、G极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A2、A1间阻值约为10欧姆左右。
随后断开A2、G极短接线,万用表读数应保持10欧姆左右。
互换红黑表笔接线,红表笔接第二阳极A2,黑表笔接第一阳极A1。
同样万用表指针应不发生偏转,阻值为无穷大。
用短接线将A2、G极间再次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负向的触发电压,A1、A2间阻值也是10欧姆左右。
随后断开A2、G极间短接线,万用表读数应不变,保持10欧姆左右。
符合以上规律,说明被测双向可控硅管未损坏且三个引脚极性判断正确。
检测较大功率可控硅管是地,需要在万用表黑笔中串接一节1.5V干电池,以提高触发电压。
双向可控硅(TRIAC)在控制交流电源控制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如我们的日光灯调光电路、交流电机转速控制电路等都主要是利用双向可控硅可以双向触发导通的特点来控制交流供电电源的导通相位角,从而达到控制供电电流的大小[1]。
触摸式报警器电路电路图

触摸式报警器电路电路图触摸报警器的电路主要由电源电路、触摸延迟电路、可控硅开关电路及负阻振荡器等四大部分组成。
电源电路由VD1、VD2、C1、C2等组成,为触摸延迟电路提供约12V直流工作电压。
触摸延迟电路主要由VT1等元件组成,平时VT1处于截止状态,可控硅VS因无触发电压而处于关断状态,后续电路无电不工作。
N为触摸电极片,当人手触碰时,人体泄漏电流经电阻R1、R2注入VT1的发射结,使VT1导通,C2上的12V直流电压经VT1、VD3向可控硅VS门极提供正向门极电流,使VS迅速开通,电容C4两端可获得300V左右的直流高压。
VT2、R4、R5、RP及B组成的负阻振荡器立刻起振,压电陶瓷片B就发出响亮的报警声。
调节可变电阻器RP可改变报警声响的音调。
人手离开电极片N后,三极管VT1迅速恢复截止态,但此时C3储存的电能可通过VD3继续为VS提供正向门极电流,故VS不会立即关断,电路依然报警。
C3的电荷放完后,VS失去正向触发电流,当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
由于电路的发声器件是压电陶瓷片,电路功耗很小,C4储存的电荷仍能维持负阻振荡器工作一段时间,直至C4电荷放完,电路才停止报警。
如果再次触碰电极片N,则电路又能立刻报警。
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路存在两级延迟,所以不必使用大容量电容器就能获得较长的延迟时间,本电路每触碰一次N,报警时间约可维持3分钟左右。
负阻振荡器由于工作在高压状态,输出波形峰峰值较高,所以报警音量比较大。
元器件选择与制作VD1使用12V左右的稳压二极管,VT1可用普通9013型等硅NPN三极管,VT2最好用3DK4型等硅开关三极管。
VS要采用触发电流较小的单向可控硅,如2N6565、CR106型等。
C1要求采用耐压400V以上的CBB型聚苯电容器,C4要求使用耐压450V的电解电容器。
触摸电极片N与电路相连采用两只高值电阻器R1与R2,其目的是增加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B采用∮35mm的压电陶瓷片,为增加其发声音量应配置合适的共鸣腔,如能采用高响度的压电陶瓷报警喇叭,效果更佳。
单向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设计原理

单向/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设计原理1,可以用直流触发可控硅装置。
2,电压有效值等于U等于开方{(电流有效值除以2派的值乘以SIN二倍电阻)加上(派减去电阻的差除以派)}。
3,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压波形的非正弦波幅值半波整流的两倍值)。
4,回答完毕。
触摸式台灯的控制原理这种台灯的主要优点是没有开关,使用时通过人体触摸,完成开启、调光、关闭动作,给使用带来方便。
一、电路设计原理人体感应的信号加在电源电路可控硅的触发极,使电路导通,并给负载——灯泡或灯管供电,使灯按弱光、中光、强光、关闭4个状态动作,达到调光的目的。
电路见图1,该电路的关键器件是采用CMOS工艺制造的集成电路BA210l。
二、降压稳压电路由R3、VDl、VD4、C4组成。
输出9V直流电,供给BA2101,由③⑦脚引入。
三、触发电路由触发电极M将人体的感应信号,经c3、R8、R7送至④脚的sP端,经处理后,由⑥脚输出触发信号,经cl、R1加至可控硅VS的G极,VS导通,电灯H点亮。
第二次触摸,可改变触发脉冲前沿的到达时间,而使电灯亮度改变。
反复触摸,可按弱光、中光、强光和关闭四个动作状态循环,达到调节亮度的目的。
可控硅VS在动作中其导通角分别为120度、86度、17度。
四、辅助电路VD2和vD3为保护集成电路而设。
防止触摸信号过大而遭破坏。
C3为隔离安全电容。
R4为取得同步交流信号而设。
R5为外接振荡电阻。
五、使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1)由震动引发的故障。
触摸只需轻轻触及即可。
但在家庭使用中触击的强度因人而异,小孩去触摸可能是重重的一拳。
性格刚烈的人去触摸,可能引起剧烈震动。
因此经常出现灯泡断丝。
(2)集成块焊脚由震动而产生脱焊。
如③脚脱焊,使电源切断而停止工作;④、⑥脚脱焊,使触摸信号中断,都会引起灯泡不亮。
因此要检查集成块各脚是否脱焊。
(3)可控硅VS一般采用MAC94A4型双向可控硅,由于反复触发,或意外大信号触发,会引起可控硅击穿而停止工作。
PCR406触摸式延时节能开关

PCR406触摸式延时节能开关笔者从电工商店购置了一种触摸式延时节能开关产品,其售价7元/块,现将其剖析。
该节能开关外形如图1所示,是在标准电源(220V)盒的上盖上贴一触摸(金属)片,其尺寸如图1标示。
上盖的内侧,装有控制电路的印制板,其尺寸为26mm×26mm,并引出两根电源线。
使用安装时,只需再购置一个配套的电源盒,即可完成节能开关的安装和使用。
电路工作原理图2是节能开关的电路图,图中的虚线和白炽灯L,是外接的部分。
该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主电路。
由白炽灯L、整流二极管D1~D4和单向可控硅PCR406等组成(完成220V的电源回路工作);第二、控制电路。
由金属触摸片、BG1、BG2和延时电容器C等组成,以完成对单向可控硅PCR406定时导通的控制。
所以整个电路十分简单和可靠。
触摸片无人触摸时,BG1管因基极无信号而处于截止状态,其集电极处于高电平而使BG2管导通。
同时,电源从E点,通过R3对电容器C两端充电到0.7V左右(BG2管基极钳位作用)。
此时BG2管的集电极电位接近零电平,结果单向可控硅PCR406截止,主回路无电流通过,L灯不亮。
当触摸片D被行人触摸时,人体的感应电压通过R1、R2的分压电路促使BG1管导通,电容器C静态时已充得的电压通过BG1管放电,只要C上电压下降到0.7V以下(图2中F点电位),则BG2管截止,此时,BG2管集电极处于高电平,使单向可控硅PCR406导通,结果交流电从A点→L→D1~D4~PCR406→┷→D1~D4的一支整流二极管→C完成回路,L灯点亮。
只要L灯亮,E点电位下降到很低电位(1V以下)。
当触摸片无人触摸时,BG1管又截止,这时E点电压又通过R3向电容器充电,当C上电压(F点电位)上升到0.7V以上,BG2管又导通,导致单向可控硅过零(脉动信号零点)截止,L灯又熄灭。
由上述物理过程可知,触摸片被触摸一次后(即断开触摸),E点电源通过R3对电容器C的充电时间(C上电压约>0.7V)即为灯点亮的延迟时间。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 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可控硅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新版

可控硅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新版可控硅(scr: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可控硅有单向、双向、可关断和光控几种型别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单向可控硅原理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讯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迴圈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讯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一、单向可控硅工作原理可控硅导通条件:一是可控硅阳极与阴极间必须加正向电压,二是控制极也要加正向电压。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控硅才会处于导通状态。
另外,可控硅一旦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或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
可控硅关断条件:降低或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至阴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使阳极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
二、单向可控硅的引脚区分对可控硅的引脚区分,有的可从外形封装加以判别,如外壳就为阳极,阴极引线比控制极引线长。
从外形无法判断的可控硅,可用万用表r×100或r×1k 挡,测量可控硅任意两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万用表指示低阻值(几百欧至几千欧的範围)时,黑表笔所接的是控制极g,红表笔所接的是阴极c,余下的一只管脚为阳极a。
延时声光控节电开关电路多图

延时声光控节电开关电路图此开关白天控制灯不亮,晚上有声音自动点亮,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断。
将它安装在过道、厕所走廊等需要自动照明的地方,不仅方便实用,又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工作原理:电路如下图,220V市电通过灯丝、D3-D7、降压整流后,经过 R7 限流、D2、C3 稳压滤波为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R4、RG 组成分压电路,白天由于光照 RG 阻值变小,YFA 1 脚电位被拉低,由与非门的逻辑关系可知此时YFA 3 脚输出为高电平,经过 YF2 反相变为低电平,D1 截止后级电路不动作。
晚上光线暗 RG 阻值变大,YFA 1 脚电位升高,如果此时有声音被 MIC 接收,经 C1耦合 T1 放大,在 R3 上形成音频电压,此电压如高于 1/2 电源电压,则 YF1 3 脚输出低电平,经YFB反相,4 脚输出的高电平经 D1 向 C2 瞬间充电,使 YFC 输入端接近电源电压,10 脚输出低电平,由YFD 反相缓冲后经 R6 触发可控硅导通,电灯正常点亮。
(此时则由 C3 向电路供电)如此后无声被MIC接收,则 YFA 输出恢复为高电平,C2 通过 R5 缓慢放电,当 C2 电压下降到低于 1/2 电源电压时(按图中参数约一分钟)YFC 反转、 YFD 反转,可控硅(SCR)截止电灯关闭,等待下次触发。
元件选择:MIC 用驻极体话筒, RG 用一般光敏电阻即可,YFA-YFD 用一片低工耗COMS四与非门电路 TC4011,T1用9014低频管,放大倍数越大灵敏度越高,D1用IN4148,D2是7.5v的稳压管,C2、C3用电解电容、SCR可选用 MCR100-6 1A的单向可控硅,电阻均为 1/8w 炭膜电阻,阻值按图。
D4-D7用IN4007,反向漏电必须小。
电灯的功率不能超过60W。
/简易触摸延时开关河北刘峰周炳竣本文介绍一款廉价易制的触摸延时开关,以数字集成电路四2输入与非门CD4011为核心,再加上十来个外围元器件组成,电路结构简洁,工作稳定可靠,使用适用于楼道、厕所等地方的照明控制,既避免了常用机械开关噪声大易磨损的弊端,又能延时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电灯,节省电能。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 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 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

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
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用于控制电流的导通和截断。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设计方案。
所需材料:
- 单向可控硅(SCR)
- 电阻器
- 电压源
- 开关
步骤:
1. 将单向可控硅的三个引脚连接到电路中。
其中一个引脚作为控制端(G),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作为主极(A)和辅助极(K)。
2. 将电阻器连接到单向可控硅的控制端(G)。
3. 将电压源连接到控制端(G) 和主极(A)。
确保电压源的极性正确。
4. 在电路中添加一个开关,用于控制电流的触发。
5. 当开关打开时,电流无法通过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处于截断状态。
6. 当开关关闭时,通过电阻器向单向可控硅的控制端(G)提供正向电压。
这将使得单向可控硅导通,允许电流通过触发电路。
注意事项:
- 在连接单向可控硅之前,确保电路断电。
- 为控制端(G)选择合适的电阻器值以确保可控硅的触发电流达到所需电流。
- 在设计电压源时,请确保其输出电压与单向可控硅的额定电压匹配。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单向可控硅触发电路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上仅为示范电路,仅供参考使用。
与电子元器件相关的操作需要谨慎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单向可控硅组成的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图

单向可控硅组成的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图
笔者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单向可控硅(MCR100-8)控制极在不需要加正向电压的情况下,只要用手触摸一下,就会导通,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触摸开关,电路如下图所示。
触摸一下金属片开,SCR1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触摸一下金属片关,SCR2导通,继电器J得电工作,K断开,负载失电,SCR2关断后,电容对继电器J 放电,维持继电器吸合约4秒钟,故电路动作较为准确。
如果将负载换为继电器,即可控制大电流工作的负载。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触摸式台灯电路原理图
触摸式台灯电路原理图
触摸式台灯电路见图,它分四档控制灯泡的亮度。
通电后灯泡不亮,第一次轻轻触摸一下灯罩外壳,灯泡便发出低亮度的光,第二次触摸灯泡发出中亮度的光,第三次触摸灯泡变为全亮,第四次触摸灯泡熄灭,依次循环。
此电路易出现的故障是双向可控硅97A6坏及灯罩金属外壳与电路触摸输入端子之间接触不良。
笔者调试电路时,TT6061用GS6061代替,1N4004用1N4007代替,其余元件与图中相同。
经验证,电路工作可靠,能实现方中所述功能。
但双向可控硅易损坏,建议读者制作时在可控硅两端并联一电阻电容串联所组成的保护电路。
可控硅应用电路图

单向可控硅PCR606应用电路图:用PCR406制作调光电路:单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板:电路原理:由灯泡、开关S、整流管D1-D4:1N4007、可控硅100-6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PR1A:500K、电容C1:1U、电阻R1:1K;R2:1K构成触发电路。
接通220v后,经过D1-D4全桥整流得到的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1A,给电容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触发可控硅Q1,灯泡点亮。
同样的,调节RP1A变C1充/放电时间常数,因而改变触发脉冲的长短,改变了Q1的导电角(导通程度),达到调节灯牌亮度的目的。
电路中,由电源插头XP、灯泡EL、电源开关S、整流管VD1~VD4、单相晶闸管VS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RP、电容C、电阻R1与R2构成触发电路。
将XP插入市电插座,闭合S,接通220V交流电源,VD1~VD4全桥整流得到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调节RP的阻值,就能改变C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即改变VS控制触发角,从而改变VS的导通程度,使EL获得0~220V电压。
RP的阻值调得越大,则EL越暗,反之越亮,达到无级调光的目的。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及线路板图工作原理,图1:R、RP、C、D组成脉冲形成网络触发双向可控硅vT,使VT在市电正负半周均保持相应正反向导通。
调节RP阻值,即可改变VT的导通角,达到调节负载RL上电压的目的。
可用于家庭台灯调光、电熨斗、电热毯的调温等。
此双向可控硅在加散热器的情况下,控制的负载功率可达500w左右。
图2为印板图。
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图如图是一个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双向晶闸管的特点是只要在其控制极上加上适当的触发脉冲或控制电流,无论在交流的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均可导通,导通时间与所加的脉冲宽度及门极电流大小有关。
调节RP可改变灯泡E的亮度大小。
调光台灯电路:调光台灯的电路非常简单,仅仅是一个可控硅调压电路而已。
市场上见到的电路大多是第二个图所示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的正半周或副半周到来是,经过全桥整流,加到可控硅上的电源是单向的。
单向可控硅及其应用电路分析

单向可控硅及其应用电路分析可控硅全称“可控硅整流元件”(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简写为SCR,别名晶体闸流管(Thyristor),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可控硅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能强,可起到变频、整流、逆变、无触点开关等多种作用,因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调光灯、摄像机、无线电遥控、组合音响等。
其原理图符号如下图所示:从可控硅的电路符号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只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正是它使得可控硅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可控硅是可以处理耐高压、大电流的大功率器件,随着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大容量化。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三个PN结(J1、J2、J3)组成4层P1-N1-P2-N2结构的半导体器件对外有三个电极,由最外层P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作为阳极A,由中间的P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称为控制极G,由最外层的N 型半导体材料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K,它可以等效成如图所示的两只三极管电路。
下面我们来看看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初始状态下,电压V AK施加到可控硅的A、K两个端,此时三极管Q1与Q2都处于截止状态,两者地盘互不侵犯。
此时V AK电压全部施加到A、K两极之间,这个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V AK即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 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Voltage),相应的有断态重复峰值电流I 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Current)如下图所示,电压V GK施加到G、K两极后,Q2的发射结因正向偏置而使其导通,从而产生了基极电流I B2,此时Q2尚处于截止状态,可控硅阳极电流I A为0,Q1的基极电流I B1也为0,电阻R2上也没有压降,因此Q2的集电极-发射电压V CE2为V AK,这个电压值通常远大于V BE2,即使是在测试数据手册中的参数时,V AK也至少有6V,实际应用时V AK会有几百伏,因此,三极管Q2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开始处于放大状态。
可控硅工作原理

可控硅(SCR: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可控硅有单向、双向、可关断和光控几种类型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单向可控硅原理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 =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一、单向可控硅工作原理可控硅导通条件:一是可控硅阳极与阴极间必须加正向电压,二是控制极也要加正向电压。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控硅才会处于导通状态。
另外,可控硅一旦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或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
可控硅关断条件:降低或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至阴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使阳极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
二、单向可控硅的引脚区分对可控硅的引脚区分,有的可从外形封装加以判别,如外壳就为阳极,阴极引线比控制极引线长。
从外形无法判断的可控硅,可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可控硅任意两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万用表指示低阻值(几百欧至几千欧的范围)时,黑表笔所接的是控制极G,红表笔所接的是阴极C,余下的一只管脚为阳极A。
电脑开关可控硅原理图

电脑开关可控硅原理图
因为电脑的开关也是一个可控硅原理。
可控硅在直流电路中,比如你把可控硅当手电的开关使用,就要把可控的两脚串入正极电
路中,当你要想打开手电亮,必须在触发极上装一只小的触发按钮开关,只要一点击按钮,手电就亮个不停了,那怎么办?
很简单,只要在可控硅的另一头装个常开按钮,你要关手电,再按一下第二个常开按钮,
切断循环的通路,此时你见手电熄了,随手松开按钮,虽然电路还相通着,但可控硅内部
被截止了,外部就没有电流了,想再亮手电必须再按触发开关才又启动。
我用一只硅管和一只锗管组装合并了一只可控硅,就是这个原理。
电脑电路很复杂,但你
的电脑毛病不大,一是开关键是否触点不良,脏了,磨坏了,(要排除)所以要断开电池
的一端才能使可控硅截止。
二是不能开机又失灵就是可控硅有反导通,触发就失灵、我手
上弄坏的可控硅有一大把,所以判定可控硅有反复漏电要送修,也就是我列举的以上这个
原理,不应该是其它地方坏!。
可控硅应用电路图

单向可控硅PCR606应用电路图:用PCR406制作调光电路:单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板:电路原理:由灯泡、开关S、整流管D1-D4:1N4007、可控硅100-6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PR1A:500K、电容C1:1U、电阻R1:1K;R2:1K构成触发电路。
接通220v后,经过D1-D4全桥整流得到的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1A,给电容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触发可控硅Q1,灯泡点亮。
同样的,调节RP1A变C1充/放电时间常数,因而改变触发脉冲的长短,改变了Q1的导电角(导通程度),达到调节灯牌亮度的目的。
电路中,由电源插头XP、灯泡EL、电源开关S、整流管VD1~VD4、单相晶闸管VS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RP、电容C、电阻R1与R2构成触发电路。
将XP插入市电插座,闭合S,接通220V交流电源,VD1~VD4全桥整流得到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调节RP的阻值,就能改变C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即改变VS控制触发角,从而改变VS的导通程度,使EL获得0~220V电压。
RP的阻值调得越大,则EL越暗,反之越亮,达到无级调光的目的。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及线路板图工作原理,图1:R、RP、C、D组成脉冲形成网络触发双向可控硅vT,使VT在市电正负半周均保持相应正反向导通。
调节RP阻值,即可改变VT的导通角,达到调节负载RL上电压的目的。
可用于家庭台灯调光、电熨斗、电热毯的调温等。
此双向可控硅在加散热器的情况下,控制的负载功率可达500w左右。
图2为印板图。
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图如图是一个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双向晶闸管的特点是只要在其控制极上加上适当的触发脉冲或控制电流,无论在交流的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均可导通,导通时间与所加的脉冲宽度及门极电流大小有关。
调节RP可改变灯泡E的亮度大小。
调光台灯电路:调光台灯的电路非常简单,仅仅是一个可控硅调压电路而已。
市场上见到的电路大多是第二个图所示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的正半周或副半周到来是,经过全桥整流,加到可控硅上的电源是单向的。
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原理图(三路可控硅版)_V2.3

J1
D2
HVDD
接第二路负载
TriacCtrl_1 TriacCtrl_2 负载控制信号 TriacCtrl_3 3.3V 3.3V
1 3 5 7 9
控 制 接 口
2 AcChk1 4 AcChk2 6 AcChk3 8 10 GND
过零检测信号
接控制系统 R28
3.3V
TRIAC 稳压二极管 或电压抑制器 C10 C2 R38 D3
LIN'
L3 火线出(3) 接第三路负载 R5 TR3 R16 R6 RV3 压敏电阻 R11
AcChk3 TVS3
D5
HVDD
R19
U3 TriacCtrl_3
R29 D7
3.3V
TRIAC 稳压二极管 或电压抑制器 C11 C3 R14 D6
LIN'
Size:
A4
Title:
单火线智能开关(三路可控硅版)电路原理图
D4
VCC
C14 说明பைடு நூலகம் J1(控制接口): 连接到由MCU(或AVR,或ARM,或其他控制芯片等)和射频芯片、触摸电路等组成的控制系统。 TVS1-TVS3: 稳压二极管或电压抑制器 PM1: 电源模块(含有至少三个引脚:输入、输出、公共地)或电路,如PI-3V3-B4等) U4: 复位IC(含有至少三个引脚:电源供电端、复位信号输出端、公共地端)或电路 D10: 桥堆或桥式整流电路 U1-U3:光电耦合器 详细零件规格:参考BOM清单。
单火线智能开关(三,严禁转载!)
L1 火线出(1) 接第一路负载 适应负载类型: 白炽灯,节能灯,日光灯,LED灯等 最小负载可以支持到1W左右 R2 RV1 压敏电阻 R7 L 火线(进) F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可控硅组成的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单向可控硅组成的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图
笔者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控制极在不需要加正向电压的情况下,只要用手触摸一下,就会导通,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触摸,电路如下图所示。
触摸一下金属片开,SCR1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触摸一下金属片关,SCR2导通,J得电工作,K断开,负载失电,SCR2关断后,对J放电,维持继电器吸合约4秒钟,故电路动作较为准确。
如果将负载换为继电器,即可控制大电流工作的负载。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触摸式台灯电路原理图
触摸式台灯电路原理图
触摸式台灯电路见图,它分四档控制灯泡的亮度。
通电后灯泡不亮,第一次轻轻触摸一下灯罩外壳,灯泡便发出低亮度的光,第二次触摸灯泡发出中亮度的光,第三次触摸灯泡变为全亮,第四次触摸灯泡熄灭,依次循环。
此电路易出现的故障是双向可控硅97A6坏及灯罩金属外壳与电路触摸输入端子之间接触不良。
笔者调试电路时,TT6061用GS6061代替,1N4004用1N4007代替,其余元件与图中相同。
经验证,电路工作可靠,能实现方中所述功能。
但双向可控硅易损坏,建议读者制作时在可控硅两端并联一电阻电容串联所组成的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