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
复杂性科 学 的发展 , 不仅 引发了 自然科 学界 的变
革, 而 且也 1 3 益渗透到哲 学 、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英 国 著名物理 学家霍金称 “ 二十一 世纪将是 复杂性科学 的 世纪” 。复杂性科学 为什么会赢 得如此盛 誉?主要是 因为复杂性 科学在研究方 法论 上的突破 和创新 。在某 种意义上 , 甚至 可以说复杂性科 学带来 的首先是一场 方法论或者思维方式的变革 。虽然 目前 人们对复杂性 科学 的认识不尽相 同, 但是可 以肯定的是“ 复杂性科学 的理论 和方法将 为人类 的发 展提供一种 新思路 、 新 方
规律 为主要任 务 , 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 、 探究世界和改
造 世 界 的 能 力 为 主 要 目的 的 一种 “ 学科互涉 ” ( i n t e r —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 的新兴科 学研究 形态 。在 中国 , 最 早 明确提出探索复杂性方法论 的是我 国著名科学 家钱 学森, 他在二 十世纪 8 0 年代 , 复杂性研 究刚 刚兴起 的 时候 , 就敏锐地提出要探索 复杂性科学 的方法论 。
书 中明确地 阐明了突变理论 , 宣告 了突变理论 的诞生 。
( 三) 突 变理 论 的 内容
突变 理论 ( C a t a s t r o p h e T h e o y) r 是托姆 于提 出的一 种 拓扑数学理论 , 以结构稳 定性理论 为基础 用来描述 系列 连续 性 的量变 如何演 变成 跳跃 式质 变 。 ” …
;
‘
它 主要通过研 究一种 函数 及其临界 点的分类状 况 , 来 分 析临界 点附近的不连续特征 。其特别适用 于对 内部 作用未知的系统 进行研 究。其一个重 要成果就是在控 制因子不超过 4 个时 , 可 以产生 7 种类 型的基本 突变 。 突变理论 提 出一 系列数学模 型 , 用 以解 释 自然界
安全科学的流变-突变规律
外界广义力区S
01
一切外部对事物有影响作用的总称,它通过事物内部而对事物起作用。
02
当对于同一事物外界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力作用,如研究人的寿命规律时,外部环境较稳定,生理、心理变化不大,可以按定常力作用下分析。
03
安全流变-突变换型的五个层次
可立即恢复损伤区 第一保护区,它由一个安全可逆元件构成,能对外界作用立即形成反应,把作用能以可恢复损伤的形式存储起来,一旦外界作用消失,对事物的危险势也立即消失。
安全流变——事物的损伤量随时间变化的量变过程
(一)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
安全损伤(e):事物在内外因的作用下随时间的破坏量。 安全外因:影响事物安全程度的外部因素,指事物周围所有对事物本身有影响的集合作。 安全内因:影响事物安全程度的内部因素,指事物内部结构、组成、形态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作。 安全能:由事物的状态决定,反映事物运动形态变化的可能性,是事物安全质变和变形的公共度量。 安全熵:促使事物向负效应方向转变的量度。 安全功:是过程特征参量,反映事物状态变化的 度量。
02
01
04
05
事物“安全流变与突变”的全过程为: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
安全流变—突变的理论模型
安全流变—突变的数学模型
三、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理论
危险——事物的主体受损伤超过了某一限度的状态。
安全科学的状态概念
安全——事物的主体在某一限度内受到损伤的状态,该限度可以根据具体事物对安全度的要求来确定。
可缓慢恢复损伤区 第二保护区,由安全阻尼和安全可逆两元件组成,它的特点是对作用力不能立即引起应有的损伤,有个时间滞后段,当外力消失后损失不能立即恢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缓慢回复到原始位置。
突变理论在事故机理和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突变理论在事故机理和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突变理论研究的是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
本文简单阐述了突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以及对它主要的应用领域做了简单介绍,就目前突变理论用于事故机理分析和事故预测的最新成果作了综合阐述,特别就人机系统事故机理作了说明,并以煤矿事故为例介绍了突变理论在事故机理分析和预测管理的具体应用。
事故的发生可以理解为系统内某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系统的突变变质,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是一种突变现象。
详细地分析事故原因的系统,介绍了突变理论在事故预防管理中的应用及预防管理措施,说明将突变理论应用于事故预防管理中建立事故突变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突变理论,事故机理,事故预测,煤矿The mutation theory in the accident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on theapplication of prediction Specialty: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0801 Student: Hu PanfengAdvisor: Zhao Jiangping, Associate ProfessorAbstract:The catastrophe theory study mutations froma stable configuration warp to another kind of stabilityconfigu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and law.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tastrophe theory, the main content, the mainapplication fields of it also reviewed, the mutation theory is used for accident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accident forecast for a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especially the man-machine system accident explains the mechanism, and with coal mine accid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accident catastrophe theor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anagement. The accident can be understood as system in some parameters of the continuous changes of mutations in the system, the system safety state by bad into accident state is actually a mutation phenomen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accident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mutations in the accident preven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llustrates that the mutation will apply theory toaccident preven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accidentcatastrophe theory is very necessary.Key words:Catastrophe theory Accident mechanism Accident forecast Coal mine目录1绪论2事故突变理论及其研究2.1突变理论的产生2.2突变理论的内容2.3突变理论的应用3运用突变理论研究事故机理3.1基于突变原理研究事故机理的基本原理3.2基于突变理论事故原因的系统分析4突变理论在事故预测中的应用4.1基于突变理论事故预防分析4.2突变理论在煤矿事故预防管理中的应用4.3基于突变理论减少事故发生的预防管理措施5结束语6致谢7参考文献1绪论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R.Thom 的工作为先导,逐步形成了现在称为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也译为灾变理论)的一些数学内容。
突变理论在煤矿中的应用
突变理论是研究不连续现象的一个新兴数学分支, 它是在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拓扑学和奇点理论等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突变理论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即使在不知道系统有哪 些微分方程,更不用说如何解这些微分方程的条件下,仅 在少数几个假设的基础上,用少数几个控制变量便可预测 系统的诸多定性或定量性态。目前,我们所用的均为初等 突变理论。依据分类定理,Thom研究提出在控制变量不 大于5个的情况下,突变形式最多有以下7种:
名称
控制 变量 数 折叠突变 1
状态 势函数标准 变量 形式 数 x ax 1 3
2
平衡曲面M
x2 a 0
尖点突变 2
燕尾突变 3
1
1
x4 ax 2 bx 4 2
x3 ax b 0
x5 ax3 bx 2 cx 5 3 2
x4 ax2 bx c 0
平衡曲面方程关于x反对称,当a=0、b=0时 x=0,故原点应在尖点处。置b=0,a<0时,平衡 曲面方程有三个解:x=0,x=± a ,它们分别位 于中叶(含x=0)及上、下叶上,故a轴的如图所 示。平衡曲面方程又称卡丹尔方程(参考数学手 册),有三个解,其中△= b 2 a 3
突变理论是由著名的法国数学家Thom 于1972年提出 的,后经英国数学家Zeeman 等扩充并加以完善。突变理 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随外界控制参数连续改变而发生不连 续变化的数学理论,在力学、物理学、光学、经济学、心 理学、工程学、社会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突变理论认为:系统所处的状态,可以用一组参数描 述,当系统稳定时,标志该状态的某一函数就有唯一的取 值;当参数在某一范围变化时,该函数有多个极值时,系 统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参数的继续变化,系统又从不稳 定态进入另一状态下的稳定态。此时,系统就会发生突变。
突变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应用
突变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应用突变理论是一种进化生物学理论,着重研究基因突变在物种进化和适应性演化中的作用。
它研究基因突变如何在遗传信息中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变异,从而对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突变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突变的类型、频率、效应以及突变如何在种群和物种层面与自然选择相互作用。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它是指在基因组中发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突变的变化。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置换、插入和缺失。
结构突变则是指基因组中较大范围的变化,如染色体片段的插入、缺失、倒位、重复和颠倒等。
突变的频率是指在一个物种中发生突变的概率。
突变的频率可以通过实验和调查的方法得到。
突变的频率与突变的类型相关,一般来说,点突变的频率相对较高,而结构突变的频率相对较低。
突变的效应是指突变对个体的表型特征和生存力的影响。
突变可以是有益的、有害的或者中性的。
有益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度,提高其在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有害突变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适应度降低,甚至导致其死亡。
中性突变则对个体的适应度没有明显影响。
突变与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和适应性演化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
突变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而自然选择则通过筛选和积累有利的突变,推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突变理论研究突变与自然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突变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在物种演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突变理论的研究还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遗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突变是导致遗传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突变的类型、频率和效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突变理论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
通过人工诱导和筛选突变,可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或改良品种。
突变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组编辑和功能解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总之,突变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突变的类型、频率、效应以及突变与自然选择的相互作用关系。
突变理论及其应用_丁庆华
用及系统与环境的相对关系决定,因此系统势可 但在退化点邻域内,参量的微小变化将导致状态 模型都是定性模型,尽管能对现象本身有合理解
以通过系统的状态变量和外部控制参量描述系统 变量很大的变化,这种不稳定性称为发散。(5)滞 释,但还缺乏很好的验证。(2)难以确定临界区域
的行为。一般地说,被研究对象的状态与控制空间 后。物理过程并非严格可逆,平衡曲面两状态间的 边界。(3)选择好控制变量和系统的状态变量是能
稳定性和形态形成学》,明确地阐明突变理论,宣 互转换来研究系统的突变特征。
上下两叶是稳定的,中叶是不稳定的。在从上叶到
告突变理论的诞生。
Thom 证明,在不超过四个控制因素时,只有 下叶或从下叶到上叶的转换中,如果跨越了折叠
突变理论提供了一种研究跃迁、不连续性和 七种初等突变形态(表 1)。这个数学证明是相当难 线系统状态发生突跳。
3.2 包金、贴金、镀金的鉴定
凡由矿山或江河里开采出来、未经熔化提 行检验。除此之外,用银或铜镀金仿造砂金的现
3.2.1 包金,以饰品为多,器皿较少,指在产
炼加工的都可称为生金,又可分为砂金与岩金 象也比较普遍,这种伪造的砂金体积较大,拿在 品外包上金叶的工艺。常见的有头簪、戒指、耳
两小类。
手中轻飘,色泽乌暗,无光泽,根据黄金不溶于 环、手镯等。应在饰品上取样,然后再进行检验。
银镀。上金量大,根据需要可多涂多镀,电镀,即
金属硫化矿含金石英脉;黄铁矿含金石英脉;含
3 熟金的鉴定
用电解法将金镀在饰品上,这种工艺镀层均匀。
黄铁矿的细晶岩与花岗岩金砂床等。
3.1 伪造与仿造黄金的鉴定
外观平滑光亮。此外包金、贴金用肉眼观察很容
1.2 熟金
由于黄金制品价值较昂贵并有一定的保值 易发现其生产工艺的特征,镀金由于镀层薄,用
突变理论
• 5.网络突变下的危机管理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今天的经济已是一个全球化 的经济、开放的经济和一体化的经济,交通和通讯的极大便利以及IT 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力渗透,把人类紧紧相连。每个企业不过是庞大网 络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彼此制约,相互依赖。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 突变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飞速传播,冲击波迅速放大,其频度和深度 前所未有,企业将面临更为动荡的商业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和网络的普及,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的商 业模式,使企业不得不在一个蕴含更多不确定性和突变性的商业风险 和危机中打拼。
理论优势
• 1、突变理论有助于认识变革管理的真实面貌、理解混沌 理论的思想观点。 它揭示了为什么真正的变革是一项危 险活动。 • 2、突变理论打断了“组织能够基于多样化的价值而且表 现出各种形态”的念头, 大概只存在几个有限的真正意 义上的稳定组织形态。 • 3、突变理论同样揭示了为什么变革不可以被“管理”, 而只能被“影响”。 • 4、理论应付“形式”的思想(Gestalt格式塔理论)和变动。 它开创了认识组织的新视角。
• 2.反梯度推移与突变型再造和创新
•
所谓反梯度推移,是指不是像通常那样序贯的、顺次 的、梯度的推进,而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非平衡发展的突 变和创造性毁灭。在转型变革期,企业的再造和创新绝不 是一次改良运动,而是重大的突变式改革。这主要表现为 以下三个方面: • (1)企业变革和再造是对固有基本信念的挑战。 • (2)企业再造和变革不是要在业绩上取得点滴的改善或 逐渐提高,而是要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 • (3)突变是摆脱积重难返的旧体制和复杂系统巨大惯性 的唯一出路,唯有通过突变和创新,方可实现企业从旧质 转化为新质的爆发式跃迁。
突变论
2.使用和研究突变理论,需要了解势、奇点、吸引子 这三个概念 (1)势 势由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关系、相互作用及系 统与环境的相对关系决定,因此系统势可以通过系 统的状态变量和外部控制参量描述系统的行为。 一般地说,被研究对象的状态与控制空间在数学上 是高维状态的超曲面 R n m ,其中n为控制变量,m为 状态变量 。 在热力学系统中,势是自由能,由系统演化的方向 决定; 在力学系统中,势是相对保守的位置能; 在社会领域,势是系统采取某种趋向的能力。
谢谢大家
5.应用 如果系统演化的数据可以得到,我们就可 以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做出系统的演化曲 线,这时我们就可以对这种曲线进行变换, 利用突变模型求解。这种例子很多,比如 市场上价格的变动,GDP的增长,股票交易 量的变化等,都可以对数据拟合得到动力 学方程,然后转化为突变论模型,再利用 突变理论进行定性分析。
尖点突变的突变流形 M和分叉集B形态,分叉集B就是突变 流形M在u-v平面上的投影。 由图可见,突变流形的上、中、下叶分别表示了系统可能 的3个平衡位置:上下两叶是稳定的,中叶是不稳定的。 在从上叶到下叶或从下叶到上叶的转换中,如果跨越了折 叠线系统,状态就发生突跳。 其他突变模型也具有和尖点突变模型类似的特性,只是在 空间维度表示上不同。
托姆证明,在不超过四个控制因素时,只有七种 初等突变形态,这个数学证明是相当难的,但掌 握证明的结论却比较容易。初等突变本身是可以 理解的,并且可以不管其证明而直接应用到一些 科学问题中。事实上,大部分问题中最常使用的, 也仅是七种初等突变形态中的二三种。
4.尖点突变模型
势函数为:V ( x) x 4 ux 2 vx 相空间由1个状态变量及2个控制变量构成的三维空间。 平衡曲平面V ' ( x)=4 x3 2ux v 0决定,称为突变流形M, 把它与V '' ( x)=12x 2 2u 0联立消去x, 即得到分叉集B: B 8u 3 27v 2
突变论(在经管类应用的简介)ppt
突变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二、市场价格的突变
1,供给函数乖需求函数都是线性函数 设: 其中: 分别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率: 。 势函数为: (4) (4)式对 P求导数得: (5) 令 V ( p)=0,求得均衡价格为: (6) 当供求关系发生变 化,即 4个参数发生变化时, 均衡价格也会发生变化 .
价格的突变行为等是根基于供求函数 的非线性”等特征的。因此,市场均衡 价格的突变论模型是对均衡的市场价格 的简单经济学模型的有意义的发展和深 化。当然,模型仍然是解释性的,还不 能用于定量地分析和把握价格行为。
能否控制突变?
我们组不怎么成熟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许多小变量一点一点累积 然后发展的,正如前面分析影片中的情节一样, 通过分析价格的突变模型和突变论在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改变控制条 件,一个突变的飞跃过程可以转化为渐变,而 一个渐变的过程也可以转化为突变的飞跃。所 以突变可能随时产生,同时突变也是可以避免 的。这突变论就为人们正确认识、利用并改造 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只要能充分认识突变与 渐变的相互关系,并加以有效的引导,变化的 状态就可以向着有利于的方向发展。
you
广工芳草
?
突变论
(Catastrophe Theory) 又称“灾变论” ,是研 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连续的渐变如何引起突 变或飞跃, 并力求以统一的数学模 型来描述、预测并控制 这些突变和飞跃的一门 学科。
起源
l990年→ 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 弗里斯(Hugo De VrieB.1848-l935)
发展
1927年→ 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发 表专著《结构稳定和形 态发生学》 法国科学家居维叶首先 将其引入了生物学领域
图突变理论和黑箱方法
突变理论和黑箱方法金观涛一、从灾变说到突变理论近200年前,法国科学家居维叶引用了“灾变”(catastrophe)一词来命名他的学说,用来说明地层的断裂、古生物的灭绝和大陆海洋的变迁等过程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为了证明灾变说在方法论上的正确性,居维叶曾作过一个十分著名的论断,他说:“没有缓慢作用的原因能够产生突然作用的结果”,“微小作用力即使连续作用达数百万年也不可能产生诸如阿尔卑斯山岩层断裂和倒转”。
在今天看来,虽然居维叶的灾变说在地质学上仍具有一定生命力,但他那著名的论断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连续变化引起突然作用的事例;哲学家们也一再谈论着量变会引起不连续飞跃的命题。
但是,真正搞清楚“原因连续的作用有可能导致结果的突然变化”的机制,却是本世纪70年代的事情。
这就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突变理论的出现。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是微分拓扑学的新成果,它是法国著名数学家R·托姆(Rene Thom)提出的。
托姆于1972年发表的数十万字的专著《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形成学》(Stabilite Structurelle et Morphogenese),标志着突变理论正式问世。
近十几年来,这一理论已引起了数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注意。
突变理论虽然引用了居维叶建立灾变说时用的“catastrophe”一词来代表自己的理论,但它的基本思想却和居维叶的论断相反。
突变理论正是研究自然界连续的量变是怎样引起突变的,并企图用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把握它们。
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变化方式,一种是连续变化,另一种是不连续的飞跃。
人们早已掌握了描述连续变化过程的数学工具,这就是微分方程。
对那些纯粹不连续的变化过程,科学家可以用概率论和离散数学来剖析。
使科学家感到棘手的是那些界于连续变化和飞跃之间的变化,它们既不能用微分方程来处理,又不能将它们当作完全离散的过程来研究。
流变突变
安全流变—突变的数学模型
(1)事物损伤的初始阶段,即可立即恢复损伤区。
损伤:
e S k1
(2)事物损伤的减速和稳定阶段
(1)当S<f3时,本质损伤区、本质损伤加速区没有
运动
损伤:
e S S [1 exp( k2 t)]
k1 2k2
2
这个数学模型公式包含了时间变量,对其求导可以得到棋损伤速 度和损伤加速度。
在关于突出机理的认识中,综合作用可以说为 人们普遍接受。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和 煤的物理力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假说没有 考虑时间的因素。经大量的现场实验,参与突出 的煤岩体的形变是和时间因素紧密相关的。
自然界任何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发生、发展的,煤与瓦斯突出也不例外。实质 上含瓦斯煤岩突出,具有流变性质。含瓦斯煤 体在外力作用下,当达到或超过其屈服载荷时, 煤与瓦斯突出,整个过程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 段:流变损伤减速增加阶段,流变损伤等速增 加阶段,流变损伤加速增加阶段。其中第一、 二两阶段对应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准备阶段,第 三阶段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发展阶段。突 出是含瓦斯煤体快速流变的结果,如果外加载 荷未达到屈服载荷时,流变具有衰减的特征, 将不会发生突出。
流变-突变理论的物质观
流变-突变理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对意 识的根源性,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自身 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并发展变化 的客观存在,流变-突变理论就是对客观物质 世界的反映。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出发, 认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表现、具体关系。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量和质有了更深的 认识,看到量与质更为紧密的关系;使人的认 识没有停留在量的规定性与质的规定性的传统 理解上,认识到在质中不仅包含定性的质,而 且包含定量的质。物质世界具有质的多样性, 而多样性只能统一于物质。流变-突变理论是从 一个侧面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运动性, 认为物质世界在不断流变中突变。
安全科学的流变-突变规律
31.05.2020
19
(一)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
• 一切流变—突变现象离不开空间内物质的相互作 用。
31.05.2020
5
(三) 流变—突变理论的运动观
• 事物的属性是在流变—突变中显示出来的。 • 流变—突变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变的流程。
31.05.2020
6
二、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特征
• “安全流变与突变”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安全与 危险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一矛盾运动决定了各个 阶段的安全状态。下面以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安 全流变与突变”的基本特征。
所有对事物本身有影响的集合作。 • 安全内因:影响事物安全程度的内部因素,指事物内部结
构、组成、形态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作。 • 安全能:由事物的状态决定,反映事物运动形态变化的可
• 3、安全科学的过程概念
• 1) 秩序——事物自身的组成、结构和内部运行规律 • 2) 安全突变——事物从危险状态到事故状态的质变
过程 • 3) 安全流变——事物的损伤量随时间变化的量变过
程
31.05.2020
20
• 安全损伤(e):事物在内外因的作用下随时间的破坏量。 • 安全外因:影响事物安全程度的外部因素,指事物周围
• 当某一新事物诞生后的初期(OA阶段),其损伤量随 时间呈减速递增,新秩序在此期间逐渐形成和完善。
• 当新秩序发展到成熟阶段时(AB阶段),完善的新秩 序使损伤量匀速缓慢增加。
突变理论在煤矿事故预防的应用研究
■安全研究突变理论在煤矿事故预防的应用研究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崔韫峰摘要:突变是一种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突然变化现象。
事故的发生可理解为系统内某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系统的突变质变,系统自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本文介绍了事故发生的多方面原因,结合煤矿复杂多变的生产系统的特点,探究事故发生原因的突变过程,分析事物的安全演变过程的流变突变的特点,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突变复杂多变事故预防■事故突变理论及其研究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是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的。
传统的微积分、微分方程对那种连续的和光滑变化的现象给予了成功的描述,而在解释不连续和突变现象面前却显得束手无策。
突变论运用微积分拓扑对奇点性质的研究成果,包括分类定理,对突变现象做出了成功的解释。
突变理论是研究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然变化的现象,以及突然变化与连续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将突变理论应用于事故预防管理中,建立事故突变理论非常必要。
突变理论系统的函数如下:V=f(Φ,Ψ)式中,Φ为系统的状态参数t i的集合,Φ={t1,t2,…,t n};Ψ为系统的状态参数u i的集合,Ψ={u1, u2,…,u n}。
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已证明,只要控制变量集7中的控制变量个数不多于4个,在某种等价意义下,V函数只会有7种基本突变形式。
他们是尖顶突变、折叠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脐点突变、椭圆脐点突变和抛物脐点突变。
其中,尖顶突变是指只有2个控制变量和一个状态变量的机构,只存在一种突变形式。
对于控制平面上的每一点,即对于2个控制变量的每一个组合,至少存在一个最可能的行为,即得到一个行为点,这些行为点组成行为曲面。
尖顶突变理论模型表明行为曲面在中间发生折叠。
在表示最少可能行为的中间叶,控制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状态变量的急剧突变。
尖顶突变的几何图形如图1所示。
数学分支之突变理论
数学分支之突变理论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进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
突变理论的产生许多年来,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连续的、渐变的、平滑的运动变化过程,都能够用微积分的方法给以圆满解决。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进行,使人能及其精确地推测以后的运动状态,这就需要运用经典的微积分来描述。
然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还有许多突变和飞跃的过程,飞越造成的不连续性把系统的行为空间变成不可微的,微积分就无法解决。
例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解,火山爆发,某地突然地震,房屋突然倒塌,病人突然死亡……。
这种由渐变、量变进展为突变、质变的过程,确实是突变现象,微积分是不能描述的。
往常科学家在研究这类突变现象时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其中要紧困难确实是缺乏恰当的数学工具来提供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
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关于突变现象的一样性数学理论来描述各种飞跃和不连续过程呢?这迫使数学家进一步研究描述突变理论的飞跃过程,研究不连续性现象的数学理论。
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固性和形状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的产生。
突变理论的内容突变理论要紧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固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的判别突变、飞跃的原则:在严格操纵条件下,假如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固的,那么它确实是一个渐变过程。
比如拆一堵墙,假如从上面开始一块块地把砖头拆下来,整个过程确实是结构稳固的渐变过程。
假如从底脚开始拆墙,拆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墙的结构稳固性,墙就会哗啦一声,倒塌下来。
这种结构不稳固性确实是突变、飞跃过程。
又如社会变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大革命采纳暴力来实现,而日本的明治维新确实是采纳一系列改革,以渐变方式来实现。
关于这种结构的稳固与不稳固现象,突变理论用势函数的洼存在表示稳固,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固,并有自己的一套运算方法。
例如,一个小球在洼底部时是稳固的,假如把它放在突起顶端时是不稳固的,小球就会从顶端处,不稳固滚下去,往新洼地过渡,事物就发生突变;当小球在新洼地底处,又开始新的稳固,因此势函数的洼存在与消逝是判定事物的稳固性与不稳固性、渐变与突变过程的依照。
5突变理论
煤与瓦斯突出起动过程的突变 理论研究
5.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变特征
vb m M α m' C β
Q
P
(C)
当控制参数(α,β)在分叉集以 外变化时(图c),β值较小(β< βc),由β~可知,此种情况或 者是原始瓦斯压力pg较小、或 者是煤体层裂后η0较大,均不 易激发突出,vb只能以很低的 值(甚至近似或等于0)保持在下 叶而不大可能跃至上叶,煤体 状态仅表现为稳态蠕动变形或 破坏后向自由空间的整体微小 位移。
煤与瓦斯突出起动过程的突变 理论研究
5.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变特征
vb m Q P
βc m' β
(a) 控制参数(α,β)变化示意图 其中m,m′为控制参数(α,β)的变化轨迹
假定高地应力和瓦斯压力条件具 备,在阻止突出起动的约束条件被快 速解除(α变小)的过程中,能够形成 M 层裂片并且其η0值较小,使β大于某 一临界值βc(图a),则在α继续减小的 α 过程中,当控制参数(α,β)一旦超过 C 临界起动曲线时,vb值将突跳式增大, 煤体快速破裂并扩展,从而由准静态 破裂状态进入突出发展阶段。
β分别代表控制突出起动与发展的动力因素:
β→
a 2 ( p g b) 2
0
煤与瓦斯突出起动过程的突变 理论研究
4.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变模型
vb 上叶 S S 中叶 下叶 α C B β
M
分叉集的左支曲线为 突出过程的临界起动条 件,而分叉集的右支曲 线为突出的临界终止条 件。 突出从起动到发展的 过程就是从下叶到上叶 的跃迁过程,而从上叶 到下叶是突出的终止过 程。
煤与瓦斯突出起动过程的突变 理论研究
1.煤与瓦斯突出的起动和发展机制
突变理论
改良型技术创新虽然能很快会被市场上的主流消费者所接受,但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改进,改良型创新可能 会导致产品的性能过剩。就变革而言,渐进式的改进其实有一个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对大格局的研判是准确的。否则,南辕北辙,拾遗补缺式的改良只会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改良的后果 只是在原本已经盘根错节积弊深沉的系统中加剧复杂,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许多年来,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连续的、渐变的、平滑的运动变化过程,都可以用微积分的方法给以圆满解决。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进行,使人能极其精确地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这就需 要运用经典的微积分来描述。但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还有许多突变和飞跃的过程,飞越造成的不连续性把 系统的行为空间变成不可微的,微积分就无法解决。例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化,火山爆发,某地突然地震, 房屋突然倒塌,病人突然死亡……。
多年以来,如何看待世界,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达尔文主要从 “渐变”或“连续性”的角度考察世 界,认为自然界的演变是十分缓慢的,这种“渐变论”是当时学术界的主导思想。然而,19世纪末,以达尔文进 化论为基础的连续变异进化观,既无法解释古生物学中大量存在的“化石断层”现象,亦无从说明变异的遗传本 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 (Hugo De Vries,1848-1935)建立了以“物种的突发产 生”为主要内容的进化学说突变论。
突变理论在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常,且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随着监测的继续,可以计算出更多时间的突变值, 可以对边坡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评价
5 结论
边坡的安全稳定评判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系统问题, 需要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加以考虑。
基于突变数学理论引出的多准则评价决策方法,减少了
目前评价方法中由于权重确定带来的主观性。对于边坡 安全这类复杂抽象的目标,进行多层指标分解,再用归 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计算,最后可求出总的突变级数。 将不同时期的边坡的总突变值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
4 运用突变理论对边坡进行综合分析
4.3 实例计算
根据突变理论综合分析的步骤,对岩石高边坡进行 了安全评判。按归一公式分别计算各指标的突变级数值,
变形指标的计算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变形指标计算结果
4 运用突变理论对边坡进行综合分析
4.3 实例计算
表 3 中内观的 3 类监测项目 ( 测斜、多点、单
4 运用突变理论对边坡进行综合分析
4.1 底层监测信息标准化
根据长期的监测数据以及工程经验,可以将测点的变化
速率划分为几个区间,变化速率标准化建议区间见下表。(参
考:侯玉成.土石坝健康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河海大学,2005)
表2 变化速率标准化建议区间
4 运用突变理论对边坡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的确定参数的隶属函数以及综合评判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
的选择十分困难,且主观性较强。 考虑边坡的现场情况,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
把突变理论运用到边坡的综合评价中,利用突变理论在多准则
评价决策中的优点,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1 绪论
突变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岩体边坡稳定性的新方法: 根据表层岩体位移观测数据,通过建立势能函数或者通过
系统科学中的老三论新三论
系统科学领域“老三论”、“新三论”一、引言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de)三门系统理论(de)分支学科.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de)元老,合称“老三论”.人们摘取了这三论(de)英文名字(de)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de)三门系统理论(de)分支学科.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de)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二、“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de)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de)结构和行为.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de)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de)、具有特定功能(de)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de)一个更大系统(de)组成部分.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de)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de)结果.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de)关系,具有目(de)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控制论是着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de)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de)发展趋势而创始(de).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de)束缚,使用新(de)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de)各种可能性.控制论是研究系统(de)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de)稳定,揭示不同系统(de)共同(de)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de)技术科学.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de),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de)方面来研究系统(de)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de)一门科学.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de)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de)不确定性.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de)基础.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de)信息传递(de)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de)有效性和可靠性(de)一门通讯理论.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de)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de)理论.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de)(de)运动(de).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de)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de)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de)思维活动.2、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以下黑体字部分是不同表述而已)新三论是指: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1.突变理论突变论是法国数学家托姆创立(de).突变论是通过对事物结构稳定性(de)研究,来揭示事物质变规律(de)学问.一个普通系统(de)质变,不仅仅是通过渐变,突变方式也能实现质变.突变理论告诉人们,不是所有(de)自然、社会、思维状态都可以被控制者随意控制(de),而是只有那些在控制因素尚未到达临界值之前(de)状态是可控(de),如果控制因素一旦达到某一临界值,则控制为随机(de),甚至会变成无法控制(de)突变过程.突变理论告诉人们,事物(de)质变方式除渐变方式之外,还有一种突变方式,如何掌握突变方式问题,是一个科学思维问题.而由突变方式引起(de)质变自然时效要高.创造者如何求得这种时效,关键在于树立突变观念和掌握突变思维(de)方法与艺术.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在1972年创立(de).其研究重点是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稳定性数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de)状态,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de)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对系统论(de)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de)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de)一般方式,说明了突变在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de)普遍意义;它突破了牛顿单质点(de)简单性思维,揭示出物质世界客观(de)复杂性.突变理论中所蕴含着(de)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de)内容:内部因素与外部相关因素(de)辩证统一;渐变与突变(de)辩证关系;确定性与随机性(de)内在联系;质量互变规律(de)深化发展.突变理论(de)产生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de)一个新(de)数学分支.许多年来,自然界许多事物(de)连续(de)、渐变(de)、平滑(de)运动变化过程,都可以用微积分(de)方法给以圆满解决.例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进行,使人能及其精确地预测未来(de)运动状态,这就需要运用经典(de)微积分来描述.但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还有许多突变和飞跃(de)过程,飞越造成(de)不连续性把系统(de)行为空间变成不可微(de),微积分就无法解决.例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化,火山爆发,某地突然地震,房屋突然倒塌,病人突然死亡…….这种由渐变、量变发展为突变、质变(de)过程,就是突变现象,微积分是不能描述(de).以前科学家在研究这类突变现象时遇到了各式各样(de)困难,其中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恰当(de)数学工具来提供描述它们(de)数学模型.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关于突变现象(de)一般性数学理论来描述各种飞跃和不连续过程呢这迫使数学家进一步研究描述突变理论(de)飞跃过程,研究不连续性现象(de)数学理论.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de)诞生.突变理论(de)内容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de)判别突变、飞跃(de)原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de)中间过渡态是稳定(de),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比如拆一堵墙,如果从上面开始一块块地把砖头拆下来,整个过程就是结构稳定(de)渐变过程.如果从底脚开始拆墙,拆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墙(de)结构稳定性,墙就会哗啦一声,倒塌下来.这种结构不稳定性就是突变、飞跃过程.又如社会变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大革命采用暴力来实现,而日本(de)明治维新就是采用一系列改革,以渐变方式来实现.对于这种结构(de)稳定与不稳定现象,突变理论用势函数(de)洼存在表示稳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定,并有自己(de)一套运算方法.例如,一个小球在洼底部时是稳定(de),如果把它放在突起顶端时是不稳定(de),小球就会从顶端处,不稳定滚下去,往新洼地过渡,事物就发生突变;当小球在新洼地底处,又开始新(de)稳定,所以势函数(de)洼存在与消失是判断事物(de)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渐变与突变过程(de)根据.托姆(de)突变理论,就是用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状态(de)飞跃,给出系统处于稳定态(de)参数区域,参数变化时,系统状态也随着变化,当参数通过某些特定位置时,状态就会发生突变.突变理论提出一系列数学模型,用以解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所发生(de)不连续(de)变化过程,描述各种现象为何从形态(de)一种形式突然地飞跃到根本不同(de)另一种形式.如岩石(de)破裂,桥梁(de)断裂,细胞(de)分裂,胚胎(de)变异,市场(de)破坏以及社会结构(de)激变…….按照突变理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de)大量(de)不连续事件,可以由某些特定(de)几何形状来表示.托姆指出,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空间(de)四个因子控制下(de)突变,有七种突变类型:折迭突变、尖顶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脐突变、椭圆脐形突变以及抛物脐形突变.例如,用大拇指和中指夹持一段有弹性(de)钢丝,使其向上弯曲,然后再用力压钢丝使其变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钢丝会突然向下弯曲,并失去弹性.这就是生活中常见(de)一种突变现象,它有两个稳定状态:上弯和下弯,状态由两个参数决定,一个是手指夹持(de)力(水平方向),一个是钢丝(de)压力(垂直方向),可用尖顶突变来描述.尖顶突变和蝴蝶突变是几种质态之间能够进行可逆转(de)模型.自然界还有些过程是不可逆(de),比如死亡是一种突变,活人可以变成死人,反过来却不行.这一类过程可以用折迭突变、燕尾突变等时函数最高奇次(de)模型来描述.所以,突变理论是用形象而精确(de)得数学模型来描述质量互变过程.英国数学家奇曼教授称突变理论是“数学界(de)一项智力革命——微积分后最重要(de)发现”.他还组成一个研究团体,悉心研究,扩展应用.短短几年,论文已有四百多篇,可成为盛极一时,托姆为此成就而荣获当前国际数学界(de)最高奖——菲尔兹奖.突变理论(de)应用突变理论在在自然科学(de)应用是相当广泛(de).在物理学研究了相变、分叉、混沌与突变(de)关系,提出了动态系统、非线性力学系统(de)突变模型,解释了物理过程(de)可重复性是结构稳定性(de)表现.在化学中,用蝴蝶突变描述氢氧化物(de)水溶液,用尖顶突变描述水(de)液、气、固(de)变化等.在生态学中研究了物群(de)消长与生灭过程,提出了根治蝗虫(de)模型与方法.在工程技术中,研究了弹性结构(de)稳定性,通过桥梁过载导致毁坏(de)实际过程,提出最优结构设计…….突变理论在社会现象(de)一个用归纳为某种量(de)突变问题,人们施加控制因素影响社会状态是有一定条件(de),只有在控制因素达到临界点之前,状态才是可以控制(de).一旦发生根本性(de)质变,它就表现为控制因素所无法控制(de)突变过程.还可以用突变理论对社会进行高层次(de)有效控制,为此就需要研究事物状态与控制因素之间(de)相互关系,以及稳定区域、非稳定区域、临界曲线(de)分布特点,还要研究突变(de)方向与幅度.2.协同理论协同理论是联邦德国科学家哈肯创立(de).系统由混乱状态转为有一定结构(de)有序状态,首先需要环境提供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当一个非自组织系统具备充分(de)外界条件时,怎样形成一定结构(de)自组织呢协同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好(de)方法,那就是设法增加系统有序程度(de)参数──序参量.这种序参量决定了系统(de)有序结构和类型,这就是哲学中指出(de)外因是变化(de)条件,内因是变化(de)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e)观点.协同理论告诉人们,系统从无序到有序(de)过程中,不管原先是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遵守相同(de)基本规律,即协调规律.这对于创新工作极为重要.将这一规律运用到创造性思维中,学会寻求思维系统(de)有序量,使其思维系统有序化,从而达到创新工作(de)有序,自然就会形成一系列有序(de)、协调(de)思维方法与艺术.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着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de).他科学地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de)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在某个大系统中(de)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de)平衡结构,而且由旧(de)结构转变为新(de)结构,则有一定(de)规律,研究本规律(de)科学就是协同论.协同学理论是处理复杂系统(de)一种策略.协同学(de)目(de)是建立一种用统一(de)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de)概念和方法.协同论(de)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大量(de)类比和严谨(de)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de)演化,都是组成系统(de)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de)结果.它(de)重要价值在于既为一个学科(de)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3.耗散结构论自组织现象是指自然界中自发形成(de)宏观有序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de),理论研究较多(de)典型实例如:贝纳德(Bé nard)流体(de)对流花纹,贝洛索夫-扎鲍廷斯基(Belousov-Zhabotinsky)化学振荡花纹与化学波,激光器中(de)自激振荡等.自组织理论除耗散结构理论外,还包括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它们力图沟通物理学与生物学甚至社会科学,对时间本质问题等(de)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生物及社会领域(de)有序现象.耗散结构是自组织现象中(de)重要部分,它是在开放(de)远离平衡条件下,在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de)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和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de)作用,经过突变而形成并持久稳定(de)宏观有序结构.耗散结构理论(de)创始人是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方面(de)贡献,他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普里戈金(de)早期工作在化学热力学领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产生原理,此原理和翁萨格倒易关系一起为近平衡态线性区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普里戈金以多年(de)努力,试图把最小熵产生原理延拓到远离平衡(de)非线性区去,但以失败告终,在研究了诸多远离平衡现象后,使他认识到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其热力学性质可能与平衡态、近平衡态有重大原则差别.以普里戈金为首(de)布鲁塞尔学派又经过多年(de)努力,终于建立起一种新(de)关于非平衡系统自组织(de)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于1969年由普里戈金在一次“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de)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de)很多领域如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评价普里戈金(de)思想时,认为它可能代表了一次科学革命.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de)非线性(de)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de)、化学(de)、生物(de)乃至社会(de)、经济(de)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de)变化达到一定(de)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de)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de)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de)非线性区形成(de)新(de)稳定(de)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5]可见,要理解耗散结构理论,关键是弄清楚如下几个概念: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涨落、突变.(1)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是相对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而言(de).平衡态是指系统各处可测(de)宏观物理性质均匀(从而系统内部没有宏观不可逆过程)(de)状态,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dE=dQ-pdV,即系统内能(de)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de)热量减去系统对外所做(de)功;热力学第二定律:dS/dt>=0,即系统(de)自发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de)方向;和波尔兹曼有序性原理:pi=e-Ei/kT,即温度为T(de)系统中内能为Ei(de)子系统(de)比率为pi.近平衡态是指系统处于离平衡态不远(de)线性区,它遵守昂萨格(Onsager)倒易关系和最小熵产生原理.前者可表述为:Lij=Lji,即只要和不可逆过程i相应(de)流Ji受到不可逆过程j(de)力Xj(de)影响,那么,流Ji也会通过相等(de)系数Lij受到力Xi(de)影响.后者意味着,当给定(de)边界条件阻止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态(即零熵产生)时,系统就落入最小耗散(即最小熵产生)(de)态.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可测(de)物理性质极不均匀(de)状态,这时其热力学行为与用最小熵产生原理所预言(de)行为相比,可能颇为不同,甚至实际上完全相反,正如耗散结构理论所指出(de),系统走向一个高熵产生(de)、宏观上有序(de)状态.(2)非线性系统产生耗散结构(de)内部动力学机制,正是子系统间(de)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临界点处,非线性机制放大微涨落为巨涨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de)耗散结构分支上.(3)开放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de)熵一定会随时间增大,熵达到极大值,系统达到最无序(de)平衡态,所以孤立系统绝不会出现耗散结构.那么开放系统为什么会出现本质上不同于孤立系统(de)行为呢其实,在开放(de)条件下,系统(de)熵增量dS是由系统与外界(de)熵交换deS 和系统内(de)熵产生diS两部分组成(de),即:dS=deS+diS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要求系统内(de)熵产生非负,即diS>=0,然而外界给系统注入(de)熵deS可为正、零或负,这要根据系统与其外界(de)相互作用而定,在deS<0(de)情况下,只要这个负熵流足够强,它就除了抵消掉系统内部(de)熵产生diS外,还能使系统(de)总熵增量dS为负,总熵S减小,从而使系统进入相对有序(de)状态.所以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系统可以通过自发(de)对称破缺从无序进入有序(de)耗散结构状态.(4)涨落一个由大量子系统组成(de)系统,其可测(de)宏观量是众多子系统(de)统计平均效应(de)反映.但系统在每一时刻(de)实际测度并不都精确地处于这些平均值上,而是或多或少有些偏差,这些偏差就叫涨落,涨落是偶然(de)、杂乱无章(de)、随机(de).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热力学系统相对于其子系统来说非常大,这时涨落相对于平均值是很小(de),即使偶尔有大(de)涨落也会立即耗散掉,系统总要回到平均值附近,这些涨落不会对宏观(de)实际测量产生影响,因而可以被忽略掉.然而,在临界点(即所谓阈值)附近,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涨落可能不自生自灭,而是被不稳定(de)系统放大,最后促使系统达到新(de)宏观态.当在临界点处系统内部(de)长程关联作用产生相干运动时,反映系统动力学机制(de)非线性方程具有多重解(de)可能性,自然地提出了在不同结果之间进行选择(de)问题,在这里瞬间(de)涨落和扰动造成(de)偶然性将支配这种选择方式,所以普里戈金提出涨落导致有序(de)论断,它明确地说明了在非平衡系统具有了形成有序结构(de)宏观条件后,涨落对实现某种序所起(de)决定作用.(5)突变阈值即临界值对系统性质(de)变化有着根本(de)意义.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值时,原来(de)热力学分支失去了稳定性,同时产生了新(de)稳定(de)耗散结构分支,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从热力学混沌状态转变为有序(de)耗散结构状态,其间微小(de)涨落起到了关键(de)作用.这种在临界点附近控制参数(de)微小改变导致系统状态明显(de)大幅度变化(de)现象,叫做突变.耗散结构(de)出现都是以这种临界点附近(de)突变方式实现(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
突变理论的产生
许多年来,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连续的、渐变的、平滑的运动变化过程,都可以用微积分的方法给以圆满解决。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地连续不断进行,使人能及其精确地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这就需要运用经典的微积分来描述。
但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还有许多突变和飞跃的过程,飞越造成的不连续性把系统的行为空间变成不可微的,微积分就无法解决。
例如,水突然沸腾,冰突然融化,火山爆发,某地突然地震,房屋突然倒塌,病人突然死亡……。
这种由渐变、量变发展为突变、质变的过程,就是突变现象,微积分是不能描述的。
以前科学家在研究这类突变现象时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其中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恰当的数学工具来提供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
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关于突变现象的一般性数学理论来描述各种飞跃和不连续过程呢?这迫使数学家进一步研究描述突变理论的飞跃过程,研究不连续性现象的数学理论。
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
突变理论的内容
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的判别突变、飞跃的原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
比如拆一堵墙,如果从上面开始一块块地把砖头拆下来,整个过程就是结构稳定的渐变过程。
如果从底脚开始拆墙,拆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墙的结构稳定性,墙就会哗啦一声,倒塌下来。
这种结构不稳定性就是突变、飞跃过程。
又如社会变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大革命采用暴力来实现,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采用一系列改革,以渐变方式来实现。
对于这种结构的稳定与不稳定现象,突变理论用势函数的洼存在表示稳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定,并有自己的一套运算方法。
例如,一个小球在洼底部时是稳定的,如果把它放在突起顶端时是不稳定的,小球就会从顶端处,不稳定滚下去,往新洼地过渡,事物就发生突变;当小球在新洼地底处,又开始新的稳定,所以势函数的洼存在与消失是判断事物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渐变与突变过程的根据。
托姆的突变理论,就是用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状态的飞跃,给出系统处于稳定态的参数区域,参数变化时,系统状态也随着变化,当参数通过某些特定位置时,状态就会发生突变。
突变理论提出一系列数学模型,用以解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描述各种现象为何从形态的一种形式突然地飞跃到根本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如岩石的破裂,桥梁的断裂,细胞的分裂,胚胎的变异,市场的破坏以及社会结构的激变……。
按照突变理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大量的不连续事件,可以由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来表示。
托姆指出,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空间的四个因子控制下的突变,有七种突变类型:折迭突变、尖顶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脐突变、椭圆脐形突变以及抛物脐形突变。
例如,用大拇指和中指夹持一段有弹性的钢丝,使其向上弯曲,然后再用力压钢丝使其变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钢丝会突然向下弯曲,并失去弹性。
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突变现象,它有两个稳定状态:上弯和下弯,状态由两个参数决定,一个是手指夹持的力(水平方向),一个是钢丝的压力(垂直方向),可用尖顶突变来描述。
尖顶突变和蝴蝶突变是几种质态之间能够进行可逆转的模型。
自然界还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死亡是一种突变,活人可以变成死人,反过来却不行。
这一类过程可以用折迭突变、燕尾突变等时函数最高奇次的模型来描述。
所以,突变理论是用形象而精确的得数学模型来描述质量互变过程。
英国数学家奇曼教授称突变理论是“数学界的一项智力革命——微积分后最重要的发现”。
他还组成一个研究团体,悉心研究,扩展应用。
短短几年,论文已有四百多篇,可成为盛极一时,托姆为此成就而荣获当前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突变理论的应用
突变理论在在自然科学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在物理学研究了相变、分叉、混沌与突变的关系,提出了动态系统、非线性力学系统的突变模型,解释了物理过程的可重复性是结构稳定性的表现。
在化学中,用蝴蝶突变描述氢氧化物的水溶液,用尖顶突变描述水的液、气、固的变化等。
在生态学中研究了物群的消长与生灭过程,提出了根治蝗虫的模型与方法。
在工程技术中,研究了弹性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桥梁过载导致毁坏的实际过程,提出最优结构设计……。
突变理论在社会现象的一个用归纳为某种量的突变问题,人们施加控制因素影响社会状态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在控制因素达到临界点之前,状态才是可以控制的。
一旦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它就表现为控制因素所无法控制的突变过程。
还可以用突变理论对社会进行高层次的有效控制,为此就需要研究事物状态与控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稳定区域、非稳定区域、临界曲线的分布特点,还要研究突变的方向与幅度。